第一篇:爱,撑起那一片天
爱,撑起那一片天
----学习吴绍萍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人说教师是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难!可见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之重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
但,“爱”----是吴绍萍老师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爱—--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爱—--更是我们坚守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学习吴绍萍老师先进事迹,让我想起了坚守了教师岗位一辈子的已退休教师王丽翠老师。永远都记得王老师那慈爱、温暖的笑脸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背影。
那时候,王老师都坚持每天用自己的方式与每个孩子交流:给学生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暗示的手势„„让孩子从这些无处不在的小细节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记得我和王老师平行班的时候,班中的韩宇(化名)小朋友是个智力低下的男孩。他不知道要遵守上课纪律,想说就说,想走出来就走出来了。他也不会表达,只能听懂别人简短的问题,连生活中的常识也分不清。老师们对韩宇的我行我素有点发愁,他不但脱离老师的视线,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正常活动。可王老师却没有放弃,而是非常耐心地与孩子交流。她利用他母亲来校,主动了解韩宇在家的情况,空闲的时候他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有机会,就和他聊天,跟他一起玩,渐渐地王老师发现,要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做得不对,应该怎样,他是不会听的,如果你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两句悄悄话,并用手默默他的头,握握他的手,他就会安稳下来。午餐时,李老师告诉他要多吃蔬菜,不能一味地吃肉,这样身体才会长得更好。每天放学排队离校时,王老师总是牵着韩宇的小手一起走,直到把孩子交
到家长手里。韩宇的母亲看到了,激动地说:“王老师,谢谢您,孩子在您班,我们家长非常放心。”
王老师不仅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自己的好办法,而且会处处以她的爱关心着班内的学生。记得202_年10月的一天傍晚,由于是别的老师放学,韩宇因放学时没有看到家长来接他,就自己走了。结果家长来没有接到,就打电话给王老师。已回家的王老师一听,马上出来和家长一起找,直到晚上七点左右,韩宇由路人送回了家。从今以后,王老师就和每个任课老师打好招呼,放学时要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很快,母亲节到了,王老师收到了韩宇家长送的一束鲜花,并附有一张卡片:“王老师,您像妈妈一样照顾我,谢谢您!祝您节日快乐!”这一句普普通通的话,是对一位老师最高的评价。
她的班级还有这样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叫陈云龙,他的父亲陈敢是精神病患者,陈云龙刚进中学时成绩很好,可是后来他的父亲经常来学校找学校老师,要把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说可以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世界冠军,把自己家的房子也烧了,老婆离家出走了,搞得陈云龙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没心思上学,成绩一落千丈。被迫辍学回家了。王老师知道情况后,骑着自行车冒着寒风赶了十几里路到东关村去找陈云龙,在王老师的劝导下,陈云龙的叔叔同意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上学。回到学校,王老师对陈云龙说:“孩子,你妈妈走了,我就是你妈妈,家被烧了,学校就是你家,老师相信你是个坚强的孩子。”陈云龙再也忍不住哭了出来。在她的关心和鼓励下,陈云龙顺利考入了蚌埠三中。他在写给王老师的信中说道:“敬爱的老师,虽然我没有当面叫你‘妈妈’,可是在我心里你早已是我的妈妈了,而且永远是我的妈妈„„”
王老师的故事很平常,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教育事业就是叶的事业,每一名教师就是一片绿叶,孕育着未来的花朵。我很荣幸我跟王老师一样是其中一片叶子。有句话说得好: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来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
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王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博大的、无私的、崇高的,她把一颗爱心献给了学生,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春华秋实的动人篇章。馥郁的满园桃李就是对她最高的奖赏。让我们像王老师、吴老师那样用自己热血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翱翔的蓝天吧!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姓名 :刘 胜 男
大 爱 无 声
——学习吴绍萍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作为一名教师已经快10年了。周围,能不断感受到生活中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尊敬。常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教师被人尊敬、让人感动呢?是对工作勤勤恳恳的劲头?是对知识不懈钻研的韧劲?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最至纯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坚守。
吴邵萍老师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来,“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自始至终挂在脸上的微笑。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兴奋地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头大笑。
其实,大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自己班级里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讨人喜欢,哪个孩子的聪明,哪个孩子的可爱„„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举手投足间,透着对孩子的喜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那么,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爱,又怎能如此呢?
“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
有人说:“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一个学生,从没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这便是伟大的师爱。”我倒认为一味地赏识学生,廉价地表扬学生,而在教育中没有了批评甚至惩罚,这不是真正的师爱,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兴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使学生人格完善也就应该是师爱的基点和终点。这样看来,师爱与责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
自然,处罚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是从师爱出发的。当然,教师发怒,惩罚学生会伤害师生感情,应该慎用,但出于教育之目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必须处罚时,教师应“执之以正”,而不能以伤感情为借口放弃“处罚”这一教育手段,因为我们承担着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教育责任。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可能,很多人并不能真正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因此,送给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儿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第二篇:爱,照亮我们头顶那一片天
涟水县永兴学校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心得材料
爱,照亮我们头顶那一片天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说起来,我当老师也有快11个年头了。生活中,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对教师本人的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
她有着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微笑自始至终挂在脸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兴奋地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头大笑。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聪明,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一举手,一投足,像极了。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爱,又岂能做到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严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有人说:“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一个学生,从没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这便是伟大的师爱。”我倒认为一味地赏识学生,廉价地表扬学生,而在教育中没有了批评甚至惩罚,这不是真正的师爱,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兴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使学生人格完善也就应该是师爱的基点和终点。这样看来,师爱与责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
自然,处罚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是从师爱出发的。当然,教师发火,处罚学生也会伤害师生感情,教师应该慎用,但出于教育之目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必须处罚时,教师应“执之以正”,而不能以伤感情为借口放弃“处罚”这一教育手段,因为我们承担着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教育责任。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我相信,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而事实也证明,母爱是无法替代的。套用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第三篇:爱,撑起一片天
爱,撑起一片天
画外音:有一种爱浇灌了无数青年的成长心灵;有一种爱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地处;有一种爱掀起无数双目中的泪潮。
画面一:清晨,路上泛起的雾使之变得朦胧迷离;天气异常的寒冷,来来往往的头都快埋进衣服,两手放在口袋中,如泰山般移动一步又一步。在路边,正蹲着一位老人,单薄的衣服看起来像是洗了又洗的,都褪色了。他骨瘦如柴,粗糙的双手在垃圾桶里来回翻找,再近些看,可以清晰地看到苍白的发丝上还有一些晶莹剔透的小水珠,他一定是很早就来了。他二十几年来如一日,每天靠捡垃圾赚钱,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去资助那些贫困的学生,他就是刘盛兰。
画面二:日薄西落,他却依旧坐在他老班长的墓前,深邃的眼睛望着无限的天际,他依旧回忆着许多年前一天,他和班长一行人在冰天雪地中行走,走过的地方都是一个深深的雪坑,都好几天了他们依旧仍未走出这神秘的大山,他们嘴唇都裂了,脸则是冻得发紫,班长将他喊过来,把最后的馒头给了最小的他,让他坚持,后来他得救了,可他们却永远的牺牲了。他眼角溢一处了一些泪水。他对班长道:“对不起,我没有帮你照顾你的家人。”他就想着这么守护班长吧!他就是陈俊贵。
画面三:微弱的灯光下是她每日每夜的绣着《清明上河图》的场景,细细的针在布之间来回穿梭,勾勒出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古代人。在终于,在她完成这幅图画时,她放下了那根许久陪伴的针,细如竹节的手指在十字绣上来会抚摸,像微风亲抚树木,无比温柔,她成功了,她想着,这是她唯一能留给孩子的东西,她是姚厚芝。
画外音:一个不屈的灵魂能激起你心底万丈深渊;一种坚持的精神能使你心中的金石可镂;一种乐观的态度能让你内心的旭日东升,还有一种爱,它包含了这所有的不屈,坚强,乐观。
907艾君
第四篇:用爱撑起一片天
用爱撑起一片天
爱心可以让人如沐春风,用爱可以撑起一片蓝天。
我是兴旺中心学校幼儿园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工作中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从教三十多年以来,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用爱心温暖、帮助贫困学生,使贫困学生能够坚持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早年间,在我的资助下,有许多学生学完了小学、初中的课程。这些学生在生活中都能用知识科学种田,生活富裕,成为农民致富的榜样。现在我仍然坚持帮扶贫困学生,学生在我的帮助下,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姜庆国就是受我资助的学生,姜庆国小小的年纪就经历了许多的人生的不幸。先是母亲生病,父亲带着母亲四处求医问药,但是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姜庆国经历了丧母之痛,虽然还不太懂事,可是妈妈总也不在家,爸爸经常对着妈妈的照片流泪,也明白了一点儿:就是妈妈离开了,不会回来了。姜庆国整天缠着爸爸要找妈妈,有时候看着妈妈的照片默默流泪。为了给姜庆国的妈妈看病,家里的积蓄花没了。为了生活,他的爸爸把姜庆国寄养在奶奶家,自己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姜庆国的爸爸去天津打工,家里的生活又开始好转,可惜好景不长,他的爸爸在工作中由于意外事故不幸身亡,他又经历了丧父之痛,家里一下又陷入困境。姜庆国的爷爷奶奶老年丧子,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不久也相继离开人世。姜庆国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亲人都离开人世,成了孤儿,实在是太不幸了。现在姜庆国和
七十多岁的曾祖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经历了这么多离合,姜庆国懂事了,比一般的孩子成熟了许多。
到了上学的年龄了,上学对于这一老一小来说,更是困难。我了解到姜庆国的情况以后,深感同情。我先是到他家去做工作,做通了工作,曾祖母同意他上学。又对姜庆国的生活、学习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先是买了几件新衣服,又买了学习用具,姜庆国也和其他孩子一样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到学校学习知识。由于离学校比较远,曾祖母没有能力到学校接送,我又和学校领导商量,给他准备了被褥,让姜庆国在学校的宿舍住宿。我还把自己家孩子的衣服,鞋拿给他穿,有时候给他买些水果,有时候到宿舍去看他,这让姜庆国又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脸上也有了笑容。现在姜庆国在班级,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非常开心。是我用爱心让他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多年来,我始终利用闲余时间给学生理发、洗衣服、洗脸。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通过这些小事,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工作三十多年以来,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小事,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深受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就算所有人都抛弃了他们,我依然会用满腔的爱去融化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既是学生的严师,也是良友和慈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愿像热爱生命一样去爱我的学生,为阳光下最美好的职业奉献我全部的爱。”
用爱撑起一片天
讷河市兴旺中心小学
姜静波
第五篇:那一片天 读《姥姥语录》有感
那一片天
那一片天,是著名主持人、演员倪萍的姥姥,用最朴实、最纯真的语言为她编织的一片天。她是幸福的,她们是幸福的。她们之间的情感已经远远超出了亲情,她们是朋友、是至交,是灵魂相互依托的两个人。
有幸在老师的介绍下结识《姥姥语录》。倪萍说:“多少个艰难的时刻,都是姥姥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是啊,刘鸿卿老人的话同样也打通了我的经脉,让我明白了许多曾经模糊不清的做人道理。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别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虽然,姥姥的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我认为,其中包含了两个深刻的道理: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的。就比如人们始终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是像“人终归于尘土”这样的规律,也是人力无法打破的,人类只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在规律的条件下努力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在于勇敢面对困难。任何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它就是再大也有过去的时候,就像“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一样。
姥姥说:“孩子你记住,人说话,一半是用嘴说,一半是用心说。用嘴说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给别人听的话就得先替别人想,人家愿不愿意听,听了难不难受、高不高兴。这一来二去,你的话就变了一半了。你看见人家脸上有个黑点,你不用直说,人家自己的脸,不比你更清楚吗?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你要真想说,你就先说自己脸上也有个小黑点,人家听了心里就好受些了。”说话也得讲究方法、善于艺术。“心直口快”固然是好的,直来直去倒也省了不少麻烦,也能给别人留下一个“此人真爽快”的好印象。但是,一句话既然说出去了,就算有十匹快马也是追不回来的,如果你那是带刺的话呢!抑或是违心的气话呢!这不仅中伤了别人,更是伤到了自己。凡事都应该先替别人想想,“三思而后行”是真理啊!
目不识丁的姥姥,没有读过狄更斯的《我们共同的朋友》,不知道“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的言论;也未能认识罗曼·罗兰,不知道他曾在他的《弥盖朗其罗传》中提到“与善人行使其更善”。
姥姥只知道、也只会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你就只剩一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姥姥不是名人,更没有什么惊时骇世之作,但她的一颗淳朴的心早已参透了佛语“与人为善是美德”,也超越了世俗,在冥冥之中遵循了人类至善至美的足迹。此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走自己的路,让被别人无路可走”、“我们都非圣贤,哪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当成老虎的午餐”之类的言论,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不值一文。
姥姥家里曾遭遇过火灾,那是姥爷亲手点燃的大火,小舅不在了,姥爷的心也跟着不在了。姥姥说:“烧吧,烧了他心就熨帖了。蚊子咬几口死不了人,儿子咬爹,那个疼是谁也替不了的”“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多贵的东西都赶不上人贵”。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沉默了好久,眼睛不自主地滚动着,生怕漏掉了其中的一个字,这是我见过的对“人,可贵”的最透彻、最令我感动的解释了。是啊,以人为本才能科学发展,什么都比不得人更珍贵,如果人没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说的是以前有一个富翁,他非常非常的富有,富到了可以买下一座城池的地步了。临死前,他吩咐自己的儿子在他死后一定要在他的棺材上挖两个洞,把他的双手从洞里拿出来,并且要求将这样的他抬到他们所居住的镇上绕上一圈。起先,他的儿子并不明白父亲的用意,直到他听到一位乡亲说:“看,富人死了,他现在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了。”儿子最终还是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给他上了最后一堂课:尊重生命,活着要有价值。
姥姥说:“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里都得嚼碎了,种在地里可就不一样了。好种子结好花生,孬种子结小花生。孩子也是这样,你们都在跟前看着。我要是做那‘聪明’事儿,你们长大了就不聪明了。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长出什么样的果。”读到此处,我突然想到我的父母,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小的时候经常看到他们将找错的钱还给别人、将最好的桃李留给长辈,也进一步明白爸爸给我讲“瓜田李下”等小故事的良苦用心了。世间万物、因果循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追本还得溯源呢!
„„„„
活了近一个世纪的姥姥说过的启迪人生的话仅此一本书肯定是承载不了的,这个倪萍阿姨明白,我也明白,生活中还有许多哲理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评论“姥姥也许算不上是多高明的智者,只是因为我们太傻„„”觉得挺有道理的,无需翻箱倒柜、无需盲目搜寻,其实当你静下心来,留意身边的平凡,你将发现自己也是幸运的,也拥有那一片神圣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