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狼和小羊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模板14篇)

狼和小羊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模板14篇)



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其次,需要考虑以下是一些总结的模板和方法,供大家参考使用。

狼和小羊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篇一

《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以“扬善、惩恶、对敌斗争要机智勇敢”为主题的。《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了狼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第二段写狼故意找借口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第三段写小羊说明不是他把水弄脏的道理。第四段写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第五段写小羊又一次说明不是他在背地里讲狼的坏话的道理。第六段写狼暴露了本来的凶恶面目,向小羊扑去。

这则寓言故事的特点是:1)寓体生动形象:狼的“故意找借口”、“气冲冲”、“龇着牙”向我们展示了狼的狡诈、凶恶,小羊“温和地说”、“大声喊道”向我们展示了它天真善良的一面。2)寓意抽象概括:寓言故事往往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寓言寄寓意与狼和小羊的对话中,我们在狼一次次的故意找借口中,在小羊一次次的据理反驳中,逐步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

根据对教学大纲的单元目标以及寓言教材特点的分析,我希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能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狼和小羊的话,在品读中体会狼找借口一次强于一次的狡诈凶恶本性。2)(过程和方法)能在充分感知寓体(狼和小羊)内心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凭借再现寓体的具体形象,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价值,关注小羊命运,续写故事。

教学流程。

一、再现寓体生动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寓言故事。

我用情景教学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再现故事发生的森林背景,引出狼和小羊两个角色的同时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兴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为学习全文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概括课文内容―-找三次对话――引出狼和小羊的话,学生通过有层次的朗读,逐步疏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寓体形象。

三、细读品悟,关注小羊的命运,认识狼的本性。

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品悟,并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例如提示学生“他像一只凶恶的狼吗?为什么?你能来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学生在相互的评价中逐步体会狼和小羊对话的不同语气,以提高朗读能力,阅读感悟能力。

文中狼和小羊共有三次对话,我采用“导――扶――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再读书解疑。学生读懂了,想清楚了,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阅读中不仅能了解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能联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

四、课外扩展:续写故事。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呢?在透彻理解寓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小羊命运,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设计理念。

一、有机整合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得到情感体验。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看清狼的蛮不讲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狼的本来面目,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进行创造性续写故事。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情景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景作为教学过程的契机,从而带动言语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本课将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开始。

开篇我先创设了一个静谧和谐的环境,深深吸引住学生,当他们陶醉其中的时候,再使情节突然一转,(“一只大会狼突然从远处走来了”)随着狼的出现,将矛盾推出。这将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轻松进入课文的学习。有了这么强烈的对比,学生就容易就找准狼和小羊的心理位置。学生一旦进入情境,文本所介绍的无论多么久远或离现实多么遥远的内容,都会一下子推到他们的眼前,引起他们的关注,激起他们的感情;而与此同时,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会随之敏锐起来了。

三、渗入语感训练。新大纲虽未出现“语感”字眼,却明确规定了语感训练的要求和提示了训练的方法。低段是儿童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语感训练。

1、涵咏诵读。我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角色转换,把自己浸入课文中去体会。在“边读边体会”的阅读中,逐步感受到狼的凶恶、狡诈、蛮横和小羊的天真、善良。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解,切实做到读中感知,读中体会和读中感悟。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例如:第三次对话的学习,我请学生自己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兴趣浓厚,特别是当我来扮演小羊,他们起立扮演狼,向我嚷着扑来时,能把对狼的理解推向高潮。

2、形象再现。在学习第一次对话前,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狼来到小溪边看到小羊时,它心里会怎么想啊?看看它的表情又是怎样的?”(教师指着课文插图)学生通过拓展联想,产生直观形象,不仅能融入寓言情景,还能准确地把握狼的内心世界,体会狼的狡诈,为朗读训练铺垫。

狼和小羊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篇二

城北中心小学沈春花。

《线与角》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内容有: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其中,有关线段、角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挖掘丰富的现实世界中的相关问题作为学习素材,开展适当、有效地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1

一、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

二、综合考量学生的基础和数学素材。数学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进一步指出直线没是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还借助手电筒、激光光束等体会射线,直观感受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再如,在“相交与垂直”中,让学生从“剪刀”“红十字标志实物图中引出相交与垂直的概念;“梯形面”的大楼图,更是巧妙地帮助学生想象不平行的两条线段无限延长后一定能相交的特点,突破认识上的难点。生动形象的生活素材,不仅为学生认识抽象的线与角提供了主的生活背景,也密切了儿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3

三、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教学量角时,在引导学生明确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工具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通过交流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在量角器上找出指定度数的角,并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学生动手自主量角。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如何找角、读角、量角。在这些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4

四、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形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恰恰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和验证的方法。

丰富数学活动过程,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从知识的形成角度,从学生学习角度思考教材中的数学活动、分析知识技能形成的空白处,丰富数学活动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堂教学效率。

狼和小羊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m=()cm。

60000cm=()m=()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移动()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移动()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平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平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题目)。

学习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习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或=比例尺。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m或()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这是()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比例尺1:10表示:(),是()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是()比例尺,()项是1。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例如:()。

()例如:()。

按用途分()例如:()。

()例如:()。

四、质疑探究(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你能用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2、5:1表示()。

3、0:40km表示()。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二、解决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例如1:10000。

按形式分。

缩小比例尺例如:1:12000。

按用途分。

放大比例尺例如:6:1。

狼和小羊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篇四

课前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趣。

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参观“草虫的村落”也许,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惊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

安谧勤勉烘烤驻足观望僻静灵泉花色斑斓大街小巷俏丽。

(归来的游侠幸福的迎接来客人了动听的演奏勤勉的劳作不同的分工)。

三、深入村落,与虫同乐。

默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要走进小虫的世界,必须先读懂小虫的语言,包括它们的肢体语言等哪些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交流:

1、“归来的游侠”一段:

(1)你也觉得它是个“游侠”吗?从哪儿感受到的?(傲然前进左冲右撞)。

(2)真像个英勇的侠士啊如今侠士远游归来了,你想他跟他的村民会怎。

么互相打招呼?(原来,他们是这样互相“寒暄”的顺势学“寒暄”这样的寒暄,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这样浓浓的乡情肯定会温暖这个游子的心的)。

(3)让我们也跟这个可爱的小甲虫寒暄几句吧。

(小甲虫,你从哪儿云游归来?做了哪些行侠仗义的事?)。

(4)读出游侠甲虫的神气(读着读着,我们觉得这小甲虫俨然就是一位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

2、“幸福的迎接”一段。

(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小甲虫吗?

(2)那只娇小的甲虫是谁?从他们意味深长的对视中,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3、“来客人了”一段。

(1)这样驻足观望的目光我们人类熟悉吗?在哪儿能碰到?(看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专利啊从“驻足观望”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圆虫的(羡慕、喜爱)。

(2)读出这种羡慕。

(3)谈得很投机,会谈些什么?这样的情景我们熟悉吗?(看来是这里热情好客的村民吸引了远方的来客)。

4、“动听的演奏”一段。

(1)听到这样的音乐,我们会怎样?(鼓掌、赞叹、惊叹)。

为什么?(演得那样全神贯注而且这种音乐只有昆虫所有的)。

(2)动情朗读把这美妙的音乐传递给更多人。

5、“村民的劳作”一段。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勤勉地奔忙?(母爱的力量、求生的力量、对生活的热爱)。

6、“不同的分工”一段。

(1)你读懂了小虫子的哪些智慧?(不同的分工,能胜任和人类一样复杂的工作)。

(2)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小虫惊叹:他们用小于人类几万倍的身躯,从事着和人类一样复杂、创造性的工作,真了不起啊!)。

四、回归全文,提升快乐。

1、你觉得生活在村落中的小虫快乐吗?为什么?(浓浓的乡情、亲情,创造性的劳动,丰富的娱乐生活等)。

原来小虫有着和人类一样精彩的生活、丰富的情感。

这种快乐是谁创造的?(它们自己创造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2、作者快乐吗?快乐来自——(“又躺在”不止一次,对生活的发现,对美的发现有一颗诗心)。

读最后一段。

归来的游侠幸福的迎接来客人了。

动听的演奏勤勉的劳作不同的分工。

乡情亲情劳动创造。

快乐。

狼和小羊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篇五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和电。

2.知道我国有许多地方水、电力供应不足。

3.知道节约水电人人有责。

情感:

1.愿意节约水电。

2.对浪费水电的现象不满。

行为:

1.随手关灯。

2.用完水关紧水龙头。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以劝阻,进行节约水电的宣传。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节约水电”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课文不长,但容量较大,对水和电的用途,为什么要节约水电,养成节水节电的习惯,以及节约水电人人有责,小学生要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等方面都有涉及。讲解时可与课文后面的“说一说”栏目结合在一起,着重讲清三点。

1.水和电的用途很大,不仅人们生活离不了,国家建设也不可少。

2.我国还是一个缺水和电力供应不足的国家。

3.节约水电人人有责。

本课设四个栏目。

“讲一讲”栏目,设课文的前边,起导入作用。目的是启发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讲一讲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今天要讲的内容与自己关系密切,激发学习欲望。

“说一说”栏目,以图解形式,启发学生讨论水电的用途,是课文中心议题的展开。

“听一听”栏目,听老师讲我国一些地区水电紧缺的事例。目的激发学生节约水电的情感。

“议一议”栏目,有两个小题。第一小题,针对学生日常常见的现象辨析判断对错,关键是提示学生要有节约水电的意识和习惯。第二小题,联系学生实际,谈小学生能为节约水电做些什么。既要让学生集思广议,又要注意力所能及。

教法建议:

1.听老师讲我国一些地区水电紧缺的事例。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和情况知之甚少,教师可采用录像集纳的方式,在显示画面的同时,自己配恰当的解说。这样形象逼真,可接受性强,说服力大。

2.为了使学生对浪费水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知识制成课件演示给学生.

3.要密切联系本班学生和本地区的具体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狼和小羊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的不容易,能感受到农民种地的辛苦,要以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2、学习一些节约粮食的好做法,能在生活中初步产生节约粮食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些节约粮食的好做法,能在生活应用这些方法,初步产生节约粮食的行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及班级爱粮公约的贴纸。

学生准备:装好书本的书包一个。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师:诗的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粮食来得不容易啊(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二、展示生产过程体会农民辛苦。

师:为了让大家能够清楚的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老师特地从粮食家族中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小麦宝宝(课件出示小麦宝宝卡通形象)。你们瞧,它来了!初次见面,我们也快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这么可爱的小麦宝宝,它是从哪来的,你们想知道吗?

师:在小麦宝宝给我们做自我介绍之前,王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现在请同学们把书包背到自己肩上,全体起立,像王老师这样保持立正姿势,咱们现在看看哪个同学的站姿最标准,一会我们就用这个姿势来听小麦宝宝的成长故事,比一比谁听的最认真,看的最仔细,老师有奖励哦!下面请听小麦宝宝的成长故事,大家掌声欢迎(播放小麦宝宝的成长故事)!

师:你有过起泡的经历吗?

师:我们的手起泡了,还有爸爸妈妈心疼着,可农民伯伯起了血泡能不能休息几天呀?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工作轻松吗?

师:喷洒农药时,农民伯伯得背着很重的药水,你给家里提过水吗?

师:你给大家比划一下,你提水的桶有多大?

师:那农民伯伯喷药水时那个罐有多大?

师:你想想那土地是什么样的?

师:因为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来得真不容易(点题)。

三、对比生活升华情感。

师:粮食来得这么不容易,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随处可见被倒掉的饭菜,小区的垃圾桶里、学生食堂里、饭店的餐桌上(播放图片)。

(出示资料卡一:据统计,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折合粮食约1000,0000,0000斤(一千亿斤)。请同学们先环顾四周看看我们的教室,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如果我们把现在坐的教室当成仓库来放浪费的粮食的话,就在我们刚才说话的两分钟时间里,浪费的粮食已堆满这一整间教室了。)。

师:多么可怕的浪费,难道是我们国家的粮食多到吃不完,可以毫无顾忌的浪费吗?(出示资料卡二:中国面临严峻的粮食短缺危机,每年需向美国、阿根廷等国家进口3000万到5000万吨粮食。)。

师:对,因为节约粮食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光荣的。而不该――。

师:浪费粮食不仅是不对的,更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师出示贴纸: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四、总结方法,拓展导行。

师:那当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幕时,你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制定“班级爱粮公约”吧!

2、(图片)怎么又是这些菜,不好吃,我不爱吃,不吃了!生活中,你有挑食的习惯吗?

师:是呀,肯定不会。所以可以在吃饭之前和家长沟通,告诉他们我们要吃什么,让父母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量做出我们喜欢吃的饭菜,提前向家长说要吃什么,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呀!

3、师:(视频)我们来看央视的一条公益广告。

师:外出点餐要适量,吃剩饭菜要打包!也是节约粮食的新风尚!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动脑经,总结出了“班级爱粮公约”,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说到还要做到,你们能在生活真正做到“班级爱粮公约”的这些行为吗?

师:下课后王老师就把这张“爱粮公约”交给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请她贴到我们的教室里,让这张“爱粮公约”时刻提醒我们节约每一米、每一口做起,做一个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狼和小羊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篇七

护环境。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引导幼儿知道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废物利用的方法。

大班幼儿多数在6岁左右,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做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他们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思维活动。经过二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大部分幼儿养成了生活上的一些好习惯,能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