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重点中学办学特色(共5篇)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重点中学办学特色(共5篇)



第一篇: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重点中学办学特色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重点中学办学特色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四川平昌63640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118,省级,国内范围发行,陕西省电化教育馆主办,《信息技术教育》202_年1期上发表;发表论文编号:135,国家级,国内范围发行,吉林省电化教育馆主办,《中小学电教》202_年7期上发表。202_年9月18日被巴中地区教委评为二等奖。】

【摘要】本文从明确办学思想健全科研机制、充实装备设施加强软件建设、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狠抓教学常规工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四川省平昌中学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重点中学办学特色的情况。

【关键词】媒体管理体系;媒体环境建设;教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平昌中学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平昌县江口镇,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亲笔题写“追求真理,服务人群”为办学宗旨,托友人黄开富先生于1938年春创办。学校历经沧桑,现已成为省重点中学、首批校风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部门绿化百佳单位、高等师范教育实习优秀基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学校、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地县文明单位和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现有教学班66个、教职工501人、学生4583人。校园占地136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教学设施齐全,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水平已在全区乃至全省普通中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齐头并进,成绩斐然。

一、明确办学思想健全科研机制

我校确立了“追求真理,服务人群”的办学思想,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创新”为育人目标,以“抓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兼顾培养地方人才”为办学定位,坚持“两全”为纲、“五育”并举,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树校的治校方略。构建了“以人为本”的自主发展机制、“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机制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坚持“三全”(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四进”(进脑海、进手头、进课堂、进活动)、“五个转变”(由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由理论向实际转变,由个体向集体转变,由应付向主动转变,由单纯写论文向立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让现代教育技术有层次发展,有重点突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教改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在实践办学思想、落实办学目标、实现育人目标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殊作用,建立、健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组织管 -1-

理机构及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级实验课题、二级教育网络、三级领导小组和四级电教队伍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加强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如建立了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选择了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经验丰富及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制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指导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活动,评估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制定、落实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一是明确了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二是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器材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软件借用制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成果奖励制度等;三是规范各种表册,如教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上课登记册、硬件配备登记册、软件配备登记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作情况登记表、自制教材登记表、教师培训记录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成果获奖情况登记表、教师撰写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发表交流登记册、领导小组活动记录册等20多种表册。每学期结束,领导小组检查总结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落实奖惩,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意见。

二、充实装备设施加强软件建设

长期以来,相当多的中小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存在投资的盲目性与资金的分散性等问题。结果是什么媒体都有,但什么媒体都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而我校在进行现代教育媒体环境建设中,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了一套合理的媒体环境建设思路,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是要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软件是现代教育媒体得以应用的前提保证,没有大量的教学软件为基础,再好的硬件也不能发挥好的教学功能,所以我校在进行媒体环境建设上,首先考虑教学软件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提供的软件数量与教材的配套性,优先发展那些具有大量优秀教学软件支持的硬件教学媒体。

为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系统的规划建立媒体教学环境势在必行。我校制定了硬件与软件建设初期投入比为10:2;逐年追加软件投入,逐步达到3:1的目标,保证建一个系统,用一个系统,投入见效益。在媒体环境建设中,根据需要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充实,逐步提高,形成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完成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到教室,全面配套录音教材与幻灯投影教材;完成电视机到教室,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初步开展电视媒体教学,积累电视媒体教学软件。第二阶段是建立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及学科专用现代教育技术室,开展全校的电视媒体教学活动,完成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多媒体备课室的建设,实现媒体组合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是建设视听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演播室、小型计算机教学网络,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与探讨。第四阶段是依托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建立校园计算机教学网,实现教师住宅、办公室与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互联,全面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协作等教学活动。第五阶段是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实

现校园网与CHINANET的联结,使网络终端进入教室,建立电子图书馆。同时规划建立依托以交互电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教育信息中心教学系统,开展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使学校现代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环境建设的发展,进行现代教育媒体环境建设没有资金的保证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如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我校的经验是:配一点、集一点、借一点、挤一点、省一点、挣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采购现代教育媒体,改变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目前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已经初具规模,如下表所示。

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狠抓教学常规工作

我校以先进的教育管理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一)更新教育观念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坚持“四个转变”,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树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

(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常规管理狠抓电化教学

学校着重从变观念、建常规、抓活动、检查评比四个方面强化电化教学工作。变观念,即学校利用各种会议、培训活动等形式向教师宣传电化教育在优化教育教学效果中的作用,宣传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介绍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模式等,让老师们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建常规,即学校制定了各学科电化教学常规要求,对电教课、教案、电教器材的运用、电教论文的撰写、电教教材的制作、电教理论的学习等有明确规定,使电化教学有章可循。抓活动,即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每期设计一篇优秀电教教案,编制一份优质电教教材(包括CAI 课件),讲一堂电教优质课,撰写一篇优秀电教论文。近三年来,教师共上电教公开课1240节,学校收集电教优秀教案245篇、优秀电教论文194篇、自制优秀电教教材300余份。这项活动的开展,促成了“人人学电教,个个用电教”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使我校电教手段的学科覆盖率、班级覆盖率、教师覆盖率均达100%,课时覆盖率达37%,各种教学录音带、录像片、投影片使用率达100%。检查评比,即学校根据电化教学常规要求,建立了电化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校领导随时深入课堂了解教师上电教课的情况。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对教师电化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并分好、中、差三个等级计发课时津贴。

(三)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培训工作抓好专题实验

教学、教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校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是掌握理论、熟悉方法、合理使用、加强研究、争创成果。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每学年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电教研究计划,指导各年级组、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学校还要求各教研组必须在教研计划中明确电教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并要求每期每学科至少有一堂电教公开课或研究课。通过常规电教研究,使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电教水平有显著提高。

(四)努力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是提高教师电教水平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负责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校要求每学年应有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目标、时间表),有活动记录、总结等。学校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培训,把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列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了给教师订阅大量电教刊物,留出星期六下午的时间、利用假期派出去学习、适时请县电教馆派员来校办讲座等措施,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不断提高。

(五)电教专题实验生机勃勃

我校共有国家、省、地、县、校各级课题实验60余项,其中40%属于电教课题实验。我校承担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初中代数CAI课件实验》两个省级课题,还有地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4个,校级课题18个。经过历时2年的研究和实验,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的课题即将结题。

(六)对学生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

学校将计算机课作为必修课,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既讲计算机基础知识,又确定每周上机练习时间,努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走过了在改革中起步,在实践中深化,在发展中提高的历程。现已实现了设备、教材、资料“三配套”,组织机构、业务培训、应用研究、教改实验“四落实”,观念认识、组织领导、行政决策、电化教学、科研管理“五到位”的管理目标,探索出了“普练内功与能手选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活动运用相结合,电教科研与成果推广相结合”的电教特色之路,跃上了“现代教育设施、管理、研究、效益高标准”的新台阶。

近年来,我校及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获国家级表彰奖励的成果有2项,获省级表彰奖励的成果有15项,获地、县级表彰奖励的成果有140余项。学校多次被评为地、县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先进集体。教师在国家、省、地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179篇属电教论文),出版专著15部(其中6部属电教专著)。我校实施的《初中英语听、读、说、写整体教学模式》课题被列入国家1999

-202_年首批立项资助项目。教师中有68人次成为省、地、县教育学会和学科研究会成员。学生的300余件科技作品分别参加了省、地、县的展评,并获得较好的名次。

学校按省重点中学的基本要求,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积极带领联谊学校——驷马中学、得胜中学前进,经常组织教学骨干到这两所学校去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帮助他们解决技术、资料等方面的问题,使这两所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促进了两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办学效益显著提高。自恢复高考以来,平均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300名以上,尤其是今年高考上线515人,创下建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高考成绩已经八年蝉联全区同类学校之冠。今年8月,平昌师范学校整体并入我校,两校强强联合,师资力量更加雄厚,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更加齐全,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科研兴校”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更为坚定的基础。

多年来,我校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在县委、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努力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创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局面,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驶入“追赶型”、“跨越式”的运行轨道,学校呈现出一派文化底蕴深厚、科研空气浓厚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全校师生正在向着学校既定的远大目标,为把学校办成全国1000所示范高中、巴蜀名校阔步前进。

(图形无法上传)

第二篇:加强科技教育 创建办学特色

加强科技教育 创建办学特色

为从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110中学在“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课题研究,在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环境化、学科化、活动化、德育化、社区化”五化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评为省科技特色学校。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意义

1.开展科技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突破。

21世纪的经济实力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在这一时代潮流中,世界各国都在重视加强科技教育,并把科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当今社会的需要看,还是面向未来的竞争挑战,学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地位,切实开展好科技教育。

2.开展科技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体现。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加强科技教育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将科技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这不仅对于充分发掘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明显效果,而且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积极的突破作用。

3.加强科技教育是创建办学特色的需要。

在学校常规优化,整体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充分挖掘地方科技教育资源,提出明确的办学目标──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主动探索农村小学开展科技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为学校明天的发展,创建“规范+特色”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而探索新的教改之路。

二、课题实验目标与内容

1.在办学目标上,围绕“九五”蓝图,抓住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这一契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实现“环境美、校风好、质量高、科技教育特色鲜明”的农村一流中心小学。

2.在理论研究上,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切

实可行的教改之路。构建一整套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环境、学科、活动”相渗透的科技教育研究框架。

3.在教师培养上,通过实验增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以及组织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的能力,探索农村学校科技教育途径与方法,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形成一种“我为学校创造性地工作”的氛围,塑造一个团结、进取、创新的教师群体,促使更多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术型迈进。

4.在培养学生素质上,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科技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技教育,使学生主动认识自然,积极动手动脑,掌握科学的观察、分析、探究、实践等学习方法。让广大学生在各种科技实践活动中认知、明理、激情、导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自确定研究课题起,根据整体性、教育性、实践性,自主性、活动性的原则,我们分步研究、分阶段实施,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提高。下面从五个方面阐述课题研究的整个实践过程。

(一)抓环境创建,做到科技教育“环境化”。

1.抓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物化环境。

围绕学校“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这一整体办学目标,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校内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学校兴建了科艺楼,楼内有语音微机室、自然实验室、科技陈列室、劳技操作室等10多个科技活动专用室,因“室”而异的标语和名人名言对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抓科技队伍建设,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进行科技教育,关键要有一支热爱事业,热心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建立了校内科技教育网络,由校长室牵头,教科室、教导处全面负责,认真选拔了一位科技总辅导员,配备了26位中队科技辅导员,选送有科技特长的教师外出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四个一”,即订阅一本科技书刊,辅导一个科技兴趣小组,每周摘录一条科技信息,每学期写一篇科技论文,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养。与此同时,我们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花大力气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小能人队伍,以十多个“科技兴趣小组”和“周培源少年科学院”为重点实践基

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长知识,练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在整体上形成“科技辅导员──科技小能人──全体学生”的管理辅导网络,学校、班级、师生之间共同的志趣爱好营造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性、序列性、实效性,使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科技教育实践研究,处处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氛围。

(二)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技教育“学科化”。

科技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技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启蒙基础体系。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是小学开展科技教育的坚实基础。一方面,我们重视了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机渗透,以课题组研究教师为重点,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编制了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知识点,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我校“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渗透实施纲要”,使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目的。

例如:如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在上《蝙蝠与雷达》一文时,列举了许多仿生事例,使学生深入浅出了解什么叫仿生科学,并悟出了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要靠人去发现、去创造。

另一方面,我们十分重视各学科间科技教育内容的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能齐头并进、相互联通进行科技教育。这样各科联合进行科技教育渗透,效果很好,使科技教育真正落实于各科教学之中。

(三)抓活动课程,做到科技教育“活动化”。

活动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丰富多采的活动为载体,是提高科技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1.上好科技活动课。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各年级每周开设一堂科技活动课,抓好“三个认真”,提高科技活动课的实效。一是认真备课,科技辅导员以年级组为单位认真备课,要求做到备教材,备制作、实验,备学生,备延伸。二是认真上课,要求科技辅导员积极进行教法研究,实施开放性教学,按“学、思、创、展、评”五个环节落实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一课一得。三是认真评课,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一次科技活动课赛教,然后分组评课,要求教师评不足,评自己的设

想,研究改进意见,真正形成科技活动课的研究氛围。

2.建好科技兴趣小组。

为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学校建立了课内外科技兴趣小组80多个。课内是普及型的,课外是扩展型的,校内是普及型的,校外是扩展型的,校级是扩展型的,班级是普及型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实验、科技论文四小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创造发明能力。为抓好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科技模型活动”的开展,学校分年级段设立了“飞模、航模、车模、建模、箭模”等5个单项训练小组,26位科技辅导员定点辅导,让每位学生各找其需,各显所能。

(四)抓德育教育,做到科技教育“德育化”。

教育性是小学科技教育的一大原则,科技教育活动必须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为目的,•也就是我们要带着学生学习做人,引导学生在集体的科技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1.与德育研究相结合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教育性是第一要素,是保持科技教育活力的重要保证。因而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坚持把科技教育与学校德育研究相结合,全面开展“科技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研究”。我们主要从“科技活动课、科技队活动、课外科技活动”三条途径进行渗透德育的研究。如通过课外的参观考察、调查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这样为将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

2.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科技教育自身的特点赋予它的实践性。因此,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寓科技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是提高科技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①开展节日科教活动。为使学校科技教育富有时代性,少先队大队部及时收集、整理了与科技教育紧密相连的有关节日,如世界气象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保护臭氧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等;结合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活动,如结合世界环境日,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地球村小村民保洁系列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保洁系列活动”中,队员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第三篇:办学特色创建方案

办学特色创建方案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振兴教育在师德,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良、思想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前提基础,所以我们把以德治校全面育人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一、总体目标要求:身正学高,乐于奉献,心系学校,关爱学生 具体要求: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有强烈的进取心。热爱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荣誉感。

有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关心集体,热爱学生。

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方法,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严于律已,在社会、学生中有良好的形象。

二、方针措施:

1.提高认识:教师肩负着历史的神圣职责,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家长的重托、学生的期盼,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学习:学习《道德行为规范手册》,学习《教师行为规范20条》,学习师德翻先进事迹。

3.学校制订规章制度,平时及时检查总结,树典型,师德不达标,评优、晋级一票否决。

学校师德工作坚持长远性、持久性,常抓不懈,创造良好的氛围,形成优良的传统。

第四篇:教育现代化建设小学办学基本标准

教育现代化建设小学办学基本标准

一.办学条件

1.学校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财政预算内生均教育费用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300元/年。

2.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排水通畅,道路硬化,绿化充分,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校舍完好、安全,符合《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建筑要求,有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实践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及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和少先队队室、卫生保健室等必备的教辅用房,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有200米及以上环形跑道的操场,生均活动场地不低于4平方米。有国旗杆、墙报栏或画廊,宣传橱窗等文化设施及景点。

3.有符合规格的学生课桌椅和教职工办公设备,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实验、图书等教学设施、设备依据学校规模分别达到苏教备[202_]1号文件《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规定的Ⅱ类及以上标准,并且逐年有新的投入与添置。

4.教育信息化建设及网上资源达标。农村双轨以上完小、乡镇中心小学及城区小学与教育城域网光纤连接,中心小学建有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网络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之比达10:1,在校教师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之比达2:1,授课教室数与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配置之比不低于5:1。

二、队伍建设

5.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领导成员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学历达标,班子团结、务实、廉洁,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实施学校管理,校级领导按规定兼课,作风民主,坚持校务公开,在师生中享有较高威望。

6.按编制及新课程计划要求配齐教师,具有英语、科学、体育、艺术及信息技术等专职教师。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均具有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占70%以上。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45周岁以下教师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具有改革创新精神,能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7.注重师德建设,教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爱护学生,不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搞有偿家教。

三、素质教育及规范管理

8.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施教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不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进行招生,招生收费行为规范。各年级学生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等,每班人数不超过50人。

9.坚持德育为首,德育机构健全。积极贯彻《小学德育纲要》,充分发挥班级及少先队的作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健全,有与家庭、社会联系与合作制度,定期开展校外德育活动。

10.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课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无加班加点集体补课行为,无违规举办或联合举办艺校现象,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

12.建立教学“五认真”督查制度,要求明确,定期检查,问题整改及时,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及听课记录等认真规范、次数足、质量高。

13.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随机听课优课率高。

14.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注重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做到组织健全,目标明确,开展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学校有切合教学实际的主课题及子课题,50%以上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阶段性成果。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科研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发表或交流。

15.建立科学的师生综合评价制度,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学生考试次数,实行等级记分制,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16.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能基本掌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好“两操”,组织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各单项指标达标率高。

17.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视学生视力保护,学生近视年新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18.认真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学籍管理规范,休、转、复学、借读等手续规范齐全,无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现象,严格控制流生,小学六年巩固率达99%以上。

19.关注弱势群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接受平等教育。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资助体系健全,施教区内残疾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入学,留守儿童教育措施落实,效果良好。

20.建立健全后勤人员岗位职责及考评制度,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两个服务”质量高。学校经费收支手续规范,实行预算、收费、结算公示制度,定期稽核,民主理财。

21.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健全,帐物相符,有效防止校产流失。建立对校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维修制度,维修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图书、仪器、计算机及音体美器材等分类造册,定期清查、检修、维护,流通率高。

22.校园周边环境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无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无依傍校墙搭建的建筑物,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歌舞、电子游戏、网吧等场所,校门前及两侧50米范围内无摆摊设点、堆放杂物等现象。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加强人防、技防、设施防建设,设施、器材配备、安装到位,近三年无重大安全、卫生事故。

23.建有档案资料室,专人负责,制度完善,各类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使用率高。

四、办学成果

24.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等行为习惯,毕业率达100%。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高,能胜任初中阶段学习任务,有潜力,后劲足。

25.重视特色建设,在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师资培养、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后勤服务等某一方面初步形成优势。

26.学生家长、初中学校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反映较好,办学质量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或表彰。

第五篇:强化校本培训,加快特色办学

强化校本培训,加快特色办学

——华店乡蓝天小学校本培训特色简介

202_—202_学,在本学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中,我校以师德为首,将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提升贯彻到校本培训的全程之中,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初步构建以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记事、教学反思为载体,将理念和专业的引领与行为的推进有机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水平。我校紧紧围绕“读书认识世界,习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和“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创建了“书香蓝天,养成教育,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202_年12月22日,我校顺利通过了德州市市级规范化验收。202_年12月学校已建成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程我县唯一的中央级乡村学校少年宫,推动了我校的特色办学进程,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我校在校本培训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校本培训平台,形成校本培训模式

学校领导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以骨干教师为教研组长、教科研组长的学科教研组、学科教育科研小组,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校本培训中长期规划、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考核细则。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校本培训档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专业书籍等,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读书中寻求教育源泉:

观念的改变、理念的提升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为此,学校积极开展“研读教育教学理论,学做齐河名家名师”读书活动,我们采取以各年级组、各办公室为单位集体向学校图书室借阅的方式,师师一本读书笔记,每月一次督促检查的读书策略。《陶行知教育文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做最好的班主任》《当堂达标教学理论与策略》《放飞梦想》《跟孔子学当老师》等人手一册;学校公共邮箱里为教师展示学校图书室藏书目录共老师们选择书籍,每两周一次更换。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征文活动或读后感比赛,让教师在多元交流中感悟,在多元感悟中思考,见证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一学年来每位教师读书5—8册,记录读书笔记近两万字。

(二)研究中探索教育科研:

学校以“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课题为先导,以“实施高效课堂”等课题为主体,以各个教育科研小组为单位,构筑起学校课题研究体系。课题实行专职教科室主任全程跟踪管理,做到“三个同步”,即课题实施与资料整理同步,与学生发展同步,与成果表达同步。我们还致力于突出小课题、抓细节,确立了“以学为主,当堂达标”、“以练为主,当堂达标”、“以读为主,当堂达标”的语文、数学、英语当堂达标教学等几个子课题,让教育科研真正步入正轨。

(三)多形式启迪教育智慧:

我们围绕教学基本功、学科知识与班级管理三大校本培训主题,构建了校本培训模式。将专题讲座、视频观摩、论坛讲座、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内容同实际教育教学相联系,说课、讲课、课件制作、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中老年教师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博客论坛、师德演讲、师德征文、读书心得等方式拓宽了校本培训的道路。

(四)反思中回顾成长步伐:

我校不但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反思,还重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不但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体现“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管理思想。本学年教师听课节数平均64节以上,参与评课30节以上。青年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成“青蓝”对子,师徒一起研究课堂教学;在校本培训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使全体教师对自身课堂进行反思,从而促使骨干教师更加成熟,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本学年中张丹丹、广俊青、马丽娜、王秀兰、陈静、曹海燕、李龙梅等七位教师被选评为齐河县十佳精品课候选人,代表学校到县教育局教研室讲课。张友华、广俊青被选评为齐河县百佳教师候选人,并代表学校到县教育局教研室参加讲课,收到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的好评。学校共有16名教师入选齐河县千名骨干教师。

对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我们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每位教师都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内容包括每学期教学反思8篇,教育教学案例2篇,教学随笔2篇,个性发展记录8次,每节课后均有教后感1次,每次作业后均有批改记录1次,每个单元检测后均有讲评记录1次。

三、强化校本培训机制:

(一)教师分散自主学习:

由教师依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我培训计划,并逐一实施,以结合读书和培训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每位教师做到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为自由分散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为学校统一规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理论。

(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

在教师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我校还以教研组和学校为单位集中进行培训。教研组、教育科研小组、年级学科备课组一般每周活动一次。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后为集中培训时间,学校安排收听收看专家名师讲座讲课。我们观看了魏书生、李小凡、窦桂梅等教育名家的讲座讲课和齐河县师德标兵李杰、王桂荣的师德报告。

(三)请进走出听专家讲座:

我们学校每年都邀请教研专家依据学校的教育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疑惑问题进行主题性的讲座,让全体教师集中参加,认真倾听和研讨讲座、报告的信息,从中接受新知,用于实践。202_年3月21日,我校邀请了齐河县教育局教育科研所王敬泽所长作了《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报告,同时邀请齐河县第三中学杨玉明主任作了《双课时当堂高效作文研究》的报告。学校还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本学

年外出学习的教师有张友华、广俊青、姜其奎、张丹丹、张昭君、曹海燕、王秀荣等。

三、优化校本培训评价机制:

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学校组织教导处、教育处、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科研小组等力量,由一名副校长张友华负责,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群体的合作性。我们不断完善具有创新性、有活力的制度体系,包括课程制度、教学制度、教研制度、教科研制度、校本培训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保障。

四、立足本校,特色办学:

1、书香蓝天特色:

为贯彻落实我校“读书认识世界,习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的“读书认识世界”,我们确立了“书香蓝天”特色,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设立“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自202_年9月学校以“传承民族文化,诵读中华经典;继承华夏文明,营造书香蓝天”为主题的“书香蓝天,经典诵读”作为学校校本文化课程,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清代李毓秀著的《弟子规》及语文教师自选的一种经典诗文。具体诵读时间定在每天上下午预备铃各提前十分钟进行诵读,每周每班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各个语文老师具体安排诵读、讲解。学校教导处、语文教研组、各语文老师每学期都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经典诵读背诵计划。各个语文教师给每一位学生都建立了《中华经典诵读档案》、《学生经典诵读背诵记录》。语文教师在实施具体教学计划的同时,还在班集体内分组督促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并记录在案。每学期结束对于经典诵读的背诵情况、参与诵读学习情况都要进行一定的评价,评价形式分为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具体评价内容以记录《中华经典诵读档案》,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成果手抄报》展示为主。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主要内容为检阅校本课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上学期我校于202_年11月10日举办了我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所有班级把经典诗文诵读同动作表演、体操表演、武术表演融为一体,真正呈现出一片书声琅琅的壮观景象。

(2)开展读书活动:自202_年9月我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起读书活动,学校图书室藏书由于资金问题近几年未能补充新书。那么如何开展读书活动呢?学校一方面抽出一部分资金购置了3000多册适合当今发展形势的、适合小学师生阅读的书籍。一方面学校在每个班级建立了一个图书角,发动全体学生人人捐献一本书,班级向学校图书室借阅一部分充实班级图书角。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借阅、图书管理。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读书社团,建立借阅图书读书公约,每位同学、每个班级都制定读书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阅读、月读、悦读”活动,为让学生读有所得,由语文教师指导每位学生每天写一页读书笔记,每两周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读后感,语文教师每两周一次检查批阅。学生利用三个饭后的闲散时间,按照老师的安排和个人制订的读书计划阅读红色经典和中外经典,“读经典书籍”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还在教学楼二楼的楼道文化中设立了中外名著导读宣传画板,为八

部中外名著内容简介,分为红色经典和极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中外名著意在引领学生从小精心阅读红色经典和中外名著,从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在全体教师中我们开展了“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活动,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书、每天记一页读书笔记、每学期写一篇读后感。目前我校全体师生人手一本由我校自行设计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读书笔记,学生书写已超过万字。此举已经受到了市县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2、养成教育:

为贯彻落实我校“读书认识世界,习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的“习惯成就未来”,我们确立了“养成教育”特色,在学生行为养成上,我们强调工作要“细”,从坐立行走、课堂纪律、学习常规、礼仪常规入手,对学生进行养成性教育。好的秩序是一个集体进步的生命。为此,我校在学生新学年入学,无论哪个年级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入校、集合、上下楼、楼道楼厅活动、教室活动、餐厅就餐、上下课、离校、请假、宿舍睡眠、洗手间大小便都要进行细致化、正规化的教育和训练。

凡集体集合秩序,如入校、升旗、上操、活动、就餐、星期五离校、进入宿舍,一律全员整队,要求各个班级集合要快、静、齐、响,行进要求学生走直道,拐直角,挺胸抬头,昂首阔步,口号响亮,立定有声,动作一致。在教学楼内上下楼时东西楼道分开,东楼道上楼靠杆、下楼靠墙,西楼道上楼靠墙、下楼靠杆,两排并行(全部体现行人要向右边走的常规交通规则);上楼时前面同学离不开台阶,后面同学不能踏上这个台阶,下楼时前面同学离不开台阶,后面同学不能踏下这个台阶,上下楼时要高抬腿、轻迈步,脚下不能出声,嘴上不能大声喧哗;自由上下楼,人少时不跨台阶,人多时自然成对,切实保证学生上下楼的安全和安静。进餐厅楼就餐、入宿舍楼就寝,同进入教学楼相同。

楼道楼厅活动和教室内活动要求不快跑,不出声,不追逐,不打闹,不随意挪动桌凳。餐厅就餐时,进入餐厅后,依次走到自己桌凳旁坐定,学生位置定组、定位、定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饭、舀菜、匀菜、传粥,安排值日清扫饭桌卫生。进入宿舍楼就寝时,除站队进楼遵守以上秩序外,我校在每一层楼安排了学生楼长,每一个宿舍安排了舍长,每一个宿舍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安排了组长,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宿舍楼的就寝秩序井然。教学楼、宿舍楼的洗手间运用,我校做了细致的规定,要求学生无论大小便都要小便到池、大便到坑、手纸到篓,积极倡导“靠近方便一小步,贴近文明一大步”的文明理念。真正做到了洗手间地面整洁,无污物,无尿液,无便迹,无纸屑,绝大多数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养成了自觉维护公共使用厕所的良好习惯。

教学楼、餐厅楼、宿舍楼秩序得到保证,同时也形成了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的美德。走近我们的校园,只要是在课间或是饭后,你自然会发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红领巾文明岗”。“红领巾文明岗”是学校教育处通过一定章程在各个班级里选拔出来的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相貌端正的优秀学生组成的管理岗位。他们是各个班级的文明标兵,他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帮助学校教育处管理学生课外秩序,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站立在教学楼门口、各层楼梯口、宿舍楼门口、餐厅楼门口,依照《学生文明礼仪守则》对所有学生的言行予以监督检查记录,按照守则规定进行量化扣分,督促全体同学在教学楼内活动、上下楼梯、楼厅活动、操场活动的言行确保合乎规范和要求。随着“红领巾文明岗”的建立以及文明岗执法力度的加强和普及,我校文明礼貌蔚然成风,打仗骂人现象皆无,脏话脏字已经无处藏身,初步形成了“文明蓝天”的局面,“红领巾”文明岗养成教育的监督检查机关。

学校在教学楼二楼楼厅两侧北墙设计了《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和《小学生道德、生活行为习惯》,对于学生在校、离校期间的学习行为、道德行为、生活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引领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道德、生活行为习惯,切实践行“习惯成就未来”。学校认真开展各种形式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我校一直以来都把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德育的主旋律。我们一直认为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即为孩子收获良好命运播下了一颗未来发展的优良种子。

学校还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通过电子屏幕每周做出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对于自己的习惯养成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并写出学习、道德、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总结,学校记录学生成长档案。

3、环境育人:

为贯彻落实“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我校首先打造了以“蓝天文化”为主题、内涵丰厚的教学楼文化,热爱祖国,山东名人,中外名人,传统文化,孝亲尊师,古典诗词,名著导读,中华精粹,古人苦学故事,情系蓝天等蓝天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画板悬挂于教学楼楼道墙壁之上,使墙壁成为教育学生的另一阵地,充分体现文化育人。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已广泛开展,已经建立了新羽广播社团、新羽文学社团、葫芦丝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舞蹈社团、腰鼓社团、书法社团、绘画社团、校园风铃手工制作社团、健美操社团、军乐社团等主题实践活动团体都已经开展得轰轰烈烈。截止202_年5月,我校新羽广播社团共播音500多次;新羽文学社团组织写作指导活动20多次,并于202_年3月编辑出版了第一期校刊《蓝色梦想》,现正准备出版第二期;书法社团、绘画社团联合举办书画展览三次,并有数件作品上交参加比赛;校园风铃社团制作各种手工制品数百件,由剪纸、折纸、粘贴画、玩教具等;健美操社团、葫芦丝社团、军乐社团均在我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大放光彩,军乐社团的鼓号齐鸣,极大的渲染了运动会的欢乐气氛,葫芦丝社团的团体演奏三支傣家乐曲令人称赞,健美操社团的两组分别为160、180人的大型团体健美操表演把运动会推向了高潮,在场的领导、师生无不啧啧称赞。

五、培训效果

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广大教师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其次,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第三,广大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初步形成,教师们深切地认识到,接受终身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自身生存的需要。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已经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

(二)探索出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目前,我校构建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模式:“集中培训、个人自学、教研培训”有机结合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三)推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

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科研论文。目前已经形成了学校有市、县、乡、校课题,人人都参与的局面,还有部分青年教师的个人课题申报获得成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