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学习心得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学习心得



第一篇: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学习心得

我有幸参加教育部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国家级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难得的机会,专家的讲座、我们学员间的交流,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一系列科学、优秀的管理方法,领会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自己更有信心去做好一名班主任。

培训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掌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懂得如何指导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会了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积累了班级管理的妙招、明白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培训时间虽然刚刚开始,但我的内心却充盈着沉甸甸的收获:

一 充分认识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培训,我更加明确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协调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激励者,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

二经受了一次思想的磨砺与升华

培训的许多内容,我们在工作中经历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的思想经受了一次痛苦的历练,因为我真的思考了!

三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行为”,先进的理念指引着方向,但它与现实之间确实存在着差距: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善待学生,要承认差异,可现实是有优秀的生源就有优秀的成绩;理念告诉我们有创新能力,可现实是为了成绩忙碌的我们常常是“坐井观天”;理念告诉我们要做学生心理的保健者,可现实是我们因工作压力大而常常情绪失控……

四 更加热爱学校这片成长的土地

其实,在物质之外,老师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工作价值能否得到学校的承认,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这些班主任之间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校的班主任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参加比赛还是什么活动,领导都会密切关注,时刻给你加油鼓励,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基础,是动力的源泉。

感谢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让我们全国中小学班主任走到一起来。可以说管理风格与个人智慧之间的大融合!我们彼此分享着经验,一起探讨困惑、交流看法。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也许登不得大雅之堂,但能给我们的工作以启迪!

第二篇: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

----

1、班主任爱的艺术包括哪几个方面?它在班级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过程。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师爱有时该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对于班主任来说“爱的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只有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就会驱使我们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写道: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苏霍姆林斯基还说:“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班主任都要放在心上,做在实处。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班主任,哪里就有班主任的身影。古人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班主任只有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使严格要求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爱的艺术,包括:

第一: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的周围环境、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真实表现、了解学生出生的年、月、日等等。只有准确透彻地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二,要理解学生。即对学生进行心理摸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体会问题。设身处地的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要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正确对待学生优缺点,特别是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是认识问题,不说成思想问题;是方法问题,不说成品德问题;是偶发事件,不视作一贯行为。为他的过失找理由,是与年龄特征有关呢?还是出于好奇好动?还是出于无意、无知?还是出于兴趣?

第三,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是承载教育艺术的舟。尊重信任学生,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他时,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批评他时,心情要平静,因为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发泄私愤。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有自己独立的倾向、独立的要求和独立的能力,独立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班主任教育学生,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把他们看作是可以任意捏造的泥团,而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四,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不甘心落后、力求上进的源泉。因此,教育有自尊心的学生的技巧在于机智地发现和保护学生地自尊心,适时地加以引导。

第五,保护孩子的羞耻心。容易给学生投一份羞耻心的教育是当众粗暴批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千万不可把学生的脸皮撕破。一旦撕破脸皮,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都有出现的可能,其后果不堪设想。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当记住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什么都行,没有一个人什么都不行。这样才有可能在保护学生的羞耻心的前提下,把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做好。

“批评的艺术”还在于适时、适势、适情、适度。适时就是学生犯了错误马上批评,不能“零存整取”;适势就是掌握批评学生的火候;适情就是看发展的情况,该批评就批评,该迁就就迁就;适度就是掌握分寸,既不偏重也不偏轻。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需记住:你是在教育学生,而不是在发泄私愤。在你叫喊以前,要先忍耐几分钟,想一下,你是一位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讲话。这样方可收到良好地教育效果。

班主任工作的艺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谈话的艺术、表情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提问的艺术、集体建设的艺术、因人施教的艺术、组织活动的艺术、随机应变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等等。总之,这一切的教育工作艺术的形成基础在于——热爱你的学生。

2、简单叙述班主任对学生爱的几种不当类型。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家长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主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2)保姆型: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学生看法就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是“吃了亏”却不见得“讨好”。

(3)暖水瓶型: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变是像“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4)势利型: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与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

3、请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平时在班主任管理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果在教育中,没有真挚的爱那么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就如教育中的润滑剂协调师生关系,而在此基础上实施的教育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可能产生教育中的效果——振撼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这样才会真正走向成功的教育,即学生的成才。

(1)对学生实施母亲般的慈爱,这种爱如春风雨露般给学生干涸的心灵以滋润,中职学生面临前途选择层次上的不同,在个体心理素质不健全的情况下,学生外在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精神状态较差,整天是一副疲倦不堪的样子且受到老师关注地较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应该给予细致入微的关心和爱护,给学生指明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给自己找准一个定位。当然教师也要根据一些突发事件,不失良机的让学生看到维持现状的危害性。在教育中,班主任首先应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心态,其次则应从学习,生活中提醒,关心学生,并且充分利用激励、诱导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都需要班主任用耐心去实施母亲般的慈爱。

(2)对学生实施父亲般的严爱,严厉的爱就如一把剪子修正所长出的多余的,枯萎的枝叶一般修正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所养成的一些坏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很多学生显现了一种惰性,这就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环境中——教室和学生的休息环境——寝室。针对这一问题,只有采取严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扼制他们的“惰性”。例如实施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并给予一定严厉的批评。在学生习惯中,由于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往往如难以调控情绪。常凭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行动的方向,情绪差时就厌恶学习。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就要制定出严格的课堂纪律。并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厌学典型”给予一定的处罚。当然,这需要在慈爱这一基础上,了解学生所想,然后再实施,否则“严爱”所生的惩罚就只是暂时的枷锁,时间长了,学生必然会挣脱的。

父亲般的严厉之爱就如一口洪钟,时刻给学生敲警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及时改进,这样学生在自我修正中不断发展自我。

(3)教师要对学生实施朋友般的友爱,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谈话,学生就如和一个朋友交谈,从而能够了解学生心灵深处更多的东西,在现在的社会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浮躁成了一种普遍的心态。而“金钱”则成为事情的终极目的。新的读书无用的观点在学生中有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让中职学生产生复杂的心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试着用一个大龄朋友的身份去劝导学生,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一定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并且明确现在的学习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奠基石,当然,朋友之爱也要把握尺度,既要立威又要双方交流互相信任。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应多用慈母般的慈爱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父亲般的严厉之爱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用朋友般的友爱来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要用爱去鼓励和表扬学生。站在学生的位置想问题,从而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成才。

4、对“问题学生来自问题家庭”,你是怎么看的?谈谈体会。

两成行为不良学生来自单亲或重组家庭;半数以上行为不良学生的父母仅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一系列数字和案例给家长们敲响警钟:行为不良学生背后往往是问题家庭和问题家长。

一提“问题学生”,许多老师就脑袋疼———数量不多,但能量挺大。调查显示,特殊家庭背景和父母的低文化程度对学生形成不良行为有直接影响。

这是两个真实的案例:小明仗着身高力大成了班中一霸———支使同学给他洗袜子、盛汤,动辄打骂同学、不服从老师管理。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小时候父亲告诉他,你出去玩让人给打了,回来我揍你;你把别人打了,我奖励你。小兵本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遭到全班同学的厌烦,甚至没人愿和他同桌。同学们说:“他的十句话中有九句半是假的。”原来,小兵三岁时父亲和小保姆好上了,从此家无宁日。小兵很快发现,只要在母亲面前说父亲的坏话,要什么母亲给什么;在父亲面前说母亲不好,便能得到父亲的奖赏……随着父母的最终离异,小兵也变得假话随口就来。

常见的问题家长有:一是管理上的简单粗暴型,对孩子非打即骂;二是教育素质不高型,有的家长学历不低,但教育方式过于平淡,有的还易走极端;三是放纵型,对孩子基本不管;四是溺爱型,凡事都护着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五是有的家长自身道德修养差、文化素质低;六是身肩隔代抚养重任的许多老人只能让孙儿吃饱穿暖,却无力顾及教育问题;七是父母离异等造成的问题家庭也对许多孩子有负面影响。专家表示,加强未成年人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品德上需要帮助的孩子。

5、为什么要强调师生间的感情?怎么传递给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特别是对新课程而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所以,要特别强调师生间的感情传递。这种传递,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转变进行:

(1)、变“单向型”为“双向型”。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2)、变“功利性”为“合作型”。

师生合作,即所说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它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3)变“间离型”为“和谐型”。

“间离型”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唯应试、升学为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怎能不产生隔膜,间离?此外,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师生主体论认为,教育是在师生互动基础上,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全面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同时要求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当然这都要以和谐为基础。前者是动态,后者是静态的。

(4)、变“主仆型”为“平等型”。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他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总之,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6、对班级量化考核的管理方法,谈谈你的看法。我以为,班级量化考核是评价班主任的重要依据

班主任负责班级及每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心和工作效果如何,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着学校的育人质量。所以,公正、真实地评价班主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是通过班主任之间互评、任课教师评议、管理层集中,来确定班主任的优秀、良好、合格等级,情感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评价依据不足,力度不够,有失公正,挫伤了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后来,我们采用了班级量化考核,将班主任的可见工作量部分(如集会出勤、到位检查、布置的任务是否完成及质量如何等)直接用分值考核记录;将班主任的不易发现工作量(如了解、研究、教育、关心学生,组织班级各种竞赛、思想讨论等),通过学生的纪律、文明、卫生、出勤、好人好事、获奖情况等方面的表现,间接用分值加以考核,每周小结,每月总评,学期末汇总。发现班级及学生表现与考核结果相吻合,以此为依据对班主任进行评价。

班级量化考核也是一个认识、改进、发展的过程

班级量化考核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质是全员管理和全方位管理,需要学校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共同关注学生,考核记录正反两方面的问题。学生的表现正是学校、班主任、员工实施教育和管理效果的体现。我们把考核结果,在每周一学生集会和班主任例会上讲评,大力表彰优秀班级和同学,弘扬正气,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要求;对个别问题,通过与班主任、学生谈话,沟通解决;各班主任再利用每周的班会进行教育,采用引导、讨论、谈心等形式处理解决具体问题。

要特别重视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坚持抓住不放,以专题形式组织讨论,逐一解决。如班级的一些虚假行为;个别班主任只重视分数,轻视教育过程,轻视情感投入等。要使大家认识到:正确的意识才能产生优秀的行为,长期优秀的行为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障。要提高考核成绩,班主任首先要身正示范,必须倾情投入,从源头抓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实践——该做的事情要积极努力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少做或不做,应自觉规范,自我发展。

班级量化考核需要完善

班级量化考核同其他教育和管理的措施、方法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改进,逐步加以完善,以适应新的要求。班级量化考核是一种教育、管理的手段,是一个认识、改进、发展的过程,只要以育人为目标,求真务实,通过现象抓本质,把工作做细,学校的教育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7、班级管理的成功,在于细节管理。你有何同感。古语说:“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班主任的工作就应该从小处着手,深入挖掘,小中见大,从细节中生成。对此,我深有同感。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里存在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很多孩子都有随手扔废纸的习惯,课桌椅下面、过道上、讲台前,总能看到一些成片的、成团的废纸很不体面地躺在那里。我便对他们进行多次苦口婆心的教育,也非常严肃地制定了一些奖惩措施,收效是立竿见影的,但过一段时间又能看到废纸,这样反反复复的令我很是恼火。我在思索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在班队活动课中,召开了以“废纸,你的家在哪里”为主题的班会,和同学们共同商讨理想的的解决方法。

师:“今天,我们开展一次‘废纸,你的家在哪里?’主题班会,请大家来想办法为我们的垃圾找一个家吧。”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生1:“我们要把废纸扔在垃圾箱里,不要随地扔纸屑” 生2:“有的说值日生要及时扫地,即使倒垃圾。” ……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班长站起来说:“我认为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大家都做到这些,我们的教室肯定会干干净净,令人心情舒畅,可是如果把这些废纸积累起来,把废纸买掉,我们就可以利用卖废品的钱为班上作为班上做一些事。”

师:“大家说这个办法好不好?” 生:“好!”

师: “这个办法不错,你提出来的,你就和几个班委商量一下具体的办法。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我暗自高兴地说。

第二天,我发现教室后面多了两个石棉口袋,一个装废纸,一个装饮料瓶。

一周后我们就有了第一笔收入,大家随手扔纸的坏习惯也自觉地改掉了。

一期下来我将收入给他们一人买了个棒棒糖,吃着棒棒糖他们好开心,然后我对他们说:“孩子们,真的谢谢你们改掉了随手扔纸的坏习惯!下期我们将收入买一块石英钟,放在教室里,方便大家自行掌握、支配时间,这样行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我和孩子们都笑了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这个道理。

班主任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班级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不论大小,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的本性是美好的善良的,是可以塑造的。如上述案例中让学生你言我语,学生的回答真令人颇感人性的美好。

班级的管理宜疏不宜堵,更不能横加干涉,粗暴禁止。对学生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可以说在很多的学校都不是罕见的,而很多学校和班规中也有明文的限制,可是又怎样呢。学生我行我素,不一会就是垃圾满地。而我们如果通过学生的具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行为的过错,是发自内心的改过,不是强迫的被动的 “臣服”,只有以这种“攻心为上”,学生才能主动改过,并持之以恒。

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案例中“一期下来我将收入给他们一人买了个棒棒糖,吃着棒棒糖他们好开心”这一举措,让学生享受到了好习带来的甜蜜,在无形中增强学生“我要学好,我要做好学生”的意识。

因势利导,扩大战果。学生享受到了好习惯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后,还应该正确引导,如案例中“吃着棒棒糖他们好开心,然后我对他们说:‘孩子们,真的谢谢你们改掉了随手扔纸的坏习惯!下期我们将收入买一块石英钟,放在教室里,方便大家自行掌握、支配时间,这样行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我和孩子们都笑了”中教师不是将学生引好吃的领域,而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导到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行为习惯上来。

8、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有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核心,爱是学生基本心理需要。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这就告诫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情,真诚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青少年,把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喜爱你,爱跟你在一起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不知不觉中,教师的言行风范便成了不起学生的无声楷模。

第二,理解学生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的感情基础,因为理解是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按其本来的心理状态去认识和分析,而不是把他人的看法强加给他们,只有理解学生心理状态,才能给予正确的疏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初中生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又受到新时期不同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在品德表现、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方面又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确定教育目的、内容,并且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倾诉和发泄,让学生在倾诉和发泄内心的苦闷和烦恼中得到心调节,同时也使教师能较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给予启迪和疏导,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有感情的共鸣。

第三,尊重学生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强调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人地位和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校园生活中的主人,使学生感到学校就是他们温馨的“家”,老师则是他们慈祥的“母亲”。具体地说,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的爱只是他进步的外因,而自尊自强才是他进步的内因。”教师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特征,学生的自主选择),因势利导,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健康成长。第四,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育工作者家马卡连柯为了帮助一个有偷窃行为的孤儿,有意让他去银行提取巨额现金,从而做教育转化工作,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启示,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自觉性,相信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精神,即使要他去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擦一次黑板,收发一次作业本,都能触动他的心弦,引起强烈的被信任情感,从而诱发上进心。

第五,严格要求学生,前面谈到要热爱学生,这不等于溺爱他们,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爱之愈深,责之愈严。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严格,要建立严格的班风、班训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不正确言行,都应开诚布公地指出,随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只是方法上多一点表扬,少一份斥责罢了,其实学生就是喜欢这种亲切而严格的教师。

总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扬长教育,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新型的教育对象而提倡的一种可行的教育工作者方法。

9、潜能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请把你认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写下来。

在学习中,总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困难,难以达到学习基本要求,潜能生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而分析其产生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手段。转化潜能生工作是一名教师神圣的职责,是全面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潜能生只能说他是在某个方面暂时不感兴趣而导致的。

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潜能生转化中很有成效的一种方法。

有一位美国艺术教授说过“教师的任务是刺激潜在的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冲动。即创造,探究处理材料的欲望和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对于潜能生应少批评多鼓励。因为他们虽然和特长生相比美术素质较差。但是他们也不笨也希望得到鼓励。哪怕是一点进步和闪光点的地方。教师也应该抓住并鼓励表扬。

任何一个人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曲折型的,人的成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不过,在相同的环境和时代,成才与否的主要原因确在于自己的主观因素。无数事实证明: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求知的动力。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者,在对成才人物本身的探究中发现: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与他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达有关,而且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己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兴趣,这种对事业的强烈兴趣是他们积极探索新鲜事物的推动力。它可以使人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精。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对自己作过这样的评价:“我确实知道,我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才,而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耐力使我达到了我的思想境界。”这足以说明了潜能生的转化,离不开对他们的兴趣的培养,只有了学习兴趣,尽管是学习差,还是行为差,都会发生根本的好转,对周围的事物发展会利用所学知识正确去分析和对待,长此下去,差生不差。

10、我们倡导班主任要要做有心人,你是怎么理解有心人的?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的组织者,作为与同学们接触最密切的老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或多或少对学生有所影响,班集体搞得好与坏,同学们学习、思想进步情况都与班主任有关联。因此,要想搞好班集体工作,争创一个优秀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做个“有心人”。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记得师范刚毕业的时候,我所带的班级相对来说各方面发展欠缺一点,因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搞好一切班级工作的前提。之初,我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工作,刚入学我就送给他们现代诗人汪国真一句诗:“我不去想将来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不顾风雨兼程”,紧接着的事,我让他们构思小学剩下的四年的“宏伟蓝图”,一个星期后同学们主动将他们的“请战书”交给我,捧读他们写下的铮铮誓言,我的心情异常激动,我感到肩上的责任太重。这些学生并不是“朽木不可雕也”,他们太缺少的是精神食粮,摆在眼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设法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并使这一火花不仅不熄灭,而且越燃越旺。荣格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常常为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以求在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完善,这就是自我实验。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这时要让学生明白:动机与目标,能力和期望永远存在差距,任何时候既要想到成功的不易,也要失败的可能。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渐提高,从而做到荣辱不惊,成败安然,将胜利失败作为零的起点。自新,自卑,人皆有之,关键如何扶正祛误,应该启发学生经常浇灌,萌弄自新的心理,使之茁壮成长。

其次要做到一视同仁。说起一视同仁,我想起两个月前的一件事。两个月前,一位学生家长打来电话告诉我,他的孩子高兴地告诉他,班主任将他的座位由最后一排换到了前面几排,并且家长对我说了一连串的感激话,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个学生两个月来一直坐在最后面,开始还好后来上课有些不专心了,再加上他成绩很不理想,我马上将他换了位置,现在他上课听讲比以前认真了,各方面长进了不少。

通过这件事,我想,作为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坚持平等观念,同一班级的学生各方面有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绝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在班主任眼中,不要人为地将学生分为不同等级,这样做,一方面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会降低班主任在学生们心中的威信。对待学生不要以成绩“论英雄”,有的同学虽然在学习上成绩不大理想,但是在其他方面表现很好,比如组织能力强,乐于帮助其他同学等等。就难道说他不是好学生吗?因此,对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成绩相对来说要差点的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而不应该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这些学生他们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看法,一旦班主任对他们漠不关心,而对成绩好的学生格外热心,这样他们会更自卑,甚至自我放弃,因此在班主任眼中,应坚持没有“差生”的观点,这样做有利于他们追求上进,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三要学会与学生交心。小学生身心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再加上家庭的过分溺爱,社会的不良影响,往往使他们好逸恶劳,自我意识过重,承受能力极小,心理素质较差等,有的学生往往会走向极端,一种是过分服从依赖,惟恐做得不够,整天只是机械似的埋头苦学,另一种是认为自己无法成材,成功无望,学习上只是敷衍,这些都是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作为班主任,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校内外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的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班主任与学生交心要善于选择方式、技巧及态度,并且营造恰当的气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拘束感,使学生无所顾虑地倾吐真实的心理活动,这样再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当然要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还得考虑学生是否接纳你,学生只有认为你是一位让他佩服、尊敬的老师,他们才会敞开心扉同你交流,因此,作为班主任,还得不断塑造自我形象。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好榜样。因此,塑造班主任自我形象的最好办法就是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动中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的首先得做到,如劳动时亲自动手,而不是只做“甩手掌柜”,外表端庄,衣着整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等等,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从而才使学生愿意接近你,同你交流。

最后多给学生自我展示机会。在语文课上,在班会上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自我展示,并且还特别注意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缓解了学习压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培养,增进同学们之间相互了解。同时经常开展各种班级活动有利于班级体的团结和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还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优点,增强自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不断完善自我,比如班级那次开展的诗歌欣赏会对于提高同学们对欣赏的诗歌的兴趣,充分展示自己大有裨益。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只有深入实践,不断摸索、思考、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领导水平,才能协调好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班集体,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激活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当好班主任。

第三篇: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学习心得(模版)

参加海珠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心得体会

202_年,我有幸参加海珠区教育局举办的为期一个学期的海珠区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难得的机会,专家的讲座、外出的考察、我们学员间的交流,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一系列科学、优秀的管理方法,领会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自己更有信心去做好一名班主任。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的内心却充盈着沉甸甸的收获:

一.创造和谐团结的魅力群体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地方。作为21世纪的小学班主任,应该能够置身于团结和谐的魅力工作群体中,让自己与他人快乐成长。魅力群体指的是魅力学生,魅力教师,和魅力家长。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对家长的沟通方式。

202_年3月,我们培训班的学员与指导老师一行来到了天河区石牌小学参观、学习、考察。石牌小学紧跟时代步伐,以德育为突破口,真正开展了学校、家庭、社区德育效应互动的研究,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体为一”德育网络,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带动了教育质量的逐年提高。虽然我知道好的办学理念能成为一所好的学校,但作为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我更有兴趣知道石牌小学为何如此有魅力,能够发动组织他们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原来,他们是以“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契机,每天开展,并建议家长参与其中。一开始,大部分家长都以事业为借口推搪,觉得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而且觉得读这些对学习没什么帮助,很少能积极配合。于是,每个班的老师就积极引导家长,甚至不厌其烦 1

地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并成立了“家庭诵读小组”,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时间进行活动,由老师对家长进行指导。刚开始,只有少数家长参加活动,于是有的老师甚至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组织活动,和学生、家长一起包饺子、学插花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渐渐的,家长从刚开始的“陪太子读书”到自己也喜欢上诵读。听校长介绍说,甚至有的家长宁愿放弃几十万元的生意也要在周二下午赶到学校参加诵读经典美文活动。在学校的努力下,亲子诵读活动使孩子们识字量加大了,理解力加强了,普通话的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家长放弃了打麻将等娱乐活动,喜欢上了诵读。

石牌小学的德育工作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除了有各项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外,还在于他们善于抓住细小的环节,抓住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挖掘德育课程资源,开展具体而生动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丰满自己的魅力!但德育不是纯粹的拿镜子照人,我觉得我自己,最重要的是“出好自己手中的牌”。这好比在一个牌局中,你拿到的是什么牌并不是自己主管控制的,你能够做的就是如何对已经拿到手的牌进行优势整合,扬长避短,尽力赢得牌局。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地研究自己的特点,针对问题开展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魅力老师。

二、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行为”,先进的理念指引着方向,但它与现实之间确实存在着差距: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善待学生,要承认差异,可现实是有优秀的生源就有优秀的成绩;理念告诉我们有创新能力,可现实是为了成绩忙碌的我们常常是“坐井观天”;理念告诉我们要做学生心理的保健者,可现实是我们因工作压力大而常常情绪

失控„„

在培训交流平台上,这也是我们探讨最多的一个话题!我们借助网络,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一起试着给出了最佳答案:

——不要因为爱而伤害自己。这是一位学员说的。他说:“和学生发生冲突的老师,大多数是喜欢较真,责任心比较强的老师。但要心中有法,逾越了法律的底线,任何爱都会变成了伤害!”

——别让自己打败自己。什么在局限我们自身的发展,往往是我们自己的弱点:懒惰、不思进取,就会落后;不倾听意见,就会抱残守缺;班主任“护短”,就会产生乱班„„所以一个人要发展,就必须“弥补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

——教育,要让学生感到快乐。首先老师要会自寻欢乐,会一些阿q的精神胜利法。把快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留恋你的课堂,喜欢你这个人!

——要探索自己的特色。这是我的看法。我认为处在社会转型期,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必然存在的。不应只是一味地指责与抱怨,也不是盲目地听从专家的舆论。我们要积极地去探索、去实践,把班主任工作做出自己的特色!

通过这次培训,思想上的收获使我的内心变得富饶而充盈。我们的班主任事业,就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责任,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我们一直都在为改变别人命运而奔忙,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我们能左右、应该左右的却是自己!当我们能够左右了自己的思想,让它能够抵御风霜雪雨,历尽风尘沧桑,仍然执著于远方时,会欣喜地发现,我们的生命与事业也会走向远方!

第四篇: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学习心得

赴北京班主任培训学习心得

江西横峰葛源中心小学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人生中就是这样。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实践的机会。每一次的实践就是一次挑战。这次培训学习,聆听了王宝祥、隗金枝、丁榕、王文英、全艺等教育家,全国优秀班主任精彩的专题讲座,短短几天的学习、交流、讨论为我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冼涤,以及理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指导。为我们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培训的日子里 , 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能领略不同风格的专家、老师的课堂风采,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们与教育专家的全新理念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听取了专家及教师的各种教育观点和见解,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我深知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次的培训和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班主任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突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势。许多的疑问在专家们的讲座中得到了解答。真是受益非浅。

下面就谈谈听取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梳理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全面系统,各具特色。

在这次学习中,专家、教师的讲座涉及了班主任工作的多方面。

深入浅出,异彩纷呈。

王宝祥教授的《新时期班主任专业素养及其发展》主题报告。分析了班主任自身的人格修养与人格教育的问题。我深知道教师的人格欠缺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许我们作为教师,作为大人。自己的语言,举动在特定的环境中,出现问题,不以为然。可就在这无形之中却伤害了学生。有的甚至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困惑。王教授用一个个具体鲜活的实例说明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正如教育家紫田荣义说的:“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可想,教师的人格修养在教育工作中是多么的重要。让我更加记忆犹新的是特级教师丁榕的《更新育人观念,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讲座。她的讲座亲切朴实、细腻深远。她讲述了自己教育生涯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她为自己的学生出版的几本书,里面展示的全是她与学生在一起学习与生活的一个个场景。学生的一篇写得不怎么优秀的作文;一张制作的不怎么漂亮的贺卡;一句听似不怎么信誓旦旦的话语„„丁老师却如珍宝似地一一珍藏着。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没有哪个听课老师不为之深受感触的。她的“姓丁王随”接班法更是让我豁然开朗。她的班级管理教育理念时时以人为本。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人,从人本的角度完善人,从人格的角度开发人,从人权的角度尊重人,从人才的角度教育人,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变“一时一事”为“一生一世”。她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我们教孩子无论是三年还是六年,必须想到孩子的今后六十年,乃至一生。所以,我们要把眼光放的远一些,再远一些。

还有其他的几位优秀教师的讲座,更是各具特色,阳光型的王文英老师。她的多才多艺不但征服了她的学生,同时也让我们听课老师羡慕不已。全艺老师朴实无华的谈话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她所在的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时时处处存在的极限挑战。

二、学无止境,更新观念。

听了专家与教师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他们的才能从何而来?让我想起了王宝祥教授在讲“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中所说:“教师要不断地学习,选择读有价值的书。不但要有比较完善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其它的边缘学科知识,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有意识的积累,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有一组数据,更能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以色列人全国平均一人一年要读48本书,俄罗斯人平均一人一年读27.8本书,中国人平均一人一年读3.52本书,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人,不时都拿着书在读。我们的国民素质要提高,一定要全民学习,我们确实要多读书。问问自己,这几年来读了多少本书。在想想,魏书生所说的,他每次外出他都带着一本书,从不改变这一习惯。他们的学识无不是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在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做一个新时代的教师。

三、求同存异,学会创新。

这次培训,每位授课教师都针对班级工作的各项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讲解,他们对班级工作的开展与班级管理,各有千秋。虽形式不一,但主旨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在把班级工作做到最好。正如他们自己本身一样,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正是因为他们有过人之处,特色之分。而这些过人之处,特色之分,也正是体现出这些教师的创新精神。在交流、讨论中我们深知北京的学生与教师的素质都比我们乡村的学生与教师的素质高。我们不在同一个水平点上。有很多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是我们都能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汲取我们能采纳的教育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学会创新。这样班级工作才会做的更好。

培训的日子是过去了,但班主任工作是在不断前行的。班级工作是繁琐的,是一个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培训中学习的班级工作的具体操作还需在实践中去体会。我将以育人为己任。让教育做到孩子们的心上。

第五篇: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

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

本次心理咨询师培训,对我来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从内心深处滋生出一片片绿洲,浸润着整个自我,启迪我脱离陈腐的轨道,踏上崭新的旅途。然而同时也让我回眸曾经留恋的脚印,感到痛彻心扉,在广阔的人生田野上,要么盐碱秃无,要么杂草丛生,鸟瞰而沧桑,审视而千疮百孔。尤其在培养孩子方面,深感自己的失职,倍感自责、愧疚!也许,这是必然的心理过程。尽管如此,也必须正视现实。让培训的收获转化为强劲的动力,让过去的遗憾时常鞭策,奔向崭新的原野!

于海霞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学知识要学到心里去。因为学到脑子里的东西是知识,学到心里的是智慧,从知识到智慧需要一个漫长甚至一生的历程,这一历程叫成长过程。”这段话深深扎根到我的潜意识里。因此,我极其珍视这次培训及其整个过程,培训虽然完成了,但还要积极学习、探索,力争尽快地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的甘泉,化作些些细雨,唤醒春来复苏的大自然!让更多的人绽放智慧人生!

下面将营造未来时空的具体心理过程描述如下。

一、培训洗礼的蜕变

观念的转变。在深入接触“心理咨询”这一课程之前,可以说我对“健康”的理解是狭隘的。之前,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鼓励孩子多参加些体育锻炼,我以为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会有幸福快乐的生活。虽然这种思想也不为错,但通过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明白“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身为老师,在教好孩子们文化课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因为健康的身体再加上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提高工作的幸福指数,教育出更健康向上的孩子。

教学态度的转变。学习的这些天,抛开了一切繁琐杂事,自觉学习机会难得,便静心学习领悟。虽然老师们的讲解非常精彩,但由于自己的基础水平受限,我仍感受到了学习的苦和累。此时,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们,平时的教学中,我是否关注了他们的学习基础?体会到他们学习的心情?反馈过他们对学科学习的意见?审视自己的结果便是:一定要多体察孩子们的学习心情,多理解孩子,千万不能做高高在上的老师。

另外,授课专家的提醒也让我时时在反省自己。各位专家都有主张说:“学生是我们影响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老师在面对学生时也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还有对后进生教育的诠释都让我对老师这一职业重新定位——蹲下来协助孩子学习,这才是为师之本。其实,教育是“心”的教育,心快乐了,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这是多么简单的教学智慧!

生活理念的转变。“心理学是一门幸福学”。的确如此,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我们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拥有健康的心理会让人滋生幸福的感觉,而幸福的感觉又能传递感染身边的家人,和谐快乐的生活由此开始。所以,善待老人、体谅爱人、关心孩子应该是我践行此次学习的最好方式。

教孩子、教学生的方式的转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父母的生活习惯、品行道德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为孩子做好一个健康乐观的榜样示范应该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点我一直在认真做,努力做,孩子也朝着一个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父母孩子一样大,如何对做好青春期的母亲,我正在摸索中。再用小时候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经不能让孩子接受了,虽然孩子还没有出现我们常说的“叛逆”,但我一直在找寻最好的方法来和孩子沟通。而这次心理培训正好填补了我此项的空白,老师讲解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以及案例,让我在教子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知此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对待学生也应该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另外,给位专家对家庭教育内涵的诠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生动而又睿智的案例分析,都让我为之震撼,真正为我上了一堂心灵成长课。

二、培训启发的未来操作

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我并没有为自己定下多么宏伟的目标,我只想回到单位之后,做好心理健康的普及工作,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关注自己的家庭建设,继而提高自己及周围人的幸福指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的学习,不仅弥补了我在心理学这方面知识的欠缺,还让我明白了,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单单要教好课,更要让自己,继而让自己的学生、自己身边的人都拥有阳光健康的心态,能够快乐而幸福的生活。

在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会努力践行自己说过的话,在班级里,以班会课的形式对孩子们进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在家庭中,用乐观阳光的心态感染家人;在同事、朋友中,更要以“自助助人”的理念浸润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不久后,我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向领导老师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心理健康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任教老师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第一种状态是正常状态。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鉴于上述,将来的操作如下。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这只是一种设想,在实际操作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操作过程中仍然坚持学习、探索。尽最大努力做好心理咨询的普及和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273217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