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第一篇: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出版作品(《傲慢与偏见》最先完稿,但《理智与情感》最先发表)。英国文坛现实主义作品在经过40多年的青黄不接之后,终于由这部作品打破了沉闷的局面。《理智与情感》的发表无疑为以后现实主义的重新崛起和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埃丽诺与玛丽安两姐妹曲折复杂的婚事风

波,并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小说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对理智与情感、道德与规范的讨论对于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

小说对理智与情感的讨论,一方面通过两姐妹性格的对比表现出来。姐姐埃丽诺代表理智,她选择对象不是看中家庭地位和财产,而是从人品出发,此文来源于feisuxs上了虽不漂亮却人品出众面,这种对比还通过此文来源于feisuxs德华与布兰等上校的行为表现出来。此文来源于feisuxs德华虽然由于年轻时不够冷静而与庸俗的露西订婚,并一直感到痛悔,但他能够从理智出发,从道义出发,坚持这场错误的婚姻。这就是他的道德观,即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也是符合现实的道德观。布兰登上校对玛丽安心生此文来源于feisuxs慕却一直得不到对方的好感,还看到自己最了解的花花公此文来源于feisuxs威洛比和玛丽安在一起,但是他并没有冲动地向玛丽安揭发为罗毕,而是默默地接受,默默地等待,暗中安排一切,直至玛丽安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他这样做是很理智的,因此他最终赢得了玛丽安。

尽管小说对理智与情感的对比的描写有时过于夸张,但这种描写能够带给读者深刻的启迪,那就是:我们要理智地对待情感。其实不仅是情感,我们还可以把它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公平、不顺心的事,有时还会很恼火。这时候我们如果想玛丽安那样不顾一切地去宣泄,那么不仅不会得到同情,还会更加不利于烦恼的消除;而我们如果的此文来源于feisuxs德华。虽然后来听说他已经订婚,但埃丽诺能够克制自己的情感,理智地接受这一事实。在此文来源于feisuxs的滑翔机被母亲和未婚妻抛弃后,她仍对他一往情深,最终她和此文来源于feisuxs德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妹妹玛丽安代表情感,她一心想找一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此文来源于feisuxs上了花花公此文来源于feisuxs威洛比,而对35岁的布兰登上校不屑一顾。当她被威洛比抛弃后,又自暴自弃,整日以泪洗面,宣泄情感,差点因此而丧命。最终,她听从了姐姐的劝导,以理智克制情感,嫁给了布兰登上校。

另一方面像埃丽诺那样理智地克制自己,冷静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即使这样不会使事情变得很好,最起码不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在对待友情、上下级关系、宿舍关系、商业合作关系等各种复杂多变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多想想怎样理智地处理这些关系,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选择理智,我们会变得更加成熟。

第二篇: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这次我的主题主要是分享《理智与情感》这本书。

理智,一块人们区别于其他生命的广告牌。

情感,这则广告牌上唯一不掺假的信息。

自从人成为了人,就毫不羞涩地给自己脸上贴了一张“思想”的标签,以示高级,孰不知思想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活动。进化的艰难让人类原始情感的火苗奄奄一息;生存的无奈则使众多源于人性劣根的顾虑,思量与心机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理智。

世界上的爱有两种,一种使我们笑,一种使我们疼。两者都能撕裂我们的心。爱是生活中惟一美好的东西,但却往往因为我们对它提出过分要求而被破坏。每个人对于情感的理解纯属一种一厢情愿,你我都可保留自己的观点。毕竟,理智是有限的问题,而情感却是永恒的问题。

这部小说是简·奥斯丁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写成后几经修改,过了十多年才拿出去发表,它属于奥斯丁最富于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它将爱情,亲情,友情,人心丢弃在那个社会的大背景下。虽然是喜剧的结局,却也给了人不少的压力。小说围绕埃莉诺与玛丽安两姐妹各自的“三角”爱情展开,埃莉诺爱慕爱德华,却受到嫂子的阻挠,认为他的弟弟要娶一个有财产的贵族小姐,在听到爱德华与地位甚至不及埃莉诺的露西订婚时,气的晕倒。这就是那个社会,人的价值就是用金钱衡量,爱情什么也不是。约翰夫人,明显就是一个理智有余,感情不足的典型代表。而约翰先生,更是亲情寡淡,答应亡父照顾寡母和两个妹妹,最后却为了省下金钱,将他们赶出去。张口闭口就是“钱”.爱德华明明已经与露西订婚,却又与埃莉诺暧昧,在后来给埃莉诺带来极大痛苦。而露西却又是一个狡诈的女人,在听到埃莉诺爱慕爱德华的消息时,故意与她交好,又装作对她的信任,告诉其与爱德华订婚的事实,这无疑是在埃莉诺的伤口上撒盐。露西打着友情的幌子,在埃莉诺的面前极度炫耀。而同时她也将自己的无知,势力,巧言吝啬展露无遗。埃莉诺固然是一个理智凌驾于感情之上的的人,她将自己的情绪控制的很好,没让家里担心,但是自己无疑是痛苦的。所以说太过理智的女孩子是很难让人心爱的,因为她令人心疼。

相反,妹妹玛丽安,一个对爱情充满着浪漫的幻想,认为人生如果没有一场浪漫的爱情是不圆满的。在她与威洛比的爱情中,她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给了他,在得知自己被抛弃后,她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境地中,整日避开人群,躲在角落里。对于一个浪漫的女孩来说,现实无疑能使她快速成长,只有经历过痛苦,才能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她心中的象牙塔。威洛比这个人一直游手好闲,大手挥霍,最后迫于破产的压力,娶了一个有财产的姑娘。他也只不过是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内心却是空乏的。

故事里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他们的价值观却是在这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中渐渐形成的,我们是该谴责他们的无情与虚伪还是该同情他们呢?理智与情感,到底该如何选择的?

英国学者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单就这部小说而言,它无疑是切合主题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却是无法苟同的。如果生活只能靠理智的约束,缺乏一时冲动的激情,那么生活会失去很多乐趣。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三毛也说过,“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场是世界上最抚媚的花园。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这样洒脱的人生与心态,是一个理智在先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第三篇: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一部作品,读后自觉其中充满了理智,情感和智慧,给人以头脑充实的感觉。和简.奥斯汀的其他作品一样,或者更与她本人相似。《理智与情感》无时不散放着理性的光芒,并以书中主人公卓越的理智的头脑和其机敏与智慧,当然

了,还少不了她心中炽热的感情,来表现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中心思想。《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寓于情趣与幽默的作品。它以两姐妹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出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很多情况下,理智应更胜于情感的主张。在简.奥斯汀的时代,对情感的赞美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内容,许多人都认为有无法克制的强烈情感才是优秀人物的表现,而无论这种感情是否会给其自身或其家人带来痛苦。如果想要克制或隐藏,那便是错误。而简则通过两姐妹的故事对这种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书中可看出,她认为诚挚热烈的感情固然重要与可贵,但仍需理智去控制与调节,毕竟情感是感性的,任其随意发展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不论对自己还是家人都会有伤害。只有同时具备理性的头脑和思维,才能避免或把这种伤害降为最低,这无疑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理智与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独特的个性,然而就读者接触最多和作者想要着重表现的,那就要数达什伍德家的两姐妹了。

埃丽诺,达什伍德家的大女儿,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富于理智的姑娘。从故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她比她的母亲和妹妹更加有头脑与理智。埃丽诺办事缜密,考虑周全,谈吐智慧。不论是对他所爱慕的爱德华还是厌恶的露西,在众人面前,她都能以礼相待。而且,不论是埃丽诺好奇,喜爱或是厌恶的话题,大家共同讨论时,她总能保持一定的冷静与思考的头脑,既不显示出异常的过分的关注,也不让大家感到自己是个扫兴的角色。任何事,埃丽诺总是拿捏得那么有分寸,那么合适。此外,埃丽诺还是个善良的姑娘,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善于替他人着想。对于詹宁斯太太,虽然她的行为充分说明了她缺乏大脑,但埃丽诺却总在自己的朋友与妹妹面前谈起她的热心,慷慨与正义。并且为了詹宁斯太太在伦敦自己家中的时光能舒适的度过,而不受玛丽安的嘲讽与冷漠,也为了玛丽安不做出过火的事儿而使自身受到伤害,即使自己并不心甘情愿,还是同意接受邀请,陪妹妹一道前往。以上的一切都显示了埃丽诺理智的头脑,但并非说明她是一个缺乏感性的人。相反,埃丽诺同她妹妹一样,拥有一颗富于情感的心,只不过她更善于控制这种情感。她对爱德华的倾心,无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情况都从未改变过。她没有因爱德华的不善言谈,行为呆板忧郁以及众人对他的指责而遗弃他,她看中他的正直,诚实,稳重,宽容的人品,为他在家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表示不平,为他不幸的第一次订婚表示同情。并且无时无刻不在为爱德华着想,为能使他的境况有所好转而努力。甚至在听说了爱德华早已订婚的消息后,埃丽诺依然钟情于他。得知这消息后即使她极力掩饰,还是不难看出这个消息对她的巨大打击。可见,她对爱德华的感情是强烈的,忠实的,实际的以及是一成不变的。这证明了埃丽诺不仅理智,同样有颗富于情感的心。并有一个清晰而理智的头脑来时刻提醒她去制约一些无谓的感情冲动。理智,善良,机智是她特有的魅力。

同理智思维发达的埃丽诺相比,她的妹妹玛丽安则要显得感性许多。拿中国名著《红楼梦》中的两个女主角与之相比,若把埃丽诺比作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那么玛丽安当之无愧的要数林黛玉型了。聪明伶俐,却又过于多情善感。看到秋日的落叶与萧瑟,玛丽安会觉得有种悲伤萦绕心头,正如当初葬花的黛玉一般。玛丽安对待爱情总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总想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对待感情总追求来的轰轰烈烈,浪漫传奇。对感情的表露也是十分的直白明显,以致于多次被詹宁斯太太拿来取笑。与埃莉诺不同,玛丽安在社交上同她的感情观十分相似,对待自己喜欢的人热情十分,关怀备至,对待不喜欢的连最起码的以礼相待也难以做到,总是冷潮加热讽,给予一副冷漠的面孔。这种情感或许

是当时那个时代最推崇的情感观,但简借助玛丽安充分说明了这种情感观的不妥。玛丽安最后被威洛比抛弃,在他们所引以自豪的情感观的支配下限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差一点丢掉性命,也给朋友和家人带来了不可摆脱的痛苦。这就是过于感性的弊端。但抛开玛丽安“感情有余,理智不足”的缺点,她也是个十分优秀的姑娘。,玛丽安聪明机智,有正义感,对于自私狡诈的势力之徒的攻击,总是立即给与不客气的还击。她酷爱读书,头脑充实有思想,不同于缺乏常识的平凡之辈。玛丽安十分爱自己的妈妈和姐妹,无论是感性过头的她,还是后来受到教训,最终变得理智的她,都不愿让自己的朋友,尤其是亲人因为她而感到痛苦和不安。并且,在变得理智后,尽力去弥补自己因过于感性而带来的损伤。像故事里说的“一但玛丽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会用一切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他的确是个好姑娘,不是吗?

说完了故事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再来谈一位同样生着俏丽面容,拥有理智头脑的姑娘把,她就是露西.斯蒂尔,詹宁斯太太的亲戚,爱德华的第一个订婚对象。这位小姐既不同于玛丽安,有丰富的情感,也不同于埃莉诺,有理智善良的心。她在感情上可谓是一贫如洗,“理智”上也只能仅仅被称作富有。她是个冷漠自私的人。行事上机关算尽,貌似很有理智,很有情感,实际上满脑子歪门邪道,虚情假意。她财产不多,为了生活的富裕,先与爱德华订婚,当爱德华因为她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又将其抛弃,转而嫁给爱德华的弟弟。在这同时,还总是对埃丽诺进行恶意中伤,以满足自己的妒忌心理,表面上还装得无比可怜无辜。好在埃丽诺每次都能给予不卑不亢的还击,让露西无法得逞,看时真是大快人心。露西善于拍马奉承,为此赢得了许多人的欢心,被视为掌上明珠。但要问她究竟喜欢谁,爱慕谁,我想出了金钱也别无他人了。

故事里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他们的价值观却是在这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中渐渐形成的,我们是该谴责他们的无情与虚伪还是该同情他们呢?理智与情感,到底该如何选择的?

英国学者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单就这部小说而言,它无疑是切合主题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却是无法苟同的。如果生活只能靠理智的约束,缺乏一时冲动的激情,那么生活会失去很多乐趣。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三毛也说过,“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场是世界上最抚媚的花园。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这样洒脱的人生与心态,是一个理智在先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理智与情感,就像是两面镜子,在镜子中的每个自己都是不同的。一个自己太过拘束以致虚伪,另一个自己又太过敏感甚至歇斯底里。无法去判断哪个自己更接近于这个社会,更接近于内心的自己。作为涉世未深的学生,我不好去判断这样的社会到底造就了怎样的一些人。但是我明白的是,在每个人的心底,一定要保留一片净土。即使不够大不够现实,偶尔幻想一下也是好的。人区别于动物的就是感情,如果我们完全丧失了人性,那还能称作为人么?

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们一种启示。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不断顿悟与反思中蹒跚前行。一个是理智的表情,一个是敏感的内心,在这样的交替变换中去理解感悟人生。

第四篇: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was the first Jane Austen published.Though she initially called it Elinor and Marianne, Austen jettisoned both the title and the epistolary mode in which it was originally written, but kept the essential theme: the necessity of finding a workable middle ground between passion and reason.The story revolves around the Dashwood sisters, Elinor and Marianne.Whereas the former is a sensible, rational creature, her younger sister is wildly romantic--a characteristic that offers Austen plenty of scope for both satire and compassion.Commenting on Edward Ferrars, a potential suitor for Elinor's hand, Marianne admits that while she “loves him tenderly,” she finds him disappointing as a possible lover for her sister.Soon however, Marianne meets a man who measures up to her ideal: Mr.Willoughby, a new neighbor.So swept away by passion is Marianne that her behavior begins to border on the scandalous.Then Willoughby abandons her;meanwhile, Elinor's growing affection for Edward suffers a check when he admits he is secretly engaged to a childhood sweetheart.How each of the sisters reacts to their romantic misfortunes, and the lessons they draw before coming finally to the requisite happy ending forms the heart of the novel.Though Marianne's disregard for social conventions and willingness to consider the world well-lost for love may appeal to modern readers, it is Elinor whom Austen herself most evidently admired;a truly happy marriage, she shows us, exists only where sense and sensibility meet and mix in proper measure.《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第一次出版的。虽然她最初称它为 《Elinor and Marianne》但奥斯丁的标题和书信方式最初是书面的,但保持了基本的主题:找到激情与理性之间的一个可行的中间地带的必要性。故事围绕达什伍德姐妹,埃莉诺和玛丽安。前者是明智的,理性的人,她的妹妹是疯狂的浪漫——一个提供的特性为讽刺、同情的奥斯丁许多范围。评论爱德华,对埃利诺的一个潜在的追求者,玛丽安承认,虽然她“爱他的温柔,”她认为他令人失望的是他妹妹的一个可能的情人。

但是很快,玛丽安遇到一个人达到她理想:威洛比先生,一个新的邻居。所以激动地冲到玛丽安她的行为开始的边界上的丑闻。然后威洛比放弃了她;与此同时,埃利诺对爱德华日益增长的感情经受了考验,他承认他秘密与童年的心上人。两个姐妹反应他们的浪漫的不幸,他们画终于在未来所需的快乐结局,形式新颖的心教训。虽然玛丽安无视社会公约,愿意考虑失去爱情的世界可以上诉到现代的读者是谁,埃莉诺奥斯丁自己最显然对;一个真正幸福的婚姻,她告诉我们,只有理性与感性满足,以适当的方式混合。

第五篇:情感与理智

情感与理智

——谈诗歌鉴赏题的应对之法

杭州第二中学

陈欢

这个标题虽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但确实符合诗歌鉴赏的特征。诗歌是表达情感最为浓郁的一种文学样式,平常我们尽可以用最自我、最细腻的方式面对它,只求一声叹息、一次击案抑或一个莞尔,然而面对出现在高考试卷上的诗歌,我们就不得不在情感之外,寻求理智的帮助,争取既能从作品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情感的共鸣,又能通过理智的分析,获得宝贵的分数。

所谓理智,这里指的是方法。要准确地解读一首诗,获得试卷上一个较高的分数,除需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外,懂一点方法恐怕是必须的。下面就以07福建卷、08浙江卷、08全国卷Ⅱ、09湖北卷为例,略谈诗歌鉴赏题的应对之法。

(一)知人论世,结合标题、注解把握诗旨

除一些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外,中学生对试题涉及的大多数诗人的生平并不了解;即便如此,只要理解该诗可以不联系诗人的身世经历,那么高考试卷就不会选择作注,这一方面是控制试卷总文字量和考生阅读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担心因此误导考生胡乱联系。所以,但凡诗歌之下出现注解,那我们通常就可以认定此注有助于考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一般说来,试卷中的注包括两类内容:一是诗歌中出现的可能影响到理解的难懂字词;二是作者创作此诗时的个人及时代背景,而这背景又和诗歌抒发的情志密切相关。因此,一旦试题中诗歌之下出现了注,就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以免放走一把命题者提供的打开试题之门的钥匙。

以08浙江卷为例,注解提供了“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一注,这一内容和回答第二问“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就有直接的联系,答案中“谪官的愁思”“宦海沉浮的厌倦”都需联系此注得出。07福建卷第一问“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08全国卷Ⅱ第二问“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也都必须联系注解内容方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二)粗略翻译,化为散文,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除读注以外,将诗歌译成散文也是很好的读诗方法,这个过程能促使我们不忽略诗歌所表现的任何微小细节。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像翻译文言文那样强调字字落实,而是只需译出大意即可。当我们从文字层面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诗歌内容时,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就有了可靠的基础。

以08全国卷Ⅱ《春日即事》为例,这首七言绝句即使翻译出来也不失其美质。“绵绵春雨就像一张细密的巨大的丝网,笼罩着世间万物,是想要网住这易逝之春吗?细雨之下,满地落英缤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近黄昏了。有谁会到我这被黜之人的冷落之地来呢?鸟儿在暮色中正纷纷归巢,我也把柴门关上吧。”通过诗歌到小散文的粗略转化,结合注解中提供的诗人被免职的个人境遇,诗人所具有的失意的寂寞情怀我们便完全可以体会到了。

(三)品意象之味,入诗歌之境,准确把握诗人情感

意象乃有意味之物象,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物象都有各自相对稳定的意味,如柳(别情、送别)、雁(乡思、信使)、云(漂泊、游子)、竹(虚心、高风亮节)、菊(淡泊、清高)等,读诗时要善于抓住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春日即事》中,丝丝小雨和狼藉落花传达的是绵绵愁绪和伤感情怀,加之黄昏时间,车马冷落,整首诗成功营造了凄凉冷落之境,很好地烘托了诗人被免职后失意寂寞的情怀。再如07福建卷《武夷山中》一诗,水边独立之青峰,雨后空旷寂寥的天地,意象隐蓄清新孤傲之气;另一意象“梅花”则以其雪中绽放、香远益清的形象历来为古典诗词中高洁、孤傲的代名词,谢枋得以“修得到”与“梅花”相连,表明了其以梅格自期的志向。所以,要很好对地领会《武夷山中》一诗作者所表达孤傲寥落的情怀,是离不开对诗中意象准确的解读的。

(四)景不会虚设,情不会架空,辨清景情关系是走进诗人内心的台阶

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都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其实应该说具有画意诗情更妥当。画意表明诗中有景堪入画,而诗情则往往和画意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我们鉴赏诗歌谈到景情关系时 常说的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几种表述虽然谈的都是情、景之间关系,但彼此之间存有明显区别,并不能一概而论。触景生情有先后关系,写景句在先,抒情句在后,诗人因景而触发某种情怀;借景抒情的特点是从诗歌字面上看,有写景句而无抒情句,诗人之情依托景来表达;融情于景属景中有情,所以多和借景抒情相连;而情景交融则包括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两种情况,因此经常可以在诗词鉴赏中看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样连缀表述的形式。鉴于优秀的古典诗歌景不会虚设,情不会架空的特点,考查情景关系也就成了高考诗歌鉴赏题中频现的考点之一。

如《日暮倚杖水边》中首联“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就是触景生情,诗人倚杖水边,瑟瑟西风吹起,摇落一地黄叶,眼前的萧瑟之景激起羁旅之客乱如丝的愁绪。而《武夷山中》“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不言情而情在景中,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空旷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属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若再联系“几生修得到梅花”这句抒情,则这两句诗在抒情手法上可以说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名称各异、九九归一,艺术手法分析体现读诗“理智”

最能体现考生诗歌鉴赏水平的大概是对艺术手法的分析了,它要求我们不仅能依靠情感直觉鉴别诗的好坏,还要能理智地通过分析指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高考历年来都把诗歌的艺术手法作为考查重点是有其充分理由的。虽然各省市高考试卷上对此考点的表述各种各样,如艺术手法、手法、表现手法、艺术表现、写法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智分析,其所涵盖的内容包括诗歌中常见的衬托、对比、烘托,虚实相生,正、侧面描写,赋、比、兴,修辞,引用化用前人诗句、用典,抒情手法(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多角度描绘(高低、远近、上下、动静、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的结合)、象征、先抑(扬)后扬(抑)等等手法。

如09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一诗就涉及到对正、侧面描写、多角度描绘(视觉和听觉)及衬托手法的考查,而07福建卷和08浙江卷则都涉及到对抒情手法的考查。

中国是诗的王国,《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历代诗歌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非凡的文学智慧;一个人对诗的品味能力的高下展现出的则是其文学鉴赏水平的高低:高考多年来坚持把古诗鉴赏作为热点试题来设定,也可谓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面对以试题形式呈现的诗歌,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在情感上与诗之灵魂相通,还需在情感之外依托方法,理智地寻求诗歌的正解,达到鉴赏和得分的完美统一。

附:07福建卷、08浙江卷、08全国卷Ⅱ、09湖北卷(07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②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寂寥落的情怀。(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0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参考答案】(1)屈原 白居易

(2)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0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②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09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方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通讯地址:杭州东信大道76号杭州第二中学162信箱陈欢

邮编:310053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272105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