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申局长民情日记(共5篇)

申局长民情日记(共5篇)



第一篇:申局长民情日记

202_年12月10日星期六晴

今天,根据上级安排,我深入到大虹桥乡大虹桥村,分别走访了联系户江小平、江瑞生、杨世清、翟秀娥、穆金莲等,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做了进一步了解,并就拆迁工作做了思想开导和动员。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江小平是一位老党员,现年50岁,家中有5口人;江瑞生,现年57岁,本人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中3口人,妻子有病,无劳动能力。孩子也有毛病,生活困难,经济情况不好;杨世清,女,现年70岁,家有6口人,长子因车祸去世,儿媳改嫁,为照顾孙子,家庭负担大,生活困难;翟秀娥,女,现年75岁,家中有2口人,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穆金莲,女,现年76岁,无经济来源,生活贫困。以上五家,均为拆迁户。其中,四家又是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后,我深感到工作任务很重,既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尽早脱贫致富,更要做好思想疏导,切实推进拆迁工作。谈话中,我了解到部分家庭对拆迁工作理解不够,思想有顾虑,情绪有抵触。于是,我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上级政策,深入分析我县幼儿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详细介绍公办幼儿园建设三年规划,使他们对幼儿教育工作有了深层次理解,对拆迁工作产生了新的看法,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同时,我表示,在孩子教育方面如果需

要帮助,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照顾,以满足大家的一些要求。

走访结束后,我就拆迁工作和走访情况及时与大虹桥乡政府和大虹桥村委进行了沟通。目前,我们正在共同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拆迁工作。

武陟县教育局副局长申学迅

第二篇:局长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文广局局长于自强

202_年4月12日星期四晴

按照县上安排,文广局联系村为蒲窝乡韩洼村。到今天为止,局里已经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前后3次集体前往韩洼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入户对接,为25个帮扶户送去了5200斤尿素,帮助解决果园早春施肥。并陆续落实了文广系统 “八个一”活动:建设一批农家书屋、资助一批志愿者;开展一次图书赠送;开展一次文艺演出;资助一个贫困户学生;组织一次广播电视管理维护知识培训;编印一本宣传皇甫谧文化册子;赠送一批《皇甫谧》剧光盘;捐助帮扶资金。借助《民意簿》和《民情日记》填写,对联系的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结成帮扶对子,扎实开展了村情、户情的调研摸底。

这几天,我反复查看了局机关19份民情登记台帐和收回的民意调查表,分“韩家洼村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贫困户基本情况”、“民意调查情况”、“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个方面,尽可能的把调查到的情况都掌握了一下。

韩家洼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距蒲窝乡政府8公里。蜿蜒的涧河从村子东面缓缓流过,与新开林场相接,整个村子的地形呈南北条状,东西宽约500米。全村10社236户978口人,耕地总面积8566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394亩,塬面耕地957亩,现有果园715亩(今年挂果135亩,明年挂果135

亩,新植幼园445亩,涉及7社187户)。牛存栏280头,羊存栏540只,自来水入户218户,入户率9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有村部办公楼1幢,2层10间210平方米;村卫生所4间80平方米;文化室4间90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1处,202_平方米;幼儿园一处,6间115平方米;村小学1所,校舍3幢12间240平方米;硬化道路4条2公里;民营中小企业:现有私营合资砖厂一处,规模资产150万元;个体工商户6家,家庭小轿车6辆,摩托车45辆,农用车14辆,电视机240台。

202_年,该村人均纯收入2988元,其中:劳务收入人均1738元,惠农资金收入人均600元,粮食作物收入人均600元,其他收入人均5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比全乡人均纯收入3260元低272元。全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的户25户,占占全村总户数的10%;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户54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2.9%;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户1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1%。现有贫困户特困户26户,其中确定我局干部联系的19户。

关于发展规划,村上提出,202_年主要任务是投资地膜、洋芋籽种建设东头、韩洼两社幼园管理示范点;投资地膜、砖、水、电设施建任湾老果园管护示范点10户5处;年内组织外出培训一次,建果树专业合作社5个;投资1.5万元开通任

一、任

二、任湾生产道路;投资1.5万元沙化东头、韩洼、塬边生产道路;利用政策奖补,进行危旧房屋改造10户;筹集资金刷新小康屋外围墙。其他工作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从我们的调查了解看,导致村上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色产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合村并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群众思想复杂、观念陈旧等原因,部分群众发展意识不强,信心不足,劲头不够,高效产业发展滞后,群众收入增长缓慢。二是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破旧,面积小,不能适应和满足村务活动需要。由于集体积累薄弱,自身无力解决,需要争取协调各方面支持帮助,改善村级活动阵地现状。三是村级遗留债务过重,化解困难。合村并社时遗留债务9万元,村上集体经济收入微薄,仅有的收入不够偿还债务利息,现有债务得不到有效化解。

贫困户基本情况也分三个部分做了详细阐述。导致这些农户贫困的原因有三种,分别是缺乏发展资金、因病致贫、因病或因残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第一天的日记里我就做了分析,正好用上。现在想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真好。有贤者说: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带来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看来这话不假。自己喜好写的这种习惯,终究为自己的生命带来了充实,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诸多色彩。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应该说,劳作是一种功德。我始终觉得,因自己的才能、境地,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无论功成与否,也是天地第一等人。把劳作样的写作作为一种习惯,至少自己是欣慰的。

关于民意调查情况,都是从调查表上分析整理、总结提炼的。主要是:群众对党的富民政策普遍比较满意,特别是对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比较欢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发展致富,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资金和技术,最希望发展的产业是牛果产业、规模养殖和设施农业,最大的期望是干部能够真正深入基层,给群众送技术、送信息,扶持重点产业,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同时,期望能够不断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另外,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比较强烈的要求。

关于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主要写了以下几点:一是规模养殖区用电问题。村上确定的牛养殖小区,规划需要700米高压线路和一台变压器,需资金约10万元,镇上已和县电力局对接,可以列为今年农电项目予以支持,但建设资金到明年才能到位。若不影响小区建设,村上需自筹资金架设临时线路。镇村两级希望市委组织部能够协调市县供电公司,争取在今年就进行建设。二是贫困户王朝中妻子温梅梅住院问题。王朝中妻子常年患病,病因不明,近期检查后,医院建议住院治疗,初步诊断肾脏有问题,但是由于春耕在即,王朝中儿子王涛外出打工,家中再无他人,王朝中无奈放弃了妻子住院治疗。

我把王朝中妻子的事情写到这里,多少有些“谋私”的意味。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很急,而自己能力显然也很有限,寻-4-

求单位和组织支持,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私”就“私”些吧,只要能早日让其康复,我背个“谋私”的“锅”也无妨。

今晚,一个同事看了我的《联村联户日记》,问起我到底是怎样理解“双联”的,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用梁晓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告诉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都首先是以他们的存在为存在的先决条件的。人类社会的一个真相是,而且必然永远是一牢固地将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确立在第一位臵。这乃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的不二立场。当社会还无法满足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基本拥有愿望时,文化的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应时时刻刻提醒着社会来关注此点。

最后我说,大小我也算个有文化的人,我愿意做一个最清醒的文化人。同事说了句:好。就不再做声。

第三篇:瞿局长民情日记

202_年12月10日星期六晴

今天下午,我走访了大虹桥村致富带头人江文胜。江文胜自202_年创办了焦作市虹羽制动器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制动产品研制、开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化制动器生产企业。九一年通过省全面质量管理认证,九三年及九九年取得国家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颁发的制动器产品质量认可证书。

当我走进他公司的厂房时,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和一台台机器的轰鸣声,使我回想起他创业时的艰辛,也为他把原来的家庭式作坊发展成为今天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感到高兴。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成品包装间,江经理告诉我,现在我们公司的经营状况比较好,产品质量高,三包服务好,制动器销量不断增加,产品供不应求。说到这里,江经理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接着,他又说到,看到一张张定单,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由于生产规模所限,产品生产速度受到限制,因此,我想根据现在的经营状况,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土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我感到很无奈。

通过这一番交谈,我了解到他目前所处的困境。于是,我就鼓励他,不要灰心丧气,只要我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总能找到解决问题最佳方法,一定会尽快帮你解决这一难题。

在回去的路上,我当即打电话给大虹桥乡政府和大虹桥村

委,了解这一情况,并希望他们进行协调解决,他们一致表示会尽快安排有关人员处理此事。我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江文胜,他得知后非常高兴。我也为百姓办了一件实事而感到特别欣慰,我们开展的“情暖农家”活动就是要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四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4月28日天气:多云

今天去新林村我的联系户,9点10分,到达了村上,村委会书记就带着我去我挂钩联系的农户贾怀龙家中。

贾怀龙家房子是土墙房,大概有100平方米的样子,梁单墙,房内房外没有水泥地板。家中的女主人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女主人很高兴,一直在说也不会说什么,说不好叫我们不要介意,看得出来这家的女主人很淳朴。经过一番的询问之后,详细的了解到,家庭成员五人,她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两位老人常年有病,一个女儿。家里的经济负担很重,种地也没有什么收入,丈夫就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务工贴补家用。这些年基本上也没有购置什么家用电器。通过对该农户情况的进一步了解之后,我自己掏出200元钱,拿给女主人说:“孩子上学要钱,一点心意,那去给孩子买几本书,钱虽少,但也是我的一小点心意。”

通过住村联户中的所见所闻,使我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有限,农村经济发展确实是任重道远!

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心,实践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价值观;满头脑的人,视为党和国家事业无私奉献;能遭遇各种环境和风险的考验,在面对艰巨困苦永不屈服尽管逆转,勇往直前的在新时代的群众工作,必须坚固建立群众观点,正确的人的态度,保持尊重群众的思想,情绪上贴近群众,依附群众工作,负责党和国民负责统一,把自己的心和灵魂为宗旨服务人们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实

际工作中去。在平时的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让人们更实惠,更感兴趣。

5月12日晴

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结合新林村情和他家的条件,我和贾怀龙

夫妻两人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初步确定了二条措施,一是按

照新林村药材发展的优势,种好药材。二是结合乡上危旧房改造项目,帮助其新修房屋3间;三是争取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万元,主要

用于经营设施蔬菜和新房修建。我鼓励他们:“从今以后,咱们就是

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尽我最大努力帮助你。现在你

日子很苦,但一定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气,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一

定会过上好日子的。”我没有想到,话刚说完,贾怀龙竟然哭了,激

动地握着我的手,说:“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把设施药材搞好。

6月16日晴

走在田间的路上,一股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田里

地间种着麦子、玉米各种不同的作物。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新林村贾

怀龙家,两个老人和孩子在家,小两口都外出打工去了,到了门口

看到虚掩的院门,熟悉的缘故我便直接进去,坐在树下乘凉的大婶看

到我来便吃力的想要站起,正在浇水的大叔也冲我微微一笑,和大婶

寒暄几句过后,我就拿着水桶去帮大叔浇水了,房子后面有几分菜地,天干得菜都蔫了。浇完菜后我们三人在树下乘凉聊天,大婶拉着我的手感谢我上次带来的那些帮助脑溢血恢复的药,那是一个做医生的叔

叔推荐给我的药,看着这药效果不错我也非常高兴,能实实在在的帮

助到她们是我最大的满足。和两位老人聊天让我想起“空巢老人”

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子女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独自在家生活,随着老人的逐渐老去,独立生活将遇到更多问题,我也只能尽量的多来陪老人

说说话,力所能及的做些事。小孩很聪明也很贪玩,但没有父母的悉

心照顾。我说,现在子女在外打工也不容易,城里更是物价飞涨,吃

喝住行下来一个月工资也所剩无几,攒不下钱来同时也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你家有好田,子女回来打理下田地、养养鸡、喂喂猪,不一定比在外面赚的少,现在土生土长的农产品在城里特别受欢迎,田地荒着这不是天大的浪费吗,老人听后若有所思,结果如何还要与

子女商议之后才能决定。转眼黄昏将近,老人送我到门口,大婶拉着

我的手,口中不断嘱咐着有时间常来,从大婶晶莹的目光中我读出老

人的孤独与渴望,并想象着下次来的场景,我渐行渐远,回头望去三

人模糊的身影还伫立在风中。

7月23日晴

今天天气较好,一大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新林村委会走访联系

群众。我们与联系的农户进行了入户访谈或集中座谈,与老百姓拉

家常,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用心记录着他们谈到的问题。

一天的民情走访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四群”工作是改善干群关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载体,如何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倡导新风、更新观念,是推进社会工作、建设

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通过走访,我深感基层工作与学校工作的巨大差异,自己的政策

理论等知识有待充实,工作方法有待提高。要在工作中善于分析总结,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应对复杂的工作局面,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经常到群众中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才能听到群众反映的民意。要以“能帮则帮、解决问题”的进取态度,积极向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帮助群众

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得到群众的充分信任。

8月11小雨 汽车在蒙蒙细雨中前行,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熟悉的泥土味,这种

久违的清新让人感觉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这条路虽说已经铺过柏油,但是因为石油开发载重车走的较多,路面已经显得很不平整,偶尔出

现的大坑、接连不断的弯道、时不时的颠簸,差不多走过一半路程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开始晕车,车上很少有人说玩笑话了。这是双联行

动以来,我第四次踏上去我们联系的新林村,脑子里想的最多的是怎

样才能改变双联户的生存状况,减少他们的辛劳,让他们早日实现奔

小康的中国梦。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已多次给他们送地膜、送化肥、送技

术。通过多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解决了他们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据了解,国家的双联政策让农户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去年我们单位

领导多次深入调研,根据他们的现状,及时帮他们调整了种植结构。十多亩山地的耕种要靠他们年迈的身体去实现,祖祖辈辈耕耘在这块

黄土地上,从日出到日落,年复一年,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却始终

走不出艰辛。但是他们从内心对国家、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然而国

家政策再好,在这样的立地条件下,今年又遇上大旱,奔小康显得漫

长而遥远,中国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9月22日 星期六

要想富先修路。我希望自己为村里的道路建设做一点点贡献。本想从外部争取一些资金支持,但因沟通能力有限,效果不佳。基于自己改善村内道路的渴望,我向村支两委提议,由自己挑头联系本村在外面工作的干部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把个别组的路修一下。但因考 虑欠成熟,村支书否定了我的提议,看来还要做更多的考察和思考。

10月20日晴

总结一下。

经过这几个多月的“双联”工作,我不断地和村组干部一起学习,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去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联村联户心连心”活动,我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其他干部学习,向实践学习,的确有了不少的收获。从群众和身边干部身上,从工作实践当中,我学到了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工作劲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等。今后,我会继续向农民群众学习的同时,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农民朋友多办实事、办好事,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把文明之风吹向农村每个角落,让“双联”行动的温暖暖到每个家庭。

第五篇:民情日记

202_年8月6日星期六晴天(37.8℃)

下午3点,顶着烈日和四元一道载着400桶饮用水出发了,心情难以言语,有些许忐忑,但更多的是激动。唯恐今天给山峰对冲组、小皂组和乌石破塘组、新塘组百姓送去的饮用水不够,但能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内心还是会感到无比的满足。

回想昨天陪同书记、镇长走访全镇旱情突出的村组,沿途看到禾田都不同程度的开坼了,溪沟基本上断流,一些骨干塘也都见了底。山峰对冲组全组11户人家只靠一口井维持基本生活,原来8米的蓄水高度,现在已不足2米。何政生家6口人,一天的生活用水还不到一桶,看到干部来了,其年近八旬的老父亲饱含热泪,颤抖的双手紧紧的握着我们的手不放,“干部啊,这样的天干我都没见过啊,我家3亩禾田怕是没指望了,猪都干死2头了。”同组的黎德新家,2亩禾田全部开白坼以外,也有8头牲猪干死,为了躲避干旱,年迈的老母亲已经送往邻县的亲戚家。乌石破塘组祝和元家一口水井,据说自打好以来从没干涸过,如今也无水可取了,全家4口人生活饮水都成问题。

回到镇机关,书记、镇长连夜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除了明确之前抽调机关党员干部组建义务“抗旱护水”队,继续按照左右干渠,组织实行分片限时轮流供水。还要求建立了

全镇旱情报送制度,每日将下村干部收集的旱情进行汇总。并组织专门抗旱资金,按照500元/口井的补助标准,鼓励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我则被安排立即联系饮用水厂,负责购买足量的饮用水,第一时间送往存在人畜饮水困难的山峰对冲组、小皂组和乌石破塘组、新塘组。

想到这里,真恨不得今天送水用的不是汽车,而是飞机,下一秒就能把这400桶救命的水送到老百姓的家中。约莫经过30分钟车程,终于到达了送水的第一站山峰村小皂组,村干部知道今天镇里要来送水,早早的组织好老百姓已经在路口等着了,他们手里都拎着大大小小的水桶,车一停村干部就开始帮忙卸水。一户接着一户,看着村民拿来的水桶一个个被灌满,一张张愁云密布的脸上现出了久违的笑容。到最后一桶水倒进乌石破塘组唐代刚家的水桶里,已经是晚上7点。400桶水,40余户,150余人,乌石村支部的祝书记说,平均每户10桶水,够一周的基本生活用水了。

看着唐代刚哼着小调挑水回家,我轻舒一口气,抹一把额头的汗水,回头问四元有水喝么?只见四元两手一摊,我这才想起水都分发下去了,我俩相视一笑,心底却是无比的滋润。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