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夏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和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富平县夏玉米主栽区高产栽培水平和技术应用率,大大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为夏玉米高产栽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夏玉米高产创建的目标产量是600-650kg/667m2,通过连续3年的数据对比,夏玉米高产栽培达到平均每667m2产量600-650kg的合理密度应该是4500-4800株,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目标产量是750kg/667m2或750kg/667m2以上,合理密度应该达到基本苗5500-5800株/667m2。富平县202_年夏玉米高产创建两个百亩攻关田平均产量全部超过了750kg/667m2,特别是竹园村百亩攻关田平均产量797.5kg/667m2,居全省夏玉米高产创建单产第一名。
1创新理念巧夺高产玉米超高产栽培,要求配套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水平,打破常规模式,创新理念,巧夺高产。
1.1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理念农谚“麦在种、秋在管”。实质上是对农作物种植管理的一个总结,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不同农作物栽培管理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新,农业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种植模式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夏玉米超高产栽培产量目标的高要求,在理念上要打破“麦在种、秋在管”观念,树立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七分种、三分管”的理念。玉米不同于其它作物,是一个单株单棒型作物,只有重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才能保证足够的基本苗,形成产量基数。
1.2 树立“增穗数、稳粒数、保粒重”理念玉米产量构成三大因数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玉米超高产栽培,要树立“增穗数、稳粒数、保粒重”的理念,从这三个方面来加强和提高。由于农作物品种种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在大田生产中千粒重变化差异性不是很大,要实现超高产栽培的目标产量,需要解决的就是亩穗数和穗粒数的问题,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适宜的亩穗数加上合理的穗粒数(实际上就是高密度、中棒形),通过这一个结构来实现超高产目标产量。
2严把播种关奠定超高产基础严把播种关是实现玉米超高产的基础环节。要做到硬茬直播、合理密植、增加密度,达到一播全苗,苗齐、苗全、苗壮。
2.1选用良种积极选择生育期适中的中熟(100-105d)及抗病力强(抗大、小斑病,粗缩病和青枯病等)、抗逆性好(耐旱、抗倒伏)、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良新品种,同时新品种的选择要结合当地水利条件和群众种植嗜好。当前玉米超高产栽培品种建议选用浚单20、榆单9号、郑单958为主。
2.2 硬茬直播播种方式选择硬茬直播。目前播种机械的多样化,结合播种量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播深4-5cm,深浅一致,均匀覆土。硬茬直播同常规播种比,出苗早2-3d,强弱苗差异不明显,后期的长势趋于一致,成熟提前3-5d,为夏玉米栽培实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收益提供了保障。
2.3足量播种播量3-3.5kg/667m2。玉米超高产栽培核心就是增加密度,播量不足,直接影响基本苗数,苗数达不到,超高产就无法实现。适宜种植的玉米种子浚单20、榆单9号等千粒重350g左右,0.5kg种子大概1400粒左右,按照85%出苗率计算,播量3kg/667m2,应该出苗7140苗,通过间苗、定苗去除部分苗后,完全可以达到超高产栽培留苗密度5500-5800株/667m2的要求。
2.4抢时早播结合小麦收获尽量做到抢时早播,合墒播种。抢时早播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玉米超高产争抢农时,增加生长积温,创造了增加产量、改善玉米品
质的条件。可以做到边收麦边种玉米,收种之间农耗减少,光热资源的利用均衡充分。2011富平县夏玉米高产创建亭子攻关田播种时间是6月18日,6月20日灌出苗水,平均穗数5 667穗/667m2,平均穗粒数449粒/穗,平均单产756.9kg/667m2。竹园村百亩攻关田播种时间是6月12日,6月14日灌出苗水,平均穗数5 664穗/667m2,平均穗粒数473粒,平均单产797.5kg/667m2。两个攻关田播种品种一致,播种质量一致,管理水平一致,667m2穗数基本一致,收获时间基本一致,由于播种时间的差异,平均穗粒数相差24粒,平均单产相差40.6kg。
2.5 带肥播种播种时,施足底肥。底肥施用量为亩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5kg,大粒锌200g。2.6 宽窄行种植种植方式上选择“60+40”平地宽窄行种植。60是指播种机搂腿之间的距离为60cm,40是指播种时两搂之间的距离为40cm。按照“60+40”宽窄行种植,单垄间的平均行距为50cm,多垄间的平均行距不超过55cm。
3 狠抓田间管理提高技术到位率3.1 及时间苗、定苗做好间苗、定苗,是确保玉米超高产玉米群体结构、增加密度、合理密植的关键环节。间苗时间一般选在玉米出苗后一周左右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掉部分小苗、弱苗或病苗,以减少弱苗等同健壮苗的争水争肥,保障健壮苗的营养供给充足,形成壮苗、旺苗。定苗时间一般选在玉米拔节前期(7月上旬,玉米5-8叶期)进行,留苗株距20-22cm,留苗密度5 500-5 800株/667m2。
3.2 加强肥水管理做好田间肥水管理,是保证玉米超高产的核心。3.2.1 灌水
用“四水法”来确保玉米超高产的实现,灌水方式选用大水漫灌。
(1)确保出苗水。出苗水就是在玉米播种后1-2d内进行一次灌水,确保出苗整齐,达到苗全、苗齐。
(2)巧灌拔节水。定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墩苗,在玉米开始进入拔节期时(7月中旬),灌水一次。
(3)保灌抽雄水。从叭口期开始玉米生长发育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要保灌抽雄水。
(4)保证灌浆水。玉米扬花期结束后,进入灌浆期,此时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做到保证灌浆水。
3.2.2 追施氮肥 玉米生长期追肥和灌水结合进行,灌水一次追肥一次,灌水前进行田间撒施追肥或行间追肥,追肥一般以氮肥(尿素)为主。玉米追肥采用变量追肥法,变量追肥法是指在玉米不同的生育周期合理控制化肥用量,可以达到既降低投入成本又增加肥效的目的。
(1)出苗肥。一般情况下,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底肥即可。底肥施用标准,所施用氮肥能够完全满足玉米出苗起至拔节期之间对氮肥的需求,而所施用的磷、钾、锌肥能够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
(2)拔节肥。追施尿素10-20kg/667m2。播种时施用的氮肥基本上被植株完全利用,已经不能满足玉米拔节期对氮肥的需求,及时追肥能够保证玉米拔节期的正常健壮生长。
(3)抽雄肥。追施尿素25-30kg/667m2,同时结合灌水,进行沼液追肥。沼液是沼气池的付产物,但对玉米来说,是非常好的速效有机肥,进行沼液追肥,对玉米的穗粒数、行粒数、千粒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防止玉米后期因营养不足而出现早衰。沼液追肥最适用量为每亩3-4m3。
(4)灌浆肥。追施尿素5-10kg/667m2。玉米灌浆期是玉米整个生育期种需肥量加大的一个时期,适时追肥能够促进灌浆速度加快和籽粒饱满,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3.2.3 沼液追肥 在苗期或大喇叭口(抽雄前)期结合灌水,进行沼液追肥,亩用沼液3m3,随水追施,既可增加肥效,亦可有效预防玉米后期早衰。
3.3 化学除草夏玉米生长在高温多雨季节,田间杂草多,生长快,草害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效益。适期科学进行苗期化学除草技术效果好、见效快。玉米除草剂选用两元复配、主要成分为咽嘧*锈去津的玉米专用除草剂,最佳施用时期为玉米5叶期、杂草3叶期前(7月中上旬),施用时要严格按照__使用说明规范操作,以免造成药害。具体操作规范是五字法:温、湿、量、好、专。温指合适的温度,气温30℃以下,无风,晴天;湿指适宜的湿度,土壤相对湿度60%-70%;量指标准剂量,兑水量不少于30kg/667m2;好指喷匀喷到,避免重喷漏喷,确保喷药质量;专指专用器械,专用除草剂。
3.4 病虫害防治3.4.1 病害防治 当前夏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粗缩病和青枯病等。
(1)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其危害超过玉米其它任何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其防治以预防为主,播种时以甲拌磷或呋喃丹进行药剂拌种。
(2)大、小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其防治可结合莹叶甲防治同时进行,防治莹叶甲时在药剂中加入适量杀菌剂,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青枯病属于土传真菌性病害,其防治可结合播种进行药剂拌种或在发病期结合灌水用多菌灵、甲霜灵进行喷雾或灌根。
3.4.2 虫害防治 富平县域玉米生长期虫害主要有粘虫、玉米螟、跗萤叶甲等。
(1)粘虫是一种爆发性猖獗危害的玉米害虫,一旦发生,对玉米正常生长的危害最大,必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粘虫幼虫3龄期左右是最佳防治时期,此时进行药剂防治,效果最佳。杀虫剂一般选用触杀剂和胃毒剂均可,以菊酯类农药效果最好。
(2)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玉米心叶期钻食心叶,当心叶展开时形成排孔。也可危害玉米茎秆。其防治可结合粘虫和莹叶甲防治同时进行。
(3)玉米跗萤叶甲是玉米近年危害玉米较严重的一种新生害虫,并逐年加重危害趋势,对玉生长米后期构成严重威胁。可选用20%速灭丁乳油2 000倍液、2.5%功夫2 000倍液、或22%阿力卡微胶囊悬浮剂3 000倍液或20%灭多威乳油3 000倍液进行喷雾,喷药时间应在上午9∶00以前或傍晚16∶00以后进行,间隔7d再喷一次能有效控制该害虫危害。3.5 化学控高玉米超高产要求的是高密度,玉米又是一个高干作物,高干作物的大群体结构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倒伏,解决倒伏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增强植株韧性、降低高度,最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化学控高。化学控高后植株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养分积累,有效促进了花芽分化,提早了植株的生殖生长。化学控高药剂选用玉米矮吨,化学成分主要是10%烯效*乙利,用量40ml/667m2。夏玉米6-12叶期间均可施用,最佳时期在玉米9-11叶期。通过富平县2011年玉米高产创建百亩攻关田化学控高效果来看,有效降低了玉米个体株高和穗位高度,穗下节粗壮,玉米植株个体高度较正常植株平均降低21.6cm,穗位降低19.3cm。
4 推进适期晚收机械化收获技术玉米适期晚收机械化收获技术是玉米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玉米适期晚收是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的增产措施,简单易行,适用于玉米超高产栽培。适期晚收的好处:一是晚收可以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才会使粒重最大,产量最高。如果晚收5d,667m2增产可达25kg以上,增收50元左右;二是晚收不仅能增加籽粒中淀粉产量,还可以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高玉米的品质;三是适期晚收的玉米籽粒饱满充实、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籽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提高玉米商品性,提高价值。玉米晚收技术要点:一是根据籽粒性状确定晚收期。玉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乳线基本消失时表示玉米完全成熟,此时收获及时晾晒。二是收获后及时进行扒皮晾晒。收获后不要进行堆垛,在棵上扒皮收获或带皮掰棒后拉运回家,利用人工及时扒皮晾晒。三是适时进行脱粒晾晒。晚收玉米的含水量一般在30%-40%,可根据天气预报,选晴朗天气,及时进行晾晒脱粒,确保玉米丰产丰收。玉米机械化收获可一次性完成摘穗、装箱、秸秆还田等工序,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于该机械具有培肥地力,使土壤得到可持续利用目的,一改过去堆放、焚烧秸秆的做法,不但增肥了地力,而且减少污染,为小麦播种争取时间,形成一种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二篇:小麦超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简要
小麦超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简要
永城市大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
永城市是农业大市,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多达140万亩以上,也就是说,小麦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广大群众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不断总结小麦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全市小麦已经由低产变中产,在由中产变高产,基本达到全面亩产千斤水平。但是,近些年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大部分属老弱残幼,小麦生产劳力不足,种植管理粗放,先进技术难以推广普及。多少年来,小麦产量一直徘徊千斤水平左右。根据小麦生长习性和当前小麦生产技术,小麦超高产栽培,要解决以下问题,就能顺利实现。
一、选用优良品种
1、以半冬性品种为宜,适播期前,不易年前拔节或受冻害。当前我市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如周麦
16、周麦
18、周麦
22、矮抗
58、众麦1号等。切不可盲目引进新品种,或使用混杂的老品种。
2、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要晒种,精选做好发芽试验,保证发芽率90%以上;提前进行药剂拌种。杀虫剂一般用辛硫磷或甲拌磷,杀菌剂用立克秀、种净、全蚀净等。切不可临时拌种随时播种,一是用水少,药剂处理不均匀,二是用水多,种子过湿,影响播种质量。提前播种,晾干最好。
二、整地、施肥、土壤处理
1、整地:近些年整地大部分旋耕,特别是前茬作物根茬多,或
秸秆还田,地块旋耕整地达不到深、细、透、平、实的要求。要想小麦超高产,必须进行机械深耕,打破多年旋地较浅形态的犁底层,使土壤上下通水通气,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创建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优质的土壤结构。
2、施肥:一是重施有机肥;二是配方施肥;三是分层施肥;四是保证氮肥,稳施磷肥,增施钾肥,重视微量元素;五是分期使用氮肥;保证小麦拔节孕穗肥。
3、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是全蚀病,纹枯病等,仅靠药剂拌种,达不到齐苗壮苗。小麦超高产必须一播全苗,壮苗越冬。
三、适时播种 控制播量
1、适时播种,半冬性品种一般在10月10日至15日播种,不过,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是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原则是必须足墒播种,墒情不足,必须抗旱播种。
2控制播量,近些年,秸秆还田多,旋地多,整地质量差,小麦播量有的盲目加大,作为小麦超高产田,在整地质量相对提高的前提下要控制播量,尽力提高小麦单株生产力,实现群体合理,单株健壮,防止倒伏,是小麦超高产创建的关键。
四、加强田间管理
一、冬管: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1、及时查苗补种,缺苗断垄麦田,绝对不能实现超高产目标。
2、冬前化学除草,必须掌握连续三日平均温度5°C以上进行。
3、浇好越冬水,时间要求立冬到小雪之间进行或夜冻日消天气
为宜。
二、春管:返青至挑旗、促分蘖、保群体,争穗数。
1、返青期划锄浅中耕,保墒提温,壮苗早发。
2、病虫草害防治,超高产麦田,一般群体合理,个体健壮,主要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防治蚜虫、红蜘蛛。年前没有化学除草的及时喷药补救。
3、化控防倒,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在小麦返青期喷施15%多效唑进行。
4、追施拔节肥,推行氮肥后移,这是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将总施氮肥量的40-50%移到拔节期追施,可大量减少春季无效分蘖,促进籽粒产量提高,增加千粒重。
5、预防倒春寒或低温冷害。3-4月份天气降温,导致小麦主茎或幼穗冻伤冻死,要及时浇水和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氮肥。
6、浇好小麦挑旗水,小麦挑旗期是需水临界期,天气干旱,必须浇水。
三、后期管理(抽穗到成熟)养根护叶,增粒保千粒重。
1、叶面喷肥,结合防治病虫害,小麦抽穗到灌浆,喷洒2-3次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对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抗遇干热风等有明显效果。
2、及时浇好小麦灌浆水,提高灌浆强度。
3、后期更应防好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穗蚜、干热风的危害。扬花期前后遇大雾和降雨,注意防治小麦赤霉病。
4适时收获,根据天气,可适当晚收干收,一般小麦蜡熟末期就要收割,要单收单储,防治混杂。
高级农艺师:曹长华202_年10月3日
第三篇:夏玉米如何高产栽培?
夏玉米如何高产栽培?
玉米是高产作物,其光合效率要比小麦、水稻等作物高得多,呼吸过程中的养分消耗又比小麦、水稻少。因此,按其生理基础,玉米的理论产量应比目前的实际产量高出几倍。其增产潜力很大。这为我们应用新技术获得玉米高产找到了理论基础。在各种作物上均有很好的表现,在玉米上应用更是效果显著。
一、整地与播种:
1、常规栽培技术:夏玉米生长期短(在聊城,春玉米只占1-2%不专门论述),而且大部分在麦垄中套播,要在5月下旬至6月5日前抢墒早播,并在小麦收获后按玉米行搂沟,沟内集中施基肥,以促壮苗早发。在品种选择上,宜选用生育期适中,高产抗病的以保证高产稳产,适期收获。
2、用赛欧亚浸种增加种子生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减轻苗期病虫危害,使玉米在苗期便有较强的抗病、抗旱、抗逆性。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二、苗期管理:苗期(播种一一技节)是生根、增叶、茎节分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一般夏玉米约30-35天,即6月初至7月初,此期玉米的生长特点:茎叶生长缓慢,根系发展迅速。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审齐、宙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生长打好基础。
1、苗期的常规管理措施:适时施肥浇水,查苗补苗及适时间定苗,使玉米苗均匀一致,中耕除草
以增加苗期所需的养分和氧气,减少土壤蒸发。保墒防旱。在玉米苗期,土壤极易干旱板结,苗弱,根系生长不良,在灭茬深中耕的基础上,为高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穗期管理:穗期(拔节一一开花)是由单纯的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一般夏玉米历时27-30天,即7月上旬至8月上旬。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茎节迅速伸长,叶片增大,根系继续扩展,干物质迅速增加。同时雌雄穗强烈分化,是玉米一生中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此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中上部叶片增大,茎杆粗壮墩实,以达到穗多穗大的丰产长相。
1、穗期常规管理措施:适时施肥浇水,进行深中耕,促进根大量喷出,扩大营养吸收范围,拔除小病株,以利通风透光。
2、适时应用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多增穗,增大穗。由于玉来生长期短,植株高大,又生长在雨季,极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而影响增穗及穗的膨大。此期应喷赛欧亚高产精,一方面可有效地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促进养分供应穗,达到增产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明显减少大叶斑病、小叶斑病、茎基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并可促进根和气生根的发生,壮秆、抑病、抗倒伏,效果极其显著。
四、花粒期管理:花粒期(开花一一成熟)阶段的生育特点是营养体停止增长,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时期,历时约40天左右,即8月中旬到9月下旬。此期供长中心叶是植株的中、上层叶片,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叶片,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粒多粒重,达到丰产的目的。
1、花粒期常规管理措施:应增施攻粒肥和勤浇攻粒水外。还应注意人工辅助授粉,后期进行浅中耕,破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既防早衰,又利于早熟。
第四篇:夏玉米高产技术
夏玉米高产生产技术技术
1、创造熬得土壤条件
2、选用紧凑型优良品种
紧凑大穗优良杂交是获得每吨粮的内因株型紧凑,每平方米株数多,易获得高产。
3、精细播种
抓好播种质量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关键措施。
(3).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4).促根壮苗、苗齐苗壮、根系发达、提高抗旱抗逆能力。
(5).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黑粉病等。
4、合理密植:确保实收穗数是实现每667m2产吨量的关键。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等时期拔除弱植株保证保证收获时棵棵有穗。
5、全量平衡施肥:大喇叭口期以前追攻穗肥、抽雄开花期追攻粒肥
6、及时浇水:高产田一般浇四次水。
7、田间管理细致及时
第五篇:西瓜套种夏玉米
西瓜套种夏玉米
为充分利用光、温和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种植业的风险性.我们进行了西瓜、夏玉米套种试验。
1.材料与方法:西瓜品种为小霸王,于5月5日移栽,行距180厘米,株距80厘米,亩株数463株。西瓜采收期7月8-28日。玉米品种为沈阳农业大学育成的夏播玉米沈早1号、沈早3号和沈早5子。每区面积54平方米。6月22日在西瓜株间播种2穴,每穴留双株,穴距40厘米,亩株数1800株。
2.试验结果:西瓜旺盛生长在6月15日以前,6月22日种夏玉米时,西瓜果实直径已有5-6厘米,26日玉米出苗。7月8日西瓜开始采收时,夏玉米仅为5-6片叶,植抹高度30-40厘米。玉米拔节后,西瓜已处于收获旺季.二者共生期25-30天,互不影响。玉米抽雄前西瓜采收完.生育空间更充分,边杆优势强。
产量、前茬西瓜保持正常生长,亩产3500公斤,亩产值1800元,完全达到清种西瓜的产置。3个夏播玉米品种平均亩产361公升,百粒重相对较高,最高31.1克,最低27.3克。夏播3号每亩产量最高为399公斤,但生育期长至104天。沈早3号亩产350.4公斤.沈早1号333.6公斤,2个品种生育期均在90天左右。3个夏玉米品种间植株高度相近。表现矮秆健壮,株高170-180厘米,茎粗1.8-2.0厘米.叶片上冲。
3.结果讨论:研究表明,在辽西北地区进行早熟夏玉米与西瓜套种是可行的。西瓜种植行株距大,套种玉米很容易进行.共生期短,二者互不影响,因此西瓜产量没受影响。沈早1号和5号在辽西北生育期仅为90天,单株籽粒产量在200克以上,应用这两个品种套种比较安全。西瓜套种夏玉米的播期应根据玉米生育期确定,一般在6月15-20日.最早不能早于6月15日。西瓜品种采用中早熟品种为宜.每亩株数在500-700株;玉米种植密度以每亩1800-2200株为宣,在此密度下,可减少双穗率,增加主穗产量。由于夏播玉米生育期短,一般不用追肥,但要施足底肥和口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