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莽赶刘秀传说
王莽赶刘秀传说
发表日期:202_年6月27日阅读: 1710 次
西汉末年,刘秀因不满王莽的暴政,遂联络其他起义部队,试图推翻王莽“新”朝政权。王莽为了维护“新”朝政权,举重兵对起义军刘秀进行追杀。有关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在项城及周边广为流传,且经久不衰,如“搬倒井”、“八角井”、“饮马池”、“蝼蛄断颈”等传说。
搬倒井的传说:话说西汉末年,王莽率领大部兵马追赶刘秀至南顿境内,刘秀军人困马乏,口渴难忍,在鬼修城东、包州城北(现东风行政村崔街村北)正遇一井,士兵观看,井深丈余,苦无取水工具。刘秀无奈,遂仰天叹道:“天若助我,就让井口倾斜吧!”于是手扶井台轻轻一搬,井竟然倾斜,井水自井口涓涓流出,刘秀及军士皆顺利饮用。至今,在“白果树”西约数十米处,留有“搬倒井”遗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崔街群众曾用此井水酿酒,名为“搬倒井酒”。
八角井的传说:八角井在南顿故城(鬼修城)北高阜上。据传刘秀被王莽兵追逼,无处躲藏,眼前一井,刘秀慌不择路,跳入井中,因刘秀是真命天子,下有蜘蛛网托住。蜘蛛又在上面结网,王莽兵见此井有蜘蛛网覆盖井口,不会藏人,遂退去,刘秀才幸免于难。据原东风行政村支部书记刘成功回忆,幼年伙伴曾经常在此井处玩耍,此井遗迹尚存。
饮马池的传说:饮马池在鬼修城北250米处,现属荣楼行政村,分前池和后池(现为该行政村的两个自然村)。据传,刘秀被王莽追赶行至于前池,马急需饮水,因池内青蛙叫个不停,马受惊吓,不敢饮水,刘秀一声令下,蛙声嘎然而止,使马匹得以饮水,而相邻水池内的青蛙仍叫声不停。至今仍有“前池青蛙不叫、后池青蛙叫”的说法。现前池和后池两个水坑犹在。
蝼蛄断颈的传说:相传,刘秀军马被王莽追赶至南顿境内谷河北,刘秀困倦至极,倒头便睡。这时,王莽军距此只有一公里,情景危急,但刘秀却呼呼大睡,混然不觉。一只硕大的蝼蛄爬在刘秀脸上,试图弄醒刘秀;刘秀一把抓住蝼蛄,从颈部掐断。这时刘秀听到喧闹及马蹄声,方知是蝼蛄救他,遂拿一根草棍分别插入蝼蛄身、首处,致使蝼蛄成活,并立即组织人马上路,躲过一劫。
现蝼蛄颈内部有一硬结,传说为刘秀为救蝼蛄所插的草棍。
第二篇:王莽的传说
王莽的传说
在东汉年间,大名县沙窝庙一带曾称为贵乡。为什么称为贵乡呢?据传说这里是王莽的家乡。其姑母孝元后在朝为政,其娘家人曾被封为九候五大司马。至如今,这一带还流传着王莽不少的传说。
巨蟒讨封
据说,刘邦有一日带领人马向山西进发。当走到一座名叫邙当山时,忽然战马停蹄不前。不管刘邦咋着抡鞭抽打,战马只是腾起前蹄咴咴会怪叫。刘邦勒住马缰绳,向四外察看,吓!只见有一条大蟒从路边的藤蔓间爬出来。蟒身有筲桶粗,挡在路中间象条小堤子,浑身的金纹闪闪发光。
刘邦勒马转身想绕开走,可是大蟒噌噌一阵急爬,又挡在他马头前,扬起像他战马一样高的头,吐着半尺宽的舌芯子,点头合首地像要说话。刘邦说:“你为何挡我去路?”大蟒急忙低下头向刘邦乞讨。刘邦说:“我不害你,走吧!”可是,大蟒把头一低还是不动。刘邦再三央告,见大蟒还是不让路,顿时怒火大发,从腰抽出宝剑向大蟒砍去。手起剑落,只见一道黑气冲天而起。
刘邦令人挪开蟒身正要走,忽听空中响起责问声:“刘主,我是修炼千年的蟒精,来此原是向你讨封的,你不该无辜伤我性命,你何处还命?”
刘邦一听,吓了一身冷汗。见自己是在山间野沟,斗起来不是蟒精的对手。人靠平地,虎靠山。只有到了平地,就不怕大蟒了。于是慌忙说:“平地还命!” 蟒精闻听,一道黑气向东而去。没过多久,官显名赫的贵乡王氏家中生下一子,身架骨骼格外粗壮,取名为王莽。
龙不侍蟒
王莽登基,龙王爷却给他打起了别,不管人们咋着上供祈求,就是滴水不落。原来是龙不侍候蟒。
王莽是个大蟒精,也有不少的神通。天不侍侯,地侍候。于是王蟒传旨:井湮五里,河湮十里。说也奇怪,天尽管滴雨没下,可是井水河水都是满满的,湮得地湿的连晒个东西也没法晒了。那时人们晒东西时都是打些箔帘子,底下支上砖。
贵乡离河远,井又少,大多的地湮不到。贵乡的人们向他求告。有天夜里忽然刮起一股黑风,从卫河沿到贵乡来回刮了几遭。第二天人们起来一看,有一条河从贵乡流过,河里涨满了水,河两岸的地渐渐湮湿了,庄稼苗变青了。有人说,见那天夜里有一条巨大的黑蟒,在那条河里来回游动的好几趟。人们说那是王莽为家乡人显形,于是把那条河取名为王莽河。
那时候的井河少,还有不少的地方湮不着,庄稼旱得眼看就要干枯。于是王莽又传旨说:“井水河水湮不到的,叫露水一夜溻四指。”
果然照了王莽的话,第一天早起云雾腾腾,不见天日。当云开雾散,人们到旱的地里一扒,正好溻了四指深。
王莽在位十八年,滴雨未下,就靠“井湮五里,河湮十里,露水一夜溻四指”,痛收了十八年。
(苗玉芳搜集)
第三篇:王莽
第1名:王莽【可能性99%以上】
王莽,就是篡汉的那个王莽。公元8年,王莽发动政变,攫取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权,成立了新王朝,但他的王朝寿命很短,只有15年。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者而且还把他排列第一名?这是因为这家伙的人生过程太像穿越者了,相似程度达99%,但可惜,他是个失败的穿越者。阅读王莽的发家史就会发现,他一开始的发迹史以及建立新王朝后的改革,怎么看都会觉得此人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的,而且就是一个80后,并且这家伙在西汉时的发展过程之精彩程度实在比很多穿越小说而有过之而无不及。和很多穿越小说的套路一样,我们的主角王莽一开始是夹着尾巴做人,但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势力,礼贤下士、招募人才;然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直接造反,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王朝;接着全面大改革,让古老的中国脱胎换骨、展翅腾飞;最后对外开战,横扫全球、一统世界。四个步骤,但王莽老兄只成功做到了第二步,也就是建立了他自己的国家,第三步进行全国大改革则完全失败了,从而使这场穿越Game Over。
我们来看看王莽这个穿越者在穿越后是怎么大展拳脚的。
王莽,字巨君(能想出这个字来的人太有胆了),他建立的新王朝取国号为“新”,历史上简称为“新朝”(估计他是受到光荣三国游戏的启发,玩过三国志系列的玩家个个喜欢顶个新王朝的旗号),王莽幼年坎坷,父兄先后去世,由叔父们抚养成人(典型的屌丝出生,王莽兄的穿越确实很困难,是一步一步靠自己艰难发展起来的)。在投效西汉王朝后,王莽也算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再加上他待人诚恳、艰苦朴素,并且政绩斐然、勤政爱民,因此他获得了朝野民间很高的评价,被誉为是当代周公(看看,穿越者都这个德行)。随后王莽的势力日渐增长,控制了西汉朝政,并且赢得了人心,最终,他开始了穿越者的第二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帝国。
王莽成功了,建立了新朝,穿越者就是有优势啊。接着,王莽开始全面的大改革了,这是重点。
王莽进行的是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不同于其他改革是在制度上隔靴搔痒,王莽的改革是非常深刻的,具有非常超前的眼光。比起北宋的另一个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是超前,而王莽则太像穿越者的作风了,他直接搞得就是社会主义。王莽哪里和穿越者酷似呢?请看:
王莽非常鼓励和支持科学试验与发明创造。目前史学界公认王莽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内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由于对新科技高度重视,王莽当时进行了很多被儒家称为奇技淫巧的新生事物,并且他还亲手解剖了人体以促进医学进步。公元18年,王莽得知有位巧匠能制作一种飞行器,可让人飞行数百步,王莽立即召见他并亲自观看了他的表演,支持他的飞行实验。另外,王莽还发明了一种原始的游标卡尺,意图统一全国的度量,从原理、性能、用途看,这个游标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比西方早了1700多年。诸位,现代人都知道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因此王莽作为穿越者而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岂不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王莽极度仇视匈奴和高句丽。仇视匈奴就不说了,匈奴当时年年和汉朝掐架,但是仇视高句丽就有点说不清了,当时高句丽是鸟不拉屎的穷地方一个,对汉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或是积怨,但王莽竟然下令把高句丽的国名改成下句丽,还将匈奴单于的名字改为了降奴服于,还将其他少数民族的“王”降低爵位为“侯”。诸位,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王莽是个非常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崇尚大中华主义者,同时非常厌恶“宇宙第一大国”棒子国,因此专门没事找茬地羞辱了棒子们的祖先高句丽。诸位,恐怕我们穿越过去也会干王莽干的这些事情吧?
王莽进行了土地改革!这是重点里的重点,因为穿越者都知道,想要拉拢老百姓,就必须要进行土改,分发土地给农民,而王莽也这么做了!王莽当皇帝后宣布土地国有化,禁止私人买卖,而且将土地重新洗牌,没有土地的农民每一对夫妻会分到一百亩田地,不足的由国家补偿,实行土地国有化,私人不准买卖土地。人均土地一百亩,多占土地的人家,不管是富豪巨室还是普通百姓,立刻要无条件交出土地,分给贫民,土地不许买卖抵押,这就是赤裸裸的土改啊!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很典型的体现吗?只有穿越者才会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王莽作为一个生活在汉朝的人,怎么会想到土改呢?这难道还不说明他是个穿越者?当然,我们也要清楚王莽进行全面土改的结果,他失败了。因为当时是封建制度,中央政府靠的就是地主,王莽这样便把地主阶级得罪了,导致后来他的王朝被各地的豪强地主给推翻。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土改固然是好事,但也要分时代。在封建时代风风火火地进行全面大土改,是非常有危险的事情。因为那时候的国家主干力量就是地主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土改是无产阶级来对付资产阶级的。王莽兄虽然知道土改的好处,却没有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可惜可叹呀!
王莽废除了奴隶制度。那时候可是汉朝啊,整整202_年前,王莽就要废除奴隶制度了。而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也是在150年前的南北战争后才正式废除奴隶制度的。由此可见,王莽的思想是多么先进!王莽当时十分痛恨奴隶制度,禁止买卖奴婢,但是中国真正禁止买卖奴婢也是在解放后才废止的,看来,王莽是穿越者的说法更加是可靠了,因为他是穿越者,所以他具有现代人那种人人平等的光辉思想。“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这曾是王莽说提出的口号;“买卖人口是‘悖天心,逆人伦’的罪恶行径,必须立刻停止”,这也是王莽说过的。请想想,我们在穿越后,难道不也会废除奴隶制度的吗?
王莽特地颁布法令强迫无业游民必须劳动,没有工作的的游民,每年必须罚布一块或者劳役工作,由国家承担食宿。诸位,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劳动力是非常宝贵的,是不能浪费的,而王莽也知道,所以他不但下令废除了奴隶制度,还勒令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必须工作,这也是穿越者才拥有的思想意识呀!
王莽颁布了国家专卖的国企政策。主要内容就是酒、铁、盐等全部收为国有,国家统一发行钱币。王莽还宣布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全部收为国有,私人开采要征税,而且还要登记办营业执照,这就是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嘛,这不就是国有垄断吗?国有经济为主体,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赤裸裸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手段呀!王莽在经济上的这一手,再度说明了他是个穿越者。
王莽还制定了贷款制度,以刺激国家经济增长。他宣布,经营生意的商人可以向国家贷款,国家收取利润的十分之一;进行祭祀或者丧事的,国家可以无息贷款。不用说了,这又是他其实是穿越者的证据。
王莽还是个经济思想家,这是后人封的。因为他很NB地提出了计划经济理论,准备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这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则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这些现代化的经济手段可是他自己想出来的,用在现在都合适。
王莽最超前的就是币制改革了,目前还不明白他的一套是怎么回事,但王莽在世界铸币史上开创了主辅币相结合的“宝货制”,对后世的币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就是全世界今天使用的币制。王莽用一些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货币代替以前的金块银块,这简直就是近代币制改革的翻版。但他好像还又搞出了什么贝币,不过那个年代还是接受不了。史学界觉得他最失败的就是币制改革。至于王莽发行的货币,中国钱币收藏界一直认为是中国钱币铸造的最高峰,不论铸造工艺还是铭文工艺,以后再也没有超过的了,而且相差很远,现在一枚王莽币价值千万。
我们最后进行总结:王莽的思想绝对不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因为他的思想完全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脱节!细数世界历史上新思想的出现,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程度有关系,当然,高瞻远瞩的超前思想也有,但从没有像王莽这样超前两千年的思想。人的思想如果落后于时代,那就是唐吉坷德;人的思想如果超前于时代,那就是思想家。社会大环境是土壤,思想是土壤培育的。但王莽改制的政策,完全就是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翻版了!王莽出身豪族,从小最多接受儒家文化,但是为何会出现如此先进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那个封建制度时代!另外,人人平等的光辉思想也绝对不会出现在一个从小活在豪族的人的脑袋中。在绝对封建制度的西汉时期,是绝不会出现王莽这种思想的!如果王莽出现在十九世纪,无疑就是个成功的改革家。所以说,王莽就是个穿越者!但可惜,他没有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就匆匆忙忙地进行了202_多年后的社会改革,注定缘木求鱼、竹篮打水。
除了这十大疑是穿越者外,国外也有几个疑是穿越者,分别是:尼古拉·特斯拉、达·芬奇、本杰明·富兰克林、西方大预言书《诸世纪》的作者诺查丹玛斯等等。另外,大家有没有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明朝末年,在这个大航海时代正在开启的时候,在这个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并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在这个中国即将可能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命运却发生了惊天的大逆转?各种天灾人祸以及用科学难以解释的灾难(王恭厂大爆炸)接连发生并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和清王朝的诞生?这也导致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生机彻底被扼杀在了封建铁笼里。大家猜测一下:会不会是因为明朝后期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以及工业革命后发展得实在太变态了,所以其他国家在未来派来了穿越者在中国明朝末年进行了破坏,使中国无法进行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了未来的强大中国。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我们的历史确实被穿越者改变了,但不是变得更好了,而是变得更差了。
第四篇:王莽
王莽
(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代汉建新
王莽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他的权力,于是将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禁止他们回到京师。王莽长子王宇怕平帝日后会怨恨报复,因此极力反对此事,但王莽又不听劝谏。王宇与其师吴章商议后,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变主意,于是命其妻舅吕宽持血酒王莽的住宅大门,然后想以此为异像,劝说王莽将权力交给卫氏。但在实行程中被发觉,王莽一怒之下,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后将其毒杀。然后借此机会诬陷罪名诛杀了外戚卫氏一族,牵连治罪地方上反对自己的豪强,逼杀了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朝中政敌。事件中被杀者数以百计,海内震动。王莽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又令人把此事宣传为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甚至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
元始三年(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汉平帝的皇后。元始四年(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和市(市场)、常满仓(国家仓库),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几千人至长安,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先是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于是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命之锡。接着,王莽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风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赞颂天下太平,彰显王莽宣扬教化之功。其次通过重金引诱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来归顺朝贺,王莽遂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5年,汉平帝亡故(据说是王莽毒杀),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于是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孺子婴)为皇太子,太后王政君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代理皇帝)。
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反弹。首先是发难安众侯刘祟,居摄元年(6年)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浩》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婴。同时王莽不断调动大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
待王莽扫清了这些障碍,各种符命样瑞纷至沓来,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在朝野广泛的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王莽改制
由于汉末以来,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王莽执政以来,为了获取民心,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政策,但也始终未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因此王莽当上皇帝后,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于是仿照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在始建国元年宣布的政策是: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其后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但由于这些政策只求名目复古,很多都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在遭到激烈反对后,又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因此导致天下各豪强和平民的不满。
第一、王莽不切实际地废除了五铢钱,盲目推行各种新币制,使货币的流通和信用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使财政经济陷于瘫痪。王莽的币制改革本意是削弱豪强大族的经济实力,但由于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造成了民间物价的不稳定。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
第二、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汉末土地兼并带来的的危机,但严重损害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使他们开始厌恶王莽的统治。由于没有切实的强制措施,地主豪强多余的土地大多没有交出来,所以朝廷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应该受田的无地、少地农民,使他们也失去了信心。侥幸分到土地的人也不满意仅仅得到所有权不属于自己的‚王田‛。始建国四年(12年),王莽在朝野的压力下,宣布恢复土地自由买卖。
第三、禁止买卖奴婢并没有改变奴婢的身份,也未获得民众支持。实际上官僚地主暗中进行的土地和奴婢买卖并未停止,因而被处以重罪者的不计其数,更引起了他们的激烈的反对。三年后,王莽只得让步,于是土地和奴婢买卖合法恢复。
第四、为了抑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控制物价,改善财政,王莽在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实行五均六管(管通管)。所谓五均,即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城市设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各城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工商各业,向市中申报经营,由钱府按时征税。每季度的中月由司市官评定本地物价,称为市平。物价高于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则听民买卖;五谷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由司市官按本价收买。百姓因祭祀或丧葬无钱时,可向钱府借贷,不收利息,但分别应在十天或三个月内归还。因生产需要也可贷款,年利不超过十分之一。所谓六管,是由国家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实行管制,不许私人经营;控制名山大泽,对采集者征税。
从五均六管政策的内容看,如果认真推行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的。但五均的前提是政府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商品和货币,并且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由于没有这两方面的条件,王莽只能依靠富商大贾来推行,反而给了他们搜刮百姓的机会,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商垄断性经营。由国营对盐铁等实行统管统制,早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再次实施自然不会有好结果,而由国家控制名山大泽,实际只是给主管官员增加了财源。最终,国家没有增加收人,百姓却加重了负担,正当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受到打击。
第五、王莽食古不化,认为改制后-切都要符合古义。于是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无论地名、官名、建筑名,几乎都进行了修改,而且还任意调整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职权。此后仍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最后又改还到原来的。官吏和百姓难以记住,所以每次颁发诏书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后注旧名。频繁的改名给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失败被杀
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境外政权也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政策。他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以便与国内已有的北海郡(国)、南海郡、东海郡合起来凑全‚四海‛。为了使这块荒地像一个郡,必须强制移民,于是增加了五十条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万的罪犯,满足移民的需要。为了这个西海郡,王莽招来了最初的不满。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又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改授予‚新匈奴单于玺‛;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王莽又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
当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因此于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及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地皇四年(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斩其首,悬于宛市之中。新朝灭亡。
第五篇:赶山鞭的传说杂文随笔
话说秦嬴政吞并了六国,统一了神州大地后,定都长安,自封为始皇帝,踌躇满志,整天听歌赏舞,花天酒地。
秦始皇怕诸多的功臣谋反,把武将分别派往边远地区,为秦朝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翦、王贲父子俩被派驻守渔阳郡,渔阳就是现在的北京,那时的渔阳还是个小城邑,四面荒凉一片。王氏父子在渔阳呆了三四年,一心想调回长安,多次托人打探求情,秦始皇都不置可否,后来,秦始皇不耐烦了,说:“啥时候渔阳城会飞了,你坐渔阳城回来!”
王氏父子听了,立刻心凉了,渔阳城如何能飞?这意思是让他们父子俩老死边关啊!
右北平郡有个白狼县,县治就是今天的建昌,白狼县有一个姓卢的道士,熟读三坟五典,精通天文地理,可以说是法术无边。他夜观天象,总结出一句事关大秦命运的谶语,要赶赴长安报告给秦始皇。途径渔阳,闻知王氏父子之事,便自告奋勇地求见王翦,说:“想让渔阳城飞,此乃小事一桩,易如反掌!”
于是,卢道士香汤沐浴,斋戒三日,用狗血融朱砂,裁一方方正正的布帛,笔走龙蛇画了一道符。将符往渔阳城的城墙上一贴,口念咒语,渔阳城立即晃晃悠悠地飞了起来,速度堪比现在的飞机,没用上两个时辰,便到了京城长安。
秦始皇一见大惊,渔阳城果然能飞了!得知了渔阳城是如何飞来的,他半信半疑。卢道士把符从城墙上揭下,递给秦始皇,秦始皇接过符朝渔阳城一挥,渔阳城又神奇地飞了回去。秦始皇大喜,草草地安置了王氏父子,把符据为己有,待卢道士为上宾。
卢道士跟秦始皇吃香的喝辣的,尽享奢华。几天后把自己得到的谶语悄悄地告诉了秦始皇,那谶语只有五个字“亡秦者胡也!”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对大秦的地盘抢掠犯乱,中原人称匈奴为胡人,那个胡字让秦始皇首先想到的是北方的匈奴,而忽略了自己的亲儿子胡亥。于是派蒙恬去镇守北方,开始修筑万里长城。
修长城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家住湖南嘉山的孟姜女,刚招个上门女婿范杞梁,结婚才三天,范杞梁就被抓去当劳工。孟姜女姓姜,孟的意思是排行老大。范杞梁一去半年没有音信,眼看着就要到冬天了,微信联系不回复,电话也打不通。北方的冬天很冷,范杞梁连件棉衣都没带,孟姜女心急如焚,亲手为范杞梁做了套棉衣,一针一线,包含着对夫君的万分惦念。棉衣做好了,想邮寄,没有详细地址,怎么办呢?自己亲自给送去吧!
一路上晓行夜宿,辛苦劳累不必说,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从湖南找到了山海关,一打听,劳工们说,是有个叫范杞梁的,不过他已经累死了,就埋在这长城的基石下。孟姜女顿觉天塌了一般,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千辛万苦走了几千里,却没能见到夫君一面,一针一线做的棉衣,夫君却无法穿在身上,长城啊长城,你为什么不倒塌呢?能让我见见夫君的尸骨也行啊!
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山川呜咽,日月无光,河水不流,行云遏住,闻者无不落泪。就听轰隆轰隆一阵响,刚刚修完的长城真的倒塌了!整整倒了一百里,露出了下面的累累白骨。面对成堆的白骨,那些是夫君范杞梁的呢?孟姜女咬破食指,把血滴在白骨上,她知道,如果是范杞梁的,血就会渗进骨里,就这样,孟姜女找出了范杞梁的全部骨殖,用亲手做的棉衣包好。
此时,恰巧秦始皇也来这里视察,他听说有一民间女子把长城哭倒了,大怒,破坏工程建设,定斩不饶!但秦始皇一见到了孟姜女貌美如花,立刻垂涎三尺,要娶孟姜女为西宫娘娘。孟姜女美到什么程度?咱们谁也都没见过,反正比现在那些忸怩作态的影视明星强百倍。孟姜女含泪佯装同意,提出要秦始皇披麻戴孝,给范杞梁守灵三日,方可成亲,秦始皇满口答应,戴孝守灵,像模像样,好像死的是他亲爹。
三天期满,在秦始皇的主持下,范杞梁的下葬仪式十分隆重,有皇帝戴孝守灵,范杞梁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孟姜女见愿望达到,此生再没有了惦念与牵挂,转身跳进大海里,跳海的地点就在山海关的老龙头。
忙活了整整三天的秦始皇见孟姜女跳进了海里,气急败坏,他必须要得到孟姜女,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海太深,无法打捞,这时他想起了卢道士画的符,他便拿出那张符,挥舞着把燕山往海里赶,把还填平,自然就找到孟姜女了。燕山一点点地往海里移动,挤得海水不停地翻滚着,连渤海龙王的宫殿也震动起来。渤海龙王受不了了,派虾兵蟹将出去打探,虾兵蟹将回来报告说,陆地上那个灭掉六国的嬴政,非要强娶民女孟姜女为西宫娘娘,孟姜女跳海自尽了,嬴政拿个破赶山鞭子把燕山往海里赶,非要得到孟姜女。
渤海龙王立刻火冒三丈,你个小小的嬴政,你灭掉六国咱管不着,水陆两不相犯,为了一个女人居然欺负到我的地盘了,那还了得,跟他干!于是调遣各路兵将,什么鲍鱼海参梭子蟹基围虾,一齐出击。
无奈那符的威力太大了,燕山如同巨大的装甲车,虾兵蟹将根本抵挡不了。眼看着龙宫就要被挤塌,海里众生将被碾压成卤虾酱,龙王眉头一皱想起一条妙计。他让自己的三闺女变成孟姜女的样子,冒充孟姜女,派兵送了出去,并再三嘱咐,给秦始皇当西宫娘娘是迫不得已,一定要伺机偷回那条赶山鞭。
秦始皇得胜,带着三龙女高高兴兴地回了长安,大摆筵席,吉日完婚。
三龙女时刻不忘父亲的嘱托,跟秦始皇同床共枕了一年,也没看到那个威力无比的赶山鞭,不知道秦始皇藏在哪里。一天秦始皇病了,三龙女为秦始皇梳头才发现,原来秦始皇把那张符捻成一条细绳,夹在头发里,她乘机偷藏起来,逃出了皇宫。当她走到江苏宿迁,腹痛难忍,原来在皇宫伺寝一年已是珠胎暗结,十月期满,将要生产。在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里,三龙女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婴,她狠狠心将婴儿抛下,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回到渤海龙宫把赶山鞭交给了父亲。
被抛弃在深林里的婴儿响亮的哭声惊动了一只母老虎,这只母老虎前几天失去了丈夫和尚在哺乳的幼仔,是被一个叫项超的猎人猎杀的,它正深深地沉浸在悲痛之中。哭声惊动了老虎,也唤醒了老虎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母爱,老虎把婴儿抱在怀里,给他喂自己的奶,犹如喂养刚刚失去的亲生幼仔。
老虎用自己的奶喂养着三龙女生下的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含辛茹苦。冬天,鸟叼来羽毛为孩子絮窝,夏天,貂用扇子给孩子扇风,就这样一直喂养了七年。一天,那个叫项超的猎人进山,发现了这个健壮的小孩,设计调开老虎,把孩子带回了家,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因为是在满是羽毛的窝里发现的,所有起名叫做羽。由于是龙所生,又吃老虎的奶长大,造就了这孩子力大无比的强健体魄,这孩子是谁呀?他便是龙生虎奶貂打扇、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