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师大Java作业1
题目一:N*N乘法表
题目二:求某范围质数;
题目三:求某长度水仙花数;
题目四:矩阵旋转;
题目五:猴子选猴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public class JavaWork1 {
/**
* TODO @author luoyonghaoshiSB
*/
public static void chengfatable(int n){
for(int i = 1;i < n+1;i++){
for(int j = 1;j < i+1;j++){
System.out.print(i+“*”+j+“=”+i*j+“t”);}
System.out.println();
}
}
public static void findzhishu(int low, int high){int count, sum;
count = sum = 0;
for(int i = low;i < high+1;i++){
for(int j = 2;j <= i/2;j++){
if(i%j == 0){
break;
}
if(j == i/2){
System.out.print(i+“t”);
count++;
sum+=i;
if((count+8)%8 == 0)
System.out.println();}
}
}
if(count%8!= 0)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count: ”+count+“ttotal:”+sum);}
public static void waterfariyflower(int n){
int sum = 0;
int k =(int)Math.pow(10, n-1);
for(int i = k;i < 10*k;i++){
for(int j = k;j >= 1;j/=10){
sum +=(int)Math.pow(i/j%10, n);}if(sum == i){System.out.print(i+“t”);}sum = 0;}System.out.println();} public static int[][] xuanzhuanmatrix(int n){System.out.println(“input:”);int[][] array = new int[n][n];for(int i = 0;i < n;i++)for(int j = 0;j < n;j++)array[i][j] = i*n+j+1;for(int i = 0;i < n;i++){for(int j = 0;j < n;j++)System.out.print(array[i][j]+“t”);System.out.println();}System.out.println(“output:”);int[][] answer = new int[n][n];for(int i = 0;i < n;i++){for(int j = 0;j < n;j++){answer[n-i-1][j] = array[n-j-1][n-i-1];}}for(int i = 0;i < n;i++){for(int j = 0;j < n;j++)System.out.print(answer[i][j]+“t”);System.out.println();}return answer;} public static int zhaohouwang(int m,int n){ArrayList
exit++;
System.out.println(“第”+k+“轮报数,”+“第”+monkey.get(current)+“只猴子,”+“因报”+number+“出局,”+“当前退出”+exit+“只”);
monkey.remove(current);
current += n-1;
number += n;
}else{
k+=current/(m-exit);
current %=(m-exit);
}
}
System.out.println(“第”+monkey.get(0)+“只猴子为猴王”);
return monkey.get(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hengfatable(9);
findzhishu(5,50);
waterfariyflower(3);
xuanzhuanmatrix(4);
zhaohouwang(10,4);
}
}
第二篇:福建师大大学作业体育心理学
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
一、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办法是:使学生明了学习是为了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只有自己掌握了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才能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那么怎样才能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呢?
在教学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为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对某类书籍、某一种课外活动等等特别喜欢,学习起来,乐而忘倦。有余暇的时候,总是把精神花在这方面。
当然,学习并不全是乐事。例如,学习体育、舞蹈、戏剧的人,天天练基本功;学习音乐的人,天天作单调乏味的基本训练。但是,他们却由于明确了学习目的,认识到学习对象的重要性,感到有掌握它的迫切需要,预期到学习成功后的快乐,就会忍耐着目前的枯燥无味,坚持学习下去。
兴趣并非天生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成的。当教师教新课时,说明掌握这部分教材的重要性,目的意义,并提出对学生的要求等,教师引导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需要,如提出学生生活实践中想解决而尚待解决的问题,想了解而尚未了解的现象,想制造而不会制造的东西之类,来引起学生学习新教材的需要。学生有了学习需要之后,教师要指出一般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只有不断取得学习的进步,学习才能变成一种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教师不能充当职业艺人的角色,不能利用嬉戏或游戏来博取学生的欢心,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一笑之余,一无所得,白白浪费宝贵的时光,这是有罪的。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教师每一次的具体教学活动形成的,因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际价值,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把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迁移到新学科上来,这种也能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事实上,每个人的自我兴趣往往是一个不变的因素,但它可以成为建立许多新兴趣的基础。一个见异思迁的人,在任何事业上都是难于有所成就的。一个人必须有持久的、固定的兴趣,才能经过长期的钻研,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二、多鼓励赞赏
在人类早期的教育历史中,教师经常用责骂、体罚、嘲笑、恐吓、训斥和其他一些手段来刺激学生认真学习,并且使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这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消极手段被淘汰。但是,有不少教师至今仍然采用这种不适当的手段对付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应当彻底纠正。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和鼓励比非难、嘲笑、讽刺、挖苦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对学生恐吓、惩罚、嘲笑、讽刺不仅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事实证明,在中学、大学入学考试之前,家长或教师对学生过分严格的要求,或不适当的威胁、恐吓等等,往往导致学生因为过分焦虑、紧张、畏惧而出现考前信心不足,进考场时出现胆怯情绪,考试时出现对学习知识的暂时抑制状态等,甚至一些器质较弱,或称为具有内向性的学生,还可能导致精神失常。
赞赏也并非是习如“家常便饭”,用得多了则会适得其反。对于那些个人修养好,要求严格、积极上进的学生,对那些性格开朗、兴趣广泛、虚心好学的学生,不
要事事有表扬。赞赏和批评的程度都应当因孩子的能力、个性不同而有所区别,效果才能显著。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上面讲过的某个学生因连续受到表扬后,就特别喜欢学习作文,这是由于他在作文学习方面取得了成功,所以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更强烈的欲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可能丧失信心,学习时一点劲头也没有了。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了超过自己所期望的水平时,就会增强他们的成功感;如果成绩低于他们自己所期望的水平,就会产生失败感。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经过努力去取得学习的成功时,要提出比他个人能力稍高一点的要求,是完全必要的。因为,任何成功总是伴随着克服一定的困难才取得的,只有如此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逐渐培养他们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四、适当开展竞争
适当的学习竞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调动人努力学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巩固学习成果。
心理学实验证明:个人间的竞赛比集体间的竞赛更有效果;简单的作业竞赛比复杂的作业竞赛更能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讲明竞赛的目的意义比不讲明目的意义更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然而,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争名夺利,也可能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友好的、自私的和阻碍他人进步的行为。竞赛对于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会起促进作用的,而学习较吃力、成绩较差的学生,有可能放弃竞赛的尝试,有时还会出现抵制或厌倦的现象,甚至会采取欺骗的手段对付老师。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消极因素的出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创设良好的情境
创造情境是指创造客观的环境,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例如,为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就应当给学生创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情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思维处于最积极、最紧张的状态。又如,在讲解物理或化学的某些定理之前,先作某种预备实验,边实验边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味,但又难于回答出来,就会产生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需要。这种作法,就是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激起他们对学习的要求,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学好功课。
六、明确学习的目的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不断丰富,各种能力也不断提高,他们感到自己像个成年人了。他们开始以自己所爱戴的长辈、教师或英雄人物为榜样,用他们的优良品质和先进事迹激励自己的学习,于是产生一种“自居”的作用。自居的作用,事实上就是他们对自己学习目的所具有的自觉性、自信心,只是由于年龄上的特点和心理上的不成熟,才产生出这种自居的表现。
学生自觉的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时,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第三篇:202_年福建师大网络学习作业
202_年网络学习作业
第一次作业
1。什么是德育目标?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基本精神? 答:①一般说来,德育目标是教育者通过德育活动在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亦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简言之,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②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③如何理解基本精神: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具有层次性、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
2。什么是德育过程?现代德育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①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而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社会主义学校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对年轻一代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及社会主义条件下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要求和思想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规范,发展思想品德心理,培养思想品德能力的教育过程。
②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1、现代德育过程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过程
2、现代德育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作为主体思想品德完整发展的过程。
3、现代德育过程是师生德性共进的过程。
4、现代德育过程是对环境开放的过程。
3。什么是德育课程?如何理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地位,特征和功能?
答:德育课程是指根据教育者根据德育的目的、计划、德育的原则为受教育者开设的一门课。包括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
认识性德育课程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中,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传统认识
性德育课程与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区别: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灌输,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顺从性和德育活动的纪律性、惩罚性,强调德育内容的传统灌输,以权威管理和灌输行为规范为主要特征。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探究,道德教育的过程是鼓励儿童不断进行了批判性探究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分析,促进思考的自主性、自我制约或精神自由的获得,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理解力,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彻底改变了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道德判断、思考能力的做法,客观上实现了从灌输向促进认识能力发展的转变,确立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次作业
1。如何认识活动性德育过程的特征和功能?
答:活动性是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组织和编排原则:活动的完整性,个性的成长具有完整性和多方面性,个体的一切特征和品质都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同时发展和形成的,不仅要增强道德意识,还要培养相应的道德行为。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课程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效果大小取决于儿童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待活动的积极性和态度,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2。什么是德育网络?德育网络的功能是什么?
答:①德育网络是整合各种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建立德育网络为的是将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化的教育力量,故又称德育一体化网络。
②德育网络的功能:
(一)能增强家长及社会各界培养教育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德育网络将家庭和社会上有关方面的人员都组织到青少年的德育网络之中,赋予他们一定的教育任务,促使他们将家庭社会中的一些自发影响,纳入到自觉的德育计划之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增强家长及社会各界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二)保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一致。德育网络可借助各种组织形式和沟通手段,统一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如家庭和学校在对学生素质发展要求上能处理好智与德的关系;在教育的责任上,家庭,学校,社会各明确其职责;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身教,言教上取得共识,互相配合。通过德育网络的整合作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避免教育要求上互相矛盾,工作步骤互不一致,这样才能提高德育效果,有利德育目标的实现。
(三)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力度。一体化德育网络的建设有助于充分挖掘,开发,利用社会(社区)的德育资源,即社会上所具有的能用作德育的人力的,物力的,精神的资源。这些资源中有的是潜在的,有待人们的挖掘,开发,而后加以利用。
(四)优化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德育网络的建立,便于动员各单位力量齐抓共管,全面优化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
3.什么是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是指现代学校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根据现代社会需要,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对德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人、财、物和信息等),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系统功能,使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德育目标的活动过程。
②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作用是
(一)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发挥德育组织的作用德
(三)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效能
4。现代班级德育管理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现代班级德育管理基本要求:在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施中要特别注意制度、环境、氛围的管理,良好的制度生活与环境氛围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教育力量,班集体德育工作除应遵循德育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负责、全面安排
1、应对班上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2、以学为主全面安排学生的活动
二、面向全班照顾个别
1、要面向全班同学
2、要面对班集体
3、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特点和班级特点等共同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4、要照顾班上学生的不同部分、类型和层次。
5、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特点因材施教,长善教失
三、善始善终、循序渐进
1、抓好起始班的工作
2、做好毕业班的工作
四、协调一致、互相配合1、协调班级内各种教育力量
2、协调班级和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力量
第四篇:福建师大网络学院作业 第一次刑法
网络学院业余班各专业刑法学第一次网络作业答题纸
学习点:江西省会昌县委党校教学点学号:104B3LK003姓名:陈式雄
任课教师提请学员注意:本学科网络作业共三次,占总成绩的30%,由网上提交并自动生成成绩,请务必及时提交网络作业,以免影响本学科学习成绩!超过提交时间绝对无法补交!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2、犯罪集团: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了实施一种或几种犯罪而组织起来的共同犯罪组织.它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3、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4、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5、累犯: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 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
6、重婚罪:重婚罪, 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7、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
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8、受贿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9、滥用职权罪: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或者不版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0、徇私枉法罪:徇私枉法罪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什么?
答:(!)、危险的来源不同;(2)、行为实施的条件不同;
(3)、损害的对象不同;(4)、限度条件不同;
(5)、主题要求不同。
2、减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减刑 :指是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使用条件:
1、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适用于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
3、罚金与罚款的区别是什么?
答:罚金是刑事犯罪处罚,是指强制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作为
一种财产刑,是以剥夺犯罪人金钱为内容的,这是罚金与其他刑罚方法显著区别之所在。罚款是指处罚违法者(行政处罚)或违反合同者以一定数量的钱(司法处罚)。
4、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答:主体条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即共同犯罪的主体至少应当是两人。客观条件: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
主观条件:共同的犯罪故意是共同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
三、论述题(18分)
答: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我国刑罚裁量的两项基本原则:刑罚裁量必须以犯罪事实为依据,刑罚裁量必须以刑法为准绳。
(一)刑罚裁量必须以犯罪事实为依据
从学理上来讲,犯罪事实可分为广义的犯罪事实和狭义的犯罪事实。所谓广义的犯罪事实,应该包括刑法典第61条所说的“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而狭义的犯罪事实仅指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即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客体的各种情况。这里,我们所说的刑罚裁量必须以犯罪事实为依据,对“犯罪事实”应从广义上来理解。这就要求刑罚裁量必须做到:
1.查清犯罪的基本事实。犯罪的基本事实,也就是刑法典第61条所说的“犯罪的事实”,即构成犯罪的四个方面。这些基本的犯罪事实是定罪、量刑的客观根据。如果对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尚且查不清楚,那么我们既不能对某一行为定罪,更不能对其进行刑罚裁量。
2.正确认定犯罪性质。查清犯罪基本事实之后,接下来便是根据刑法典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确定构成什么性质的犯罪。不同性质的犯罪在刑法中有不同的刑罚与之相对应,正确认定了犯罪性质,就为正确适用刑罚奠定了基础。如果定罪不当,势必出现量刑不当。
3.全面掌握犯罪情节。我国刑法典中的不少条文含有影响定罪或者量刑的情节。其中,影响定罪的情节叫“定罪情节”,影响量刑的情节叫“量刑情节”。前者如刑法典第246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后者如刑法典第232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刑罚裁量是在确定有罪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刑罚裁量中,全面掌握影响量刑的情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影响量刑的情节直接决定着刑罚的轻重。
4.准确评价犯罪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犯罪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就是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大小。不言而喻,危害程度越大,所应判处的刑罚也越重,即刑罚轻重与危害程度成正比。因此,客观、准确地评价某一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对于公正地量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由犯罪的基本事实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二)刑罚裁量必须以刑法为准绳
对“刑罚裁量必须以刑法为准绳”中的“刑法”应该作广义的理解。对于刑罚裁量必须以刑法为准绳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对犯罪人判处什么刑种,应以刑法规定为准。例如,刑法典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条只规定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刑种——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对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犯罪人,我们既不可选择较有期徒刑重的无期徒刑,也不可选择较有期徒刑或拘役轻的管制,而对其只能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对犯罪人判处什么刑度,应以刑法规定为准。这里,我们所说的刑度,是指量刑幅
度所显示的刑罚轻重或严重程度。我国刑法中的有期徒刑,通常有较大的量刑幅度,这就给人民法院进行刑罚裁量留下了较大余地。但是刑法也要求,人民法院进行刑罚裁量,不得超越刑法所设定的界限。例如,刑法典第424条规定:“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犯临阵脱逃罪,且情节严重的行为人,判处刑罚时,便只能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这一幅度依法作出抉择,既不可对行为人处低于3年的有期徒刑,也不可对其处高于10年的有期徒刑。
3.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决定从重、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应严格以刑法规定为准。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无论是对犯罪人“从重”、“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免除”处罚,都必须以刑法规定为准。也就是说,“从重”、“从轻”、“减轻”和“免除”必须是针对法 定的对象,并在法定的范围之内从重、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例如刑法典第386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这里对“索贿的从重处罚”,只能根据其犯罪具体情况,在刑法第383条所规定的法定刑的限度以内从重处罚,而不能超出法定刑的限度从重处罚。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甲于某日深夜潜入本厂财务科盗钱,甲撬抽屉未找到钥匙,便用钻头在保险柜(内有8000元)把手周围钻了几个洞,企图打开保险柜,但未能如愿。于是他便叫来乙帮忙,一同把保险柜移到财务科隔壁一间堆放杂物的小房间隐藏起来,意欲以后找机会再撬。次日,保险柜很快被找到,钱分文不少。同时,甲感到被人怀疑,以为是乙透露消息,便打算杀乙。某晚,甲邀约其表弟丙一同前往。到了乙家后,丙以放风为名,留在室外,很快便溜之大吉。甲独自撬门入室,用刀朝床上睡觉的人砍了一刀。被害人大叫一声,甲一听不是乙,便没有再砍,而是立即将被害人送到医院救治,但是被害人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原来被害人是在乙家借宿的乙的一个亲戚。
问题:请你应用刑法的有关规定和理论,分析甲、乙、丙的刑事责任。
(提示:构成何罪以及相关的处罚原则,不需答具体刑期)
答:甲犯的是盗窃未遂罪、故意杀人罪,应负刑事责任;
乙犯的也是盗窃未遂罪,应负刑事责任,但未遂又没造成大的损失,可以从轻处罚; 丙没有犯罪,因为他溜之大吉,他不要负负刑事责任。
第五篇:福建师大地理试题(定稿)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07)
导师朱鹤健 杨玉盛 曾从盛 仝川
202_年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54)
1.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
2.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
3.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
4.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
6.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
7.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6)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
二.论述题(46)
1.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15)
2.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3.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18)
202_年 中国自然地理
一.简答题(67)
1.中国的气候特征。9)
2.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9)
3.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6)
4.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9)
5.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4)
6.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9)
7.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8)
8.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9)
二.论述题(33)
1.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18)
2.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
202_年 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82)
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
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
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12)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
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
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
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
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
二.论述题(68分)
1.试述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9)
2.简述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19)
13)
3.如何正确理解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试举例说明。(30)
202_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简答题(90分)
1.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9)
2.极锋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9)
3.我国南北走向山脉的名称及东西两侧的地势差异。(9)
4.西南区地貌的主要特征。(10)
5.长江中下游区的地貌分区。(10)
6.大陆岛的形成原因及我国大陆岛的分布。(8)
7.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方案。(9)
8.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9).松嫩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品种及意义。(7)
10.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10)
二.论述题(60分)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30)
2.长江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和成就。(20)
3.我国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有哪些特点。(10)
202_年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太阳总辐射 2.饱和水气压 3.反气旋 4.河漫滩 5.河网密度 6.径流深度 7.阳离子交换8.老成土 9.生物群落 10.地域分异规律
二、论述题
1.试分析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2.下图显示处于中小地形的三个不同地貌部位(1)(2)(3),分析各个部位的处境特点,及其对土壤和植被发育的影响。
3.分析海陆分布态势为什么导致由沿海向内陆的自然景观表现出规律性的地域分异,并举出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4.分析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与垂直带性的关系。
202_年 中国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喀斯特地貌 2.红树林海岸 3.伏旱 4.东海沿流 5.醉林 6.砖红壤
二、简单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基本特征?
2.我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海陆分布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形成有何影响?
4.简述我国四大盆地的基本特征?
5.简述我国植被和土壤的纬向地带性规律。
三、论述题
1.南水北调是改造大自然的宏伟工程,分析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我国的土地资源
202_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地潮区 2.赤道锋 3.降水变率 4.潜水 5.河流劫夺 6.海蚀穴 7.土壤潜在酸度 8.土壤诊断特性 9.生物多样性 10.立地(相)
二、论述题
1.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2.何谓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那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3.述气候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4.请按照地域分异规模的大小,依次叙述非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主要表现、成因和相应的分异尺度。
202_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雅丹地貌
2.平原海岸
3.鞍山式铁矿
4.华南准静止锋
5.红壤
6.发生学原则
二、简单题
1.简述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地理意义。
2.我国季风区降水在时空分布上有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4.简述长江的河流特征。
5.简述第四纪以来影响中国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及对环境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1.从中国近海的基本特征出发,对中国近海海域环境进行评价。
2.根据中国环境的基本状况,分析如何进行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
202_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0 *3)
风化壳变性土生物多样性 灰化过程生态因子地质构造白贝罗风压定律径流系数海水盐度漏点温度
二.论述(每题30分
1.论述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及其作用
2.论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
3.影响变质作用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岩石变质的?论述变质作用类型和相应的变质岩。
4.根据锋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替代情况锋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和天气特征 及影响天气过程?
202_年 中国自然地理
一 名词解释(5*6)
丹夏地貌 基岩海岸梅雨 黑潮长江三峡绵土
二.简答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影响因素有哪些?(10分)
2.我国四大高原各有什么特征?(10分
3.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0分)
4.我过海岸带开发中面临着怎样的问题?(15分)
5.地四纪以来影响中国自然环境演变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对中国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15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试从我国河川径流的时空分布特点出发,对我国水资源进行评价 并论述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试分析说明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
202_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30分(10个 每个三分)
1.径流模数 2.绝对湿度 3.生物群落 4.梯度风 5.地质构造 6.土壤肥力 7.滑坡 8.变质作用 9.相对一致性原则 10.准平原
二.论述 120分(4个 每题30分)
1.论述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2.甚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3.气团按地理位置分哪几类?主要天气情况怎样?影响中国的主要气团主要有哪些?天气情况怎样?
4.地域分异的尺度主要有哪些?举具体事例说明决定各级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甚末.
202_年中国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30分(6个 每题5分)
1.喀斯特地貌 2.攀枝花式铁矿3.紫色土 4.珊瑚礁海岸 5.大陆架 6.昆明准静止锋
二.简答.60分(5个 前三个每题10分 后两个每题15分)
1.我国三大平原的基本特点是甚末?
2.燕山运动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甚末?
3.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甚末?
4.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中国气候的利弊.5.我国海岸线南北的基本形态是甚末?他们各是甚末海岸及形成这种分异的原因是甚末?
三.论述.60分(2个 每题30分)
1.中国土壤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是甚末?
2.论述南水北掉工程的必要性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02_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卷(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考试时间3小时
一 名词解释(共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1.风化作用:
2.河流劫夺:
3.堰塞湖:
4.变性土:
5.生态幅:
6.降水变率:
7.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8.绝热冷却:
9.沉积建造:
10.地转偏向力:
二、论述题(4x30分)
1.试述气候因素对土壤发生及性状的影响。
2.试述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并举例说明。
3.低纬度气候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试分析各类型特征和成因。比较印度尼西亚地区气候和刚果盆地地区气候特征异同,并分析原因。
4.根据径流年内动态差异,我国河流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类有什么特征?举一条我国河流,分析其径流特征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