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这样,班主任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做才会更好呢?笔者认为:完事开头难,班级工作的起始阶段至关 重要,只要把住这一关,今后的工作便会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了。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把住把好这一关呢?
一。“严”字当头,树立师之威信
作为班主任,威信是管理的法宝,我们接管一个班,师生并不熟,这种陌生,恰是工作之关键,聪明的班主任会利用这一机会而大做文章———“严”字当头,从严治班。一提及“严”,我们便会想到“捆绑式”“圈羊式”的管理或轻则骂,重则打的方法,这种“严”只能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怕和烦。试想,如果班主任总是板着脸指手画脚,学生老是硬着头皮与班主任说话,那会成什么样子呢?师生失去了感情上的默契,班级管理又有何意义呢?真正地严,应该是使学生有令则行,无令则止,这实质上是班主任权威性的具体体现,也即威信的力量使然。
威信的树立有诸多方面,讲课即为其中之一。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更主要是一位老师,课讲得好坏,往往是学生衡量老师的一个标准,如果连课都讲不好,学生不认可,那班级工作也不好做,所以讲课应是一位优秀班主任首先特别注意的:其次,课上是良师,课下是益友,关心体贴学生,做大家的朋友,要让学生感到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敢亲近你,从而才会打心里服你。
二.公开投票,选拔优秀学生
治理班级,仅单纯依靠班主任威信还不够,还需在学生身上打“注意”。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有利于班级管理。对班主任而言在班中选优,可谓明智之举。所谓选优,即选三好生,选举权在学生,可大多数班主任大权独掌,自己钦点,所选皆一好生——学习好,而忽略了德、体、美、劳、为此学生们很不服气。
那么该如何评选呢?正确做法是:班主任权力放下,让学生参与选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三好生。
三.双向选择,自结学习群体
公开选出的优秀生,皆威信较高者,班主任应委以重任:班主任和小组长应从中产生。然后班主任号召自结学习群体,做法:六名小组长各自选出自认为可以管得了(所谓“管得了”并非指暴力征服而是指心心相通下的默契配合)的学生:学生选出自己最后信任的一名组长,最后班主任汇总,取其“交集”,完成分组任务。
当然,其结果会产生一个问题:肯定有落选者。落选的这部分学生,往往是班中双差生,属不安定分子,班主任要慎重对待。首先,不公开这部分学生,私下里各个谈心,晓之认理懂之以情,写下保证书,分插到他们各自选择的组中去,最后找组长谈话,说明你们威信高其中也有差生一票,部分人落伍了,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带他们一同前进。这样,六个学习群体就产生了。
四。统领监督,搞好运行工作
格局已形成,余下的工作便是搞好运行。学生年龄小,毕竟还是孩子,自制力差,不尽如人意,实属正常。怎么办?层层把关,班主任→班长→组长→组员,形成金字塔,逐级管理,各司其职。这里,班主任一定要腿勤、眼勤、口勤,不定期召开班长、组长会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严格监督班长的工作和学习,在管理方法上多引导,帮他出谋划策,充分发挥班长的主观能动性,让班级这列车尽快驶上快车道。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付出心血成功会向我们招手的。
第二篇:自信=成功的一半
自信=成功的一半
饶家畈中心小学四年级曾静
自信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有了自信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没有自信我们就永远无法成功。
记得这就是一年级期末考试,那天阳光明媚,似乎是个好日子。我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我的左边就是我们班的尖子生。
考试开始了,第一节课语文考完了,我做题时一帆风顺,似乎没有什么绊脚石、拦路虎挡住我得去路。
但第二节课的考试可就没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做完了,而且也认真的检查了好几遍。我觉得没什么题能难得住我。
但有一道题,有一些难度,但我还是坐上来了。但我不知道对不对,我就想起了我左边的那位尖子生——陈永明。我的心里打起了小算盘:陈永明是尖子生,不会不知道这道题怎么做吧?那我还是问问他吧,不行,还是再算算,再去问问他吧!我用了许多方法做这道题,但还是等于我算的那个数,我又心想:还是去问问他吧!于是,我趁老师不注意问了问陈永明。他说,他等于二百。我说,我等于二百零一。我说,你怎么算的。他说,他是这么算的„„我听了他的,有些道理。但我还是觉得自己的对。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最后我考了第一,他考了第二。
这件事告诉我,凡事都要有自信。我想起了姚明说的一句话:“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会失败。”自信与成功的关系密切,也许只是一个数字的大小。
让我们为自己加油、喝彩,自信+毅力+勤苦=成功,自信永远是勇气的表现,是成功的一半。
评语:文章通过一次考试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自信,因为有了自信就成功了一半,没有自信就永远无法成功!
指导老师:熊明松
第三篇: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堂导入的探究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可见兴趣对于语文课的重要性,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对于语文课堂的导入一直比较重视,我认为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有多种,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新课,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并结合所学语言材料的内容、特点,使新课导入既趣味盎然又富有实效。我认为,导入环节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因此,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和表达的欲望,化解新授内容的难度。导入环节尽可能采用那些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趣味十足的方式。
如可用谜语、歇后语、小笑话、小幽默、小游戏等来设计导入。有位老师讲《绿色蝈蝈》时, 由和蜘蛛、蚂蚁等昆虫有关的谜语导入, 而讲完课文后, 又让学生模仿着给蝈蝈写谜面, 这样的设计,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通过仿写理解了本文的语言特色。
我班有位历史老师在今秋尝试在每堂课以历史小故事导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既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稀缺。趣味导入的设计和运用, 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幽默感, 教师只有以诙谐、有趣、生动的语言来讲述趣味导入语, 并配以适当的表情, 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才能真正发挥趣味导入语的作用。
二、实效性
导入要富有趣味,但不能“为导入而导入”,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计导入环节。如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终都要为学习语言现象,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新颖、巧妙的导入既能创设浓厚的语文学习情境,又能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导入中,教师架设攀登新知识高峰的梯子,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 老师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循序渐进, 积极引导, 尽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通过适当的形象化方法, 使学生获得新知识。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时, 就是由复习和春有关的几首古诗导入。有位老师在教读《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 设计了如下导语: “同学们,我们曾经到过鲁迅的《故乡》, 结识了闰土和杨二嫂;也看过先生的《社戏》领略到平桥村的纯朴风情;还到过先生小时候的‘白草园和三味书屋’, 欣赏了白草园的妩媚, 并聆听了寿镜吾老先生的读书声。今天, 我再带领大家去结识先生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这样导入, 不但把以前所学的 鲁迅先生的文章全连了起来, 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的内容, 学生的情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并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三、简洁性
导入环节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5分钟,应力求做到“简约不简单”。如果时间过长,内容复杂,一是不能保证教学时间,二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在讲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 由和本课内容有关的对联导入:“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
孤。”讲蒲松龄的《狼》时, 由和狼有关的成语, 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等导入。使用这种导入法,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引材料的理解, 得出课的内容。所引的材料, 要求通欲易懂, 学生熟悉。这样的导入没有太多的修饰和渲染,既简洁又自然。
四、新异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方式种种,许多方式在教学中为老师普遍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又是必须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教学手法。用“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去套用所有课堂教学内容,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无论这种导入方式效果多么好,如果经常、反复地运用,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导入效果。因此,导入方法必须灵活、多样,给学生一种新异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皇帝的新装》时, 有位老师这样导入: “ 有这样一个人, 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 迎面来了个富翁, 嘲笑着说: ‘吆,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 那也能算是帽吗? ’ 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 而是反唇相讥‘吆, 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 那也能算是脑袋? ’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 他就是是安徒生。由新奇的故事引出作者, 再结合背景自然走入新课。
总之,课堂导入的特点是千变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师要导入有方:导其动脑,导其动口,导其动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第四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如何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邓永锋
一、了解记叙文有关常识
1、什么是记叙文?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2.记叙文的6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第三人称(更加广泛)。4.记叙文的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一人为线索;(3)以一事为线索;(4)以一物为线索;(5)以感情为线索。5.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6、记叙文的分类
(1)侧重写人的记叙文;(2)侧重记事的记叙文;(3)侧重绘景的记叙文;(4)侧重状物的记叙文。
二、记叙文写作的总体要求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第四、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要齐全。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三、记叙文开头的写法指导
1、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非开门见山法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题为《我的家乡》的作文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四、记叙文开头写作训练
1、请把下面这篇作文的开头续写完整。
半件毛衣
我的衣柜里一直存放着一件没有织完的毛衣,„„
2、把下面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一段开头。
那一次,我流下了的流泪
3、同学们上个星期参加了军训,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想吧,那么为你的军训生活写一段开场白吧。
我在军训的日子里
五、课堂小结
记叙文写作讲究“风头、豹尾、猪肚子”,同学们今后写记叙文,尤其是考试时写记叙文一定要把开头写好,这样你的作文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五篇: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我主要谈三点:第一点,自信的重要性。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
首先谈一谈自信的重要性。首先回答什么是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一种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它是在社会上立足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只有拥有,才会看到希望。奥里森·马登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品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自信可以从困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或许可以这么说:“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同样两个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时总会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度过,当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有实力,当遇到实在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则认为也许任务本身实在太难。而缺少自信的人则会把成功归功于好的运气。只是由于这小小的心理差异,虽然二人花的时间,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较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获要大得多。国内外多少科学家,尤其是发明家,哪一位不是对自己所攻克的项目充满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激发起他们的斗志——他们认为:失败越多,距离成功也就越近了。
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我们首先看看自信的人的表现。
1、他们往往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能接纳不足,扬长避短;
2、自信的人言语不多,喜欢在内心积蓄力量,收拢五指攥紧拳头用力出击;
3、自信的人胸怀大志,不畏强手,勇于探索,敢于攀登。
4、自信的人立足现实,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程收获。
同学们,你看,自信多好!那么怎样会越来越有自信呢?对,我们要学会不断的培养自信!
1、听一听自信的歌。“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六年级动员会上唱得这首歌好极了,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当我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想想自己走过的不长的经历,自信它使我懂得了:“一旦失败,应当毫不犹豫站起来,从头再来。”这就是信心。
2、经常看一些自信方面的书,如励志书籍,卡耐基的成功学就很不错;读一些人物方面的传记,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传奇故事;阅读一些培养自信的好杂志,如《读者》、《文摘》等等。其实从潜意识的规律上讲,遇到困难与问题,如果都从积极地方面去想,尽量说一些积极的话语,多和一些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学习的人接触,你会越来越自信,感到自己越来越成功满足。
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呢?因为自信是建立在真才实学的基础上的。空有满腹自信,那只说得上是自以为是罢了。这种所谓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动人前进,反而害人不浅。同样,在我们的学习中,仅有自信也是不够的,自信应该与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常见到有部分同学在考试之际,没有一丝紧张,满怀自信地步入考场。但考试过后,这部分同学中有的分数挺高,有的分数却是羞于见人的。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这部分同学中一种是既自信,又刻苦认真学习的;另一种是单有自信,却未付出努力的。这两类同学看
上去都是充满着信心去应试,但由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不一样,后果就截然不同。所以说,我们做人,就应当先做一个满腹经纶,然后才充满自信的人。因为自信只是一种虚无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让自信附着于“实干”这一燃烧自信的机械上,才能使自信发挥出它应有的力量。
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呢?”我想来想去觉得是自强。人首先要志存高远。“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又自信自己的志向能成为现实,那么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即使屡战屡败,他仍会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所以我们每位学生,都应该树雄心、立壮志。其次,要严于律己。一个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审查并纠正自己的缺点,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自强就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的人格。再次,要超越自我。一个人要发愤图强,就要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战胜困难不容易,战胜自己更不困难。当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当写作业态度马虎的时候、当想图一时快乐放弃工作、学习的时候„„要战胜自己,确实是最大的痛苦。但是,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迷途知返;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有所进步;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我;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实现自强。从这个角度讲,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当一个人有了自信,又有了自强,就爆发出无穷的威力,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同学们,我希望大家既不要因为竞争激烈而背思想包袱,更不要因为基础差而自暴自弃。应当相信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的惰性,以饱满的热情、自信的姿态迎接生活、学习。应当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有两分“毛遂”的坚定,三分“爱因斯坦”的毅力和五分“居里夫人”心若止水的自信,去促成十分成功的你。人生是船,自信是帆,自强为桨。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最后,我想说:“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吧!那样,你才会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