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AA工程部现场管理的审计调查报告1
审计调查报告
公司领导:
根据公司领导的工作指示,专项审计调查小组围绕**材料提及的重点问题,抽取**项目为调查样本,以**工程部现场工作为重心进行了审计调查。
一、审计调查了解到的主要情况
1.现场物料接收、保管、领用、安全防卫措施
**项目发往**现场的物料由现场负责人**或**负责签收和保管;两人每次清点收货后在物流公司的发运清单或供应商直发现场的发货单上签名,再通过电话或传真签收单(条件许可时)的方式将收货情况通知公司工程部项目经理,签收单(收货联)原件在工程结束后未返回公司工程部,现场人员认为现场不缺件未保留收货清单,有的即使保留也未返回公司相关部门,公司工程部也未对此作专门要求。
现场人员通常按现场实际情况或借或租临时仓库用来储存保管现场收到的物料,但很多情况下不具备租借条件只能让电缆搁置在露天现场。
现场物料领用没有台账记录,理由是“工程部现场人员往往只有3-4人,做不到那么细”。
现场物料的重点安防对象是电缆,但往往很难安排人员执守,电缆往往只能露天搁置。
2.电缆增补原因
**项目仅电缆增补的设计更改就达11次之多,调查了解到的电缆增补原因主要有:
1)存在技术壁垒,沟通不畅。我司承接项目时,由于项目设计方的技术保密措施,甲方未将主机所有的的平面图、三维图完整地提供给我公司,造成我方设计时出现漏项,即使现场勘测,也无法确定走线路径;再则现场情况也经常变动,导致无法精准计算电缆所需数量,因而与现场实际需要相差仍然较大。相比而言,**厂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两者能紧密衔接配合,各种图纸齐全,其电缆设计冗余可控制在5%内,而由于存在上述原因,我方设计冗余高达20%。
2)设计人员失误。**技术协议要求“控制电缆带屏蔽”,但设计人员选型为不带屏蔽控制电缆并已实施采购。最终该项目控制电缆被要求必须更换成带屏蔽控制电缆而发生电缆增补。问及失误原因却是受限于商务报价?
3)业主临时增补变更。项目进行过程中,业主不时地要求将合同签订时的标准配置变更成更高规格配置但不增补合同,我公司营销人员通常也照办。起初签订的销售合同中也无此类情形的约束条款,导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成本增加。电缆也不例外。
4)电缆现场被盗导致电缆增补。**现场虽在***厂区,厂区也采取了安装摄像头、出门时保安进行探测器检查等安防措施,但仍发生了3次电缆被盗事件,分别是CEFR80 1*150 失窃50米、CEFR4*70失窃40米、CEFR4*95 失窃30米,总值约2.4万元。
3.现场其他问题
1)工程部人员现场待料候工现象时有发生;(业主、机械方拖延工期,供应商未及时收到货款而估意延迟发货)
2)项目现场安装工程大多报价过低,亏损在所难免;
3)工程部现场通常在无仓库、无集装箱、无仓储租赁费预算的情况下,只能
将电缆露天搁置;由于现场一般只有3-4人,如果让其中1人晚上执守,就无法保证其白天施工作业,并会影响工期;而那些盗贼通常是团伙作案,即使留一人执守,执守人员自身的安全也是问题。
4)现场人员带有一定的思想情绪:同在现场工作,工程部现场人员住宿费报销标准与现场调试人员存在巨大差异;出差补助80元/天不应与加班费混为一谈。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现场人员觉悟有待提高。接受调查的现场人员都承认确实存在电缆被盗事件,但工程部现场人员内部是否有偷窃行为,说法不尽相同,有的说07、08年前有,有的说08、09年前有,且大多是外包人员干的,偷的也是改造项目拆下来的旧电缆,是业主的,并不损害公司利益。但有这类想法的人没有想到,不论偷盗的是谁的财产,只要行窃者是公司的工程人员,损害的就是公司的形象。
2.工程部现场管理水平有待改进。**项目现场无台账可查,是一种粗放管理的典型表现;与之相比,在同一工程现场的***项目,台账清晰,分工明确,手续到位,定期向公司进行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现场财务、物料管理、组织协调、现场管理、近期计划等信息通报。这些都与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3.工程现场财产安防措施亟需加强。工程部现场人员认为,在无仓库、无集装箱、无租赁费用的情况下,现场丢失财物,现场人员有责任,但主责任不在现场人员。
4.基层财务管理需梳理完善。工程部现场人员签字的直发现场货物签收单,应是公司据以进行入库记账的直接依据,但现在大多是由供应商方面提供来的传真件,而非我公司内部流程提供的货物签收单。本应是内循环供应链账务管理,却插入外循环账单,从一定程度上虽是简化了流程,但其中隐藏着较大的管理漏洞
和不可预知的经营风险。
三、审计建议
1.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市场前线窗口。
2.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报表系统。根据各自作业目标,分层分级编制相应的有内在关联性的报表,组成报表系统。
3.精细营销策略,统筹兼顾,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特色采取适合的财产安防措施。工程现场财产不能简单地采取人工执守方式,更要依据工程现场财产保管的风险高低程度结合营销策略来决策是否采取工程外包方式,或依托有实力的保险公司进行工程项目财产保险,将工程现场财产保管风险降至最低。
审计调查小组
20**-*-*
第二篇:现场调查报告
当阳至枝江一级公路改建工程
工程名称:
单位:
参 加 人:
日期: 现场调查报告
现场调查报告
一、现场调查
1、调查依据、调查时间及范围
1.1调查依据
当阳至枝江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第 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
当阳至枝江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第 合同段参考资料及设计图纸。
1.2调查时间、人员及范围
调查时间为202_年 月 日,由市场开发部人员对本工程场地、施工便道情况及材料分布和价格进行现场调查。
1.3工程概况及分布情况
1.3.1概述
本项目起点位于当阳市子龙渠化路口,经玉阳、沪蓉高速金桥互通、窑湾、问安、仙女、沪渝高速枝江互通,止于枝江市马家店,接318国道。全路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路线全长55.41公里。
1.4地形地貌
本项目路线范围属丘陵地貌,水系发达,交通便利,便于施工。
二、临时工程
1、交通运输情况
1.1公路
本标段沿线区域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区域内村村通公路较为便利。
2、施工用电意见
沿线电力充沛,施工用电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就近接入。
3、施工用水意见
区域内水源可满足施工要求。
4、项目驻地及场地设置
项目部设置:可租用民房或搭建彩钢房作为项目部驻地。
5、通迅:项目所在地段通讯条件良好。
6、燃料供应
燃料均在各车站所属市采购,93号汽油:9.75元/kg,0号柴油:7.59元/kg。
7.地材供应
石砂:元/m3;碎石:元/m3;水洗砂:元/m3;片石:元/m3;水泥:元/t;钢材:元/t。
三、总体评价
通过 月 日对工地进行调查,本工程总体施工条件较好,材料供应便利,缺点是土建类型较多,工序较繁琐。
二〇一三年 月日
第三篇:工程部现场管理人员工作细则
工程部现场管理人员工作细则
1、现场管理人员每日早上必须与施工队现场负责人召开碰头会,综合安排当天的工作和工序、工程的具体做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事宜;
2、现场管理人员在每天下班前,对当天计划的任务完成情况、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没有按计划完成的部分和完成质量不合格的部分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每天必须写施工日志,施工日志主要记述当日的工程进展、现场的施工力量、完成工程的质量情况、现场施工的安全情况、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情况及对明日工作的计划;
4、每天下班之前,应向工程部汇报现场的工作进展以及需要处理的问题;
5、需要按照施工计划,每周周五向公司经营部提供材料采购计划和具体的时间要求,协调材料按时进场;
6、参加每周的监理例会和现场项目部组织的其他会议,并作会议记录,并把重要的事项向工程部做汇报;
7、每周五早上须向工程部汇报工程安装报告,工程安装报告须记述现场安全情况及其安全措施、施工进度情况、材料到货情况和质量、与各方的会谈记录(现场会议纪要)、急需帮助和协调的紧急事项。
第四篇:工程部现场管理员岗位职责
工程部现场管理员岗位职责
1:熟悉掌握相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和范围,科学有效地指导工程施工。
2:熟悉工程材料和设备性能,掌握验收标准、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协同监理单位对各施工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
3:熟悉专业工程施工技术,操作方法、验收标准、对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进行管理和检查。
4:根据工程计划,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实施阶段成本进行全面控制。5:负责专业技术变更和现场签证资料管理工作,并严格履行工作程序。6:督促监理公司监督施工质量,处理质量事故。
7:负责专业部分,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工作。8:完成工程部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
签名:
202_/2/28
第五篇:调查报告(审计)
关于张家港市202_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
调查报告调 查 人:姚 一 峰专业:注册会计师 班级:注册三班联系方式:***指导教师:王 吉 凤
关于张家港市202_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调查报告
提纲
为了检验在大学中的学习成果,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我于202_年7月20日至8月3日,利用暑假时间对全市202_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村低保)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低保制度,找出其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和方法。
二、调查内容:
低保工作开展及资金收支情况
三、调查结果:
(一)、存在问题
(二)、问题形成原因
四、调查分析:
就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出相对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张家港市202_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
调查报告
为了检验在大学中的学习成果,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我于202_年7月20日至8月3日,利用暑假时间对全市202_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村低保)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低保制度,找出其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和方法。
二、调查内容:低保工作开展及资金收支情况
我市于202_年建立和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渭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经过多年的运行和探索,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资金运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全市实现了社会化发放,大荔、白水、蒲城等县还结合县情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
至202_年末,全市享受农村低保885.15户,保障人数27.3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430.71万人的6.34%,全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1161.75元/年人,人均补差水平661.87元/年人,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3337.25元,低保标准占人均纯收入的34.81%;人均补差水平占人均纯收入的18.85%。
202_年市县两级共收到低保资金25186.68万元,其中:收到省级拨入农村低保资金22419.7万元(含省管大荔县3455.7万元),市县两级配套资金2757万元,利息收入9.98万元。当年支出23629.46万元,其中:市本级使用20万元,各县(市、区)使用资金23609.46万元。市县两级当年结余资金1557.2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4887.89万元(财政部门结余4650万元,民政部门结余237.89万元)。
三、调查结果: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市民政、财政部门在低保政策执行和资金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各县(市、区)在落实农村低保政策,筹集、管理、使用低保资金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低保政策执行中事权、财权分离,资金基本达到专户储存、分账管理,为农村27.34万贫困居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由于部分县(市、区)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村低保资金在管理、使用中还存在着滞留、挤占、挪用等问题需加以完善和纠正。
(一)、存在问题:
1、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l469.2万元
202_年市县两级应配套4226.20万元,实际安排配套资金2757万元,占应配套资金的65.2%,少配套资金1469.2万元。其中:市本级537万元,高新区29万元,蒲城县451万元,大荔县141.11万元,韩城市311.09万元。
2、两个县低保资金未实行专户储存,分账管理
调查发现,澄城、韩城两县(市)农村低保资金未实行专户储存,分账管理,造成各项专款年末结余混在一起,难以分清。
3、利息收入未计入农村低保资金收入63375.84元
202_年市财政局将低保资金当年产生的利息收入63038.1元,华县民政局将低保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337.74元未计入低保资金。
4、挤占低保资金56.53万元
(1).大荔县202_保资金38.40万元用于五保户支出;大荔县段家乡东高垣村将7户21人11214元低保金集中领取、平均发放给村上70岁以上老人;大荔县许庄镇周家村以低保名义给村小组长发工资6228元。
(2).蒲城上王乡分水岭村平均分配低保资金4.99万元。
(3).韩城市民政局从农村低保地方配套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11.4万元,用于补充经费不足。
5、农村信用社滞留资金80.38万元
202_年大荔县段家信用社低保代发户二、三、四季度共收到低保资金80.38万元,每次滞留时间超过一个月,未能做到及时发放。
6、“非保得保”占有较大比例
从市审计局对潼关、华县、大荔、蒲城四个县入户调查情况看,“非保得保”户数占到调查户数的10.53%。潼关、华县和蒲城五保户重复享受低保金39人;华县和蒲城贫困、特困重复享受5户18人;潼关县还存在多报家庭人口数申请享受低保金问题。
7、低保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完全做到按户施保
经调查发现各县均存在未按户施保现象。全市共入户调查了964户,通过公安户籍部门调查了3030多户,有797户未按户施保,占到调查户的20%,差异人数1306人。
(2).低保档案管理不规范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县(市、区)档案资料不完整,普遍存在以申请表代替申请书;不少档案缺少支撑申请理由的证明材料;普遍缺少低保户收入测算、核实资料,走访调查记录等,基层乡镇档案仅由村级填写了简单的家庭情况,有的审批表甚至存在审批签字手续不全、盖章不全等问题,档案管理有待完善。
(3).执行低保程序不够规范
一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测算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由于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很难核定,乡镇、村在实际操作中基本采取民主评议的办法来评定困难程度,确认保障资格;二是申请、审批程序不够规范,个别享受低保家庭,没有个人申请资料,未经村委会评议,个别家庭审批表民政部门批准时间在前,乡镇审核在后,日期前后矛盾;三是不少县未严格落实农村低保对象公示制度,不少群众对本村享受低保的家庭不清楚;四是部分县市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不够,应退尽退难以实现。
(二)、问题成因:
1、从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区)存在未完全按户施保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有些家庭父母与子女已分灶吃饭,实为两个家庭,但公安局的户籍资料是一个家庭,与实际有差距;另一方面因低保名额受人数限制,村干部为了平衡矛盾,将有限的资金惠及更多的农户,形成按人施保。
2、从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区)均存在“非保得保”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低保对象界定难,农村低保对象资格认定主要的依据是计算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但农民收入中实物收入占相当比例,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难以货币化;二是低保核查手段落后,申报环节主要靠村干部的操作,容易出现人情保、关系保;三是边缘人群难以区分,由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对于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保障标准附近的农户资格认定,往往把握不准,具体执行标准难以统一;四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不少群众误以为,只要进入低保就能永久享受待遇,同时,部分乡镇、村干部在对待低保户退保问题上,不愿意得罪人,造成应退出的难以退出。
3、从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区)低保档案管理不规范、资料不完整,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低保是一项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工作,一些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完善;二是现有从事农村低保工作人员职责不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三是近年来,农村低保一直在扩面,工作量不断增加,不少民政工作站未配备专门的工作电脑,有关数据的统计需借用或与其他部门合用,客观上影响了管理的规范性。
四、调查分析:
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1、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迸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目前乡镇民政工作普遍存在办公条件落后,人员少,业务能力低,政策观念不强等问题,而包含农村低保在内的涉及各项救助救济工作量大、面宽,政策性强,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进一步明确职责,充实人员,提高素质,改善条件,发挥乡镇一级桥梁和纽带作用。
2、完善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低保家庭收入的测算和动态管理既是农村低保管理中的难点,又是农村低保管理中的重点。政府应完善《渭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制定明确的测算收入标准,细化测算方法,加强收入测算的可操作性,尽可能的做到收入测算的准确性,同时要考虑家庭必不可少的刚性支出,如:大病医疗支出、子女上学支出、家庭主要成员失去劳动能力等,积极探索动态管理的方法。
3、建立农村低保信息数据库。审计调查发现,不少县存在享受低保户不以户主名义申请低保、重复享受低保现象,管理部门应建立农村低保家庭信息管理数据库,对享受低保的家庭每个成员的住址、身份证号码、收入来源等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避免重复施保,提高管理水平。
4、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监察、财政、民政、审计等部门应从各自职责出发,加强对低保等各项民生资金的政策执行、资金运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纠正存在问题,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