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文献



第一篇:玉器文献

1、古代玉器,昭明,利群编著,北京:中国书店,1999,261页,¥15.00,K876.84/62、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102页,¥108,K 878.05/L W Y3、清代玉器,龚德才编著,北京:时事出版社,202_,128页,CNY200.00(全套),K876.82/24、王树森玉器设计,徐锋, 安震泽编著,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2_,150页,¥18.00 TS932.1/15、殷墟玉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册,¥15,K 876.82/S K Y6、玉器,张明华撰,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76页,¥28.00,K 876.84/Z M H7、文物鉴赏丛录.玉器.二,刘东瑞,刘浩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237页,¥18,K87-51/1/(2-2)

8、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玉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30,215,53页,¥350,J121/2/(13)

9、玉器.中:唐代至明代,周南泉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29,290页,¥2970.00(全套),K876.82/1/(2)

10、玉器.上:新石器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周南泉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27,283页,¥2970.00(全套),K876.82/1/(1)

11、玉器.下:清代,张广文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28,292页,¥2970.00(全套),K876.82/1/(3)

12、玉器:[中英文本],刘云辉主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2_,13页,CNY8.00,K876.82/313、玉器鉴赏与评估,赵永魁,孙风民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202_,343页,CNY98.00,TS933.5/214、玉器纵横,徐龙国编著,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2_,103页,CNY23.00,K876.84/915、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3,312页,¥340.00,J 323/Y Q B/(1)

16、中国玉器全集.2:商·西周,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5,319页,¥340.00,J 323/Y Q,B/(2)

17、中国玉器全集.6:清。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2 358页,¥370.00,J 323/Y Q,B/(6)

18、中国玉器全集.4:,秦·汉—南北朝,芦兆荫主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 327页,¥340,J 323/Y Q,B/(4)

19、中国玉器全集.3:春秋·战国,贾峨主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309页 ¥340,J 323/Y Q,B/(3)

20、中国玉器全集.5:隋·唐-明,杨伯达主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320页,¥340,J 323/Y Q,B/(5)

21、中国古代玉器,昭 明,利 群编著,¥13.60,K 876.84/Z M,22、中国古代玉器,邱东联编著,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_,2册(187,188页,CNY100.00,F724.787-64/423、中国古代玉器鉴定,李光红,施俊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257页,¥25,K876.84/324、中国古玉器行情图鉴,龚泽华,徐友能编撰,杭州:杭州出版社,1997,153页,¥185,K 876.82/G Z H25、中国历代玉器鉴赏,张寿山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5,147页,¥5.80 K876.84/1,26、中国玉器图录,赵力成编著?/td>,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_,184页,CNY50.0027、宋世义玉雕作品集,[宋世义作],北京:地质出版社,202_,195页,CNY128.00,J329/228、玉雕技法,陈咸益著,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206页,¥45,J314.9/129、古玉,马久喜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15页,¥16.00,K 876.84/M J X30、古玉:华夏瑰宝,刘小葶, 张锡瑛编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_,332页,CNY16.0031、古玉鉴赏与收藏,冯乃恩编著,¥9.80,K 876.84/L Z F32、古玉探秘,周南泉著,K 876.84/Z N Q33、古玉图考导读,邓汉 著,K 876.84/D S P34、古玉翡翠价格目录及鉴赏,傅喻等编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6,68页,¥20 K 876.8/F Y35、鉴识古玉,王敬之著,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2_,76页,CNY29.80,K876.84/536、中国古玉图释,那志良著,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民国79[1990],522页,¥990.00 K876.84/437、中国古玉文化,臧振, 潘守永著,北京:中国书店,202_,358页,CNY15.00,K876.84/738、华夏五千年艺术不能不知道丛书.美玉集,冯骥才主编,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1993.11 161页,¥9.10,J120.9/5/(11)

39、保值翠玉,李英豪著,¥94.90,G 899/L Y H-5,40、保值翠玉字画古玩投资指南,英豪编,¥32.80,G 899-62/Y H41、宝玉石鉴赏指南,赵松龄,陈康德编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12,482页,$23,P 619.285-62/Z S L42、翠玉珍藏与鉴赏:[图集],英豪著,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79页,¥38,TS 933.5/Y H-243、古代玉器,昭明,利群编著北京:中国书店,1999,261页,¥15.00,K876.84/644、中华美术丛书.十四,邓实,黄宾虹编,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226,238页 ¥980(全套),J12-51/1/(14)

45、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玉,天津艺术博物馆编,¥398.00,K 876.82/T Y B46、隋说古玉,隋年生,王春元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176页,¥8.80,K 876.84/S N S47、玉石:玉饰之趣,戴苏兰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6,186页,¥22.80,TS934.3/548、玉石简介,赵永魁编著,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0.11,111页,¥0.27,TS 933.2/Z Y K49、翡翠:玉石之冠,潘建强等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117页,¥17.80,TS934.3/450、玉说汇编,¥15,K 876.8/Y S H,51、元瓷奇珍与古玉瑰宝,熊寥, 熊微编著,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208页,¥318.00,K876.32/7

133、怎样鉴定古玉器,栾秉ㄖ?/td>,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52页,¥0.65,K 876.8/L

B A52、中国和阗玉,唐延龄等著,¥135,P 619.28/T Y L53、中国历代玉器鉴赏,张寿山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5,147页,¥5.80,K876.84/154、中国玉,许燕贞编译,K 876.82/X Y Z55、中国玉精品图录,英雄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8.2,263页,¥18.80,56、中国玉石学,廖宗廷等编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30页,¥15.50,TS933/857、翡翠:玉石之冠,潘建强等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117页,¥17.80,TS934.3/458、翡翠,吴少华著,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76页,¥28,TS933.5/159、翡翠,董振信,刘继忠编著,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83页,¥28,P619.280.5/160、翡翠及商贸知识,余平,李家珍主编,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6,67页 ¥11.80,TS 933.2/Y P-(2)

61、翡翠鉴赏:选购·价格·投资指南,英 豪编,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8 96页,¥36.80,TS 933.5/Y H62、翡翠鉴赏,奥岩著,北京:地质出版社,202_,14,222页,CNY75.00,TS933.21/563、中国翡翠钻石图录,赵力成编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_,216页,CNY55.00 G894-64/13

第二篇:玉器鉴定

玉器鉴定

软玉:亦称角闪石,硬度为摩氏6-6.5,比重为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玉器鉴定。软玉的产地,以中国的和阗地区最为有名。软玉的色泽较接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细腻温润。其次软玉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黄等色。

硬玉:俗称翡翠,它属辉石类,主要成分是硅酸纳铝,硬度为摩氏6.75-7,比重3.2--3.3。它多产于缅甸,中国云南也有出产。硬玉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光泽。翠绿色、淡紫色、苹果绿、雪花白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黄玉:它是一种黄色的玉石,细分为栗子黄.蛋黄.秋葵黄.它是玉材中较少见的名贵品种.它的色泽纯正极为难得。

碧玉:它为深绿色的玉石,多数闪黄,闪灰或带有小黑点。

青白玉:颜色发绿发青,白中略带青色称为粉皮青。它的色泽由浅到深,是玉材中较为复杂不一,数量品种最大。

白玉:白色玉石,洁白无瑕,光泽象羊的油脂一样,白而滋润。

和阗玉:因产于新疆的和阗而得名。属角闪石类,摩氏硬度6-6.5之间,比重2.9-3.1。它分山玉和籽玉两种。结构以纤维状为主要特征,表面经琢磨后呈现不等的光泽。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黄玉、碧玉、墨玉、青玉等色。和阗玉是我国古玉的重要产地,是世界上最好的玉料。

翡翠:是辉石类硬玉的矿物的珠宝名称。产于缅甸靠近中国的边境地区,翡翠化学成分为硅酸铝钠,硬度为摩氏6.75-7比重3.4,有玻璃光泽。颜色有:绿、黄、红、紫、白、兰等色。一般红的称为翡,绿的称为翠,通称翡翠。一般的翡翠是不透明的,但有的质量好的也接近透明体。

玛瑙:它的矿物名称叫玉髓,是隐晶质石英的矿物,成分为二氧化硅、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有玻璃光泽。硬度为摩氏6.5-7比重2.65。其颜色有:红、黄、蓝、绿、白色等。

青金石:它的化学成分是钠、铝、属方钠石类。“青”是指其艳蓝色而言。“金”指玉石中含有黄铁矿而产生的金星。颜色呈独特的蓝色、深蓝及淡蓝色。其原材料为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硬度为摩氏5-6,比重2.7。它的性脆,受重易碎裂。

碧玺:它为矿产品,原石为六角形透明柱体晶石,晶体呈短柱、长柱或针柱状,断面呈球面三角形,柱体两端常见不同的锥面。碧玺的化学成分为硅酸根的盐类。体积大的不多,硬度为摩氏6.5-7,比重2.9-3.1。它的颜色以粉红色为多,性脆、耐酸碱,玻璃光泽,为透明或不透明体,有电性。碧玺它是电气石宝石的工艺名称。其优质的可作宝石,次的常作玉雕材料。颜色有桃红、浅绿、粉红、浅黄等。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并有棱柱状几何形状的石英晶体。它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硬度为摩氏7。比重2.5-2.65。有玻璃光泽不易脆,耐酸碱是人门喜爱的宝石之一。

岫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玉石鉴定《玉器鉴定》。它的主要成分是蛇纹石,硬度较低,为摩氏3-4。它的性软,呈现颜色有淡黄、淡水绿、苹果绿等色,它是不透明或半透明体。岫岩玉产量较大,为现今使用数量最多的玉材。

蓝田玉:产于陕西省蓝田,蓝田玉的主要成份是一种蛇纹石化透辉石,不透明,色有翠绿、黄绿、青蓝、黑绿等。硬度为摩氏4.5左右。

南阳玉:它又称独山玉,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成份以硅酸钙铝为主,它是一种包括有数种矿物岩石,比重3.29硬度达摩氏6-6.5。多数是不透明或半透明,呈玻璃光泽。

绿松石:现今工艺名称“松石”。它是一种不透明的矿物,成份为铜,铝的碱性磷酸盐。因铜参与松石的组成,使松石变成天蓝色和绿色。它具有柔和土状至蜡状光泽。硬度为摩氏6。比重2.6-2.8。

传世玉:一般来讲,经过三代以上遗传的玉器,既可称为传世玉。

出土玉:由地下出土的玉器,包括古墓葬、古遗址、领海内出土的玉器等均可称为出土玉。

做旧:通常用在仿古玉器上,目的是使玉器表面呈现旧的表象,使其表面更象,更接近所仿的那个时代。作旧手法有多种多样,大致有化学药剂浸蚀法、火烧、水煮加热法、深埋地下土浸法等等。

土咬黄土:用猪血和黄土成泥盛于大缸中,然后将玉器埋于其内,日久则玉上既有土咬黄土锈血沁等痕迹。

造黄土锈:将玉器满涂以胶水,然后埋入黄土泥中,其埋藏的时间越久则所生的黄土锈也越相似。

造血沁:玉器表面红色斑痕,术语称斑,俗语称血沁或尸沁,造血沁是伪造旧玉的常用办法,手法多样。主要有:第一种,将玉石按旧式仿造成功后,置于火上烧成赤色,趁热放入活猫犬腹中,埋于地下,一年后掘出。第二种,将玉石按旧式仿造成功后,置于火中烧热,趁热涂抹血竭,多次反复直至血沁入为止。第三种,用血竭,紫草、透骨草各数两与玉器同置罐中,注入煮沸,连续数日,颜色可沁入玉石;再用错草抹去玉石表面浮光,然后上川白蜡,每日在手中把玩,既可与旧玉仿佛。第四种,备血竭,密陀僧各一两,加齿砂数分研为细末,同置于罐内,注满脂油;另将玉器放在杏干水内煮沸数小时,趁热放入油罐,微火煮数十日,待颜色沁入玉石,取出依次上错草,川白蜡。

羊玉:指利用动物活体制造血沁的玉器。将仿旧式形制的新玉缝入健硕活羊腿中,待一二年后取出,既有血色沁入玉石,故称。

狗玉:将狗杀死,剖开腹部,趁狗血尚热未凝固时把玉器放入狗腹中,缝合,埋到大道地下,过数年后取出,玉上出现有土花血班。但与真古玉相比,带有新玉的颜色与雕琢的痕迹。

陆子刚:太仓州人(今江苏太仓县),是明代最负盛名的苏州琢玉名手。陆子刚制玉技艺之绝,据文献《太仓州志》有如下记载:“凡玉器类、沙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陆子刚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玉簪,价一枝值五十六金。子刚死,技亦不传”。它所制作的玉器质量精,价值高,所以当时和后代仿制很多,流传下来也极为多见,仅题款就有:“子刚”、“子岗”、“子网”真假混杂,谁真谁假极难鉴别。陆子刚的代表作品有:白玉印池,玉簪,合卺杯等。

锈斑沁(叩锈):将玉器用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腊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经数月后取出。经过埋藏,玉的表面会被铁屑锈所蚀,出现了桔皮纹,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俗称“叩锈”。

第三篇:玉器鉴定证书

玉器鉴定证书

当您想买一件玉器,而又不是很内行,怎么办? ~~~没办法,只好靠玉器的鉴定证书来帮您!但是看证书也有学问哦,下面告诉您怎么看证书里的结果,玉器鉴定证书。

首先,您看证书上的鉴定结果,以翡翠为例,您应搞清楚平常我们所说的 “ A、B、C、D 货”是行家们用来划分天然翡翠和人工处理翡翠的一个说法,并不代表天然翡翠质量的好、中、差。

其实 A 货是表示其内部结构未经任何人为加工的天然翡翠,B 货是用强酸把天然翡翠的杂质除去,C 货是其颜色为人工染上的,D 货是用其它玉石或玻璃来冒充翡翠。实际上 B、C 两种已经破坏了其天然的结构,只是外观上会漂亮一些,长期佩带还会对您的身体会有一些不利影响。202_年以前,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翡翠证书,在其鉴定结果一项,如果是天然 A 货翡翠,则结果仅有“翡翠”这两个字,并不会标明“ A 货”“天然”等字样。因为只有是天然 A 货才会出具结果是“翡翠”的证书,而如果是 B 货翡翠,在证书的鉴定结果一项会标明“翡翠(处理)”或“翡翠(注胶)”或“翡翠(B 货)”或“翡翠(优化)”。C 货翡翠会标明“翡翠(染色)”,D 货翡翠,在鉴定证书结果一项中,则不会出现“翡翠”字样,是什么代用品,就标明这种代用品的名称,比如“人造玻璃”、“染色石英岩”、“岫玉”、“马来玉”等等。那为什么 A 货翡翠不注明“ A 货”或“天然”的字样呢?因为根据国家出台的珠宝鉴定统一标准要求,是天然翡翠就标明翡翠,是天然钻石就标明钻石,只有经过处理的宝石才出现后边的解释。

从202_年开始,国家技术监督总局下设的19个CMA鉴定机构中有一些开始陆续的在天然翡翠的鉴定证书上标注(A货)字样,原因是很多消费者不能辨别鉴定证书上的专业数据,添加(A货)字样后,可以使消费者一目了然,便于选择、购买,这也是鉴定机构与市场接轨的重大举措之一。

其次,证书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即一件东西一张证书,而且证书上应该有该件货品的图片及重量。虽然有些东西出自一块原料,外表看起来也很相似,但是翡翠饰品是没有一模一样的。一件东西做了证书并不能证明整批东西的质量,有的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只有一个作为样品的证书,照片上的货品与实物也很相似,这并不能断定他们所卖的这一批货品都是天然的,这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

另外,技术监督局珠宝玉器检测中心的CMA证书要比行业协会出具的鉴定证书可靠,也更权威。原因是CMA的鉴定标准为GB/T16552-202_ GB/T16553-202_,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珠宝玉石鉴定标准,比行业协会的鉴定标准要权威,玉石鉴定《玉器鉴定证书》。有的朋友会问:人民币都可以造假,如果鉴定证书是假的,那该怎么办啊?其实区分鉴定证书真假是非常简单的,我以CMA证书为例给大家分析一下:

1、CMA证书本身就是假的:CMA证书是可以在相应网站查询的,当然也可以打电话查询;一件玉器鉴定后就会有鉴定证书,也就是这件玉器的“身份证”,鉴定证书在鉴定后就可以立即拿到,过15-20天的时间就可以在相应的网站查询到(鉴定机构一般是半个月集中在网站登陆一次),在还没有登陆到网站的这段时间内,就可以通过电话进行查询;如果查询不到,那CMA证书就是假的了!

2、CMA证书和玉器实物不相符:(前提是CMA证书是真的)CMA证书上面有玉器的质量,是用称量钻石的专用天平称重的(技术监督局的天平应该是最权威的吧!);虽然玉器可以模仿鉴定证书上的照片仿做,但质量是非常难达到一致的,如果你买到的玉器质量的鉴定证书上的不符,那就是“真证书、假玉器”了!

3、CMA证书和玉器实物相符,但鉴定结果不对:很多朋友担心不良卖家和鉴定机构里面的工作人员串通,将B、C货鉴定为A货去骗人;我不能说这种情况绝对没有,但我可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特别是你购买价格在202_元以内的玉器时根本不用考虑这种情况!为什么呢?因为CMA证书采用的是终身负责制,只要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在CMA证书上签了字,如果出现差错,他就是离职了也要负法律责任的(行业协会的鉴定机构工作人员是没有这个说法的,如果出了错,最多是工作失误!),所以买带有CMA证书的玉器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你想:如果你是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你会为了一点小利把铁饭碗丢掉去吃牢饭吗?呵呵,只有弱智的傻子才这么干!有的朋友不放心,万一我就真的碰到这种情况了,怎么办啊?那就恭喜你了!你只需要拿着你的玉器到国家技术监督总局珠宝玉器检测中心重新全面鉴定一下,用不了100元,然后拿着这个鉴定证书去索赔吧,肯定会大赚一笔!

注:CMA鉴定机构共分两级,国家级:为国家技术监督总局珠宝玉器检测中心,出具的鉴定证书为最高鉴定级别,全球通用、有效;省级:为国家技术监督总局珠宝玉器检测中心授权的19个省级技术监督局珠宝玉器检测中心,分布在国内各大玉器集散地,并不是每个省都有,省级技术监督局珠宝玉器检测中心出具的鉴定证书全国通用、有效。如果两个省级技术监督局珠宝玉器检测中心对同一个玉器的鉴定结果有差别,则以国家技术监督总局珠宝玉器检测中心出具的CMA鉴定证书为准。

第四篇:玉器鉴赏

1、红顶子”成为清朝大官的代名词,是因为清朝二品官员的花翎,就是用(C)装饰的。A、田红 B、鸡血石 C、红珊瑚 D、玛瑙

2、下列矿物中哪些经钴--60一定时间的照射后会产生颜色变化(C)。A、和田玉 B、玛瑙 C、水晶 D、翡翠

3、古代四大名著中,哪一部小说把古人对玉的神灵效应的迷信发挥得淋漓尽致(A)。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

4、考古人员发现殷墟妇好墓出土一件商代象牙杯上镶嵌着(B)。A、孔雀石 B、土耳其玉 C、玛瑙 D、汉白玉

5、硬玉和软玉的硬度一般为摩氏(D)以上,这在大自然中实属相当坚硬的矿物。A、7度 B、5度 C、8度 D、6度

6、古文献中的“玉赤首琼”指的是什么(A)A、红玛瑙 B、昌化鸡血石 C、巴林鸡血石 D、红珊瑚 你的答案: A

7、和田玉中最高等级的品种是籽料的(A)A、羊脂玉 B、碧玉 C、黄玉 D、墨玉

8、翡翠是从何时开始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的(C)。A、汉朝 B、宋朝 C、清朝 D、唐朝 你的答案: C

9、至迟到何时,古人已将具有“五德”之美的真玉(软玉)从广义的玉中独立出来(C)。A、战国 B、唐代 C、汉代 D、西周

10、“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一语出自古籍中的(D)。A、《淮南子》 B、《礼记》 C、《大戴礼》 D、《抱朴子》 你的答案: D 多选题

11、目前市场上常见冒充和田白玉的矿物主要有(ABCDE)。A、青海玉 B、俄罗斯玉 C、东陵石 D、韩国玉 E、阿富汗玉

12、古人对玉非常崇拜,认为它具有(abde)的奇异功能。A、昭示祥瑞 B、驱除邪恶 C、招财进宝 D、沟通天地 E、保佑人生

13、古代文献中将红色玛瑙称为(CD)。A、彩玉 B、花玉 C、赤玉 D、琼玉 E、红玉

你的答案: C,D

14、已知翡翠与和田玉、岫岩玉的比重分别为(BCD)A、3.85 B、3.0 C、2.59 D、3.33 E、3.59 你的答案: B,C,D

15、与和田玉相比较,岫岩玉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abd)。A、硬度较低 B、分布广 C、硬度较高 D、产量大 E、透光率低

1、《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礼天。A、青圭 B、白琥 C、黄琮 D、苍璧 你的答案: D

2、璧与环、瑗同形,其区别只是中间孔的大小,《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A、琮 B、瑗 C、璧 D、环

你的答案: C

3、陕西神木石峁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玉戈、玉钺等玉兵器,这些玉兵器都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应当是用于()。A、生产 B、战争 C、生活 D、祭祀 你的答案: D

4、玉琀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汉代流行以()为琀玉。A、璧形琀玉 B、圆饼形琀玉 C、鸡心形琀玉 D、玉蝉 你的答案: D

5、古时“全佩”中起主干作用的提梁,称为()。A、璜 B、玉觿 C、玉带钩 D、珩

你的答案: D 多选题

6、英雄杯也称“合卺杯”,中间以圆雕()为连接,寓意婚后儿女繁昌。A、朱雀 B、龟 C、熊 D、虎 E、鹰

你的答案: C,E

7、下列哪些是古代整套玉具剑的组成部分()。A、玉剑首 B、玉觽 C、玉珌 D、玉带钩 E、玉剑格

你的答案: A,C,E

9、璧是古代的礼器之一,其用途主要有()A、佩饰 B、爵位凭证 C、礼地 D、礼天 E、馈赠

你的答案: A,B,D,E

8、下列哪些是清代著名玉山子()。A、大禹治水图玉山 B、秋山行旅图玉山 C、王羲之爱鹅图玉山 D、会昌九老图玉山 E、松下高士图玉山 你的答案: A,B,D

7、《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下列属于六瑞的是()A、谷璧 B、镇圭 C、蒲璧 D、苍璧 E、青圭

你的答案: A,B,C 单选题

1、西安何家村出土的一件玛瑙羊角杯是唐代玉匠模仿波斯金、银质(d)的杰作。A、牛首杯 B、高脚杯 C、鸡首壶 D、来通杯

2、“春水玉”和“秋山玉”主要流行于哪些古代民族(a)A、契丹族和女真族 B、羌族和回族 C、蒙古族和满族 D、苗族和瑶族

3、“羽人骑天马”是一件反映(d)神仙家宣扬“得道升仙”观念的玉作。A、西周 B、战国 C、唐代 D、汉代

4、下列哪一种不是清代玉器中流行的八宝纹纹样(c)A、金鱼 B、法轮 C、白玉兰花 D、宝瓶

5、中国古代的用玉传统由神秘化向世俗化发展的重大转折,发生在(a)以后。A、隋唐 B、魏晋 C、元代 D、宋代 多选题

6、下列属于汉代辟邪玉的有(acde)。A、司南佩 B、玉带板 C、严卯 D、翁仲 E、刚卯

7、唐代以后中国的玉器主要吸收下列哪些外来文化?(abd)A、西域 B、古印度 C、道教 D、佛教 E、埃及

8、海晏河清纹是明清时期以谐音流行于玉器装饰的吉祥图案,玉器上有浅浮雕(abcd)A、蜻蜓 B、燕子 C、海棠 D、荷花 E、大雁

9、唐代以来哪几个朝代最流行仿古玉器?(cde)A、元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E、明代

10、汉代玉器上出现的四灵神兽的有(bcde)A、凤凰 B、玄武 C、青龙 D、朱雀 E、白虎 单选题

1、头部似虎,身体细长似龙有足的兽形纹饰称为(a)A、螭虎 B、玉猪龙 C、龙纹 D、饕餮

2、唐代玉器雕琢中常采用一种似凸实凹的(d)表现手法,获得很好的立体效果。A、游丝 B、折铁线 C、镂雕 D、剔地法

3、有“宜子孙”等吉祥语文字的玉璧最早出现于(d)。A、西周 B、唐代 C、宋代 D、汉代

4、古玉长期埋藏在地下,到地压、温度、湿度以及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的作用会发生色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a)。A、沁色 B、变质 C、石化 D、侵蚀

5、汉代玉器隐起处常运用(a)勾划出细如游丝的细线,这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A、跳刀 B、双阴线 C、折铁线 D、汉八刀

6、盛行于商周时代的用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连续图案纹饰的是(d)。A、圈纹 B、蒲纹 C、谷纹 D、云雷纹

7、硬玉和软玉的硬度一般为摩氏(b)以上,这在大自然中实属相当坚硬的矿物。A、5度 B、6度 C、8度 D、7度

8、战国至汉代流行一种在玉璧的外缘两侧或孔内饰以镂雕装饰的,称为(c)。A、多层玉璧 B、分区玉璧 C、出廓玉璧 D、有领玉璧

9、商代已普遍采用的双阴线勾彻阳线刚劲有力,被誉为(a)。A、折铁线 B、商八刀 C、游丝线 D、双阴线

10、当今举世皆知中国龙的形象在(b)时期已基本形成。A、宋代 B、隋唐五代 C、清代 D、明代

11、经过人工做色的天然翡翠在收藏界被称为是什么(c)。A、A货 B、B货 C、C.货 D、D货

12、璧是古代的礼器之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用途范畴(b)A、馈赠 B、礼地 C、礼天

D、爵位凭证

13、考古资料显示,玉器中最早的龙是我国(d)遗址出土的一件玉龙。A、龙山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良渚文化 D、红山文化

14、在澈耳西滤光镜下,天然的翠玉显现绿色,人工染成的翠绿呈现什么颜色(c)。A、黄 B、蓝 C、红 D、绿

15、在玉质鉴定中,使用以下哪类测定仪器设备属于无损检测(b)。A、硬度测定 B、拉曼光谱仪 C、X线衍射仪

D、高倍显微镜观察 判断题

16、玉器的“俏色”做法过去被认为是从明清时代才开始有的,实际上“俏色”从商代就已经开始了。(v)

17、宋代的仿古玉器是较纯粹的复古与摹古。(x)

18、如果说一件样品可以被6度的长石所刻动,却无法被5度的磷灰石所刻动,但反过来它又能刻动5度的磷灰石,那么,这样样品的硬度为5.5度。(v)

19、玉器造假方法中的“提油”法,是指用人为的方法做出古玉的沁色。(v)20、西周前期玉器在造型和纹饰方面基本上步商代后尘,但西周中期以后开始形成的一粗一细双阴线勾彻阳线,与商代有明显的不同。(v)

第五篇:浅谈清朝玉器

摘要: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又—鼎盛时期,它集历代之大成,总结发扬数千年的雕刻技艺,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玉器,用途之广,雕塑之精,设计之妙,创新品种,达到了高峰。关键字:玉器的发展 玉器的制作 玉器的纹饰

玉器的文化含义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各种工艺美术空前繁荣,其中玉器艺术更为突出。

清代是我国古代玉器最为发达的时期,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较以往有超越性的突破。此时,制玉作坊遍布各地,由宫廷直接控制的作坊便有十处。南方以苏州、扬州为中心的“南作玉”和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北作玉”,是此时最具代表的两大流派。清代初期的玉器制造主要在民间,宫廷制玉较少。乾隆时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喜好,原料的丰富以及工艺的进步,宫廷制玉发展较快,不仅出现了大批礼器,还制成一批体积庞大、雕琢复杂的玉山,一些乾隆御书的题记、诗文,还被琢刻于玉册之上,置于精巧别致的紫檀匣中收藏。乾隆之后宫廷制玉有所衰退,但晚清民间市场仍十分活跃,不断推动清代制玉的发展。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仍是苏州专诸巷,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扬州玉工艺后来居上,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图玉山》即其代表作。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由于乾隆皇帝爱玉,所以清代玉产地主要有除了苏州、扬州还有宫廷,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

清代玉器在制作上以乾隆时代为分界线,前期治玉重视选料,由于开采条件改善,采集到的优质白玉、羊脂玉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材质的精美,为这一时期能产生许多珍宝性艺术品,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工艺加工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细腻。乾隆时代的玉器皿的轮廓线都极规则,横平竖直外缘及子口转折严整挺拔。棱角多呈劲挺锋锐状。起凸的浮雕图案边缘,也处理成锋利边线,观之剔透,触之扎手。在抛光工艺上也很讲究,一般细光处看不见琢镞的痕迹,细光能达到玻璃光亮度。

清代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益粗糙。如所琢树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圆润的,符合生态的形象,仅以两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太多取平面的浅浮雕

处理。尤其是器皿轮廓线大多拖泥带水,转折含混。许多该作圆雕处理的玉陈设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采取用工极少的粗处理方式。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仿古玉器。乾隆帝对收集到的古玉,满意者,赋诗、作文,大加赞赏,不满意者命清宫造办处改头换面,重新琢镂。乾隆对琢玉高手倍加爱护,对姚宗仁尤为赏识,经常与其切磋仿古玉技艺。宋元时期仿古玉已初显端倪,明代仿古琢造已达相当水平,清代更上一层楼。

仿古玉是玉匠、收藏家对前人创造的仰慕、憧憬和追求,需运用智慧与技巧,仿中有变化,仿中有创意,因此清代宫廷仿古玉有很高的美学价。

清代玉器用料主要是温润细腻的新疆和田玉和晶莹剔透的缅甸翡翠。清康熙年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年间西域的分裂割据和叛乱得到平定,又打通了新疆和田玉内运的道路,这两点都有效地解决了清代玉器制作的玉料来源问题。

清代玉器,纹饰内容广泛,以民俗题材为主,有人物、飞禽、走兽、昆虫、山水花卉、亭台楼阁等,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如马背蹲一猴为“马上封侯”, 猴背上又一猴为“辈辈封侯”,雕一只鱼意为“年年有余”,三只羊意为“三羊开泰”,还有传说故事、携琴访友、太白醉酒、赤壁夜游等。清代仿古玉的品种多种多样,其用途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上述剑饰、鸡心饰佩等仿汉代器外,还有璧、璜、蝉、块、佩饰等,上面的纹饰似古代纹样,却带有本朝特征,有的纹样全是本 朝的。仿古玉器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尚,不仅是为了满足玉器品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迎合人们崇古的心理。清代宫廷提倡复古器,特别是在乾隆时期,这时的民间同 样流行,从礼器到各种装饰品, 均有玉仿制品,从而促进仿古玉器的发展。但是民间有的仿古玉器是以假充真,欺人牟取暴利,其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地将伪品做得与真品相似。《玉纪补》记载民间玉器乍伪法很多,有火烧,沁、煮沁、卤提、里入地下等,上述介绍的就是清仿汉代五剑饰与鸡心佩。若细心观察就可发现与汉代的差别,首先没有汉代古拙感, 带有近代雕刻玉的特征,例如螭纹不是较大幅度的“S”形弯曲状,四肢力感不足,没有前伏后蹬的神采飞扬气势。细部也有差异,五官不同,总之汉代的螭纹是一 种健壮、饱满、豪放的气质,流畅自如,潇洒。汉代雕刻的特征正如明代高濂所说:“汉人琢磨,妙在双勾,碾法婉转流动,细如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 严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这种游丝毛雕阴刻线是汉代玉器显著的特征。清代仿品,从造型、纹饰与刀法均不同,带有明显隽秀、温和的清代特征。如玉文带背面 的方孔能明显看到铊痕迹,不是汉代先用钻打小孔,再用线锯锯成长方形穿孔,并留有线锯直道痕迹。剑首饰上的三孔,也不似汉代中间孔大,两侧斜直孔与中间大 孔相通,用于在剑首端起固定作用,而清代器上面三孔中两侧与中间孔不通,仅仅是“样子”。总之,这时出现的仿古玉器已世俗化,成为人们的使用品或装饰品。

清代玉器吉祥图案有仙人种佛像动物、植物、器物有的还点缀着禄、寿福、吉祥、双喜等文字。清代玉器中吉祥类图案的大量出现、流行,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现象的鲜明的反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希望借助于玉器来祝福他人、保佑自身、向往与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态。

传世的清代玉器,不同时期,特征不同,清代早期玉器较少,这与当时的国情有关,随着手工业的发展,玉器生产得到恢复,其特征表现在玉表面的光泽比明代的光 亮,但不同于清乾隆以后的蜡质光泽。雕刻纹饰工细圆润,没有明代古拙、奔放,也没有清乾隆以后险峻露峰的特征。乾隆及嘉庆时期,玉器生产数量大,雕刻受当 时工艺的影响。以青玉、碧玉为主,白玉次之,玉表面有蜡质感。纹饰分阴刻、浅浮雕、高浮雕等。高浮雕层次多,立体感强,雕刻的山水可分远景、中景与近景, 形成不同的画面,纹饰见棱见角,突出明显。清代晚期,玉雕纹饰繁缛,显得零乱。仿古器的纹饰呈现拼凑,带有本朝特征,没有古拙感,缺乏浑厚的气势,线条柔 软纤细。总之清代的玉器在全面继承历代雕刻技艺基础上,同时吸收当时绘画、瓷器、漆雕、竹刻等工艺,又有发展,玉器上的图案与山水、花鸟、人物画的构思布局、气韵一样。动物立体雕取材广泛,雕刻精细,对于一个飞鸟来说,根根羽毛清清可数,玉的表面处理也独具特色,到了晚期随着社会的衰落,玉雕工艺也走下坡 路了。

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清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民间用玉以两江产量最多也最精。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专诸巷,苏州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扬州玉作发展很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玉作豪放劲健,特别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图玉山》即其代表作。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玉器的精与美。以乾隆宫廷玉器为代表的清代制歪风格,皆可用“精、“美”来代表。“精”相玉器材质、雕琢、抛光的工艺之精;”美”相玉器质色、造型、纹饰的艺术之美。格与美代表了清代崇玉文化的最高成果及其审美的最高标准。

造成玉器形式主义用美意趣主要原因是,清代上层统治者缺乏信仰观念和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心理、故而促使玉器的文儿内涵不足,贫乏苍白。在封建特仪制度的影响下;艺术作品单纯为了满足帝玉贵族的审美要求,因此作品的品位特殊且不面更以繁宫为贵,琐华为美,致使艺术品越发趋向矫柔造做,内力活力不足,反而得以时髦。虽观之易理解,也能乐在其中但也易忘却,得不到深刻的艺术享受。在这种文化艺术观念的制约下,创作者们的热情,也会受追去屈从于技艺与技巧的极尽发挥,并以此来使得统治阶级的肯定。

总的来说,清代玉器艺术形式特点是,单凭直观的感觉,就可欣赏到作品的全部,而未能隐含层层的这的文化内涵。清代玉器能宗法前人,而又极富人情世俗、小农趣味,尤注重文玩格党、要求艺米形式纤细繁琐,富丽精玉,这正是清代玉器的形式主义又夹杂浪漫风韵对正统古典主义的一种叛离。

文化的可继承性,决定了清代玉器是数千年传统玉文化的集大成者。因此,它能在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与创新。“综合”指它注重遵循与吸取传统(主要是宋、元、明)玉文化的创作法则和精髓,把玉器制作推向最后的高潮;“创新”指着意于精品价值取向,使精美的玉器获得超值宝物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尽管清代玉器不可璜兔地要受到时代文化大背景的制约,在审美意义上,偏重形式的追求而较少深层的思想与文化内涵的表现。妩而,清代玉器以高度华美的技巧与形式美,为传统玉器的艺术体系,作了最后的总结;它在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上,达到了空前发展、高不可及的巅峰,是中国古代玉文化史上最后的辉煌。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256488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