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202_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展望分析

202_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展望分析



第一篇:202_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展望分析

202_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展望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环保装备制造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_年全年实现产值1304.59亿元,工业销售值1269亿,同比增长31%,产销率97%;截止202_年9月环保设备累计产值为1203.48亿,同比增速达到15%,工信部在202_年发布的《202_年环保装备产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202_年展望》中预测202_年环保装备产业产值有望实现20%以上的增长,预计202_年将达到5000亿元。

虽然产业发展迅速,但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较低,202_年环保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7.53%,同比增长0.3%。从毛利率水平来看,由于生产经营成本增长,环保装备产业毛利率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但较去年第四季度出现明显回升,目前维持在16%左右。

环境监测仪器

从细分子行业环境监测专用设备来看,产量自“十一五”以来明显提速,截止202_年9月,环境监测仪器全行业累计收入102亿元,累计增速达19%,高于同期环保装备设备产值增速,毛利率自202_年以来逐年下降,目前水平稳定在18%左右,高于环保装备16%的毛利率水平。

大气、水、固废污染防治设备

从大气、水及固废治理这三类设备历年产量来看,可以发现其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累计产量自202_年以来大幅增加,09年至今年产量增速一直稳定在10%左右;水污染防治设备累计产量自202_年开始明显放大,近两年来年产量增速较高,均在42%以上;而固废处理设备累计产量自202_年下半年提升显著,主要原因是因为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刺激下,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放量,202_年累计同比产量呈下降态势,随着202_年4月份国家对于垃圾焚烧政策支持态度的进一步明朗以及低基数效应,202_年的固废处理设备累计增速将明显加快。

202_-202_年垃圾焚烧将是环保EPC 项目建设主战场

统计数据发现,生活垃圾领域的招标信息显著增加,拟建设项目总投资额及数量均大幅上升。数据显示,生活垃圾填埋场投资金额自202_年1季度大幅上升,202_年前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68%,生活垃圾焚烧厂投资金额增速更快,202_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接近翻番,增长98%。

我们对规模以上污水处理厂的招投标信息进行整理时发现自202_年三季度以来,污水处理市场下沉趋势明显,地级市、县级污水处理建设及建制镇的招标信息占比显著上升。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三个主要投向中,废气治理投资占比自202_年明显提升,近几年来,近50%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投向了废气治理,近两年占比出现小幅下滑趋势,而废水及固废治理投资占比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我们认为废气治理投资占比较高的原因主要与其商业模式相对成熟,补贴到位等因素有关,而工业废水及工业固废处理不同于市政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由于污染及治理主体是企业,需要政府强制要求才能迫使企业购买环

保服务,且目前补贴力度及排污惩罚力度待加大。

为工业污染企业提供服务的环境供应商而言,其业绩表现具有一定周期性,新建环境三同时设施受制于业主主体设施进度;而进入稳定运营期后亦有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污染企业开工率下降导致废物处理率下降,盈利能力下滑,因此为工业企业提供环境服务的供应商需要忍受经济周期带来的业绩波动影响。

环境服务业面临转型与升级,未来行业巨头将从综合性服务商中产生

环保行业的下游是以业主和公共机构为主的市场,也是价值增值的最终环节。但下游的竞争格局地方保护色彩浓,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政府资源和整合能力,这种整合能力既包括对上游供应商的整合,也意味着对资金、技术以及服务价格的整合。环境服务业的转型将引导环保产业由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领域向综合环境服务领域转型,环保企业由提供设备、工程等服务逐渐向综合环境服务商转变,产业实现从单一产业链向全产业链的发展。

大气行业订单超半数来自运营市场

我们统计了202_年全年大气治污企业订单情况发现,脱硝相关项目占总金额比重达到46%,脱硫项目占到40%,除尘及其他综合项目占比在14%。从项目类型上来看,52%的项目额投向运营业,其中脱硝运营占运营项目总额的22.5%,脱硫运营项目占到77.5%,若剔除国电清新大唐发电脱硫运营资产包影响,脱硝BOT占比为74%。

水务运营行业并购交易金额快速增长

我们整理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并购信息,发现水务处理行业的并购交易总价值近两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_年水务领域的并购交易净额较去年增长101%。拥有资金和政府资源的下游运营商在兼并收购的跑马圈地行为中明显更具竞争优势。

(信息来源:中商情报网)

第二篇: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中式快餐业发展状况分析和展望 作者:陈璇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2_级

关键词:快餐SWOT特色管理宣传

近年来,随着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式快餐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百胜集团(中国事业部)每年数以百亿计的营业额相比,中国本土品牌的中式快餐就显得十分弱小,202_年的中国快餐业前五名只有一家中国本土品牌。所谓“民以食为天”,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上为什么洋快餐如此盛行,难道是老外更懂国人的饮食口味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然而中式快餐店多数“长不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肯德基在中国有1500多家店,麦当劳也有近千家店,然而中国本土品牌中规模最大的真功夫也仅有400多家门店,规模一般的如包天下仅有200多家,远远不及洋快餐的规模。而这些已经是中式快餐中的佼佼者,多数中式快餐即使味道再好,也发展不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规模。比如驰名中外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虽然已经成立了餐饮公司,但依然没有形成大型连锁,实力与规模完全无法与洋快餐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狗不理包子”的口感、菜色和营养价值更容易为国人所认同和接受。

这不禁让人想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局面,中式快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其出路在哪里?要真正弄清这个问题,就要对中式快餐也进行SWOT分析。首先来分析中式快餐的优势:

一、中式快餐更懂得国人口味,更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更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显然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

二、相比西式快餐,中式快餐的价格相对低廉,这对很多消费者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力,毕竟快餐的主要目标顾客学生、商务群体、上班族对价格还是很敏感的;

三、中式快餐一般营养均衡、搭配合理,富含人体所需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西式快餐有太多的热量,通常被国人称为“垃圾食品”,可见中式快餐在营养、健康方面也占有很大优势;

四、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的情感更倾向于购买中式快餐。

说完优势,下面来说一下中式快餐的劣势,中式快餐业的集中度低,202_

年我国的餐饮限额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及以上企业收入总和为3196亿元,百强收入为1396亿元,占餐饮零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8%和8%,而多数发达国家百强企业的比例就有20%,美国仅前十强就占到25%。

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式快餐相比西式快餐起步晚,管理经验不足,在营销战略和手段上稍显稚嫩,而一些老字号企业又过于保守,不愿引进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二、行业准入门槛低,在国内不需要什么资质就可以从事餐饮行业。门槛低造成了业内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小餐馆、个体摊位的菜品卫生、环境卫生条件都差,这就导致了其价位不高,只能定位于低端市场。低价格造成了利润空间小,盈利能力弱,从而抗风险能力也就低。很多人对中式快餐又爱又恨,爱的是口感,恨的是其似乎永远也上不去的卫生和服务。相反,一些卫生好点的餐馆往往又太过于重视装修,反而忽略了口感和菜式,让人感觉本末倒置;

三、国内餐饮企业的可复制性和标准化程度低,这就阻碍了其形成连锁店,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很多美食靠的都是祖传秘方之类的东西,不是人人都可以学的会,其拥有者更不会轻易教给别人。即使是同样的东西,如煎饼果子,每个厨师做出的味道可能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和操作规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有关),不能形成连锁,而我们都知道这是现代餐饮行业的必胜法宝;

四、国内餐饮企业工业化程度低,效率不及洋快餐。快餐就要体现出一个“快”字,而许多中式快餐却因为制作工艺的要求效率低下,无法跟上消费者日益加快的生活步伐,这就使得消费者不得不舍弃中式快餐。如何在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之间寻找到一个结合点,扬长避短,使传统的中国美食也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是中式快餐成功的关键。

当然,在日益开放和发达的今天,中式快餐业也有许多的机遇:

一、当今中国社会中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健康饮食和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许多人已经因为西式快餐的营养结构不合理而放弃了西式快餐;

二、随着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许多外国人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式快餐可以趁此机会开拓海外市场,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商业利益,也可以像外国人展示我国的餐饮文化;

三、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外国企业餐饮放慢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给中

式快餐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

四、当代中国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快餐的需求越来越大,日益扩大的市场不能不说是中式快餐业的一个绝好机遇

五、科技的发展给中式快餐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中式快餐目前也面临许多威胁:

一、肯德基等洋快餐为了占领中国市场,采用本土化策略,推出了迎合中国人口味的新产品,瓜分中式快餐的市场;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有很大影响,快餐市场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民众购买力有限,导致企业定价不能太高,但是同时又要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

三、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时间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合以上的分析,结合中式快餐的优缺点和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式快餐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

管理方面:

一、向国际型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管理人才,不仅在装修、包装等表面现象上模仿西方企业,更要在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和产品理念等更深层次上向西方企业学习;

二、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规范和标准并严格执行,利用现代化工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流程;

三、引进信息技术,使用计算机辅助人工决策和管理。

产品方面:

一、突出与西式快餐的差异化,强调中餐特色,许多中式快餐店看到西式快餐店生意红火,便盲目学习,中式快餐店内卖炸鸡和汉堡显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原本的产品特色,反而使消费者不容易记住;

二、提高环境和食品卫生水平,不能一味的追求低价格,否则会让消费者产生低价低质的感觉,久而久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式快餐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三、产品注重多样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种类丰富多样,中式快餐业可以推出更多的传统美食,以应对洋快餐的本土化战略;

四、在产品质量方面严格把关,制定统一的质量考核标准,这是企业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步。比如天津“狗不理包子”就严格要求每个包子都有18个褶,包子皮和包子馅各重多少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使得员工的心里也清楚地知道了操作规范;

五、将传统的小吃纳入中式快餐的范围内。一般的小吃街或街边摊环境脏、乱、差,味道虽好,消费者只有逛街饿了、赶时间或者十分想吃的情况下才会去购买,而且一般都会带走,因为周围环境实在让人难以下咽,经营者似乎也并不在意这一点。这样下去,小吃将不可能发展壮大。其实中国小吃的魅力大家有目共睹,而且小吃的快捷、美味恰恰是快餐的卖点。所以引进小吃作为中式快餐的特色,是中式快餐的出路之一。然而小吃的摊主都是个体经营户,并没有多少资金,更别提管理方法和水平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吃蓬勃发展,成为中式快餐的有特色的主力军呢?关键在于联合经营或搭建平台,引进店中店的方式,只不过顾客集中在一起就餐。即由政府或者大企业出资,建设像商场一样的大型小吃中心,由出资方统一管理,中心内所有的桌椅、装修、保洁和日常管理由出资方负责。小吃店主只需交纳一定的租金并服从管理便可正常经营。这样一来既可以改善小吃的环境和整体形象,又可以凝聚小吃的力量,使小吃不“小”。

促销方面: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用各种媒体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这一点西式快餐做的很到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新产品广告,却很少看见中式快餐企业的广告。中式快餐的广告可以重点突出中国特色和健康、营养。

渠道方面:中式餐饮企业可以采用连锁店的方式,进行直营连锁或加盟连锁的形式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第三篇:电子竞技行业发展展望

一、综述

码这份文档主要是因为作为一个曾经直至当前都仍然对电子竞技有着很深感情的人,即不能像BBC等媒体工作者,也不能像ZAX等通过自身实践者去推动行业发展,而自己几年来的在电商行业却有着很多的行业经验、理解,现在希望能将这些经验和电子竞技行业的特点相结合,为电竞行业从业者(俱乐部,队员,赞助商及媒体工作者)的良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众所周知的是当前电子竞技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电子竞技俱乐部却大部分都在裹步不前,更多的出资方仅仅是基于自身也是一个游戏爱好者这样简单的目的,凭借自己的热情和个人的实力来承担俱乐部及选手的开销,虽然这对于推动职业选手的短期待遇发展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只有一个规范的,能够通过市场行为完成自给自足的行业才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我希望广大的投资人在慷慨解囊的同时也应该更多的想想如何引领行业的正规化发展。而本文正是从电子竞技俱乐部及选手的发展道路上做出一个分析及建议。

二、行业现状总括

相关资料均引自艾瑞咨询,而本文之后的一些发展建议也基于此部分资料及个人的行业见解,为的是让广大爱好者和有志者对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目前处于新兴爆发期。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自1998 年起至今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98-200 年萌芽起步期、202_-202_ 年成长探索期、202_-202_ 年新兴爆发期,随着该行业的良性发展,预计在202_ 年后,中国电子竞技将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

在 1998-202_ 年间,决定或影响整体行业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大体可以归为七大方面,分别是:主流电子竞技游戏产品发售与运营、主流电子竞技游戏平台运营、主流网络游戏项目纳入电子竞技比赛项目、世界知名电子竞技赛事举办与引入、政府针对电子竞技所进行的监管与扶持行为、电子竞技职业化俱乐部成立、电子竞技相关媒体成立。

2、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商业模式步入多元化发展。根据艾瑞咨询研究发现,中国电子竞技在经历了 1998-202_ 年的发展后,出现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各种商业模式是各个电子竞技从业企业、团体或个人的盈利方式,这其中包括:游戏售卖、广告、平台增值服务、游戏周边售卖、赛事承办及市场活动。3、202_ 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4.06 亿元,同比增长83.8%。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体育总局拨 放给各地区的电子竞技专项资金共累计为3.08 亿元,其中多为赛事场馆与体育中心的建设,以及一些重大赛事的举办与赞助。随着电子竞技游戏行业规模的扩大化,与相关赛事场馆的建造完毕,全新一轮的政府扶持也会陆续到来。

4、不利因素。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在社会舆论上面临较大压力,电子竞技游戏运动在政府监管上属于体育总局管辖,但是由于电子游戏本身属于文化产业,在相关的文化政策监管上受到制约,影响到了其宣传与推广,目前在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上缺乏相关的正面曝光率。

另外,中国互联网市场中,游戏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较为薄弱,这造成了同质化的游戏产品的泛滥,影响了游戏用户的体验,这不但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与监管、也需要从业企业的自律和游戏用户本身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加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目前对于电子竞技从业选手的法制保护也较为薄弱,从业选手无法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与比赛奖金按时发布,引起了社会的不良舆论;另一方面,电子竞技游戏目前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产业不成熟所导致的从业选手年龄结构不合理,是引起电子竞技游戏选手职业生涯不稳定和缺乏长久保障的关键。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到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是道路也是曲折的。

三、电子竞技行业市场关系结构简析 我制作了一份电子竞技行业的整体市场关系图(图2),整个行业可以粗略的分为3个群体:市场方,行业联盟,参与者方,当前产业市场关系已经形成,但是结构并不正规,传统行业中作为市场方是通过俱乐部和职业选手和参与者方进行的联系,但是当前这个是通过赛事组织者和媒体工作者进行的。

1、市场方,市场方主要是由厂商,周边产品及游戏运营商3个供给生产方组成的。他们通过行业联盟对参与者方进行影响,最终为自己创造利润。例如:

dota中的VS/HF竞技平台他们属于运营商范畴,他们通过行业影响力增加自己平台的用户数量。腾讯游戏就属于LOL和CF的运营商,他们也通过大力推广自己运营的游戏来获得更多的用户,然后再通过这些用户获得更多的收费。

技嘉,MSI等就属于厂商范畴,他们制造相关的产品,然后通过品牌影响力,让相关市场买家购买这些产品。

Dota视频中常见的TEE7等衣服,手办制作者们就是周边市场了,他们通过行业联盟向消费者推广自己的商品,赚取利润。

2、行业联盟,这个我将其定义为竞技俱乐部,职业选手,赛事承办方和媒体工作者群体(包含游戏视频制作者),因为他们共同维持着这个行业的兴盛和发展。这里又可以将他们分为间接和直接的2个部分。间接的对参与者方产生影响的为赛事承办方和媒体工作者,他们不直接的参与行业,但是通过行业内的一些组织协调关系产生的周边内容对参与者造成影响,并从中获取利益。直接的参与者毫无疑问就是竞技俱乐部和职业选手了,他们是对行业参与者有着最直接也最大效果的影响作用,很可惜当前他们对自身发展的定位或者说运营很不成熟,这也是我为什么决定要写这个文档的原因。例如:

WDC,G联赛,WCG的主办方,脉动等就是赛事承办方,他们通过组织比赛获得影响力,再通过影响力转化为自身的利益。在体系不成熟用于组织赛事的先驱者们都值得我们尊重,感谢他们吧。从前面的艾瑞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仅国家的支持资金数量也非常庞大,╮(╯_╰)╭当然这些都„„大家都懂的。

Dota解说,PCGAME,SG,RN,178,17173,TATAZU等等等等资讯站点都算作媒体工作者,他们通过赛事信息,玩家讨论,选手八卦等信息吸引用户访问、浏览,然后通过用户群体间接的获取利润。

WE,TYLOO,EH等俱乐部,目前仅这些体系相对完善的俱乐部通过赞助和赛事能够正常运营,其他的更多是依靠老板个人兴趣全力支持。我也在图中标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职业俱乐部自身的市场行为和运营能力很差,他们不能很好的和参与者方进行沟通及转化,所以也就没有市场方会去投入及赞助,当前市场方和玩家的主要连通手段是通过媒体和赛事组织者,因此相应的媒体和赛事组织者是当前行业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希望广大在办或者想要办俱乐部的老板们在行动之前先定位好俱乐部的发展方式,靠着输血的模式诚然可以获得一时的辉煌,但是从负责任的角度,为了俱乐部和自己在低潮期依然能够很好的生存,所以俱乐部的市场拓展及运营组织都要有一个很完善的规划。后面案例分析,我会再拿一些俱乐部进行举例。

Sky,820等职业选手,他们最初是由于对游戏有着很大兴趣,并且有着上佳发挥水准,然后加入职业,通过职业化,又将自己对游戏的投入转化为可量化的现实收益。但是很遗憾的如同大部分俱乐部的不职业,选手的不职业情况更为严重,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dota选手的ID问题,选手的ID实际上是fans对选手的一个直接记忆手段,这个对于选手本人也是财富的根本,职业球员为什么会对一个号码非常的看重?因为一个号码就是他们的ID,市场方对他们进行包装和推广的时候都是要固定化的,例如R9,我们就知道是罗纳尔多,B23我们就知道是贝克汉姆的系列,23就是乔丹的标志,职业选手对于自己ID的随意更改,会让相关的市场开发大受阻碍,这也是之前BBC曾多次批评该问题的原因。其他还有很多的不职业表现,我后面会全面列举出来,这里只是简单的提一下。

3、参与者方,这里基本上都可以定义为玩家(非玩家的粉丝数量很少),横向的可以按照玩家们对游戏的理解分为初级玩家和高级玩家,高级玩家中就包含有半职业选手,他们随时准备着进入行业联盟的体系。纵向按照对厂商的吸引力也就是行业价值可以分为玩家和消费者,其中消费者是整个行业的支撑。说到这里其实我觉得行业的先驱者诚然可贵,但是真正值得我们尊重的是这些愿意为电子竞技行业及相关产品进行支付的粉丝,无论他们出于何种的目的进行购买,但是正是他们的购买行为,才为行业创造了价值,吸引到更多的市场方加入,因此当你对电子竞技的行业怀有热情的时候,“喷”或者炫耀自己的能力并不能代表你是一个合格的参与者,只有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进行一些消费才是值得电子竞技感谢的参与者。例如:

初级参与者如同我这样的对游戏有爱好,但是没充分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这个游戏对我就有很深的影响力,明星选手对我也有吸引力,但是在有条件的时候都会去积极参与赛事观看或者资讯信息阅读。高级参与者则如同现在的大部分半职业选手,他们对游戏有着深刻的理解并随时准备进军职业圈。

一般的学生就属于玩家范畴,他们大部分没有太多的可自主控制的经济权利或者没有对行业产品进行购买的意向,他们对于厂商是潜在消费者群体,但非主要目标。工薪阶层就属于消费者范畴了,他们有部分可自己控制的经济能力,并且愿意投入到相关产品消费中的用户,这部分是市场方最感兴趣的群体。而整个行业是否稳定或者成熟,主要还是看市场方与参与者方的关系是否建立,如果该行业的参与者能够为厂家创造出市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该行业的结构已经稳定,或者的可以根据参与这种的非玩家粉丝数量来简单评判行业的发达程度——当很多并不玩游戏的人也会对这个游戏赛事或者参与者有着浓厚兴趣的时候,就可以说这个行业已经非常发达了。

游戏运营商厂商(设备及消费品)周边产品市场方赛事承办方俱乐部行业联盟媒体工作者职业选手初级参与者高级参与者参与群体一般玩家消费者

四、市场案例分析及发展建议

前面的内容可能都过于空洞,而显得有些枯燥且实际意义不大,那么基于之前的论述我就对当前一些案例进行解析,顺便做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我是一名dota fans,因此我就从dota中进行说明,另外本人非内部人士,因此没有具体的俱乐部,选手收益,仅从消费者和初级参与者的角度进行分分析和建议,本人无意对各俱乐部进行比较,另外本文非商业用途,如果侵犯到到各俱乐部或选手的相关权利,请联系作者删除或者修改。

1、CCM与EH,王者之师的待遇差别

为什么找CCM和EH呢?这是因为2个队伍分别是去年后半年和今年前半年战绩最为稳定的队伍,但是在各自战绩辉煌的时期,2队的商业开发,拥趸数量及影响力却不可同日而语,这里就体现出了经理人71对俱乐部推广手段对俱乐部产生的价值。

先从EH进行分析,首先EH本身有一个完善的俱乐部体系,具体的有分管市场,媒体竞技的人员。在正规化方面,EH的队徽已经沿用了N年,这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商标资产。

EH和技嘉的常年合作,使得队员游戏ID统一为EH.GIGABYET.xxx,这个ID大大扼杀了队员的自由度,却表达出了对赞助商的尊重,当战队REP或者VOD传播的时候,都对赞助商有一个较小的宣传贡献。但是在最关键的ESWC的决赛中,EH队长820却修改为820.CN,这个举动看似是对商业的行为的一种反叛,不过我想说这却恰恰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因为在国内有着非常严重的爱国情结,这种行为无疑大大的增加了820的人气和支持者,而这些支持者也因为820的存在对EH进行着支持,当时EH的fans数量也毫无疑问是国内所有俱乐部最多的。加上EH和腾讯微薄联手推820的微薄,最后就成就了DOTA行业最辉煌的820,其微薄粉拥趸数量突破20W,几乎是其他所有dota选手的综合,这样的影响力和效果,毫无疑问可以刺激赞助商对选手和俱乐部加大投入,EH也在今年推出了对选手的包装计划,应该就是从820的案例中尝到好处(同时820成为EH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放弃的选手)。

EH另外一个不同于其他俱乐部的非常职业化,商业化的行为是其配合赞助商的校园行活动,这个对EH的竞技成绩是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的,队员长期处于外出活动的非系统化训练状态,但由于其在校园的影响力,即时战绩不好,EH的拥趸数量却还是在增加,而且赞助商也获益匪浅。

当CCM囊括国内大部分赛事冠军奖杯后,却无奈的发现去找失败者方签名留影的人比看自己颁奖的人还多,这时俱乐部的是不是也该要想想怎样做好自己的市场开发呢? 俱乐部推广方案建议:

A、严格要求队员对外的言行举止,注意建立公共良好形象,对队员进行社交培训,锻炼队员的交际,表达能力(力争向目前职业选手中的830看齐)。B、选拔媒体负责人,建立论坛,QQ群等社区交流基地,要求队员定期分别在论坛和粉丝进行交流,自己的第一手资料都由自己曝光给粉丝,这样可以积累自己的人气,另外也可以提升粉丝的忠诚度。C、联手对选手进行一一包装推广,可以与媒体工作者进行合作,具体方案可以有以下形式:选手精彩集锦,选手精彩rep解说系列,选手漫画系列,选手心路,选手八卦,选手讲座等等不一而足。D、俱乐部的整体活动,积极联系各地电竞协会举办交流,进行线上线下的推广。附录:EH推广简析。

2、平凡的明星选手PIS 年初的PIS应该是dota行业中名气最大的选手了,当然这点上可能其他明星的fans也有自己的观点,我依然无意讨论这点,仅对PIS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分析他的名气能带来的和他实际的情况,当然仍然还是根据我所知道的表象内容简析。

Dota地图作者ICEFROG能将影魔命名为PIS的一个ID YAPHETS足以说明其在世界dota粉心中的地位,笔者也曾在youtube上传过几部dota视频,其中也以PIS对yameth的几场最受欢迎。可是PIS最近似乎有换了一个叫诺科特的ID,说实在我作为一个对dota关注度还算比较高的玩家,都根本记不住影魔的那个yaphets怎么拼,而且我也不很理解为什么不用PIS这么简单明白的ID,而要换来换去,可能选手们想要通过ID的变换表达自己不同的心境,但是对于观众而言,你更换一次ID就意味着搜索和关注度的一次流失,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百度搜索,当一个dota粉丝想要找到塔索熟悉的选手,他必须输入一个ID,但是由于选手过于频繁的更换,可能导致粉丝无法搜索到想要的信息,从而丢失关注。进入正题,PIS的具体收入我不很清楚,从年初转会风传的6W签字费作为一个依据,我估计其收入应该远低于一些dota解说(HT自爆的4W和09风传的十几万),但是我们知道作为dota这个行业,最耀眼的是这些明星选手,何以他们的收入却只能平平凡凡(相对赛事组织者及媒体工作者)呢?这点其实我在之前的图表中已经表达了,就是选手们不能将自身的影响力转换成为消费者与市场方的沟通桥梁,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明星价值,自然收入也难以提升。

另外一点就是职业选手的非职业心理,当前的职业选手中能有几个人正视自己的职业?甚至很多选手接受采访说自己是只是一个玩游戏的,其实当玩游戏能够为市场服务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职业,就如同打篮球的,踢足球的。那么这既然是一个正式的职业时候选手们有没有正式的去面对?作为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职员,笔者一天工作9小时,至少在这期间都是从事和公司相关的事宜,而且平时在提升自身能力的时候也要注意统筹规划自己的未来和发展,选手有无这样将爱好转化为职业的决心? 职业选手发展建议:

A、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要做到这点固定的ID,良好的口碑,刻苦的训练及优异的表现缺一不可,而当你站立到职业的顶峰时候,你也就有赚取更多收入的条件。

B、开发自己的品牌,开发自己的品牌这个在传统行业是有职业经纪人在做的,其实未来电竞行业进一步发展,我预计电竞经纪人的横空出世可能也不远了。在当前没有经纪人的情况下,选手可以考虑和俱乐部联合开发自己的品牌,方式可以有:向市场方开放自己的肖像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系列,收取品牌提成或者代言费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开办教学班(类似kuroky,magicyang)。

C、提升社交能力,如果一个职业选手不善表达,无法自如的与媒体及fans进行沟通,自然不能有效的,扩大自己的非专业领域影响力。D、和媒体进行合作,同前面俱乐部部分相关建议。

第四篇:202_年中国骨科行业现状及发展展望

网址:www.feisuxs

202_年中国骨科行业现状及发展展望

一、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发展沿革

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发展时间不长,时间只有20年左右,90年代的骨科医械市场基本属于买方市场,骨科医生很多都在找厂家,求厂家做一些适合的产品,90年代开始逐渐有外资进入,同时也诞生了一批本土民族企业。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其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以上三种治疗方法中更加偏重于手术治疗,占比最大。医疗器械按照物理架构可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的两种方式,植入体内的称之为内固定主要包括关节、接骨板、螺钉等等,外固定是在体外的一种固定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架,夹板、绷带、石膏等,两种方式相比主要以内固定为主,两种方式都是为了固定骨折断端促进骨痂形成尽快痊愈。

二、骨科概念及其学术分类

从治疗的角度划分,骨科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足踝类。创伤类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基础的,其次有脊柱类、关节类,现在出来一个新兴的足踝科,现在在一些大型的医院分类更细,有些甚至将脊柱类还细分为颈椎、腰椎等。

首先是创伤类,创伤类又分为小儿创伤、成年人创伤类,创伤类常用的器械主要包括骨钉、外固定架等等,创伤类的内固定方法还可细分为外固定和髓内固定,外固定主要包括钢板、螺钉,髓内固定主要用于干骨骨折中的一些髓内针(钉),髓内、髓外固定很多病症是相通的,很多适应症使用两种方式都可以治疗,可以根据手术者的喜好程度和手法来选择;

其次是脊柱类,脊柱类从临床上又可以分为创伤以及退行性病变,创伤主要是外力比如车祸或高空坠落造成的骨折,退行性病变主要是指日常所说的腰椎间盘突出,还包括一些先天畸形、肿瘤,脊柱内固定又包括螺钉和颈前钢板,还有一些做微创椎体成形的产品;

最后是关节类,主要是围绕人体软组织和韧带组成的结缔组织,最大的关节主要是髋关节和膝关节,其他的如肘关节手术量较小,髋和膝关节占主要;

此外,还有足踝类,它是最近几年的新兴的学科,之前是手足外科,现在单独列出来成为足踝科,这几年借助于一些医疗器械公司的开发,有一些新产品面世,之前足踝科的医生没有很多产品可供使用,基本就是克氏针然后再打螺钉,创伤主要是一些外力受伤,矫形主要是退行性病变的一些问题,之前不太受关注,但现在病人量非常多。

三、国内骨科市场概况

骨科医疗器械从整体医疗器械占比来看,大致占到6%左右,骨科器械在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也被看做是高值耗材,技术含量较高。调研报告显示,过去几年内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均达到了20%以上的符合增长,到202_年基本上也有15%的复合增长率,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10亿,期间增长比较大的是关节和脊柱类,可以达到20%以上。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www.feisuxs

创伤整个市场份额是最大的,有32%,整个国家建筑行业增长比较慢,酒驾管控也越来越严格,创伤类增长也相对缓慢,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关节和脊柱的增长量相对较大,202_-202_年关节类的年均复合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202_年关节类植入物的市场份额为40亿元,关节置换目前主要以进口厂家为主,国内的厂家也在不断进步,技术也在不断追赶。以关节置换技术为例,临床上一般使用的寿命是15-20年左右,国内和国外主要是在技术和工艺上有些差异,现在也在逐渐缩小距离,另外国外有些公司垄断了原材料进而形成一定壁垒。

其次是我国国产化率的分析,09-14年市场占有率达到40%,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上升,据了解国外的厂商中只有施乐辉完成了15年全年的计划销售指标,其余厂商都没有实现预定的销售目标。以创伤类进行比较,目前这类是所有骨科医疗器械行业里国产化率最高的种类,国产厂家基本上也能达到进口厂家的水平,在一些地方医院仍以国产厂商为主,关节、脊柱类产品在一线城市进口厂商多一些,很多国产产品在工艺细节上还无法与进口产品媲美。

从竞争格局来看,跨国公司一直在收购国内的企业,国内企业很多也在准备上市,国内骨科龙头威高骨科近期宣布借壳上市,威高的产品在临床上认可度很高,在细分产品上,创伤类、脊柱类产品在威高骨科整体业务中占比最大。

关节类方面,主要是爱康宜诚市占率最大,该公司成立时间较短,202_年前后成立,主要是与北京积水潭的专家合作较多,之后是春立医疗。威高骨科主要致力于抢夺一些进口厂商的份额,产品覆盖比较全面。春立以关节为主,有一部分脊柱产品,凯利泰自身是脊柱类产品,主要是脊柱微创类(PKP和PVP椎体成形产品),后期整合江苏爱迪尔布局创伤领域。康辉已经被外资收购,个人认为国内企业被外资收购对自身来说比较不利,国内企业被收购以后若想开发产品,但是控制权在外国厂商手里没法开发。

从脊柱类产品来看,中国脊柱植入物市场收入由202_年的17亿元增长到202_年的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202_-202_预计将继续按照18%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_年可达78亿元。在一些大城市定点的大医院,脊柱类产品仍以进口品牌为主,在广大的县级医院和省市的地方医院,还是以国产品牌居多。其次是创伤类产品,根据PICO报告,中国创伤植入物市场收入由202_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2_年的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6%。202_-202_预计将继续按照16.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数据可能偏乐观),202_年可达86亿元。创伤类主要还是以国产品牌为主,进口公司在临床上没有太大优势。

从关节来看,中国关节植入物市场收入由202_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2_年的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5%。202_-202_预计将继续按照23.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_年可达76亿元。关节类高端的产品还是以进口公司为主,国内公司在原材料加工、工艺处理、喷层方面处理等方面要差一些。

四、国内外重点公司情况

1、强生医疗:强生公司最早是快消类公司,之后收购了DePuy公司,正式进入骨科领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www.feisuxs

域,后来收购了辛迪斯公司,辛迪斯公司最早是由瑞士的一个AO协会组织成立的一家公司,这个协会制定了骨科创伤领域的标准,一般骨科医生进入骨科临床领域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AO标准,它制定了手术的操作方法,比如一个钉板打在哪个位置合适以及什么程度均有要求,制定了标准以后又成立了辛迪斯公司,主要做骨科创伤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市占率是最大的,国内在本土品牌未兴起之前,辛迪斯公司的份额也是最大的,很多器械公司都在仿制辛迪斯公司的产品,现在市场份额也在逐渐下降,被国产品牌替代。

2、史塞克:最早是从内窥镜起家的设备公司,手术设备在10年前的市场份额能达到80%以上,临床上认可度高,市场份额这几年在下降。国产品牌在兴起,史塞克的器械质量很好,但是成本昂贵,维修费用高。史塞克前几年的增长非常快,内部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很高,但这几年有所下降。

3、美敦力:比较有名的是心血管支架还有骨科的一些产品,在脊柱类产品方面是龙头老大,市占率在全球最高,202_年收购了康辉公司以及理贝尔公司。

4、捷迈:老牌的骨科器械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最早,10多年前国内许多医院的骨科主任都是捷迈公司培养起来的,所以对捷迈公司产品认可度非常高,前几年和邦美公司合并,它是一个关节类的公司,合并以后目前是这一领域市值最高的公司。

5、凯利泰:公司之前只做脊柱椎体成形产品,产品出来后迅速抢占国内市场,上市之后市值也很大,14年15年逐步收购江苏艾迪尔开始布局创伤类产品,在二级医院和下面的一些县级医院产品市场认可度高,一方面是品质,一方面是价格因素。凯利泰主打的PVP和PKP产品主要是一些微创产品,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压缩性骨折,在没有凯利泰的产品之前,压缩性骨折只能靠在家静养恢复,有了PVP和PKP产品之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凯利泰很快就爆发了,其他的竞争者有山东冠龙等。

6、威高骨科:威高骨科算是国内龙头老大,产品的质量非常好,公司位于山东威海,工厂规模算是亚洲最大,投资在202_年最高。该公司此前和美敦力合作了五年,美敦力本意是想收购威高,但是威高没有卖,二者的合作在业内认为威高骨科是获利颇多。在合作期间,威高脊柱类的产品突飞猛进地增长,到现在为止,威高还在为美敦力做代工。

7、春立、微创:春立公司是一家老牌公司,一直生产关节,以关节起家,上市之后生产脊柱产品。上海微创是留学生回国创立,主要领域是心脉和一些骨科产品,该公司主要是收购了美国Wright公司,Wright公司是世界上足踝产品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足踝产品很好,国内的公司基本上都在仿制Wright的足踝产品。

五、骨科耗材的销售渠道及招标情况

骨科耗材以医院销售为主,国内最早的招标是07、09年,当时的招标分为地方卫生部和军队的总后勤部的招标,目前北京很多医院还在参考这些招标价格。从13、14年开始,很多地方开始招标,包括省级的招标、市级的招标。目前河北招标刚刚完成,采取宁波模式。宁波模式在骨科里对生产企业影响比较大,招标降价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的目的是想让国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www.feisuxs

产的企业替代进口的企业,将进口企业挤出市场,福建三明模式也是走的是低价模式。

六、全球的发展趋势

关节类器械占比大,关节、脊柱产品的市场占比分别是44.75%、23.39%。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需要置换关节的老龄人越来越多。行业整合加剧,外资一直在并购国内的公司,国际上的公司也在互相并购。史赛克在202_年并购了神经血管部门,202_年并购了施乐辉,公司为了进入其他行业一般采取并购的方式。目前全球90%的市场被前10家进口公司占有。全球的骨科市场对中国给予了一定的启示,国内企业近年也在关节市场加大投入。

七、骨科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创伤类最早的理论是AO的理论,提倡的坚强的内固力,让钉钢板和骨骼端端紧密的贴合,但是一段时间发现造成一些断板断钉的现象,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个钉板不需要和骨骼断端紧密贴合,只要在手术中贴合就行,让板和钉之间有个版面的微动,以后出现了BO理论。目前市面上出现比较多的是锁定板、锁定螺钉。创伤类在几大类产品中增长比较慢的,创伤类产品更多地是用在车祸病人上。关节是市场份额是很大的,前景很广阔。前几年国内的关节产品材质主要是钛合金、纯钛。关节产品与创伤产品不一样,创伤愈合后,取出的钉板就没有用了。关节类的产品是代替本身的关节使用,会一直留在体内,目前临床给出的年限是15-20年。脊柱类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微创,对于微创也有一些专家给出不同的看法,很多专家认为伤口是小了,但是是否能达到手术效果不能肯定。PKP、PVP的手术属于微创,但是不能完全解决脊柱方面的问题,对于比较重的问题还是得采用传统的钉棒来解决。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第五篇:中国宠物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宠物行业发展分析

宠物一般是指家庭喂养的动物,从常见的犬、猫、观赏鱼、兔、龟到比较另类的蝎子、蜘蛛、蜥蜴等,都是大家所广泛饲养的。

从上世纪末开始,宠物概念在中国逐渐兴起,经过了十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目前围绕着宠物经济产生的一系列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商业活动已经毋庸置疑地以一个新兴产业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就国际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一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兴起,标志着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同时也意味着将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中国宠物行业发展历程

起步――大环境推动新行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翻涌,大量“海归”回归并带入了国际上各种包括宠物在内的新知概念,加之国际化宠物产品品牌陆续在中国建厂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人们的视线,就此引发了国内全新的宠物概念。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休闲、消费和情感寄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伴随着社会中主流消费群体中“丁克族”、“单身贵族”的出现,又进一步拉动了整个宠物市场的发展,宠物产业也随之迅速兴起。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步把传统的“看门狗”变为生活中的伴侣动物及家庭成员,因此再次引导和强调了市场消费中的宠物概念,同时,伴随着政府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完善以至到今天更加精细的人性化管理都在不断推动和促进整个宠

物行业的发展。

发展――宠物行业逐步完善

1.初具规模期:20 世纪90 年代初,1992年中国保护小动物协会成立,向整个社会宣导了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等象征社会文明的理念。在重新为宠物定义的同时,将养宠物的生活方式提高到一个以教育文化为基础的概念之上,让大家对“宠物”形成了初步的认知。

2.快速发展期:20 世纪90 年代末20 世纪90 年代末,随着国家法规政策的相继建立,整个社会对宠物市场有了全新的概念和关注,使宠物成为整个国家、社会共同讨论的公众话题。

3.竞争升级期:21 世纪初21 世纪初,以冠能、爱慕思、顶尖等品牌为代表的更多国际化宠物品牌进入中国,开始逐步影响整个宠物市场的消费导向。国内的一些制造商开始进入到国内宠物市场,如烟台顽皮、诺瑞、好主人等国内品牌,带动了整个宠物产业链的发展。纵观整个宠物市场发展的十年,主要还是以出口为市场主导,例如烟台顽皮202_ 年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202_ 万人民币,这个看似庞大的数据却仅是其外销市场规模的5%。因此,目前看来国内市场还处于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宠物市场数据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也说明中国的宠物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成熟――市场品牌化成为主导

宠物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正在日趋完善,国内外企业都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市场。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与国外

成熟市场相比又有怎样的特点,《宠物世界》经过一年的调查,为你呈现中国宠物市场的全貌。宠物美容加盟

1、宠物数量

国内目前统计显示,在宠物犬猫商品市场,宠物犬占有85%的市场份额,宠物猫占15%。中国目前全部犬只数量据估算在5800 万只以上。以北京为例,202_年北京市养犬登记不足10 万只,而202_ 年北京市公安局登记的犬只数量就达到了90 万只,9 年间虽然增长了近8 倍,但在这90 万只犬当中,在北京城区注册的犬只数仅为30 万,即为宠物行业中所谓“伴侣动物”和视为家庭成员的消费目标,其余60 万只均为北京非城区饲养的犬只,以这个依据和模式推算出全国真正有效的宠物犬只数量约为425 万只,宠物猫数量为200万只,这一数字目前仍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2.宠物零售店铺数量及规模

随着宠物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宠物爱好者及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到宠物店铺的投资运营上,但是由于整个宠物行业份额的局限性以及各个城市宠物市场的不均衡性,加之市场运营者经营能力的参差不齐,造成目前国内零售行业整体水平偏低。宠物美容加盟目前国内店面统计总数约为10000 家以上,其中30~50平方米及自由市场形态的店面就占到总数的80%。这些店面基本为一店多能型运营模式,在有限的面积内涵盖了商品销售、美容洗澡、寄养、活体售卖等几乎全部的宠物服务内容,整体缺乏专业服务标准以及吸引和培养优质客户的条件。而目前国内具备与国际规模、水平基本相当的店面仅占到

全国市场的10%,其中包括以北京酷迪、上海顽皮家族、上海

Petland(宝多来)、上海米乐布提、杭州吉卡、深圳瑞鹏(美宝丽都)为代表的连锁店以及以北京怡亚、上海百瑞、上海奇宝等为代表的单店型店铺。这些高质量的专业零售店在教育和培育市场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是未来宠物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3.宠物市场的地区差异

中国宠物市场的消费习惯因为城市、地区的不同特色,各项消费的比例也截然不同,当然,宠物市场的成熟度也决定了消费比重的差异,总体看来长江以北的地区用品消费比例更为突出,较服务消费的比例约为7:3;长江以南地区则更偏重于宠物的专业服务,用品及服务销售比例基本为5:5 的状态。这也给渠道商及制造商提供了一定的商品导向依据。同时,目前从城市发展化的角度来看,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总体用品消费比例较为偏高,而处于刚刚萌芽状态及发展中的地级城市则服务销售所占比例较高。(注:这里所描述的服务主要包括活体售卖、美容洗澡等内容。

归纳行业内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出口型企业由于近几年来一方面要面对汇率变化及原材料涨价等压力,一方面又要维护国内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造成出口产品利润逐年递减,甚至形成一种“假繁荣”现象。因此未来的外贸企业将逐步向国内市场转移,但是,由于受到市场份额的局限性,产值产量相应会受到一定制约,必须开始研究内销市场的销售门道,这是出口商在未来将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2)由于贸易壁垒限制、进口商品报批手续缓慢以及进口商品标准尚未制定等因素,宠物干粮、湿粮、保健品等宠物类食品依旧会受到控制和限定,难以快速顺畅地进入国内市场。因此在整个行业中,品牌商品拉动的角色会受到影响。

(3)以内销为主的国内制造业、国内生产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由于缺乏行业内标准的制定,一些不规范企业不求商品品质、无视服务信誉、一味地追求低成本,以次充好,靠效仿靠低价占领市场,而追求品质的企业却由于成本过高,逐步被淘汰,或者转而生产低廉产品,形成市场上的恶性循环,总体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零售业延续了整个国内宠物市场不均衡的发展状况, 由于缺乏一些宠物服务标准的规范制定,使宠物店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例如北京,宠物美容服务项目并未取得工商局合法经营的认定,包括宠物销售、宠物卫生等,工商及卫生防疫都还未有一个有序的管理标准。由于整个行业准入门槛过低,以自由市场形态及30~50平米的一店多能的销售窗口必将造成无序的竞争。据统计全国目前近80%的店面几乎都处于惨淡经营的状态,这种行业内扭曲的发展状态造成了经营者利润的严重流失。一些盲目冲入行业市场或资本进入后无序开店的零售店面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不顾游戏规则地进行市场恶意竞争,甚至用接近成本的销售价格作为噱

头来扰乱市场,这都会影响着整个行业有序地发展。另外一些毫无行业准则的加盟商在严重缺乏市场运营以及店面经营经验的条件下,在市场中进行错误的诱导,也在制约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宠物美容加盟

(5)虽然行业内的渠道商随着市场的发展在日益增多,并且逐渐出现许多具有国际化公司销售理念的优质代表,但由于整个行业增长空间有限,机会成本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加之市场上串货等违规行为的屡见不鲜,价格维护的难度不断提升,新开发待成熟市场的失败,都会造成自身盈利状况的困难,使更多的渠道商出现对经营信心的不足。同时,由于现阶段的各种限制,进口产品稀缺,造成大家都集中在几个品牌的竞争基础上,价格利润都不断受到干扰。这些都成为目前经销商的主要困惑和瓶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25635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