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列娜狐的故事

列娜狐的故事



第一篇:列娜狐的故事

《列娜狐的故事》课外阅读问卷

1.《列娜狐的故事》是哪个国家的动物故事?()

A.美国B.中国C.法国

2.列娜狐是城市内部哪个阶级的化身?()

A.平民阶级B.贵族阶级C.教士

3.列娜狐被扔到鱼筐中吃完鱼后,用什么方法给家人把鱼带回家?()

A.托走鱼筐B.把鱼串起来拖走C把鱼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

4.列娜狐是动物王国的什么?()

A.国王B.男爵C.大臣

5.狐狸列娜的夫人叫什么名字?()

A.吉罗夫人B.阿希夫人C.艾莫丽娜夫人()

6.狐狸列娜的舅舅伊桑格兰是个什么样的人?

A.只有列娜狐给他食物时才会有好脸色的人B.是一位经常送给列娜狐食物的人

7.狐狸列娜带伊桑格兰去捕鱼,猎人来了结果是什么?()

A.两个人一起逃跑了 B.两个人都被猎人捉住了 C.伊桑格兰被冻住尾巴,列娜溜走了

8.狐狸列娜和动物们一起想办法杀死了谁?()

A.熊B.狼C.狮子

9.鸡、兔、鸟类都是狐狸列娜的什么?()

A.好朋友 B.腹中之物C.邻居

10.狐狸列娜的舅舅是什么?()

A.狐狸B.狼C.老虎

11.狐狸列娜进了农场,咬死了瘦小的母鸡,自己怎么样了?()

A.得意而归B.狼狈而逃C.遍体鳞伤

12.一.列那狐这次远游主要为了什么?()

A.找食物B.看景色C.看朋友

13.列那狐抓住的是谁?()

A.母鸡品特B.公鸡尚特C.母鸡菲特

14.尚特梦中猛兽实际上是什么?()

A.列那狐B.狗熊伯伦C.猪獾令班。

15.尚特的妻子是谁?()

A.艾尔B.品特。C.阿希

16.谁帮特路恩报了仇?()

A.警犬毛霍B.猪獾令班C.狗熊伯伦

17.特路恩骗列那狐他打算死在那里?()

A.列那狐的家门口B.灌木丛中C.湖边

18.毛霍在特路恩的帮助下有没有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车上拖下来?()

A.拖下来了B.没有拖下来

19.特路恩在那里发现了警犬毛霍?()

A.灌木从中B.菜园里C.森林里

20.狐狸列娜怎么死的?()

A.被动物们打死了 B.偷东西被猎人杀死了C.假死了好几次,最后老死了

第二篇:列娜狐的故事

《列娜狐的故事》读后感

在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叫《列娜狐的故事》。这本书主角

是列那,列那是一只狐狸。他很狡猾,能说善变,列那有个

舅舅叫叶森格仑是狼其实他俩一点都没有血缘关系,只

“有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叶森格仑老骚扰列那所以

列那要教训一下他,“亲爱的舅舅”。在这时狐狼大战开始了。

列那看舅舅很饿,舅舅说:“能给我一点鳗鱼吃吗?”

这个鳗鱼片是列娜的孩子做的,列那有两个孩子一个妻子。

狼又说了,列那咱俩去钓鱼吧!列那说行。那时是冬天河面

冻住了,狼看见有个窟窿就说在这钓吧,列那说:“没有鱼

竿怎么钓啊?”狼说:“有我的尾巴。”“嗯”。狼坐着很久了

冰把它的尾巴冻上了。列那看见有个马夫往这赶来,就先溜

之大吉了,狼看见大事不妙可是尾巴冻上了心想这下死定。

当马夫赶到这来时,发现一只狼于是举剑刺向狼的心脏,狼

闭上了眼睛只见咔嚓一声,狼没事可狼的屁股巨疼。原来刚

才马夫踩在冰上滑了一下,没砍中砍偏了。狼获得了自由。

狼一眨眼,不见了。这一次有一次,列那教训他的好“舅舅”

而且三言两语就把要复仇的狼给说服了。

读了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做什是都要勤动脑子不

要想列那的舅舅不爱动脑子还总想美事。

第三篇:读《列娜狐的故事》有感

读《列娜狐的故事》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列娜狐的故事》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上了一个好朋友。读书让我插上了翅膀,读书让我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地飞翔。

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您:读书的时间里就有最美丽的风景!当我从爸爸手里接过法国作家贝纳的作品《狐狸列那的故事》,我喜滋滋地呼吸着书的芬芳,汲取知识的甘露。下面我带您走进狐狸列那(狐狸的名字),走进狐狸列那的生活天地。

(一)优美的田园风光

跟随狐狸列那的足迹,眼前便出现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光: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一行行葡萄架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葡萄园附近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枝叶茂密,遮天蔽日。林子里一片新绿,泉水丁丁咚咚地流淌,紫色的、天蓝色小花在绿草丛中微笑,树枝上无数的鸟儿在婉转地歌唱……

和狐狸列那同行,让我懂得:地球上的人类应更加珍惜安静,珍惜慈祥的阳光,珍惜清新的空气。

(二)精彩的动物世界

狐狸列那与各种动物打交道,它会带你仿佛来到了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有趣又狡猾的'狐狸列那、诚实的胡獾格兰贝尔、骄傲的鹭鸶潘萨儿、凶猛的黑熊……

狐狸列那闹出的笑话很风趣:有一次想甩掉大狼依桑格兰,左转右转,最终进了自己的陷阱里。读着读着,我仿佛生活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说笑,与他们和睦相处。

《狐狸列那的故事》中幽默的语言,法国式的浪漫随处可见。书中的精彩我不能一一说清,朋友,还等什么!快到图书馆去买一本吧!我希望《狐狸列那的故事》让您也懂得热爱生命,热爱周围的一切,让《狐狸列那的故事》伴你幸福地成长。

第四篇:安娜卡列尼娜

重庆大学

课程名称: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指导老师:熊阳 班级序号:17

作业名:《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专业:工程造价 日期:202_.03.21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1】

关键词:安娜,爱情,矛盾,独立

安娜的形象在托尔斯泰创作过程中有过极大变化:从一个低级趣味的失足女人改写成真诚、严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性。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爱情、家庭悲剧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的俄国社会中人的命运和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作家歌颂人的生命力,赞扬人性的合理要求;同时,他又坚决否定一切政治、社会活动对改善人们命运的作用,强调母亲--妇女天职的重要性。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构成安娜形象的复杂性。一百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看完这整本书后,我知道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安娜美丽端庄、高贵典雅、聪慧善良、自然真诚、又富有激情,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思想、感情、才智、品德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当时一般的贵族妇女。同时安娜也是一个矛盾体,她虽然追求爱情自由、个性解放,但是她又始终挣脱不了贵族社会从法律、宗教、舆论等方面加在她精神上的枷锁。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使得安娜渐渐的产生了对爱情的危机感、对生活的恐惧感,最终她才会选择以卧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小说中安娜的命运中充满了矛盾,她一方面觉得生活很枯燥、乏味,不想在虚伪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她想追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爱情。她在这样的感情冲突中把握不住方向。见到丈夫和儿子后,她都有了异样的感觉。在内心深处,作为子的她与作为独立女性的她为丈夫争辩起来:“他毕竟是个好人,正直、善良,事业上有成就。”“可是他的耳朵怎么显得这样怪呀”。【2】安娜见到沃伦斯基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然而她知道她是一个已婚妇女,她不能让自己这样放纵下去。所以她控制自己不去想,不去念,不去接触沃伦斯。但是当沃伦斯基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她的眼前,一次又一次地来撩拨她时,她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意了。就在那一瞬间她无奈而又高兴,压抑而痛苦的对沃伦斯说:“不,我不要你离开。”但是在安娜和沃伦斯基第一次互相拥有之后,她并没有特别幸福的感觉。相反,她感到罪孽深重,又害怕又恶心。起先她把脸藏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脸上露出冷漠绝望的神情。“她觉得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又羞愧又兴奋又恐惧的心情”。【3】这是她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与道德伦理约束之间的矛盾。但最终她勇敢地选择了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与渥伦斯基相爱,她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孩子。起初安娜对于她的家庭、孩子也心存愧疚,安娜在难产快死的时候,说出过她真正的心里话。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丈夫的愧疚,对往事的悔恨,叫丈夫饶恕她,而他丈夫,那个富有同情心男人,也确实原谅了她。她说:“在我心里有个魔鬼,她随时会占据我,另外一个那不是我,我知道”。【4】可是后来,安娜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她敢于向大众公开她与渥伦斯基的爱,公然挑战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敢于抛弃她原有的一切。但最后却换回来一个自杀的下场。

无疑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幸福的。我们有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有能让我们个性解放的平台。但是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也就是安娜生活的那个时代,就没有我们那么幸运了。生于贵族家庭的安娜,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当时贵族社会繁琐而虚伪的礼仪规矩所教导。在那个时候,妇女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自由,她们依旧受到封建的规矩束缚,依旧生活得像一个没有自我,只有家庭的家庭妇女。她们依旧出门的时候要带着面纱,依旧要遵守丈夫的话,不能做出让家庭蒙羞的事,哪怕一点点差错也不许。她们也没有自己的事业,只能依靠丈夫和娘家而活。我认为恰恰是当时的环境导致安娜的死。

当安娜抛弃了一切,与沃伦斯基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被当时的社会所不容,面对外界的质疑、嘲笑、厌恶,安娜很快被妒忌、猜忌、失落、孤寂、恐惧、空虚、无聊、厌烦、绝望等包围。不停的争吵开始成为家常便饭。托尔斯泰对安娜后期的蜗居生活描写得非常细腻真实,使得那些多愁善感的读者要么长吁短叹,要么一掬同情之泪。有时我们甚至搞不懂安娜究竟是咎由自取,还是命当如此。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就两个人的关系而言,沃伦斯基未必就打定主意彻底抛弃安娜,在花花公子中,沃伦斯基还算是一位有情有义之人,他深知安娜的脆弱,因此虽然他已经厌倦安娜,但仍然希望与安娜建立一个合法的婚姻关系,而在安娜看来这恰恰是无法接受的。当她判定沃伦斯基对其他女人并没有野心时,她却没有享受到丝毫的欣慰与快乐,因为她看透他“早就不爱我了”,安娜认为:“如果,他不爱我,却由于责任感而对我曲意温存,但却没有我所渴望的情感,这比怨恨还要坏千百倍!这简直是地狱!”【5】这表明,安娜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理由只有沃伦斯基的爱了。此时安娜已经失去了自我,她只有依靠爱来存活了。但是当她发现自己为了追求爱,已经变得没有了身份,没有了尊严,自己也变得疑神疑鬼的时候,她开始对自己失望了,开始对爱情失望了。在最后,她和爱情赌了一把,然而沃伦斯基的信让她彻彻底底的绝望了。于是她选择了毁灭,选择以死去惩罚那些让她一次又一次失望的人。

爱会让人变得更加美好,同时当它想要毁灭一个人时,它也会轻而易举的将人毁灭。安娜就是那个被爱毁灭的人,她将爱看做她生活的全部,她爱沃伦斯基爱到了失去自我。由于不被社会所接受,安娜就只能整天待在家里,她什么事也不干,于是每天就只能不断地在想,想沃伦斯基在哪?是不是会遇到更美的人?是不是会厌恶我了?就在她看到,沃伦斯基接待别的女人是,她就被爱情击倒了。所以说,作为一位女性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幸运的时代,我们就应该让爱情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我们要独立,自爱,自尊。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自己的成就,要有一颗坚强的心,要让爱情为我们而诚服。参考文献:【1】《知名作家评出最伟大的十部小说》,呼和浩特新闻网 【2】【3】【4】【5】《安娜卡列尼娜》

第五篇:安娜。卡列尼娜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我想着福音书中的话,“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原来,按福音书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

2我们有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样的人,拯救像她那样美丽而高尚的灵魂。因为我们是懦夫,是自私者,是靠良心的怜悯而活着的人。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3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4.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伏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伏伦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

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而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

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和伏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5。在古老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他们有了性爱,从此人类有了罪。

由此可知,上帝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又是一个独裁主义者。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上帝的存在。

完全沉溺在爱情生活中的安娜和伏伦斯基有了第一次性爱,恐惧立刻袭来,一切开始回归到现实之中。

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伏伦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爱情的对面,是长期的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这种大众意志有时表现为道德,有时表现为法律。

极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着巨大的煎熬,在理智与情感面前难以适从。爱情的力量使她几度冲破世俗的藩篱,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恶感立即来到她的身边,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楚。

而伏伦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

6。伏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伏伦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里。

安娜的感觉是敏锐而正确的,伏伦斯基在精神上已经抛弃了安娜,却因为良心和责任不敢这样去做。

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

安娜最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

7。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我们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

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

很难说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能够容纳安娜这样的女人,我们都企盼着理解、宽容、仁慈,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和平、安宁、充满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如果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扬纯洁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不知将会走向何方。当邪恶在社会中横行的时候,纯洁和高尚的东西反而显得愚昧可笑。这是我们的现实。

8。我不认为两个灵魂的相触一定要用某种契约作为凭证。

现行婚姻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安全?情感?性?良心?

安娜可以不屑于世俗的嘲笑和讥讽,但却不得不受到婚姻制度的困扰。

现行婚姻制度实际上对没有爱情的婚姻保护更多。

9。晚年的托尔斯泰拒绝肉食,因为在他看来,猎杀动物,既是残害生命。

他的一生一直在维护着人的尊严。他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广阔的人文精神都留在他那些伟大的著作中。

从最早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中的叶赫留朵夫,到《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到《复活》中又以叶赫留朵夫作为完结,我们始终看到一个身材魁梧,外表腼腆,温文尔雅,思想上却又极端自审和复杂的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托尔斯泰自己。在这个人最初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庄园中的农奴,并宣布他们获得了自由,想用自己的行动给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作出一个表率(《一个地主的早晨》)。后来他放弃自己公爵的身份,要跟一个地位低下的妓女结婚(《复活》)。到了八十高龄,托尔斯泰还为了寻求真理而离家出走,最终客死异乡。

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样,直到生命终结,都不与不合理的现实妥协。

10。真理与美善就像道一样玄妙深微,不可言说,无影无踪。丰富啊,可以包容宇宙,博大啊,可以气吞山河。只有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才能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灵魂,她是那么美,洁白无暇,气质非凡。这个灵魂只会活在托尔斯泰的心中,因为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灵魂中的至洁至纯。她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

而她又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我们读到她的人都会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内心深处的真诚愿望,没有任何的虚伪和矫饰的内心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感到安娜正在某个角落里,怀着满腹的渴望和决绝的目光看着我……。我想,我终会拥抱,带着同样满怀的激情,摆脱所有的现实,去与她一起起舞长空。

安娜·卡列尼娜,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

对于自己和吉伦斯基的结合,安娜自己也认为是非法的。她曾经带着一种骄傲去反抗,但这种反抗只是表面的,是一种掩饰。在内心深处,安娜由于出走,由于抛弃儿子而带有强烈的负罪感。她用和吉伦斯基的关系来压制这种负罪感。因此她要求吉伦斯基应该和她一同与整个社会处于敌对状态,要求吉伦斯基应该理解并分担她的负罪感。后来她意识到吉伦斯基在社会中依然是自由的,便直觉地反应到她随时可能被吉伦斯基抛弃,从而孤独地去背负十字架。在这种巨大的恐惧压力下。安娜自杀了。

安娜的自杀,是她自己和社会合谋的结果。安娜是从这样一个社会中来的。她本可以按照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得到她所要的,包括和吉伦斯基的爱情。但在一种近乎于自尊的纯洁的驱使下,安娜打破了社会的规则。她背叛了自己的社会,同时也就背叛了自己,她不仅得不到社会的宽恕,也得不到自己的宽恕,她注定灭亡。这就是安娜的悲剧。

小说的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美丽、善良、勇敢而又感情丰富的贵妇人,她因为追求个人的爱情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溶于当时的贵族社会,受到了种种可怕的打击,遭到了人们的污辱和歧视,最终卧轨自杀。小说最后,安娜为了摆脱一切而卧轨自杀的片段,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当她倒在车厢下的那一刹那,她的思想还在激烈的斗争中:“我这是在哪里?我在干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此时的安娜深知这样做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显然,安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后悔,可惜,为时已晚!如果安娜当时没有选择这一步,而是继续勇敢地追求地自己的幸福,我想即使她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幸福,也不会后悔她当初没有放弃人生这一选择。生命是宝贵的,它只有一次。无论受到了多么巨大的、难以承受的打击,生命也是永远不能轻易放弃的。因为只有拥有生命,才能去追求并得到幸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