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国内外环保NGO组织

国内外环保NGO组织



第一篇:国内外环保NGO组织

国内外环保NGO组织

(一)202_年10月参加GEF大会的中国非政府/非赢利组织/机构名录(序号/单位名称/办公室电话/电子邮件)

1.自然之友/010-65261382.65261384/office@fon.org.cn

2.NPO信息咨询中心/010-68430207.68413589/npo@npo.com.cn

3.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010-64891037/gvb@public3.bta.net.cn

4.北京海淀环保协会动物救助分会/010-62063662/hannahfan@163.net/hannahf@sina.com

5.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010-82380420senol@263.net/senol@senol.org.cn

6.北京清华NGO研究所/010-62773929/oumei@mail.tsinghua.edu.cn/icpm2002@mail.tsinghua.edu.cn

7.北京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010-86521198/chenq@snisd.org.cn

8.北师大“绿烛”根与芽协会

9.长春社(香港)/0852-27286800,cahk@conservancy.org.hk

10.赤峰沙漠绿色工程研究所/0476-6145012/6145047,chifeng@desert.org.cn

11.大连野鸟协会/0411-2402521,wjhxj@sohu.com/hxjwj@sohu.com

12.地球之友(香港)meing@foe.org.hk/foehk@hk.super.net

13.地球纵观/010-68224105/earthview@263.net

14.“根与芽”北京办公室/010-64377296,jgichina!163bj.com

15.广西医科大学绿色沙龙/0771-5357847,0771-5352416,greensalon@263.net

16.贵州PRA网络/0851-5577314,6754106/gzpra@public.gz.cn

17.贵州企业文化研究会/0851-5932994/gzrdi@263.net/nie_nina@hotmail.com

18.贵州师范大学社区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 0851-6754106/xiaodong@public.gz.cn

1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010-84633417/cuidandan@vip.sina.com

20.哈工大生态伦理研究会 yeping.202_@163.net

21.瀚海沙/010-64979157/office@desert.org.cn

22.河北绿色知音/0311-3051914/dongyan666@263.net/zls@hblszy.com

23.湖北省襄樊市环境保护协会/0710-3223172/wang*-00-lei@163.com

24.湖南岳阳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0730-8239919/dongting@mail.yy.hn.cn

25.环境与发展研究所/010-68577249/info@ied.org.cn

26.济南“走进自然”环保志愿者协会/0531-6926107/clwj@jn-public.sd.cninfo.net/jnhbxh@163.com

27.江苏绿色之友/025-3367694/4400196/luwei@green-discovery.com/wang@green-discovery.com

28.绿岛(原中国青年报绿网)/ 010-64032233-2490,2621/luse2000@vip.163.com/luse2000@yeah.net

29.绿家园志愿者/010-68023538/84242354/wangyc54@sina.com/green_earth@yeah.net

30.绿色北京/010-82072120/info@grchina.net/xue@grchina.net

31.绿色大学生论坛/office@gsfchina.org

32.绿色和平北京联络办公室/010-68937317

33.绿色石头城/025-5434210,actgreen@green-stone.org/ping@green-stone.org

34.绿网/010-82029059/office@green-web.org

35.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0427-2824480.2813315/zhu2ky@sina.com

36.热爱家园 webmaster@community.org.cn/zhujiangang@community.org.cn

37.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0971-6116843

38.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029-4316781/sxmmhb@163.net

39.陕西小天鹅艺术团/029-8615184/8622744/lwenhua@21cn.com

40.沈阳绿色宣言筹备组 zhuzky@sina.com

41.四川大学GreenSOS/028-85401249/85460550 chy@greensos.org/uhy@greensos.org

42.四川攀枝花市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0812-3354723

43.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028-84328252/greenriver@mail.sc.cninfo.net/yangxin@green-river.org

44.天津绿色之友/ 022-23003295/23601194/sunyanjun01@sina.com/louieshih@21cn.com

45.香港嘉道里植物园植物保护部/0852-24881978/kflkchan@kfbg.org

46.新疆自然保育基金/0991-3846709/3845974/beautychy@163.com

47.晏初阳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委员会(筹)/010-62267221/countryside@21cn.com

48.云南大学唤青社/0871-5031911/yangfysh@sina.com

49.云南生态网络/0871-5635795/everpine@public.km.yn.cn/coordinator@yunnanceonetwork.net

50.云南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0871-4162736/cbik@public.km.yn.cn/libo@public.km.yn.cn

51.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0870-2154040/2001bcpa@mail.china.com

52.浙江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环保志愿者分会0571-85900500.86021663,xinhao2000@zju.edu.cn

53.中国发展简报/010-64071400/64010440 cbrief@95777.com,futao@chinadevelopmentbrief.com

54.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010-62049988-7729/62013085/hmhuang@cango.org/hmhuang@public3.bta.net.cn

55.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010-82636200/chenkun@acca21.org.cn/chenkun@acc21.org

56.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 010-62210149/clapv@95777.com

57.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010-84632355/84634051/cepfound@public3.bta.net.cn

58.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0851-5891623/wyyou@public.gz.cn

59.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023-65455585/cqgvu@sina.com

60.重庆森林环保志愿者协会/023-65125086/suguili@sina.com

(二)国内活跃的大学生环保社团

1.厦门大学学生绿野协会2.山诺会3.云南大学唤青社4.绿石(南京各高校环保社团的联合组织)

5.浙江大学“绿色浙江”6.兰州大学绿队 7.同济大学绿色之路协会(协会与复旦,交大,财大等数十所高校的环保社团建立了长期密切的联系)8.西南科技大学承诺自然环保协会 9.西南石油学院绿舟(绿舟由全国共八所高校的环保社团联合组成)10.绿色大学生论坛(北京各高校环保社团的联合组织)11.重庆森林环保志愿者协会(重庆各高校环保社团的联合组织)12.四川大学GreenSOS(中国绿色学生网络,为中国学生环保社团提供服务)13.绿网(以每年暑假的大学生绿色营,将中国高校学生环保积极份子组织在一起)

(三)国际环保组织.团体(非政府)网址,E-MAIL,地址,电话,传真

1.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www.feisuxs.org

2.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w.feisuxs/corporate@wwfint.org

3.国际科学学会联合理事会 www.feisuxs/secretariat@icsu-scope.org

4.国际环境和发展研究所 www.feisuxsmailbox@iied.org U.K.5.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U.K

6.国际水禽--湿地调查局 U.K.7.世界观察研究所 U.S.A

8.世界资源研究所 www.feisuxs,lauralee@wri.org U.S.A

9.地球之友 www.feisuxs/foe@foe.org/1-877-843-8687 202-783-7400

10.绿色和平组织/www.feisuxs/supporters@greenpeace.org Netherland

11.塞拉俱乐部 www.feisuxs,information@sierraclub.org U.S.A.12.热带森林行动网络 301 Broadway,Ste.A.San Francisco,CA 94133,U.S.A.(四)国际环保组织.团体(政府)网址,EMAIL,地址,电话,传真

1.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www.feisuxs/webmaster@unesco.org/France

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www.feisuxs/mailserv@mailserv.fao.org/Italy

3.世界气象组织 www.feisuxs/marazaq@worldbank.org/U.S.A.6.国际海事组织 www.feisuxs/info@imo.org/U.K.7.国际原子能机构Austria

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www.feisuxs/eisinfo@unep.org /Kenya

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www.feisuxs/U.S.A.10.国际热带木材组织 www.feisuxs/hq@unfpa.org/U.S.A.13亚洲与太平洋经济和社会委员会 www.feisuxs/webmaster@unescap.org/Thailand

14.联合国大学 www.feisuxs/information@adb.org/Philippines

15.OECO环境委员会 www.feisuxs/webmaster@oecd.org/France

15.EC环境局 europq.euint envinfo@cec.eu.int/Belgium

16.国际环境开发组织委员会 www.feisuxs/eisinfo@unep.org/Kenya

17.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 www.feisuxs/kramer@wced.org/Switzerland

第二篇:NGO组织绩效考核办法

社会团体(NGO组织)绩效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我会战略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进一步调动全体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习力、执行力和创新力,提高组织绩效,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切实提升机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整体效能,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了保障我会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经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工会主席任主任,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任委员,负责修改审定考核办法、考核目标,决定重大考核事项,受理考核复议,决定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

第二章 考核原则和对象

第三条 考核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提高干部员工的工作绩效为导向,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测评相结合,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有效地指导、检查、激励机关干部员工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加强交流沟通,不断促进我会全局工作开展。

第四条 考核对象。非驻会领导以外的全体干部员工。

第三章 考核内容和方法

一、考核内容由定量考核和定性测评两部分组成。

/ 6

二、考核依据以考核对象所在岗位完成的季度/月度工作计划情况为主。

三、会长助理以上岗位的考核内容、方法。(一)考核内容

1、任务绩效:体现本职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每个岗位都有对应岗位职责的任务绩效指标。

2、管理绩效:体现管理人员对下属工作管理的结果。

(二)考核方法

1、考核周期:季度考核和考核相结合,其中以考核为主,常务副会长负责管理绩效的考评。

2、季度考核得分(每季度1次)=季度任务绩效*权重(80%)+ 季度管理绩效考核得分*权重(20%)

季度管理绩效考核得分=工作任务分配得分+沟通效果得分+下属发展得分+管理力度得分

3、会长助理以上的绩效考核,由常务副会长及非驻会领导在听取考核对象的工作报告后,综合评定。

四、部门正副职岗位的考核内容、方法。(一)考核内容

1、任务绩效:体现本职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每个岗位都有对

/ 6

应岗位职责的任务绩效指标。

2、周边绩效:体现对相关部门的服务结果。

(二)考核方法

1、采取“二级考核,双向测评”的方法。

2、考核周期:季度考核和考核相结合,其中以季度考核为主,分管领导负责考核对象季度任务绩效的考评。

3、季度考核得分(每季度1次)=季度任务绩效*权重(60%)+ 季度周边绩效考核得分*权重(30%)+季度自我测评得分*权重(10%)

季度周边绩效考评:由考核对象作季度述职报告,采取全体领导干部员工民主投票打分形式测评。

4、部门正副职岗位的绩效考核,由绩效考核委员会根据考核对象每个季度的考核得分情况综合评定。

五、部门职员的考核内容、方法。(一)考核内容

1、包括工作业绩评定和工作态度评定。(二)考核方法

2、考核周期:季度考核,其中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评定。

/ 6

3、季度度考核得分(每季度1次)=直属主管的评定*权重(50%)+分管会领导的评定*权重(50%)

4、部门职员的考核得分为每季度考核的平均值,考核结果由绩效考核委员会审定。

六、各职级综合加减分项目。

(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方案得到会领导表彰,并在实际推广应用中获得良好效果的,考核加20分。

(二)完成会领导交办的岗位计划外的项目型工作,并获得良好成效的,考核加20分。

(三)工作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免/降职或考核扣20分。

(四)因工作乱作为或不作为造成不良后果,被会员企业投诉或遭上级主管单位通报批评的,将被免/降职或考核扣20分。

第四章 考核反馈和应用

第五条 绩效考核结束后,由各岗位上级主管在一周内组织安排绩效面谈工作,绩效考核面谈目的是了解考核对象对绩效考核的反馈信息,并最终提高考核对象的工作业绩和综合能力。

第六条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按照绩效考核的原则,各岗位将实行末位淘汰制。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优秀的,绩效工资*150%,年终奖金*200%;考核结果

/ 6

良好的,绩效工资*100%,年终奖金*150%;考核结果一般的,绩效工资*90%,年终奖金*100%;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绩效工资*70%,连续两个季度考核结果处于末位的,将进行末位淘汰。

第五章 考核时间和实施

第七条 职员季度考核工作由各部门负责人在每季度末最后一周内组织实施,考核结果反馈财务处进行绩效工资核算,考核结束后一周内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绩效面谈,并提交各类考核表单,由人事处统一建立绩效考核档案。

第八条 其他岗位季度考核、考核中的工作述职、总结由办公室在每季度末第一周、末最后一个月内组织实施。具体时间由办公室统筹安排。

第六章 附 则

第九条 附表

(一)《岗位季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汇总表》(二)《机关领导季度考核表》(三)《机关领导考核登记表》(四)《机关中层领导干部季度考核表》(五)《机关中层领导干部民主评议表》(六)《机关中层领导干部考核登记表》

/ 6

(七)《职员岗位绩效考核表》(八)《机关绩效考核面谈记录表》(九)《机关绩效改进计划承诺表》

第十条 本办法由绩效考核委员会负责修改和审定。本办法未尽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示日起实行。/ 6 事宜,由绩效考核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NGO组织章程-晴天公益联盟

组织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款 协会名称:晴天公益联盟

第二款 协会性质:完全公益的非政府公益组织(NGO)

第三款 协会宗旨:以完全公益为目的,以支教、赈灾、公益宣传、公益创业为主要方式进行协会服务范围内的志愿活动

第二章 涉及范围

第四款 本协会的服务范围:

1.爱心支教活动

2.抗灾救灾活动

3.扶贫助困活动

4.公益创业活动

5.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6.进行社会志愿服务

7.开展公益宣传

第五款 本协会的地域范围

1.协会办事机构所在地、县、市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六款 本协会的组织机构:

1.会员代表大会 最高职权部门

2.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常任理事会)

3.人事部负责协会内部人员管理,包括招募会员,组织会员代表选举,办理退会手续等4.宣传部负责宣传协会,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协会运作信息的公布;寻找活动赞助;联络媒体等

5.组织部

负责策划和组织协会内部活动和会议以及各项公益活动的策划组织等

6.财务部

负责协会经费的管理,捐助活动等

7.档案管理部

负责保存协会会员资料;活动、会议记录;财务收支记录等

8.纪律监察部

负责监管协会各部门的运行情况,处罚违反协会章程的行为等

9.外联部

负责与其他官方公益组织、NGO组织的合作、交流等

第四章 会员

第七款 会员组成:本协会会员由各高校大学生以及部分高中生、社会志愿者组成第八款 入会条件:

1.遵守协会的章程

2.有加入本协会的意愿

3.积极上进,愿意在能力范围内无偿为他人服务

第九款 入会程序:

1.提交书面入会申请

2.经人事部审核批准

3.经人事部发给会员证

第十款 会员权利:1.享有协会内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享有参与协会活动的权利3.享有对协会管理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4.享有对协会活动的提案权

5.享有参与会员代表大会并行使相应职权的权利

6.享有自由退会的权利

第十一款 会员的义务:

1.遵守我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

2.遵守协会的章程

3.执行协会的决议

4.维护协会的合法权益

5.积极参与协会活动,无正当理由不拒绝参加协会活动、会议

6.监督协会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十二款 关于退会

1.会员因故退会应书面通知人事部,经人事部办理手续,并由理事会批准退出本协会,会员证由自己保留

2.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经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警告、罢免职务、除名等惩罚

3.会员退会后不得多次重复入会,对协会有突出贡献者或在入会期间表现良好者经理事会讨论批准可再次入会

第五章 会员代表大会

第十三款 大会地位:

1.会员代表大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第十四款 大会职权: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选举和罢免理事

3.选举和罢免会长

4.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5.审议会员提案

6.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7.决定本协会与其他公益团体的分立、合并或合作终止

第十五款 召开时间:

1.大会在每年的7月底到8月初召开。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大会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并在一个月前通知所有会员代表

2.大会延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六款 召开及表决条件:

1.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

2.第五章第十四款第2,3,4,5,6条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3.第五章第十四款第1,7条须经到会会员代表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4.大会各项表决均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第十七款 会员代表的产生:

1.当会员总数不超过100人时,所有会员均可兼任会员代表

2.当会员总数超过100人时,选举其中的100人为会员代表,此时理事不得兼任会员代

3.会员代表选举应依照其所在单位或地区分区进行选举,各区按其人数占会员总数的比例分配代表名额

4.会员参选前应向人事部提交书面申请

第六章 理事会

第十八款 理事会的组成:

1.本协会理事由会长、副会长、各部门部长(副部长)组成2.理事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

3.理事会会长由协会会长担任

4.第一届会长、副会长由协会发起人担任,各部门部长、干事由发起人招聘、任命第十九款 理事的选举和罢免

1.会员可在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一个月前向人事部提出书面竞选申请

2.理事会成员协商决定候选人,协商不成,由理事会表决半数以上同意方可通过

3.由会员代表选举产生新理事

4.罢免、临时增补理事须经理事会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可生效

5.理事的选举、罢免、增补结果应在15日内向全体会员公布

第二十款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1.依照各自分工组织协会工作,参与协会的管理

2.向理事会提出工作意见和协会发展方向

3.了解、监督协会的运作情况

4.遵守协会章程

5.享有章程允许的其他各项权利,履行章程规定的其他各项义务第二十一款 理事会职权:1.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筹集和使用2.收支预算及决算的制定

3.定期听取、审议各部门工作报告

4.组织会员代表大会前的工作,包括确定新任理事候选人

5.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第二十二款 理事会会议

1.理事会由理事长召集和主持,有1/3以上理事提出召开会议时,必须召开理事会,理事长不能召集时,由提议者召集会议

2.理事会每年定期举行两次,进行工作总结和相关活动的议定,其他临时会议可以各种方式(如网络等),灵活召开

3.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可召开,决议须由半数以上到会理事同意方可通过

4.理事会决议应在15日内向所有会员公布

第二十三款 理事长

1.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由协会会长(副会长)担任

2.理事长(协会会长)必须在本协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没有犯罪经历;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遵守协会章程

3.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理事会;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代表协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七章 协会财务

第二十四款 协会经费的来源和去向:

1.会员会费缴纳

2.企业赞助

3.协会运作的必要支出4.协会活动的必要支出5.对外捐赠第二十五款 财务管理:

1.协会经费由财务部负责管理,纪律监察部负责监管,经费收入需通知理事会,支出向理事会定期汇报,收入支出的全部资料必须到档案管理部备份,收入支出的全部信息必须经宣传部向社会公布

2.协会财产由财务部负责

3.每届会员代表大会财务部须做财务预算以及决算报告,须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方可生效

4.协会财产不得由个人或团体侵占、私分或挪用

5.协会终止之后财产全部捐赠其他社会基金、公益团体,只能用于与本协会宗旨相关的一切活动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款 本协会的名称、性质在协会创立初期可以经由理事会协商修改,协会正式运行后,其名称、性质的修改必须经由会员代表大会协商修正

第二十七款 本章程的最终解释权归会员代表大会常任理事会所有

第二十八款 本章程自协会正式运行之日起生效[6]

第四篇:NGO组织与青少年参与的研究

NGO组织与青少年参与的研究

黄浦团区委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NGO得到快速发展,并随着外国资本、大型跨国公司一起进入中国社会,在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环保、教育、扶贫、防艾等领域,显示出非常强大的民间力量。随着NGO对中国社会生活的不断渗透,对民众的影响在不断加强,对新一代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NGO的运作模式以及青少年参与NGO的原因等,借鉴NGO在吸引青少年参与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改进共青团组织在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工作。关键词NGO组织 青少年 参与

一、研究的背景

(一)NGO的概况

1、NGO的定义和历史沿革NGO(英文全称为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中文译为非政府组织,又称NpO,即非营利组织),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独立于政府的组织。目前,我国官方尚未采用NGO这种说法,而是使用“民间组织”这一称谓,并将其分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种类型。(考虑到称谓的一致性,本文将国内的民间组织和国外的NGO统称为NGO。)从世界范围来看,NGO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80~90年代的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得到迅猛发展。目前,NGO活动领域向不同行业拓展,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NGO在中国快速成长的动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NGO也得到迅速发展。据民政部202_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2_年底,全国已登记的各类NGO达35.4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9.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6.1万个,基金会1144个。NGO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迅速发展,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所推动:一是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不断推进为NGO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宽松的环境;二是NGO各项活动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使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三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NGO创造了有利的成长发展平台;四是由于我国NGO的起步较晚,可以吸收和借鉴西方的运作模式和经验,使得国内的NGO能够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始发展。

(二)共青团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挑战

1、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群体的分层分化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主体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也在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同时也使青年群体产生了分层分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青年群体多样化,区域内多类青年群体并存,各具特点,如青少年学生、白领青年、社区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等群体,在学习、工作、生活等领域提出不同的需求,青年结构呈现出流动、分化和重组态势。二是青年价值多元化,不同青年群体均受到市场化、网络化、商业化和全球化的挑战,青年价值呈现出个体主义和行为功利主义,一些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啃老族、月光族、快闪族等纷纷出现。三是青年问题社会化,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使满足青年需求和解决青年问题的职能也逐步从单位中分离,向社会转移,如失学、失业青少年数量在不断增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压力在加大,还有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青年就业难问题等等。

2、社会转型期共青团面临的挑战一是共青团的组织设置与青少年流向分布不完全适应。虽然团组织已关注到新的青少年群体正在不断出现和扩大,但团组织的设置基本上还是以单位为主,组织灵活性不够,造成部分青少年无法覆盖,特别是一些外资企业,高学历、高收入青年集中,但企业及员工对建团积极性不高,团工作难以长效、持续渗透。二是共青团的组织动员方式与现实环境之间存在距离。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采取利益分配来调动参与者积极性的动员方式已渐成主流,而团组织一般在体制内采用行政指令的动员方式,参与者的积极性较难调动,被动参与多,主动投入少,活动效果不够理想。

二、研究的内容随着NGO在我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其对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和带动作用也正日益显现。共青团如何借鉴NGO良好的工作模式,迎接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加强对青少年思想的引领,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围绕NGO在黄浦区开展活动的情况,就其运作模式、对本区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吸引青少年参与的原因等方面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NGO在黄浦区青少年中开展活动的情况目前,在黄浦区社团管理局登记注册的NGO有350余家,包括90余家社会团体,240余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中以青少年为主要工作对象的NGO寥寥无几。然而,通过前期调研收集的资料和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来看,已有一些NGO在黄浦区青少年中开展活动,且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开展活动较多、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的NGO主要有3家,均为涉外NGO,分别是“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JA中国”和“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因此,我们以上述3家NGO为样本,进行研究。

1、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根与芽”是由珍·<?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古道尔博士(世界著名灵长类学家)发起的一个针对年轻人的全球性环保和人文主义项目,于1991年创立于坦桑尼亚,目前已在全球90多个国家开展活动。“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上海根与芽”)是“根与芽”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发展的负责机构,于1999年11月成立,并于202_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内第一个涉外的非营利组织。目前“上海根与芽”在黄浦区部分中学开展的活动主要有“理解与友谊”、“根与芽环境教程”、“根与芽内蒙古植树项目”、“有机农场”、“民工子弟学校体育课程项目”、“根与芽回收计划”、“国民疾病公益教育项目”等。在其影响下,部分中学生自发成立了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学生社团,如格致中学的“惜源联盟”和“根与芽”小组。

2、JA中国“JA”的英文全称为Junior Achievement,即青年成就,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的几个大企业的总裁发起设立,主旨是为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培育急需的商业经济人才。“JA”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商业和经济教育组织,在近100个国家开展活动。“JA中国”是“JA”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于1993年成立,1995年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在北京、上海和香港都设有办公室,并在全国160多所学校开设了19门课程,仅202_至202_学年就有62000名学生参加。目前在黄浦区的格致中学、大同中学、上外附属大境中学、格致初级中学等4所学校开设了“我们的世界”、“国际市场”、“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学生公司”、“JA经济学”、“青年理财”等课程,同时还开展了“职业见习日——中学生学习生涯导航”活动,并与黄浦区德育教研室在10多所中学合作举办了“生活的准则”征文竞赛。

3、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基督教青年会”于1844年在英国伦敦创建,并于188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世界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全体大会,制定了各国青年会共同的宗旨方针,即《巴黎本旨》。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督教青年会”从最初的组织青年基督徒开展查经、读经等宗教活动逐渐演变为主要是秉承基督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的义工运动。“基督教青年会”也成了面向大众的社会服务团体,并成为世界性的非政府组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以上简称“上海青年会”)创立于1900年,并于1992年正式进行了社团登记,其秉承“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基督精神,遵循世界基督教青年会所制定的相关基本原则,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是一个独立的、基督教性质的、推动志愿者运动的、非营利的社会服务团体。该会在上海市现有9个工作点,主要分布在浦东、卢湾、黄浦等区,服务项目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青少年英语和电脑培训、志愿者培训和海外文化交流等。目前开展的青少年活动主要有“雏鹰展翅——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内蒙古植树”、“关注城市贫困,援建农民工小学图书馆”等。

(二)NGO运作模式的分析

1、资源整合的模式(1)资金的来源和管理。“上海根与芽”和“JA中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海外捐助,在财务方面采用西方的财务公开制度,每年均向董事会或者捐助者发放财务报表,接受经费使用情况监督,促使NGO在运作中更加充分合理的使用资金。而“上海青年会”的收入主要来自房产的租金、承接政府委托项目的工作经费等,同时收取会费并开展一些收费的活动项目作为补充,这样的资金来源构成,既有利于推动提高活动的质量,也促使活动参与者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在经费管理中,NGO组织比较强调资金使用效应的最大化,尽量“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通过高效、规范的管理来降低运营成本。(2)人员和部门的设置。上述三个NGO的专职工作人员较少,如“上海根与芽”的专职工作人员仅3人,“JA中国”上海办事处有6人,“上海青年会”总部有20余人。相对于这些NGO开展的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活动规模,其人员配备较为精干。同时,由于这些NGO需要经常性的开展国际交流,故在专职人员的选择上优先考虑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且具有一定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因此,这些NGO的专职工作人员一般来自外企、教育、科研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由于人员精干以及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其部门的设置也较为简单,一般是按照工作对象或工作流程来划分部门,涉及某个对象或者流程的工作,基本上由对应的部门独立完成。由于部门设置精简,各部门分工明确,重叠职能较少,避免了“有组织的无序”。(3)志愿者的招募。由于专职工作人员较少,因此上述三个NGO均是以志愿者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而NGO之所以能够招募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除了精神层面的因素,如用信仰以及公益、环保等新颖理念来吸引志愿者加入,更重要的是这些NGO关注到了志愿者自身的利益。如“JA中国”,目前有志愿者5000多人,为减少志愿者管理上的成本,80%以上倾向于与企业的合作,将志愿者活动作为企业员工切身体验公益的过程,也作为企业品牌建设的过程。以其开展的“职业见习日——中学生学习生涯导航”活动为例,志愿者均来自一些知名的跨国企业,平日的工作已十分忙碌,为何还要抽出时间接受“JA中国”的培训,并以一对一的形式带领参与活动的中学生体验一天真实职场生活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一方面,“JA中国”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让学生们展开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的目的。另一方面,“JA中国”也使志愿者在培训学生前,接受到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培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新知识的平台。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使企业文化得到传播和渗透,成为塑造社会形象的很好形式。这种“让生命感动生命,让帮助带动自助”,使志愿者和受助者均能受益的运作方式,保证了志愿者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更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放大。

2、项目运作的模式(1)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上述三个NGO在活动项目设计和实施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体验教育为主,体现项目的科学性、人性化。以“上海根与芽”的一个活动小组为例,参与该组活动的学生为了确定的3个活动项目,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确定关心环境、关爱动物和关怀社区3个主题,再由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提供几个金点子,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每个主题中得票数最高的点子作为项目。这样的项目设计过程,不是简单的任务布置和传达,更强调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以品格培养为目的,体现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以“JA中国为例”,所有课程都围绕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展开,注重培养创造力、领导力,教育对象从幼儿园一直延伸到大学学生。三是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更注重项目的实用性。以“上海青年会”开展的“雏鹰展翅——流动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其项目只是由志愿者为外来民工子弟做一些简单的体检,告诉他们不要生饮自来水以及生饮自来水的害处,从而让服务对象明白只要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就可以获得健康的道理。虽然这个项目十分简单,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此其实用性也大大增强,体现了“以所要服务的对象为导向”的工作原则。(2)项目的总结和评估。NGO的项目之所以可以不断的推陈出新,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还取决于其科学的项目总结和评估机制。从上述三个NGO来看,它们在每个项目结束之后,均会发放调查问卷对项目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进行回访,同时,这些NGO均有自己的刊物,他们在刊物上刊登各个项目的总结以及参与者对参与活动的感想和对今后工作的设想。通过这些方式,不仅为NGO今后改进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帮助参与者体会内心的感悟,进一步理解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以“上海根与芽”为例,在“关于珍·古道尔活动”结束之后,该组织发放了调查问卷,向活动参与者提出“为什么珍·古道尔有名?”、“你能为帮助动物和改善环境做什么?”、“列举两样在今天的活动中你了解的东西。”等问题。在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有的表示将在动物园捡垃圾,有的表示给野外的植物浇水,有的表示要种更多的树,有的表示不杀死任何动物等等。这样的调查问卷,问题虽然很简单,但相当实用,既可以帮助“上海根与芽”从这些回答中确定今后项目设计的方向,同时也再次促使参与者考虑自己如何开展环保公益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三)NGO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吸引青少年参与的原因

1、NGO活动对黄浦区青少年产生的影响针对本区13所中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团委和德育室中,90%听说过NGO,50%了解NGO的历史和沿革,50%认为学生社团属于NGO,95%认为应在学校设立与NGO的对接程序并鼓励青少年参与NGO活动。而在区学联干部中,100%听说过NGO,40%了解NGO的历史和沿革,70%认为学生社团属于NGO,100%认为应在学校设立与NGO组织的对接程序并鼓励青少年参与NGO活动。数据还显示,在对NGO进入学校开展活动方面,学校和学联干部均认为需要有一定的监督。由此可见,NGO在黄浦区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影响范围基本覆盖了区域内的中学;但在对学生社团的定义方面,学校和学联干部的意见并不统一。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您觉得参加NGO的活动后,自己有什么收获”以及“对自己或者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有何影响”两个问题。数据分析显示,受访者认为在思想方面受到NGO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强了在环保、公益等方面的意识,激发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近几年来,黄浦区各中学的中学生公益性社团发展很快,目前经常活动的有13个,成员有3000余人,是各类社团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二是了解了踏上社会的心酸苦辣,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规划。NGO活动的很多项目都是邀请参与者全过程参与的,有的甚至是参与者自行设计,在NGO工作人员帮助下逐步完善的,其间碰到很多问题都由参与者自己想办法解决,使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多了一些人生历练。三是明白了一个人的能力应该是综合的,社会对于优秀青少年的定义不仅是读书好,还有很多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调研中发现,在学生社团中比较活跃的骨干,大部分是成绩处于中游或中上的学生,他们在学生社团中体会到帮助他人、关爱社会的崇高,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对于行为方面受到NGO的影响,一是开展活动的方式从以学校组织为主转变为自发设立为主,NGO活动特别是学生社团活动,在项目实施中,“三五成群”特征相当明显。二是活动的目的从以兴趣爱好为主转变为以志愿服务为主,尽自己所能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事情的理念已被更多人接受。三是活动的模式从以书本学习为主转变为以社会实践为主,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勇敢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四是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集体为重,注重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NGO吸引青少年参与的原因一是参加NGO的活动,可以跨越年龄界限、地域限制,结交新的朋友;二是相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参加NGO的活动可以开阔更大的视野,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三是NGO活动较学校,灌输性教育少,主要是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注重参与对象的成就感。

三、对共青团工作的启示调查显示,NGO在青少年的成长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正在日渐增强,其更具人性化和实用性的项目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的工作,提高共青团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促进团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与NGO合作,提高团组织把握主动权的能力

1、逐步建立NGO识别网络调查发现,在学校等基层团组织中,对NGO活动的敏感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没有听说过NGO。对此,建议在区级层面建立NGO识别网络。如建立预警机制,由各学校团委或德育室的工作人员担当预警员,对NGO在校园内开展的或者在校园外开展的有学生参加的活动进行备案,并对那些一时无法判定性质的NGO及时向上级团组织和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团区委建立与民政部门的定向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NGO在黄浦区的活动情况,从而促使NGO的活动不偏离其初衷,保证青少年免受负面的影响,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2、继续加强与NGO的合作共青团与NGO目标不同,但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社会工作中,共青团一家并不能包打天下,虽然要加强对NGO的识别,但是共青团也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加强与NGO合作,在互动中增强互信,实现双赢。除了继续推进现有的学生公益活动项目外,对共青团工作中部分涉及承担政府职能的,如对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的管理,可以尝试与NGO合作,委托合适的NGO设计项目,协助管理,在扩大团组织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提升共青团的运作效率。

(二)借鉴NGO活动模式,推动团的工作与时俱进

1、进一步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性共青团组织可以借鉴NGO在组织设置、项目设计、活动实施和活动评估等方面的经验,使共青团的工作更显人性化、更具亲和力。建议建立科学的项目运作机制,在项目前期设计上,进一步做好调研和意见征询工作,使所开展的项目是党政所需、青年认可的实在项目,对一些涉及特定青年群体的工作项目,可以邀请部分青年提前介入,在项目设计、实施、总结等环节全过程参与,增加青年参与活动的感情成份,提高活动的感染力。在活动开展中,注重参与对象的感受,加强组织者与参与对象的沟通,充分发挥利益协调机制,增加项目吸引力。建立项目评估制度,加强监督,注重反馈,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增强团工作生命力,形成团工作良好发展的循环。

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帮助与扶持共青团组织要将学生社团作为实践教育、品格教育的重要形式,作为实现共青团工作新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要帮助学生社团了解NGO的历史和沿革,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NGO先进的运作模式和经验;与学校进行积极沟通,争取给予学生社团在场地和经费等方面更多的支持。同时,发挥团组织在发现、培养骨干方面的优势,在NGO不愿或者较难覆盖的学校,尤其是普通中学,由团组织搭建平台,挖掘人才,帮助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培育特色。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只有几年的时间,团组织要帮助做好社团骨干的新老承接,逐渐争取学校、家长各方的认可和支持,使学生社团得到持久、稳定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社团不断做大做强,形成与NGO相媲美的学生组织。

(余海虹、高芸、俞骏、徐真杰)

第五篇:NGO非营利组织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国家非营利组织治理方式与我国较为相似的是(D)。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2.非营利组织使命的特殊性质(D)

A.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对组织态度和展望的描述,而不是对具体细节的阐述; B.非营利组织的使命需要阐明组织的经营目的、用户、产品或服务、市场及技术; C.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必须考虑到社会政策,凸现社会责任 D.使命多元化

3.关注组织使命,确定运作绩效的考核标准,并为组织筹集资金是(A)的职责。A.董事会(理事会)B.执行总裁 C.监事会 D.主管部门 4.非营利组织的实际负责人通常是(B)

A.董事会(理事会)B.执行总裁 C.监事会场 D.主管官员 5.非营利组织对营销的重视始自(C)A.20世纪初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战略计划的流程包括(ABC)

A.使命陈述 B.战略定位 C.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D.战略实施 2.非营利组织使命的特殊性质(BD)

A.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对组织态度和展望的描述; B.使命的筹资作用

C.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必须考虑到社会政策,凸现社会责任 D.使命多元化

3.非营利组织的常用战略是(ABD)

A.借力发展战略 B.兼并战略 C.成本领先战略 D.联盟战略 4.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A.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始于战略使命的陈述

B.战略管理的过程包括使命陈述、战略分析、战略计划、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与控制

C.战略计划的制定是战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战略实施是战略评估的依据 D.战略评估为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种后续保障机制

5.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性的指标主要有(ABC)。A.组织的宗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B.组织的利润是否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 C.组织的资产是否可以转变为私人财产 D.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是否密切 6.战略评估和控制的基本活动是(BDE)

A.制定政策 B.审视战略基础 C.利益相关者管理 D.度量组织绩效 E.采取纠正措施

7.公共物品所具有的(CD)的特征使得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是无效的。A.不可再生性 B.稀缺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使用的非排他性 E.国家、非营利组织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兼顾原则

8.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来的(ABCD)等都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产品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A.互相信任 B.团队精神 C.平等 D.参与

9.非营利组织在确认交换交易收人时,应注意其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是(ABCD)A.投资收益 B.独立核算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人

C.非营利组织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人 D.非独立核算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人

10.在路径一目标领导模型中,领导者的基本任务是(ABCD)A.设定目标 B.说明路径 C.提供支持 D.清除障碍 11.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特点(ABCD)

A.所有者缺位 B.更广泛的利害相关者 C.治理环境千差万别 D.出资与受益角色的分离 12.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联盟的原则是(ACD)。

A.明确合作目的共同创造合作的价值观 B.有和谐一致的使命、战略和价值 C.连续不断的相互学习D.伙伴关系的承诺 13.非营利组织的常用战略分别是(ABC)

A.借力发展战略 B.兼并战略 C.联盟战略 D.区域发展战略

14.非营利组织领导要具备基本的特质和能力(ABCD)A.坚守道德 B.积极进取 C.以人为本 D.严格精于工作 15.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以下弊端(ABCD)A.忽视价值规律 B.滞后性 C.刚性 D.集权性 16.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包括(ABCDE)A.出资者 B.职员 C.社区 D.政府 E.服务对象 17.非营利组织战略的控制包括(ABD)

A.检查战略基础 B.采取纠正措施 C.反馈控制 D.度量组织绩效 18.非营利组织的营销有自己的特点(ABCD)A.综合参与性 B.目标多元化 C.营销社会化 D.注重形象与公关 19.非营利组织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一些优秀品质(ABCD)A.使命与理想 B果断与毅力 C.活力与自信 D.创造与适应 20.在路径一目标领导模型中,领导者的基本任务是(ABCD)A.设定目标 B.说明路径 C.提供支持 D.清除障碍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路径依赖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2.非营利组织领导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台湾学者江明修还特别给“非营利组织领导”下了定义:决定非营利组织使命和目标,促进组织资源之运作,并引导组织持续、维持、创造和发展的一种动态历程。

3.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将反映其运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如所提供服务状况、筹资进展、财务与投 资报告、治理结构变动、重大事项等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出资人、政府、受益人及其 他利害相关者予以公开的过程。

4.志愿失灵:在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网络组织中,非营利组织也存在缺陷,即“志愿失灵”问题。主要包括:①慈善不足,即非营利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②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实际掌握经济资源的人对如何使用资源有较大的发言权,他们所作的决定既不征求受惠人的意见,也 不必对社会公众负责,接受政府隐性

补贴的组织不必将内部决策过程民主化,也不必接受社会监督;③慈善组织的业余性,由于志愿组织强调义工服务,因此不能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使得慈善组织很难吸引专 业人士加盟,这无疑影响了其活动效率。非政府组织对象的局限性。非营利组织活动的对象往往只是某些 特定的社会群体,如特定的种族、特定区域的居民、特定的性别和年龄。

5.社会资本政治社会学家帕特南(Putnam)指出: “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 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如何理解市场、企业、社会之间的互补?

1.市场和社会都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同环境相互作用而创造出的交换系统。市场主要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经济欲求,同外部环境进行相互作用而创造出的交换系统。公平竞争的理念和供求价格体系是市场的制度体系。社会是人们为了满足其社会欲求,依靠一定的社会共同性创造出的各种社会集团(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团体、国家等)的总和。法律、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等社会制度体系,是社会成员之间 调整其相互关系的“公有秩序”。由于人们的经济欲求和社会欲求之间是互补的,加上人们总是同时追求 多种欲求的满足,所以市场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具体而言,市场和社会依据人们在交换活动中的 竞争和协作的共存而相互渗透和互补.但是,市场和社会的互补并不是一个静态均衡的状态。在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中,各交换系统为了维持 自身的存续和成长,要不断地通过对环境施加影响进行自组织化,这样就容易造成某种交换系统在整个社 会经济系统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情况。近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生成和扩大就是这样一种过程。近代市场体系的 生成和发展,一方面造成了垄断的出现和对竞争失败者的清除,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原理向社会领域的渗 透,家庭和社区的相互协助机能被大大减弱,共同体社会趋于解体。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背离,引发了“市 场的失灵”(垄断和失败者清除)和“社会的失灵”(共同体社会的解体),使社会成员面临机会与结果的 不平等、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威胁。为此,需要某种交换系统来填补市场和社会的背离所造成的空缺。近代企业的生成及其规模和机能的不断扩充,就是回应这种需要的结果。企业是一个介于市场和社会之间 的交换系统。企业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表现在:企业一方面通过其经济机能—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和社会 机能—内部组织化和经营成果的再分配,将市场和社会的一部分机能内部化。同时,企业通过与市场和社 会的各种交换活动,作为一个中间系统将市场和社会连接起来。

2.简述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机制的主要方式。

11.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机制运作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方式:(1)实行服务收费制。迫于资金不足导致“志愿失灵”的压力,非营利组织不得不以市场化的手 段追求组织效率。公益服务有偿收费已成为许多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手段和主要收入来源。(2)商业 化的项目合作。商业化的项目合作即与公司的项目合作,双方各取所需。非营利性组织通过营利组织的赞 助能够实现某一公益目标,而公司则通过参与支持公益项目而为自己的产品宣传与塑造企业形象得到好 处。(3)收取会员会费。收取会员会费即从组织内目标受益人那里获得收人。在会员制的非营利组织中,会员以会费的形式支付所享受的服务。(4)发行彩票获取收入。非营利组织通过博彩运营,达到为所服务 的项目筹资的目的,创造附属于组织的商业营利组织来获取收人。

3.简述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一)1994年春,北京诞生了一个被称为“草根NGO”的民间志愿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此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环境问题已日益突出,而环境保护主要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自然之友”的应运而生给中国的环保事业带来了新的气象,而它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自下而上的民间环保的一面旗帜。

即便是这样的一个民间组织,它的申请、注册过程也是艰难的。4月,几位发起人草拟了章程并以“绿色环境文化协会”名义向国家环保局提出注册申请。11月,注册申请未获批准。后经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同意,开始以“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筹备组名义申请,1994年3月31日,经文化部办公厅同意,民政部社团司注册,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获准成立。

“自然之友”作为中国文化书院的分支机构注册成立,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也没有自己的编制,但拥有独立的账户、公章,每年向中国文化书院上缴管理费。“自然之友”属会员制协会组织,其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组织结构也相对比较完善,在经济上完全依靠体制外的资源,经费来源于会费、国内外社会团体及私人捐赠,特别是国际大型基金会、公益组织的捐款和资助,“没花国家一分钱”。

无论是与“第三部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还是与实力雄厚但官方色彩较浓的各类基金会等“民间组织”相比,“先天不足”而又完全依靠体制外资源获取养分、自力更生的民间组织还非常弱小。但即使在这样“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自然之友”依然能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了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

梁丛诫不止一次地提到,在处理与政府关系时,NGO光凭感情用事是没有用的,必须认真研究中国政府的运作方式及法律责任,有了充分的法律和道义根据,才能使政府无所逃遁,积极处理问题。中国的环保组织不能只在各个具体事件中造成某种声势而不处理后继问题,应当替政府“着想”,真正解决问题责任的还在政府身上,而解决问题比呼吁、“作秀”要难的多,不能以理想主义方式行事。“自然之友”是要真正改善中国的环境问题,如何促使问题的解决才是“自然之友”关注的。

1.自然之友是非营利组织吗?为什么?(5分)

1.自然之友是中国自下而上成立的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非营利组织,案例显示,它具有明显的 非营利组织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志愿性、自治性。

2.通过此案例,你觉得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环境如何?如何改善?(5分)2.总体而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在环境不甚理想,与自上而下的官办型非营利组织相比,草根型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空间更小。(1)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环境不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准入严格,门槛过高,不利于非营利组织 的发展。(2)民间非营利组织能力不高,实力不强;(3)非营利组织自治能力的式微,对政府的依赖性大,受行政机构的干预与影响过多。(4)需要建构与完善有利于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税收制度,实行非营利组织进 入规制与税法规制相关联。(5)应强化公民参与,培育公民志愿精神。

3.自然之友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处理和政府的关系?你认为中国的NGO应如何参与国家的公共管理?(5分)

3.(1)坚持非营利组织的的独立性和自主治理,对政府既支持又监督。自然之友支持中国政府、社会 组织及个人的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并保持其合作关系,同时,对有 悖于环境保护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事进行监督、批评、揭露和吁请有关方面制止。(2)主动争取与政府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在现有的框架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种途径向政府 提出建议和意见,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地是自己的主张上升为政府政策和国家意志。(3)现阶段 NGO 参与国家公共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 NGO 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之一,参 与公共管理是 NGO 的重要职责;其次,NGO 参与公共管理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而不 是完全自由的参与;再次,NGO 参与公共管理不是站在政府的对立面单纯的批评,而是积极地和政府合作,协助政府做他们做不好、做不了、做了不划算的事情;最后 NGO 参与公共管理除了与政府合作外,还要积 极协调、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同时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

(二)金寨县地处于鄂、像、皖三省结合部,是安徽省西部的边缘山区,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总面积3 814平方公里,山场面积426万亩,占总面积的80%。全县现辖28个乡镇,424个行政村,总人口61.4万人。“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正是全县的地理特征。

特殊县情和历史的原因,导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少,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使金寨经济发展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收入水平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梅山、响洪甸和高寨山区的28万人,生活更艰难,具体有“八大”难,即吃粮难、饮水难、交通难、入学难、就医难、用电难、生产难、生活难。1994年人均收入达到772元,但仍有12万人生活仍很艰难,为温饱而劳作。自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扶贫的贫困县之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中国民间国际组织合作促进会对金寨县早日摆脱贫困,开发山区经济给予积极帮助。从1990年至1995年,金寨县得到了德国米泽瑞组织、澳门天主教福利会援助资金2 551 043,地方配套资金1 899 500元,安排了6个项目。其中发展生产型项目4个,即面冲乡茶叶项目,燕子河乡(镇)妇女抽纱项目,汤山丝毯厂项目,花石乡牛羊养殖项目,投入资金共计3 146373.5元,其中外援资金1 777 873.5元,地方配套资金1 368 500 ;卫生公益事业项目2个,即面冲乡饮水项目,长岭乡卫生院项目,投入资金1 304 169.9元,其中外援资金占773 169.9元,地方配套投入531 000元。

在援助项目带动下,全县已形成了茶叶生产和牛羊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产值、效益已占全县开发性农业的半壁河山。全县丝毯厂已发展到6家,从业妇女1 400 人,平均月收入在300元左右;燕子河地区抽纱妇女增加到4 100余人,年产值近650万元,大大提高了妇女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如面冲茶叶协会女会员霍前凤采用了大栩培植茶叶新技术,茶叶年亩产值都在15 000元以上,成了全县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公益事业项目的实施,也为金寨县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如邻村村民看到了大岗村的居民饮上了清洁的卫生水,纷纷以此为榜样,选点挖井建水塔,铺管送水到万家,解决了灌溉与饮水问题。目前已建成水塔两处。长岭乡卫生院项目不仅解决了本乡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为相邻二省三县五个乡镇的部分病人提供了医疗方便。

1.通过以上案例,你如何认识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益性方面与政府某些机能有替代性?(5分)1.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 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亦即政府失灵。政府提 供公共物品存在垄断权,一方面导致过分投资,生产

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且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倾向于满足人们的平均需求和偏好,而无法对少数人(如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作 出反应。非营利组织以一定的社会使命为宗旨,其资源主要来自基于共同价值观之上的互酬与捐赠等。鉴于非 营利组织的社会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它与政府的某些机能有替代性,特别是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国民基 本生活权益等方面。对于重大社会问题的出现,政府的行为往往是反应式或危机处理式的,而非营利组织 则可以持续不懈地致力于特定问题的解决,这使得特定非营利组织能够在其特定的活动领域里,成为具有 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社会组织,越来越成为政府或国际组织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相对政府来说,非营利组 织在应对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贫困、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妇女儿童保护、环境保护、少数民族、卫生保健、残疾人救助、人道主义救援以及人权等方面,更具备针对性和高效性。

2.上述案例中,国际非营利组织对金寨县的援助不是简单捐赠,而是通过扶持经济开发项目的方式。你认为这种方式的效果如何?为什么?(10分)2.(1)非营利组织具有专门知识和根植于基层的社会关系,通过扶持经济开发项目更能根据贫困人口 和社区的特点,对民众和社区的需要作出适当和如实的反映。(2)吸收穷人参与发展项目,鼓励社区参与,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除了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到帮助外,还会使弱势社会群体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得到改善。提高他们的自尊,通过赋权赋能,提升了其 自我发展能力。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人们自立、自助和自主发展。(3)非营利组织反贫困更具性别敏感性,政府实施的反贫困项目很难考虑妇女的利益和需求。囿于有限 的人力资源、机构的层级性以及区域扶贫策略等因素,政府很难特别关注女性的利益和愿望,非营利组织 能够更好地关注妇女的利益,更好地体现妇女的需要和利益,通过实施针对性的项目,大大提高了妇女的 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24832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