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以结果为导向 实现企业价值

《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以结果为导向 实现企业价值



第一篇:《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以结果为导向 实现企业价值

以结果为导向 实现企业价值

会议室里面对领导的提问解释着一个又一个未能达成目标的原因,办公桌前面对工作任务犹疑不决不知从何突破,同事小聚对公司内部的弊端缺陷侃侃而谈而现状从未改变。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上演着。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企业文化呢?我常常感到困惑、压抑和迷茫。读了《请给我结果》这本书后使我豁然开朗,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以结果为导向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完成任务不等于结果。文中的第一个理念使我惊醒。回想起自己撰写月度运营会报告时,习惯性洋洋洒洒的罗列出本月完成的一项项任务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而殊不知完成任务并不等同于结果。完成任务,只是履行了应尽的工作程序,而完成的程度如何、效果如何、为公司创造了多大的价值,这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却往往被忽略。当我们以任务为导向时,我们多半得到的是借口,完不成目标的原因成千上万,每一个都听似合理。但是如果我们以结果为导向,那么我们多半得到的是方法,想尽办法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有付诸努力,才能达到期望的结果。文中小和尚撞钟的故事提醒我,我们的工作不是撞钟,不是钟响就完成了任务。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没有明确的结果常常会导致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甚至没有苦劳,只有疲劳。

以结果为导向,首要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以结果心态决定行动。书中日产尼桑公司戈恩的事例使我震惊。对于陷入困境的尼桑公司,提出“全球销售量增加100万台,运营利润率达到8%,汽车事业净

债务为0”的“180”计划在我看来简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是戈恩做到了,不仅扭亏为盈,还改变了日产公司,创造了业界的奇迹。是什么造就了戈恩的成功呢?我觉得即是“结果心态”,没有“假如”只有“必须”的心态,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的心态。在执行工作时,不是考虑能不能成功,而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做。只有建立了必胜的信念和决心,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去实现结果。

建立了结果心态,还必须付诸行动。每个人都有完美主义因子,每件事都期待做到100分。但是追求完美是执行的敌人。我们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讨论项目方案、计划以求做到最好。但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行动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不行动就一定不会有结果。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于盲目追求完美,不如脚踏实地的付出行动,完美的结果永远是长期努力的结果,用实践不断修正和指导行动,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从0到1,逐步走向100。

在行动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责任感。文中提到的“猴子”理论,我并非是第一次接触。但看完本书后,我才认识到自己以前对猴子的理解有误。我曾经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猴子,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猴子。我的工作动力即是摆脱自己身上的猴子,将猴子移交到上司或者下属身上。可以有趣的想象,整个办公室内无数只猴子在每个人的肩上上蹿下跳。而现在我认识到,猴子并不是一项工作,而是一种责任。每一只猴子都有自己的主人。领养了猴子,首要的便是锁定猴子的归宿,锁定责任,对猴子的去向进行追踪,发挥主人翁的精

神,改变“等着做”和“问着做”的工作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有始有终,积极推进工作的进展,稳定有序的迈向结果的进程。凡是有计划的就一定要有结果,哪怕是阶段性的结果。

书中还有很多真知灼见都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和反思。但是若没有亲身实践,一切的思考和认知都将是空谈,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自己遗忘。读《请给我结果》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只是一次理论学习?只是为了交一篇读书心得?我想真正的结果是,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将“完成任务≠结果”、“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的理念实践在工作中,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建立强大的中层,造就强大的企业,实现企业及每一名员工的价值。最后以书中的48字执行真经共勉,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以结果为导向,塑造精彩的人生。

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结果提前,自我退后

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决心第一,成败第二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卢梅英

202_年7月18日

第二篇:《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请给我结果》-感悟结果心态和决胜中层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标题的抢眼和强势,第二感觉是我对书名中“我”的理解,“我”直观上看是指老板,但我认为更贴切的理解应该是第一人称的我,也就是现在写这篇感悟的我和也在读这本书的你。与其是给老板结果,不如说是给你自己结果,如何了却你勤劳工作却近似颗粒无收,圆满完成任务却令老板不满意的“心病”,这确实是一本行动手册。

读完这本书,掩卷沉思,我想到了很多。映入我脑海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立即行到,速度第一”,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游的慢了,小鱼没的吃,还可能被大鱼吃掉。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上就5个女生,好歹是我眼睛往外看,考虑兄弟们的感受,对外系一个女孩有了好感并附注行动,否则要是看上这五朵金花中的哪一朵,下手慢了又心有不甘还不得和同班兄弟们争个头破血流。想想我们生活的多么紧张而忙碌,要瞻前顾后,要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让客户认可我们,先入为主,快速成单。抢先推出客户需要的产品,提前拿下行业的标杆客户,无不诠释验证着这一不二法则。

关于结果心态的三要素之一行动思维,对于创业型公司的元老和初创者们都感触至深,很多情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投石问路,花未开,柳成荫,这都体现了“打哪儿指哪儿”的道理,先有行动后有目标。英国一家百年饭店只有一部陈旧的电梯,当诸多建筑专家和管理层济济一堂商讨并计划如何在建筑大堂内修建电梯和制定停业时间计划而争论不休时,一旁的清洁工人随口丢出一句话让这场讨论顿时平息——“在楼外面建一部电梯通向楼内不就行了”。“所以在执行的意义上,学问不是第一位的,实践才是第一位”,说的多好啊!

对于“合作”这一要素,我们纵观古往今来,看看周围大战落败折戟沙场却能东山再起的勇士们,哪个不是靠朋友周转帮忙,带着旧部死党杀出重围。大部分目标靠自己的力量大多是不可能完成的,超越自己,借力打力才能创造奇迹。记得在前几天上海部属高校档案系统的酒会上,人大档案馆的吕馆长深有感触的说了一副对联:“上联-朋友是风,下联-朋友是雨,横批-有了朋友呼风唤雨。”真正道出朋友和团队协作成就大事的真谛。

关于结果心态的“永不放弃”这一要素,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非常认同,大家可能都听过那个永不破碎的玻璃杯的故事,不管主人公多么不走运,但他始终在坚持,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百折不挠,终成大业,艰辛却令人叹服的演绎了一个摔不碎的钢化玻璃杯的故事。

“中”是甲骨文字形,中像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由此想到,公司中层的作用之大关乎公司的根基是否牢靠和形象是否光鲜,能否旌旗飘飘,不断赢得客户认可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做为一名中层,我个人体会:最重要的是要有中层的思维,要把高层的意图聚焦,就是余世维博士提到的要找到并传达关键点。如何做到承上启下,就是要尽到对上监督和对下指导的职责。我们经常召开的周会、月度、季度乃至年会,大会、小会,老板台上指点市场作战方略津津乐道,员工下面聚精会神声声入耳,会上的气氛可谓热烈,大家斗志可谓激昂,但很快这种效用就逐渐递减。究其原因,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中层干部对会议精神向下传达不到位,聚焦不够,未能点亮基层员工的精气神,从而导致诸多执行

中的问题。

上面谈到做为中层干部需要聚焦高层意图和指导基层工作的体会,还有一点我觉得如果严格按照高层的意图办事,可能只能产生一个良好的结果,而非优秀甚至卓越。人非圣贤,好的中层还要发挥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要帮助老板让老板的想法做到卓越。积极思考领悟高层的意图,最好能延伸、补充以及尽量完善方针方略,毕竟制度不能够穷尽所有可能和细节。

第三个体会就是,要让中层从乘客到司机,同时要让基层从乘客到副驾驶,中层要有高层的思维,基层要有中层的思维,这样,三个层级间的上传下达才会做到直达于心,而不是来自某种强加的制度和职位权利层面的压力。

第三篇:《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书中有些观点我不太赞同,但仍觉得获益匪浅。

该书的一大观点是完成任务≠结果。以前我从未想过这方面的事情,觉得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未来不可测,也许会有意外发生,只要尽心就好,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记得姚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中国球迷看重每场比赛的结果,他们只对入筐的球说好。但其实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享受这个过程!姚明想的是在比赛中只要你努力了,结果又何必看的太重。这倒跟我曾经的观点比较近。

但是,本书的作者却说:“劳动是不值钱的,只有劳动的结果才值钱。功劳是价值,苦劳却不是。”虽然刚看到这样的话时,心里确实觉得这完全就是商人的价值观,但静心一想,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在中国不就有句古话叫做:“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也有“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等名句。项羽虽威猛,却不会有人说他开得了一代盛世,韩信曾受辱,却被后世人称为一代名将。如果一个人整天忙忙碌碌,却对这个团队毫无贡献,那你能去赞赏他,重用他吗?最多只是道义上的感激他。而事实上,这种人绝不可用,若没有执行力,恐怕他甚至会成为团队的累赘。

不过,现实中确实有很多把完成任务当成终极目标的人。当然,有时我也是这样。我会按部就班的把一些事安排下去,就像老师们所说的传话筒,而没认真去想我应该怎样传达这些信息才会对知道的人更有用。结果是当老师问起时,我会找出千百个理由证明这件事是如何的难以执行下去。不仅是我,好多人不也有同样的想法。他们觉得做了自己该做的,但具体结果如何,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了。这类人也许比一开始就明明白白表示“我不管”的人更可怕。若他们不管,则可以找别人,但若接手却给不出结果,那可就麻烦了。

本书作者提出一个观点:执行永远都只有一个主题,执行是要做结果,而不是完成任务。当我们找出千万个理由证明做不出结果与我们无关时,我们其实就是在逃避责任。因为,对我们想要的结果,不是我们做不到,恰恰是我们没有用心的执着的去完成。

我喜欢书上的一个观点:马上行动,不要给自己太多借口。一个恒等式:0.0001≥0。行动不一定有结果,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有结果。若你在行动前畏手畏脚,怕这怕那,那就只能是0,永远不可能成为1.其实成功也很简单,马上行动,大胆行动,你就成功了一半。行动前不要找借口,事后也不要找借口。无论你做的怎样,结果就是结果,他不回因为你给出的理由而改变。其实,任何理由都是借口。

可是,在日常工作中,太多的人为自己找借口。曾经有一个同事,如果他负责的那块出了问题,他的第一句话总是:“那不是我的原因,那是因为······”个人非常讨厌他的处事风格。可事实上,我不也经常犯这种毛病吗。虽然承认了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可还是会找一两个外部因素来分担自己的责任。

在本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那就是:使我们痛苦的,必使我们强大。经历困难很痛苦,经受失败很痛苦,承担责任很痛苦。但这种痛苦恰恰是使我们成长的养料。人的本性中,都有一个倾向,逃避困难,逃避责任。但你要想进步,就必须能够克服挫折,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丘吉尔曾说过,当你战胜了苦难,那它就是你的一笔财富。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蜕变之后,我们必将变得更为强大。

书中提到怎样做一个中层领导者:当领导者,意味着从自己处理事情,变成领导和发展团队成员处理事情的能力。每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若你帮下属处理事情,做下属该做的,那你的价值相应的就变小了。即使做好了,也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好保姆,而不是好领导。

记得刚当上团支书时,我也是事必躬亲,恐怕别人做不好,结果是自己累得要死,其他班委却很轻松。辅导员说要学会放权,要相信他们能自己做好。于是,开始试着不再插手一些事情,开始把事交给相应的班委,开始让同学自主承办班级活动,而我,只做顾问与督导。没想到,班级竟然发展的出乎意料的好,因为是同学自己策划活动,班级的积极性,凝聚力大大提高。从现实的实践中,我真实体会到了领导者要有领导的觉悟,而不是干事的能力。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观点我不太赞同。比如说成功来自对结果的执着追求,应该还有对过程的欣赏和对经验的学习吧。比如说速度第一,不是找最好的办法,而是找最快的办法。这要看情况而定,在处理重大事情时,我们有必要三思而后行。比如说不要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手边的事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但手边的事都做不好,何谈那些重要的事。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我一直不太重视的东西,对我影响很大,感谢这本书。

第四篇: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选择《请给我结果》作为全体学员的普及课程缘于202_年公司上的执行力课程,觉得结果导向的重要性,并对我个人的工作也有推动:我以前觉得方案要做完善后才敢拿出来见人,但等我完善后就延后了。后来在工作中有好的想法先自己考虑,形成思路后提出来,并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来完善,这样就感觉对工作的推动快一些。特别是有些第一次做的事情,无法考虑很完善再开始,只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推进。

在与员工沟通中我发现不少员工并不是不愿意好好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做才好,而《请给我结果》能给他们指引一些方向,找到一些方法。

作为学员,我再一次学习了《请给我结果》这本书,并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及近几年来自己思维方式的改变。

1、为什么知识很多、能力也不错,但就没有好的业绩?因为分不清任务与结果,只做任务而不去做结果。或想法很多,却没有行动。也有不少员工觉得都是公司、部门、其他人的责任,而没有自己一点的责任。有时与员工谈话,询问他们你在这件事中能做哪些推动工作?有没有考虑其他人不配合后面的深层次原因?

2、你是几段秘书?关于九段秘书的描述,我们反省下我们能做到几段?大多数员工只停留下一段秘书的思维上,能做到3-4段的在我们眼中已是优秀员工了。我们也努力在做九段秘书做的事做流程,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已把工作完善至8段秘书状态了,如我们的工作停留在一段秘书状态,哪我们的流程也会始终停留在一段秘书的水平。但我们有些工作也是可以并行完善的,一方面完成流程,另一方面始终改进工作,更新流程,这样,我相信我们终会达到九段秘书状态的。

3、对自己都不负责,能希望他对公司负责吗?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看看我自己具备了哪些?我还有哪些差距?我能做到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吗?

4、把心态局限在回报上,能改变现状吗?有些员工会觉得最近我很努力,做的事情挺多也做的不错,但我没有得到表扬,也没有得到奖金,是不是我很不值得继续努力,公司给我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我的理解是有时候自己觉得做得很不错时,但在上司眼中差距还很大;也可能是上司确实没有看到;也可能是上司在期望你更好的表现。当你的优秀表现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或遇到某一机会时,你的好总会被人看到。而如果消极对待,你就永远没有改变机会。自己总结一句话“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并以此鼓励自己,碰到困难不要逃避,而要去克服它,过了一个坎,自己也成长了。而不要一碰到困难就想换个环境试试看,这样只能永远停留在同一个层次。

5、上司错了我也要执行吗?与上司曾经有一些工作上的不同意见,他安排的工作我提出了不同意见,并按上司的要求来做了,任务完成了,但结果很不好。就此事进行沟通,上司说你一开始就认为不行,哪结果怎么还会好呢。此事对我很有触动。后续当有类似事情出现时,我第一反映是如何来达到领导的要求,而不是这个要求是不是合理,这个命令对不对。并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来完善,要达到的是结果,而不仅是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

6、速度重要,还是完美重要?都重要,但如果没有速度,完美就毫无意义;但如果光有速度,没有结果,速度就毫无意义。我们首先要有行动,并在此基础上来不断改进,争取完美。而不能等完美了再行动,哪永远也不会有行动。

7、没有借口:与员工的沟通中一般发现问题就会有很多理由(以前的自己也如此,会有很多理由与抱怨),但如果给自己理由,就是断了自己成长的空间。发现问题,最多需要问的是我如何来做会更好,我还能做些什么?我们不能只做乘客而不做司机。

8、主动做事:按三种方式做事:第一种方式,提出建议,主动做;第二种方式,主动做,边做边汇报;第三种方式,主动做,然后按程序汇报。而不要等着做;问着做;只做不汇报。

上述是《请给我结果》的读后感,也是学了执行力后的一些工作体会。希望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并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成长。

第五篇:《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请给我结果》读后感

前段时间读完姜汝祥的《请给我结果》,感触颇深,但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三点:完成任务≠结果、事情重点只有一个,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完成任务≠结果,“做不做,态度问题;做好做坏,能力问题。”这是我们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去完成任务时的心态。我们认为只要我去做了,我就没有责任了。自己最少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完成任务的本身只是一个过程,而我们要的是结果。我们必须要把完成任务和得到结果区分开来。不能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想法。要知道上级把任务交给你,他不是要看你如何去做的,他要的只是你完成的结果。如果你得不到结果,你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为你的无能来辩解。只要结果,不要借口。认准结果,努力前进,就一定能得到它。

重点只有一个。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区分所有的事情中哪个是最重要、紧急程度最高的,然后专心做这一件事。不要同时抓两只兔子。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全心全意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还能顾及其他的事情。我做事总是毛毛躁躁,总感觉让人不放心。那么当自己确定下来自己最应该干的事情的时候,要静下心来,先把这件事情做好。重点只有一个!

由于性格上的原因,骨子里倾向追求完美。一个事情如果没有做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总会很别扭,然后会强迫自己继续去做。如果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许这是一个优点。但是在工作中,公司不可能给予你大量的时间去满足你所谓的“完美情节”,公司要的是效率,是一个对得起公司付出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执行,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比如,我们的顾客,永远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客户满意。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一定要做,但是我们可以让客户更满意一点儿,然后努力,再努力的去完善。有时候,过度追求完美是一个陷阱。

《请给我结果》在通向结果的道路上稍微牵带了我,仅仅是如此,就带给我一个较为模糊的结果世界。后面的路还很长,需要我做的就是将这个模糊的世界一点一点的擦亮。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