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市县共建勉县现代农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
我县市县共建现代农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全省农业工作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小农经营为主体的传统农业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新变化,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为了实现我市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夯实农业发展平台,加速产业聚集,市政府在全市选择了4个省政府已命名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按照以县为主、市县共建的方式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在市县共建的方式上,要求市级包抓部门与县级政府签订园区建设框架协议,包抓时间为3年,包抓部门每年要整合不低于500万元的项目资金投入到包抓园区,县区政府的配套资金不少于500万元,包抓牵头部门每2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推进措施。同时要求市农业局要驻县抓点,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园区蹲点,用10年的左右时间,集中优势资源将重点园区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西部地区新型农业培育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展示区、生态保护和休闲农业的先行区
为了迅速掀起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高潮,6月29日,市县共建勉县现代农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县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签署仪式由县委副书记刘宝明同志主持,市政府
副市长王山稳同志参加仪式。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李芳同志代表县政府致辞,县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运用多媒体汇报了近年来园区建设情况,副县长刘伟同志代表县政府和市上包抓勉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市扶贫办、市建规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税局签订了市县共建勉县现代农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市级包抓牵头部门市扶贫办主任李彦海和成员部门市建规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税局领导分别就包抓工作做了发言。
市县共建勉县现代农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已列入市级建设重点,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勉县农业园区自06年开发发展建设以来,按照“建园区、聚龙头、兴产业、带基地、联农户、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建成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县级以上的龙头企业达35家,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县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分别被农业部和省政府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和陕西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第二篇: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12月11日,“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双方将以全局眼光谋划战略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建立两省区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更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与发展新格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签署仪式前会谈并见证签约,广东省代省长朱小丹与自治区主席马飚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汪洋说,广东能够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各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这些兄弟省(区、市)为广东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资源。现在广东经济发展起来了,应该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先富帮后富”的责任。广东要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积极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目前广东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发展战略,需要与兄弟省(区、市)特别是与广西进一步加强合作,互动发展。
汪洋说,广东和广西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人文相近,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广西对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在西江生态保护、劳动力等方面给予了巨大支持。此次粤桂签署“十二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强化机制保障,促进两省区优势互补,更加紧密合作,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北部湾经济合作,开拓东盟、港澳市场,交通设施建设、产业对接、生态建设和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广东对口支援广西扶贫工作力度,把两广合作引向深入。今后,广东将采取更务实更积极的态度,进一步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合作渠道,真正形成两省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继续谱写粤桂合作新篇章。
第三篇:园区开发框架协议
(一)项目用地
该项目计划用地约258亩,其中建设用地100亩,预留用地158亩。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1.管委会将组织专人成立对接工作小组对公司在产业园区的各项工作提供配 套服务和协助。
2.管委会将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框架内为该项目提供
税收、行政规费等多方面优惠措施。
3.管委会将积极协助公司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骨干龙头企业及高新技术 产品,争取税收优惠及相关政策扶持资金。
4.管委会将根据公司需要,积极帮助公司吸纳、引进优秀人才,并帮助推进 联合实验室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工作。
5.如公司未按该框架协议书的规定进行建设,管委会有权按法律程序收回或分 割项目宗地。
6.自正式投资协议签订之日起一周内,公司应向管委会交纳人民币100万元项 目保证金。该保证金用于保证公司实际履行投资义务,待办理土地使用证时冲抵国 家规定由万邦达交纳的契税。
(三)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相关项下的义务,需赔偿守约方为实现本框架协议项下权 利而支出的所有费用。
(四)其它事项
1.管委会、万邦达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当协商解决;如 协商解决不成,任何一方有权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本投资协议书经管委会、公司双方盖章后生效,如有其它事宜,可签订补充 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篇: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议程
四川中医药大学
四川汇得实业·中天地林产(集团)公司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方案与议程
一,签署地点:成都市锦江宾馆2楼 迎宾厅
二,仪式时间:2011年1月19日(上午)11:00至12:00 三,参加签署仪式的人员:
1,到会上级领导:
四川省省委政研室
李厚强 主任 四川省林业厅
罗增兵 副厅长
四川省科技厅
周茂林 副厅长
四川省农业银行
李小林 副行长
四川省林业厅产业处
童
伟 处长
四川省农业银行农货处 范
诚 处长 2,协议双方领导及成员:
四川中医药大学: 范昕建 校长
彭
成 副校长
梁繁荣 副校长
罗增勇 主任
张
艺 院长 吴纯洁 处长 温川飙 主任
李
敏 专家 贾敏如 专家
四川汇得实业·中天地林产(集团)公司:
先
玉 董事长
叶国康 总经理
杨志远 副总经理
戴俊梅 外联经理
李
苏 部门经理
权
军 主管
沈
杰 主管
3,媒体及工作人员:4人
四,仪式主持人:梁繁荣 副校长
五,签字仪式流程
1,仪式准备与签到(10:30至11:00)
2,主持人致辞并介绍到会领导以及双方领导(3分钟)3,主持人介绍合作协议签署的背景、目的、意义(10分钟)4,先玉董事长演讲(20分钟内)5,范昕建校长演讲(20分钟内)6,罗增兵副厅长讲话(3-5分钟)7,周茂林副厅长讲话(3-5分钟)8,李小林副行长讲话(3-5分钟)9,主持人请双方就协议内容签字
中医学院代表:吴纯洁
汇得实业代表:先
玉
10,主持人请礼仪人员为大家斟酒,请双方领导及上级领导到前台举杯留影
上前台合影的人员为上级领导6人及中医药大学3人、汇得3人。
合影时注意范校长和先玉董事长站在中央。
11,主持人宣布双方就战略框架达成协议,协议签署仪式完成 12,午宴(锦江宾馆包房小厅)
上级领导及双方领导一席,12人
其他人员一席,12人
第五篇:合作框架协议
Xxx农业科学院
xxx人民政府 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书
甲方:xxx农业科学院 乙方:xxx人民政府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兴农业产业培育中全过程、全方位中的支撑、带动及突破作用,促进xxx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x农科院作为全省综合性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科研、人才、项目等方面有着雄厚的资源优势。双方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对于xxx县实现农业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经双方友好协商,就建立科技合作有关事宜达成本框架协议。
一、合作宗旨和原则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xxx县人民政府和x农科院按照“真诚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关系,围绕xxx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探索xx农业科技进步之路和院县共建农技推广模式,采取建立专家工作站、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创建优质农作物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开展农业科技协作攻关研究、-1-
开展科技决策和咨询活动、推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开发、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合作、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成立院县合作组织领导协调机构等重点合作平台为载体,推动xxx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合作的王要内容
(一)联合共建xxx农科院驻xxx专家工作站
分别为水稻专家工作站、玉米专家工作站、马铃薯专家工作站、蚕桑专家工作站、渔业专家工作站。双方以项目、技术、人才、基地等形式进行合作,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农科院每年向xxx县推荐一定数量的自有或全国其他单位研制的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进行适应性筛选与展示,为县域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储备。
(三)创建优质农作物良种繁育生产基地
开展马铃薯、油料等农作物原种及原种提纯和一级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育种等合作,提高优质农作物种子综合生产能力与良种供应保障能力。
(四)开展农业科技协作攻关研究
-2-
针对xxx县在粮食、蚕桑、农业产业化、测土配方、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重大技术难题和瓶颈,双方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开展协作攻关。重点在特优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节本省工技术、农业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上合作攻关。推广重点农业科技成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带动。
(五)开展科技决策和咨询活动
加强农业科技信息交流与服务,共同组织专家,围绕xxx县农业区域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战略研究和咨询活动;参与xxx县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对农业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农业产业化等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提供咨询建议。
(六)开展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开发
甲方把乙方作为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携带高新技术成果到乙方创办或合办高新技术企业,以技术八股的方式与乙方有关企业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七)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合作
根据已方农业生产和项目实施的需要,甲方专家直接到乙方所在地为乙方的县乡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等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培训,每年每个农作物新品种培训
2-3-
次以上。乙方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选派科技和管理人员到甲方相关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学习深造;双方积极推动所属科研单位进行业务对接;甲方根据乙方需求推荐专家和科技人员,到乙方各级人民政府或农业企业担任科技副职或技术顾问。
(八)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院县双方合作,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展适合本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探索,共同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合作的组织与职能
(一)为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双方联合建立院县合作领导小组及其管理办公重,具体负责院县科技合作的协调,包括合作项目的立项、检查、监督和验收等工作,并通过联席会议定期报告工作进展和重大项目的审定等情况。领导小组组长由双方各指派一名领导共同担任,协调合作中的一些重大事项。领导小组成员由双方有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提出合作阶段性工作计划,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的有关具体问题。同时,双方建立院县领导定期会晤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对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时进行沟通、协商。
(二)甲方由
具体负责科技合作的日常工作。乙方由xxx具体负责与甲方科技合作的日常工作。
-4-
四、合作方式
双方采取合作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等多种合作方式。对双方提供的科技合作项目实行一项一议制,由具体合作单位另行签署专项协议和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和利益分配等事项。
五、附则
(一)协议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
(二)本协议自双方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三)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二〇xx年
月
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