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片创作
专题片创作课
个人创作阐述
08编导班08523193袁红专)
2010年11月2日(片名:血色绽放
创作来源:腾讯新闻——全国多地血库告急;“血荒”
创作价值:本片属于偏宣传性质的公益专题片,时效性强,主要是当前全国多地血库告急,出现血荒现象,致使许多病人的手术一推再推,所以此时媒体宣传刻不容缓。本片意在引起人们对无偿献血这一公共慈善事业的关注,以及普及献血知识,呼吁人们加入到无偿献血的志愿者行列来,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需要职员:编导1名全程监制;记者2名各配2摄像跟拍;后期2名; 需要外援:播音专业解说员1名;朗诵1男1女
采访要求:记者不出镜,声音必要时可以入画,特殊情况下可使用电话采访
总时长:10分钟
结 构
新闻引子40S’:全国十余座城市用血告急 医院五成手术被迫推迟
(图片、3D图、空镜+解说词:昆明,截至今年10月中旬,血液中心库存的O型血仅2200毫升;北京,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值的一半;南京,“血荒”已经持续10个月;截止到28日15时,长春市中心血站实时库存22万毫升,是该站正常库存的20%,达到库存三级预警。这样的血液库存仅是长春市两天的临床用血量。武汉、太原、重庆、青岛„„近一个月来,从各地媒体关于“血荒”的报道中得知,各地医院因缺血而推迟的手术至少五成,高的甚至达到九成。血荒,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蔓延,急需血液进行手术的病人和家属或四处求援,或苦苦等待„„)
出片头特效15S’:鲜血一滴一滴地滴成一朵朵小红花(配滴血的音效),小红花堆叠成一个心形,然后飞散成片名字——血色绽放
第一站:昆明95S’
医院缺血病人命悬一线
(新闻原稿:2010年10月25日23岁的黄绍波躺在病床上,她的丈夫王新华坐在床沿闭目养神,疲惫和焦虑一直困扰着这个汉子。十多天以前,怀有身孕的黄绍波患缔结组织病住院,需要手术,但迟迟没能进行,住院的这段时间内,医院已经给她下过两次病危通知书。没能手术的原因只有一个:医院缺血。黄绍波的贫血很严重,而且有孕在身,必须先将孩子引产,才能继续下面的治疗。给她治疗的另一个前提是输血,每天要300毫升常规输血,做手术还需要输血。住院以后,黄绍波的丈夫只为妻子要到了一次红细胞300毫升,两次血小板2000毫升,远远不够妻子治病的用量,能要到这些血也是先保命。王新华知道,医院也要不到血,实在是没办法。)
看能否采访到当事人和主治医师,了解当时的危机情况,两次病危通知书,以及
现在的状况,串接处配说明性的解说词
第二站:北京35S’
血液中心官方理性数据
(新闻原稿: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北京市血库正常库存至少在12000单位(每200毫升为1单位),而现在只有6000单位的存量。前不久的一天,全市只采到437单位的血,而当天的用血量却达到1200余单位,并且连续10天都是这种“入不敷出”的情况。)
采访刘江或北京市血液中心的其他负责人了解一下北京的血荒情况
第三站:南京55S’(20S’+35S’)
街头采血车 随机调查
(新闻原稿:南京一名负责街头采血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双休日每天献血的人约150人,工作日每天约100人。而往年的10月,双休日每天接近300人,工作日每天150多人。相比较而言,今年的献血者少了一半。)
采访街头采血负责人的献血数据情况;随机在街头流动采血车边采访不同的人对自己是否愿意献血的看法
插片花5S’
专家采访,“血荒”原因分析60S’
1-2位专家,中间配空镜头
(新闻原稿:在北京,九成采血量来自街头流动采血。北京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连日低温导致采血点周围流动人员大幅减少,影响了街头采血量。武汉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6.65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其中50%以上是武汉高校学生,献血量达到20.8吨。到了寒暑假,大学生放假返乡,就明显出现“血荒”。专家认为,国家公务员、医务人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例过低,农民工和大学生一直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采血渠道过于单一是血荒爆发的原因之一。这种现象暴露出我国义务献血方面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献血队伍结构简单,义务献血的群体太过单一,缺乏稳定性。如果献血人群的主体转变成“本地人”,献血人群的稳定性就能得到保证。)
大学生热情70S’
运用已拍资料:学校红十字协会,定期组织献血活动,还有我校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刘洋同学的专访资料
第四站:天津70S’
记者亲身体验献血,提前预约天津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中间可采访一同捐献的人、陪护的护士等
插片花5S’
演播室 健康知识大讲堂 普及无偿献血常识90S’:
找一个人体血液的科研人员讲解,后期配图片结合讲解
无偿献血好处多:
使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
能降低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血栓、脑溢血)
及高血压的发生,又能减少癌症发病率。
无偿献血者平均寿命高于未献血者。
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将会获得免费用血。本人三
年内享受献血量三倍、三年后享受等量用血,超过800亳升将无限量用血,直系亲属、配偶将享受等量用血。
无偿献血者获得一次免费体检。
片尾60S’
片中采访的每一个人都说一两句表达自己的希望后期剪辑在一块,形成排比的强大的感召力
感人的献血场面的图片+聚光灯下的诗歌朗诵:
男:血是生命重回人群的力量和源泉
我一次次站在无偿献血者的行列里
女:当鲜红健康的血液缓缓淌进需要者的躯体
当生命的希望又重新燃起
男:我欣慰
无偿献血的行列里需要更多的人站起
合:你们都有一个自豪的名字(开始出职员表)
女:无偿献血者
合:你们都有一个无私的愿望
女:挽救生命救死扶伤
男:你们都用自己的血液
浇灌了绚丽的博爱之花
女:你们都以挚诚的心
构筑起捍卫生命的长城
第二篇:大连华视映像广告公司:浅谈汇报片的创作
大连华视映像广告公司:浅谈汇报片的创作
近两年来,随着广告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宣传体裁——汇报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成为继纪录片、专题片后的又一新秀。
大连华视映像广告公司,为大型企业和公司拍摄制作电视广告片、企业宣传片、城市形象宣传片、三维动画片、公司形象广告片,以专业水准为广大企业打造一流品牌形象。高档创意策划,整合企业运作理念、行业优势、品牌形象,打造企业高端品牌形象,概念化宣传企业总体形象。
公司多次与政企单位合作拍摄汇报片,在有限的十几分钟内,做到把过去的辉煌、现今的努力、未来的展望阐述的详尽得当,加之拍摄技术的专业、包装制作的精良,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根据公司多年积累制作拍摄汇报片的经验,让我们浅谈一下关于汇报片的创作吧!
过去,上级领导到下级检查工作,通常都是由下级领导手拿预先准备好的汇报稿,一字一句念给领导听,听起来枯燥无味、令人厌倦。而视听兼具的汇报片既形象、直观,又鲜明活泼,使汇报工作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汇报片,是同纪录片、专题片相近又有区别的一种新的电视宣传体裁。内容上,纪录片是社会生活“客观”的“再现”,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专题片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汇报片在记录社会生活、展现生活上和电视纪录片相同或者相近,有所不同的是汇报片叙述的事件更加真实。
结构上,纪录片,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的“纵向结构”;专题片,一般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汇报片在结构形态上既和电视纪录片相同,又和电视专题片相近。
选材上,汇报片一般选取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具有普遍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重大事件,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而纪录片、专题片的选材除了事件,还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纪录片、专题片的受众是社会群体,而汇报片的受众则是少部分人的“个体”。
综上所述,汇报片是以电视片的形式,对某一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进行专门的、深入详尽的工作汇报,它的生命就是真实性。
汇报片利用影像、声音、动画等资讯,显著提高书面报告的说服力度,将有力展示工作的辛劳与成绩!
第三篇:创作格式
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创作总结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创作总结题目
毕业作业及总结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总结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电影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总结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签名日期:
关于毕业作业及总结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电影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作业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毕业作业的各类文本,允许毕业作业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毕业作业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毕业作业。
(保密的毕业作业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签名日期:
毕业作业内容
本部分详细说明毕业作业的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
创作总结正文:
1、创作总结要求结合毕业作业写作,不能脱离毕业作业内容;
2、创作总结写法比较灵活,没有一定之规,但切忌不能写成流水帐;
3、建议创作总结的正文或正文段落选择以下两种逻辑方法写作:一是演绎法,即先有一个普遍的理论前提,然后结合毕业作业详细论述如何实践这个理论,通过实践是否对理论有所补充。二是归纳法,即通过毕业作业的多个类似的实践环节,归纳出某个创作环节的一般规律。
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第四篇:创作之我见
创作之我见—关于油画艺术的思考 创作之我见—关于油画艺术的思考
内容提要: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艺术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它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的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其作品中显现出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现实美和现实丑都是美术创作的源泉。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美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
关键词:艺术创作 艺术美 现实美 现实丑 内容 形式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衣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这样,一幅油画作品在成为艺术品之前,则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前者是创作的构思活动阶段,后者是美术创作的传达活动阶段。这种创作活动是一种追求艺术美的过程。
那么,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情感。” 在希腊语中,艺术一词兼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美的作品;二是指创造、技巧、技艺。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由此,我们又可得出一点启示,当我们称赞一部艺术品优美时,往往是蕴涵着两层意义:一是指这件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指这件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前者对物、对作品。后者对人、对艺术家。
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二是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即具有审美价值。
这两点,可以说是艺术品与伪艺术品相区别的根本特征。首先我们应当排除一种错觉。有人认为,凡是优美的事物,就都属于艺术。这种看法没有区分优美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而自然美尽管可以是艺术的对象,却绝不是真正的艺术本身。
油画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
比如,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有一对衣着朴素,身体健康的农民夫妇,在田野斜斜相对而言地站着,都低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倒着一辆手推车和一个盛满马铃薯的篮子。他们在辛勤劳动了一天正要回家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脸上现出虔诚肃穆的神色,双双心情平和地做起了晚祷。这不是法国19世纪农村典型的生活景象吗?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劳动人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性格美和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吗?是的。但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景色和美,是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在他的名作《晚钟》里为我们描绘出来的。
现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术正是以这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造的。现实中无论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只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源泉。假若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当然,现实中有些不美或丑的事物,也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根据,反映到美术中来,经画家审美意识的加工改造而成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实际上,人们对艺术与美有许多误解。人们总是以为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现丑恶?对于艺术家来说,问题并不在于表现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作出卓越的表现。
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自然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米勒表现一个可怜的农夫,一个被疲劳所摧残的、被太阳所炙晒的穷人,像一头遍体鳞伤的牲口似的呆钝,扶在锹柄上喘息时,只要在这受奴役者的脸上,刻画出他任凭“命运”的安排,便能使这个噩梦中的人物,变成全人类最好的象征。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的现实中的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罗丹的《老妓》是这样,委拉斯贵支的《赛巴斯提恩—莫拉》和米勒的《扶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鸟图》等都是这样。在国内外美术史上,有许多这样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成功之作。
事实上,丑恶只是题材的丑恶,它只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超绝,它形成了艺术作品的深层结构。由此可见,美的价值具有超越性。在自然美中,它超越自然,而达到仿佛拟人化的理性结构。而在人类的艺术中,它又超越了人类,仿佛回到了本色的自然,返噗归真。在油画作品中,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内容。人们对一件作品的估价,正是根据这种内容来确定的。
拉斐尔的《圣母》像就是这样。在一个早以被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中,他以自己的精湛造诣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命。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深刻,正如黑格尔赞叹:“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
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地体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地显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形象又必须是非常的突出,鲜明生动,那它才是美的。这就是美的规律。
凡是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离不开生动的视觉形式;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造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离不开创造艺术典型;而创造了艺术典型的美术作品,都必定以其鲜明生动的视觉形式充分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理,同时又都突出地体现出创作主体真挚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的善。而这感情和善,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内在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就是艺术的美。
在这个意义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在艺术审美经验中得到了融合。在油画创作中,艺术美是必然的。因为美,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作品中显现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艺术理想的本质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黑格尔)
而在现代社会,有些想借艺术平步青云的人,总是在思考着画什么,什么样的画才可以出名的问题。这种画缺少对艺术的真诚,缺乏那种能打动人的真实情感。这种人实际是在究研成功之路,而非研究艺术本身。画油画重要的不在于你画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表达你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对生活的态度。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绘画就是在记录这种变化,就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着对生活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画自己感兴趣的,最激动人心的。其实可画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能真实的反映生活,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
画画,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中有了灵感的火花,却无法把这种感动表现出来。黑格尔有名话很形象:“艺术家常遇到这种情形,他感到苦闷,但是由于把苦闷表现为形象,他的情绪的强度就缓和了,减弱了。甚至在眼泪里也藏着一种安慰。”绘画有时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不是机械被动地照搬生活,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绘画创作是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的精神劳动,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绘画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
吴冠中说过:艺术家是最憧憬美的一群人。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将自己血液中携带的,对人类的命运,前途那一缕淡淡的哀愁表现出来,感染他人引发思考。
而我描绘生活在城市边缘人的印象,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体验时代的发展变化,用形象揭示人性中最善良,最质朴,最美好的一面。我深刻地感到他们有一种贴近我的心灵,伴随着我的呼吸的东西。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感动吧!但他永远吸引着我,打动着我内心深处。
参考文献:
[1]《艺术的真谛》[英]赫伯特.里德著 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术社会观――当代美术与公共文化》 邹文著,人民大学出版社
[3]《历代名画记》研究 袁有根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4]《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辩》 何新著,时事出版社。
[5]《美术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6]《吴冠中速写意境》广东人民出版社
[7]《李玉昌言谈录》 《中国油画》1997年第3期
[8]《情感的寄托》 《中国油画》2003年第1期
第五篇:创作感想
单位代码 : 111 学1110110024029
号 :
毕业创作主题思想解析
作品题目 友 谊
专 业: 美 术 学
姓 名: 唐 剑 指导教师: 干 红 彬 职 称: 学 生
答辩日期: 二〇一四年六月
《友谊》
我本次创作的人物画属于工笔重彩。主要以我和同学的合影为创作主题,尺幅为六尺。画面整体效果成蓝紫色调,在技法上主要还是运用了传统工笔的勾描和染色的方式,整个画面比较清淡。
一、工笔人物画简介
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描写妇女者称仕女,肖像画称写真。又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
我这幅创作主要表现现实生活的气息,结合传统人物画的绘画技法,通过不断临摹名家作品和积累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新的时代生活,与传统有细微的差别。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描。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而我的这次创作很明显与之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造型上还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在画面的构图比较简单,在人物的刻画和设色上更是没有古人的精细和工整。那么这也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人所要学习的地方。我相信,只要能够虚心学习古人的笔法和墨法,不断的加强自己各方面修养的提升,那么我们的绘画技巧一定会迅速的进步,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
二、作品情感与技法分析
《友谊》这幅画我将从笔墨、色法和水法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笔墨。
1、用笔。
中国画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线墨还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精神。笔墨从广义上讲,指的是利用笔墨大袋画面气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
言。狭义的笔墨专指笔墨的技法。我的这幅作品也采用了常用的传统的用笔技法,比如:勾、皴、点、染。首先,用铅笔将人物形体描好,在利用毛笔,主要是用鼠须勾线笔沾上合适的墨色将人物的形体勾出。这种技法是中国工笔画一直以来最为基本的形式因素,尤其是人物画,更是把线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人物画勾线法,前人总结了“十八描”,有铁线描、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柳叶描等。《友谊》这幅画主要是采用了淡墨勾线的方法,结合人体骨骼,服装转折,明暗虚实来用线的,与古人的笔法游一定差距,但是也有其妙处所在,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区勾线,表达自己想要的画面效果。其次,在右边人物采用了“皴”的技法,主要是用来表现裤文和转折,并且运用了兼工带写的手法,使得左边人物的裤子显得尤为新颖,效果粉彩清新,带有山水的韵味。最后就是“染”,作为工笔画最为常用也是最为重要的笔法主要是用墨或色渲染出人物的结构关系、明暗虚实、形体的立体空间等,使得人物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友谊》这幅作品也不例外,在头发和衣纹以及裤子转折等地方显得尤为重要。我的这幅作品在头发上也是采用从淡墨到浓的方式,根据头型和明暗一步步的染,总共分染和罩染30余次,最后通过用清水轻洗,与画面整体朦胧感人融为一体。
2、用墨。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墨”是中国画的独到之处。汤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其妙处。《友谊》这幅画用墨的地方也非常之多。比如在勾线完成后首先就是用淡墨将画面中两个人物的头,衣裤以及五官和手的结构和转折处分染了数遍,左边人物裤子就是直接用重墨来染出暗部和转折;而右边人物身着黑红二色夹杆衣服,整幅作品又是淡淡的,这些重的黑墨就与淡清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二)色法
中国画主张黑白分明,“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墨色作为整个画面的基调,色彩的处理便是在墨骨的基础上去考虑色彩的运用。我本次创作也是根据这一理论去展开的。首先,我用水加花青调出淡墨将整个画面的大关系和转折以及骨骼等大关系用淡墨染出来,接着慢慢的用墨加重,最后,当整个画面大关系处理好后,用自己想要的颜色进行着色处理,在整个着色过程中都是以墨为此基础的。当然在创作过程中色彩也是很重要的一方,也许非常的注意,需要保证画面整体色彩和谐统一,同时也要控制好墨色,避免画面脏、花、粉等问题的出现。所以色彩的处理我们可以借鉴到以下三种方法:
1、色墨重叠法
用透明的颜色在墨稿上进行罩染,不可以一次完成,这样是为了使画面变得厚重,避免单薄。这就需要我们多层积染,这也是我们国画中常用的技法“积墨法”,这样会使画面逐步形成统一的色调。我本次创作中右面人物衣服部分黑色条条就放了心急的错误,导致了画面焖、死等,与整个画面不协调。这也正说明中国画修养身心的意境。
2、色墨对比法
绘制墨稿时,游意识、有计划地空出一部分,留待用强烈的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在我这次创作中,在人物的嘴巴和鼻子上用了这种方法,使画面的细节部分刻画更有吸引力,成为整幅画的视觉中心和亮点所在。
3、色、墨调和
这种画法在花鸟画中常用到,主要是没骨画法中常见。《友谊》这幅画也少面积的用到了此种方法,主要是用在衣扣和鞋带上。
(三)水法
调墨、调色都离不开水,这与西洋画中的“调油法”油异曲同工之妙。实践证明,用墨、用色的成败,与用水是否得当关系很大,初学者不可忽视。黄宾虹说:“水是用的,不是洗的。”意思是说水是画面墨、色技法的具体体现,用水得当,画面生动。一定要多次实践,才能从中得到经验。在这次创作过程中我也生生的体会到水的重要性。比如一种颜色用多少水才能达到想要的要求,水加多了可能颜色太淡,很难分染出想要的效果,特别是在小的细节处更是难以发挥作用。但水也不能太少,这也会使颜色韵染得不均匀。当然,为人曾精辟的总结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我们也应当在无数次的绘画过程中去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到最后能够做到为我所用,但也要注意不要被前人的技法所固定,要有所创新,总结出自己的特色。
四、创作感想
我认为在运用传统技法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过程中,要学会去总结属于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这些经验和体会,不论是成功的或失败的,互相交流,展开研究、讨论,对于提高创作水平,是有益处的。在四年的大学绘画生涯,我就在这交流中学习了不少东西。有的运用传统技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的表现出还有一定的矛盾,如在某些画中,建筑是现代的,山水背景是古老的,看去新不新老不老的,但这都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思考,怎样才能与时俱进,让一些现代元素和气息更好的与传统技法结合起来,创作出新时代的精品。
总而言之,师古法自然,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技法创新,就一定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