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教学活动 《猴子学样》
活动名称: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运用幽默的语气和动作表演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猴子学样课件,猴子和老爷爷头饰,猴子学样画本、ppt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出示猴子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
1、谈论猴子的本领。
师小结:猴子很聪明,会做很多事情。
2、思考猴子与人的区别,说说究竟谁更聪明。
老师:有的小朋友认为人聪明,有的小朋友认为猴子聪明,究竟谁聪明,听了故事就知道了。
二、看图说话
1、看图
(一)、(二):
1)故事里有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比较两张图上老爷爷和猴子都有什么变化?猴子手中的帽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3)谁愿意将两张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讲清楚、讲完整。
2、看图讲述
(三)(四)
1)老爷爷做了什么动作?猴子呢?
2)想象老爷爷会怎样?猴子又会怎样?分别用幽默的语气、象声词和动作进行模仿。
3)分组讨论为老爷爷想个可以取回帽子的好方法。
4)交流各自的方法,谈论:哪一个方法最快最好?
3、看完整的动画
1)老爷爷想出一个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不好?
2)老爷爷怎样取回自己的帽子?
老师:现在你们认为是猴子聪明还是人聪明,为什么?
总结:老爷爷碰到问题后动了脑筋、很顺利地想出了办法。我们碰到问题后好好想想,也会找出解决的办法的。
三、看样学样
1、一位幼儿做“老爷爷”,其他幼儿均做“猴子”,随着“老爷爷”做动作。
2、“老爷爷”改变动作时,“猴子”必须迅速跟着改变动作。
3、请小朋友分组,按角色表演故事。
第二篇:中班活动猴子学样(方案及反思)
中班活动:猴子学样(语言 社会)
浦东新区黄路幼儿园 瞿华红
一、活动目标:
1、依据画面线索推测、想象老爷爷和小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情节,并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猴子学样的趣味,乐意在学样中学做文明守法的小公民。
二、活动准备:
故事flash、PPT
三、活动过程:
(一)模仿游戏,引起兴趣
鼓励幼儿大胆学做课件中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师:小朋友都很聪明,很会学样。
今天,来了一群小猴子,他们也很聪明,很会学样。一起来看看小猴子在学谁的样?学了什么样?
(二)观看故事,说说学学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不讲述故事内容),播放到老爷爷抓耳挠腮的时候停下。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猴子学了老爷爷什么样?
2、结合PPT,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猜测情节的发展。
PPT1:老爷爷的帽子怎么会让小猴子拿走的?小猴子在学老爷爷的什么样? PPT2:老爷爷醒来看见帽子不见了,他会怎么做?他会想什么办法要回自己的帽子?
PPT3:小猴子有没有把草帽还给老爷爷?他们又在学什么样呢?
PPT4:看到小猴子又叫又跳,不把草帽还给老爷爷,老爷爷很失望,他急的不停地抓耳挠腮,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帮助老爷爷拿回帽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帮助老爷爷想办法拿回帽子)
(PPT5视情况而定,如幼儿没想到把草帽扔到地上,就播放PPT5,帮助幼儿推测故事情节)
(三)完整欣赏,帮助理解 最终老爷爷想了什么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猴子学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flsh(声音、画面同时播放)
(四)交流小结,经验迁移
1、故事小结:老爷爷发现小猴子很爱学样,就故意把帽子扔到地上,小猴子学着老爷爷的样,也把帽子扔到了地上,结果,老爷爷就拿回了自己的帽子。
2、经验迁移:学样真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学样,我们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什么都去学。
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这些我们可不可以学?
PPT1、PPT2:让幼儿从画面上二选一,说说应该学哪个?(学小朋友爱护绿化、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PPT3:幼儿判断画面内容,说说哪个可以学,哪个不可以学?(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帮助别人、随地小便)
PPT4:思考——可不可以学?(小朋友系安全带坐副驾驶座上)
反思:
《猴子学样》是一个传统的教材,在这样一个教材中,我考虑的不仅仅是让幼儿感受故事的有趣,理解故事,会用语言表达,更希望能让好模仿的孩子通过故事懂得不是所有的都能学样。
在活动设计中,我先采用和幼儿一起做“学样”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让幼儿看《猴子学样》的无声动画,让幼儿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根据画面线索推测、想象、讨论老爷爷和小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最后借助学样拓展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中,从幼儿身边的、生活中的文明行为、交通法规等小事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学习哪个?到底要不要学等。但在活动过程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当播放完无声动画后,幼儿就都说已经看过了,因此当我想要根据原先预设的环节进行讨论时,幼儿都能跳过讨论部分,直奔讨论结果。于是我当即调整了原先设计的环节,缩短了前面环节的讨论,把后面的经验迁移部分展开讨论,致使整个活动的核心领域由语言重点转换到了社会领域的重点。这也是由于活动前的准备不充分而引起的,没有真正了解到幼儿当前的经验,致使活动出现了以上的情况。
活动最后环节的留疑,原先的设想是希望通过孩子把问题带回家,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关注最新的交通法规,但通过活动后的交流,也让我认识到,正确的、已经现实存在的无须再进行讨论。
在今后的活动中,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还应更好地把握各领域的核心目标,努力向更优质的课再迈前一步。2013、5、07
第三篇:猴子学样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猴子学样
柏树乡中心幼儿园
刘全芬
活动目标:
1、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了解猴子的习性,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通过观察画面,学习大胆地表述出事情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3、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猴子学样》的故事。
活动准备:猴子头饰四个,帽子五顶,担子一副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1、教师表演动作,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并跟着老师模仿
2、教师提问:你还会模仿哪些动物叫?(指名模仿)
二、看动画,学讲故事内容
1、幼儿观看动画《猴子学样》,激发幼儿兴趣 看完后教师提问:(1)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猴子?老爷爷是一位怎么样的人呢?(3)小朋友能不能帮助老爷爷想个办法,帮老爷爷把草帽要回来?启发幼儿想象,自由讲述。
(4)幼儿尝试给故事起名,教师总结
2、看图片,指导幼儿分段讲述故事
(1)图
一、图二,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仔细来看第一、第二幅图。
提示:A、老爷爷要去干什么?老爷爷为什么要睡在这儿?指导幼儿使用词语“不
知不觉”、“轻轻地”。
B、老爷爷睡着后发生了什么事?猴子们在树上是什么样子?(跳来跳去,又是叫又是笑)请幼儿讲述。
(2)图
三、图四,请幼儿完整讲述这两幅图的内容,看图学老爷爷的语言和动作。
提示:A、小猴子把老爷爷的帽子拿去后在干什么?
B、老爷爷被吵醒后,看到草帽没有了,是怎么做的?(东瞧瞧,西找找)(3)图
五、图六,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办法? 提示:A、老爷爷发现草帽是猴子拿走了,会怎么说? B、可是猴子不肯把草帽还给他,老爷爷更着急了,他会怎么说?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老爷爷的样子。
幼儿自由说一说,教师总结。
(4)图
七、图八,老爷爷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老爷爷忽然想出个好办法!他把草帽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都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公公赶快拣起草帽,挑起担子就走了。
3、教育幼儿学会思考问题,遇事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三、表演故事教师分配角色,请幼儿表演故事。
选2组幼儿表演故事,选一名幼儿扮演老爷爷,4名幼儿扮猴子,共同表演故事,教师带领其他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四、延伸活动:
回到班里,再把刚才想出的各种办法都编成故事表演出来。
第四篇:猴子学样教案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猴子学样
执教人:肖彤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爷爷的滑稽动作及表情,能够大胆用语言表达。
2.能表演故事中夸张、幽默的动作。3.学会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达大胆用语言表达,讲述故事。难点:能表演故事中夸张、幽默的动作。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及课件,音乐《猴子学样》。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草帽、一根扁担、猴子的面具。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游戏导入:“跟我做”,教师做各种动作,请幼儿模仿。其中要有“伸手、搔脑袋、扔”等各种动作。二. 活动展开:
(一)教师分别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根据角色的表情及动作,想象老爷爷和小猴子的内心活动及语言,理解画面寓意。
1.出示图一引发幼儿思考: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图一。2.出示图二请幼儿思考并讲述:谁把老爷爷吵醒了?老爷爷发现了什么?是谁拿走了老爷爷的帽子?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3.出示图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猴子不肯把帽子还给老爷爷,老爷爷急得做了什么动作?猴子们又是怎样做的?请幼儿完整讲述。
4.请幼儿从老爷爷的角度出发,讲述如果自己就是那位老爷爷,自己会想什么办法把帽子要回来。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想象故事中老爷爷解决问题的办法。
5.6.出示图四,请幼儿讲述老爷爷是怎样要回自己的帽子的。请幼儿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
(二)欣赏故事。教师根据挂图完整讲述故事,出示教学课件,请幼儿仔细观看故事课件,并仔细模仿课件中老爷爷与猴子的动作及表情。
(三)看图讲述。鼓励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引导幼儿说一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小猴子?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教育幼儿学会思考问题。
(四)表演故事。提供草帽、扁担、猴子面具等道具,引导幼儿分角色完整表演故事。三.活动延伸:
播放音乐《猴子学样》,请幼儿自由表演。
第五篇:猴子学样教案
《猴子学样》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猴子滑稽动作及表情,能够大胆用语言表达。
2.能表演故事中夸张、幽默的动作。
3.学会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达大胆用语言表达,讲述故事。
难点:能表演故事中夸张、幽默的动作。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及课件,音乐《猴子学样》.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草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老师做各种动作,让幼儿猜测意思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老师做出猴子的动作(其中要有“伸手、搔脑袋、扔”等各种动作。)2.让小朋友们说说猴子的样子。
(1)猴子会干什么呢?(爬树)小朋友们模仿猴子爬树的样子。
(2)树上有桃子,小朋友们模仿猴子吃桃。(3)猴子还会荡秋千。小朋友们模仿猴子荡秋千。
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互动模仿猴子,然后小朋友们再分别模仿猴子荡秋千、猴子吃桃、猴子上树。
二、活动展开:
(一)引导幼儿根据角色的表情及动作,想象小猴子的内心活动及语言,理解其中寓意。
(1)老师模仿美猴王,小朋友们猜猜是谁。(2)美猴王学了一个舞蹈,舞蹈跟谁学的呢,一起看一下。(3)放音乐老师做各种动作,幼儿欣赏。
(4)让幼儿说一说老师做的动作中有什么?(荡秋千 草裙舞 等)老师讲解每个动作的意思。老师讲舞蹈怎样做,小朋友们站好。
(5)放音乐,老师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老师再跟小朋友们讨论各个动作。
(6)
出示范例(上面画有美猴王,箭头,手,等)让小朋友们认识图纸上的东西,老师讲解图纸上图画的一意思。
放音乐,让孩子根据范例中的画面做动作。
老师跟小朋友们互动,跳草裙舞,爬树,做各种猴子的动作。
三、游戏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帽子,老师自己带不稀奇,要传给小朋友们哦。
幼儿围成一圈盘腿做在地上,伸出右手,老师检查小朋友是不是都伸
对了手。拍拍右边的小朋友,就是你了。
回想跳舞的动作,找出适合传递帽子的动作、大家一起做传递帽子的动作。
听音乐传帽子,音乐结束,帽子传到谁的手里谁就是美猴王,到小朋友围成的圈中间跳舞。再拿几顶帽子来继续游戏,在游戏中结束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