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酒泉市玉米套作栽培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酒泉市玉米套作栽培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第一篇:酒泉市玉米套作栽培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酒泉市玉米套作栽培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韩建锋汪来田

(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简述酒泉市玉米套作马铃薯、孜然、菜花三种不同作物的高效立体化栽培模式,介绍其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了各栽培模式的效益,旨在为酒泉市及周遍地区高效立体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酒泉市玉米套作栽培效益分析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全市海拔1100—1500m,年日照时数3033.4—3316.5h,年平均气温3.9—9.3℃,有效积温1755—3611℃,平均无霜期118—159d,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并且南靠祁连山麓,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最适合于发展高效立体化种植栽培模式。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以前的“粮、经”二元结构发展为现在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农业生产不仅要解决吃粮、种菜的问题,还要能够满足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酒泉市农科所在酒泉市城郊区佘新村开展高效立体化栽培试验,通过试验和分析表明,在酒泉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采用立体化种植,不仅可以满足城市蔬菜的供应,而且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栽培模式

1.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

采取双行玉米套种双行马铃薯的种植方式,马铃薯采取双行垄作,垄高0.2m,幅宽1.2m(垄宽0.8m铺盖地膜,垄距0.4m),垄面点播马铃薯,垄两侧边点播玉米,马铃薯株行距0.24×0.6m,玉米株行距0.22×0.8m,马铃薯亩保苗4600株,玉米亩保苗5000株。

1.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

采用两行玉米套种九孜然的种植方式,幅宽0.6m,孜然株行距0.06×0.06m,播种后在表面铺0.5cm左右的细沙一层,玉米株行距0.22×0.7m,孜然亩保苗17-18万株,玉米亩保苗4500株。

1.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

采取双行玉米套种双行菜花的种植方式,按1.5m带幅宽划行,中间铺盖0.6m宽的地膜,在距膜边0.1m处移栽菜花,菜花株行距0.5×0.4m,亩保苗3300株,在膜两侧点播玉米,玉米株行距0.3×0.5m,玉米亩保苗4400株。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选好品种,合理搭配

立体化栽培不仅要考虑不同作物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作物在时间上的布局,为了充分发挥作物个体特性和群体优势,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实现单一群体为复合群体、平面结构为立体结构的生长环境和持续高产高效之目的,必须要缩短套作的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因此选好品种、合理搭配是套种栽培的关键。

2.1.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一般要选择抗旱、抗病的早熟马铃薯品种,玉米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在酒泉市城郊区的试验表明,马铃薯选用大西洋,玉米选用中晚熟型品种酒试20、酒125或中熟品种酒688最佳。

2.1.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孜然选择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玉米以抗逆性强的中熟或中早熟品种为主。在酒泉市城郊区的试验表明,孜然选用新疆大粒,该品种分枝多,抗病性强,是这几年来生产上使用的首选品种,玉米选用中熟品种酒688或酒单4号最佳。

2.1.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菜花选择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玉米以中熟或中晚熟品种为主。在酒泉市城郊区的试验表明,菜花选用丰花50、荷兰83、祁连白雪等早熟品种,玉米选用酒试20、酒125、沈单16等中晚熟型品种最佳。

2.2、适时早播,缩短共生期

为了达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套作的两种作物尽可能有充足的生

长时间,并考虑尽可能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应根据不同作物早期对温度的需求,适时早播。在玉米栽培上,通常以10℃作为生物学下限温度,在生产上常以10—12℃作为玉米开始播种的温度指标。在酒泉市一般在竖年4月中旬就是玉米的最佳播种时期。但为了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根据套种不同作物的种类确定玉米的最佳播期。

2.2.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将马铃薯按照芽眼切割成块状后,用草木灰进行拌种,在阳光下晾晒,四月初点播马铃薯,四月下旬点播玉米。

2.2.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待土解冻后即三月中旬开始播种孜然,为了在孜然浇头水时减少对玉米幼苗的影响,玉米应适时早播,一般在四月中旬开始点播。

2.2.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四月中旬开始移栽菜花,为了避免玉米生长过快遮光影响菜花的生长,一般在五月上旬点播玉米,这样既可缩短两者的共生期,也不影响两者的正常生长发育。

2.3、合理施肥,促控结合在玉米套种马铃薯、孜然、菜花这三种模式中,施肥、灌水的总原则是“水肥适合、促控结合”,在前期要创造有利于马铃薯、孜然、菜花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在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促使玉米的快速生长发育。

2.3.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

马铃薯、玉米是高产喜肥作物,应实行“重施底肥,巧施追肥,氮磷钾配合,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播前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20kg,配施普通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0~15kg,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马铃薯现蕾期、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田间灌水每666.7m2追施尿素15kg。待马铃薯收获后,结合培土每666.7m2追施尿素15kg,以促使玉米的快速生长发育。

2.3.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

孜然最怕积水,根系对肥料比较敏感,因此在施肥、浇水时要做到“慎浇水,巧施肥”。播前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20kg,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全生育期一般浇两次水,要求浅浇

薄灌,防止田间积水,并结合浇头水亩施尿素10kg。孜然开花现蕾时喷施叶面肥一次,每666.7m2用磷酸二氢钾200g,尿素150g,兑水50kg喷洒。待六月中旬孜然收获后,结合浇水每666.7m2追施尿素25—35kg,以促使玉米的快速生长发育。

2.3.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

菜花、玉米均为喜肥作物,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30kg,在菜花移栽后立即进行灌“稳苗水”,五月中旬结合灌水每666.7m2追尿素20kg,并适时施用微量元素,以促使花球的发育,是菜花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在六月中旬菜花采收后,及时对玉米进行培土,在玉米开始进入吐丝授粉期结合浇水每666.7m2追施尿素20kg。

2.4加强田间管理,严防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套种马铃薯、孜然、菜花这三种栽培模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针对不同的作物根据其发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玉米在前期要做好地下害虫(地老虎)的防治,一般使用甲基异柳磷药剂稀释500倍液灌根;中后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的蔓延发生,使用敌蚜螨和绝螨效果较好;在整个生育期内要做好瘤黑粉病的预防和防治,一般使用石硫合剂防治。马铃薯主要是防治早疫病(由冻害引起)和晚疫病(由高温高热引起)的发生,一般在种前种薯用盐酸吗啉呱(病毒灵)包衣,并用草木灰拌种后,进行晾晒。当田间出现晚疫病病株或早疫病病株时,用瑞毒霉素配代森锰锌叶面喷施,每隔7~10d喷防一次,并拔除病株,控制病害蔓延。孜然播前应用百菌清1.0Kg/亩处理土壤,消除地面杂菌,在全生育期内每隔15天喷洒EM原露一次,可有效防止死苗。菜花田间使用阿维菌素20ml+高金增效剂兑水30Kg喷雾,每间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以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虫害。

3、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分析

在酒泉市城郊区采用立体化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上的总产值明显增加,总效益显著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根据2007年的市场价格,玉米套种马铃

薯,玉米平均亩产900Kg,马铃薯平均亩产1250Kg,每亩收入 2510元,比单独种植某一作物亩收入增加760元;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玉米平均亩产800Kg,孜然平均亩产110Kg,每亩收入 2200元,比单独种植某一作物亩收入增加500元;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玉米平均亩产830Kg,菜花平均亩产1320Kg,每亩收入2480元,比单独种植某一作物亩收入增加 780元。从投入来看,立体化栽培投入成本要高于单独种植某一作物的投入,但综合比较,立体栽培的产投比高0.12,其次如果考虑酒泉许多农民不把劳动力计入成本,采用立体栽培每亩增加利润182元。

3.2、社会效益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的不断扩建,城郊土地可耕种面积有所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郊有限的土地面积,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发展的需要,根据立体化栽培试验,在人均土地面积占有少、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郊区采用高效立体化栽培模式,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可缓解城市蔬菜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为养殖业提供更多的饲料,有利于酒泉市城市郊区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第二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推广良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应用缩节胺、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玉米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如何让这部分面积的玉米产量增加是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南部县升水镇地处川东北丘陵山地海拔高度在250-700m之间玉米是该镇种植面积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7要9月降雨偏多加之春夏秋地风偏多大风大雨常使玉米倒伏甚至折断缺株断垄现象常发生导致大幅减产现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推广良种

一般春播玉米选择生育期较长、单株生产力高、抗病性强的品种2016年可推广种植神龙玉9号、B玉678、仲玉518、锦泰1号、科茂918、京东玉800等

2适时早播,地膜覆盖

3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双膜起拱肥团育苗育苗8.25万-9.00万墩/hm2开沟施肥施用碳铵1500kg/hm2复合肥750kg/hm2冤、磷肥1200kg/hm2、油枯1200kg/hm2、土渣肥22.5t/hm2、水肥4.0-5.0t/hm23

3合理密植,覆膜移栽

随着玉米高产栽培的进一步实施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就是增加密度而制约高产的瓶颈又是密度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即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增加种植密度仍然是玉米大面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5]二叶一心期地膜覆盖移栽移栽时实行双行、单株、分级、定向、错窝栽植退窝16.7-20.0cm保证栽植4.95万-5.25万株/hm2在盖膜前把地里的前茬、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1条浅沟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以防大风揭掉地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膜面宽度扩宽采光面达到严、紧、平、宽的要求4配方施肥以目标产量9t/hm2计算施纯N322.5-390.0kg/hm2P2O5150-174kg/hm2K2O180.0-232.5kg/hm2锌肥15.0-22.5kg/hm2做到底肥重苗肥、拔节肥、粒肥补穗肥猛底肥施用碳铵1050-1200kg/hm2施用尿素75-90kg/hm2作苗肥施尿素120-150kg/hm2作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要结合揭膜用尿素450-525kg/hm2或碳铵1500-2250kg/hm2对粪水灌施猛施攻苞肥势苗情看苗补施2%的尿素溶液

4适时应用缩节胺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水平而影响作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目前在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1-2]要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减少玉米植株倒伏或折断就必须采取化控技术[5-8]当玉米可见叶有6-8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做到不重不漏当玉米可见叶有11-13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如长势过旺喷施的浓度可以增加到200mg/kg喷施应该做到单一使用最好不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玉米应用缩节胺可以有效抑制玉米茎秆伸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缩短叶长增强抗倒力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增产增收2010要2015年应用缩节胺效果表明应用缩节胺株高、穗位高比对照分别矮10.0、5.0cm叶长缩短5.0cm增强抗倒能力有效穗、穗粒数分别多420穗/hm2和67粒千粒重重3.0g实际产量增加753kg/hm2增幅9.3%。

5辅助授粉

玉米授粉由于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植株营养损失和提高结实率在玉米抽雄始期实行隔行或隔窝去雄实行人工辅助授粉。

6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取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冶的植保原则按无公害或绿色产品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或者用阿维菌素、Bt乳剂等生物农药搞好苗期土蚕和毛虫大喇叭口期螟虫、大、小斑病和纹枯病综合防控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7适时收获

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籽粒变硬果穗苞叶枯白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收获

8参考文献

[1]王晓燕.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新农村院黑龙江20143636.[2]孟彦李艳萍王文化.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10-111.[3]德军杨锡财.玉米化控新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10125.[3]韩玉.应用化控技术促进玉米生产[J].农民致富之友2013775.[4]赵立波.玉米化控防倒伏技术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1101-102.[5]田兴龙王振福.密植玉米化控产品应用效果[J].新农业2010151.[6]高坤.玉米密植化控新技术及其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2013514.[7]徐月红孔庆涛.玉米化控防新技术[J].现代农业2014528.[8]孙敏张桂荣孙伟.玉米化控新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2611.

第三篇:制种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及水效益对比分析

制种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及水效益对比分析

魏开军

(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 对制种玉米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和垄作沟灌四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及水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节水增产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灌溉水效益。与其它三种栽培方式相比,制种玉米果穗发育相对优化、穗粒数增加,增产8.80%~16.76%,灌溉定额减少15m/666.7m~80 m/666.7m,水生产效益提高14.58%~54.12%,水经济效益提高14.29%~53.24%。

关键词: 制种玉米,栽培方式,产量,水效益 3232*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境内沙漠、绿洲、戈壁相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天然的种子生产车间’。制种玉米每年的种植面积在4万hm以上,种子生产量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25%以上,制种玉米产业已成为张掖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张掖市地处西北干旱区,蒸发大、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1250m,仅为全国的平均水平的54.2%,属严重缺水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制种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和研发制种玉米节水栽培新技术,推动和促进现代节水农业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3[2][1]

2试验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的节水及增产效果,为优化制种玉米节水生产模式提供依据。

1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杨家墩村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A:全膜覆盖沟播沟灌;B:全膜覆盖垄作沟灌;C:半膜覆盖垄作沟灌;D:垄作沟灌4个处理。其中A、B处理垄面、垄沟均覆膜,C处理只在垄面覆膜,沟内不覆膜,D处理垄沟、垄面均不覆膜。A处理垄宽35cm,沟宽65cm,父母本均在垄沟种植,2行母本行距45cm,株距24cm,父本种在母本中间,株距45cm;B、C、D处理垄、沟规格相同,垄面宽60cm,垄高18cm,沟宽40cm。亲本均在垄面种植,种植要求同A处理。

作者简介:魏开军(1965-),男,甘肃张掖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示范方面的研究工作。

1.2 试验方法

各处理施肥量相同,为农家肥75t/hm,尿素1050kg/hm,磷二胺300kg/hm,硫酸钾150 kg/hm。母本4月21日播种,父本4月24日播种。通过记录灌溉时间计算不同处理灌水量,具体见表1。成熟期按小区进行整区收获计产。小区积10m×4m=40㎡,重复3次,小区间加埂,埂宽60cm,高40cm。试验指示组合为郑单958。

表1不同处理灌水量情况表灌水日期 5/22 6/18 7/12 8/5 8/28 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666.7m)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55 57 59 54 28

3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57 61 63 57 298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64 65 330

垄作沟灌

72 70 363

2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结果

栽培方式对制种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表2),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条件下,制种玉米产量最高,为567.0kg/667m,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垄作沟灌相比分别增产8.80%、11.91%和16.76%;其次为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产量分别为521.1kg/667m

和499.4kg/667m,分别比垄作沟灌处理增产10.42%和5.83%,垄作沟灌处理产量最差,仅为471.9kg/667m,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表2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结果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小区产量(kg/40m)Ⅰ 33.9029.8530.0528.60

Ⅱ 33.8032.4029.7028.10

Ⅲ 34.3031.5030.1028.20

平均 34.0031.2529.9528.30

折合产量 kg/667m 567.0521.1499.4471.9

显著性 0.05 a b c d

0.01 A B BC C

2.2 种植方式对制种玉米株高及果穗发育的影响

在四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株高与穗位高变化规律相一致(表3),即株高较高的处理,其穗位也较高。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株高及穗位都不同程度高于其它处理,垄作沟灌处理株高及穗位都最低,其余处理株高及穗位高位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及垄作沟灌处理之间。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果穗发育相对优化,穗长、穗粗均大于其它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果穗秃顶缩短0.1cm~1.8cm,穗粒数增加15粒/穗~32粒/穗。全膜覆盖垄作沟灌与半膜覆盖垄作沟灌两个处理之间的穗粗及穗粒数均处在同一水平,垄作沟灌处理果穗发育相对较差,与其它处理相比,果穗变短变细、秃顶长度增加,穗粒数减少明显。

表3不同栽培方式对制种玉米株高及果穗发育的影响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株高 cm 177 172 168 16

3穗位高 cm 89 80 78 7

5穗长 cm 21 20 18 16

秃顶长 cm 1.3 1.4 2.4 3.1穗粗 cm 5.1 4.8 4.8 4.5

穗粒数 粒/穗 298 284 283 267

2.3 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效益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制种玉米生育期灌溉定额最低的处理为全膜覆盖沟播沟灌,灌溉定额为283m/666.7m,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垄作沟灌相比,灌溉定额分别降低15m/666.7m、47m/666.7m和80m/666.7m,其次为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灌溉定额比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分别降低32m/666.7m和65m/666.7m,垄作沟灌处理灌溉定额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四种栽培方式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节水效果较为明显。

四种栽培方式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水效益最高,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垄作沟灌相比,水生产效益分别提高14.58%、32.39%和54.12%;水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4.29%、31.89%和53.24%。垄作沟灌处理水效益最低,与其它处理相比,水生产效益降低16.41%~35.11%,水经济效益降低13.94%~34.74%。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半膜覆盖垄作沟灌两个处理水效益略低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但显著高于垄作沟灌处理。综上不难看出,再制种玉米生产上选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不仅可获得更高的水生产效益,而且在耗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表4不同处理单方水效益比较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灌溉定额 m/667m 283 298 330 36

2323232

3232

产量 kg/667m 567.0521.1499.4471.9

产值 元/667m 2101.21936.01857.81758.8

水生产效益 水经济效益 kg/m 2.001.751.511.30

元/m 7.426.505.634.8

5注:玉米种子价格以3.60元/kg计算,玉米穗轴及秸秆以60元/667m计算小结

3.1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水平,在该种栽培方式下,制种

玉米产量比垄作沟灌栽培提高16.76%,穗长、穗粗增加,秃顶长缩短,穗粒数增多,果穗发育相对优化,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制种玉米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条件下,灌溉定额减少15m/666.7m~80 m/666.7m,水生产效益提高14.58%~54.12%,水经济效益提高14.29%~53.24%,节水增效显著。参考文献:

[1]王永芳.张掖市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5,5:93~95 [2] 刘洪兰,张俊国,董安详等.张掖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J],干旱区研究,2008,1:35~40

第四篇:玉米栽培教学计划

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我省发展玉米生产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选用优质品种、适时早播,不同品种对海拔、地形、光积温、光照、降雨、土壤类型、肥力条件适应能力等有不同要求,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玉米产品是我们农民增产增收的手段之一。掌握作物栽培技术是农村学校教育目标之一,也是农村学生能力培养教育的重要体现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让学生修好这门学科,我特定制了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让学生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1、让学生认真看书学习,多掌握一些玉米栽培技术方面的知识,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借鉴家长的种植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玉米栽培技术的兴趣,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让学生在家里种植玉米的整个流程中,观察玉米从选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做好记录。有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可以进行不同地块同一品种或者是同一地块不同品种的实验种植,以培养学生的种植兴趣和科学性。使蚂蚁河乡今后新一代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有一个明显提高。

3、对本班学生按照智力水平存在的不同或差异,对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玉米栽培技术,为学生毕业后工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创造条件。

4、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并针对难以理解的如肥料成分、含量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必要时结合理化实验结果来解决,以便在教学上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5、必要时请农技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玉米栽培技术的兴趣。

6、全年选一离学校较近玉米地块,全程观察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做好记录。

以上就是我制定的《玉米栽培技术》教学的工作计划,希望这个计化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玉米栽培技术,让他们对《玉米栽培技术》充满兴趣。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二月份第一章:玉米生产概况、第二章:玉米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第一节、第二节

三月份 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玉米营养需求特点与施肥、第四章: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四月份 第五章:杂交制种技术、第六章: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五月份 第七章:玉米的加工利用、第八章: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术

六月份 第九章:吉林省农业区划与玉米栽培

七月份 测试与评价

蚂蚁河乡中心学校

2014年2月10日

第五篇:油茶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从造林地选择、品种改良、密度调控、水肥管理、整形修枝、垦复抚育、病虫害防治和种子采收等方面介绍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油茶的高产、高效和优质栽培。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经济树种。油茶树体根深叶茂,四季常青,是水土保持林,生物防火林带和绿化、美化的理想树种;油茶籽可榨油,茶枯是优质的肥料和化工原料。油茶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太湖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现有油茶林约3300hm2,经多年的栽培实践,现将实现油茶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造林地选择

油茶宜选山地红壤、红黄壤,pH值5.0~6.5,海拔100~500m,阳光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坡度25°以下的中下坡地块。

选择良种

选择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出油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苗造林。我省的优良品种有徽优99、皖舒1号、2号、3号、4号、黄山1号、大别山1号等。这些品种的平均产油量达450~900kg/hm2,是普通品种的6培左右;已成林油茶中的低产林可采用高枝嫁接进行品种改良。合理密度

新栽油茶宜按2m×3m的株行距进行栽植,栽植1665株/hm2。随着油茶的挂果,可逐年降低密度,盛果期油茶林保留1050~1200株/hm2。现有挂果的油茶林,按稀的补植、密的间伐、老残砍掉的原则,留1050~1200株/hm2。科学施肥

油茶有“抱子怀孕”的特性,一年四季花果不离枝头,必须补充肥源才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油茶生长结实情况,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增施氮肥、复混肥。秋冬季节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季节以速效肥为主,盛果期施磷肥,适当施氮肥,也可配合叶面施各种微肥或生长调节剂,可于早晚进行,着重喷施叶背面效果更佳。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追肥一般施用化学肥料。施肥次数依树长势而定,但春梢抽发前要施肥1次。整形修枝

(1)一般修剪时间宜在12月至翌年2月,茶果采收后至树液流动前。

(2)幼树整形修枝宜在第3年苗高70~80cm时进行,早春季节在树干四周选留强壮主枝,去除病虫枝,修剪弱枝,及时除萌。

(3)壮树应因树修剪,因枝作形,剪密留稀,去弱留强,采用大年轻剪、小年重剪的方法,形成立体结果的圆头型或自然开心型树冠。具体修剪步骤是先剪下部,后剪上部,先剪冠内,后剪冠外,使树体均匀透风透光,上下不重叠,左右不拥挤,增大树体结果面积。同时应及时清除剪下的病虫枝,减轻第2年的病虫害。对于结果枝应强枝轻剪,弱枝重剪,以增强结果部位,促进弱枝生长,而未结果的幼树修剪则与之相反,以平衡树势。垦复抚育

垦复能有效改善土壤条件,提高通气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蓄积水分,减少病虫害,促根伸展,增加产量。一般油茶林宜3年大挖1次,1年中耕1次。垦复冬夏季皆可进行,冬季宜深挖,深度以25cm为宜,夏季宜浅挖,深度以10cm为宜,应尽量不伤根或少伤根。垦复方法有:①15°以下平坦地宜用全垦,先砍杂灌杂草,而后顺水平带环山而上,边挖边把泥土覆盖在杂草杂灌上,并做好拦水埂,埂高15~20cm,埂宽60cm,以控制水土流失,加速杂物腐烂,提高土壤肥力;②对已遭受侵蚀的林地宜将沟先填平再进行深挖垦复,并做好水平排水沟或鱼鳞坑,以利水土保持;③带垦宜用于林相较整齐、坡度15°以上地块,即从山脚至山顶横向水平挖一带、留一带,带宽视株行距而定,逐年更替垦复;④穴垦适宜于坡度在20~30°的地段,在全面砍除杂草杂灌的基础上,围绕树蔸深挖垦复,一般树冠多大垦复多大,把泥土往蔸上覆,杂物埋入土内;⑤修山,一般适宜于陡坡、山塘、水库周围、交通沿线地带,即仅砍除杂灌而不挖土,以免垦复造成水土流失。病虫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其特点是危害期长(4~11月)、侵害部位多。整个生产期内病原菌多次侵害油茶的芽、叶、花、果,病原菌以菌丝在病部越冬,越冬病部产生孢子堆,经雨水溶解分散,再经风雨传播感染,7~8月达发病高峰期。根本措施是选择抗性强的高产品种,高接换种或科学营林综合治理。冬剪时将一切病原体剪除集中烧毁,也可在夏季发病高峰前喷1%波尔多液3~4次,11月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树体各部进行防治。

(2)油茶尺蠖。为间歇性暴发害虫,以幼虫咀食叶片为害,1年1代,当气温达到18℃以上时,成虫羽化产卵,幼虫

有群集性。可人工防治进行灭蛹、刮卵或捕蛾,药物防治应在3龄前进行,可用3%敌百虫粉30kg/hm2喷杀或90%敌百虫2000~3000倍液、亚铵硫磷800~1000倍液喷杀。

(3)油茶刺绵蚧。以幼虫或成虫吸取叶片嫩枝梢的液汁为害,其分泌物可诱发油茶煤病。1年1代,以受精雌虫越冬,第2年4月中旬产卵,7月两性分化,人工防治可于4~5月人工剪除虫源,将被害枝叶集中烧毁,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用50%敌敌畏乳剂或90%敌百虫晶体200~1500倍液喷杀。

(4)油茶煤病。是由蚧虫类、蚜虫等危害诱发而引起。煤病病菌从诱发害虫的排泄物中吸收养分过着寄生生活,附在枝叶表面,形成1层黑色的煤污层,阻塞了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最后引起病株死亡。因此,诱发害虫的存在是病害发生的基本条件,另外低温和高温环境也有利其发生。防治的根本是须消除油茶剌绵蚧等害虫。种子采收

果实采收与种子处理直接关系到油茶的产量和质量,须严格掌握。油茶种子采收宜在茶果表皮茸毛脱尽,部分茶果开始开裂时采收,过早采收则出油率低,油质也受影响,太迟则会茶果开裂茶籽脱落导致减产。采下的茶果放在晒场晒几天,待茶果全部开裂时捻出茶籽,晾晒干便可放于通风处贮存或进行调运加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