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大学上课现象

大学上课现象



第一篇:大学上课现象

大学上课现象

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连上课也是五花八门,仅以我的大学班级,我的大学同学上课出现现象,看看你有没有出现过哟:

现象1:老师讲课兴致勃勃,下面睡倒一片,呼噜声此起彼伏啊;

现象2:玩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看手机网络,围绕手机转,最逗莫过于毛概老教授正讲的高兴时,东方红的铃声响起,把教授吓一跳,铃声哪个奇怪啊,(单身情歌、勇气、老鼠爱大米等等等,有时是小演唱会啊);

现象3:看报纸、看杂志、看小说,尤其很厚的武侠小说,只要不与课本有关的都看; 现象4:玩扑克、五子棋、斗地主最盛行,当时我、军哥、大仙、鸡蛋超、骚秋、小兽经常娱乐活动就是上课斗地主;

现象5:同桌聊天、前后聊天,尤其是有时聊天的太多经常盖过讲课的老师,感觉大家比比谁声音大;

现象6:补作业,不管上什么课,狂补一月甚至更久的作业,因为我们最后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70%。这个最起码与学习有关;

现象7:吃零食、吃瓜子、吃面包,有些人显得可能实在无聊,啃课本、撕课本,估计失恋了(一次CI老师那个生气看到嘎子撕课本,过去一看刚想发火,一看撕得大学英语,老师又回去继续上课了);

现象8:女的抹抹口红,照照镜子,男的掏掏耳朵,男女情侣在桌洞下面玩些拍手游戏,牵手、打情骂俏,甚至有些项目可以回家了;

现象9:上课来回溜达,一会出去了,门吱嘎一声,一会又回了,班里50来个人,这门多惨啊,除了上课老师不出去,其余同学估计看门好欺负,不出去的从这个座到那个座,从第一排到那个第一排;

现象10:听听P3 4 5,玩玩ESP,带着耳机,闭着眼,嗯,公务员上班了;

现象11:悄悄的看着电脑,看看小电影、小视频,当时我和班长有个手柄,上课踢实况足球,从实况8到实况10,到大学毕业;

现象12:看着窗外发呆,看着某人发呆,看着天花板发呆,蛤蟆对这一情景经常说:“要发春了”;

现象13:老师上课过程中突然点名:“程花花”,“到”,“张军舰”“到”,“赵继蛤”等停了会下面答道,“到”,老教授纳闷了上节课是女的答道,这节怎么是男的,就问:“到底是男是女”,下面答道:“纯爷们”,“恩,这学期成绩不合格,下次上课还说不清是男是女”教授说。(文中出现姓名为化名、外号);

现象14:正认真听课呢,前排两女生吵起来了,后边两男生扭打到一起来,本来班里挺团结的,为了这个情,那个爱,唉哟;

现象15:上课呢,怎么后排的两个同学吐烟圈了,后面隐藏的是喝酒,吃方便面,花生米的男生,恩,要不是老师讲课,以为在餐厅呢;

现象16:班里50多个人,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吐沫横飞,下面只有了了几个人,其余人呢,奧,都逃课了!

这都是我班里的小现象,只是现象让大学无奈,大学生让大学无奈!悲哀只是空白的开始,无知是生命的毒药,恩,没事到其它班级溜达溜达看看去!

裴孝明摘自小说《大学Four部曲》又名《我的大学》

青岛

第二篇:大学上课玩手机现象之我见

大学上课玩手机现象之我见

向四周环望,很多同学都低着头。他们在干吗呢?定睛细看,他们手里都拿着个手机,而手指在键盘上跳跃着,飞舞着。哦!他们在玩手机。可这是课堂啊,老师在讲课啊!难道他们都是天才,不用学?还是怎么了?他们怎么会在课堂上玩手机呢?

看了网上一些新闻和调查才知道这种现象在当今大学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连很多老师都默许了它。是什么让每节课都有很多同学在玩手机?又是什么让它普遍化。这些让我不得不去思考。

首先从我们的自身去看,首先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经过了十年的“灌输性”教育,并且老师强压着我们学习;而进入大学,没有了以前盯着我们学习的老师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上完课就走的老师,很多人适应不了大学老师对着PPT讲课,跟不上老师,于是就想反正听不懂,还不如玩会手机。也有些人觉得这是非专业课,无所谓,60分及格过了就行。再有就是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会遇到专业与工作方向不对口的尴尬,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上课听课长生怀疑。最后就是有些学生对该门课感到乏味,他就会向手机寻求乐趣。

但是这种现象产生及普遍化,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原因。

课堂上有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老师也难辞其咎。很多老师上课就照着PPT上一路念下来,一堂课基本上听不到几句“多余的话”。这样的课又让我们如何接受。在有老师们对这种现象的默许或者无作为,使得这种病态弥漫在课堂上。

我们苦读十年寒窗,终于敲开了大学这所高校的大门,我们终于来到了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步入了这通往知识海洋的殿堂,开始我们学习的又一征程。可是课堂上玩手机使得我们许多人走到了旅程的岔路口,甚至走进死胡同里去了。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努力就这样化为乌有,我们不能就这样堕入深渊。

对于这一现象,我希望我们大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我们已经是个成人,不再是孩子了,我们应该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要做到上课认证听讲,积极思考。然后明确自己的目标,让自己朝着目标迈进,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而我们的老师,我希望可以不要仅仅照本宣科,还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来传授我们学生。更要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予以纠正。

大学是我们寻求知识,成人成才的地方。我希望当我们走完我们的大学生活之后,我们可以带着满满的行囊踏上新的征程。

第三篇:上课不举手现象思考

上课不举手现象思考

周方远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通过这一个月的上课我发现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小朋友发言还是非常积极的,而且这些人相当固定。基本上每次我提问题时她们都会举起小手。与此同时,我也发现这现小朋友都是相对来说成绩较好的一部分学生,她们的性格相对来说也比较外向;有一部分小朋友不是经常举手,但他们也会发言,这部分学生是依照自己的兴趣来发言的;有一部分学生是按照问题难易来举手发言的,这种情况比较多见。当他们觉得我的回答肯定是对的时候,她们才会举起手来;还有极少数人是不愿意举手发言的,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似乎举手发言对她们来说都与她们无关。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题基本上没有,他们好像还没有这个意识。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小试验,我在一堂课上基本上都叫了举手的小朋友,发现她们学习劲头很足,她们的回答也通常让人满意,而且回答时声音响亮。再看那些没举手的,性格内向的一声不吭,性格外向的则在下面开小差了。在另一堂课上,我基本上叫了没举手的小朋友,她们被叫起来时很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唔唔的,让她们坐下时倒显得很轻松,显然她们害怕回答问题。再看那些成绩好的小朋友,有些在喊“老师,我来我来”,有些则在偷笑。这些现象令我深思,似乎总有一种对比,而这种对比是让人难受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种现象呢?分析了许久总结出三个原因:

一、不自信。

问题提出之后,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就心想“连XX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么简单吧”。

二、太自尊。

有些同学的自尊心又强又脆弱,总担心自己回答不好之后被同学们笑话“你看看,假积极,原来并不会”,更担心在老师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一定觉得我没有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好。”

三、不必要。

很多同学都心想“反正我的答案一定不会标准,反正老师是要给我们讲标准答案的,我何必费那个劲,绕那个湾子呢?直接等着老师的标准答案岂不是更好?”

其实这也不能怪同学们,前两种心理形成的原因,典型是受了中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爱面子”、“虚荣”的潜移默化影响。而第三个原因,则是受了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对“标准答案”的过分依赖和自主思考的懒惰。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最终的结果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再怎么抱怨大环境的罪孽,但是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规定站起来回答的小朋友声音一定要响亮,让所有小朋友都能听得见。当有小朋友回答时你必须认真听,我会抽其他小朋友“刚才那位小朋友说了什么,你对他的回答有什么意见”。(旨在希望他们能学会认真倾听)在举手发言之前一定要先动脑筋。设立发言进步奖和发言优秀奖,旨在照顾程度不同的学生。让差生体会到原来发言不可怕,而且很光荣。让好生也能积极表现自己,这就需要增加自信,如何增加自信呢我也分析了三点:

一、示范法,我们要给学生讲清举手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勇敢地举起手来。举几个国家领导人面对记者提问能应答自如的例子。

二、心理治疗法,上课举手敢于回答问题是一个学生心理素质过硬的综合检测,原因1-3就是一个学生心理素质过差得集中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治疗,从而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个性。

三、换位法,师生换一个角度,由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变成学生免除了学生好多后顾之忧,从而形成一种开放、宽松、向上、友好的学习氛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愉快、自觉地举起手来。

第四篇:如何制止上课说话现象——魏书生

如何制止上课说话现象——魏书生

据我经验所知,学生上课说话的原因大致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成绩较差,升学无望。

社会的不断发展,所有的家长都明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所以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一些学生由于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升入高中后许多科目中不懂,听不懂得又不采取积极的应以措施,而采取消极逃避,暂时麻痹自己,寻找说话的对象,以舒解自己内心的不安。针对这类学生我在教育教学中曾采取这样的措施:

第一,个个击破,瓦解联盟。不学习的同学很容易形成联盟。所以我们必须先找到这个联盟的首领,对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其此时心态,然后根据他的心态,对其进行放大自我价值的鼓励。如可以告诉他你对他的希望,然后告诉他,你要对他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并且告诉他不管有怎样的困难你都会支持他的,但不要和其它同学说,自己心里明白就行,做一个君子协定,告诉他如果做不到你会严厉的惩罚他的。每个人潜意识当中都是上进的,这时他会很乐意的接受你的教育措施。由于你事先已和他作好了君子协定,当他没有遵守诺言时,你处罚他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反教。你对他的严厉处罚会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其它经常说话的那些胆小的同学就会因而收敛。

第二,第二,利用班级舆论,形成心理约束。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关于影响班风学风的民主治理大讨论”,采取指定发言和自主发的方式,提出班内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指定发言既要找自控能力好的学生又要找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目的是让自控能力强的同学的观点对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心理产生触动,让他们自省。然后采取无记名票的方式,选出班内自控能力最差的学生名单,一般不多于三个,但这个名单不能当场公布,教师将名单审读完之后,可以完全按照选举的结果确定名单;也可以根据教师平时的了解,确定名单。但不管采取那种方法都不能公开这些人的人名,而要暗地里进行个别谈话,告诉他们选举的结果,然后再告诉他们只要自己知道就行,老师也不会在班级公布,人都是要犯错误的,但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并且相信他们会改好的。

第二类自学能力差,不能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

一部分同学做事,没有计划性,老师推一步走一步,每天只要完成教师的布置的任务就认为是万事大吉,其余时间就用于说话、玩乐。而这类学生一般智力水平都比较高,是一个班级浓郁整体学风必须争取的一部分。对于这类学生我在教育教学中经常是采取这样几种方法: 第一、让学他们参加学习经验交流会,让他们体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告诉他们“预则立,不预则废”道理。

第二、实施分层作业制,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分别留以不同的作业。可以根据他们在班级的学习情况,多留一些作业。第三、目标激励,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分别给他们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期目标。

第三类心理浮躁,虚荣心强,在校不学回家开夜车。

有一部分学生,虚荣心理较强,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在学校里不学习,回到家里猛学。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将计就计,逼其前进。这类学生在班级肯定不是前几名,这是教师可以利用他的这种心理,进行达标学习。教师在班级公开表扬他聪明,学生一定很受用。这时教师趁机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但要求不要太高,太高了不容易达到,效果不好。然后让学生自己向班级全体同学表态,能否达到这一目标,由于他的心理原因,他一定会答应的。其实他此时心理也没底,事后教师悄悄找他,告诉他,只要在班级再认真一点,便只顾说话,你就会达到目标的,凭你的聪明劲,你一定会做到的。以此类推,循环往复。

第二、进行自省的心理辅导。教师不必将他这一缺点指出来,不要将这层窗户纸捅破。私下里搜索一些这方面的材料给他,并且告诉他你需要一篇这方面论文,但你没有时间写,请他代笔,让他在读写过程中自悟。如果论文写的确可以,可以投递发表。

第四自卑心理,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

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较好,深受教师的赏识;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增多,一时没有适应,成绩下降找不到原来的位置,心理上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就产生自卑心理,意志消沉,破破罐子破摔。经常沉浸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为了证明自己经常和同学谈论初中时自己是如何的恐英雄。针对这类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进行学法指导,班主任要给他讲授高中学习方法,并且私下告诉各科任教师在课上多关注一下,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二、分座倾斜,在分座位时将他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同座,以期学习学习成绩较好同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活动激励,班主任要努发现他的特长,让他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自信。除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几个方法,可以使用。

笔记止话法,学生上课话是因为他们无事可做,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记笔记,下课时教师将收部学生的日记(多指上课爱说话的同学)进行检查。对没有笔记者进行处罚。小组管理法,即将全班学生按行或者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个小组长,一个小组长管理不超过十个同学。每星期进行总结评比,对表现好的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小组进行评批,重点批评小组长。

座位分配法,将班级最能说话的同学分隔开来,或让他们单桌,或让他们与班级性格内向不愿说话的同学安排在一起。

说话实录法,如果发现某个同学说话,就让他把所说的内容用不同的体裁写下来,这样既可以锻炼他的写作能力,也可以制止他说话的次数与时间。

第五篇:如何制止上课说话现象——魏书生

如何制止上课说话现象——魏书生

据我经验所知,学生上课说话的原因大致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成绩较差,升学无望。

社会的不断发展,所有的家长都明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所以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一些学生由于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升入高中后许多科目中不懂,听不懂得又不采取积极的应以措施,而采取消极逃避,暂时麻痹自己,寻找说话的对象,以舒解自己内心的不安。针对这类学生我在教育教学中曾采取这样的措施:

第一,个个击破,瓦解联盟。不学习的同学很容易形成联盟。所以我们必须先找到这个联盟的首领,对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其此时心态,然后根据他的心态,对其进行放大自我价值的鼓励。如可以告诉他你对他的希望,然后告诉他,你要对他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并且告诉他不管有怎样的困难你都会支持他的,但不要和其它同学说,自己心里明白就行,做一个君子协定,告诉他如果做不到你会严厉的惩罚他的。每个人潜意识当中都是上进的,这时他会很乐意的接受你的教育措施。由于你事先已和他作好了君子协定,当他没有遵守诺言时,你处罚他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反教。你对他的严厉处罚会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其它经常说话的那些胆小的同学就会因而收敛。

第二,第二,利用班级舆论,形成心理约束。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关于影响班风学风的民主治理大讨论”,采取指定发言和自主发的方式,提出班内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指定发言既要找自控能力好的学生又要找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目的是让自控能力强的同学的观点对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心理产生触动,让他们自省。然后采取无记名票的方式,选出班内自控能力最差的学生名单,一般不多于三个,但这个名单不能当场公布,教师将名单审读完之后,可以完全按照选举的结果确定名单;也可以根据教师平时的了解,确定名单。但不管采取那种方法都不能公开这些人的人名,而要暗地里进行个别谈话,告诉他们选举的结果,然后再告诉他们只要自己知道就行,老师也不会在班级公布,人都是要犯错误的,但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并且相信他们会改好的。

第二类自学能力差,不能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

一部分同学做事,没有计划性,老师推一步走一步,每天只要完成教师的布置的任务就认为是万事大吉,其余时间就用于说话、玩乐。而这类学生一般智力水平都比较高,是一个班级浓郁整体学风必须争取的一部分。对于这类学生我在教育教学中经常是采取这样几种方法: 第一、让学他们参加学习经验交流会,让他们体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告诉他们“预则立,不预则废”道理。

第二、实施分层作业制,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分别留以不同的作业。可以根据他们在班级的学习情况,多留一些作业。

第三、目标激励,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分别给他们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期目标。

第三类心理浮躁,虚荣心强,在校不学回家开夜车。

有一部分学生,虚荣心理较强,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在学校里不学习,回到家里猛学。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将计就计,逼其前进。这类学生在班级肯定不是前几名,这是教师可以利用他的这种心理,进行达标学习。教师在班级公开表扬他聪明,学生一定很受用。这时教师趁机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但要求不要太高,太高了不容易达到,效果不好。然后让学生自己向班级全体同学表态,能否达到这一目标,由于他的心理原因,他一定会答应的。其实他此时心

理也没底,事后教师悄悄找他,告诉他,只要在班级再认真一点,便只顾说话,你就会达到目标的,凭你的聪明劲,你一定会做到的。以此类推,循环往复。

第二、进行自省的心理辅导。教师不必将他这一缺点指出来,不要将这层窗户纸捅破。私下里搜索一些这方面的材料给他,并且告诉他你需要一篇这方面论文,但你没有时间写,请他代笔,让他在读写过程中自悟。如果论文写的确可以,可以投递发表。

第四自卑心理,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

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较好,深受教师的赏识;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增多,一时没有适应,成绩下降找不到原来的位置,心理上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就产生自卑心理,意志消沉,破破罐子破摔。经常沉浸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为了证明自己经常和同学谈论初中时自己是如何的恐英雄。针对这类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进行学法指导,班主任要给他讲授高中学习方法,并且私下告诉各科任教师在课上多关注一下,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二、分座倾斜,在分座位时将他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同座,以期学习学习成绩较好同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活动激励,班主任要努发现他的特长,让他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自信。

除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几个方法,可以使用。

笔记止话法,学生上课话是因为他们无事可做,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记笔记,下课时教师将收部学生的日记(多指上课爱说话的同学)进行检查。对没有笔记者进行处罚。

小组管理法,即将全班学生按行或者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个小组长,一个小组长管理不超过十个同学。每星期进行总结评比,对表现好的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小组进行评批,重点批评小组长。

座位分配法,将班级最能说话的同学分隔开来,或让他们单桌,或让他们与班级性格内向不愿说话的同学安排在一起。

说话实录法,如果发现某个同学说话,就让他把所说的内容用不同的体裁写下来,这样既可以锻炼他的写作能力,也可以制止他说话的次数与时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230733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