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班级管理的收与放

班级管理的收与放



第一篇:班级管理的收与放

班级管理的收与放

提起班级管理,是心酸的历程,也是饱满的丰盈,工作十年,只有2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而这两年是一种疼痛的蜕变,也是一种幸福的倘佯。

09年,我被迫成为一个问题班级的班主任,没有任何经验的我只是看身边班主任的经验来管理我的班级。

第一月里,当别的班级已经调整好,进入正常的学习秩序时,我的班级还是一盘散杀,焦头烂额的处理学生的问题,今天打架,明天逃学,今天上网,明天捣乱。那一段我迷茫无助差点放弃。

我向老教师请教,他们告诉我工作要认真,要严厉,要看守。说实话,我是个性格温和的人,让我严厉,还有些困难,但为了能够让这样的一个乱班好起来,必须有招就用。

我“严守死打”每天早上六点到校,在班级后面准备一张办公桌,除了吃住外,我每天守着他们,这回学生所有的情况尽收眼底。上课不认真听课者罚站,上课捣乱者请家长,班级的秩序真的有些好转。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现象由显性变成隐性,班级的好转只是表面,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吸烟打架,他们会在我不在的时候或是去厕所,涣散的班风依然没变,当你在班,鸦雀无声,当你离开时,骂人、吵架如市场。逐渐发现这种严守为我和学生建起了一道防线,捣乱破坏现象逐渐变成隐秘的,当我调查,他们如串联好了,都说“不知道”。每天弄的我筋疲力尽,孤军作战的力量日趋单薄。在生死挣扎中煎熬。每天,我都苦恼,怎么去面对这样的班级。

有几日,我看班级很稳定,欣喜严守的成功,相继有几个同学不想念,家长反映说班级暗地结帮成伙欺负同学,要钱打人,我听后简直要背过气去,这不是黑社会小地痞行为吗?任课老师也反应上课时,画猪头,向老师宣战。要崩溃了,全班同学联合起来和我作战。

必须反思自己,严守让我和学生建立了防线,我和学生成了对立军。一个班级不应该这样,他应该是和谐,温馨的,团结的,向心力,凝聚的,而班主任的自身建设和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比较重要。

我抛弃了一个多月的“严守死打”,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少给压力,多给魅力。”我专研家庭教育和心理学,先让自己有魅力,有影响力。我寻找到问题学生的症结所在,并让自己从内心深处去接受他们,并学会爱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慢慢的放手,一定是慢的,因为这样的班级缓慢的渗透润泽,才可以奏效。他们慢慢的接受了我,不喜欢学习,我们就不谈学习,提美好的未来,提心中的向往,逐渐沟通融洽了,我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他们在内心深处都有一座美丽的芳草地,由于外部的教育环境等因素,让这块阳光地带慢慢封闭了,我要开启他们,顺着他们的向往,我和学生商量为班级定班名、班旗、班徽、班歌,让他们有了向心力,然后班级同学每组六人,分成五组。为自己的组起名、组号、组徽等,我偷偷把以前成帮结派的分开,男女搭配,优劣搭配。这样有了竞争力和凝聚力。

当我和学生找到关系的和谐点,让师生关系平衡,日趋融合,我就为班级找一个管理的模式来完成班级的建设。我翻阅了大量中外班级管理资料。“自主管理”“分层管理”“制度管理”“量化管理”都是值得我借鉴和传承的资源。我为班级管理寻找科学的管理模式,一定要注重学生发展的规律。我可以把四种方法结合起来,按照本班学生实际,我做教、扶、放。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三层次建立班级管理模式。

因为这是一个问题班级,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都已形成,我要做到“教”,学生是“自我教育”,教学生什么?教学生习惯的养成,通过各种方式,利用活动,挖掘所有资源,用意念渗透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唤醒“好孩子”意识

班级管理的收与放,并努力替换以前的习惯,初中生他非常注重同伴间的评价,所以利用班级集体评价来约束他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2年来,我用相机拍下了他们改变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通过不断播放自己的影像,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

第二阶段,教师“扶”学生“自我管理”一个班级管理,必须有法,必须有制度。我扶持了一批班干部,培训他们如何管理班级,民主为班级制定班级制度,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班级是他们,应该还给他们,他们针对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和惩罚制度,细到课上课下,全到寝室,班级的卫生和纪律。惩罚的方式先由自我反思,自我说明,自我惩罚,视情节轻重由集体商讨惩罚方式,而我帮扶学生完善管理,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有一次班级超迟到,因为他腿有些缺陷,站立不直,班委会用“站军姿”来惩罚他,而超认为同学们取笑他,我正面教育超,要承认错误,对自己的缺陷要面对,更要改正,然后教育其他同学和班委会要尊重同学,关心他,帮助他,每当超站姿不好时,每位同学都会善意的提醒他。

第三阶段,教师“放”学生“自我发展”。当制度逐

第二篇:“放”与“收”的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放”与“收”的班级管理

什么是“放”?放就是“松”。但“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明“松”暗“紧”,形散神聚。之所以“放”,除了让班主任“走出庐山”,为进一步反思和研究工作腾出时间外。

更重要的是,“放”可以给学生自由的心理空间,使学生心灵得到舒展,思想得到解放;可以让学生暴露问题,以便班主任及早发现,因势利导;还可以培养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学生的公民意识。

给学生自由的心理空间,使学生心灵得到舒展,思想得到解放

我在工作中发现,班主任一刻也不“放”的班级,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尽管班上学生的平均水平不错,但往往缺乏个性鲜明、成绩出类拔萃的领军人物,这和学生长期的心理压抑有关。如果班主任适当给学生“放一放假”,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暴露问题,以便及早发现,因势利导

如果班主任时时处处都在学生身边,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把自己的问题包裹起来,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造成“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后果。所以,班主任有意“放一放”,让学生把问题尽早暴露出来,解决起来也容易得多。

培养干部工作能力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放”的时候,给学生干部更多的独立管理班级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大胆主动的工作。这对于提高他们处理事务的能力很有好处,有利于干部的成长。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学生总归要脱离学校,脱离老师,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老师不可能管到底,更多更长的人生路得他们自己走。

所以,在学校期间,班主任不要把学生时刻监督起来,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公民教育,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身份、权利和义务,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有在校是一个自觉的学生,进入社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公民。

什么是“收”?“收”就是“严”。我认为,“收”要抓好几个重点。

一学期的重点

开学初。经过寒暑假,学生的思想行为有所放松,到校心思还没有完全集中起来,班主任要做好收心工作,使学生尽快走上正常的轨道。要帮助学生制订好学期目标。这段时间要督紧一点。

期中期末考试前后。这段时间班主任要指导好学生的复习总结,组织好学习方法的交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灵安抚。

三学年的重点

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要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要提出要求,规范学生行为。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增进师生情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段,班主任要抓紧抓细抓严,切不可粗枝大叶。

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学生不良行为有所抬头,不良情绪有所滋长。这个阶段是毛病多发期,心理危险期,也是学生两极分化期。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动态,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多开展点有益于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活动,转移或释放学生的不良情绪。

第三学年的最后学期。进入毕业阶段,学生的自觉意识增强,但心理压力也增大。(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多关心学生疾苦,帮助学生计划总结,指导学生劳逸结合,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走进考场。

如果说“放”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收”就是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如果说“放”是让学生暴露问题,那么“收”就是要班主任集中解决问题。

“收、放”要有尺度。放要放得开,但不要放得太松,放得太开。收要收得拢,但不要收得太紧,收得太死。

重点抓好几个时段,其余时段不防偷偷懒,解放学生,也解放自己。适当放一放,“放”也是一种教育。

第三篇:班级管理的收与放-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收与放

文/李素怀

提起班级管理,是心酸的历程,也是饱满的丰盈,工作十年,只有2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而这两年是一种疼痛的蜕变,也是一种幸福的倘佯。

09年,我被迫成为一个问题班级的班主任,没有任何经验的我只是看身边班主任的经验来管理我的班级。

第一月里,当别的班级已经调整好,进入正常的学习秩序时,我的班级还是一盘散杀,焦头烂额的处理学生的问题,今天打架,明天逃学,今天上网,明天捣乱。那一段我迷茫无助差点放弃。

我向老教师请教,他们告诉我工作要认真,要严厉,要看守。说实话,我是个性格温和的人,让我严厉,还有些困难,但为了能够让这样的一个乱班好起来,必须有招就用。

我“严守死打”每天早上六点到校,在班级后面准备一张办公桌,除了吃住外,我每天守着他们,这回学生所有的情况尽收眼底。上课不认真听课者罚站,上课捣乱者请家长,班级的秩序真的有些好转。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现象由显性变成隐性,班级的好转只是表面,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吸烟打架,他们会在我不在的时候或是去厕所,涣散的班风依然没变,当你在班,鸦雀无声,当你离开时,骂人、吵架如市场。逐渐发现这种严守为我和学生建起了一道防线,捣乱破坏现象逐渐变成隐秘的,当我调查,他们如串联好了,都说“不知道”。每天弄的我筋疲力尽,孤军作战的力量日趋单薄。在生死挣扎中煎熬。每天,我都苦恼,怎么去面对这样的班级。

有几日,我看班级很稳定,欣喜严守的成功,相继有几个同学不想念,家长反映说班级暗地结帮成伙欺负同学,要钱打人,我听后简直要背过气去,这不是黑社会小地痞行为吗?任课老师也反应上课时,画猪头,向老师宣战。要崩溃了,全班同学联合起来和我作战。

必须反思自己,严守让我和学生建立了防线,我和学生成了对立军。一个班级不应该这样,他应该是和谐,温馨的,团结的,向心力,凝聚的,而班主任的自身建设和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比较重要。

我抛弃了一个多月的“严守死打”,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少给压力,多给魅力。”我专研家庭教育和心理学,先让自己有魅力,有影响力。我寻找到问题学生的症结所在,并让自己从内心深处去接受他们,并学会爱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慢慢的放手,一定是慢的,因为这样的班级缓慢的渗透润泽,才可以奏效。他们慢慢的接受了我,不喜欢学习,我们就不谈学习,提美好的未来,提心中的向往,逐渐沟通融洽了,我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他们在内心深处都有一座美丽的芳草地,由于外部的教育环境等因素,让这块阳光地带慢慢封闭了,我要开启他们,顺着他们的向往,我和学生商量为班级定班名、班旗、班徽、班歌,让他们有了向心力,然后班级同学每组六人,分成五组。为自己的组起名、组号、组徽等,我偷偷把以前成帮结派的分开,男女搭配,优劣搭配。这样有了竞争力和凝聚力。

当我和学生找到关系的和谐点,让师生关系平衡,日趋融合,我就为班级找一个管理的模式来完成班级的建设。我翻阅了大量中外班级管理资料。“自主管理”“分层管理”“制度管理”“量化管理”都是值得我借鉴和传承的资源。我为班级管理寻找科学的管理模式,一定要注重学生发展的规律。我可以把四种方法结合起来,按照本班学生实际,我做教、扶、放。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三层次建立班级管理模式。

因为这是一个问题班级,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都已形成,我要做到“教”,学生是“自我教育”,教学生什么?教学生习惯的养成,通过各种方式,利用活动,挖掘所有资源,用意念渗透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唤醒“好孩子”意识,并努力替换以前的习惯,初中生他非常注重同伴间的评价,所以利用班级集体评价来约束他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2年来,我用相机拍下了他们改变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通过不断播放自己的影像,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

第二阶段,教师“扶”学生“自我管理”一个班级管理,必须有法,必须有制度。我扶持了一批班干部,培训他们如何管理班级,民主为班级制定班级制度,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班级是他们,应该还给他们,他们针对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和惩罚制度,细到课上课下,全到寝室,班级的卫生和纪律。(班级管理)惩罚的方式先由自我反思,自我说明,自我惩罚,(可以背课文,背单词……)视情节轻重由集体商讨惩罚方式,而我帮扶学生完善管理,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有一次班级超迟到,因为他腿有些缺陷,站立不直,班委会用“站军姿”来惩罚他,而超认为同学们取笑他,我正面教育超,要承认错误,对自己的缺陷要面对,更要改正,然后教育其他同学和班委会要尊重同学,关心他,帮助他,每当超站姿不好时,每位同学都会善意的提醒他。

第三阶段,教师“放”学生“自我发展”。当制度逐渐完善时,班级又采取“量化管理”收到六西格玛企业化管理模式启示,把学习、生活、道德行为等细化成为多项的小分数,根据学生表现加减分数,当你在某一方面扣分,可以通过另一方面努力争取加分,就不会只唯分数排名次,而造成优差弊端,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锁同学学习基础差,但劳动表现特好。坚持为班级取水,从没有间断过,被班级评为先进模范,班级掀起向锁同学学习的高潮。我也坚持每天一搏,也是学习锁的坚守。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做事。而此时,我才可以真正放手,同事取笑我,你被学生解雇了。

收与放要巧妙的结合起来,何时收?何时放?都是在学生自我发展基础上进行的,放到什么程度,收到什么位置,也是结合学生实际来拿捏的。这些需要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积累、消化、吸收、感悟、反思逐渐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班主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助学生成长。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收与放都要关注学生的向上性,利用集体把学生未完成性或可塑性转化为学生的优势,让学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幸福的成长。

第四篇:“放”与“收”的班级管理

“放”与“收”的班级管理

“放'与“收'的班级管理

什么是“放'?放就是“松'。但“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明“松'暗“紧',形散神聚。之所以“放',除了让班主任“走出庐山',为进一步反思和讨论工作腾出时间外。

更重要的是,“放'可以给同学自由的心理空间,使同学心灵得到伸展,思想得到解放;可以让同学暴露问题,以便班主任及早发觉,因势利导;还可以培育干部的工作力量和同学的公民意识。

给同学自由的心理空间,使同学心灵得到伸展,思想得到解放

我在工作中发觉,班主任一刻也不“放'的班级,同学思维不够活跃。尽管班上同学的平均水平不错,但往往缺乏共性鲜亮、成果出类拔萃的领军人物,这和同学长期的心理压抑有关。假如班主任适当给同学“放一放假',将有利于同学共性的张扬和制造力量的培育。

让同学暴露问题,以便及早发觉,因势利导

假如班主任时时到处都在同学身边,同学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把自己的问题包裹起来,但这些问题依旧存在,久而久之就会消失更大的问题,造成“一发而不行整理'的后果。所以,班主任有意“放一放',让同学把问题尽早暴露出来,解决起来也简单得多。

培育干部工作力量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同学自我管理的乐观性,特殊是“放'的时候,给同学干部更多的独立管理班级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大胆主动的工作。这对于提高他们处理事务的力量很有好处,有利于干部的成长。

培育同学公民意识

斯宾塞在《训练论》中指出:“记住你的训练目的应当是培育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同学总归要脱离学校,脱离老师,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老师不行能管究竟,更多更长的人生路得他们自己走。

所以,在学校期间,班主任不要把同学时刻监督起来,要有意识地加强同学的公民训练,让同学懂得自己的身份、权利和义务,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有在校是一个自觉的同学,进入社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公民。

什么是“收'?“收'就是“严'。我认为,“收'要抓好几个重点。

一学期的重点

开学初。经过寒暑假,同学的思想行为有所放松,到校心思还没有完全集中起来,班主任要做好收心工作,使同学尽快走上正常的轨道。要关心同学制订好学期目标。这段时间要督紧一点。

期中期末考试前后。这段时间班主任要指导好同学的复习总结,组织好学习方法的沟通,开展好同学的心理疏导和心灵安抚。

三学年的重点

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要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同学的状况。要提出要求,规范同学行为。要多与同学沟通沟通,增进师生情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段,班主任要抓紧抓细抓严,切不行粗枝大叶。

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同学不良行为有所抬头,不良心情有所滋长。这个阶段是毛病多发期,心理危急期,也是同学两极分化期。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同学思想变化动态,要准时发觉和解决问题。多开展点有益于促进同学身体、心理的活动,转移或释放同学的不良心情。

第三学年的最终学期。进入毕业阶段,同学的自觉意识增加,但心理压力也增大。(班级管理

.banzhuren.cn)班主任要多关怀同学疾苦,关心同学方案总结,指导同学劳逸结合,缓解同学考试焦虑,引导同学以良好的心态走进考场。

假如说“放'是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那么“收'就是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假如说“放'是让同学暴露问题,那么“收'就是要班主任集中解决问题。

“收、放'要有尺度。放要放得开,但不要放得太松,放得太开。收要收得拢,但不要收得太紧,收得太死。

重点抓好几个时段,其余时段不防偷偷懒,解放同学,也解放自己。适当放一放,“放'也是一种训练。

第五篇:放与收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体来授受一定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在现行班级制的管理模式下,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从静态看,教学活动的人物、空间、时间相对稳定,封闭性很大。但是,教学活动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动态的;教学活动的三因素(主体、客体、媒体)之间、三因素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在不断地相互作用着。因此,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的原则在高中化学教学初始端实施尤为重要。

一、提出开放性的教学要求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而教学的对象是处于一定社会时期的人,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提出开放性教学要求的根源,这也是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一致的。

化学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化学知识、解答化学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教育,让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因此,教学要求应是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思想教育等在内的广泛开放性内容。

教学要求的开放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不同学生的区别对待。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人的实践、主观努力和先天遗传素质等的不同,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学要求的提出不应是一个层次,而应是“划定底线、上不封顶”的开放式。“划定底线”是指按照大纲的规定,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必需扎实完成:“上不封顶”是指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独立钻研、超前自学,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天地中翱翔。

二、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化学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资料。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内容,不是呆板的教条,而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不仅需要扣得准,而且需要放得开,即吃透教材。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是吃透教材、完善教材的重要途径。

比如“如何比较一种物质与水的密度大小?”这一问题开放度大, 思维空间广, 需要课内外知识的广泛联系。还有学了第二章水的净化后,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家庭小实验:“请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一个净水器,净化我们身边的污水。”这一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加以解决。

再说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来说不够系统,如第五章金属与矿物,并没有具体分析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比较,设置开放性化学问题:“哪些事实可理解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答案:①镁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②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而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慢。③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④铁比铜易生锈等。对现有教材内容的拓宽、深化,就是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的重要方法。所以作为化学老师要以教材知识为核心,加以辐射,并不断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规律为依据、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常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新型教学方法被不断试验。但不管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都需要贯彻开放性的原则。

其一,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例如,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传播的信息量大。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也存在师生交流较少的弊端。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就需要扬长避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在讲酸的为什么具有一些共性性时,一直是个难点;比如酸溶液为什么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教师可根据学生探究性实验:盐酸、稀硫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都变红色,然后再问:是不是所有的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酸溶液为什么都显酸性?酸溶液中都有共同的什么微粒?师生讨论,再结合电离方程时讲解、书写;加上滴加到其它的酸溶液中的演示实验等,学生就很容易接受酸溶液为什么都显酸性的原因;从而就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探究,比如CuSO4溶液检测出也显酸性?说明了什么?再简单与高中化学链接是Cu2+水解产生氢离子。这样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贯彻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借鉴发达国家教法改革的成功经验,这是坚持教学方法开放性的重要内容。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讲过,中美双方教育方法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将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这是对教学方法打破封闭、坚持开放的忠心希望。又如,多年来日本始终提倡并实行探究式教学法,是日本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在,探究式教学法已被我国许多普通中学所借鉴,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开放实验室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因此,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情况看,演示和学生实验均限制在课堂这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精力不多,而课外一些宝贵的时间却花在了习题演算上,使得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相对滞后。所以从教学之初就该开放实验室。例如,在学过第二章CO2的制取和收集后,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能用其他装置来制取、收集或验满CO2吗?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动手去做。学生会使用大试管简易装置、分液漏斗控制反应速率装置、锥形瓶长颈漏斗装置、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或用蘸石灰水玻璃片验满等方法去实际操作,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当然,实验室的开放会带来诸如仪器保护。实验室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但这也正是进行多方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是现代教育赋予教师的使命;教学中贯彻开放性原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不断探索贯彻开放性原则的途径,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