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我和我的班集体

我和我的班集体



第一篇:我和我的班集体

第九周国旗下演讲稿

九一班卫文华

我和我的班集体

班集体,就是班级加集体。班级就是我们这个班级,我们九一班;集体,就是我们32个人加老师组成的集体。

集体,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跟个人相对)”,在别的字典里又是另一番解释,但是总体都是突出三要素:

1、许多人,2、有组织的、团结的,3、整体。

我只是班级里一名普通的学生,在班集体里成长,在班集体里学习,在班集体里生活。也许我们与班集体的关系就像水滴与河流,河流是由无数的水滴组成的,水滴也只有汇成水流才能显示自己的力量。班级就是由个人汇成的,同时,个人也离不开班集体。

班集体是我的第二个家,学校生活多是在班级中度过的。现在已是秋季,树枝梢头泛着几抹藤黄,阳光强烈,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微有一种秋的无奈与寂寥。可是,当进到教室里,一切就不一样了,那红褐色的地板似乎透着暖意,朋友们的一张张笑脸和老师的辛勤更让人温暖。就连外面稍枯的叶儿,透着淡绿的窗,也让人觉得舒坦。这是温暖的力量。每个人都在尽力地建设着班集体,白天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傍晚我们在一起上晚自习,紧张却快乐。那份和谐的气氛萦绕着教室。看窗明几净的教室,看我们的板报,看我们教室的流动红旗,这都是我们尽力为班级争得的荣誉,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凡事当然都具有两面性,有时我们会有争执,会违纪,会为成绩烦恼,但如果我们互相帮助和谅解,就会提高自己,希望、成功、梦想会让我们更团结,会让这个集体充满活力。

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32份真诚组成了这个集体。一根筷子和十根筷子,天堂和地狱里的长勺子,这两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团结”两个字不是那么简单,“团结就是力量”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集体,是完全靠“团结”二字和好的学习气氛而存在的。我与我的班集体就像我与我所爱的家,即使以后我们会分开,她也是我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一个像真正的家一样,能一直给予我们温暖的家。

第二篇:我和我的班集体

我和我的班集体

你知道吗?我们班可是一个十分团结、十分互爱的班集

体。曾有许多班级羡慕我们。因为,我们班中时常会发生一

些同学之间互助互爱的事,令老师们赞不绝口。

我们的班级72名同学,像花朵一样簇拥在老师身旁,教室就像一个温暖的家。在这里,大家守纪律,讲文明,各

个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构筑着和谐,努力学科学知识,陶冶

良好素质情操,描绘美好人生画卷,我为在10级10班而感

到无比自豪和欢欣!在我们的班级中,处处洋溢着充满爱心的氛围。同学的爱心同样体现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帮助方面。一

位同学生了病,即使老师没有说,当天晚上,这位同学的家

里电话就会响个不停。有的同学关切地询问病情;有的帮他

解闷;有的告诉他作业。生病的同学虽然在家中休息,但他

感觉似乎就没有离开过我们这个和睦的大家庭。

集体,这个名字非常亲切,在这个使人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学到知识,明白了道理,结交了朋友,这是多么令人难忘。

集体带给我的温暖,我将铭记于心。前些天学校运动会,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参加1000米长跑,当她跑完几圈后,突然

摔倒在地上,两个膝盖上都是血,坚强的她哭了。当时所有

在场的10级10班的人,都急坏了,都想冲过去把她扶起来,但她却坚强的爬了起来,继续坚持跑下去,全班同学都被她

感动了,同学们都高喊着加油,最终她坚持着跑完了全程,而我们也以最热烈的掌声祝贺她,这也更让我们体会到班集体力量的伟大。

这就是我们的班集体!一个团结友爱的阳光集体!别看只有72人,但我的班级我的家。我们全班同学都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班级中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第三篇:我和我的班集体通讯稿

“我和我的班集体”通讯稿

2013年4月17日下午,四年级(2)班在班队会上举行了“我和我的班集体”主题演讲比赛。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演讲,组员助阵,一名评委,按照小组顺序依次比赛。台上的同学声情并茂,演讲内容感人,演讲气氛热烈,同学们不时响起如雷的掌声,最终经过激烈的竞争,李强、曹艳丽、李子垚三位同学分别获得一前三名。最出人意料的是班主任高老师还现场演唱了一首歌曲《鲁冰花》,让大家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更加加深了对班集体的热爱!

通过此次活动,所有在场的同学都深切的感受到,要热爱自己的班级,要坚信:“我们班是最棒的!”

第四篇:我和我老爸

做好答辩ppt ctrl+s的那一刻,我从我的世界里走出来,忽然听到外面的雨声。下雨了,居然下雨了。

我想起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风声雨声,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看着石家庄小平房屋檐下滴下来的雨滴,院子里用塑料布盖好的车,门前车座被洗的干干净净的我的铁驴儿,窗外被雨水打的噼里啪啦的盆,还有屋子里乱七八糟的味道尤其是温馨的味道。那是美好的。那是石家庄,不是北京;那是一家四口,不是一家三口。

事情大概应该从这里说起,大概是这学期的开始,一个非常宁静的午后。我和我舍友坐在我的床上,她翻看着我手机相册里洛阳的照片。默然看到 我父亲的 照片。大概是避免尴尬吧,她问了一句:这是你爸?同样为了避免尴尬,我回了一句,恩,长得帅吧~我扭过头去,心里莫名奇妙的滋味。瞥见窗外的阳光,宁静的出奇。

我的父亲,终年51岁,育有二女。45岁时患癌症,与病魔抗争了7年。7年间,对生命的渴望支持着他忍受放疗、化疗、形形色色的中药、大大小小的医院、以及呼吸吞咽穿衣服甚至睡觉的痛苦。那是一种对未来的企盼啊!

老爹是想活下来的,不然不会有一年365天一天都不中断的药罐子;他又是害怕活下来的,每次怀疑肿瘤复发无论怎样劝说他都不愿去医院检查。他大概是害怕新一轮的治疗,害怕未知,害怕灾难,害怕从本来就什么都没有的家里再掠去点什么。

2013年10月31日,那个上午我们全宿舍睡过了翘了一节概率论,那个下午我的大创刚刚答辩完,那个晚上我在门外借路灯复习马上就要期中考的大物,那个深夜我赶在月末的最后一点流量停用前交话费结果没成功。这是多么平常的夜晚啊~我又怎么会知道,在离北京千里之外的河南,我的至亲与挚爱正艰难的度过人生的最后几小时。爸爸和我最后的联系,大概是两天前给我发短信道歉:他觉得是因为他的原因导致我们搬家到洛阳,导致我对石家庄没有归属感,导致我和妈妈生了20多天的气。你们可能难以想象吧,现在每天必给我妈妈打一个电话的我,当时赌气20多天没联系。那个短信,我没回。难以想象吧,我爸是怎样用那个压力传感的触屏手机手写下那么长的短信的。更可笑的是,那个手机在我奔丧归来之后不久就无法开机了。作为爱动手的工科女,把短信恢复大概也不是难事,可是我没有,不堪回首的日子,我至今无法直视,我没办法面对,我没办法接受。我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我宁愿相信我在远方读大学见不到他,也不相信他能在天上看着我保佑我。是的,我不相信,我没办法接受。

到现在,11月初的记忆还在我脑海里清清楚楚的,一点模糊的迹象都没有。我清楚地记得星期五的早晨不用上复变函数,被舍友早起的洗漱声搞得心焦;清楚地记得一开机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铃声响起的一瞬间还在得意妈妈终于是你向我低头;清楚地记得一边拎着裤子一边到楼道接电话,妈妈说的话后半句被哭声崩掉了;清楚地记得姐姐打电话,异常冷静的告诉我爸爸不在了;清楚地记得我冷静的交代同学帮我请假,冷静的给老师发短信,冷静的找人帮我交话费,冷静的带好身份证公交卡;清楚地记得我在北京西站电线杆下吐了一片胆汁,清楚地记得脑子里不断地猜想不断地假设不断地想像家的那边;清楚地记得在路上走了11个小时不断中转买票„„

深夜,我到了洛阳,我恨的城市,我又来了。上次从这里走,我还有爸爸,这次没有了。到家先推开门闻到了烧香的味道,我开口说“妈,我回来了”,走进客厅,一屋子的亲戚。大伯,舅妈,小姨,姐姐。姐姐转身把我拉下,对着刚进门的大姨大舅跪下叩谢。小姨把我唯一一件红色单衣扒下,为我戴上了孝。我走进爸爸的房间,他躺在那里,特别静。通常他的房间都会伴有咳嗽声和重重的呼吸声,这次没有了。我走上前,磕头,上香,像是丢掉了魂魄。亲戚们替我撩开布,让爸爸看看我,我伸手抚摸着他的没有闭上的眼睛,呆呆的。大概就是这样吧,我长大了。我知道妈妈一直在自责是她没有照顾好老爸,因为日夜在医院照顾姥姥的缘故,让爸爸在这样一个季节交替的日子里感冒。在亲戚面前妈妈一直没哭,直到看到我衣服单薄把我拉进卧室添加衣服时,我凑在她耳边对她说“妈妈,没事儿,他解脱了”。妈妈突然泣不成声“他是解脱了,可是你没有爸爸了啊,你没有爸爸了啊„„”没有爸爸了,是啊,我没有爸爸了啊„„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怨过姥姥,从来没有怨过一个性格诡异热衷于装病拖累儿女的老人。只能说,她间接导致我父亲三年前癌症复发和呼吸受阻离世的行为,只能让我对她跟没有感觉。我去医院看她,我也会尽心尽力照顾她。我只是感谢她给了我一个勤劳的妈妈,以及我身上1/4的基因。

第二天,爸爸被送往殡仪馆。我觉得我突然就长大了。作为次女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还能和殡仪馆的司机应答上几句,路口桥上的撒纸钱也做得很完美。点长明灯,叩首,买骨灰盒,叠元宝。我静静地做着我该做的事儿,没有情绪失常,也没有特别的宣泄。或者说,在那样一个环境下,我根本没有办法宣泄,或者说,直到现在为止,当我向我父亲的朋友讲起父亲去世的事儿时,从来都是我在安慰他们。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宣泄的场合。父亲火化那天,我抱着骨灰盒,陪着爸爸走完了全程。爸爸胸前被放上了明镜,照河南的传统,明镜照后代,后代都是明事理的人。歇斯底里是被推进火化炉的那一刻,那种感觉就是 我一弱女子,无论再怎么努力都留不住他,哪怕是一刻,一瞬间,唯一的想法就是 爸爸,你别走。这大概是我最后一面见他了。或许庆幸的是,在遭遇烈火熔炉之时,有他最爱的人陪着他。所谓父女一场,就是互相目送渐行渐远。他看着你背着小书包跳进学堂,你看着他被推进火化炉。我从来没想过这种感觉会被我亲身体验,我家虽然穷但是衣食不忧,父母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日子过得圆满。父亲身体虽然不好但我无比的相信他能挺过一切困难,但这次上天打了我的脸,老天爷想让我快点长大。我心中最坚韧的塔,崩塌了。爸爸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工人,考上了军校却没去上。他最擅长电器维修,修各种各样的家具,利用简单的物理知识改变我们的生活。小学的时候爸爸在家做了一个串联电路,硬是让我在不断地摁开关中搞明白了。所以初中物理电学学的特别好。有一次物理老师问我并联电阻的特性,我脱口而出。老师问咱们还没讲呢你怎么知道的,我涨红了脸特别不好意思的说,我爸教的,全班都笑了。

爸爸的脾气和我一样倔,或者说我的倔,100%遗传自我老爸。妈妈说爸爸临走那天还在絮絮叨叨说,要是冯顺的脾气能改一改我就什么都放心了。可是现在呢我才不会改。因为我身上已经深深地藏下我爸爸的影子。我骑自行车也可以很慢骑一圈颠一步,我在北京的冬天到来的时候也会被雾霾呛得喘不上气,我也常常拎个水杯低着头走的慢悠悠。我越来越像我爸爸了,真的,越来越像了。

每当我回到我原来的家,碰到原来我爸爸的好朋友,叔叔阿姨总会特别热情的招待我。我们会聊他们的生意,会聊我的大学,但是最终大家都掩饰不了的话题就是 我父亲。通常聊上十几分钟,大家话语的开头就变成了,我爸爸原来„„或者是 要是安静还在的话„„爸爸是个好人,爸爸把他存留不多的知识教给各种老乡家的孩子。每当我看到这些弟弟妹妹,我都能想象得到,他们身边像是有一个人,一脸凝重的看着初中的数学题,认认真真的把题目抄到一个本上把答案抄到另一个本上,满意的看着孩子一点点进步。

我在整理爸爸遗物的时候,看到他写的一首诗,大概是饱含对故乡或者石家庄的思念之情吧: 埋骨何须桑梓地,哪里黄土不埋人。爸爸还给姐姐写了家训:

第五篇:我和班集体

我与班集体

时光匆匆,转眼第三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即将到来的是大四——毕业的一年,也是即将分离的一年。似乎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这三年的时光,时间已让我们一天天的为毕业而准备。记忆仍历历在目,那些哭过、笑过的日子犹在眼前,还记得刚进大一的我们,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还未褪去的青涩,连说话都带着迷茫。我们61个人组成了中文(1)班,这一个男女比例极不协调的班级曾一度是我们谈论的话题,渐渐地我们都融进了这个集体,有我们共同的回忆。

教育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大一的军训我们共同站在炎炎烈日下,一起站军姿、一起练正步、一起唱军歌„„当时的我们抱怨过军训的辛苦,抱怨过又把自己晒黑了,过后细想如此的回忆人生就此一次,那些日子里一起流过的汗水、一起训练的场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从未消散。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还记得第一个晚自习每个人上讲台做自我介绍,那时的我们都是如此羞涩的连上台几分钟都紧张。这样一个阴盛阳衰的中文一班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直在成长、进步。一个班级要不断的进步、强大就必须要提高班级凝聚力。如果像一盘散沙,这个班级也就没有了它本身的意义。班级需要凝聚力,同学们互相帮助,这是一种凝聚力的体现。为了班级去奋斗,这是一种班级凝聚力的体现。甚至,在班级受到公告栏批评的时候,偷偷去擦掉公告栏黑板上的批评文字,这也是一种班级凝聚力的体现---虽说有些不太光明正大。在不同的阶段,班级凝聚力的体现也不同,大学的我们为了会为了我们班级共同的目标携手奋斗。

大一的我们对什么都是充满奋斗的精神的,对什么都执着并为之努力。就说大一为了迎接新生的到来而举办“新生杯”友谊比赛,正值青春的我们对这一切有着一股冲劲,那时我们决定全班合唱去参加比赛,班长为我们找来了音乐专业的学姐指导我们唱歌,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地练习,希望能给证明给所有人看我们班是团结向上的,纵使口干舌燥也不放弃。最后一个上台的我们在后台等待上台的时候,我们都是那么的紧张,当我们真正踏上那个舞台,所有的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后却没有宣布我们的成绩,我们只能等到比赛结束去寻求一个结果,最后在班导学姐的帮忙下得知是我们的成绩是第一名的,但却因为计分人员的失误让我们与第一失之交臂,最后在表彰大会的时候补给了我们一个特等奖,这又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是一定要第一,而是一个肯定,我们是与班级荣辱与共的一群人,班级的荣誉我们是怎样都要去维护的。

青春气盛的我们在这三年的大学时光里一点点的成长,每一个人了努力了才有很强的凝聚力,那么这个班级便无往不胜。试想,当一个班级的同学在一起为班级努力时,如果各自干各自的,不能做到统一规划,那么后果将是完全失败。反之,如果一个班级的同学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一切以班级利益为最终准则,那么这个班级将是成功的。当初的我们为了班级的荣誉共进退,这是我们大学的家,一个61人组成的大家庭。但是因为从大一到大三课业渐渐变少,大家一起待在课堂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集体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曾经斗志昂扬的中文(1)班渐渐松散,大家都开始各自忙各自的,少有机会相聚。问题也渐渐出现,由于课业要求不严的原因,上课的人也变少了,逃课缺席成了家常便饭,没有了往日的凝聚力,也没有了往日奋斗的激情。临近毕业,大家相聚的日子越来越少,这个我们共同成长的大家庭还有一年也将解散,这不短不长四年的日子里,我们能留下什么来让我们铭记一生。大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珍贵的回忆,我们要做的是努力让这个回忆变得美好并快乐。往后,当我们回想起那段我们一起奋斗的时光总也是带着笑容的,就算是哭过、争吵过那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现在要

做的就是珍惜现在这个班级存在的每一天,维护好班集体的荣誉,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完美的一笔。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195979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