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次参加田间劳动
第一次参加田间劳动
由于我们都爱吃瓜子,我们家就在爷爷的地里种了一些。爸爸听爷爷说瓜子可收了,就带我们全家出发,收瓜子去。路上我看到有许多蟋蟀在草中跳来跳去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工作之前,我们进行了分工。我、爸爸一组,我负责运,爸爸负责把向日葵从杆子上摘下来。哥哥和妈妈一个组。哥哥刮毛毛,妈妈负责把瓜子从圆盘上打下来。爸爸让我抱一个给妈妈,可我觉得一个太轻了,力量还没用尽,我就拿来俩三个,但是还是觉得很轻,就开始用袋子运。
渐渐我累得浑身是汗,汗如雨滴。不小心一滴汗水流到嘴里了,好咸呀!现在我知道了汗水和眼泪都是咸的。此时的我四肢无力好想马上谈下美美的睡上一觉。可是我还没运完呢呀,于是我就给自己鼓劲,不停地喊着坚持不懈。尽管胳膊也又酸又困,但我还是坚持干完了。
今天我虽然很累,但还是很快乐。因为我不仅看到许多田间美景,体会到了当民的不易,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坚持是成功的前提,是必不可少的。山西省原平市青年街小学一年级:武豪吉
第二篇: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农场劳动
这年春天的农忙假只放了三天。第四天,我就和同学们都带上锄头或镰刀、畚箕赶回学校。晚上,各班都在教室里开会。会上,班主任胡育忠老师,先传达了学校关于组织学生参加农场劳动的意见和要求。原来,最近全国的学校都在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全县有名的第一中学,应当首先开辟学生的劳动基地。因为,学校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就向当地政府商量,从东方农业高级合作社借来一款农田,当作学校的农业基地。这款田在龙门村,在县城东近10里。学校已经先派人去到现场踏看,面积大约20余亩,分布在龙门村西南侧的一个山窝里。窝底几丘大田,向上是一层层的梯田,朝东、南、西三面扩展,山窝顶部东头有一条引水渠,把圆头山麓增坑的小溪水引来灌溉,水源相当充足。学校把这款农田划分开来,每个班负责一份,大约1亩左右。当时永定一中有20来个班,初中各班略少一些,高中各班略多一些。接下来的两三天,我们就要去龙门村劳动。然后,胡老师就把任务落实下来:由劳动委员先统计和调剂了一下劳动工具,再把全班分成四组,由组长带领、班干部配合,带领本组同学完成各组的任务。第五天上午,全校师生都向龙门村进发。扛锄头、拿镰刀、挑畚箕的学生的队伍,出校门,沿大街,过东门桥,经半坑里,顺着一条曲折蜿蜒的大路,开始向上穿行。在森林茂密的崇山峻岭之间,原本有一条通往金丰大山的路。我们走了七八里路,从左侧插入一条小路,翻过山坳,下一段长坡,就到了目的地,这里离龙门村人家有一里多路,还要拐转一个山嘴。我想,城里人要来这里耕田也确实太远了。我们看见山窝的下半部分,有的已经作了田畻,有的田丘已经铲光,有人正在用牛耕地。上半部分都是梯田,还保留着去年秋收以后的样子。我们正感到奇怪,老师说,下半部分是高中部的基地,他们前三天来过;上半部分是初中部的基地,今天开始耕作。班主任们把同学分别带到各班负责的地块。胡老师把我们带到山窝顶上最东边的地方——整个山窝的水源头。我们班的责任区有大小长短10丘田。胡老师把它搭配开来,分到四个小组去,并给我们明确任务,就是把田畻、田坎的杂草铲到田里,把小丘和田角用锄头翻回来,堵起田水,准备牛耕。同学们虽然在学校里参加过一些集体劳动,但都是大扫除之类的轻松活。这次到远在10里之外的地方,还要参加农业劳动,大家都还是头一回,开始真有点不知所措。幸好,每组都有几个年纪较大的同学,有的还在家里干过农活,他们使起锄头、镰刀来干脆利落,割坎、铲草都又快又好。一部分同学也跟着模仿起来,虽然不太像样,却也坚持着做,还不时跟同学交流。本来铲草、锄地不是什么技术活,但一些在市镇里出生的孩子很少见过,更没干过,只在一旁看着,有的甚至戏水或丢土块玩。我在家时也帮过妈妈,这些活倒难不住我,只是人小缺力气,干起来赶不上大同学,只能慢慢地细心地铲草。老师说我做的还真像样。因为各班的任务都不是很重,一个多小时就差不多干完了。班主任叫学校负责农场管理的人来“验收”。那人没有提出什么问题,老师就叫同学们收拾东西,准备回校。收工了。同学们从原路返回学校。临走时,有同学问老师,下午还要不要来。胡老师回答说:“下午休息,明天(星期六)上午,到班里集中。”等我们回到学校,已经接近11点多钟,正好平时的将近下课的时候。下午,同学们休整。第二天,同学们来到班里。班主任给我们作了一个小结,表扬了好些个劳动积极的同学,鼓励大家要端正劳动态度,在今后的劳动中努力锻炼自己。最后还布置同学们每人写一篇劳动心得,当作这个星期的《周记》。附记:这次劳动,只是永定一中农业基地春耕的开始。此后的农活,都是由学校的管理人员和几个工人去完成的。永定一中此后也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地点在县城东门外李子塘坝,离学校约五里路。我们每星期安排一个下午(2节)的劳动课,都要到哪里去。开荒锄地、浇水施肥、收获作物,什么农活都做过,挑大粪从街上走过也是常有的事,谁也不会觉得厌恶或难为情。2010-11-16
第三篇: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
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
星期一我们班举行《让世界充满爱》的读书演讲比赛,出乎我意料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在那么多人之中竟选中了我和其他五名很优秀的同学参加比赛!
当时我真是又紧张又兴奋,心花怒放的,可是转眼一想,我是第一次参加,其他选手又很自信的样子,自己心里一点底也没有,担心自己上台演讲不好。老师和其他参赛者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不要怕,好好比赛,一定会很好的。”我也只好点头表示同意。虽说同意,可心里仍然忐忑不安,可是为了挑战自己,我鼓足勇气,增强了信心,积极的为了演讲做准备。演讲开始了,他们讲的内容丰富多彩,很富有"爱“的意义,生动流畅的演说,博得全班同学的阵阵喝彩,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我自己也觉得他们有丰富的演讲经验。时间过的可真快,不知不觉就轮到我了,我的心像十五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的,腿也有些不听使唤了,还有点发抖。我不知用了多少力气才走上讲台。我痴呆呆的站着,心里七上八下地翻腾折腾,五脏六腑仿佛都挪动了位置。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还是第一次,我站在讲台上,刚报出演讲题目,心就跳的特别厉害,眼睛不敢往台下看。突然我看见了老师鼓励的眼神,好像在对我说:“不要害怕,大胆的讲。”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壮了壮胆,开始演讲。说来也怪,讲着讲着那种害怕,紧张的心情都不翼而飞了,所有的心情都都投入到了演讲之中,可因为我没有演讲经验,讲得不是很好。但老师却没有批评我,因为老师告诉我说:“这只是一次锻炼,结果不是最重要的。” 我想有了第一次,下次一定会更好,我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尝试,以后我会更加努力。
第四篇: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帮忙,进行社区服务。从1.16到1.18,一共三天,我每日都去居委会服务,帮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资料和文件,走访人民群众,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
刚开始,我并不适应那里的工作,觉得很无聊,很没用。但是,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接触,我逐渐了解到了这个社区服务的乐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资料,如何照顾老人,如何体贴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艰辛、努力——这一切的一切,若是没有走出家门,参与服务,就不会体会到的。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说,居委会的资料总是井井有条,分类整齐,通过居委会大妈的言传身受,我知道了学习应该也像整理资料一样,每天都应该按门按科地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找,而且还有利于记忆。不只是学习,家里的一切也应当是这样,书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区里的老人那里慰问。他们大多亲人都不在自己身边,需要人陪着,我们应该时常去看看他们。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
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
第一次演讲
林芸
走过了十五年,我经历了许多“第一次”。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初中三年级时参加的第一次演讲。
那时,正值国庆,学校为了庆祝祖**亲的生日,在每个级别分别举行“祖国颂”演讲比赛,我代表班级参加了。
比赛前,我心里不知有多紧张。我反复对自己说:“镇定,镇定…...。”但心里还是好像揣着个小兔子似的怦怦乱跳。下一个就该轮到我场了,我根本听不进台上正在演讲的同学讲什么,只知道他偶尔忘记了台词,台下爆发出一阵大笑。我更慌了,心想:“我要是也忘记了台词怎么办?评分员扣多少分?”想到这儿,我仿佛看见自己尴尬地站在台上的情景,真后悔参加这次比赛。
“下一个,初三(4)班林芸同学上场。”我向台上走去,耳边嗡嗡响,好像老是有一个自卑的声音在说:“我不行,我不行。”一会儿又恼怒地强迫自己说:“去吧!你行,行……行。”
台下这么多双眼睛望着我,我的全身在剧烈地哆嗦着,那些目光仿佛变成了一道道屏障,堵得我说不出话来。“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啊___母亲》。”我用近乎颤抖的语调开了头。“哄——”台下爆发出一阵笑声。“笑什么?他们在笑什么?”我问自己。但是,这些笑声向一盆冷水顿时将我泼醒了。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一连串的思考在我脑海里出现:“我不行么,我为什么这样慌张,给自己信心多一些,再多一些,你一定行,一定!”
我终于克服了恐惧心理,镇定地讲了下去。我抑扬顿挫地,把自己全部情感融入了演讲中,我在说服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由于忘记了一段演讲词,同学们又笑了,但我没有慌,我只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林芸,你快成功了,加油。”“我的一切属于你,你的一切连着我,对于你——祖国,我别无选择。”我激动地把演讲推向了高潮,结束了演讲,台下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我取得了第一名。但在这里,我得到的不是奖品和荣誉,而是我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自卑,更不能自傲,但一定要自信。人生无数次闯与创,所需要的都是自信。就如一个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能站起来,才能站起来。否则,只能在一个小小的土坎上叹息、忧愁,永远不能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