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南旅游概况
连南旅游概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发展势头最猛、带动力最强的朝阳产业之一。连南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瑶族风情独特、神秘、古朴,而且保存完好,百里瑶山风景如画,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民俗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提升空间巨大。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岗古排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瑶族婚俗”、“瑶族刺绣”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风情旅游已成为其最响亮的一张名片。
已是隆冬时节,粤北地区已出现霜雪,但连南县应邀参加澳大利亚悉尼2013年中国春节大巡游活动的数十名演员却在排演厅里挥汗如雨,他们将组成一个瑶族长鼓舞方队,在不久的蛇年春节期间向国际友人展现美丽连南的民族风情魅力。
这是连南继2011年7月赴保加利亚参加索非亚国际艺术节文化交流,2012年春节到法国参加“欢乐春节”活动后,再次出国献演,势必在国际舞台掀起一股“瑶族歌舞”热潮。
六十一甲子。流水的时间发酵了世界名曲故乡的魅力,依托“境内山光水色美如画卷、瑶族风情独特奇异”,连南陶醉了万千海内外游人。经过挖掘、传承和推介,瑶族文化已成为当地旅游的金字名片,连南瑶族“长鼓舞”、“耍歌堂”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评“中国瑶族刺绣艺术之乡”称号。特别是瑶族歌舞先后登上央视、进入世博、走进亚运、走出国门表演,成为广东省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大亮点。
瑶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连南民族风情旅游业的繁荣。该县至今
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增强了瑶族文化的品牌效应,2011年连南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95%。2013年日游客客车250辆,平均5人每车,日迎来国内外游客共1250人,年游客达15000人次。近年来,该县旅游景点接待旅游人数和景点收入均实现了三倍增长,到连南旅游观光的人数以年20%速度递增。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国家旅游局为连南组织编制了《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启动了涡水盘古王谷生态文化度假区的规划和瑶山商业步行街、广东瑶族文化大酒店、圣陶湾温泉度假酒店、瑶族舞曲实景演出等旅游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超过10亿元。未来几年,连南可望成为广东最有特色、产业配套最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连南初步完成了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发展规划和营销规划,“广东省瑶族文化研究基地”成功落户,旅游专业县建设条件得到不断完善。按照“特色立县、文化强县、旅游富民”思路,今后连南将围绕“聚精会神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一心一意建设旅游专业县”的目标定位,举科学发展之旗、走民族特色之路、建美丽和谐之家,争取实施《连南路径 广东省民族文化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县规划》,致力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用5年时间建设成为“绿色产业强县、瑶族文化圣地、休闲品质之城、世界瑶族文化艺术之都”。连南是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是世界唯一的排瑶聚居地,瑶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瑶族特色保存完整,民族风情浓郁。神奇美丽的连南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我们将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把连南构筑为民俗文化圣地、世界瑶族文化艺术之都。
第二篇:全县旅游概况
全县旅游概况
婺源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为单位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区和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12月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被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中国旅游强县”。
全县有景区景点20多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7个(江湾、卧龙谷、灵岩洞、李坑、思溪延村、文公山、鸳鸯湖);
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东线“伟人故里古村游”,西线“山水奇观生态游”,北线“古洞古建古风游”。
宾馆酒店190家,床位数1.5万余张,其中星级宾馆18家;
农家乐3050户,床位1.5万张,餐位9.4万个;
主要休闲娱乐场所40家;
主要旅游购物场所400余家;
旅行社28家。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达7万余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婺源生态农业旅游区、婺源县金山茶庄、婺源县林生茶业观光园、婺源县江湾村、婺源县汪口村
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7个):考水、大潋、塘村、查平坦、长径村、游汀村、湖村
省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婺源华龙木雕有限公司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理坑、汪口、延村
省级级历史文化名村(13个):理坑、汪口、江湾、李坑、晓起、延村、思溪、虹关、游山(镇头)、西冲(思口)、庆源(段莘)、凤山(浙源)、考水
中国民俗文化村(12个):理坑、汪口、砚山、豸峰、思溪、考水、庆源、晓起、上坦、李坑、鄣山顶、洪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徽剧、傩舞、徽州“三雕”、歙砚制作技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彩虹桥、婺源宗祠、理坑民宅等13个点
中国景观村落(1 个):理坑
中国经典村落景观(3个):虹关村察关水口、虹关村虹关水口、思溪村口
理坑和汪口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第三篇:上林县旅游概况
上林县旅游简介
上林县位于广西的中南部,大明山东麓,北回归线横贯县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890平方公里,有壮、汉、瑶、苗等11个民族,其中80%以是是壮族,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各民族聚居县。
南宁后花园——上林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上林境内的大明山是我国在北回归线上保存最完好的“绿色明珠”,具有“春之岚、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的特点,有“小庐山”的美誉。
上林母亲河清水河横贯上林全境,清水河上的“三里·洋渡景区”素有“小桂林”之美称。
北回归线穿过的世界其他地区,大多是海洋、沙漠和荒原,而穿过上林县城和大明山主峰龙头山,是唯一经过 的一个县城和原始森林。大明山脚下生长着一棵260多年的“木棉王”。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清水河的“三里·洋渡景区”驻足游览达54天,并写下一万多字的游记。清水河岸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誉为唐代岭南第一、第二碑,即《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碑》。唐城城址被誉为唐代壮都。
金莲湖综合旅游景区是一个以佛文化为内涵的景区。根据金莲湖的规划方案,其发展方向是以佛教文化为中心,依托东盟,把金莲湖打造成为具有浓厚的东盟风情,集朝拜、度假、会务、观光于一身的综合旅游景区,这对于提升上林县旅游品位,推动上林县第三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已经落户南宁市,上林县是南宁市的后花园,若把金莲湖打造成东盟的会议和接待基地,这对于提高南宁市的旅游接待能力,打造南宁市的城市名片,将具有非常高的战略意义。
不孤村是闻名国内外的“岭南状元村”,“全国小康文明示范村”,不孤村自古崇尚教育,现今平均3人就有1个大学生,科技兴村,致富小康。
大龙湖、金莲湖是上林县两块翡翠,大龙湖是北回归线上神秘的高山平湖,金莲湖是一个集旅游、宗教、娱乐休闲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石门龙母文化是珠江流域龙母文化和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源头,龙母的故事记载了上林壮族人民自古至今对善、孝两大传统美德的不懈追求。
经专家检测,上林县的负氧离子含量超过20000个/立方厘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20倍。上林县的农副土特产品均是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明山矿质水系灌溉而生产出的有机、生态、环保产品。经2009年普查,上林县47万居民中,100岁以上的老人有63位,90岁以上的老人有907位,平均每10万人就有13.4个百岁老人,远远超出国际7人/10万人的长寿标准,堪称 “长寿之乡”,是休闲度假养生的天堂。
上林县具有地质地貌的特殊性,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结构多样性的特点,是集避暑、度假、观光、休闲、娱乐、科考为一体的风水宝地。
第四篇:宁海旅游概况
宁海旅游概况 宁海旅游概况 旅游
宁海,宁静之海。相传东海之内皆波涛汹涌,惟有此处港湾 风平浪静,故得名。静海溢出的这份诗意,令人欣羡,令人神往。宁海置县始自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至今有 1700 多年的 历史。自古以来,地杰人灵,名家辈涌,如《资治通鉴》的注释 者胡三省;风骨傲然的明代大儒方孝孺;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王 锡桐;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作家柔石;一代国画大师潘天寿等,他们都是宁海文脉的象征,更是宁海人“台州式硬气”的实践者 与示范者,为秀丽的宁海山水唱响了一首浩然的正气歌!浙江真山水,精髓在宁海!中华游圣徐霞客将宁海当作其游 记开篇之地: “癸丑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 光,俱有喜态……”仙境般的宁海让徐霞客感受到云、日、人、山“俱有喜态”,使他有激情自宁海出西门壮行天下。今天,宁海已经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境内有仙山,神 泉,碧海,绿岛。宁海生态环境绝佳,是宁波市第一个国家级生 态示范区,素有“天然氧吧、人间仙境”之美誉。全县森林覆盖 率达 62.5%、人均寿命 78 岁、全年空气质量Ⅰ级的天数在 300 天以上,水质以Ⅰ类水质为主,以上指标均居宁波市第一。已开 发的风景区有集儒释道文化及皇家文化于一体的江南奇山梁隍 山、有集道家文化与山水文化于一体的野趣横生的野鹤湫、有五 十年封山育林且拥有千亩杜鹃、千亩茶园的东海云顶、有千年恋 海滨,深山藏石岩的伍山石窟、有原生态的石头文化村许家山、
有“中国第一森林温泉”之美誉的南溪温泉、有险峰林立,绝壁 排空的浙东大峡谷、有全国文化名镇前童古村落,它也是陈逸飞 遗作《理发师》的拍摄地、有最能集中体现宁绍地区明清婚嫁场 景的十里红妆、更有将被打造成为中国 “普吉岛” 的宁海湾…… 宁海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属宁波 1 小时交通 圈。县城距宁波机场 64 公里,离北仑港 80 公里,34 省道、同 三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宁海段有三个出入口,甬台温 铁路穿境而过。宁海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山中有竹木茶桑果之丰,海里有 鱼虾蟹贝藻之盛,享有“浙东鱼米之乡”之盛名;全县海洋水产 养殖面积达 21.8 万亩,为浙江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望 海茶”、“望府银毫”茶叶为全国优质名茶;“一市白”白枇杷 为中华名果;对虾、泥螺、蛏子等水产品闻名海内外。宁海自然资源丰足,物产富裕,实乃宜居宜隐之佳所。著名 诗人龙彼德在诗中这样写道: 宁海,一片神奇的土地!旅游从此开始,新的人生也从此开
始!
第五篇:唐山旅游概况
姓名:梁瑞萍 学号:200941100003 班级:旅游一班
唐山旅游资源基本状况
唐山市地处中国华北与东北通道的咽喉要地,毗邻京津、南临渤海、北靠燕山,全境东西广约130公里,南北袤约150公里,西距北京180公里,西南距天津120公里,东距秦皇岛125公里,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素有“京东宝地”之称,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沿海重镇。唐山拥有山、海、林、岛等多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兼具历史与文化内涵的长城、皇陵等人文景观,是环渤海旅游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面向海外旅游者的“长城民俗”、“海岛观鸟”、“地震”、“陶瓷”、“蒸汽机车”等特色线路及专项旅游项目已经进入国际旅游市场。
唐山资源丰富,北部山区盛产板栗、核桃、苹果、红果等干鲜果品,“京东板栗”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中部平原盛产玉米、小麦、水稻、花生等农副产品,素有“冀东粮仓”之称;南部沿海既是渤海湾的重要渔场,又是著名“长芦盐”重要产区,“东方对虾”享誉中外,河蟹、海淡水鱼、贝类等水产品产量居河北省第一位。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和中国著名的瓷都。
唐山背山临海的地理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和特有的地方历史文化,造就了多种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北部长城沿线风貌古朴,原汁原味,荟萃了明长城的精华。迁西水下长城、迁安大理石长城、鹫峰山“干砌长城”、长城砖窑“左三窑”、喜峰口、青山关皆为长城妙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之一。
唐山为世界所知,多半是因为1976年那场大地震,和震后的重新崛起。在短短10年时间里,唐山人民在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崭新的城市,1990年,唐山荣获联合国授予的“人居荣誉奖”。
南部沿海一线集海滨、海岛于一体,水清,沙软,潮平,消暑休闲,引人入胜。唐山文化科普旅游内容同样丰富,你可以到地震遗址、抗震纪念碑和纪念馆感受大自然无比的威力和人类重建家园的勇气,也可以到蒸汽机车、陶瓷生产线及开滦井下旅游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工业文明。
自然旅游资源
唐山依燕山,跨平原,临渤海,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海域。背山临海的地貌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山、林、湖、海、岛等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兼备。
(一)南湖公园 2008年以来,唐山市实施了扩湖及景观绿化、垃圾山封山绿化、市民广场、景观道路等一批生态化改造工程,形成水面11.5平方公里,植树120余万株,修建各类道路40公里,建成110处景观和20多座桥梁。昔日人迹罕至的废弃地嬗变为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创造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态建设奇迹。据了解,南湖公园先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国家风景区,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首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走科学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信心和成果。
(二)菩提岛
菩提岛动植物资源丰富,为河北省两个生态开发旅游示范区之一,国际观鸟基地,动物400余种,植物168种。春夏秋季,奇花异草,鸟唱蝉鸣,一副纯自然风光,置身其间,深有返朴归真之感,菩提岛自然特点可归纳为“八岛”之奇:
1、荒岛。北部多草滩、草地、灌木,为荒岛景观,因人迹罕至,登岛体验有洪荒、孤野之感。
2、海岛。该岛是经潮流作用形成的蚀余性岛屿,海岛特色明显,游人可充分体验吃海、住海、航海、观海的情趣。
3、沙岛。全岛为沙性,•沙丘密布,地势平坦,可进行沙浴、沙雕、日光浴等活动。
4、大岛。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公里。•打网岗东西长13.5公里,均宽50米,是我国北方海域最细长的岛,并形成我国独有的双道海岸线。
5、绿岛。全岛草木丛生,有多种乔、灌木及花草植物,植被覆盖率达98%。
6、鸟岛。因植被茂盛,人员稀少,咸淡水及食物丰富,每年吸引着400余种鸟类来此栖息、繁衍,成为名副其实的“鸟岛”。
7、日月岛。岛东南有状似弦月的月岛。在特定的日子里,可以观赏到“三日同晖”、“三月同晖”的奇景。即在天空、海中和沙滩上同时有几个太阳(月亮)争辉。
8、佛家岛。岛上有建于明 朝的“朝阳庵”遗址和建于清朝的“潮音寺”,前者现存残碑一块及瓦砾,后者现有后殿五间,内 有佛像及雕刻的500罗汉,刻工精细,前廊石柱有精致的石雕及楹联数副,足见当时佛事的鼎盛。
(三)大城山
大城山古名唐山,清末乔屯镇称唐山镇,为区别唐山(地名)与唐山(山名),于本世纪30年代唐山(山名)改称大城山。大城山公园内封建社会时期的古遗址也很多。较著名的有唐代的兴国寺、古石城、姜将军墓和神庆庙;元代雹神庙等。随着寺院、宗庙的兴建,佛、道文化也相继传入。传统庙会,祭奠活动使大城山倍加神奇。历代宗师传经诵典,文人墨客作文赋诗。大城山文化也初具特色。
大城山公园游乐区建在一片开阔地上。西部为生肖园,用中国传统十二生肖构思布景;东部是娱乐区。游乐区共占地13公顷。绕过中央水池,向纵深而去可达主峰。植物区在游乐区东侧,到了这里,再也看不到开阔景色。向东、向北到处是曲路。在辨不清方向的丛林中穿行,还真会让你担心找不到归路。植物区占地多达23.36公顷,由宿根花卉区、月季园、牡丹园、芍药园、水上植物区、秋景区及将军亭、芳草亭、晓风亭、观赏亭、姜将军碑等景点组成。其中最令人惊奇的要数那株根植山岩的大榆树,长满枝叶的树干宛如奔跑的雄鹿,令人叹为观止。整个植物园翠荫遮盖,绿草如茵,花香鸟语,完全不像是在闹市区。动物区位于大城山公园西北角,占地24顷。因地势复杂,素有九曲十八弯之称。在九曲十八弯地域内分布着食草动物、猴山、中型动物、猛兽房、百鸟房等景点。目前,有供游人观赏的动物40余个品种300余只,其中孟加拉虎、东北虎、白天鹅、褐马鸡、蓝马鸡、梅花鹿、猕猴、双峰驼等动物属于国家公布的一、二类保护品种。而金钱豹、雄狮、苍鹰、兰孔雀、短耳(左号右鸟)、黑秃鹫各具生态特色,或令人惊诧,或令人胆寒,或令人叫绝。根据规划,部分食草动物、大型禽类动物还将放养。那时来到这里,人们会置身于动物世界中,会油然而生回归自然之感。
大城山公园作为唐山集游览、观赏、举行纪念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名胜,正以越来越美丽的面貌迎接游人的到来。
人文旅游资源
(一)李大钊故居
唐山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建于1881年,座北朝南,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系冀东农村典型的穿堂院形式砖木结构建筑,周围有砖墙环绕。故居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东侧三间厢房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学馆旧址,西侧为碾棚。自中院往北至后院,又分为东西两个半院,李大钊住东半院,西半院是其三祖父李如璧的住所。中院有东厢房三间,李大钊就诞生在此房的北间屋里,屋里陈列着李大钊母亲的遗物。
东厢房北面为三间正房,西边一间是从中院到后院的穿堂屋,另外两间为住室。室内陈设的是李大钊夫妇及其祖先的遗物。李大钊幼年时期和结婚以后,曾长期在这里居住。后院东边有两间厢房和棚子,厢房为贮藏粮食的地方,李大钊经常在这里 读书、习字、写文章。西院是李大钊革命事迹陈列室,陈放着李大钊生平照片、手稿、书刊、遗物及有关资料。
(二)景忠山
景忠山,位于迁西县城西北15公里处,三屯营城南,海拔610米,素有“京东名岫”之美称。据史料记载,景忠山“旧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阴山。”明初于山顶建三忠祠,祀诸葛亮、岳飞、文天祥,“欲人景行仰止”,故改名“景忠山”。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蓟镇总兵官马永重修三忠祠,并在祠东增建碧霞宫,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渐兴盛。此后,戚继光等蓟镇官兵经常登临此山,留下许多名篇佳句。崇祯八年(1635年),碧霞宫毁于火灾。后善首张天礼、住持性春率众重建碧霞宫正殿,明毅宗拨帑金增置了配殿及上下牌坊。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登临此山,别山法师性在出知止洞迎驾,“对诏称旨”,龙颜大悦。顺治九年(1652年),性在被请入皇宫万善殿供养。顺治十六年(1659年),世祖“以建储之议远卜元君,赐银千两”。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世祖又拨帑金二万,重修殿阁及山上山下附属建筑。从此,景忠山名扬天下。康熙皇帝即位后,多次登临景忠山,先后为景忠山题写了“名山初步”、“天下名山”、“灵山秀色”等匾额,并赐重达十六斤四两的金娘娘一尊、大藏经一堂。此后,景忠山古建群又经多次增建和修缮,愈加壮丽。至清末民初,景忠山已有山脚署院、四帅殿,一、二、三道茶棚,灵官殿、朝仙门、望海楼、南天门、碧霞元君殿、三忠祠,东山玉皇庙、鬼王庙,西山舍利塔群等近百座建筑。这些建筑,为1872级台阶台阶所串联,错落山间,蔚为壮观。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景忠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拨款修缮碧霞元君殿及其附属建筑。1960年前后,由于年久失修,山腰两道茶棚和峰顶东侧古寺庙相继自然倾塌。“文革”期间,峰顶寺院、僧舍和山脚四帅殿、头道茶棚等先后被毁。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大地震,除碧霞元君殿外,景忠山上的古建筑损毁殆尽。
1992年,当地政府和群众为发展旅游事业,繁荣地方经济,开始修复景忠山庙宇建筑。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施工,到次年下半年,山上山下的寺庙建筑基本修复完毕。古老的景忠山犹如枯木逢春,恢复了往昔壮丽的容颜。景忠山不仅历史悠久、庙宇众多,其自然风光也以峭拔绮丽名闻遐迩。那高耸的危崖、蔽日的苍松、飘渺的雾岚、幽僻的岩洞,似天然的诗篇,流淌的画卷,充满了美丽与神奇。《重修景忠山功德碑序》曾这样写道:“……试言其形势,奇石突起,怪树游龙,幽洞常滴,险壑万丈,非不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此犹寻常景色。若其变幻恍惚,忽深于染,忽净于洗,或雾截山腰,或霞横树梢,或淡烟隐隐,摇荡晴晖,或岚气浮浮,掩映曙色,日照之而成紫,月临之而生白,风吹之而声吼,雨洒之而润寒,插天挂汉,龙虎肖形。至于白云飘渺,若抱树而流,携石而走,势与醉石共悬,泽同瀑布争泻,散则如蝶,结则张幔,千态万状,巧绘之士未能描其万一也……”从宗教门类来看,景忠山融儒、释、道三教于一山,因此历来香火极盛。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这里都将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庙会,届时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景忠山,不愧为钟灵毓秀的历史文化名山,旅游观光的乐土胜地。
旅游业对唐山产生的影响
唐山注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项事业共同发展,人文蕴含丰厚。唐山的发展得益于多年的文明积累,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激情锤炼了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市民素质。唐山注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项事业共同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国家荣誉称号。旅游业的发展,会大大改变唐山的城市环境,增加居民收入,唐山正在以她的过去和现在向我们证明:百折不挠,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是她城市的灵魂,这里乐观向上的市民正在以变荒凉为繁华的擎天巨手,绘制着唐山更加绚丽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