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生态文明[五篇范文]

生态文明[五篇范文]



第一篇:生态文明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二篇: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筑梦未来

——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建设;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建设;是一种可持续的、文明的和谐建设。去年11月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此写入党章,其意主要在于让我们重新审视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鸦片战争砸开了封建时代的大门,国人匆忙迎接迟来的工业文明。漫长时期里,贫穷、落后与屈辱一时让人们变得迷惘而疯狂,开始不计后果地发展经济,而当全民族的灾难渐趋渐近时,我们该何去何从? 早在马克思时期,他就说过,“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诚然,大自然是孕育精灵的摇篮,是人类的根,华夏民族更是得天独厚从远古时期一直绵延至今,短短35年,比起五千年自是光阴一瞬,却能将昔日的美丽温床破坏殆尽。山河疮痍、毒田恶果、排污呼浊„„是我们种的因,迟早也会成为我们食下的果,借看那些工业先驱里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等等,无一不在向国人敲响着警钟——大自然在控诉,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迫在眉睫!

或许有人说,贫贱人家百事哀,贫穷落后的国家更是难以在世界之林立足,我们的史书时刻让我们牢记着当初落后挨打的耻辱,发展经济才是我们民族的头等大事,其他一切均可牺牲。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发展经济,本是向着让人们生活得更为舒适惬意的目的,我们希冀着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本身无可厚非。然,有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我们只追逐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惜以牺牲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无疑是在行掘根自毁之为。“揠苗助长”的故事,在我们农耕文化根深蒂固的世代中口耳相传,闻之者不乏嘲笑者,即便在如今我们依旧将之列为反面教材,提醒着我们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而从另一方面想,现在的我们不就是那无知的老农,单怀着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却在行毁灭之实犹不自知,这,实在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再者,发展经济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完全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今已有不少发达国家实现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显著特点两全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美,是我们借鉴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上乘之策。总之,我们不应为经济的发展而搁浅生态文明建设的工程。

又或许有人说,目前的破坏是暂时的,我们可以等经济发展好了,再去治理环境。对此,如果说江河湖海的恶臭变色及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没有让这类人觉醒,北京造访频率愈高的沙尘暴没有让他们觉醒,越来越多的新生儿畸形报告没有让他们觉醒,那么原本有“天堂”之称的苏杭持续近一星期笼罩在大片重度污染的雾霾中该让国人警醒了吧。“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们此刻一时的破坏,就可能耗费我们几百代子孙的时间和生命去治理环境,且当我们将恶行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恐怕整个民族都已没有未来可言。况且,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向来注重“流芳百世”而鄙“遗臭万年”,更讲究礼义仁孝,那一身切切的道德理念曾让往来宾客青眼有加,难道如今我们却要干起祸害千秋子孙的行当吗?难道一句“法不责众”,就真的没有人为我们如今的错误付出代价了吗?现实是无情的,大自然候不起我们的持续破坏,只有立足当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筑梦未来,刻不容缓。

第三篇:生态文明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第一,一定要把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节能减排的产业,资源循环利用、重复利用的产业,使我们的产业能够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第二,我们要大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和环境整治工作以及建设工作。

第三,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

第四,大力开展绿化,把各种绿化,生态林带,好好地建设好、保护好,多花一些力量,这样使我们整个环境不断改善。

第五,现在主攻的方向,就是空气方面的治理。

再一个是提倡社会公民大家来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包括生态的消费方式、生态的文化、生态的理念,包括帮助我们监督各方面,一定要注重生态文明,弘扬生态理念,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要求。教育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人性的重要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普及生态文明观必须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要把贯彻十七大和贯彻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宣讲会、报告会、读书教育等活动和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利用各种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动生态文明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全体公民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如广泛开展“清除白色污染”、“家庭环保行动”、“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提倡少用化学洗涤用品”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地创建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集镇、文明生态学校;同时,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还应该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各项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使生态文明建设向着理想的新境界有序迈进。

实施生态文明规范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只有与生态道德与生态法制的规范作用相结合,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在解决生态问题时,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以生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评价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切活动。

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一些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为此,必须制定和实施生态道德规范,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公众参与机制。要依法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管理和调控,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

制定实施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和园区。制订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和使用新型能源。生态文明规范建设,除了强调道德规范建设,强化人们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外,还要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我省中部生态经济区的保护力度。

第四篇:生态文明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一,从价值取向看,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第二、从实践角度看,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第三、从目标指向看,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女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永续发展。

第五篇:生态文明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二.目前我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出现了更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一下方面: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迅速的发展、草原退化加剧、生物物种逐渐灭绝、水体污染日渐严重、大气污染以及森林资源锐减等生态危机。

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缺少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其他各项建设必然会受到影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制度先行,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计划性。没有制度建设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和完成。

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方方面面的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

2、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

3、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

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路径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动员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加以推进,因此我们首先要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继而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要实施教育优先、规划优先、补偿优先三大战略;着力实现从现代化到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管理方式、创新方式四大转变。

参考文献:1.《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吉林网

2.《针对我国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百度文库

3.《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第二部分感想

一. 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我们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重要的是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我们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我们可怕的贪婪,因此节俭,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去盲目攀比,杜绝不必要的浪费,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二.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文化,在我们心中是多么神圣的,正是因为有了文化存在,我们的生活有如此多的美好的向往,同时,生态文化也很重要。在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方面,我们首先要从本质上了解文化是什么,其次才能领悟到文化的精髓。生态文化,我们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三.建立生态保护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懂得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如果我们还是无止境的去贪婪,去夺取大自然的话,大自然总有一天会报复我们的,就拿现在的气候变化无常来说,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来说,我们都不能埋怨什么,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种下的恶果,为了现在,更为了未来,我们更应该要懂得与大自然相处。

四.政府对生态破坏的整治

俗话说:“亡羊补牢,尤未晚矣”,虽然我们国家如今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整治等措施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政府应该对保护环境的公民给予鼓励,对破坏环境的公民给予惩罚,加强宣传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给予及时的整治。

五.发展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是有益于保护和合理应用生态资源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是有益于保护和合理应用生态资源的科学技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应该大力支持绿色科技的发展,培育绿色科技研究人才,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作为一名公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杜绝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政府,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及对生态的破坏给予及时的整治。作为国家,应该发展绿色科技,培养绿色科技人才。

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大到国家政府,小到社会公民,都要有责任有义务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小康社会努力奋斗,为子孙后代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