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4.感悟生命的永恒。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时事体会)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人,应当赶快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学的这两篇短文就是谈
生命问题,读后必将加深对生命意识的领悟的。
三、指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背景,释题。“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四、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目标3)
作者如何在花瀑前,将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宁静.感悟生命的永恒的,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要求: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3.文中从欣赏紫藤萝写到回忆紫藤萝,再思索到人生。读后分段。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讨论、交流、明确:
迸 溅 虬 酿
分段:
第1--6节:看花(第一段)。
第7一9节:忆花(第二段)。
第10-11节:悟花(第三段)。
五、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抓住描写对象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目标2)
1.文章的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丽,也引出下文,照应结尾。
2.从第2节开始,作者开始正面描写紫藤花了,描绘非常形象、优美,同学们读2、3、4、5、6节,要求读顺畅。读后:
①按顺序说说描写的对象。
②说说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同学交流后,教师讲述:
这6节文字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稳、花朵。
从描绘的形象看,作者先从所见的整体着笔,'“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变为动态,赞美花繁花盛,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生趣盎然。再按照视线所及,从局部着笔,细写每一朵花,像“帆”.如“舱”,“船舱鼓鼓的”“像忍俊不禁的笑容”。进而提出花中“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的问题,这便写出花不仅生机勃勃.而且还具有神话般的美丽。从描绘的颜色看,仍是先写整体,“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条幅”.再写局部“上深下浅,好像紫色的沉淀”,作者着力描写紫色是因为紫色是深沉的,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再从描绘的神态看,写花儿一串串“挨着”、“挤着”,花儿
彼此“推着、挤着”,“叫着”“嚷嚷”“我在开花!”“我在开花!”,以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嘻闹。再从这几个小节运用的修辞手法看,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以“瀑”为比喻,赞美花之茂与繁.以“欢笑”、“挑逗”等拟人手法,突出花具有人的灵气,这样将比喻、拟人交替使用的还有用“帆”、“舱”喻花朵外形,用“忍俊不禁”拟花朵的情态,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这是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表现,我们要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善于描绘的这种能力。
六、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
七、布置作业
A、完成练习一、二。
永吉第二十五中学
2012年6月
第二篇: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
1、知识目标: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梳理文章结构,弄清楚作者又是怎样写花的,有什么顺序2理解文章插叙的叙述方法的作用3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4掌握一些简单的朗读技巧
3、情感目标:品味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如何写景状物,感悟生命真谛。
难点:理解本文抒发的感情,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五、教学过程(2课时)第一课时
1、导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由当代女作家宗璞写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2、整体感知
(1)学生看导语默读课文。
(2)多媒体屏幕出示默读时需要思考的三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紫藤萝的特征来描写的? ○明确:通过写紫藤萝的颜色、外形、香味来描写紫藤萝的特征。2作者伫足凝望紫藤花感悟到什么哲理? ○明确:作者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像紫藤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3作者由停住脚步到加快脚步,心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明确: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后看到繁盛的紫藤花后,“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
板书: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作
5、内容探讨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明确:小作者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由此也可以明白“各种各样的不幸”,也包括死亡。
以上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思维脉络清晰,同时以问题带出作者的创作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文中第八自然段“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占据什么地位?
明确: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这种极左思潮在当时极其泛滥。(该问题旨在让学生在了解创造背景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3)文中最后第二段,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想想从这个信念中可以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人生的指南?作者描写一朵朵花与整树花的河流,花的瀑布,二者的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学生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启示:可以从内容上回答,例:只有每个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才能取得灿烂辉煌的成就。也可以说写作启示,例:写景状物时,要仔细关注全局和每个局部。(该题的设计旨在拓展学生思维和训练学生口语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作业
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本题除了练习朗读外,意在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旨。本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各人经历见闻不同,对这句话的体会也可有深有浅,有自己的侧重点。)第二课时
1、以课外作业导入,分别让一些学生上讲台上谈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一起交流。
(检查课外作业完成情况,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克服部分胆小学生的胆怯心理。)
2、分小组朗读课文,比赛哪个小组朗读的最好。
(通过分组评比朗读,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达到检查课外朗读和为精读课文做准备的效果。)
3、精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明确:○1先写花穗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2然后写花的形状: “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3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要求学生把描写紫藤花颜色、形状、香味的句子朗读出来。本题旨在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先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来回答。例:(1)比喻;
1“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明确: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明确: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2)拟人;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明确: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
2“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明确: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3“‘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明确: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以上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状物时的运用,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妙用,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4、拓展迁移(赏图言志、畅所欲言)
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精细,想象新颖,我们要学生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善于描绘的这种本领。多媒体呈现向日葵、白杨树、野花、昙花、莲花等植物的图片,也可让学生说自己熟悉的植物,发挥联想,说说自己有什么感悟。
(本练习意在训练学生,抓住两物的相似点,运用比喻,展开联想,并由外表深入到本质,由物及人,以物喻理,挖掘其中的深刻含义,由此感悟生命的哲理。这一问题的提出还希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使课堂上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5、作业(1)揣摩语句“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体会写景的妙处。
参考答案:用帆和船舱的比喻,细致得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
(2)充分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你熟悉的植物的小短文。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在本课所学基础上,学习如何写景状物,锻炼写作能力。)板书:
紫藤萝花 宗璞 色彩——上浅下深 外形——白帆、笑容 香味——淡淡的、浅紫色
(三)情 感目标
1、学会作者的那种乐观生活态度,“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勇敢面对生活。、体会文章语句的美、精神的美。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美:美的词、美的句、美的段、弄清楚文章结构美:花之美、情之美、忆之美、思之美、学习文章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叙述方法
【教学难点】
1、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一共有十一个自然段,这些自然段有
些写花,有些写人,有些共写花人,写花还有写花的视角,想搞清楚这些不容易、文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文中花是明写,人的情感是暗写,两者的共同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中顺便感受课文的语
句美、结构美、精神美
第 一
课
时
(一)课时目标、解决文章的生字词,能够顺畅的朗读课文
2、基本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并且理解作者是用怎样的顺序写花的、理解作者的“生死谜、手足情”
(二)主要过程、导入(提问法)
这一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关于花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提 问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的花千姿百态,同学们最喜欢哪一种花 呢?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所喜欢的花的美
呢?同学们回答完毕后,老师做相应的评价。
接着补充一些文学小常识:例如陶渊明喜欢菊花,周敦颐喜欢莲 花,林逋喜欢梅花,川端康成喜欢海棠花,那宗璞呢?自然而然
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2、全班一起朗读课文,老师认真地听,并且记下同学读的字词或
停
顿、感情错误,读完后老师做适当的点评。
3、在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问同学们有哪些字词不懂的。同
学
们提出的字词交给同学们自己解决,或者老师要补充一些重要的
字词。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6)“花之美” 第二段(7)“情之美” 第三段(8—9)“忆之美” 第四段(10—11)“思之美”
5、分析第一段
先朗读后提问,让同学们自己赏
析
第 1
自然段:开门见山,“不由得”引起悬念
第 2 自然段:从总体写藤萝花,写出其动态,而且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自然段:即使春红已谢,即使无人观赏,藤萝花依
第 3、4、5
第三篇: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掌握生动的词汇。
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句(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5、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语句,学会用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图片导入法:先给学生呈现两幅壮观的瀑布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再呈现出两幅紫藤萝瀑布的图片,询问学生的感受。师:当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时,大家都会有如你们所说的这些感受。那么,当著名的当代作家宗璞先生看到如此的紫藤萝瀑布,她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紫藤萝瀑布》。
二、作者简介
宗璞,女作家,出生在二十年代,原名冯钟璞。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野葫芦引》是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她的这些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
三、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本文写作的时候,又正值宗璞惟一的弟弟不幸身患绝症。这残酷的事实让她心如刀割。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四、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
伫立(zhù)挑逗(tiǎo)
仙露琼浆(qióng)盘虬卧龙(qiú)迸溅(bèngjiàn)酒酿(niàng)2.理解词语: 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伶仃(líng dīng):孤独,没有依靠;瘦弱。仙露琼浆:比喻美酒。
盘虬卧龙:表示盘旋曲折的样子。迸溅:向四处溅开。
五、整体感知
1、听老师朗读,边听边勾画。想想作者为什么说紫藤萝花像瀑布? 明确:因为紫藤萝开得茂盛繁密,就像一条流动的瀑布。(它所代表的意义将在课时二提到:这一树茂盛的紫藤萝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像一条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写出了它茂盛、勃勃生机,气势非凡)
2、自由朗读,试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文章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提到紫藤花的美)
六、品析鉴赏
1、文中的紫藤萝花有怎样的特点呢?作者是怎样来描述的呢?(从文中找)明确:描绘出了紫藤萝花生机盎然,活泼,充满生机,顽强的特点。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2、作者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描写紫藤萝的? 分组谈论并回答。(多层次地描写:整体、局部、细部;多角度地描写:色、形、神、味;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明确:
多层次描写:整体(花瀑)—局部(花穗)—细部(花朵)多角度地描写:
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神: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味: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修辞方法:(注意从句子中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示例:
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花以生命,是静态的花跳动起来,突出了花的生机盎然。
比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这里将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茂盛繁密。
七、小结
1、怎样才能达到描写生动具体的效果?
明确:恰当比喻、拟人,运用联想等等,从不同的角度描写。
2、作业:将本文中的优美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繁盛茂密的紫藤罗花,那么紫藤罗花一直都是繁盛的吗?十多年前的紫藤罗花是什么样子的?(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明确: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回忆来描写十多年的紫藤罗花呢?(通过对比,表明花曾遭遇不幸,但是现在充满生机。文中那句话提到了这一点?启下)
二、品读赏析
1、既然花和人都遭遇了不幸,那么人遭遇了怎样的不幸,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结合写作背景)
2、这种不幸带给我的是什么样的心情?而在欣赏完紫藤萝花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从感到焦虑、悲伤,到精神逐渐宁静。
因为从蓬勃盛开的紫藤罗花,想到以前也凋零过,感悟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3、作者对此有什么感悟?
明确: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常会遇到坎坷,就像花一样。紫藤萝启示作者由个体情感纠葛飞跑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索,感悟到生命的途径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却是美好和永恒的。
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明确:无论是花还是人都会遇到不幸的事情,但我们应该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
5、结合背景介绍,体会文章主旨。明确:课文浓墨酣畅地描绘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胜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赞花之情,由此赞美了新时代开创的新生活、新气象,阐发了花和人的不幸会时有发生,而生命的长河则永动不息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惜时而行,焕发活力的积极的情怀。
三、延伸拓展
1、学习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感受。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想到哪些诗句或名言,是通过花草树木来表达人生感悟的?
四、作业
本文是典型的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哲理散文
试选择某个景观进行生动描写,运用修辞手法,做到语言优美。
第四篇: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光顾。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显示着它们的生命力。虽然是静静的,但紧靠团结的繁盛给人以生命顽强不息的思考。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b.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
问题组:
a、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领读,帮助学生感知、理解。
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
a.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b、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c、赏析语段中精美语句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③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重音、节奏及停顿,注重内化和感情。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a.简单的内容归结: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b、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C、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④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中找出精美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与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体验反思
①质疑交流
通过研读,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a.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b.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②拓展延伸
a、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b、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延伸作业
①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②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点评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三个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其健康个性。
如: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通过对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同时提出了“谈谈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谈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从而陶冶自己的感情。
富有时代气息,加强人文教育。
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重点研读了“手足情、生死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部分,让学生在“忆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时代给予人的感受;“思花”部分重点在于对人的感情的升华,而这种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又是潜移默化的自然的渗透,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崇尚生命、珍惜生活、珍爱人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案中的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以及畅谈感受的环节设计,都是重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而不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另外,教案采用了青岛市的“板块式”教学,流程顺畅,可操作性强,既重视了人文精神,又不忽视语文素养的提高;使语文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统一,也使学生提高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第五篇:紫藤萝瀑布 教案
课时教案
课题
散文专题(借景抒情类)阅读指导——以《紫藤萝瀑布》为例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1、识别借景抒情类散文,了解借景抒情类散文的主要特征。
2、通过品读描写句分析“景”的特征,通过体会抒情议论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分析“景”与“情”之间的联系,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通过梳理总结,理解并掌握阅读借景抒情类散文一般方法。
3、树立热爱生命、积极面对不幸的人生态度。
教学
重点
通过品读描写句分析“景”的特征,通过体会抒情议论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分析“景”与“情”之间的联系,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
难点
理解并掌握阅读借景抒情类散文一般方法。
教学
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授课内容、课堂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一、导入新课,引出“托物言志”的概念
一、导语:先来看看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通过对边塞肃杀、荒凉战地风光的描绘,婉转地传达出戍边将士的爱国激情与浓重思乡的矛盾情绪,抒发了词人沉郁的爱国之情及忧患意识。再来看看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厌恶宦海喜归自然的高洁情怀。
2、请同学们总结这两首诗词共同的写作特点。
3、“借景抒情”这个概念中,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4、简要介绍“借景抒情”的概念。
朗读并理解诗词
总结两首诗词共同的写作特点
找出两个核心要素“景”和“情”
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引出“借景抒情”的概念
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二、新授,理解“景”的特点
1、要求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找准所托之景(紫藤萝),勾画出描写紫藤萝的语句。
2、引导学生品读“眼前的紫藤萝”部分
(1)
齐读1——6段
(2)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瀑布带给你什么印象?请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
(3)
你是从哪些内容中得到这种感受的,请朗读相关语句并进行简要品析。
(4)
看到如此繁密茂盛的紫藤萝瀑布,作者是什么心情?请加以分析。
3、引导学生品读“记忆中的紫藤萝”部分
(1)齐读第8段
(2)勾画出描写记忆中紫藤萝生存状态的词语
(3)简要交代文革背景
3、把十多年前的紫藤萝与眼前的紫藤萝相对比,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4、小结:当社会的天空阴云密布,连花儿都能感知,它消失了迷人的芬芳,隐藏了娇艳的花朵,在阴暗的角落独自舔舐忧伤的泪水。然而,当阴霾散去,花儿又恢复了生机,它开放了,开得那么茂盛,那么蓬勃,那么辉煌。曾经的不幸已逐渐淡去,消失在远处的迷雾里。生命总是那么顽强!
初读课文
勾画相关句子
朗读
答案预设:繁花似锦、花团锦簇、花枝招展、茂盛、蓬勃、繁密、生机盎然……
朗读,品析
答案预设:惊异、震撼、欣喜、平静、振奋……
答案预设: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稀零、试探、拆掉
答案预设:紫藤萝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不幸,获得了新生。
走进
文本,并锁定下一步要重点品读的范围
通过品读对紫藤萝进行描写的句子分析“景”的特征。
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景”的精神内涵,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10分钟
1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三、新授,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文中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么,人又遭遇了什么不幸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信息。
2、交代弟弟病重,生命垂危的写作背景
3、作为姐姐的作者,她时刻担心牵挂着重病的弟弟,在那可以预知的结局中忍受着焦虑和悲痛,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她一定都在感叹生命的脆弱,感叹人生的无奈。今天,作者见到的紫藤萝瀑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她心上的焦虑和悲痛,让她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更引发了她对生命积极的认识和感悟。请找出写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1)齐读10、11段
(2)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理解“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3)理解“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5)
作者说她“不觉加快了脚步”,她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总结阅读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方法
收集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小散文,选取最喜欢的一篇做摘抄。
答案预设:焦虑、悲痛、生死谜、手足情
答案预设:不幸常常会不期而遇,但是人类生命的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
答案预设:“闪光的花的河流”形容紫藤萝瀑布的勃勃生机,“它”指万花中的一朵,“满装酒酿”“张满了帆”“航行”写出了花儿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态势。
答案预设:一个一个生命,延续着人类的繁衍生息;一个一个人,组成了社会;一份一份力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答案预设:她去照顾弟弟,但是心态平和了很多;她以更高的热情投身社会建设……
1、阅读全文,找准所绘之物
2、品读描写句,品析“景”的特征
3、分析议论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完成作业
建立“景”与“人”之间的联系
以老师的深情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下一步更好的理解抒情议论句
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勾连全文,深化对“情”的理解
总结方法,形成能力
进一步巩固深化知识与能力
10分钟
4分钟
1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