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永州边界行 千家峒源流记

永州边界行 千家峒源流记



第一篇:永州边界行 千家峒源流记

永州边界行

千家峒源流记

【导视】湘桂边界的千家峒里景色秀丽,古迹众多,瑶族风情古朴,传说引人入胜。在这里,民族风情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本期永州边界行一起探寻这片瑶族发祥地,瑶胞世代向往的桃花源。

千家峒位于江永县城西北,地处著名五岭之一的都庞岭群山连绵的三峰山下,北面交界广西灌阳县。在进千家峒公路的左侧,瑶族长鼓和十二节牛角组成的千家峒峒标矗立眼前。长鼓是瑶族同胞祭祀和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舞蹈器具,代表着对始祖盘王的怀念。合扰的十二节白牛角意喻着瑶族同胞团聚千家峒,同时它也是民族向心力的一种象征。

爬上千家峒峒口穿岩山顶上的古战墙,依然能感受到700年前那场浴血奋战的激烈。穿岩山上,狼牙犬齿,延绵数里。在山崖之间,石墙把千家峒峒口围得固若金汤。站在山崖边缘,放眼眺望千家峒全景,群山环抱下的大片平原,良田万顷,生机盎然,印证了流传的古语“千家峒里好种田,种一年来吃三年”,难怪世人又称千家峒为“瑶族桃花源”。

传说中的千家峒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仅有一个岩洞维系着与外界的沟通,这个岩洞就是千家峒入口处的穿岩。1964年兴修千家峒至江永的公路,把穿岩石壁炸掉了半边,修建的公路上车来车往,千家峒从此融进了现代社会奏响的大乐章之中。沿着千家峒内笔直的马路前行,前方一座石山正是千家峒古书上记载的“鸟山”。传说这只神鸟跟随瑶胞一同进入千家峒后,每天到外地衔来五谷良种,撒在田里,瑶胞年年丰衣足食。瑶族人民感激神鸟的帮助,把二月初一定为敬鸟节。这座鸟山,就是神鸟的化身。在千家峒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盘王雕像矗立在占地35000平方米盘王广场,盘王雕像总高21米,英姿勃发,威武仁慈,体魄健壮,神形兼备。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瑶族“盘王节”,2012年的第十二届中国瑶族盘王节里湘桂粤三省(区)12个县区的瑶族同胞和江永瑶汉人民欢聚千家峒,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瑶族大聚会。盘王广场如今也成为了市民的休闲场所。61岁的李玉花就经常与老年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到盘王广场健身、游览。

【同期】江永县老年大学 李玉花

开心 老有所乐有我们的太极 柔力球还有广场舞

在盘王慈爱眼神的关注下,市民们享受着新生活的美好。随着旅游开发的升级,千家峒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我们在路上遇到的很多村民都成了义务导游,千家峒里的传说似乎谁都能说上一些。

【同期】千家峒瑶族乡刘家庄村 熊连珍

这个山就叫马山 马山哪边是头 就是那边是头这边是屁股

就是说一个神仙坐着一个马问那个老人天亮了没

就说快天亮了本来就半夜了天亮了就不能走路了神仙怕凡人知道

把马停在这里把羊都停下来就没有赶过道县去了

马就变成这座马山了

老人讲故事就是那样讲的 他都讲了给我们听

前面还有什么景点没前面就是狗头山

正是放学时间,一群可爱的小学生背着古诗排着队伍往家赶,给悠静的山谷带来了更多的热闹和生机(用一小段同期)。到河对面的马山和狗头岩要经过一座跟车几乎同宽的小桥,小心翼翼地开过,风景就在前方。马山位于千家峒的中峒大宅腹村,海拔高 1

436米,因山形似马而得名。马山脚下原来有罗坪大庙,现已不复存在。在马山有一个大溶洞——平石岩,村民称作观音潭,潭内幽深凉爽、常年滴水不断。传说元兵围剿千家峒时,一部分瑶民们躲进这个岩洞,并通过此洞去了道县。从马山北行3里左右,就到了狗头山,陡峭的山坡、简易的石路让上行之路比较艰难,半山腰的一道人工砌成的巨石关隘,记载了当年防守抗战的画面。狗头岩里没有灯光,但壁高洞阔,深不见底。据说洞内曾有一小石山,形状与狗头相象,故名狗头岩,石山被多事之人给砸烂了,狗头岩也期待着有识之士的保护、开发。狗头岩下古树遒劲,深潭清澈,小溪潺潺。

【同期】千家峒瑶族乡大宅腹村 艾小丽

我们这里的水冬暖夏凉能喝吗

能喝 很甜的 很甘甜的天然矿泉水 我们村以前都是在这里担水吃的天气再干旱都断不了的千家峒里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同其他风景相比,飞瀑最为壮观。劳作之余,高山密林是千家峒人纵情放歌之所,崖头飞瀑,亦成为他们洗尽尘埃、抚平心境、荡涤灵魂的神圣之地。千家峒里大小龙潭瀑布、大泊水瀑布、天女散花瀑布各具风情,其中最具气势的就是大泊水瀑布了,沿溪流逆行而上深入四五里,一瀑一形、一瀑一潭、一瀑一景,段落分明,首尾相连。终端的大泊水瀑布高100余米,宽近30米,四季不涸,颇为壮观。瀑布从山顶的峡谷飞奔而下冲击水潭,水流与岩石激烈碰撞后发出振聋发聩的轰响,溅起的水花覆盖了方圆百米的地盘,浪花飞溅,凉风习习,泌人肌骨。它全然没有沿途景致小家碧玉般的婉约,它是如此地霸道,激起的水雾虽然清爽,但却气势逼人,让你难以接近,只能站在远处心怀对大自然的崇敬之心静静欣赏。

夕阳西下,镶了金边的云彩从远山背后飘过,霞光四射。到千家峒旅游这里的农家菜也是不容错过的,大大小小的休闲农庄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纯天然的山中美食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周幼华在2009年开了这家园林农庄,现在已经是湖南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一碗浓香的油茶是这里的迎客之道。

【同期】千家峒园林农庄 周幼华

来来来 自己打的油茶 请尝一杯

对自己农庄的出品,周幼华很是自豪,带我们去看看自给自足的松林鸡、野生鱼、自酿酒、家熏腊肉。

【同期】千家峒园林农庄 周幼华

这里就是你的养鸡场了吗是啊

我看没有围墙啊我们这里不要围墙的 我们都是放养的平常喂他吃什么吃虫啊 吃青草 每天早上放出来晚上收回去 吃地里面的虫

一般不用管他

不要管他没有围墙都是放养的万一跑丢了怎么办

不会丢的 有时候鸡到山上去在山上下蛋 小鸡带回来

这是我们店里面的烤房 专门烤腊肉的我们店里面的腊肉是自己烘的从来不在外面买一年四季都有腊肉

这是我们店里面酿酒的工具 我们店子的酒都是自己酿的从来不在外面买

山里人做起山里菜来自然得心应手,不需要很多的花样装饰,不需要高超的烹饪技巧,遵循自然、尊重传统,一道道土菜原汁原味、香气四溢地出了厨房。在宾客等待用餐之前,周幼华拿着竹筒出了门,是还要准备一道特殊的菜?

【同期】千家峒园林农庄 周幼华

大姐 你现在手里面拿的什么东西这是竹筒

是用来干什么的以前是用来赶野猪的 现在是用来跳舞的一种道具

用来打节奏 用来打节奏的赶野猪是什么意思

野猪是农民的红薯出来了 秋收以后野猪就来撬红薯吃

农民没有办法没有东西赶就用竹筒来赶野猪

现在就慢慢演变成一种舞蹈了现在成了舞蹈的道具了

【表演者:赵开新 赵开文】

我看这里还有一个大哥 他是怎么跳 他是伴那个野猪

他是伴野猪他是伴演野猪的野猪拿着竹筒敲表示什么呢 表示我来了表示要来赶野猪了

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他一条野猪 我们俩去赶 我们俩去追

把他抓住了就把它抬回去了

就这么一个情节 那我们开始吧

.......瑶族一般都“大分散、小聚居”在高山密林中,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瑶族先民创造了独特的山地文化。瑶民生性乐观,能歌善舞,生产生活中的事件、用具都可以演化为舞蹈的情节和道具。“赶野猪舞”平常是十多个人表演的,节奏有急有缓、情节生动有趣。

【同期】千家峒园林农庄 周幼华

这些东西也是我们千家峒这些农庄的一些特色 千家峒的特色

瑶族的歌舞表演 这些表演都是我们瑶族人民平常的一些生活

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故事编成舞蹈 是不是还有歌

有歌迎客

迎宾客 送客的歌 也有喝油茶的歌 他们那个词很有意义的(一段迎客歌)

一曲迎客歌,迎来了四方宾朋,一首敬酒歌更是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歌词大意:到瑶家没有什么好招待 大家一起把心开欢迎各位贵客来

【同期】千家峒瑶族乡 赵开新

觉得我们瑶家酒怎么样好 纯到千家峒玩的开心

千家峒里的大田、穿岩、鸟山、马山、狗头岩、瀑布都是千家峒历史的见证,千百年来,瑶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于开拓,漂泊在世界各地的瑶族儿女从来没有忘记回归千家峒的神圣誓言。在千家峒,感受着瑶族文化的熏陶,享受着徜徉于青山碧水间的闲情逸致和世外桃源般的绝美意境。

编导:孙健

第二篇:永州边界行 盛夏的果实

永州边界行

盛夏的果实

【导视】水果基地一望无际,鲜果飘香垂涎欲滴,农家小楼矗立在果园之中;丰收的夏橙走遍大江南北;本期永州边界行《盛夏的果实》一起探寻粗石江水果产业的发展之路。

湘桂边界的粗石江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土质深厚肥沃、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具有发展水果、蔬菜等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品读永州《永州边界行》摄制组在粗石江的路线上看到的都是成片的水果基地,一串串金黄色的夏橙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循着随风飘来的果香,我们走进一片夏橙果园,感受着林茂果丰的喜悦和忙碌,这里的夏橙似乎享受到了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待遇。

【同期】

我看这个夏橙跟别的不一样 用纸包起来的包起来有什么好处

冬天防风 防霜防冻 可以打开看一下吗可以可以

撕开就行了 撕开就行了漂亮些

这个皮包起来 皮上没有虫蛀 好像一个保护膜一样一般什么时候包这个纸

农历是十二月元月份的时候去年就要包 这个纸在树上要挂半年多

卖的价钱有没有高一些高了几毛钱 最少要高5毛钱

高5毛钱 所以这个纸包上去还是划算的一种科学的种植方法

粗石江的水果产业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协作,施肥、套袋、采果、洗果、分级、包装都有专业的队伍。采果队手法娴熟、动作迅速,一整片夏橙几个小时就采摘、清理完毕,他们带着自己的工具又赶往下一个果林。这片果林是粗石江桂阳村的邱福海承包收购的,今天请了桃川的采果队来帮忙采摘。

【同期】粗石江桂阳村 邱福海编导 孙健

我看到他们的速度好像很快刚跟他们一起过来 一下子一片就采的差不多了

是啊 他们动作很迅速的他们一个人平均一天能采多少

差不多三千斤左右吧可以采三千斤 一个人采三千斤 那就是速度效率很高

效率很高 他们每天很早就来天一亮就开始干活

我看他们这些箩筐 桶子 剪刀都自己带的自己带的那这相当于一个专业的摘果队哪里采果打个电话马上就过来

整个流程就形成一个很系统的分工

粗石江出产的夏橙,“果形端正、橙黄亮滑、肉脆化渣、酸甜适度、香气浓郁”等特点,是柑橘错季销售、调节水果市场的时令果品,很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夏橙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黄金果”。黄月强是粗石江一家洗果场的老板,在外面跑了十几年的水果生意,积累了广泛的商业人脉和信息资源,洗果场去年才建起,生意就做的红红火火了。

【同期】粗石江锦标果业 黄月强

那边是发四川成都的四川成都 广东佛山的 这车能装多少斤

这个好像是两万斤左右这一车能装两万斤夏橙 今天发车明天就

明天凌晨4点钟就到了4点钟就到了

照这样来说整个桃川洞的夏橙 只要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你有这么自信对 随便你说湖北秭(zǐ)归那边跟四川那边夏橙都没这个口感

粗石江的水果产业链让分工更细致,许多果农不再种果树,他们参与合作社的其他 1

工作,也能得到更有保障、更高的收入。

【同期】粗石江锦标果业 黄月强

他们能多赚钱吗都会赚

他们跟着你洗果包装也很赚钱 他们是怎么付报酬的不管这一车装半天也要70块到100块反正装一车就是70块钱或100块钱

一天如果装两车的话就140那赚的钱还可以

在粗石江,水果生意不仅仅限于这些鲜果买卖,一些看似没用的副产品也能变废为宝,开辟出新的创收渠道。

【同期】粗石江锦标果业 黄月强

这些就是你说的那些宝贝 这些像石头一样的东西有什么用呢

这个可以做生物提取 提取他的精华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第一次生理落果的柚子果 这是小的柚子果 然后把它烘干了

这是一种变废为宝变废为宝 对我看你有这么一屋子 一把抓过来5毛钱有吧 不止 在我这里最少有十五万这一池石头一样的东西价值十五万

自己收上来的就价值十五万卖出去多少还不一定对

一般卖给什么地方卖到陕西西安那边 四川成都那边他们是买了干嘛呢

买了搞生物提取 提取他的精华 这东西要人从地里面一颗一颗捡起来对

这样的 一般谁去捡一般是一个老人一个小孩

村子了的老人小孩 他们去捡这些小果子 然后出来卖能赚到钱吗

能赚钱 运气好的话一两百块钱也应该有

捡这些小果子卖给你的话一天可以买一两百块钱

假如一年夏橙、柚子加起来捡的话可以赚多少一个人的话一万多块钱也没问题

每年来粗石江收水果的商人很多,这不仅方便了当地水果的销售,也对江永品牌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江永水果在外地的名声更响了。

【同期】四川资阳市水果商廖清军

你们那里来了蛮多人吗到粗石江来收夏橙今年可能有十多拨吧

有十多家到这边来收 仅仅成都 就我们成都

成都就有十多家到粗石江来收夏橙你今年已经收了多少了

今年收了可能有二十多万斤 二十多万斤 你估计今年能收多少

估计三四十万斤应该没问题一家就搞了三四十万斤

粗石江的夏橙在外面受欢迎吗 今年还可以 还是比较满意的 口感不错口感不错

在江永,仅粗石江镇的夏橙就有1.2万多亩,今年总产值在4000万元以上,我们看到的众多洗果场里洗果、选果、包装、上车,都是一片忙碌丰收的喜庆景象。大卡车载着鲜美的水果和致富的希望一车车的开出了湖南,走向了世界。

【同期】你车子要放哪里去 去广东 广东哪里 广东揭阳

揭阳 这一车装了多少夏橙 500多件 一天可以发多少这样的货

三四车都可以的可以装三四车 今天发货的话什么时候可以到揭阳

明天上午左右 明天上午就到了明天上午揭阳就可以吃到我们江永粗石江的夏橙了一路平安啊

粗石江的水果“你方唱罢我登场”,夏橙丰收采摘了,香柚紧接着挂果成型,长势

喜人。我们走进竹根塘村的谭世元家时,他正在果园里忙活着。

【同期】粗石江镇竹根塘村 谭世元

大哥你这是在忙着呢 这你家的柚子园是啊

家里这片都是你的吗 这房子周围呢周围都是我的你的房子就在一片柚子林里面 那住的很舒服空气好

空气很好 早晨打开窗户整片绿色 这个多好

你刚才在忙什么呢 我看你好像在剪东西

在疏果疏果是什么意思保优去劣

把小的不好的剪掉是的保证好果子长的更好 我看你这个工具很有意思

这相当于一把延长的剪刀 下面一捏 上面就可以剪

不用爬上去了

家里一共种了多少亩有八亩多

我看你八亩多这小楼都盖起来了 小车也买了 过的也很不错

靠党的政策好 水果这几年的价钱也好我们种水果的靠价钱好 价钱好有盼头 县里面镇里面有没有一些政策 措施帮助扶持一下

县里面镇里面对水果帮助很大的 镇里面准备建一个水果市场

那以后就更方便了

县里面有一个水果协会 春天的时候就教我们管理 冬天就教我们这么消虫

有一个指导的这样做的话才更有信心

谭世元家里的夏橙基本上已经销售一空,几棵没采摘的果树在果园里格外显眼,夏橙于头年春季开花,第二次夏季的5月初成熟采收,果实经过“三青三黄”,经历了夏季的最高温和冬季的最低温,到第二年形成了独有的“花果同树”、“果果同树”的独特景观。像谭世元这样的水果种植户在粗石江镇有9000多户。近年来,粗石江镇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镇计划”,以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普及为突破口,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引导果农统一使用农家肥、沼气液。

【同期】粗石江镇竹根塘村 谭世元

这个池子是这是沼气沼气池 走了一圈我看你家没有喂猪啊 用什么来发沼气 把这个放料里面用这个丢进去发沼气用这个来发酵的用这个发酵 我看下沼气灶 在里面 看一下

这个就是沼气 跟液化气一样的 而且省钱省的多基本上不用买这些东西

看火苗大不大这样的 那很实用

又省了钱还治理了环境 废物还利用了

粗石江的果农靠着水果产业的壮大发家致富,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甜,一幢幢小楼矗立在茂密的果园里,推窗望去满目翠绿,心胸开阔。粗石江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畜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已具规模,形成以香柚、夏橙等特色水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格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处处迸发着“水果兴镇、环境靓镇、边贸活镇、和谐富镇”的激情和活力。

【下期导视】

全市第一个村庄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湘南第一新村”;干净整洁的水泥马路绕村达户,绝美风景中的联排别墅风情独特;旅游休闲产业、连片种植基地发展壮大,下期品读永州《永州边界行》一起走走与广西灌阳县接壤的千家峒瑶寨新城刘家庄村。

第三篇:品读永州 江永 千家峒(上)

品读永州——

魅力“三千”之探寻千家峒

导视:这里是全世界瑶胞的心灵家园,曾经迷失终被找回;十二节牛角,500年之约,这方“桃花源”就是瑶民朝拜的圣土。本期《品读永州》魅力“三千”之千家峒,一起探寻瑶族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千家峒。

【记者 王伟:品永州,观天下,我们《品读永州》摄制组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我眼前的这个山洞就是很多年前进出千家峒时的唯一通道,那么1964年兴修千家峒至江永县的公路,所以将穿沿的石壁 炸掉了半边,原来它的这个山体是一直延伸到了公路旁边的河里面,我们一起通过这个山洞去体验一下当年瑶家人进出这个山洞时的切身感受。实况:山洞内比较潮湿,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好几天没有下雨了,但是地上的泥还是泛着一点湿润。这些鹅卵石也可以证明当年这条通道的确是进出千家峒的主要通道。出洞:穿过了这段不算很长的通道,出来之后整个视野豁然开朗,不由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怪不得人们都称这里是瑶族桃花源】

盘王广场唱瑶歌(只要声音配风景画面)

现在所听到的这段瑶歌,在瑶族中已流传很久了,歌词中提到的千家峒,曾经是瑶族人民的聚居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就像世外桃源,为瑶族人民提供了一片自由富足的生息环境,今天,散居四方的瑶族同胞依然为之神往。其实,瑶族的称谓和千家峒的故事同样久远。

瑶族的先民,在南北朝就称为莫瑶,一直到唐朝末期。为什么称为莫瑶,原因是他们的祖先,为国家立了功劳,所以朝廷皇上就免除了他们的徭役和税赋,因此叫莫瑶。

瑶族中的瑶字,就是由莫瑶演化而来,在瑶族中,盘瓠(hu四声)子孙,耕山不上税,种田莫拿粮,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千家峒瑶族历史展览馆中保存的《过山榜》,就是瑶族免交徭役的榜文。

瑶族代代相传的还有一个消失的家园千家峒的故事,在流传中,人们发现在江永县有一个叫大远乡的地方与传说的千家峒很相像,那么,传说与现实是否真的相同呢?

盘瑶是瑶族的一支,是盘瓠的子孙,在瑶族中间,由于日常用语的差异,共有28种不同的自称,其中以“勉”“金门”等自称为主,还有30多种他称,如“盘瑶”“过山瑶”“平地瑶”“高山瑶”等等,这些他称是由生产方式,居住环境,服装服饰和民族传说的特点所决定的。

盘王节是盘瑶人民敬仰崇拜纪念盘王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原始的宗教祭祀仪式,祭祀仪式可单家独户进行,叫还小愿,也可同村共寨举行,叫还大愿,一年小祭,用时一天一夜,六年中祭,用时三天三夜,十二年大祭,用时七天七夜。

为什么盘王在盘瑶人民心中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还要从盘王的故事说起。在一次打猎中,盘瓠被一只山羊顶下悬崖,挂在一棵梧桐树上不幸身亡。

为了纪念和追忆盘王生前为子民带来的深厚恩德,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就被确定为盘王节。

传说盘瓠死后变成一只石狗,所以,狗也成为盘瑶的图腾崇拜。盘瑶人把石狗藏在一个山洞里守护起来,石狗藏身的这个山洞就被称为狗头洞,盘瑶人们也会在这里祭祀盘王。

盘瓠的不幸身亡,使盘瑶人民十分伤心,于是他们就砍断梧桐树做鼓身,剥下羊皮做鼓面,用跳长鼓舞的形式来寄托对盘瓠的真诚思念。如今,对盘瑶人民来说,狗依然是他们崇拜的图腾,是最可信任的伙伴,同样,勇敢忠诚,不畏强暴也是瑶人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也导致了这个民族后来的命运。

在盘瑶的传说中,千家峒仿佛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人们耕种一年收获的粮食,三年也吃不完,他们生活古朴简单,心情安宁祥和,然而,他们的这种生活状况并没有持续下来,在元朝时期,他们被迫离开了千家峒,于是,千家峒就成为一个传说中的家园。

【江永县瑶族民俗文化专家 杨仁里:元朝大德年间,因为这里一座坝灌不起水,农民瑶民交不起粮,道州官府就来催粮催饷,连续三年派了催粮官下来催粮,瑶族很热情,每一户款待一天,粮差派来没有回去,第二年派来没有回去,第三年派来又没有回去,官府以为千家峒的瑶民把他的粮差杀掉了,于是就派兵来围剿千家峒】

闻知厄讯到来的盘瑶人民不愿屈从,决定全族外迁,于是他们把祖宗的铜像和金银财宝埋在作有标记的平石岩洞下,把一根牛角锯成12节,每姓族人各拿一节,相约500年后,再聚千家峒。

盘瑶的先民从什么年代开始在千家峒定居的,文字所载的历史已无法查寻,惟有在瑶歌绵长而委婉的传唱中才有缥缈的回音,千家峒的传说,主要流传在占全世界瑶族人口80%的盘瑶支系中,这一传说基本上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几百年来,虽然盘瑶人浪迹天涯,天各一方,但都一致认同千家峒的传说,为了证实这一传说的存在,从20世纪中晚期,开始了寻找的活动,在这期间,对于千家峒原址的确认出现过几种不同的判断,有人认为千家峒在湖南洞庭湖,有人认为在广西灌阳,有人认为在浙江会稽山,更多的人认为在湖南永州江永县大远乡。虽然各种意见众说纷纭,却并没有阻碍广大瑶胞寻找千家峒的热情。甚至海外的瑶胞也加入到寻根的行列里。长久以来,寻找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对他们来说,千家峒的存在是不用置疑的。

2001年,有关专家确定,大远乡里的古代窑址,其制作工艺已和生产规模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这个窑址就在大远乡的马山脚下。据专家考证,大远乡古窑的繁荣起于宋朝而止于元朝,这应该不是一种巧合,它和传说中瑶人在元朝大

德年间离开千家峒的说法不谋而合。

除了在大远乡发现了一些铁剑等古迹,瑶民们还在自家田地里挖掘出来了一些古代钱币,砖瓦,陶管和残瓷,他们觉得自己祖辈认定这里就是千家峒的看法是正确的,也证明了盘瑶祖先很早就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经济的繁荣是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志,也是民心向往的原因之一,瑶族同胞赵德彪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记者 王伟:刚刚在千家峒展览馆看到一张让我非常感动的照片,照片里面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是祖孙三代从广西分别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多次到千家峒来寻根问祖,最终经过多次的努力,孙子在这里成功寻到了自己的根。那么村民告诉我,这个地方就是故事当中的主人公赵德彪老先生的住处】

1981年,时年40岁的赵德彪,仅凭眼前的这本手写小抄,只身来到湖南江永,终于找到了令这个家族神牵梦萦、无法忘怀的千家峒。

【记者 王伟:这个是祖上传下来的嘛?瑶民 赵德彪::按老书抄下来的,王伟:您抄的啊,为什么要重新抄一份呢?是原先那份?赵德彪: 老的 我老子不给我拿了,我才抄出来 王伟:父亲不给你拿,为什么呢?赵德彪:为什么,他说那个你去,我不去,我不给你拿去,千家峒的书不给你拿去的,你不给我拿去,我就打夜工抄出来。老的那本我就归还给他】

三十年前,也就是在找到千家峒后的不久,瑶人赵德彪卖掉了广西家中的全部家产,带着妻女,于1982年来到了江永大远乡。他们寻找千家峒,整整用了三代人几十年的时间。其实,瑶人寻找千家峒有满足物质生活的愿望,更多的却是为了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过山榜》就像盘瑶人的“圣经”,藉慰着盘瑶人浪迹天涯的心灵,也是考证千家峒的有力凭证。在古书中,清楚的记载了石门就是一个天然的山洞,直径刚好可以容纳一只小牛通过,在当时,它是进入千家峒的唯一路径,也是现代人确定千家峒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峒里有一座鸟山,鸟嘴始终向着天空。鸟山的地理位置和形状,在传说和古书中都有明确记载。在盘瑶人民的传说和文字记载中,千家峒内古树参天,竹林茂盛,有许多鸟兽出没其间,植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看到这里,谁还能怀疑,这里不是千家峒呢。1986年,江永县大远乡被正式确定为千家峒乡。

【记者 王伟:千家峒温润着散居在四方的盘瑶人民,当他们的双脚踏遍千山万水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承载他们永恒的思念,执着的寻找终于有了回报,浪迹天涯的瑶族人也终于找到了重聚之地。今天,这个让瑶族人寻找了数百年的千家峒正迎接着四面八方的瑶族儿女,瑶族人也终于有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品永州,观天下,品读永州下期继续品味风光秀美的千家峒】

第四篇:永州边界行 听瑶歌 品油茶

永州边界行

听瑶歌 品油茶

【导视】欣赏了源口的绝美风光,品尝了纯天然的山中美食,就在我们要离开时,被另外一个村子的几个人留住了,一定要邀请我们感受一番源口的瑶家风情,本期永州边界行一起来听原生态瑶歌,品最正宗油茶。

源口自然保护区四周群山环抱,原始次森林茂密,珍奇动植物群落丰富,瑶族风情浓厚。尽管山路崎岖,背着沉重的设备,但在如此风景秀美的地方并不觉得累。

【同期】源口自然保护区大田村 李良荣

这是咱们源口最远的村子吗对对对 最远的村子了那边就是广西

这也是江永最远的村子吗对对对在上面吗你跟我来

村里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了,老人带着孩子留守村中,杨成贵老两口靠种树日子过得还算平静,不过村子县城太远,出去一趟挺不容易。

【同期】源口自然保护区大田村 杨成贵

到县城去可能要一天时间吧 怎么要一天呢不要吧

要 你要坐船啊 要坐船然后再转车才能到达县城

那现在家里主要是靠什么经济收入呢

现在家里面的经济收入靠种杉树杉木

交通还是不太方便交通不方便

通自来水了吗我们这个就是井里的水 没有别的水

这就是自来水而且还比自来水干净些

直接喝吗不用烧 直接就可以喝

源口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湿润温和,享受着水库、大山的自然馈赠,居住在山里的人家,种些蔬菜水果,养些家禽家畜,喝的是没有污染的山泉水,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很让身处都市的城里人羡慕。

【同期】源口自然保护区大田村 杨成贵

这是你家的菜地是吧 种了些红薯 玉米

那是花生吗 那花生不是我的是上面那家的这些种了是要拿去卖吗这个出去卖没有好多的不多 自己吃自己吃家家户户地都有种吗都有

青菜不用买 不用

到外面买点粮食就可以了

村子里人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而正是在这种没有过多外来打扰的天地里,古老的风俗得以原汁原味地延续下来。就在我们工作完要离开时,被另外一个村子的几个人留住了,说因为地处偏远,很少有媒体跋山涉水到这里来拍摄,一定要邀请我们感受一番源口的瑶家风情,把我们带到了刘美凤阿姨家。刘阿姨似乎是村子里的形象代言人,能说能唱,尤其是打的一手好油茶,在源口是很有名的,油茶打得好自然有她的道道,从第一步的清洗就有她的说法。

【同期】源口自然保护区横开河村刘美凤

洗一洗去掉毒气啊,山里面的水洗一洗

人们常说“源口油茶喷喷香,既有茶叶又有姜”,这句话道出了油茶制作的原材料,洗净的茶叶去掉了烘干时的烟火味和苦涩味,刘阿姨先将猪油放入特制的锅中烧热,放 1

入老叶红茶和老姜开始边炸边捶打,刘阿姨说用高档绿茶反而不好,一是味淡,二是绿茶不经煮,用瑶山的这种大叶红茶最好。油茶在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中流传,制作方法和饮用习俗各具特色,甚至同一民族不同地域也各有特点, 在瑶族油茶不说煮而称“打”,却是各地的统一称法。她使用的这种打茶工具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同期】源口自然保护区横开河村 刘美凤

阿姨 这个是什么东西啊 这个啊 油茶勺

这个是自己做的吗 是自己做的是用木头弯是这木头本来就是弯的 还是自己削出来的它生来就是这样的拿回来再自己削一下

哦 生出来一个弯枝 把它修了一下

用来打油茶 这个锅也是专用的锅嗯专门打油茶的哦专门打油茶的锅它比一般的锅要厚一些

不容易打烂

看她熟练地边炒边敲打,茶叶和老姜中的精髓被提炼出来,一股焦香味也慢慢的弥漫开,这样的翻炒捶打,节奏欢快,让人陶醉其中。在来村子的路上,我们就听闻,刘阿姨的瑶歌唱的好,刚想提出请她唱几首,她却先亮开了嗓子。

【同期】源口自然保护区横开河村 刘美凤

歌词大意:舍得走今日贵客来到我家中到我家里我又没礼心没有好东西待贵人

瑶歌是瑶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沟通心灵,交流经验的主要方式。因此,不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民俗生活中的恋爱、婚姻、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到处都有瑶歌。并不需要我们提出要求,刘阿姨边干活边自顾自地唱了起来,似乎已经忘了我们在旁边。捶好的原料放入精盐调味,要再加水烧开熬至出味,锅中的茶水翻滚着,我们也乘机跟刘阿姨聊了起来。

【同期】源口自然保护区横开河村 刘美凤

你就是这里的人吗我就是这里的我是嫁到这屋里来的那你是哪的人呢我是恭城的女人

哦你是广西恭城的对对 我是三江乡的哦三江乡的 嫁过来到这的嗯嫁过来三十年了

那现在还经常回去吗回啊我妈还健在呢 我妈都八九十岁了

两边亲戚还经常来往吗来往的我有八兄妹有好多侄儿侄女

逢年过节都来看望我的从广西恭城到咱们江永来看你

方便吗来往方便吗方便就是到那里可以坐摩托车来了

没几分钟,茶水煮好了,用滤勺把茶水分别倒入碗中,刘阿姨说这一锅茶水喝完后,还可向锅内掺入清水熬煮,可以重复煮上四五锅。这样一锅一锅煮下来,味道就没有第一锅的浓烈了,这正应验了油茶“一锅苦、二锅呷(涩)、三锅四锅是好茶”之说。该上茶了,刘阿姨是看景唱景,看事唱事,张嘴就来,随口就唱。

【同期】

歌词大意:喝,请贵客来喝茶,没有好东西送贵客,怠慢了,别计较

简单的音调贴切地表现出瑶族同胞单纯、质朴的个性。所有真诚、热情都在一声声发自内心的瑶歌里得到尽善尽美的诠释。

【同期】源口自然保护区横开河村 刘美凤

来来来添子添孙啊个个添子添孙啊

谢谢添子添孙添财添意

喝油茶必须配以各种佐食的小吃,都是些米花、脆果、花生等各种油炸和炒香的食品。佐食考究时在十种以上,请客人喝油茶摆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来倒像请客吃饭。厨房的锅里还在煎着糯米粑粑,这边就已经按捺不住地品尝了起来。滚烫醇厚的姜茶汤配上各种小吃,就一个字:香!姜的香味、茶的香味,混合着米花、花生、粑粑的香味,满屋留香!初喝油茶的人,头几口感觉有点苦,会不习惯,三口下肚子后,肠胃就会逐渐适应,过后便是甘醇浓香的满足感,回味无穷,容易上瘾。这种浓郁,这种热烈,这种爽快像极了瑶族人率真质朴的性格。瑶家油茶本身就是一种绿色食品,尤其是它消食建胃、提神醒脑的功效十分明显。因此,喜欢喝瑶家油茶的人越来越多,油茶文化的传播也就越来越广泛。品完油茶,太阳有些偏西了,刘阿姨把我们送到渡口,送行的瑶歌飘荡在山谷间、水面上。

【同期】源口自然保护区 刘美凤

歌词大意:滩头的急水想把船留住留下贵客多玩几天送贵客送到大河边 心里虽贵不得但还是送上了船连喊三声贵客慢走啊 眼泪留来擦不干

夕阳把天空的云彩染上了金边,缕缕金光穿过云层的间隙照射着瑶山里的村庄,在瑶山深处,时时会飘起悠扬的歌声,这个既朴实又浪漫的民族,在歌声陪伴下走过了艰难的岁月,在歌声的陪伴下也将走向美好的未来。

【下期导视】永州西南边界的粗石江镇,地处湘桂走廊孔道,是湘桂边界的贸易重镇,两省百姓来往赶集、探亲只有十多分钟的路程,下期永州边界行“在粗石江赶闹子”,一起感受两省人民的边贸生活。

第五篇:永州边界行 在粗石江赶闹子

永州边界行

在粗石江赶闹子

【导视】永州西南边界的粗石江镇,地处湘桂走廊孔道,是湘桂边界的贸易重镇,两省百姓来往赶集探亲只有十多分钟的路程,本期永州边界行“在粗石江赶闹子”,一起感受两省人民的边贸生活。

离开美丽瑶乡源口,《品读永州》《永州边界行》摄制组赶往边界线上的另一个大镇——粗石江,正逢雨季,道路积水严重,就在等候车辆通行时我们遇到了一群刚从广西过来的“骑友”。

【同期】郴州桂阳骑友

我们从桂林过来的准备在江永玩一下

现在到江永去 准备到千家峒

沿着省道S325前行,没想到阴雨绵绵中,沿路风景别有韵味。远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山间盆地里的成片烟田叶苗茁壮,绿浪翻滚,凉爽的山风中带着清新的味道。粗石江镇位于江永县西南部,东与桃川镇连接,南与源口瑶族乡相邻,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接壤,地处湘桂走廊孔道上,西以龙虎雄关扼都庞、萌渚二岭之咽喉,距桂林仅一百多公里,省道贯通全镇。这里气候温和,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明朝洪武年间兵事平息后,乡民移此冲积盆地开铺立业,清江溪流河床中石多而大,故名“粗石江”。刚刚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又下起雨来。看天气预报,明天天气不错,又是粗石江赶闹子的日子,我们决定起个大早去凑凑热闹。

【字幕】 第二天 凌晨4:30

听说很多来赶闹子的广西人早晨四五点就会赶来粗石江,我们也早早地出发往边界赶,广西离粗石江最近的村子是龙虎乡的黄家湾村,到这里时天还没亮,路上的车已经很多了。

【同期]编导 孙健

现在是凌晨的五点零五分 我所在的位置是广西恭城县的龙虎乡黄家湾村

赶到这里我们以为来的很早但是到这里后我们发现

离咱们江永只有一步之遥的龙虎关两边的车辆已经是熙熙攘攘

都是到咱们江永采购水果的车子

天蒙蒙亮,粗石江省道上买卖双方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广西富川县的毛小引做了多年的水果生意,粗石江是她重要的采购点。毛小引生意做的并不大,收的也只是果农们零散运来的品相一般的水果,今天跟儿子一起过来主要是采购夏橙。

【同期】广西贺州市富川县水果商毛小引

你今天早晨几点钟过来的我4点钟

4点钟就过来了你每天都来收还是怎么样 多久来收一次

赶集就来不赶集就不来 三天一次三六九就来 一次收多少

有时一两千斤有时千多斤 有时几百斤

都有 除了收这个夏橙以为其他的水果也收吗收

还收别的什么水果什么橘子都收橘子柚子柚子也收

开车的、挑担子的果农一来,就被他们拦住了。一个早晨都在讨价还价,根据品质定价格,5毛6毛9毛一斤收购的都有,富川在粗石江的东南方向相距并不远,可水果品种却相差很大。

【同期】广西贺州市富川县水果商

富川也有夏橙啊少很少 富川产不产柚子

没有柚子也少不是少,就没有

都没有 富川离江永这么近这边有柚子那边就没有是吧

气候不一样气候不一样

这些收购的水果并不能进入大超市和水果店卖,也是在富川赶集时散卖的。天亮了,又来了一些果农,到粗石江采购的还有江永县别的乡镇的水果商,果农的担子还没放下,就被抢走了。

【同期】粗石江果农

这是你自己家种的是吧是种的你是哪里的是粗石江的吗粗石江 我是农村里的家里自己种的自己种的为了一两毛钱的价格可以争上好久,但又舍得塞给我们几个夏橙,让我们品尝。这就是淳朴、率直的粗石江老百姓。

【同期】粗石江果农

你要吃,我有心给你吃,吃了我才高兴

说说笑笑间一桩生意又谈成了,从上江圩赶来的封运正和蒋四女夫妻今早已经收了半车子的夏橙,不过离他们的预期还早着呢。

【同期】江永县上江圩镇水果商封运正

今天收了多少果子一两千斤了平常最多的时候可以收多少

三千多斤就这一车吗 自己的车自己的车

一赶闹子就要来赶闹子就来每隔三天三天就要来一次

这个好不好卖可以夏橙现在的口感好吗口感很好 这个好吃

你一般几点钟要到这里来4点多钟5点钟

来这么早干嘛呢早一点来买这个橘子就早一点卖

我看到广西的也过来买广西的湖南的道县的跟别的地方赶集不一样,这里似乎人并不多,路也比较畅通,江永到恭城、桂林的车很方便,招手就停。为了让赶集的人方便,也为了不堵塞交通,镇政府的小院成了临时停车场,也热闹的很,副镇长欧永福告诉我们,赶闹子的人都集中到了大市场里面。

【同期】 粗石江镇党委委员 副镇长欧永福

我去别的地方看赶闹子马路上都是人山人海的走都走不动我看这里好像没什么人 你刚刚说的这个情况以前也存在 这两年我们政府发现这个问题也很严重

这是主要通道不解决这个问题不行

后来我们就筹集了很多资金在里面建了一个大的市场

把所有的商贩赶集的都引到里面去交通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在里面的是当地的老百姓还是两省的都有

主要是当地的也有很多广西的 富川还有我们永州这边的 道县 其他乡镇过来赶集 道县的也到这边来赶集吗 其他乡镇也来嘛有啊

其他乡镇自己也有闹子为什么到粗石江来赶集

这个就要说到我们粗石江的产业了我们粗石江主要是以水果产业为主

水果品种比较丰富 像夏橙香柚还有脐橙等等非常多

主要就是到我们这边购买水果

粗石江因地处湘桂边界,商品交易更加繁荣,附近各乡镇村子的百姓都在阳历的三六九来这里赶闹子。赶闹子又叫赶圩,也就是北方所说的“赶集”。湘粤桂一带,自古以来“赶闹子”之风炽盛不衰,逢闹子时,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闹子以农产品、日杂百货、生产资料和地方特产为主,随着现在经济日渐繁荣,一些贵重商品,如摩托、彩电等也开始大量进入闹子,有的闹子还出现了长期商铺、长期摊位。68岁的刘家友是广西龙虎乡龙虎村村民,在粗石江大市场有自己的固定摊位,每逢闹子就会把自家种的青菜瓜果运来销售。

【同期】广西恭城龙虎乡龙虎村 刘家友

你今天早晨很早就到了搭车六点半六点半就到这里了 那你几点钟要出发

六点二十 十分钟就可以到了十分钟就可以从广西到这边来了 那很近

很近8里路怎么想到在这里卖不到你那边卖呢

我龙虎赶一四七的一四七你就在龙虎卖 三六九就在粗石江卖

这个闹子人多不多很多 很热闹的其他那些卖菜的还有广西人吗

有在那边卖粑粑跟你一起来的 卖粑粑同一街的根据刘家友的指引很容易就找到了卖粑粑的刘福秀,刘福秀其实是粗石江人,年轻时嫁到龙虎乡,在两边的闹子都有自己的摊位,除了卖自家手工制作的粑粑、还顺带卖一些干货小吃调味品。

【同期】广西恭城龙虎乡龙虎村 刘福秀

粗石江也有做粑粑的为什么要到她这里买啊买习惯了

阿姨 你到这里摆这个摊子有多久了摆了三十年三十年二十几岁就来这里摆 这个粑粑一天生意好的话可以卖多少斤卖三百斤

你这么多东西每次赶闹子都有从广西带过来是啊

那有点麻烦 那你是怎么过来的我那个车子 三轮车

你家老头子一起过来的 他开车 每次把这么多东西搬过来

你赶一天的闹子大概能卖多少钱的东西

半天 千多块一天可以卖一千多块钱那还可以

生意好的话能卖多少生意好的话能卖两千多

在市场里还有一些卖服装、塑料制品、种苗的都是广西人,赶闹子是当地百姓居家过日子做生意不可或缺的一大要事。一般附近的乡镇,都会约定俗成,轮流排有“圩日”,例如龙虎是在一四七,嘉会是在二五八,粗石江就在三六九,每逢闹子必定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涌入,粗石江大市场的年交易额近3000万元。两地市场的火爆,不仅方便了边界群众的生产生活,对两地经济繁荣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闹子”在龙虎关下勾画了一幅边界和谐、商贸发达、人缘相亲的新景象。

【下期导视】水果基地一望无际,鲜果飘香垂涎欲滴,农家小楼矗立在果园之中;丰收的夏橙走遍大江南北;下期永州边界行《盛夏的果实》一起探寻粗石江水果产业的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156644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