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生物学法指导

生物学法指导



第一篇:生物学法指导

生物学法指导

一:端正学习生物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你只有想学好它,才有学好生物的可能,再加上踏踏实实地学习,你的中考定成绩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二:清楚今年中考的范围

在已发下来的导学案中,不考的内容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它包括导学案11-----16页,内容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开花和结果,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导学案29页)

三:分清重难点

今年中考的重点是

1:生物圈中的人(它们是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2:七年级上册的部分基本理论

它们是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结构层次(特别要区别: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区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层次)

四:主动钻研,查漏补缺,不懂就问

后阶段的复习主要是练讲结合,以练为主.在练习中和讲解中发现了问题,你应该主动补缺,逐步完善,不能再等,想等老师来问你,想等以后再解决.其中不懂的要问,没记的要马上记,记时要讲方法.

第二篇:生物学法指导教案

克拉玛依实验中学

初二生物学法指导主题班会教案

谷婷婷

初二生物学法指导主题班会教案

同学们从开始学习生物至今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我们一直在学习生物知识,从来没有系统地思考过: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如何才能学好生物,今天这节课就是思考这些问题。这节课我想请我们班部分同学介绍他们自己学习生物的一些经验方法,给这几位同学一点时间准备。

也许有同学会说:我不喜欢生物,我也不想学好生物,能混个及格就行了。抱有这种想法是不行的。为什么呢?

首先,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0世纪已经过去,回顾20世纪的科学发展史,不难看出,上半个世纪,科学发展主要在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现代物理学推到了光辉的顶峰;但在下半个世纪,科学的重心显然偏向生命科学。自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来,生命科学成果迭出。截止1989年,已有22位科学家共9次在此领域获得诺贝尔奖。1989年~1997年除1990年默里和托马斯因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外,其余年份均在生命科学领域。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史密斯和穆利斯因发明聚合酶链反应,亦是生命科学领域。

当前,世界各国均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的投入,技术公司已达1000多家。美国自20世纪初就非常重视生物科学,目前已有许多生物技术成果和专利。日本不惜花费巨资,大量购买美国的生物技术成果专利,发展自己的生物技术产业。英国政府调整了科技发展战略,决定优先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泰国,每年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经费达6000万美元,为了加速发展生物科学技术,泰国专门成立了遗传基因工程学与生物技术中心。我国已将生物工程技术列入“863”高科技发展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技术产业在规模和重要性方面,都将超过计算机工业,成为21世纪发展最迅速的产业!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世纪!

现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许智宏教授同样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各国科学们共同探索的目标,生命科学将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其次,生物科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20多年来,生物技术在工业、畜牧业、农业、化学、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迄今为止,生物技术最突出的成就是在医学方面。一些有害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能引起人们生病,有防病、治病功效的中药则大多数是植物,少数是动物、微生物和矿物质。而抗生素类药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由此可见,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和健康都离不开生物。

既然生物科学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呢?下面我想请我们班生物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介绍一下他们学习生物的一些经验方法。(指定几位同学讲述)

师总结其发言,综述学习生物的方法:

一、学会记忆 克拉玛依实验中学

初二生物学法指导主题班会教案

谷婷婷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这里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

(1)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2)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鱼和人的呼吸方式、运动方式等(3)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人的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4)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与之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二、多做实验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不重视观察和实验,就不可能学好生物课,我虽然在学校做的实验很少,但同学们回家要自己做,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同学们完全可以在家用花生、玉米或豆类的种子完成。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克拉玛依实验中学

初二生物学法指导主题班会教案

谷婷婷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例如有位中学生学习了嫁接的原理后,课下不断实践,很快提高了技术,一个秋天就与家长一起嫁接了近万枝桃、梨苗,为当地的庭院种植业作出了贡献。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当然,不论是生物还是其它哪门学科,要学好都要具备以下三点:首先要培养自己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才会取得辉煌的成绩,其次要明确学习目的,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勤奋的学习态度,要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勤奋造就辉煌”。

最后,预祝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好每门课!

第三篇:初一生物学法指导

初一生物学法指导

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同学们对生物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生物课堂教学气氛也很活跃。但是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学生虽然喜欢生物课,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如何学好生物学。

一、学会观察。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大自然就是我们学习的课堂。学会观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对新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在观察时,同学们要根据观察的目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规范操作,熟练掌握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如:正确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动、植物细胞的观察等。

二、学会记忆。

生物学是理科学科,但是具有文科学科的特点,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如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许多专业名词、术语,这些对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既抽象有陌生,这就需要同学们花时间去记忆基础知识。在记忆的过程中,首先,知识点记忆一定要和图、表、事例联系起来记忆,不要脱离形象具体的事物去死记硬背名称,否则,很快就会忘记所学的知识或张冠李戴;其次是理解记忆,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用所学知识的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牢固地记忆,并灵活地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知识的遗忘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做到少忘甚至是不忘,还要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同时,一个问题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联系,也能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三、学会总结。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功能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知识总结时,对于相似的内容,可以采取列表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便于找出知识之间的异同点,容易记忆,如各种生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各种植物、动物形态结构的比较;

四、学会答题。

如何取得好成绩除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答题技巧也非常重要,生物题答案的内容相对较少,比较容易记忆,但是要准确答出并不容易。答题时要做到:审题找关键,扣题做回答。实验题对照、变量、现象、结论要分清,识图题名称、结构、功能、关系要准确。

做好以上几点,同学们就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高一生物学法指导

人们都称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不要死记硬背,把生物学成“死物”,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其规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生物学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物学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现代社会,生物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举例说明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生物工程在医药方面、农业生产方面、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各举一个典型事例)

二、高中生物课介绍: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选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三、高中学习生物的要求:

1.“三个重视”

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不能死记硬背,要尽量找到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要会看目录,利用目录来找内容间的紧密联系。

要重视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培养自己观察能力,体验并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2.注重提高生物学表达能力

生物学表达能力就是指能用简明准确的生物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表格语言)来表达有关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等一系列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等知识仅做到能“意会”,不能“言传”是不够的。提高生物学表达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书写要规范。

生物名词、概念中的文字既不能多写、少写,又不能出现错别字。如“生长激素”写成“生长素”就会出现科学性错误。人得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前后两个“养、氧”字不能写错,否则从概念上解释不清。

生物学符号的书写要注意大小写、前后顺序。如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有“XY”型“ZW”型,要用大写字母,且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这是正确的书写,其他的写法都是不规范的。

另外,在涉及图表,生物学上专用符号时,更要注意它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2)用生物学语言解释生物学现象。

语言表达要科学、规范,力求做到“字、词准确,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举例 1 为什么军训运动后浑身酸痛?2粮食储存与水果储存条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为什么长时间水淹后导致农作物死亡?

不能将生物学的术语与日常生活用语相混淆。举例说明:“呼吸”一词有两个含义,细胞呼吸和呼吸运动。

在考试中,试题再新颖,能力要求再高,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运用生物学语言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应踏踏实实地抓好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要学会开口,不怕出错,抓住每一次可以表达的机会,通过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下对一些易错,易混淆的名词和专门的符号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与归纳。通过日积月累来不断增加储备,不断强化。从而达到提高使用规范化生物学语言的能力。

3.纠错本的正确使用

纠错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环节落实不好,也就是说学不会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造成累积性的知识缺陷,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纠正的有效方法是使用好纠错本.纠错本的使用步骤:

找错——错因分析——改错——巩固强化——纠错过后要反复温习

4.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学会充分利用”导学案”上的课外学习资料。

(3)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反思小结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4)及时完成当堂反馈,当堂进行同座位相互批改;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

(5)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学生纠错的误区:

误区一:应付老师检查。教学中许多学科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建立纠错本,为了防止学生的浮躁心理而不去认真对待,只好规定定期检查,可还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纠错的好处而疲于应付,要么把错题重抄一遍,要么直接将试卷上的错题剪下粘贴到纠错本上,结果根本起不到应用的作用。

误区二:简单的重做一遍,将做错的题目重做一遍虽然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少遇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题目,这样的纠错仅仅是就错论错,结果事倍功半。

误区三:只在考试后进行纠错。学生在试卷发下来就发现了许多不该错的题目,于是懊悔不已连忙纠错并信誓旦旦的一位下次考试成绩应该会更好,殊不知纠错应该贯穿于平时的联系过程中,不放过平时练习中的疏忽才有可能在大考中稳操胜券。

误区四:纠错完成后置之不理。只是许多同学的通病,以为纠错完成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及时翻看和巩固归纳也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五篇: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法指导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法指导

三、1级部生物组

同学们,紧张而漫长的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把目标定位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上,但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一般不跨章节复习,前后知识也没有进行联系,再加上复习时间又长,所以导致不少同学复习着后面的知识同时又忘着前面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二轮生物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的得与失:

我校第一轮复习在三月中旬已经结束,通过几次大型考试还有最近的一轮统考的情况分析,通过第一轮复习,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同学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方面的试题,得分率相对较高,但在一轮复习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

1、不少同学将一轮复习看作是高

一、高二上课的重复,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仍是孤立的、零散的。

2、不重视课本,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对答案、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上。如对什么叫性状分离、显性基因、杂合子仍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概念的题型时,错误率较高。

3、解题能力弱。在复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做的题不少,但对失误的地方却不够重视,只关注答案,缺乏仔细分析的过程,出现了一错再错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出审题不严,不能准确提取有效信息,语言表述不到位、答题不规范,踩不准得分点的问题。

概括起来同学们存在的问题有五点:基础不牢、审题不细、表达不准、分析不透、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不强。

二、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

高考必考内容每年都有四个大题,同学们对照《2007-2013年七年高考分析表》(已发)可以发现,基本上都是对以下四个主干知识的考察: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遗传的基本规律

3、人体稳态与调节

4、生物与环境

选修模块考一个大题,考的都是前三专题的内容,考题往往将其中两个专题,只有07年高考题是将这三个专题综合到一块考察,无论怎样考,填空的内容在课本上基本都能找到。希望同学们一定对照《2007-2013年七年高考分析表》,掌握近七年的山东高考试题知识分布,把握好主干知识。

三、第二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针对同学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特制订了第二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1、进一步夯实基础

高考命题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基础,重视能力”,常常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高考中很难遇到做过的原题。高考题虽然都是思路新颖、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的试题,但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教材,而且在考试命题要求中也指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否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注重教材、抓好基础是复习的根本;灵活运用,提高技能是学习的目的;应对高考,提高分数是圆梦的前提。因此同学们要回归教材:阅读前言和小结,减少知识漏洞;阅读正文,画出关键,减少易错易混点,减少错别字;浏览辅助资料,关注了生物热点前沿。总之再次回扣教材,可以熟练掌握生物学主干知识、生物学术语、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经典实验原理、研究方法等,减少会而用词不当造成的失分。

2、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能力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

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质遗传、DNA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因此同学们应该完成对每个模块概念图的构建,然后再通过列表法、辐射法、分支法、注释法等对概念图进行拓展延伸,使孤立的知识点串联到一块,形成知识网络。在应用的时候做到呼之即出,用之即来,为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

3、研究易错题,突破得分瓶颈

做错的题中错点必然是自己知识、思维、技巧等的盲点,研究错题能更快地查漏补缺、更深刻地理清思路、更直接地提高技巧和克服过失。所以纠错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捷径。其实,纠正错题并不难,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收集错题,建立错题集。方法有错题本法——用专用笔记本摘抄自己的错题;试卷标记法——在试卷上用红色标记自己的错题,写好反思及解答此题的要点,并编号整理好试卷;裁剪法——将试卷的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

其次要深入研究错题,分析错点,找准出错的原因。是知识性失分,则及时回归教材,进行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是方法性失分,则重新审题,找准切入点,理清该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该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是过失性失分,则对自己又是一次警示,应督促自己克服粗心大意、轻视书写、过度焦虑等非智力毛病。

再次是要亲近易错题。错题就是我们自己的“伤疤”,要愈合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我们自己经常亲近呵护,经常翻阅和揣摸,只有这样才能弥补我们备考的伤痛,切实提高解题能力。所以错题要反复看、考前看,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要愈挫愈勇,亲近自己的错题,并战胜它!

4、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物科技发展

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胚胎干细胞技术、艾滋病、生态农业、禽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做到:一不惧怕,二能找准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三能找准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答题。

四、解题、答题方法及常见错误和考试应对策略

1、选择题解题策略和方法

 找出关键词,看清题意(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不能说明的是、最好的是、最能说

明的是)

 学会信息转换(图文转换,总结归纳各类图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及常见陷阱的识别

分析,最后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

 灵活运用选择方法:

1、直接选择法

2、逐项排除法

3、对比分析法

4、逐项验证法

5、信息转换法

6、综合分析法

2、简答题常见错误

1、审题不清,概念混淆,信息提取不全,见空就写,没有全局意识:

 将细胞膜的功能答成功能特点或结构特点;将育种方式答成育种原理

2、错别字:

 淋巴(吧、靶)浆(奖、桨)细胞

 效(郊)应(因)B淋巴细胞抗原(元)

3、答案不规范:

 细胞用字母C代替,蛋白质写成Pr

4、生物术语错误:

 “两重性(或双重性)”写成“双面性,二面性、双效性”

5、用词不准确:

 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写成“ 自由分配定律、基因重组、孟德尔定律、遗传定律” 

6、口语化答题:

 “毛细血管舒张”写成“毛孔张开”,“休眠”写成“睡眠”

7、描述不当:

 温度较低答为“阴冷、阴凉”。

8、题型不清:

 将探究实验当成验证实验,或反之。

应对策略

1、寻找“题眼”和“关键词(要画出),纵观全题,提全信息。

2、定位考查的知识点,才能有的放矢。

3、巧借题目上下文之间的“提示”来解题。

4、学会信息转换:图文转换、表现型基因型的转换。

5、答题要用生物学术语,用词要准确简练,不要出现错别字。

6、实验题要依据实验原理答题,不要想当然,实验步骤书写要灵活运用三部曲(分

组编号、实验处理、观察记录),结果与结论要根据实验类型书写(探究还是验证类)。

3、考试应对策略

 浏览全卷胸有成竹

 先易后难学会舍得

 遇繁不躁合理用时

 规范书写不漏不超

 专业术语不出错字

 遇难不怕遇易不松

 遇旧不轻遇新不慌

 抓住要点不必赘述

 举棋不定印象第一

 从容自信乐观应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规律。社会也一样,时代不可怜落后者,社会也不会可怜懒惰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147295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