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五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五
嘉善逸夫小学 于菊芳
教学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己动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能力,了解植树的意义,从而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有关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4.谈话导入:谁能说说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2、看图揭题。(投影仪出示)板书:邓爷爷植树
二.自主识字。
导语:想知道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吗?打开书,看课文。说说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自由读)
2.自学生字。
(1)找出藏在课文中的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字,纠正字音。
(3)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4)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去掉拼音,再打乱秩序读。
(6)汇报识字方法。
3.检测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指导读,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如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戏,复习本课生字词。由低到高依次认读生字,一步步登上山顶。
2.读词语,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如:
种植春节岁数年龄已经
经常行走扶手栽树亲人
3.导入:小朋友识记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和三、四、五自然段,并思考: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先学生自由朗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2.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3.朗读全文。(自由读、齐读、个别读)要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三.书写生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这6个字。
2.学写“爷、节、岁、亲、的、行”。
a.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b.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3.学生练习,强调笔顺。
4.展示学生写字本,指各学生点评。
四,布置作业:
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一起去植树吧!
第二篇:《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植树的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准备
1、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及植树节的来历。
2、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看见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播放《春天的故事》配相关图片)谁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你了解他的哪些情况?
2简介邓爷爷。(出示:邓小平爷爷照片)
3谁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出示题,齐读,认识生字:“邓、植”)
二、初读文,认识生字
1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你知道哪一天是植树节?(出示:“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背景为刚栽好的小树苗。)
为什么说“198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请大家自己读读文。
2自由读文,勾出生字词。
3同桌伙伴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①我会认。(出示:“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机一一点击中的生字,字放大。)
②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了解人物
1播放文朗读,认真听听讲议内容,讨论:
①邓小平爷爷为什么也来参加植树活动?
②你觉得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文中的以下长句子及关键词进行品读)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扶正。
2读读,议议:(出示文最后一段)
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3读全文。
四、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现在正是春天,天坛公园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你们看,这就是其中的两棵树,美吗?(出示两棵开满鲜花小树,花儿上面写有“我会认”中的13个字)谁会读花儿上的字,就把花儿送给他。(学生读对一个字,点击上相关字,花上的字就消失)
2谁能把小树苗栽进树坑里?
(出现八棵小树,上面分别写有:“爷、节、己、已、多、岁、站、亲”;八个坑里写有这八个字打乱后的音节,学生读对一个相应字就进入填里)
五、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我会写。(出示“我会写”中的六个字)指名读后,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找出最难写的字。
2看老师示范。(演示难写的字的笔顺)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六、互动天地,拓展延伸
植树节快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给你的小树取个名字,经常去看看它!还可以做个植树卡。
第三篇:《3、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福州道校区 刘大平
一、教材分析
《邓小平爷爷植树》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文描述的是1985年3月12日,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情景和“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读文感悟中,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了解植树的意义,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课前准备
1.课前收集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及植树节的有关知识。2.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邓小平画像,问:这位爷爷谁认识? 2.你对邓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说)3.简介邓小平生平。
(他叫邓小平,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4.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认读“邓”“植”。注意“邓”是后鼻音,“植”是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分小组自学生字。4.自学汇报、检查:
(1)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提示:看清声母:“植zh、岁s、站zh、栽z,” 看清韵母:“龄inɡ、行inɡ” 多音字:行
(2)识记生字。学生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加—加(熟字加偏旁):木+直→植 自+心→息
换—换(熟字换偏旁):爷—节 那—邓 多—岁 冷—龄 比一比(形近字比较):己—已 红—经
找相同部分:我—栽 拉—站—亲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 2.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认读。2.学生仔细观察,谈发现。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爷”字上大下小;亲”字上下相当;“节、岁”两个字上小下大。
“爷”和“节”都有一个部件“ㄗ”,前一个要写得比后一个短小些。
“亲”字的第五笔横长,第六笔横短,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双立人:①撇应该写得平直;②第二撇起笔处应该在第一撇下方的虚拟垂线上(教师示范);③竖为垂露。
4.学生先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5.班级内展评。
五、作业设计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认读字词。2.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邓 植 岭 经 站 行 扶 上下结构:节 岁 息 亲 半包围结构:栽 独体字:已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了解植树节
1.同学们,植树还有一个节日叫植树节,你知道是哪一天吗? 2.谁能讲讲植树节是怎么来的?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1、学习任务:
通过读课文,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你先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原话,然后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爱树、认真)
【设计意图: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学生读的深入,说的清楚,是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便会在倾听、表达和反思中得到提高。】
品读关键词句: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体会邓爷爷植树不怕累,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精神。
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抓住“挑选”、“小心”、“挥锹”进行品读,从中说明邓爷爷植树的认真。
c、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扶正。
抓住“仔细”、“连声”等词语进行品读。说明邓爷爷做事一丝不苟。
2、自由朗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把课文再读一遍。
3、指名朗读课文。
4、读议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课文中“美丽的风景”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树长得茂盛、漂亮;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
(3)如果你来到了天坛公园,面对着这棵“小平树”你想说些什么?(4)全班交流,相机点评。
小结: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和着这优美的旋律,齐读课文。2.同学们,邓小平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邓小平爷爷说过“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他的话令人难忘。81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同学们,现在正是万物复苏、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赶快行动起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
五、作业设计
1、参加一次植树活动,说说植树的过程。
2、写字练习。附板书设计:
3、邓小平爷爷
植树节 爱树、认真、负责
绿化环境
第四篇:《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Xx学校xxx
教完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创设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让学生了解多少就说多少。
2、让学生读着课文,清晰地感觉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说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不仅仅是在栽树,而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二、让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我们一起来读‚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让学生抓住‚兴致勃勃‛‚ 布满汗 珠,仍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他站在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让学生抓住‚仔细‛‚ 连声‛等词进行品读,这样学生不但了解文中的内容,还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三、不足之处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探索不够深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我将它做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改进,更上一层楼。
2013年5月18日
第五篇:《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时教学设计1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教学准备:课前收集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及树木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歌曲中所唱的人,你知道是谁吗?你对邓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认识汉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的词),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2)开火车读。(有注音)(3)集体读。(无注音)
(4)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识记汉字的好方法,最后小组长检测。(5)教师检测,生齐读识字卡片。
3、学生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读懂课文。
1、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
师: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理解“亲手”,用“亲手”说一句话。
2、质疑问难。
师:看着这棵柏树,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问这棵柏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把问题归归类,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问题如:
a.柏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
b.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 c.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像“a”类问题引导学生读文解决,“b.c”类问题放入第二课时讨论解决。)
四、再次巩固生字。
五、指导写“爷、节”。
观察,师范写,生练写,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和许多汉字交上了朋友,还初读了课文,知道1985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下了一棵柏树。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1)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二、读文感悟。
1、出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
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里可填“起劲、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小心”等等,随机进行读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体会邓小平爷爷积极为祖国绿化作贡献的精神。)(如:找出邓小平爷爷种树的动作词“挖、挑选、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植树过程。“移”字可换“放”字比较理解。)
4、四人小组讨论:邓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三、拓展活动。
1、师: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课件、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
2、全班交流。
3、布置课后植树活动。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的日子()的柏树()的笑容
2、指导写“我会写”的字。
五、总结课文。
邓小平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同学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