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生态条件
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生态条件
编辑:admin 时间:2013-9-14 21:0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对于我们更加主动、更加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成果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生态观的思想精髓,蕴涵着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智慧,贯穿着心系民生、为民造福的深厚情怀,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成果,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揭示了生态决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深刻论述,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四大文明都发源于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生态良好的地方,也都因为青山变成秃岭、沃野变成荒漠、生态遭到破坏而衰落或中心转移。这一深刻论述,进一步指明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有利于全党增强改善生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阐述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习近平同志今年在海南省考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关于生态理念、发展理念的丰富与升华,有利于指导全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摈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更加自觉地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出了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精辟论断,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期待,有利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切实为老百姓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确定了林业在实现中国梦中肩负的重大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参加今年首都义务植树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并明确要求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这一重要指示,确立了林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林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大任务,是对林业服务国家大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提出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工作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这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创新,也是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的重大举措,必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根本指针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其生产的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与民生息息相关。从生态产品讲,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保障,具有很强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从物质产品讲,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
或缺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可再生性资源。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满足民生需求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根本指针。
改善生态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良好的生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实现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的最主要标志。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社会对改善生态的期望越来越强烈。绿色总量需要增加,沙化土地需要治理,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这些都是林业建设面临的繁重任务。为此,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要求林业承担起生态建设的主要责任,真正发挥对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生态既不可能靠花钱买,也不可能转移和进口。我们必须把改善生态放在林业工作的首位,守住这个根本和底线。
改善民生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主要目的。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是林业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在工作中牢牢把握,绝不能有丝毫的偏离与懈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是林业改善民生的核心。林业地盘大,产业种类多,建设内容很丰富,与民生关系密切。解决就业增收、深化林权改革、保护林地资源、保障林产品供给等都是为了改善民生,林业要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
科学把握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内在联系。生态是基础,民生是根本,生态需求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对林业发展而言,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具有战略上的一致性。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始终坚持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的思想,把两者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贯穿于林业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林业对改善民生的独特作用。把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作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与载体。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既能改善生态、筑牢民生之基,又能保障供给、满足民生之需,还能扩大就业、夯实民生之本,体现了林业属性的多元化、也兼顾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符合中央对林业的定位和要求、也契合林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发展水平。
履行好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的职责
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与基础。我国林业承担着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职责,是保护自然生态的主力军。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切实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合理划定自然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要求,划定自然生态保护的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一是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二是湿地红线: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三是荒漠植被红线: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四是物种红线: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
深入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平原绿化、长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尽快恢复我国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加快构筑十大生态安全屏障。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确定的“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推进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生态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城市森林生态屏障等十大生态屏障,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大力发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在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沙产业等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作者:赵树丛
来源:《人民日报》
第二篇: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
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想在演讲之前邀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我们读书责无旁贷!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读书》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梦想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共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中华人民的世代夙愿,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中国梦是我中国少年之责任。
虽然,现在的我们还很小,不能为祖国作出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读书。我们要学习,我们要从书中汲取知识,增长智慧。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古有孔子“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借光”,孙敬“悬梁刺股”,车胤“囊萤映雪”,宋濂苦学,欧阳修苦读,他们夜以继日,发愤读书,只为将来报效祖国。范仲淹五年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它常常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同学们,书是火花,能点燃心中之火;书是雨滴,能滋润荒凉之漠。书是阳光,能照亮人生之路。书是翅膀,能横渡理想的海洋。《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优秀的书籍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其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它记录了祖国五千余年的优秀发展史,面对祖国的优秀历史,我们要更加努力读书,努力学习,为自己的中国梦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拼搏。
在祖国和平的蓝天下,在美丽的校园中,我们比先辈拥有了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能心无旁骛,日以继夜的遨游学海,向书山攀登。是书教会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书让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书让我懂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书让我领略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雄心壮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畅饮“源头活水”,攀登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为21世纪爱读书的好少年,让未来的中国以巨龙的姿态雄踞与世界。读书美丽了我们的人生,也美丽了我们的民族。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令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在读书中,我被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所吸引。茅以升从“勤奋”开始最终成为桥梁专家。丁肇中、莫言靠“执着”走上了诺贝尔领奖台„„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了只有勤学才是成就大业的基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志存高远,敢为人先,沿着中国道路“追梦”前行;立鸿鹄志,做中华梦,弘扬中国精神“逐梦”奋进;展大鹏翅,圆中华梦,凝聚中国力量“圆梦”成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少年,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第三篇: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周末的时候,我静静地读了一本书《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听党话,跟 党走,这是新时期我们青少年必须要自觉做到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这就是习总书记要求我们的:“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
书中的先进人物和他们震撼人心的事迹告诉我们:从小学习做人,就是要做一个好人;从小学习立志,就是要从小立下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从小学习创造,就是要从小用新知识、新理念、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生活。
我们应该跟郭小平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人。郭小平创建的红丝带学校,所有的学生都 是艾滋病患儿,其中还有很多孩子是孤儿。在社会上她们饱受歧视,甚至无法和 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郭小平不怕艰难, 想方设法建立了红丝带学校, 他亲自担 任校长。学生的吃穿住用都由学校无偿提供。郭小平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艾滋病患儿最终能够到正常的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郭小平为什么能这样无私的奉献, 不惧艰险, 义无反顾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郭小平正是有理想,有思想,有创想的创业榜样。他具有创新者的本色,大胆创 新,开拓前进,不断创辉煌。
向郭小平这样的英雄模范那样创新, 就是要听党话, 跟党走。参与到新时期的万众创新之中。党和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号召,要在全国掀起 “大众创业” “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 “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孙家栋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当选 2016感动中国人物。虽然已经 是古稀之年,他依然深情奉献我国的航天事业。从 1958年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 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开始,到今天孙家栋已将自己59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 国的航天事业。
我们少年儿童不应该学校孙家栋院士热爱祖国, 献身祖国科研事业的伟大精 神吗?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时刻听 党话永远跟党走。我们要有孙家栋院士那样能吃苦、能战斗、献身祖国的精神。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作为我们青少年儿童, 在这阔步奔向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我们就应该牢固树 立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思想意识,应该向习总书记对少年儿童希望的那样:从小学习创造,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 激发科 学梦、创造梦、报国梦。
第四篇:我为实现中国梦献计献策
我为实现中国梦献计献策
踏着春天的脚步,迎着明媚的春光。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与往年一样,中外记者们早早就等候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前广场,目睹新一届各族全国政协委员不一样的风采。下午2时30分,出席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全国驻滇政协委员步入广场,激情满怀地走向人民大会堂,脸上洋溢着对“中国梦”的期望。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代表委员高扬理想和梦想,凝聚共识和智慧,为实现中国梦献计献策、积聚力量。构筑强国梦要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改革理想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托起民生幸福梦要让人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成就文化强国梦需要激发社会正能量。两会上传达出的这些共识,让全社会更具向心力,更加振奋精神和充满希望
一个民族的共同梦想,积淀着这个民族共同的历史、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利益,也是整个民族团结奋斗、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阐述,揭示了中国力量的本质特征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也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团结一心为中国梦奋斗的有力号召。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政府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政府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还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根据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都经历了重化工的过程,都经历了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消费量迅速增加,其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以大量消耗资源建立起工业化社会的经济基础。近十年来,我国也经历了重化工的发展过程,也呈现出矿产资源消费迅速增加的趋势,表现出与发达国家在快速工业化阶段相类似的规律。由于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状况,资源的不足和环境的约束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探明可采的化石能源,以及铁、锰、铬、铜、铝、钾盐等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储量,与未来20年的需求差距巨大,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对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能源、水资源、钢铁,以及有色金属(铜、铝、镍、铅、锌)等资源,中国人均资源的拥有量相对贫乏,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因此,中国应特别关注这些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排放等。
要解决上述制约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能源问题。在全国逐步减少使用燃煤而改用电能这是一条最好的解决途径。电能是使用最方便、最安全、今后将是最廉价的,也就是最好的绿色能源,而且由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得到的电能是大自然无偿赋予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而由煤炭、石油、木炭、铀等得到的是愈用愈少、对人类的危害愈来愈大的污染能源。中国梦是一个好梦,人人都想变梦成真。现在上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坚强正确的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真心拥护,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但实现中国梦,还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时代精神。还需全国人民马上行动起来,尽心尽力,献计献策,群策群力,让中国梦尽快变成现实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2年来,中国的发展进步,明确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世纪、新情况,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紧抓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基本国情,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梦想。我们作为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要将自己的青春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事业和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如何做到实干兴邦,实现春春理想中国梦,发表自己的一点鄙夷之见,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议:
(一)提高共青团员、党员素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明确共青团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基层共青团员、党员要积极响应建设学习型执政党的要求,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紧跟时代和人民要求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其次,基层共青团员、党员要树立大局观念,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事业都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深刻理解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规律,合理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从而更好地带领辖区居民推进基层工作。
(二)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精神。
共青团员、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城市发展规划,继而让广大居民积极地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只有共青团员、党员干部和广大居民全力合作,出谋划策,以主人翁精神建设城市,才能显现服务为民的根本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民主社会建设的真正意义。
(三)落实以人为本,紧抓民生工程。
建立广泛顺畅的上下联系通道,及时了解民声民愿,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为制定相关政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供参考。共青团员、党员干部要将群众利益放到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的管理和投入。以创建省卫生城区为契机,把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以建设五新雨花为目标,改善居民医疗条件,大力开展医疗卫生宣传和讲座。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继续为社区孤寡老人、低保、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有力保障,让全体居民享受到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
共青团员、党员干部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还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持长期学习、长期实践、不断完善。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和谐稳定的发展战略。践行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中国道路和梦想,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国道路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的实现,不是只是口上说说就能实现的,也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小群体单方面就能实现的,它是全中国所有人的梦。必须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主人翁的思想与精神参与其中,中国梦才可以真正地实现。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让梦想不断照进老百姓生活的现实,让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样的梦想,要靠大家共同为之奋斗;这样的机会,要靠大家共同去创造;这样的奋斗,要靠大家共同来努力。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有雄心、有勇气、有担当,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并属于每一个参与梦想的中国人。
伟大梦想召唤我们不懈奋斗,实现梦想需要汇集磅礴力量。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将13亿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就能披坚执锐,一往无前。
今日成就是昨日共同付出的结晶,明天梦想要靠今天团结奋进来实现。一旦13亿人的智慧和奋斗汇集成磅礴的中国力量,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电气114赵延军2011081131
第五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精选)
习主席提出提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不仅是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美好梦想,也是关乎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的人生梦想,就像习主席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我们一定要牢记习主席的讲话,为实现国家、民族、个人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