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清瓷器鉴定
明清瓷器鉴定
我国瓷器烧造,历史之悠久,品种之繁多,器型之丰富,技艺之精湛,风格之独特,世所罕见,明清瓷器鉴定。瓷器的基本属性,在当时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今天,民-国之前的瓷器,大多失去了实用价值,而独具审美价值。
明天启、崇祯二朝历时24年,此时官窑瓷器停烧,而民窑瓷器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之后继续向前发展,并取代官窑,达到了明代民窑的顶峰。由于此时期官窑器不见,故有关这时的瓷器专著极为少见,偶有涉及亦多以明末清初称之。从陶瓷发展史的角度而言,明末清初瓷器确有相似之处,但受时代环境、社会风俗及审美情趣的影响,二者之间必有不同之处。本书以大量纪年器、墓葬出土器及文物类型学方法排比出两朝典型器物,从器型、胎釉、底足、彩料、色釉、纹饰、款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其时代特征加以总结,并有独到的见解,资料翔实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堪称民窑瓷器鉴定的工具书。
目录
天启民窑瓷器
一、器型的特征
梅瓶
玉壶春瓶
长颈瓶
方腹瓶
罐
炉
壶
碗
盘
杯
盒
砚
烛台
钟
墓志
二、胎及底足的特征
三、釉的特征
青花釉
颜色釉
四、彩的特征
青花
五彩
青花五彩
斗彩
五、纹饰的特征
婴戏图
仕女图
神话人物图
寓意人物图
高士图
市俗人物图
山水人物图
龙纹
凤纹
狮子纹
鹤鹿同春纹
马纹
兔纹
雉鸡纹
鹰纹
……
六、款识的特征
七、鉴定要点
崇祯民窑瓷器
一、器型的特征
二、胎及底足的特征
三、釉的特征
四、彩的特征
五、纹饰的特征
六、款识的特征
七、鉴定要点
附录:天启、崇祯瓷器、历年拍卖价格表,鉴定材料《明清瓷器鉴定》。我国瓷器烧造,历史之悠久,品种之繁多,器型之丰富,技艺之精湛,风格之独特,世所罕见。瓷器的基本属性,在当时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今天,民-国之前的瓷器,大多失去了实用价值,而独具审美价值。
明天启、崇祯二朝历时24年,此时官窑瓷器停烧,而民窑瓷器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之后继续向前发展,并取代官窑,达到了明代民窑的顶峰。由于此时期官窑器不见,故有关这时的瓷器专著极为少见,偶有涉及亦多以明末清初称之。从陶瓷发展史的角度而言,明末清初瓷器确有相似之处,但受时代环境、社会风俗及审美情趣的影响,二者之间必有不同之处。本书以大量纪年器、墓葬出土器及文物类型学方法排比出两朝典型器物,从器型、胎釉、底足、彩料、色釉、纹饰、款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其时代特征加以总结,并有独到的见解,资料翔实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堪称民窑瓷器鉴定的工具书。
目录
天启民窑瓷器
一、器型的特征
梅瓶
玉壶春瓶
长颈瓶
方腹瓶
罐
炉
壶
碗
盘
杯
盒
砚
烛台
钟
墓志
二、胎及底足的特征
三、釉的特征
青花釉
颜色釉
四、彩的特征
青花
五彩
青花五彩
斗彩
五、纹饰的特征
婴戏图
仕女图
神话人物图
寓意人物图
高士图
市俗人物图
山水人物图
龙纹
凤纹
狮子纹
鹤鹿同春纹
马纹
兔纹
雉鸡纹
鹰纹
……
六、款识的特征
七、鉴定要点
崇祯民窑瓷器
一、器型的特征
二、胎及底足的特征
三、釉的特征
四、彩的特征
五、纹饰的特征
六、款识的特征
七、鉴定要点
附录:天启、崇祯瓷器、历年拍卖价格表。
第二篇:明清青花瓷器鉴别
青花瓷器的鉴定与其他瓷器鉴定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器物的时代风格是相同的;不同之处是,一般瓷器的鉴定主要是看造型,但是青花瓷器的鉴定主要是看青料和纹饰,而且官窑主要鉴别青料,民窑主要观察纹饰,包括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
掌握典型器 每个时代,选一部分典型器,分析比较,掌握牢记。这样在鉴定时,才会胸有成竹。
多看实物。看瓷片是很好的方法。看瓷片要注意:口沿、腹、底都有的,纹饰完整的,带款的,这样的瓷片有价值。同时,还要注意瓷片的出土地点和地层关系。
在多看实物的基础上,多看图片,多掌握新的有确切纪年的出土品资料。中国青花瓷的数量,非我们能想象,各种器物纹饰可谓应有尽有,只有多看,才能融会贯通。
具体鉴定方法 具体鉴定方法是六看一听。
看青料
看青料呈色可以框住大的时代分期。拿到一件青花瓷,首先依青料看是国产钴料还是进口钴料;是元代的还是明清时期的,是明永乐、宣德的苏泥麻青料,还是明中期的平等青料。
看纹饰
时代特征中,纹饰特征是最敏感的因素。在纹饰中,许多辅助纹饰是鉴定的重要因素,如空白期前后纹样上用大片云,而晚明清初时期纹样中都绘括号云。
看胎釉
对完整器来说,当然主要是看釉。鉴定真伪时,要特别注意看是否有化学处理或人工糊泥的现象。化学处理过的釉发死,涂上去的泥,用手抠易掉;但是,如果用胶水粘上去,就特别难以弄下来。现在有人用化学方法作假,很不自然。可以手眼并用,用手摸也是一种鉴定方法。手摸器物,要注意手感,重量过轻过重都不对。有些情况,眼不能及,而手可触。
看造型
用被鉴定之物对照典型造型,看是否对得上。青花瓷品种再多,但从比例上讲,重复品更多。各个时代的器物,在造型上都有其时代特征。抓住造型、口沿、圈足等细部分析,尤其底足最容易看出破绽。
看款识
具体说是看字体结构、笔画安排以及内容。有干支年号纪年款的,可立即查出具体时间以备考。
看工艺
各时代的工艺特征是不同的,要记住、分清。比如,明代器物露胎处一般都有火石红,太过和没有均不对。
最后听声音
一件好的完整的瓷器,敲起来声音清脆,有璺裂,则声哑。要注意德化瓷和日本瓷的声音特别清脆,与景德镇产品截然不同。听声音是鉴定德化青花瓷和日本青花瓷的重要方法之一。公司主要以藏品的评估、展览、交易为经营重点,常年展览展示交易,不定期举行全国鉴宝活动,每年定期委托举办春季、秋季等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类拍卖活动。
第三篇:明清时期瓷器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瓷器时代特征
【种类】明清瓷器纹饰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纹饰图案有,蝈蝈、松鹿、云纹、云龙纹、耕织图、花卉纹、花果、鸟纹、鱼纹、云纹、兔纹、寿星、回首兔纹、十八罗汉、雁纹、直线纹、凸线纹、博古图、阴线纹、单线圈纹、海马、太白读书、荷莲纹、赤壁赋、缠枝莲纹、封神榜、文王访贤、覆莲瓣纹、麒麟、团龙尖莲瓣纹、莲花纹、牡丹纹、花果纹、菊花纹、芙蓉花纹、梅花纹、灵芝、葡萄、花瓣纹、蕉叶纹、八卦、叶纹、草叶纹、婴戏图、人物故事、山水纹、三国演义、西游记……以上随意列举一些明清时期常见的纹饰种类,以期从中窥见明清时期纹饰种类的诸多特征,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在纹饰种类上可谓是集大成,从具体种类上看,虽然明清瓷器许多纹饰种类前代都有见,但确有少部分急剧减少或基本消失了,较为典型的如珍珠地刻划花纹在明清时期基本不见,而一些传统的凹弦纹、鸳鸯对衔绶带纹、蕉叶纹、草叶纹等都呈减少的趋势,大量出现的是大型组合纹饰,如青花瓷瓶、青花罐等器物上的纹饰,常是大型山水和人物故事,图案构思奇妙,山上往往是小桥流水、亭台水榭、云雾缭绕、牧童戏牛等,组合十分复杂,看上去相当繁缛,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来反映纹饰的主题。实际上青花瓷作品上的大型山水画与宣纸上的没有任何区别,所表达的思想也很抽象,由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在明清时期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成为了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因此许多瓷器的纹饰都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教化功能。【时代】从时代上看明清瓷器纹饰与传统相比有较大改变,首先继承了传统刻划纹的诸多元素,如诸多纹饰的种类等,但明清瓷器显然背离传统瓷器的发展方向,不再以刻划纹为主,主要以绘画为主,刻画并举,明清传统瓷器,如白瓷、黑瓷等在纹饰上主要以刻划纹为主,而处于主流地位的青花瓷则主要以绘画为主,成功地将传统瓷器的发展方向转型,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成功地被引入到了瓷器上来,成为明清时期画家宣泄思想的幽静之地,和封建礼教进行教化的场所,以及人们吉祥互拜的场地,如我们常可以看到的鱼纹盘,一条大鲤鱼在盘中央翻腾,预示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试想人们在享受美味之时,看着如此潜移默化的祝福,其心情该是多么的愉悦。另外,由于青花瓷将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引入到瓷器之上,所以各种绘画技巧在青花瓷上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得到立体化全方位的享受。【饰纹方法】从饰纹方法上明清瓷器最为复杂,在延续简单刻划纹的同时,更大规模地在青花瓷上进行绘画的创作,这是其主流特征。但由于明清瓷器产生了诸多的品种瓷,而且有许多是皇宫内的专享品,如五彩、斗彩、珐琅彩等瓷器在纹饰上都显得十分繁缛,这些华美的纹饰,从饰纹的方法上看也极为复杂,产生了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复杂的装饰纹饰方法。【青瓷】明清瓷器在青瓷之上装饰纹饰的情况和前代基本相似,如龙泉窑青瓷碗在碗心常装饰一些刻划纹,这是由青瓷的釉色所决定的,虽然明清时期纹饰很发达,但在青瓷之上由于不是透明釉,所以,纹饰无法绘画,只能以刻划为主,在题材上多以花草虫鱼为主。总之,显现出异常衰落的气象。其他黑釉、黄釉、青白瓷等传统瓷器在纹饰上都是这样,特别是与青花瓷、粉彩等瓷器相比显得十分黯淡。【官窑青花瓷】明清官窑青花瓷由于为皇家烧造瓷器,不计工本,加之工匠们的反复琢磨,终于使青花瓷在烧制技术上达到顶峰,整个明清时期官窑青花瓷都是精绝之作,各个时期都有所长。但从整个青花瓷的烧造史上看,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烧制达到了最高水平,青花纹饰发色艳丽,线条流畅,刚劲挺拔,层次结构合理,纹饰繁兼并用,最为精美绝伦。而从烧造的精细程度上看,无疑雍正朝青花瓷最为成功,雍正朝青花瓷在纹饰线条上更是一丝不苟,精细之处无可挑剔,据说这可能与雍正皇帝脾气暴躁有很大关系,工匠们以生命作为赌注,在烧制世界上最为精美的青花瓷,实际上整个康雍乾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在烧造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国力比较衰落的时期,青花瓷则略显黯淡,如明代崇祯朝以及清代康雍乾以后的几朝,在官窑青花瓷的烧制上与鼎盛时期都有一定的差距,这充分说明皇权是明清时期官窑青花瓷一剂催化剂,王朝强盛时则兴,王朝衰落时则败。【民窑青花瓷】明清民窑青花瓷在纹饰上参差不齐,但总的来看多数民窑青花瓷装饰纹饰多精致,线条自然流畅,构图合理,层次感强。只有少数民窑青花瓷在纹饰上不是很严谨,线条不是很流畅,构图有不合理的情况,使人看起来很舒服,但这样的瓷器在明清时期很少见。【五彩】五彩瓷可以分为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五彩瓷器多是在已经烧好的白瓷之上用红、黄、蓝、绿、紫等色进行绘画,然后再上釉烧制而成,常见的纹饰图案有花卉、云龙、婴戏、云凤、天马、鸟兽、云鹤、人物故事等,纹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真是美到了极点,但一般情况下使用五种色彩的瓷器不多,多数是两种或者三种色彩组合而成,也有见和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但数量很少。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结合的产物,一部分纹饰是釉下青花,而另外一部分则是用其他色彩填充,多数配合十分巧妙,如缠枝花卉,枝叶多是用青花,而花叶多是用绿色填充,花瓣则是用红色填充。五彩瓷器在明清两代都较为流行,宫廷和民间都有生产,深受人们喜爱。【斗彩】斗彩瓷器是明清瓷器中的一朵奇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纹饰图案丰富,有两种构图方式,一种是先用钴料在坯胎上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然后施透明釉烧造,之后在烧成的青花瓷上再用其他色彩填充图案,然后上透明釉进行二次烧造成器。另一种是用青料在坯胎上将图案的轮廓线局部绘出,然后上釉烧造,在烧成后的瓷器之上再用彩绘将轮廓线条勾勒完成,再上釉低温进行二次烧造。纹饰层次分明,争相斗艳,效果非常好,斗彩之意也来源于此,斗彩瓷器纹饰种类众多,常见的有花卉、枝叶、瓜果、鸟兽、人物等,线条流畅,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以说件件都是精品,斗彩瓷器创烧于宣德时期,在明清两代十分流行,数量很少,基本都在宫廷流行,民间基本不见。【粉彩】粉彩瓷器是真正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名贵瓷器,人们非常喜爱,创烧于康熙时期,是一种釉上彩绘瓷器,由于烧造温度比较低,所以色泽淡雅,多在纹饰的彩绘部分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进行施彩,看起来所有的纹饰图案都在玻璃白之上,纹饰题材丰富,常见的主要有缠枝花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纹饰线条流畅,刚劲挺拔,色彩浓淡深浅变化层次感很强,繁简并存,纹饰不拘谨,挥洒自如。器物以碗、盘、瓶、花觚、盒等为多见,人们最为喜欢,宫廷和民间都有烧造,目前传世品数量颇丰。【珐琅彩】清代康熙时期烧制成功著名瓷器品种,珐琅彩瓷器异常名贵,很少流出宫廷,当时多是使用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白瓷为胎,专门由宫内造办处绘彩,珐琅彩使用的是进口料,用油施彩,这显然是受到了西洋油画风格的影响,于是具有西洋画风格的珐琅彩瓷器就出现了,珐琅彩瓷器色彩多艳丽,以红、黄、绿、紫等色为主,纹饰以花卉、山水、人物最为多见,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的作品。珐琅彩瓷器主要在宫廷内流行,民间窑场没有烧造,也有仿造的情况,但效果多不是很好。【墨彩】墨彩瓷器是一种低温釉瓷,即用料在已经烧好的白瓷上绘画,然后烧成,这种特殊的色料呈现出的色彩具有水墨山水画的效果,所以人们称之为墨彩,墨彩瓷器纹饰种类较为丰富,多以山水、花卉等为主,以雍正时期烧造最为精致,乾隆及以后各个时代都有烧造。
第四篇:瓷器鉴定
瓷器鉴定
《瓷器鉴定指南》内容简介:400多幅实物照片,简洁明了的语言,全面介绍瓷器真伪、时代、窑口以及价值的评判详解各种瓷器检测手段和鉴定要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实用宝典,瓷器鉴定。
作者简介
范勇,男,1953年生。籍贯四川。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8级,硕士。曾就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巴蜀书社,现为四川大学考古系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天地出版社编审。
出版著作、译著10余部。在《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与文物》、《四川文物》、《农业考古》、《史前研究》、《长江文明》、《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40篇。
有关考古学、文物研究、古玩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论文和著作有:
青铜器:《我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斧钺》《再论不对称性铜钺》。
《云南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研究》《云南青铜文化的年代与分期》《试论早蜀文化的渊源》。
陶器:《关于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几点认识》。
瓷器:《明代洪武官窑的设置》《明洪武官窑瓷器的类型与分期》(待刊)《试论景德镇元末明初青花瓷》(待刊)《试论汝窑的性质、年代及与北宋官窑的关系》(待刊)《试论元青花瓷的类型与分期》(待刊)《再论元青花瓷》(待刊)《中国早期青花瓷的发现与研究》(待刊),鉴定材料《瓷器鉴定》。
古玩综合:《(古玩指南)译注》(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古玩宝典》(巴蜀书社,1995年版)。
图书目录
上编 瓷器鉴定入门
一、瓷器鉴定的基本方式
1.器物的器型/
42.器物的胎釉/
53.器物上的装饰与纹饰/8
4.器物的款识/10
二、瓷器鉴定的技术检测手段
1.热释光检测法/1
22.x射线荧光釉面检测法/1
4三、常规鉴定与科技检测的关系
1.机检的相对可靠性/17
2.目鉴与机检如何相结合/18
四、瓷器鉴定的程序和思路
1.鉴定程序/18
2.鉴定思路/19
五、辨别瓷器作伪的方法
1.新瓷作旧/2
22.新仿名釉/22
3.磨底改款/2
54.新瓷古款/2
35.真坯假彩/25
6.拼凑成器/25
7.磨口掩损/2
48.以画掩饰/24
六、市场行话
中编 瓷器鉴定要领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1.魏晋南北朝瓷器的造型特征/29
2.隋、唐、五代瓷器的遣型特征/
323.宋、辽、金瓷器的造型特征/3
54.元、明、清瓷器的造型特征/57
5.瓷器造型鉴定的经验/
42二、掌握胎釉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1.胎质/4
52.釉质/46
三、纹饰与色彩是断代的指标
1.纹饰/50
2.色料/58
四、款识是鉴定瓷器的重要环节
1.款识沿革/6
22.款识字体/6
53.明清瓷器款识/6
34.明清瓷器款式/66
五、制瓷工艺是瓷器鉴定的参考
1.原料/67
2.工艺/7
13.窑与窑具/7
5下编 瓷器鉴定相关知识和术语
一、器型
1.琢器/8
12I圆器/9
45.其他/97
二、装饰
1.装饰纹样技法/98
2.纹饰图案/1 0
1三、釉彩
1.色釉/1 05
2.釉彩/11 1
附录
给收藏鉴定爱好者的建议
眼力小测验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五篇:乾隆瓷器鉴定
乾隆瓷器鉴定
1、乾隆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乾隆瓷器鉴定。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乾隆瓷器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乾隆瓷器拍出5.5亿的花瓶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乾隆瓷器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鉴定材料《乾隆瓷器鉴定》。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乾隆瓷器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图章。
以上乾隆瓷器的15个特点有助于瓷器爱好者对乾隆瓷器的鉴定。
2.一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纹,也有的器物底部釉面呈波浪纹。有少数器物从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较明显的针眼感。仿品多无橘皮纹,釉面比真品光亮,没有浑厚感。
二看器足,乾隆时期器物圈足,官窑中的霁红、霁蓝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仿品胎足多整齐坚硬,机械工艺明显。
三看色料,乾隆青花瓷器青色雅丽,纹饰中果实、叶瓣部位用点染法上色,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仿品多用涂抹法上色,也有用点染上色的,但青花色料较薄,浮于表面。
四看装饰,乾隆时的器物,装饰图纹多为龙凤纹及吉祥图案。除部分装饰风格沿袭康熙、雍正遗风外,还有集堆贴、彩绘、镂空、色釉等多种装饰于一器的多彩釉器物,其色釉呈色鲜艳,独具特色。后仿品图纹多色彩沉郁、无光,画风无神、呆滞。五看款字,乾隆时的瓷器产量多,写款人几经易手,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卤、“年”、“制”五字的笔画略有出入。民窑也多有写乾隆年号款的,也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在鉴定中,一般以款字的规整程度作为依据来识别官、民窑。一般民窑款多数比较草率,仔细辨认,不难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