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SMT首件测试(共五则)

SMT首件测试(共五则)



第一篇:SMT首件测试

深圳市领驭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SMT首件测试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现在企业的文化,甚至是信仰。企业对品质的管理思路已从产品生产后的“检查”到生产前“预防”,由拒绝不良出厂的“堵”到产前,中,后各环节检查的“疏”,再到生产的“全面品质管理”,我们不难看出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要求与产品品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化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SMT产线,为确保产品质量在生产环节上便有多项检查:生产前物料出仓确认,炉后的视觉检测,再到ICT电气性检查任一环节都体现出品质部门在确保产品出厂质量保证上的措施与手段方面的严格性。SMT首件测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组件在持续的变小,集成度不断的提高,生产自动化设备的效率也有了飞速性的提高,传统的人工检查方式在效率上成为流水线生产线的“等待”环节,而且随着PCBA发展到电子组件小,元件分布复杂人工检查存在的失误率在放大,人工的疲劳度也会上升。自动化检测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印刷后锡膏厚度检查自动化(SPI),炉后(Post-reflow)视觉自动检查设备(AOI),到各类自动化的ICT检查设备,由此可以看出自动化是现代生产的趋势与必须。SMT首件测试

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断,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现在SMT产线的首件检测重要性,必要性早已得到各企业广泛认可和采纳。但现在首件检测都是采用传统人工检查方式,操作方式是:提前打印好《BOM》表,《位置图》,首件打板后,采用一人跟据《位图表》找位置测值,一人登记《BOM》的方式,该方式正像前文中现代化企业追求的高效,高质量相悖。因此在首件检测环节急需智能的检测设备。

跟据SMT首件检测的特点,首件智能检测设备应具备: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确保元件全部检测没有遗漏,防止人为错误,系统自动分析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格要求,工作效率提升;测试结果自动保存至数据库且能生产详细报表,统一分析管理具有可追溯性;使用简单,普通员工通过一两天的简单培训便可上岗等特点与功能。简单总结为这几点:1,程序制作简单,2,检查操作便利,3,系统智能判定,4,详细可追溯的报告生成。SMT首件测试

基于以上谈到几点,适合SMT产线首件智能检测设备在程序制作上应该简单,快速,普通操作员都能在简短培训后都能快捷完成;对首件板的检测操作上也应做到简便,能够快递上手操作,系统智能判定检测结果,在测值操作完成后自动生产可追溯的报告。总之根据SMT产线首件检测的特点,检测设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做到简单,操作便捷,详细报告,同时能杜绝漏测情况确保品质,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测又能提高作业效率。

现代生产自动化越来越高,自动化代表者效率,品质,利润,就目前SMT产线的现状,一款智能化的检测设备必将获得工厂生产部门,品质管理部门的青睐。

第二篇:SMT首件检验 首件检查 首件确认[模版]

如何提高SMT首件的品质和效率

品质,企业的生命线;效率,企业的生存点。

人力资源一直是中国引以为豪的地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代工业为GDP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代工厂一个一个搬迁、倒闭的浪潮中,传统的作业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SMT行业,贴片机的速度越来越快,NXT3已经问世,十几个模组的线体已成常规配置。可是高大上的设备配置背后,却是配套设备的匮乏,就好比一艘航空母舰,却只配备蒸汽发动机,那么就算航母的设计航速能达到30节又有什么用呢?以现在最热门的手机板为例,一块手机板的贴片点数一般在200~300点左右,NXT3一个小时就能打几十块板,可是一块首板的测试时间就需要花费1.5小时左右,线体的暂停、人工的等待、首件的长时间测试等等因素加起来的成本,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比来看看传统的人工首件测试和用首件测试仪FAI600(深圳市蓝眼科技有限公司 TEL:***)进行首件测试两者之间的差距:

1、人力成本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事先打印出BOM表、位置图,一人使用LCR进行测值,一人进行BOM表和位置图的确认。需要两个人完成首件测试

FAI600则可以通过自主解析导入的BOM表里的元件规格参数,测值过程中自动判定NG和PASS,真正实现了由一个人独立操作完成首件检测的目的。

3.2、工作效率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用首件和工程图纸进行对比,确认丝印的方向、极性,用LCR进行测值,需对照位置图和BOM表寻找元件位置

FAI600通过建立元件丝印库,然后进行自动丝印对比从而来判定元件的正确性、极性及方向;测值过程中自动定位、阻容元件测量档位自动切换、自动语音报位号、多种测量顺序自由切换、测量结果自动判定。通过节省丝印对比和测值环节的时间,至少可提高50%以上的工作效率。

3.3、自动测量判定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需要人工来换算误差,人工判定是否PASS FAI600在导入BOM表和CAD坐标资料后,设备根据BOM表里的误差规格描述自动解析元件测量范围,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值如果在解析范围之内,则判定为PASS,测量值如果在解析范围以外,则判定为NG,且语音提示报警。

3.4、产品质量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所有步骤都由人工进行,容易出现漏测、误判等情况

FAI600通过整合并智能分析BOM和CAD,结合高清扫描的PCBA首件图像自动生成检测程序,快速准确的对元件逐一检测,杜绝了首件检测中元件的错漏现象。对于空贴元件软件自动识别,集中检测,杜绝了元件的多贴不良现象。软件的查询系统能方便快捷地对所有元件进行定位,如可以选取显示未检测元件和显示未通过元件,查看元件是否有漏测。3.5、流程规范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流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首件数据记录也是存在不同的格式 FAI600所有的导入资料均来自客户的原始资料,系统智能整合、分析资料,且自带BOM对比功能和自检系统,全面保证资料的正确性。检测过程包括丝印对比、空贴确认、阻容元件测值,检测完毕后自动生成报表,将检测过程详细记录存档。3.6、追溯功能

SMT传统的首件检测:由人工在纸质表格里记录数据,过程繁琐且容易丢失,数据也可以随机修改。纸质表格存储也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

FAI600具有强大的报表功能,报表包括检测时间、操作员工、生产线别、生产数量及生产工单号等关键信息,同时还有检测过程中每个元件的丝印对比图,元件实测值以及判定结果。报表格式默认为PDF格式,具有不可更改性,且即时保存在电脑里,并可通过网络共享进行查看,也可接入客户的MES系统,给客户的品质把控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在自动化成为趋势的今天,为了提高首件测试的品质和效率,导入自动化设备--首件测试仪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第三篇:首件检测流程_SMT首件打样流程_SMT打样

深圳效率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SMT首件检测流程

传统流程:

一、操作员送首件和首件报到IPQC台。

1、报告的首三行内容要完整填写;并有生产班长、工程、操作员的签名。

二、IPQC收到首件报告后根据内容找出生产通知单,按要求找出BOM、ECN、IQC检验报告、特殊工艺事项。

1、BOM要在生产前用彩色的笔分A/B面;

2、分面的时候要依据PCB的白油丝印,不能使用工程的程序; 2-

3、ECN发放后要立刻夹在最新的BOM后面并在发放记录上登记。2-

4、当新的BOM发放下来后一定要找到旧版本的BOM写上“作废”并上交给工程销毁。

三、进行首件检查。(校对过程中如有问题请用铅笔在BOM上记录备注。)3-

1、BOM其中有一项是提供版本信息内容。第一个校对的信息是PCB版本、客户、机型。3-

2、按IC到阻容料的规律。对IC的型号规格、对IC的方向。

3、对高的元件,从大到小,比如变压器、铝电解电容等异形元件。

4、对三极管、二级管、灯仔(灯的颜色)的规格和方向,稳压管要测试压降。3-

5、对ESD管、磁珠、保险丝等。

6、对电容、电阻,依据从大到小原则:1206、0805、0603、0402、0201 3-

7、对手贴的物料,USB座、SD卡座、天线、锅仔按钮等,注意方向。3-

8、对BOM的每一项检查一次,检查是否没有打勾的位号并核对。3-

9、如有样板时请和样板校对一次。

10、对备注的问题审核一次,如有不清楚时请提示其他部门同事是否有文件等依据,不确定时请上级处理。3-

11、检查PCBA的班别记号、日期记号,位置、大小是否合适; 3-

12、如果是有BGA的产品,监督工程师在没有过炉前照X光,检查焊盘和引脚是否对好。3-

13、对首件打Q记号并过炉;检查首件的焊接情况,注意电感、带散热片的IC是否熔锡;照X光。

14、将首件挂标示卡送炉后QC,通知QC检查注意事项及一些检查方法。3-

15、如果是带BGA的产品,首批小于5PCS,过炉并照X光,确认没有问题后选一块PCBA标示样板给炉前,作为参考依据。

四、记录.4-

1、记录炉温、链带速度等。

2、对红胶板要进行推力测试并记录。首件要备注:推力OK.4-

3、对锡膏板要备注锡膏的名称及有铅/无铅。4-

4、记录新ECN的执行、特殊工艺的执行、BOM的编号。4-

2、签名,送班长确认。

五、生产

1、通知生产部正常生产。

2、协助和监督炉后的产品标识、隔离。5-

3、生产线每一个工位巡检一次。

FAI-E680智能首件检测仪 SMT首件检测系统

深圳效率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FAI-E680首件检测仪流程:

一、操作员将待检首件送至IPQC工作台

二、IPQC收到首件后,按具体型号在检测仪找到相对应的BOM表及坐标文件。

2-1.将BOM表及坐标文件分别导入首件检测系统 2-2.自动对比BOM及坐标文件错误

2-3.自动识别各元件类型及标准值,上下限值。

三、首件测试

3-1.新建待测首件测试报表

3-2.将待测首件放入检测仪内,扫描首件图片并自动识别空焊元件 3-3.开始测试阻容元件并自动判定PASS,FAIL(有声光报警)3-4.对IC、三极管、二极管等不可测量元件,可调出元件库进行型号规格方向对比

四、保存及上传报表

4-1.测试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首件测试报表,可以选择保存报表(支持excel和PDF格式)或上传报表至MES、ERP系统。

FAI-E680智能首件检测仪 SMT首件检测系统

深圳效率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FAI-E680智能首件检测仪 SMT首件检测系统

深圳效率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FAI-E680智能首件检测仪 SMT首件检测系统

深圳效率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FAI-E680智能首件检测仪优势:

操作简单,简单培训即可上机操作,非常方便。

节约人力,传统SMT做首件需要的两个人,现在一个人完全可以担当。

节省时间,使用E680智能首件检测仪工作效率可以提升80%以上。

防止错漏,所有检测都通过系统记录标记并生成报告,完全杜绝错漏

FAI-E680智能首件检测仪 SMT首件检测系统

第四篇:蓝眼科技SMT首件检测仪

智能首板检测系统

通过智能集成CAD坐标、BOM清单和首件PCB扫描图,系统自动录入测量数据,不允许人工录入数据,杜绝人为错漏,实现SMT生产线产品首件检查化繁为简,检查效率提高80%。

规格

一.工作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描需要检测的SMT贴片首件PCB,智能框获取PCB实物扫描图片,导入BOM清单和PCB元件贴片坐标。软件对PCB图片、BOM、坐标进行智能合成和智能全局坐标校准,使得元件坐标、BOM与图片实物元件位置逐一对应。通过导航测量目标,LCR读取数据自动对应相应位置并进行自动判断检测结果。杜绝误测和漏测,并自动生成测试报表存于数据库。

经过对软件不断升级和完善,系统还可应用于贴片漏件补料和实现坐标仪功能预先为需贴片的PCB获取贴片元件位置坐标。■与传统手工测试首件方法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I规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扫描范围:420*319mm(600*310mm/800*600mm可选)最小检测元件:01005 最大元件高度:26mm 输 入 电 压:110~240VAC/60HZ

■ 工作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OM、CAD、及Image智能匹配

■ 一键完成PCB扫描操作、图像读取;

■ 人性化编辑BOM、CAD并便捷匹配坐标;

2.索检查询功能多样化

■ 人性化选择下一检测元件; ■ 多种个性化查询功能; ■ 快速导航测量目标;

3.智能辅助检测功能

■ 智能框获取PCB扫描区域;

■ 电脑屏幕多视窗,实时同步显示待测元件信息;

■ 智能校准坐标偏移,完美解决无丝印PCB坐标匹配; ■ LCR自动读数及自动调节档位功能;

4.规范生产流程,提高品质管理可追溯性 ■ 防漏测和误测功能; ■ 复查功能;

■ 自动判断测量结果,避免人为错误; ■ 完整测试报表存于数据库;

软件界面分别由:全局图视窗、BOM信息视窗、全局微缩图视窗、测试数值读取视窗、局部放大图视窗、及鼠标定位信息框组成。系统操作流程

1.首件扫描和资料导入

PCB扫描输入

CAD坐标导入

BOM导入

■ 扫描PCB:启动FAI系统,执行扫描,校准扫描区域,系统自动获得PCB实物图片

■ 导入CAD坐标、BOM表:根据系统提示,导入坐标和BOM,友好的操作界面灵活的删除无用的行、列;通过拖拽功能直观的匹配对应的信息

2.坐标系校正 点击工具栏中“坐标系校正”图标(或坐标校正—坐标系校正),在基板中任意选取3个贴装点位,以焊盘为中心,依次按住Ctrl键移动鼠标十字光标选定校正点后点击鼠标左键。依次输入选择点位位号

3.丝印自动对比

4.生产报表导出 报表中自动添加PCB实物图片

■ 用户可通过“生产报表”菜单,保存包括“通过”及“未通过”报表

■ 测试报表保存在数据库中,可通过再次打开工程测试文件查看测试内容及数据,提高测试的严谨性和可追溯性

第五篇:首件工作总结

洋河大桥8-2#钻孔灌注桩

首件工程总结

洋河大桥,采用机械钻孔进行施工,为确保洋河大桥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及顺利进行。项目部定8-2#桩基为首件工程,目的是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确定钻孔桩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用来指导其它桩基施工。现将8-2#桩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总结如下,开始时间、开始2011年9月10日,结束9月16日

一、工程概况

洋河大桥中心桩号K1+595,桥梁与河道斜交60°。上部为20-20m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柱台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设每5孔一连,全桥四连,桥梁全长406m。

钻孔桩桩基设计为Ф1.4m设计桩长20m,实际桩长22m主筋32根,直径Ф22mm箍筋直径Ф10mm间距为20cm及10cm,钻进基岩揭示基岩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

二、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按闭合导线、设计图纸为依据,对钻孔中心放样。

2、埋设钢护筒:测量护筒顶高程,控制钻孔桩设计深度作引桩,可随时检验孔位偏斜。

3、冲击钻进施工: 冲击钻进前做好泥浆循环池,要保证供水、供电正常,钻机就位。

4、钻进: 冲击钻机选择C2-22配1.4十字钻头钻架钻头

TS卷扬机组成。开始用低垂(小冲击)密击,锤高控制在0.4-0.6m待孔深达3m以上时,加大锤高1.5-2.0m转入正常钻进,用循环泥浆残渣排出并随时补充泥浆。每1-2m检查成孔垂直情况防止偏斜,发现偏斜及时纠偏。钻孔过程中,设专人做好钻进记录。

5、检查阶段: 快达到设计深,用百米绳检查孔深。深度达到设计深时用探孔器。D等于钻孔设计直径长度不小于6m探孔。桩基中心用全站仪进行检查。

6、钢筋笼制作的安装:钢筋笼按设计加工,钢筋笼在加工现场运至孔口。用吊车将笼吊起,放入孔内钢筋笼到位后在孔口并采取上浮措施校正中心位置。

7、浇筑桩身砼:砼由统一拌合站拌和,按试验室出具的砼级配进行,计量要准确用电子计量系统控制如发现问题试验员及时调整。首先浇筑对底砼,数量能满足埋置深度≥1.0m管底的要求。灌注时采用剪球法,既保证首批下砼3.72m³。导管埋深1.0m,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深入先前灌注的砼内至少2m,防止水罐入馆内且>6m。要求连续灌注,间隔时间不>4小时以防断桩。但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在2-6m,灌注到比桩顶高高出0.5-1.0m以保证砼强度。8-2#采取4组试件。灌注砼时随时做好记录、时间、深度指定工人进行此工作。

8、防止钢筋笼上浮:A:应采取如下措施,当砼上升接近钢筋笼下端1m时,要放慢灌入速度当钢筋笼埋入4m以上时再提升导管。保持导管下端始终埋在砼2m以上。B:浇筑砼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防止上浮。

三、注意事项

1、钢筋笼加工制作、焊接不饱满、主筋与箍筋焊的不牢,部分部位不符合规范要求。按设计要求改进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吊放钢筋笼时不得碰撞孔壁。

3、拌合站应有专职试验人员丁岗,以便随时处理级配问题。

总结,洋河大桥首件桩基工程施工顺利结束,通过本次施工项目部确定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及机械人员配置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工程部、安质部下发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施工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8-2#首件钻孔灌注工程施工,项目部及现场人员积累了一些检验及不足的地方,对以后钻孔灌注的施工具有很大意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