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生活的学堂
走进生活的学堂
为期十天的挂职锻炼转瞬即逝,然而,却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这是一个属于生活的课堂,在短短的十天中,它仍然教会了我很多,它告诉我,生活是一个课堂,生活相信热情投入,生活鼓励坚持不懈,生活让我更融入生活。
生活:热情投入
当我还未踏入居委会的办公室,我曾一遍遍的想着,居委会里会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姨,“一杯茶一张报纸”吗?然而,当我踏进居委的办公室,我发现,居委会工作人员并没有老龄化,相反的,充分的让我感受到充斥其间的快乐,热情,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
第一次,和居委的工作人员一起在小区内了解情况,让我感到无比兴奋。带领我们的阿姨一边向我们讲着小区的情况,一边又和过路的居民满面笑容得打招呼。这样融洽的关系,不禁让我们对于居委有了莫名的亲切感。
沟通是一门艺术,在居委而言,与居民的沟通更是工作的重心,这些并不年长的居委工作人员们教会我们,用热情,诚恳的态度去工作,去沟通,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完美的人际关系。
生活:坚持不解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一次,去散发禁毒宣传手册,一路上,许多人都以为我们是散发传单的,根本不予理睬,至于拍照就更不用说了。这一度让我们非常受挫。然而,在身后的居委阿姨则一直鼓励我们,告诉我们碰壁是很正常的,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的。
于是我们继续耐心,热情的去散发禁毒手册,当发完之后,我们心里的高兴是油然而生的。
感谢居委的阿姨,她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尽管会碰壁,尽管会被拒绝,但是,坚持不懈就总会被认可,被接受。相反,如果因为这一次次的被人拒绝而主动拒绝别人,那么,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会丧失。
生活:融入生活
七月,骄阳似火,我们都懒怠于外出,居委会的叔叔阿姨就拼命地招呼我们一起去居民家中“坐坐”。于是,我们就有幸和居委的阿姨一起去给老人们分发营养费。老实说,这工作看上去简单,但只是看上去,实际上,也是很有挑战的。
首先,许多老人对于普通话不大接受,只能和他们用上海话交流,这对于我来收,还是挺有难度的。其次,有些老人的耳朵并不灵敏了,这就要我们“扯着嗓子”和他们交流。
然而,在居委的阿姨看来,是我们太矜持,不敢于表达。
后来,当我们渐渐放松,开始尽量和老人攀谈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猛然间发现,老人们都十分健谈,也都乐于和我们话话家常,这令我们都十分欣喜。
我想,这也是挂职要我们去做到的吧,尽可能的和更多的人交流,和陌生人交流,和不同年龄的人交流,这也是一种融入生活的能力。
……
十天的挂职锻炼,并不算很长,但是,却让我如此记忆深刻,我想,也许,这对于我来说只是走进社会的一个开始,生活的大学堂令我无限惊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更好得融入生活,走进社会!
第二篇: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走近社会——《各行各业》主题教学有感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零度冰淇凌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由此也产生了不同行业,以及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们。在这个《各行各业》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到不同行业人们的工作,了解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这次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有实践调查,现场参观及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可浓了,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参与社会调查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我们发现让孩子参与社会调查是非常好做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各行各业》主题中,有许多需要孩子参与调查的,而调查的本身就是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大街上》这个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发现有许多不同的商店,而这些商店与我们的生活都有密切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不同商店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对社会的认识。
二、家长是学习的重要资源
在主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利用家长的资源是很好的。每个孩子的家长都从事不同的工作,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职业。我们让孩子们回家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特点,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每个家长都会细致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在集体交流中孩子就了解到自己和伙伴父母的工作行业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还请了远远的家长来介绍宾馆工作、一一的家长介绍厨师工作等等,孩子们可喜欢听啦!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利用好家长资源对老师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三、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社会实践活动对孩子来讲是有意义也是非常受孩子欢迎的,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热闹的菜场,看到活生生的海鲜、新鲜的蔬菜以及菜场有序的分类:孩子们参观了消防队,观看了消防演习,了解了不同的消防用具,加强了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孩子们还做厨师,亲手包馄饨、做水果拼盘,在体验实践中孩子们获得了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孩子是社会的人,孩子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孩子学习,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时时促进孩子主动学习,让“生活即教育”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使主题活动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第三篇:走进学堂乐歌
《走进学堂乐歌——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教案 2010-04-19 23:44:43 阅读7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此课是选自高中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于李叔同》。我选择
这课的原因是: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歌曲,它的内容有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有宣传科学文明,男女平权思想,还有反映学生生活的,它的兴起与发展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而沈心工和李叔同作为学堂乐歌的鼻祖,对学堂乐
歌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聆听《送别》、《祖国颂》、《体操-兵操》演唱歌曲《送别》,体验和
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时代风格特征。
2、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通过校园歌曲《同桌的你》的对比,了解我国学堂乐歌的发展。
3、运用旋律,节奏,歌词等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特征,在探讨中,感悟学堂乐歌对当时社会的价值及对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抒发
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赏析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
生的作用。
难点: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学生则运用探讨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作品。由于本科学堂乐歌具有浓厚的时代性,所以可以从史学的角度,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认识音乐作
品的时代思想和社会价值。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词组连歌(给出一个词组来联想歌曲但是中间有个炸弹歌曲,这首炸弹歌曲就是今天我们上课的主题歌曲。(规定时间2分钟)。词组:离别 教师先唱周华健的《朋友》通过这个环节来导入到《送别》这首歌。激发学
生内心中离别时伤心的情感。教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送别》这首歌把,这首歌是在电影《城南往事》
中获得巨大的成功的。介绍电影《城南往事》的故事情节,加深刚刚那种离别时伤感的印象。接着放电影《城南往事》英子毕业的情景,采取无声的方法。问:如果这里采用《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曲可以么?为什么?(主要让学生能深刻的体会了解到这首歌曲的情绪以及在电影中的作用)这样就直捣黄龙,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下面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小组长上来用四个字来概括,有人说:物在人非;有人说:凄凄惨惨。考虑到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也不同。
然后让同学们从速度,节奏,歌词上进行听辨。
简单介绍下李叔同的生平、代表作。
复听:《送别》,请学生起来读下《西厢记》片段,叫一对同学来扮演下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对彼此的思念之情,通过表演来把音乐的情绪表现出来。教师总
结:
李叔同的歌词将《西厢记》中情人相别的内容上升,扩展到学子告别,朋友,师长,母校离别情绪,进而引申到对生命,自然,宇宙时间的思考。问:哪为同学能说下《送别》是什么类型的歌曲?是流行啊,或者是爵士还
是学堂乐歌。师:我们先来听下老师演唱的这段温州鼓词。放音乐《温州是个好地方》
维新变法产生后 中国样貌起变化 进步人士推乐歌 人民群众好高兴 一操再操天天操 身体健康为国家 学堂乐歌变思想 你说这是好不好,好不好?
师:“你们知道老师刚刚念的鼓词是描写什么的么?恩,是描写学堂乐歌的。”介绍背景(19世纪末,列强对我国进行瓜分,破坏我国主权,面对这种情况,许多进步人士,通过留学,将西方大量的思想带到中国的新式学堂中教唱。就这
样产生了学堂乐歌)上节课让每个学生回去查找资料:以及过去对学堂乐歌和那时期历史的了解,思考且回答问题-学堂乐歌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只有通过这种让同学们自己亲身的体验查找才能熟悉学堂乐歌的概念定和历史意义。查找的方式: A、网络资源:艺雅音乐在线网 中国音乐简史
(十二)——学堂乐歌的兴
起与发展 论文在线和久和中文社区网 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 B、参考书籍《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学堂乐歌曲集》
C、可以问自己年纪较长的长辈 D、组织参观博物馆,搜集前线资料
请学生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下丰子凯先生在《趣味艺术》中的话语,来站在以前那个角度感受下那个年代里同为学生身份的丰子恺先生对“新乐歌”的感受。引导:老师有个忙,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助老师?运用《祖国颂》的曲子,让同学参当诗人的角色,来体验和写出符合曲子情境的词。填词时要考虑:音乐的乐句与歌词的句逗相吻合。一字多音时要用连音线。尽量先以模仿原曲为主写作。可以自己遍歌词,也可以用古诗古词或其他现成的歌词。这个环节让学生亲自参当词作者的形象,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
现。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选出结合较好的,给以表扬肯定,唱给大家听。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头次写的词的以肯定很兴奋,另一当面一个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演其它同学也想在老师面前得以肯定,加以表扬。
接着让同学们来听下李叔同爷爷对这个曲子陪的词,来感受下和自己的异
同。师:我们知道,在学堂乐歌时期,另一位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的就是沈心
工。
略带过沈心工的生平和简介。
闭幕倾听《兵操》说说表达了什么思想?接着来欣赏《同桌的你》。此处运用到同种题材类型的歌曲的纵向的空间的发展的方法。让学生分组,A:喜欢听《兵操》的同学B:喜欢听《同桌的你》的同学 来辩论下为什么喜欢所选的歌曲。教师总结: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所反应的主题也自然不同。通过辩论的方法来阐述学生对自己所钟爱的歌曲的观点,教师让学生了解到2首歌曲是没有可比之处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反应的时代思想也是不同的。
在课堂结束前我设计了几个这节课上的知识点给学生回顾,让学生加深对本
科要点的印象。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认识了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奠基的先人—李叔同、沈心工等老一辈音乐教育家。还尝试了选曲填词的创作。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下温州大学的校歌来结束本课把。
作者 yuyaobaoni(如有侵权,联系后删除,谢谢)
第四篇:走进初中生活
走进中学生活
城东中学七(13)张一洋
时间过得真快,就如天上的流星划过,只留下一点闪光。转眼间,我已经从一个幼稚的小学生变成了成熟的中学生。一切来如此之快,但满怀抱负的我,是不会被时间的脚步所超越。
进入中学,意味着我要面临着人生转折,如果不好好学习,可能会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变成一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中学的生活比小学苦,比小学累,光科目就比小学多3、4科,而且都要考试。中学生活令我的休息时间少了,让我的娱乐时间少了。
以前,我在小学的作业只要做30分钟,有时甚至10分钟就搞定了;而中学,光是语、数、英,就可以 头昏脑涨,更何况还有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中学的作业总是让人疯狂。因为作业的影响,玩和休息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就先拿休息时间来说,原来每天可以睡十个小时(不算午休);而现在,加上午休时间也才八个小时。早上起床都头晕眼花,时不时想睡回笼觉。
中学生活的游戏时间也变少了。以前可以看电视,想看多久就看多久,父母比较少管。可现在,稍作小
憩(看电视),便会被父母那苦口婆心的话语给说得不情愿的去屋里写作业……
虽然作业多,压力大,但是中学的校园是一个新世界,有一种家里没有的快乐。
中学校园里有新视野,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一切都是那样新奇。中学生活会苦了一些,但是这些苦也是为了以后甜,就如中国的茶道“先苦后甜”,这是中国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真理。
九月的风儿把我们召唤,新的课堂令我们向往,中学的大门为我们敞开,新的生活使我们辉煌,我们犹如小鸟张开翅膀,向着成功自由的飞翔!
第五篇:走进高中生活
邯郸市一中校刊
走进高中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
科研处亲爱的同学们, 在金色的收获季节里,丹桂飘香,硕果累累。你们满承着家人的殷殷期望和自己的理想,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顺利进入邯郸市第一中学这所历史名校,成为令八百多万邯郸人骄傲的一中人。在这里,你们将从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走向你们辉煌的人生。
但是,当你真正走进校门,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新的规范和纪律是如此的陌生,使你们在内心或多或少感到惶惶不安,曾经的所有的骄傲、期盼和洋洋得意忽然间都成为了一种空洞的无可附着的奢侈,突然间,你会不自觉地问自己: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高中生活吗?我要如何开始呢?
刚开学第二天,就有一个同学过来找我,说他上课听不进去,自己反应太慢了,原来觉得自己还挺聪明的,中考考得也很好,可是现在看自己周围的同学,发现那些中考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好像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比自己好,以前的那些好朋友又都不在一个学校或班级里,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就觉得自己不正常了,出问题了,自己在教室里的感觉就像在别人家做客一样拘束,不自在,就不想在教室里头呆了,很苦恼,问我该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其实每个人走进一个新环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暂时的苦闷、彷徨和茫然都是很正常的,只是适应和融入这个新环境中所花费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罢了。亲爱的新同学们,或许你们都有像刚才那个同学那样的问题和烦恼。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如何走过高一这--57--
陶 慧
段适应期,给你的高中生活开个好头,让你的高中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其实,现在这段时间的适应,主要是生活上的适应和学习的适应两个方面,而对高一新生来说,生活的适应在一开始比学习的适应更加重要,如果对于环境无法很好的融合和适应,可能会一直影响到你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同学可能在初中毕业时曾经有过:“高中生活很紧张,没有时间与周围同学交往,没有时间参与班级活动。”请同学们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人应该是能够能动地处理自己和环境得的关系,在环境中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显露的。那么,如何适应高中的生活呢,给你们以下建议:
一、校园里面各个角落和校园周围多看看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对新环境的排斥和抵触大多都是由于陌生感,因为不熟悉,所以觉得自己无法了解和掌控,周围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对你的情绪产生压力,让你有紧迫感。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细心地了解你现在所处的地理环境。
二、不要在你现在的同学中找寻你原来朋友的“影子”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意味着要跟老朋友分离,以前那些能够很敏锐地发现你的情感变化,和你无话不谈的亲密好友们大多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见面了。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变成了大海中的一滴水,非常的渺小和不重要了,总是期望能从新的同学中找到自己以前好朋友的影子。但是,你会发现,多数情况下,这是不太可能的。每个人的独特的生活(下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