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动手做做看教案
13、动手做做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凡事都要能自己去思考,能动手的要亲自去感受—下,不要迷信权威的结论。
教学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物体放入水中,改变水的体积等自然知识。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玻璃缸、鱼、水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质疑激趣、实验等。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我们来看一看13课,到底是谁在动手做做看,请翻开l 3课。
2、听录音,大家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标出课文自然段。
3、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看看本页下面的生字。
4、谁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段?写了一件什么事?(点2-3名)
“有7段”。写一位叫伊琳娜的小朋友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于是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误的。当再次问科学家朗志万时,科学家告诉她: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伊琳娜明白了这话的含义。
三、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样?表观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口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鱼身上有鳞。”)
四、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是水明明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要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五、指导阅读第六至第七自然段
l、默读课文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一条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六、小结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懂得自然知识,使抽象道理具体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识字,朗读课文
1、上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好,不知几位生字朋友是否还认识。
2、好,下面来进行开火车的游戏,请同学们坐好,注意了:火车要开了。
3、老师出示卡片请2—3组学生识字。
4、表现真棒!看来这些生字与大家已成了好朋友了,谁再将课文朗诵一遍?(指名)
5、分组读。
二、自主合作,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看61页生字。你最会识记哪一个?先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识记方法。
换一换,加一加。
3、(让学生一一说过)今天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请看“朗”字,左边不要写成“良”,下面是一点。
学生书写“朗”。
三、组词交流,书写练习
1、请同学们为今天的9个生字各组2个词,不会的请查字典。
2、谁能把自己组的词读一读?(老师相机纠正不正确的词)
3、用组词说一句话。
4、请同学们拿出铅笔,把本课的9个生字布 宇格里认真书写。
5、老师巡视辅导,发现错误,相机纠正。
四、本课小结:
识字以学生为主体,把多种识字方法运用到认记生字的学习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又深刻。
第二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和勇于实践的意识。3. 认读生字,学习书写“朗、志、漫、哄、骗”五个字。二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和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件宝贝,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 小结: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动手做做看》。教师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看清是哪个“做”,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个主人公?他们是谁? 散读课文,想一想:“动手做做看”是谁的建议? 2. 朗志万和伊琳娜是为了什么事情提出的这个建议?
(三)深入学习,朗读感悟。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散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水不会漫出来
认读“漫”。理解“漫”的意思。(2)再读朗志万的问题,读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3)理解“奇怪”。2. 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汇报读第二、三和第五自然段。
(2)(出示插图)教师指图说:“你们看,水漫出来了。”板书:水会漫出来
(3)你们觉得谁是对的?为什么?伊琳娜怎么想到要动手做一做呢?
(4)指读伊琳娜妈妈说的话。什么是光想?你读懂了什么?(5)在伊琳娜妈妈说话的时候有谁是光想问题的呢?为什么当时他们光想,不去做一做呢?
(6)科学家说的对吗? 伊琳娜看着漫出来的水感到很生气。板书:生气
(7)哪个自然段写出了这个内容?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读。伊琳娜为什么生气?
(2)指名再读伊琳娜说的话。伊琳娜是在向 朗志万问问题吗?她想对朗志万说什么?
(3)两个人对读问句和陈述句。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用问句呢?
4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伊琳娜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再做一做。板书:想一想 做一做
(四)拓展活动
13动手做做看 反馈练习
一、为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①光彩、荣誉 ②完了、一点不剩 ③景物、景色 ④单、只 ⑤光线、光亮 1夜晚,整个北京城变成了光的世界。()2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3小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班级体增了光。()4不一会儿的工夫,小力就把桌上的菜吃光了。()
5、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朗志万听了伊琳娜的话,______________。他说:“我不是想________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
2、遇到问题,我们不仅(),而且()。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高兴 生气
想一想 做一做
第三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师:同学们,老师说的话你相信吗? 生:相信。
师:好,那我说呀,今天天气热不热? 生:热。
师:我觉得比前两天热多了是不是? 生:是。
师:如果天气一变热啊,你们的橡皮就会变得越来越暖,甚至呢,有的人的橡皮啊,还会暖得像一个球呢。
生说:老师您说错了。
师:怎么又不相信我说的话呀? 生:
师:你们认为我说得不对是吗? 生:是啊。
师:看来啊,你们都和伊琳娜一样,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板书“伊琳娜”)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带读两遍)
师:这三个字都是生字,你们有办法记住它吗?(指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记法)生:发表见解。
师:看来同学们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去认识这几个字。这是一个好办法。好,这篇课文你们已经预习了对不对? 生:对。
师:你们你们看到老师写出了伊琳娜,你们一定会想到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朗志万。哎,法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朗志万。(板书“朗志万”)。
不错,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扎实。
师:朗志万这三个字里面也有两个字是生字,你们能认出来吗?(举手姿势,指名回答)师:你指名记(志“战士的心”)
师:那么,你们能记住朗字吗?(点名回答)
生:因为每次上语文课都会朗读课文,而且书后都有朗读课文的这个朗字,所以我们都认识了朗字。
师:哎,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经常要朗读课文,这就是朗读的朗字。(手指向朗字)
师:现在啊,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如果遇到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拼音朋友来帮你的忙。
师:同学们的课文都读完了,那么在课文里朗志万和妈妈说的话当中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请同学们在读一次课文来找找看,在他们说的话当中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指名回答:找到了吗?谁来说说?)
师:那么相同的地方是哪里呢? 生:动手做做看。
师:哎,真不错,你们你们能把这两段话读一读吗?我们先来读妈妈的话。„„再来对一对朗志万说的话。„„
师: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指向课题。生:齐声朗读课题。
师:现在老师不教你们,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生:能。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分成两个组,互相帮助着把课文读一读。首先呢得把课文读正确,然后要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最后呢,你们还可以分角色练习朗读,好吗? 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就让我们把课文齐读一遍。
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可以展现你们刚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结果了。现在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怎么样? 生:好。师:谁来做朗志万?谁来做伊琳娜?谁来做一个小朋友和另一个小朋友?好,你们俩可别小看这两个小朋友,待会老师有很难的问题要问你们两个小朋友呢。好,现在谁来做妈妈? 还有一个度叙述的话。师:两个小朋友读完(:“好,对不起,我想问问两个小朋友,你觉得自己的答案对吗?”)生:不对。
师:那你们为什么会说出两个错误的答案呢? 生:因为我们很相信大科学家。
师:看来你们对大科学家说的话没有一点怀疑是吗? 师:请你们接着继续往下读。师:(妈妈说完)读不起,我又要打扰一下你们了。我想请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对你的女儿说这句话呢?
生:不能光想,只有动手做做看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不能光信大科学家说的话。师:好,请你们继续往下读。
师:同学们朗读得非常成功,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看一看书上的学习伙伴,他呢,提出了一个问题,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什么?(一分钟让学生想,而且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你想到的话说给大家听好吗?(指名学生说出来)学生发表见解。
师:同学们想得都挺不错,好,同学们的课文读得非常好,生字一定也认识了吧? 生:认识。
师:好,现在啊,老师就来检查以下,看看你们这一课的生字都记下来了吗? 我们来读一读生字卡片好吗? 生:齐读生字(三遍)。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我们来玩一个生字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字,请你们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然后把它举起来,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注意听好了:一匹马被压扁了;什么字。;鱼身上的一种东西;这个字我们在语文课上经常做的一件事,能不能给朗字组一个词?;接下来的这个字和水有关(漫)接下来的这个字是一个女孩站在那边(娜);一个姓王的人走进了森林里(琳);它和人的心理有关(志)能不能组词;当我们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说(哎);一个字和人有关(伊);最后一个字和人的说话有关(哄)。看来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投影
第四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13《动手做做看》教案
备课人:易映霞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教具准备:一杯水 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手拿一杯水喝一张白纸)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这两样,这个是?对,是一杯水,那这个呢?没错,是一张白纸。想一想,如果老师把一张纸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面,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想一想,然后举手告诉老师你的答案。生:(指名回答)师:哦!看来各有各的想法,那请一位同学来动手做做看,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呢。生:(一位学生上台试验,下面的学生认真观察)
师:它们是怎么样的呀? 对,水不会倒出来。同学们,当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难题,不光要动脑想,还要怎么样?是的,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遇到不解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二、复习生字
1.谁的反应快?(PPT出示我会认的字,让学生迅速准确地认读)2.开小火车摘桃子,复习生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翻到书58页迅速浏览课文,并找出课文中的三位主人公。(郎志万、伊琳娜、妈妈)2.了解课文: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请你们齐读一遍课文然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我能这样说”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对此伊琳娜产生了,并通过,明白了
。现在大家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四.精读课文
1.谁能把科学家郎志万提出的奇怪问题大声地朗读出来。(一生朗读)指导朗读 2.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后小朋友有哪些不同的反应?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伊琳娜,老师扮演郎志万和“两位小朋友”。(两位小朋友的语气应该是自信、肯定的)。(小声问)伊琳娜你是怎么想的?(不对吧,好像不是这样)4.面对同一个问题。两个小朋友是相信郎志万的观点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伊琳娜呢?她是怎么想的?(怀疑)那说明她有在独立思考这个问题。那接下来她是怎么做的?在文中找出在哪一段。
5.遇到问题,除了请教别人还有什么方法?(翻阅书籍、上网查阅)
6.妈妈是怎么指点伊琳娜的?(“光”字的理解,引导用鼓励的语气朗读妈妈的话)7.那么,伊琳娜回到家做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找。大家看着屏幕配音(哎呀,和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同学们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结论?(一个杯子装满水,放进任何东西,水都会溢出来)
8.得到这个结论后,伊琳娜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一起来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9.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大家比较一下,那一句更解气?
10.郎志万是怎么回答伊琳娜的?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最后两节。伊琳娜听懂了郎志万的话之后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地笑了)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当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之后她会说些什么?说给你的组员听„„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那你们听懂了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是啊,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学会思考,不仅可以查阅资料,请教他人,还可以动手做做看。
五.拓展延伸
1.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的话吗?
2.总结:爸爸妈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老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3.那科学家说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PPT出示四种说法引导学生讨论)
4.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既然这么有趣,我们为什么不找几个同学来角色扮演朗读全文呢?(选五位同学上台表演)学生点评,教师点评。5.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伊琳娜是一个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小孩,你们喜欢她吗?这是因为她的这种性格在她长大之后她成为了一位科学家,希望我们的同学可以向她学习,做一个敢于思考,乐于实践的人。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希望大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六.作业布置
1.把一把尺子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外面可以看到: A:尺子上的字不变; B:尺子上的字变大了;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周围的小伙伴听。
第五篇:动手做做看 教案
第13课动手做做看
●〇学习目标
①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③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像,并把想像的内容写下来。
A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②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①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②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记,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
a.告诉同学,自己是怎样记字的。
b.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④全班讨论。
a.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
b.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老师鼓励、尊重学生各自的识记方法)
⑤书写生字。
a.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b.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
c.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学生自读课文,用“__”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孩子们听到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②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体会。
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课件出示相应课文内容)
a.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b.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拓展课文内容
①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②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③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④老师小结。
巩固生字
①做组字游戏。
②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课外作业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B案
课前准备
①预习生字。
②生字课件、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①出示课文插图或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
(小女孩看到水从怀子里漫出来,非常吃惊)
②水从怀子里漫出来,小女孩为什么吃惊?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③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他们读错或读得不准确的地方作上记号。
④谁来当小老师为他们纠正错误?
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①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后,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
a.“奇怪的问题”指什么?
b.伊琳娜回家做了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样?
②请四人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③再读课文,合作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法国科学家,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怀子里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却不是这样。伊琳娜回家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科学家的话()。
④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讨论一个,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要动手实践)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伊琳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启发想像,练习写话
①读课后练习“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进行想像。
②互相交流。把自己想像的话说给同学听。
③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识字、写字
①识字。
a.出示生字课件,请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提示学生:可用旧字对比记忆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骗,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慢—漫,洪—哄,可用部件组合法记忆;如“志”字是上“士”和“心”构成的)b.谁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说给大家听?
②写字。
出示写字课件。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个字写漂亮?
a.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找出特点。(如“题”和“提”中都有“是”,但写法不
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另”和“志”都是上下结构,“另”是上短下长,“志”是上略比下长;田字格下边两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其中五个字是左窄右宽,只有“朗”是左右宽窄差不多)
b.老师有重点地范写指导。
c.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指导
d.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出写最好的字,师生点评。
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①分组熟读课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②分组表演课文内容,鼓励创造性的表演。(如加进伊琳娜听懂朗志万的话之后所说的话)实践活动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