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生命》有感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一文,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篇文章列举了三件事:飞蛾在绝境中求生,香瓜子在恶劣环境中生长和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
当我读到“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这句话时,我对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生命是顽强的,是脆弱的,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对待生命,你可以选择“珍惜”,也可以选择“糟蹋”;对待时光,你可以选择 “浪费”,也可以选择“珍惜”。
杏林子从十二岁就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家的她,残而不废,学而不惰,数十年坚持自修,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写出了40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最后成为台湾文坛上的巨星,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比比杏林子,再看看自己,让人感到内心惭愧。记得每次做作业,都是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两分钟去趟厕所,三分钟喝杯饮料,偷偷摸摸还要看会儿小人书。听到爸妈的脚步声,马上又开始写作业;爸妈一离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抠、摸、唆”…… 半个小时过去了,连一张数学小卷还没完成。
杏林子都能热爱生命,珍惜时间,我这个健全人又何尝不可呢?我这是在浪费时间,糟蹋生命!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愧疚。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生命不会有第二次,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学习,活出更大的精彩!
第二篇:生命生命有感
生命的价值
——读《生命 生命》有感
读了《生命 生命》这一课,我明白了许多。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生命就是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自己的心跳、、、、、、这就是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它就像弱小的树苗,随时都可能被伤害;但生命也是坚强的,比如海迪阿姨,也五岁时因病而高位瘫痪,却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程,自学了世界上的多种语言,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一共创作和翻译了超过100万字的作品。
培根曾说过,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人生虽短暂,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这样活着才有价值。读了这篇课文后,作者杏林子使我明白这样的道理。
生命是伟大的,也是渺小的;是发光的,也是灰暗的;是奇迹的,也是平凡的;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这就看你怎样把握。
第三篇:读生命生命有感
读《生命 生命》有感
我读过许多书,收获很多,但自从学了《生命 生命 》后,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 生命》写了作者杏林子,通过了三件事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分别是:作者写稿时有一只飞蛾不停的打扰着他,作者一手捉住了他,结果作者被飞蛾求生的欲望震撼,忍不住放了他!第二件事是,在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长出一截小瓜苗。最后一件事,作者通过倾听心跳,明白必须要好好的使用生命。
最后作者懂得,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作者还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著名的张海迪以她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还创作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她还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
我想我们也应该珍惜生命,好好学习,绝不让它
白白流失。
第四篇:读《生命 生命》有感
最近,我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举了3个例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惊叹和感慨,以及他对生命的看法。
一只飞蛾,被捉住了。飞蛾是多么弱小,多么无力。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都会尽力求生。那为什么有一些有人却不会珍惜生命呢?想想海伦凯勒和刘侠,再想想那些自杀的人。为一点点小事就要自杀,赌钱没钱要跳楼,活该,几亿财产都能赌光,更何况中产家庭。女朋友跑了要跳楼,跑了再找一个呗。海伦凯勒,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凭一双手的感觉写出了无数篇文章。刘侠,12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走,肩不能动,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这并没有压倒刘侠。他凭着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而且从来没死的念头。
我们因该珍惜生命,在每一分每一秒。在学习上记住:要当挖土机,不要做个容器。而生命的格言是:生命无法重来,安全不能等待!让我们珍惜生命,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第五篇:《热爱生命》有感
热爱生命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正好完美的阐释了这句话。《热爱生命》主要是讲去北极圈内淘金会来的主人公在遭遇同伴抛弃,周围环境的威胁,自身的饥饿,恐惧„„等一系列因素的阻碍,凭借自己“生”的意志活下来的故事。作者用细致而逼真的方式描述了一个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故事,其恶劣环境的描写与主人公内心强大的生存意志形成了强大的对比,让主人公完成了一个几乎不能完成的征程,更加突出他对于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文章最后写考察船发现他的时候,已经看不出他作为人的样子了,但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坚持终于获得了回报.那么什么才叫做了解生命呢?首先我们要感激我们存在与地球之上,这个神奇的球体给了我们生存所需的光,热,水,空气„„等。在这个环境中人类以及其他一切生物得以生存与繁衍。其次,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经过大自然的打磨、筛选;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种社会的的锻炼才将生命的火种延续至我们这一代,并且给了我们优良的基因。再次,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假如没有他们,我们也不可能存在。所以,生命本身就是一件伟大而神奇的事。它的存在也是一种奇迹。
在存在的基础上,我们时常探讨,时常反思,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是为了生活,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下一代;也有人认为活着是为了名利,让自己流芳百世;还有人说是为了把想做的事都体 1
会一边遍;有人说是为了爱情、亲情、友情而活;更高尚的人则是为了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活„„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所有一切存在的条件都是以活着为前提,所以,活着就有希望,活着有意义。著名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经写过一首很著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与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其实,我并不是很赞同他的观点,假如生命都没有了,何谈爱情与自由呢?相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中国的一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派没柴烧。只要生命的星星之火得以存在,那么其他的理想才得以燎原。
生命是如此的可贵,就好像一名言所讲:“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当生命逝去,所有的一切也随风而逝了。所以,在了解完生命以后,我们更要热爱自己的生命。
那么,什么是热爱呢?词典的解释是一种强烈的爱。其程度肯定要大于喜爱的一切表示爱的词语。在《热爱生命》一文中,我们就能深深的感受到、甚至震撼于这种锲而不舍的爱,无论是严酷的自然环境,还是其他食肉动物的威胁;无论是自身非常糟糕的身体条件,还是内心无助与恐惧,都没能打倒他。这篇文章对人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闭上眼睛,似乎还能想到主人公裹着破烂的毯子,拖着破烂的身体,爬行在寒冷的荒原上。身边还跟着一条时刻虎视眈眈的老狼。他又冷,又饿,又累„„但是这些他都感受不到,他只知道:要爬到海岸边去,那里有一艘大船带我离开这里„„这个故事残酷的有些不真实,但所有的一切又那么合情合理。因为:人对于生命的追求与热爱
所激发出来的意志是强大得无法形容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我记得高三复习时老师常常安慰我们所讲的一句话就是:“学习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学习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红军过草地沼泽,雪山荒原,吃树皮草根的年代离我们并不久远,在那个年代,那个背景下,生命更是可贵。在总结长征的意义时,其中的一条就是: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这就是生命。近一点来说,我们都还记得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些在废墟中埋了几天、靠吃作业本,靠喝自己的尿存活下来的就是热爱生命。那些埋在废墟中,感觉到同伴一个个死去但依然撑到最后的就是热爱生命„„那些,我们将其称之为奇迹,那是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奇迹。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那么,我们所说的热爱生命,是不是只热爱自己的生命呢?当然不是。我们看到在汶川地震现场那些冒这生命危险抢救别人生命的官兵也是热爱生命;那些为拯救伤者日夜劳作倒在手术台上的医生、护士也是热爱生命;那些将学生保护在身下,而自己却献出生命的老师也是热爱生命„„只是他们热爱的是别人的生命,是更高一层次的热爱。
那么,我们所说的热爱生命是不是指生命本身呢?当然不是。大多数情况下,正常人的生命是没有受到严重威胁的。这时,我们就需要爱惜时间、热爱生活。一个著名的设问是:“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的确,人短短的一生就是有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组成的。划分得越
小,就感觉生命流逝的越容易。就好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写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时光易逝,容颜易老,一不小心,我们就老去;一不小心,我们就将步入坟墓。所谓浪费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我们回首往事,发现我们一事无成,那将会是多么的无奈与遗憾。而热爱生活本身就属于热爱生命的一个方面。生命的存在产生了生活。无论是困窘的生活,还是贫苦的生活,我们都应该去热爱,俄国诗人普希金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忧郁/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这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终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将会变成亲切的怀念„„热爱生活,并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有意义就是在热爱生命,热爱生命存在的形式。
然而,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不断进步的今天,在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美好的生命,但却有人主动走向死亡„„而这些人群中,高校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共有281名学生自杀,共集中在90多所高校;2006年,在某机构的调查中,有25%的高校学生表示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而在2007年,仅5月的某一周,北京就发生了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人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学生连续自杀。这一周在北京
被称为学生自杀周。有人在网上用一副对联写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生生不息;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楼楼可跳。横批为:空前绝后。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可以从内因与外因两各方面来找原因。首先,这种现象与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背景这些外因是分不开的。但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大学生的自杀行为与其自身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面对的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多人立刻就想到了死。或许,在他们看来,死是一种解脱,但是,这些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带来的痛苦他们却永远无法体会。在我身边也发生过这种事:一个邻居家的大学生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工资而自杀了。后来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以后可别干这样的傻事。圣经中,神在圣经里给人类颁布了神圣的永远有效的十条诫命,其中第六条是“不可杀人”。违背神的诫命就是犯罪,就是得罪神,只要自己是人,杀自己就是故意杀人。自杀这种行为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是对神所造的最高级生物的自我破坏,是人对自己的陷害,是自己谋杀自己,因为不爱惜自己而罪孽深重。其实,那些所谓的为爱情而自杀的人是最自私的,爸爸妈妈养了自己一二十年,自己毫无感恩的心。但却可以因为交往了几年甚至几个月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死。既没有爱心也没有责任感,让父母,亲人,朋友为自己的死买单,自己轻轻松松的走了,留下一群人为自己痛苦„„
除了自杀,当代社会中也存在着各种视别人生命如草芥现象,我们最熟悉莫过于近年来发生身边的一系列车祸事件,其中著名的有河
北大学飚车车祸案件,那句“我爸是李刚”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这其中也间接揭示出大学生对生命轻视,以为权利与金钱可以解决一切。网上还有一句流传较为广泛的话是:“驾校是最大杀手培训基地。”现在看来,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一个没有责任感的驾驶员在路上飚车就是在犯罪,对生命的漠视是这一切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热爱生命的路上,我们还做的很不好,无论是对自己的珍惜还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感恩生命,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珍惜自己,远离犯罪。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自由地追求和享受生命给我们带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