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树立理想规划人生

树立理想规划人生



第一篇:树立理想规划人生

树立理想规划人生

(温州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09电信)摘要:慢慢人生路,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理想信念这盏明灯指引着我们,需要理想信念这一动力不断地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只有树立了正确合理科学的理想,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最终才能摘 取胜利的果实,不说创造一个辉煌的人生,最起码也是一个让自己不后悔的人生。关键词:理想;信念 ;人生

引言:曾经有一位以高分入大学的学生,入学后没有及时确定自己下一步的目标,反而满足于以往的成绩,抱着侥幸心理,碌碌度日,结果在学期末几门功课都挂了红灯,给新开始的大学生活抹上了一道不快的阴影,也给更多的同学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所以我们要确定目标,树立理想。那么什么是理想,怎么树立理想呢?

本论: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通常把经过一番努力成功机率极大的想法称之为理想,而常常把心中似有可能又无把握的想法称之为梦想。因此,在我们树立自己的理想时,切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否则,那只能成为一个梦想了。理想是理性的思考,而梦想是浪漫的情思。梦想很美,却更多的是脱离实际,梦终归是一个梦,梦醒了就一切成为泡影。而理想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古板的,让生活失去很多色彩,但是最终功成名就后那一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理想是沉重的,然而这种沉重常常会激发出人的最大能量,成就一个人的光辉前程;梦想是轻松的,然而这种轻松往往能消解人们心中的重负,让生活的路充满欢愉。当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实现,生活的变数常常会将个人的执着击得粉碎,或许这就是有心栽花花未必开,同样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无法实现,造物主的神奇也常常戏弄着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无心插柳柳却成荫。

我们要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理想,明确自己心中最大的愿望,并有强烈的欲望去实现它,切不可凭自己的一时兴起,为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等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把它所谓的理想抛向九霄云外,忘记自己当初是如何的壮志雄心,成为大家嘴里所说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鲁迅曾说过“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树立正确的理想固然很重要,但是行动更为重要,否则理想就永远为理想,永远不可能实现,那跟梦想有什么区别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理想的分类也越来越多,以至于许多人不能树立一个恒久的理想。法国的著名生物家拉马克,16岁想当气象学家,后来想当个金融家,但24岁时又爱上

了乐器,想成为一个音乐家。从气象学家到音乐家,从16岁到24岁,拉马克由于下不定决心而没有在一门学科中下苦功,因而一事无成。后来在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帮助下,一心钻研科学,经过了35年的不懈努力,他才成为了著名的生物学家。拉马克的事例告诉我们,有理想而无行动的人,只能在梦中得到收获,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正的成功。

理想确立以后,能够转化为人们为实现理想而行动,奋斗的驱动力。激励人们在行动中产生强烈的意志和感情,增添实现目标的勇气和毅力,对未来充满无比的信心。

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事业的繁荣,都是人们创造和推动的。创业并获得成功的人们,必定是有志向,有理想的人既定的目标奋斗进去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理想有正确和错误,科学与非科学,崇高和庸俗之分。不同的人生理想将决定不同的人生。理想所提供的大小动力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不同层次的理想发挥的力度是有差别的。一般讲,理想的层次越高,它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立下大志,树立了崇高的理想,要独立的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创造,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他1835年写的中学毕业沦文《青年在选择与抱负》,他在文章中写道:“人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一位年仅17岁的未成年人,在170多年前写出的这掷地有声的语言,在今天读起来,仍然是富有时代气息的豪言壮语。胸怀目标,无论到达与否,都能使生活有意义;争取做个莎士比亚,其余的事听由命运决定。这是布朗宁在一本书中曾提到的,当然,这并不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树立多么多么崇高的理想,而是要我们一定要胸怀目标,这样生活才有意义,有了奔头。吴云铎也曾说过,“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

大学时代,为人生实现远大前程,走向理想目标开辟了宽广之路。进入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掀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阶梯跨越了新的高度。但此时,有的人踌躇满志,胸怀理想,及时确定了下一步的人生目标,走向了人生道路的新里程;有的人却心满意足,原地踏步,生活松松垮垮,行为随随便便,在人生的道路上停滞不前;有的人干脆对自己放松要求,歇口气再说,沉溺于吃喝玩乐之中,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落伍者。不同的动机和理想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没有理想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最终只能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被淘汰者。在高中时,就听老师说过,大学里学习完全得靠自己自觉,靠自己奋斗,考验我们的控制力,要经得起诱惑。以前一直以为,进入大学就进入了象牙塔,再也没有高中时学习的压力,再也没有老师一整天在我们后头催这催那,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就可以真的独立了。可是,真正进

入大学,生活学习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学习上还是有压力的,大学真的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需要面对的事情真的有好多。不树立自己的理想,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就真的会像先前提到的那样,终日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得起谁,不说对不起自己的,毕竟那是自己自找的,我们对的起为了供我们上大学,支付那昂贵的学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吗?本以为考上大学有了出头之路,结果呢?再者,我们寒窗苦读几十载,到头来以为柳暗花明了,结果却是大失所望。因此,树立理想,规划人生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容小视,需要我们谨慎的去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所指定的目标去实行,行动起来才是最必要的,否则,理想树立的再怎么崇高,规划做得再怎么细致又有何用呢,还不是等同于口头支票。既然制定了,就要行动起来,并努力的使之以实现,成就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寒窗苦读的初衷,使自己的变得更加精彩,到老了才不会后悔,毕竟我们努力了,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做好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并行动起来了。

结论:最后借用几句名言来说明树立理想,规划人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高尔基曾说过,“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授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从那时起,人们便开始不自觉地,本能地追求着美好的事物,目标就越来越高。”

理想是舵,信心是帆,勤奋是浆,成功是岸。有弯曲才有雄壮,有起伏才有波澜。握紧我们手中的舵,张开帆,滑动浆,总有一天能驶到岸边。但在海上,遇到狂风暴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要与狂风暴雨做斗争,总有一天我们会驶到岸边,而岸的那一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象征着成功,象征着喜悦……

树立正确的理想,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与抱负》,1835:

[2]拉马克,《拉马克自传》,1801:

第二篇:树立理想

树立理想,点亮人生

尊重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树立理想,点亮人生》,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的确,理想催人奋进,指引着我们为之努力和拼搏,我们的人生,因为有有理想而变得绚丽多彩,我们的生命之花也因理想的存在而绽放。理想是十分美好的,它充满着每个人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

理想,是夜行的航标,引领船儿前进;理想,是璀璨的明星,照亮整个大地;理想是指路的明灯,为你指明方向。我们的奋斗,都是建立在有理想的基础之上。哈伯特更是说过:“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我们正如船儿一样,没有了目标,我们怎样去努力?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所处的正是如花般的年龄,正是树立远大理想的时候。让我们给自己点亮一盏明灯,当我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当我们为失败而痛苦的时候,当我们因害怕 前方的黑暗而不敢前进的时候,就想一想这盏理想之灯吧,它会驱走眼前的黑暗,点亮我们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理想,每个人也应有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如同生活在一个空洞的世界里,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色彩,没有理想生命之花就会凋谢,没有理想就如同一潭死水,只能在生活的大海里漂泊,永远到达不了光辉的彼岸。

理想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正是为了理想而奋斗,霍金才成为了理论物理学家。理想是每个人在成功路上的导师,让我们去奋斗,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是理想让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是理想让失业的人找到了生存之道,理想更让我们找到未来的自己。约翰逊的名言中曾说过: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呈正比。所以我们要以我们自己的能力打下基础,证明我们曾经也为理想努力过,付出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当然,理想也是一种动力,推动着我们前进不用气馁。

让我们为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第三篇:树立理想

树立理想 激发学习兴趣

大楼中学三〈2〉班 陈静 指导老师 胡永

人世间有许多东西是朴素的,比如希望,追求,理想,而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树立自己自己的人生目标,才会激发学习兴趣。常言道;人若无志,不成一事,说明了拥有理想是成功的基础。所以从小到大不知树立了多少远大的理想,可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想法的转变,理想也一个个随风而逝仔细总结起来,想要树立理想很容易,而实现理想却不是那么简单,要付出辛劳的汗水,才会得到喜悦的泪水。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人们为了理想不断努力着,不停奋斗着。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奋斗的结果,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比经之路,所以,重要的是不断学习,要让自己变得 很有知识,拥有开阔的视野。

当你憧憬着自己的理想变为灿烂的现实时,你是否会想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理想再伟大,想要实现理想的想法就强烈。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只是获得成功的起点。而把远大理想变为现实,还必须付诸实际行动。前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极好的例证。他年轻是投身革命,却不幸双目失明。然而在黑暗的折磨中,他没有屈服,身残志坚,致力于写作,终于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就

在成功之际,生活有一次捉弄了他—--原稿丢失。在这沉重的打击面前,他重振旗鼓,终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永远鼓舞全世界人民向命运挑战的不朽名著。

成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通往成功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对学习的兴趣和忘我地工作!

第四篇:树立理想演讲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好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已经有大量事实证明:好的语文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切语文活动都离不开语文习惯,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的情况下,非常自觉地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读书。学生时代播下了良种,将来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勤用学习辅助工具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常用的学习辅助工具是字典。现在的课本里,从二年级开始就设计了查字典的练习,因此,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来说,学生必须学会查字典。

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自己查出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字典,简单易操作的字,就让学生当堂动手请字典帮助解决;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并在字上标注读音。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除字典以外,许多都有《百科全书》《格言警句》等各类的学习工具,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有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手机、网络、报刊、杂志等等更多的信息传媒都能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我也常提示学生学习有时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如果吧生活资料转化为学习工具,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对于现在的语文学习来说,学会学习比直接学会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可能总守在学生的身边“以备咨询”,所以,必须让学生自己学会寻找各种学习的工具和途径,从而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

二、养成勤于质疑的习惯

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质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对于那些总是不经思考而继承,把自己的大脑作为装知识的篓子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无法完成独立思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会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才会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才会获取课本内暗含的新知。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很强的质疑意识,但有时仍觉得无章可循,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种办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

1、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让学生产生想问的欲望,如在讲《杨震暮夜却金》时,可以先谈杨震拒收金子的结果,这样学生心里产生疑问:为什么杨震据绝收金子呢?2将知识转化为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问,;

3、教给学生语文质疑的方法,如让学生从内容、主旨、人物精神、文章写作特色等方面下手,让学生能够多角度提问。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长大后也一样会对生活发出质疑,正如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里提到的科学家一样,将来也成为一名有作为的人才。

三、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叶圣陶先生就曾有一段关于朗读重要性的描述:“吟诵的时候,对于感悟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是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朗读,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能把学生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如《桂林山水》一文,在老师的引导朗读中学生似乎真的走进了美丽的桂林山水一般,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学生在朗读时,特别是在熟读之后,对文章有深刻的印象,就会在词句上、表达方法上有所吸收和积累。朗读确实可以提高学生感悟水平。同时,朗读也能体现出一个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也是一种诠释方式。我们提倡学生平时多朗读各类文章。12

第五篇:树立理想演讲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好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已经有大量事实证明:好的语文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切语文活动都离不开语文习惯,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的情况下,非常自觉地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读书。学生时代播下了良种,将来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勤用学习辅助工具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常用的学习辅助工具是字典。现在的课本里,从二年级开始就设计了查字典的练习,因此,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来说,学生必须学会查字典。

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自己查出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字典,简单易操作的字,就让学生当堂动手请字典帮助解决;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并在字上标注读音。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除字典以外,许多都有《百科全书》《格言警句》等各类的学习工具,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有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手机、网络、报刊、杂志等等更多的信息传媒都能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我也常提示学生学习有时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如果吧生活资料转化为学习工具,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对于现在的语文学习来说,学会学习比直接学会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可能总守在学生的身边“以备咨询”,所以,必须让学生自己学会寻找各种学习的工具和途径,从而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

二、养成勤于质疑的习惯

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质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对于那些总是不经思考而继承,把自己的大脑作为装知识的篓子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无法完成独立思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会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才会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才会获取课本内暗含的新知。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很强的质疑意识,但有时仍觉得无章可循,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种办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

1、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让学生产生想问的欲望,如在讲《杨震暮夜却金》时,可以先谈杨震拒收金子的结果,这样学生心里产生疑问:为什么杨震据绝收金子呢?2将知识转化为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问,;

3、教给学生语文质疑的方法,如让学生从内容、主旨、人物精神、文章写作特色等方面下手,让学生能够多角度提问。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长大后也一样会对生活发出质疑,正如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里提到的科学家一样,将来也成为一名有作为的人才。

三、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叶圣陶先生就曾有一段关于朗读重要性的描述:“吟诵的时候,对于感悟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是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朗读,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能把学生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如《桂林山水》一文,在老师的引导朗读中学生似乎真的走进了美丽的桂林山水一般,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学生在朗读时,特别是在熟读之后,对文章有深刻的印象,就会在词句上、表达方法上有所吸收和积累。朗读确实可以提高学生感悟水平。同时,朗读也能体现出一个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也是一种诠释方式。我们提倡学生平时多朗读各类文章。

背诵是积累知识的最有效方法。小学阶段正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个年段必须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并推荐了优秀诗文背诵的具体篇目。在教学中,我坚持课本中规定背诵的课文,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课程标准》规定的80首古诗词,则作为语文课外活动或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并适时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和规定篇目过关。对于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名篇,也提倡学生背诵下来。学生的背诵积累一旦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就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辉,这样的习惯必然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培养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中、高年级学生应该把读书提高到一定高度。语文老师平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爱读书是多读书的前提条件,多读书则是爱读书带来的必然结果。为培养学生爱读多读的习惯,以下办法可以借鉴:首先,树立读书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性极强,根据学生敬佩偶像,崇拜名人的特点,我们可以经常利用给学生读一些名人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特别是上到一些孩子们喜欢的课文时,便向他们介绍作者是如何读书的。这种名人效应带来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把读书列入家庭作业,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读书任务。再次,不定期地开展“故事会”、“朗读会”、“向你推荐一本书”、读书收获多”等活动。营造“以爱读书多读书为荣”的氛围,激励学生爱读多读,养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五、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

1、读书必做文章摘抄。做文摘好比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必然会大有收获,可以摘写、复印或剪贴;

2、五、六年级学生可以试着给文章作批注,预习时及时写下自己迸射出的思想火花,听老师的讲课时,要筛选捕捉重要信息,认真记下重点内容;

3、坚持写日记。巴金也曾说:“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做到根据学生能力,限一定字数,有内容,有中心,有真情实感。可写所见所闻所感,也可是自然景物、人物活动、生活小事、社会新闻或语言片断素描、读书感悟、心灵独语等。尤其是当有“以我手写我心”的强烈的表达冲动与欲望时,及时记录和捕捉灵感的火花,记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长期实践积累,就容易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美文。不记流水帐,不干巴巴应付,每人每周至少1篇,教师做好认真批阅;

4、定时定量练习钢笔字、毛笔字,追求数量,要充分考虑质量。要知道,一篇好的文章或者一手漂亮的字,会大大提高一个人的品位。

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历漫长的学习活动的积累。然而,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形成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会使他们拥有成就的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