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



第一篇:盲人摸象

一、激趣导入。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2.课件展示大象的图片。

3.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过渡:可是有几位盲人,他们没见过大象,也很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于是,他们就用手去摸大象,他们摸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认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盲人们摸到的大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3)和同学交流你读文后得到的启示。

2.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一读,再集体朗读,教师要强调要点。

(2)同桌互读,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指名分段读文,检查学生读通、读准课文的情况。

4.学生互相评议。

5.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墙。”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牙齿,就说:“象跟又圆又光滑的棍子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腿,就说:“你们俩说得多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最后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尾巴,就大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跟绳子一个样!”

(1)读句子。

(2)读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6.出示课件,用“与小象交朋友”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件播放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把四个盲人认为象的样子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填表:课件展示表格

(2)练习用“大象的„„像„„”来说话。

3.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小组读第三自然段。

画出牵象人说的话,读一读。

讨论、交流:盲人说的对不对?为什么?他们错在哪儿里?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哲理。

4.配乐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练习

如果你面对那几个盲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五、课下练习表演课本剧。

在学生练习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学生编演。

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篇:盲人摸象.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盲人摸象

作者:王小明

来源:《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06年第08期

第三篇:盲人摸象.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盲人摸象

作者:大 可

来源:《儿童时代》2009年第10期

《盲人摸象》的故事你一定很熟悉,说的是有几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大象就像一个萝卜。另一个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说大象像簸箕。还有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就认为大象只是根大柱子。最后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以为大象不过像根草绳那样。“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些盲人不需要眼睛,只凭手摸,就能知道大象一个部位的样子,多了不起!人们说盲人的触觉真灵敏!

不怕痛的宝宝

触觉,就是皮肤等在接触东西时候的感觉。比如,玩具“毛茸茸的”,绸布“滑溜溜的”,热水“烫烫的”,铁块“硬硬的”……“毛茸茸的”、“滑溜溜的”、“烫烫的”、“硬硬的”也叫触感。我们要认识周围的东西、认识自己,靠眼睛、靠耳朵、靠鼻子……也离不开触觉。

有一个小宝宝,手指不幸卷进了织毛衣的机器里,医生赶紧为她动手术,打麻药、把断掉的食指“寄养”在中指上。整个手术中,小宝宝很安静,大家想,可能是麻药起作用了,等手术完成,麻药失去效果后,她会疼得大哭大闹吧?因为她才两岁呀!

令人惊奇的是,她不但没有哭闹,还很平静,一点也看不出什么痛苦的样子,太勇敢了吧?打仗的时候,因为缺少麻药,那些英雄铁汉在动手术的时候,也要咬咬牙、皱皱眉头、“啊啊”地叫几声啊!

医生感到十分蹊跷,试着用针扎她一下,她也没有反应。后来,医生决定不上麻药,给她把“寄养”的手指从中指上取下。在这手术的20分钟里,小宝宝照样安安静静的,手术完成得十分顺利。

不是小宝宝勇敢,而是她患上了罕见的“无痛感”症。这种病国外也曾发现过。

别以为不怕痛是好事,患有“无痛感”症的人,喝开水会烫伤嘴,摔断了胳膊也感觉不到。疼痛是身体保护自己的一种天生的本领,没有“痛感”的保护,很容易受到意外的伤害。你看,触觉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只有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两个耳朵,它们没法辨别冰块是冷的、铁块是硬的。皮肤不但能辨别它们不能辨别的东西,而且因为皮肤布满了全身,所以我们的触觉接收到的信息比眼睛、鼻子、耳朵等,都要多好多。

老鼠“会车”

动物也有触觉,好多动物跟人一样,有触觉的地方几乎遍布全身。也有的动物,比如蟋蟀,它的触觉器官在头部,叫触须,比身体还要长,依靠长触须,就能肯定地知道,远处的东西究竟在哪里,有多大,对自己有没有威胁。

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眼睛

听觉器官:耳朵

触觉器官:皮肤

嗅觉器官:鼻

味觉器官:舌

蚂蚁中最辛苦的叫工蚁,它们要建造住房,保卫住房,要采集食物,喂养蚂蚁宝宝和蚂蚁皇后。虽然工作任务繁重,可是它们几乎都是“盲蚁”,视力很差或完全丧失,它们要靠触角来分辨是不是“自己人”。

奇妙的是,动物的有些触觉器官,还有鼻子、舌头等的作用,也就是说,触角能嗅到、尝到从同伴身上发散出来的气味和味道,靠它们的触角闻到食物。

有一种埋葬虫,触角长得像球棒那样,上面有大量的感觉毛,可使它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发现发出腐败气味的动物尸体,这可是它们的最爱还有一种叫长舌天蛾的昆虫,专门在晚上吸食花蜜,它的触角在黑暗中能闻到花的香味。

有些动物的触角还能接受声波呢。

声波

说话的时候摸着喉咙,可以感觉到喉咙在振动,声音就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像水波那样,一波一波地向四面八方扩散出去,这就是声波。扩散出去以后,别人就听到了声音。

雄蚊子的触角长得像羽毛那样,对雌蚊子飞行时候翅膀振动的声波特别敏感,而对雄蚊子和其他昆虫的振翅声却无动于衷,原来,它只是对女朋友感兴趣呢。

蝗虫头部的两只触角之间长的感觉毛,简直是个小小的气象台,能辨别风向、气温、气压,于是,它就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找到一个气压低的地方,那里雨量充沛,牧草丰富,够它们安享生活、大快朵颐了。

老鼠躲在洞里,那些洞又小又暗,眼睛几乎看不到什么,用得最多的是触觉、嗅觉和听觉。而那条长长的尾巴,就是它最重要的触觉器官。一个老鼠洞里往往有一窝老鼠,在漆黑的洞里,怎么才能你不踩到我,我不撞到你呢?当两只老鼠一前一后的时候,前面的老鼠就摆动自己的长尾巴,通知后面的老鼠:离我远一点,别踩到我啊!当两只老鼠面对面遇到时,它们分别摆动尾巴,摸摸自己身后有没有空位子,然后侧过身子,想办法安全“会车”过去。会车

一辆车开过去的时候,对面也有车过来。当会车道路比较窄的时候,有条件避让的车。要让无条件避让的车先开过去。

触感错觉的“同案犯”

如果你还记得去年第6期上《魔鬼的召唤》的话,就会知道,“眼见为实”有时是假象,视觉会发生错觉。里面讲了几个故事、做了几个游戏,用来告诉大家,因为视觉“犯错误”,大的会造成汽车从“魔鬼公路”上冲下悬崖,车毁人亡,小的则把一样大的圆圈看成大小不

一、把直线看成折线。

了解了眼睛的奥秘,可以避免许多“魔鬼公路”的惨剧,或者创造许多欢乐——许多魔术就是利用视觉的错觉来进行的。

除了视觉错觉以外,还有视觉听觉一起“犯错误”的。比如,你在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马郎、老猫、胖豪、八喜的说话声音是从他们的嘴巴里传出来的,可如果闭上眼睛,就知道其实是从影院四周的音响里传出来的呀。

1公斤米和1公斤长毛绒玩具,明明一样重,却让人总觉得米比长毛绒玩具重,人们把这个称为“形重错觉”……

平时人们感觉比较多的是视觉错觉、听觉错觉,现在发现,触感也有很多错觉呢。研究触感错觉,至少也能知道更多人类自身的奥秘。

什么是触感错觉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

准备三杯水:冰水、直接从水龙头放的自来水、热水。

把右手食指浸入冰水,把左手食指浸入热水,大约半分钟后,两个手指一齐浸入自来水中,感觉一样吗?

你的右手说,自来水很热,你的左手说,自来水很冷,你的脑袋瓜说,杯子中自来水的温度是一样的。

你看,触感有了错觉吧?

再介绍几个很经典的触感错觉实验,你可以试着做做:

1、食指和中指平时难得交叉在一起,所以,当你把它俩交叉起来,然后触摸一颗圆溜溜的小钢珠,你会感觉自己好像夹了两颗钢珠。

科学家揭秘:当平时不接触的两个手指的侧面相遇后,触感从这两个侧面分别传向大脑。由于正常状况下,两个手指的这两个侧面是不会同时接触同一颗钢珠的,于是,大脑还以为它俩仍旧是“各归各的”,意识不到手指已经交叉了,就“想当然”地以为是两颗钢珠。

2、双手捧住一个圆滚滚的气球,用力向中间压,然后手去摸光滑的桌面,你会觉得桌面凹了下去!

3,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然后塞住耳朵写,让它听不到粉笔在黑板上的摩擦声音,你会觉得,这时候的黑板更光滑!

第四篇:盲人摸象文档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 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盲人摸象的寓言含义: 看事情要全面,整体,不要分割开来.坚信自己的观点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很重要,学会听别人的观点,会把事情了解得更全面,更准确.此外,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同伴合作,互相分享经验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的人。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 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第五篇:盲人摸象说课稿(本站推荐)

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盲人摸象的说课稿,欢迎大家的阅读。

盲人摸象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向学生进行浅显的哲理教育,提高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明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鉴于本课只是对学生进行有关哲学原理的启蒙教育,因此教学中力求多运用一些实例或直观的手段,使学生在原认知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所提高。

二、活动目标

1、主动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2、积极参与观察、猜测及讨论活动,大胆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重难点

1.积极参与观察、猜测及讨论活动。

2.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四、教法学法

在幼儿猜测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反馈,激发幼儿参与性、积极性。巧妙设置悬念。注重引导倾听。这堂课中,我借助了多媒体的帮助,让幼儿欣赏视频动画,让故事很容易就深入孩子们心中。再是倾听老师的提问,我精心设计了很多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故事寓意,懂得一个道理。

五、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共分三大环节来进行,分别是猜图激趣,听赏故事,拓展小结。三个环节紧紧围绕

1、记住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指出盲人摸象的错误,懂得认识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2、学习用“大象的什么像什么”这样的句型来讲述故事。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其中轻松的掌握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看待事物要全面。

盲人摸象介绍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 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他想:“我总得想出一个办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 舍邪归正才好!”

有一天,国王突然召集他的臣子说:“你们去把国境内所有生下来就瞎了眼睛的人,都找到宫里来吧!”于是这些臣子们便奉命分头在国内遍处找寻,隔了不多几天,臣子们都带着寻找到的瞎子回来了。镜面王很高兴地说:“好极了,你们再去牵一头象,送到那些盲人那里去吧!”许多臣民听见了这个消息都十分奇怪,不知道国王今天将要做些什么事,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赶来参观。

镜面王在心里暗暗地欢喜:“真好,今天该是教育他们的机会了。”于是他便叫那些盲人去摸象的身体:有摸着象脚的,有摸着象尾的,有摸着象头的……

国王便问他们:“你们看见了象没有?”盲人们争着说:“我们都看见了!”国王又问:“那么你们所看见的象是怎样的呢?”

摸着象脚的盲人说:“王啊!象好像漆桶一样。”

摸着象尾的说:“不,它像扫帚!”

摸着象腹的说:“像鼓呀!”

摸着象背的说:“你们都错了!它像一个高高的茶几才对!”

摸着象耳的盲人争着说:“像簸箕。”

摸着象头的说:“谁说像簸箕?它明明像一只 笆斗呀!”

摸着象牙的盲人说:“王啊!象实在和角一样,尖尖的。”

……

因为他们生来从没有看见过象是什么样的动物,难怪他们所摸到的,想到的,都错了。但是他们还是各执一词,在王的面前争论不休。

于是,镜面王哈哈大笑地说:“盲人呀,盲人!你们又何必争论是非呢?你们仅仅看到了一点,就认为自己是对了吗?唉!你们没有看见过象的全身,自以为是得到了象的全貌,就好比没有听见过佛法的人,自以为获得了真理一样。”接着国王又问一般来参观的人说:“臣民们啊!专门去相信那些琐屑的浅薄的邪论,而不去研究切实的、整体的佛法真理,和那些盲人摸象,有什么两样呢?”

从此,全国臣民便舍邪归正,都 虔诚地信奉佛教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