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友彬书集读后
徐友彬书集读后
武进区花园小学四(1)班王心叶
在不寻常的七天里,善良的白荷,勇敢的健云,娇弱的晓玲和自私的君顺开始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地下与地上历险。
在地洞里,他们食用生活在三亿年前被公认早已灭绝总鱼,欣赏美丽的花园,触摸直升机班的巨大蜻蜓叶如伞盖的大荷花。洞里还有一个神秘的老婆婆,不只是人还是神,把君顺当成自己的儿子“傻猪”,其实君顺老婆婆的孙子。
作者把每个人做的每件事情写得唯妙唯俏,让他们自己来解开一个个谜团,王老师写的那本书也有不少功劳,是它化解白荷家健云家的仇恨,让白荷和健云成为好朋友,已经绝种的动物会被他们五个人发现,水晶花园只有白荷,健云和晓玲能欣赏到,娜娜把吹竹筒比赛当成玩游戏,不习惯穿鞋,想念亲人和家园。五个人都很开心。徐友彬写的这本书集充满了幻想,还提醒了我们要保护动物。一个开心的结束,自己设计了种种谜团,让他们一一解开了谜团,吸引了所有的读者,越看越想看。
《闪亮的时刻》读后感
武进区花园小学四(1)班高佳佳
《闪亮的时刻》这本书是徐友彬写的,主要讲了山里的学校雪河小学只有五名学生——毓敏、毓文,懿勇,懿仁,嘉嘉。由于人少地偏,学校被政府下令搬迁。怎么才能保住学校呢?五名小学生决定报名参加两项比赛----全国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和短片拍摄比赛,希望在比赛
中获得冠军,请媒体关注学校,从而保住学校。
在拍摄短片和训练羽毛球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租用学校教室的“教授”原来在培养剧毒杀人蜂,准备在即将召开国际会议上刺杀美国总统!更严重的是,杀人蜂已经逃出蜂笼,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一群善良的孩子,为了使刺杀美国总统的阴谋被揭穿,为了不让杀人蜂在村子里繁殖害人冒着生命危险与坏人周旋。毓文为了保护别人献出了自己幼小而宝贵的生命。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发光,让生命闪亮。闪亮的时刻,会永远留在活着的人心中。
《2055年》读后感
武进区花园小学四(1)班刘杰
今天,我看了儿童小说《2055年》是马来西亚的儿童文学作家,许有彬写的。许有彬写过的儿童文学小说有《七天》、《十月》、《闪亮的时刻》、《消失在醒来后》、《青色的围墙》、《鹅卵石》、《小黄鹂鸟》、《把你带走》……
《2055年》这本儿童文学小说主要讲了:12岁的男孩徐若宣在去新西兰旅行的路上遭到了雪崩被活埋了47年后,他被一名老医生—比古解冻醒来,但是2055年的世界已不是他所熟知的世界了—人类不再穿衣服了,而喷C02做成的护霜,出行不开车,而乘飞天球,高空滑道,土星船这些节能交通工具,鸟类灭绝了…更恐怖的是不法
医生—一个叫上原空的女医生正准备将其他人的灵魂转移到她的身体里,牟求利益,大发横财。于是,徐若宣跟国际警察去捉上原空医生,可上原空非常狡猾,竟把自己的灵魂转移到徐若宣的身体里,不过,徐若宣通过他的机智和周旅,识破了她的把戏,上原空被铺。读了这本书我可不希望2055年的世界没有了动物、植物,如果没有植物,我闷酒吃不到美味的水果了。
第二篇:书集
NO.1《爱上双人舞》,作者:李中莹,内容:情感关系,讲述方式:理论和技巧
这是一本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的知识在情感关系中应用的一本实战宝典!
开篇第一问,作为女人,你认为什么是妻子?作为男人,你认为什么是丈夫?这些大家似乎都明白,实际不然的“词”,着实需要夫妻或恋人双方共同认真探讨,而不是按照自己认为的、一厢情愿的、堂而皇之的进行着!
李中莹老师在书中谈到了情感的病症,例如:
男士的惯有思维:(1)我是对的!(爱情的毒药)
(2)我不愿意分享我内心的感受!
(3)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
女士的惯有思维:(1)你要照顾我一生的幸福!
(2)我是受害者!
这本书好似一所情感大学,值得仔细研究和学习!
NO.2《重塑心灵》,作者:李中莹,内容:人生,讲述方式:理论
李中莹老师将其顶级NLP课程的理论内容整理成册,编写了这本书!
开篇第一章:12条人生前提假设,已经是令人震撼!
自我价值(自信、自爱、自尊)这部分内容更是为我们的人生向更成功、共更快乐迈进提供了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检定语言模式这一章。检定语言模式是手把手教我们沟通,朋友们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一部分内容,我的切身体会是:当我认真练习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分量增强很多,因为,它是用简单的模式打开了我的思维盲点!
NO.4《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作者:张德芬,内容:心灵成长,讲述方式:小说
这是一本以一位想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青年人的一段奇特人生经历为主线编写的小说,意在告诉我们:当我们消除内在错误的信念、价值观、负面人生模式,心想事成是可以实现的。
张德芬随书附赠了一本《30日心想事成》练习册,最初我是带着一种执着心在求,在做这份练习,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对我的人生更大的一份意义是:它教会了我感恩和觉察自我。现在,每天临睡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将一天中值得感恩的事情写下来,同时自省一天中有哪些负面的思想模式需要“转正”!
时至今日,回头看这本书,我想:放下执著心,向往好、努力行、自然果!
共三本,不着急要,嘿嘿
NO.5《生命的重建》,作者:露易丝.海,内容:正念,积极、快乐的人生,讲述方式:技巧
这是一本教会自己以积极乐观的方式来生活的好书!露易丝这位自我疗愈绝症的奇女子,将身体健康与思维模式一一对应,依照我近年来的观察,小到摔倒,大到较为严重的身体病症,书中大部分理论可以得到验证!这是一部焕发内在平和、喜悦和爱的著作。我在博客中上传过连载的读书笔记,供有兴趣的朋友阅读。
NO.7《秘密》,作者:朗达.拜恩,内容:正面思维、积极生活,讲述方式:技巧
我是先看了TUDOU的一部电影《秘密》,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很能振奋人心,教我们:要正面思考!而后,又拜读了原著《秘密》。这本书和张德芬老师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中讲授的心想事成三部曲:
第一:要求,观想(我的理解:确立自己的目标,小到每一个细节,最好所有的场景、感受都已经能在脑海中体会到)(向往好)
第二:相信(这其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张德芬老师也指出,只有自己修正了负面思考和行为模式,这样的“信”才会更有能量)(努力行)
第三:接收(放下执著心,感受平和、喜悦,人不可能经由一个没有喜悦的过程得到一个喜悦的终点)(自然果)
笔者认为,有一点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心想事成的路上,有很多内在的牵绊,并不是我们随心订立一个想法,用书中的方法就一定会实现!
其一:这个目标或者梦想,是你想要的吗?不要急着回答,静下来,问问你的心!理想和妄想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学会问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NLP的与潜意识沟通,禅坐等都是些很好的,让自己静下来的方法!
其二:我自身是否存在一些负面的、阻碍我实现梦想的信念或者价值观!所以,这本《秘密》的使用,是有着许多的前提,如同我们大学时候,每一个课程的设立,都有些前续的基础课程一样!
NO.8《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作者:李中莹,内容:亲自关系,讲述方式:理论和技巧
这是李中莹老师将NLP知识应用于亲子教育的一本书。有孩子的朋友,读来反映较好!
有人说:孩子是上帝赐给父母,使父母成长的天使!
很多时候,需要成长的并非孩子,而是父母,如果父母能认真读一下此书,将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
NO.9《当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内容:心灵成长
这是一本用心而非用脑来读的书,初次读的时候,你可能搞不懂作者到底在说些什么,可是你的潜意识是懂得的!
作者透过大脑的虚妄思考,直接与读者的心灵对话!书中的文字充满了灵性的能量!这是我近期准备第三次读的书!
NO.11《好好爱自己》,作者:素黑,内容:心灵成长
我们永远无法绕过爱自己这条路而获得幸福!
素黑,用灵动的语言告诉我们:生为女子,当好好的爱自己。
共5本
第三篇:读书心得(徐彬)
读《大师谈儿童习惯培养》心得后感
城北中心小学校 徐彬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成了现代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当今世界,社会进步一日千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于是从一些教育教学大师身上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体味他们教育小故事中的理念成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成长方式。
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经典著作属于那种看起来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书。阅读它们,不会让我们立即掌握一项技术、学会一门语言、通过一次测试、获得一种资格证。但是,它们能慢慢地丰富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气质、滋养我们的生命。如果说实用书是“速效感冒药”,能顷刻解决问题,那么,大师著作就是“名贵中草药”,在不知不觉中强健我们的体魄;如果说实用书是“地图”,能让我们找到抵达某个地方的路径,那么,大师著作就是“山水画”,能让我们看到云蒸霞蔚的风景,产生魅力无穷的遐想,让我们的心灵丰富和丰满起来。
是的,走进大师的著作,就如同驶入一片大海,我们会感受到它的博大雄伟;走进大师的著作,就如同走进一片森林,越往里走,我们越能领略到其中的丰富、深邃和神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阅读大师、亲近大师是提升自我、获得成长的良好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显而易见的道理,譬如说要启发诱导、要因材施教、要长善救失,这些道理早就存在于各行各业的大师经典著作中,它们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颠扑不破,历久弥新,如同一颗颗扎根深土的老柳树,只要有读者的春风,就会吐出绿芽新叶。
教师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亲近这些古老的道理,而不是追求时髦;就是坚守这些古老的道理,而不是买椟还珠;就是将这些古老的道理转化为自己的信念、智慧和实际行动,而不是将它们尘封于书本和阁楼束之高阁。只有这样,我们所有的教学教育才会创新,才会有扎实的底蕴和根基。
第四篇:24点教案 徐彬华
24点大战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学习地图】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 【学习步骤】
一、情景(4分)
师:同学们认识它吗?(出示扑克牌)
师:扑克牌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生:54张、有大小王、红桃、黑桃……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但它还有隐藏着一些秘密,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PPT:扑克牌的秘密
师:这么有意思的扑克牌你们知道有哪些玩法吗? 生:斗地主、跑得快……
师:扑克牌除了这些玩法,还可以玩数学游戏呢!(板书24点大战)出示PPT:24点的游戏规则
【引入新课的技术:创设生活情景,了解学生思维,确定教学起点。】
二、活动(18分)新手上路
师:你们能从1---10中选两张计算出24吗? 生:3和8、4和6(出示扑克牌A和7)师:要想计算出24,想一想第3张牌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可能是3,因为(1+7)×3=24 生:可能是4,因为(7-1)×4=24(出示扑克牌3、4、7)
师:要想计算出24,想一想第4张牌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思考,汇报:
可能是10,因为3+4+7+10=24 可能是1,因为4×7-(1+3)=24 可能是2,因为(3+7)×2+4=24 ……
【突重破难的技术:由易到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用多种方法灵活解题的能力。】
二、导学(5分)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我看有些同学很快就凑出了24点,我来采访一下你们有什么诀窍吗? 生:谈想法。
师:其实要想很快算出24,是有诀窍的,不如我们一起去发现吧!(播放微视频)探究不同方法。
【培养孩子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
四、运用(10分)高手擂台
师:同学们看过《最强大脑》吗?喜欢吗?今天我们也来一场最强大脑之24点大战怎么样?
(将学生分组,讲解比赛规则。)
开始比赛
【灵活应对的技术:作业分层设计,寻找生成点。】
五、评价(3分)
1.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情况,思维整理(见后)。2.表扬优秀小组。
3.提出希望、要求并进行爱国教育。【检测评估的技术:点评课堂表现】 附:思维视图(板书)
第五篇:徐彬-读书心得体会
品味智者智慧,领悟名师风采
——读书心得体会
夹江一小徐彬
有人说:“读书,就是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也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虽然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但从名师的课堂以及优秀杂志中,我真切体会那些名师的崇高和伟大,深受启发。通过读书学习,让我收获特别多,在此分享一些让我记忆犹新的智者智慧与名师风采的点点滴滴。
全国数学名师张齐华曾说:“一个教师征服你的学生,靠的并不是你所谓的幽默和才华、也不是所谓的流光溢彩的语言。最重要的是:
1、点点滴滴对学生的关爱;
2、时时刻刻对学生的微笑;
3、恰当时机对学生的奖励。” 特别是对学生作业批改过程中,及时将学生作业情况与家长进行点对点的沟通与交流,更能促进学生家长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学生作业的辅导以及与教师的配合更加紧密而且有成效。从听到的为数不多的张老师的课中,感受到他的幽默、风趣与诙谐,更能体他数学课堂充满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意韵,体会到张齐华老师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知识的广泛,不难悟出他的成功秘诀:阅读能让人的眼界不断开阔,阅读能让人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见地,阅读能让智慧和灵动充盈整个课堂。比如:
从所周知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大爱举手发言,在教学六年级《负数》这一节课中,张齐华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边说边示范:一年级小朋友是这么举手的——左手放平,右手高出左手一点;二年级是这么举手的——右手更高一些;三年级是这么举手的——右手再高一些;四年级又高一些;五年级„„张齐华老师说:看出规律了吗?那么,六年级的孩子该怎么举手呢?这时学生抖擞地把手高举过头。张老师趁热打铁说:六年级同学来,咱们得“玉树临风”像个男子汉!手高举是“玉树“,还得“临风”,手得像响尾蛇一样抖动起来。学生开心地高举手让它像张老师所说的“玉树临风”。这独创的“玉树临风”可让孩子们乐了,一下子课堂气氛轻松了,也活跃起来了,孩子们开始进入了状态。
在《24时计时法》教学中,张齐华老师出示时钟模型,并拨出3点钟让学生辨认。问学生这个时间在干什么?学生纷纷答:写作业、弹钢琴、上课„„估计他在预设时,学生可能会答深夜时刻在睡觉,结果没有的个学生答出他想要的答案,于是他换了一种
方式,说:“3点钟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可好了,要么写作业,要么弹钢琴„„我可比你们懒多了,那个时间我正在睡觉。”以此追问学生为什么?一些学生自然想到是凌晨3点钟,从而引出两个3点钟,容易混淆,提示课题并进入新知的探究和学习。在学生认知冲突中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一步一不引学生踏入知识的海洋。
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张齐华老师正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用他的话说,课堂上他特会“勾引”。“勾”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张齐华老师的语言饱满动人,他的语言、他的引导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令人陶醉的学习情景中。
从这幽默、激情、机智的课堂中,我深深品味到了智者的智慧和才华,感受到了名师别样的风采,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