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安全撑起一片蓝蓝的天

安全撑起一片蓝蓝的天



第一篇:安全撑起一片蓝蓝的天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安全撑起一片蓝蓝的天》

好久没有那么感动了,而今天我却被那蓝蓝的天而感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天的蓝色显得是那么的壮丽、宝贵,蓝蓝的直处你的心里。是的,天是篮的,那是因为阳光灿烂,矿区的天是篮的,那是因为有了“安全”这把保护伞。正是有了这把“保护伞”,我们的煤矿才能长治久安、和谐发展;我们的生活才能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我们的子女才能健康成长、天真烂漫;我们的天空才能春光无限、湛蓝一片。然而,生活不可能永远阳光明媚、如诗如画。特别是我们煤矿工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更加显示着它的残酷:一个小小的火化可以引起瓦斯爆炸,一颗螺钉可以导致绞车放大滑;一根柱子初撑力不够,可以造成棚倒巷塌;几十乃至上百名阶级兄弟,命归黄泉。据资料显示:2004年每一秒种就有2人死于交通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警钟在长鸣,生命在告急。实在不可想象,有多少幸福的家庭面临崩溃,有多少父亲从此失去了孩子,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又有多少子女失去了父亲啊。

我矿安检处的一位安全员曾经这样说过:“有备、警觉是安全的双保险,麻痹、无备是事故的两温床。事故隐患不除,等于是放虎归山。祸患在警惕中远离你,悲剧在麻痹中亲近你”。这几句话是安全警言,也是煤矿安全与生产关系铁的辩证。而在实际工作中,偏偏有些人不执行作业规程,违章蛮干,冒险作业,无视生命的珍贵。对安全知识的无知、对安全警告的不屑、对安全操作规则的随意更改和省略,有时甚至是不能等待升井时的几秒种,而酿成了一幕幕悲剧。朋友!每当你忽视安全之时,可记否?上班前慈母的叮咛,爱妻的嘱咐,儿女的笑容。在事故发生时,你又可知?阴云笼罩的天空,那是孤儿寡母的哭诉,是那断臂残肢的苦诉,是一声声悔恨已晚的哭诉,那是“三违”冤魂的哀告啊,一幕幕悲剧恍在今天,一次次不幸浮现眼前。没有哪一个人愿意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时的凄惨情景,没有哪一个人愿意感受年轻妻子痛失丈夫时的悲惨场面,更没有人愿意听到幼儿失去父亲时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联想到这一切,你还能漠视你的生命吗?国家的财产损失,犹可亡羊补牢,但对于那些不能复苏的生命,对于那些死亡者亲人所遭受的身心创伤,我们又何以弥补?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深思、深思再深思吗?一撇一捺的“人”字,代表着支撑天地的脊梁,寓意着做一个人就必须担负起他人幸福,使自己也幸福的事业。只有安全才能有收获,只有安全才能有幸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有的这一切都向我们昭示着人类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无数次地警示我们: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秩序,安全就是我们对希望的不断追求。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难道不应该让我们为之警惕吗?难道不应该让我们把关爱生命、注重安全铭刻在心吗?

国家主席胡锦涛曾经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目前,我矿开展的“反骄破满、严细管理、明确责任、很反‘三违’”和“八反八要”活动,不正是深入贯彻胡锦涛主席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吗?不正是矿党委下决心抓好安全工作的有力见证吗?不正是全矿职工家属幢憬未来的美好心愿吗?高楼大厦起于一砖一石,安全工作缘于一点一滴,从个人无违章做起,安全基础稳如磐石;从班组无事故做起,安全之树常青;从安全质量标准化做起,矿井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必定能够实现。

朋友们:每一天都有崭新的生活,但每一天不一定都有蓝蓝的天,而风雨不能阻挡你静静的心,因为“安全为天”已经沉淀在那一片蓝蓝的天空里。

第二篇:撑起一片蓝天

难忘的小学生活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眼,六年的光阴就要像云烟一样的过去了,我就要毕业了。小学的生活是多么令人迷恋而依依不舍,现在我们就要分道扬镳了。但我忘不了这六年留给我快乐、赋予我收获的学校,传授我知识,培育我成长的老师。回忆那些日子,毎一点一滴的回忆碎片都犹如珍珠般,珍贵无比。最让我铭记的还是那个雨天。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第四节课的铃声还没响,密集的雨点伴着阵阵瑟瑟秋风,从灰蒙蒙的天空中哗哗啦啦的倾泻下来,洒向大地上的万物,也拍打着教室的窗子。我们的视线移开了老师,一边悄悄收拾书包一边向窗外望去,心里想,没有带雨具怎么办,奶奶会来接吗?怎么回家?下课铃终于响了,慌乱不堪的我们,一边向教室外跑还一边叨咕,一会从教学楼里冲出去一定要快跑才行,一定要快点冲到奶奶的伞下。

教学楼门口的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迷蒙的雨幕中,穿着雨衣的老师、披着雨布的老师分成两列面对面站着,双手举着一块巨大的不同颜色拼凑在一起的塑料布,形成了一道人工的“风雨走廊”。

雨中的老师们高高举起塑料布,雨点噼里啪啦的砸在塑料布上,瑟瑟的秋风无情的掀起塑料布的接缝处,雨水顺着缝隙抽打在老师的身上、脸上,有的像顽皮的孩子跳进老师的领子里,雨水不断从老师们的额角往下涌,他们没有松手,只是不停的抖去眼角上的雨水,看他们就像巨人一般撑起了一片天空,指挥着学生们穿过“人工走廊”,像极了一位位沉着自信的指挥家,指挥着他们的大型乐队。随着学生们的前行,他们也变换着口令:“同学们排队往前走,”“后面的同学不要挤。”老师们的声音悠扬洪亮,把马路上的人声、发动机声和成串的雨点声消没在雨帘中。

走在老师们为我们撑起的“晴空”下,走在“晴空”的学校里。我不禁感慨万千。学校我爱你,老师我爱你,老师们在学习上对我们谆谆教诲,在生活中也对我们关心入微,人人都说老师像妈妈,是呀,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不比父母少呀。鲜花难忘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高山难忘大地,因为大地让它挺拔;鱼儿难忘大海,因为大海让他生存;雄鹰难忘天空,因为天空让它翱翔„„我难忘学校,因为她是我茁壮成长的摇篮;我难忘老师,难忘他们传授给我们的知识,难忘他们高高举起的坚挺的手臂和温暖的大手,更难忘这雨中浓浓的师生情。

一切事物在雨帘中,都变得模糊。只有这一幕动人的情景,在雨中显得格外的清晰,记忆格外犹新。学校、老师,我深情的想你们,春雨滋润着我的深想,它会发芽生长。

六年中发生的事说也说不完,那一件件往事已被装进我的脑海中的一只只小船上,它们将永远停泊在我的记忆的海洋边。

第三篇:撑起一片蓝天

撑起一片蓝天

万绿丛中,他是被千万株挂满露珠的青草簇拥着的那一朵耀眼的鲜红,万顷碧波;他是被千万道浪花摧着赶着跑在最前面的那一排欢快,浩翰银河;他是最先点亮夜空的那一颗夺目的璀璨。是的,他就是人民选出的代表,替人民说话、为人民办事。今天,让我来说说他们中的一个吧,他就是富源县人大代表、庆云村委会支书——牛家德。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五六年的建设,庆云村委会已发展成为富源县有名的和谐小康村。被各级冠名:“矿村共建和谐村“、“民族团结示范村”、“文化建设先进村”。

他本人已获得了“全国煤炭优秀矿长”、“云南省少数民族优秀民营企业家”、“县优秀议案代表” 等表彰40多次。由于捐资助学贡献突出,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为其题写“教育真爱”的匾牌。

一个彝家汉子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对乡亲的关怀,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庆云人的命运。他对家乡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倾心于家乡的教育文化建设,把家乡教育文化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20年间,他先后向后所镇捐资助学400余万元。全力捐资340万元建庆云彝族小学和庆云民族中学。当旁人问及他为什么愿意在教育上舍得花大钱时,他朴朴实实地说:“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发展,我的子孙送富源、送曲靖、送昆明去上学完全没问题。但是,做人不能忘了本。庆云是我的家乡,它生养了我,给了我发展的机遇。庆云因为过去贫穷,导致教育极其落后。所以,我想从改变教育的角度改变庆

1云的发展。这是我分内的事,值!”还有一件小事也值得我们留意。在新建庆云彝族小学期间,教师住宿曾一度紧张,他就将村委会的办公楼无条件让出来给教师居住,并将村委会迁往自家私人楼房办公。还三番五次对教师们说:“实在委屈你们了!”从这一细节里,可以看出他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此外,随着小集镇的繁荣,营业性网吧的数量与日俱增,上网成为一种时髦。而一些老板一切向钱看,昧心违法经营,导致许多在校学生涌向网吧,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面对这种苗头,他忧心忡忡,最后在村委会成立文化市场监督小组,并与派出所积极配合,依法整治违法经营者,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从而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此外,为了改变当地娱乐文化贫乏单调的现状,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他成头兴建了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文化广场,用他的话说:“吃完晚饭,大家可以来到文化小广场,跟着舞蹈老师跳跳舞、做做健身操,唱唱歌、敲敲鼓、吹吹羊号。这样可以健身、交友,还可以互相分享党的好政策、发家致富的好思路、孝敬老人的好典范、重视教育的好新闻。时间长了,大家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就跟上来了。”

为了传承独特的彝族文化,表现彝族人豪迈奔放、激情万丈、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每年六月二十四,他都组织承办大型火把节歌会,让当地人充分享受本民族的文化盛宴,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宾朋。借此,宣传民族文化,提升村庄文化品位,团结了杂居的彝、汉民族

兄弟,无形中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本地社会的和谐发展架起一座沟通、融合的桥梁。

牛家德是一名人大代表,千万个人大代表都是牛家德。正因为有他们在为百姓排忧解难,为当地教育文化忙碌奔走,才有了百姓崭新的天地、流蜜的日子、火红的生活!是他们开阔的胸怀和伟大的壮举,才撑起了百姓头顶蓝莹莹的一片天!

第四篇:奋力撑起一片蓝天

奋力撑起一片蓝天

——记都兰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李增香

2002年,在乡镇工作了20年的李增香同志被任命为都兰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从此,她身上又多了一副担子,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她以超常的胆识,打开了工作局面,以孜孜不倦的信念攻克一个个困难,夺取一项项胜利,连续两年来,都兰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被评为“全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集体”、“全省农村牧区卫生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她本人也被评为2003“全省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和“全省卫生系统抗‘非典’先进个人”。

一、打好改革的硬仗,搞活单位的运行机制

2002年,卫生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这项改革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触及到方方面面的矛盾,改革的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李局长没有退却,她立即召集局党委一班人研究制定了都兰县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了“不养一个闲人,不用一个慵人,不亏一个能人”的改革目标。在她的直接领导下,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岗位的活动,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等程序,选拔出6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走向了领导岗位。紧接着,她在本系统内推行了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调动了工作人员竞争上岗的积极性,搞活了每个单位的用人机制,出色完成了改革任务,1

给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二、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实现新的增长点。

2002年,县卫生局和计划生育局合并为一个单位,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配置不足与浪费严重的现象一直是近几年来存在的一个弊端,这一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李局长上任伊始,就开展了一项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的基线调查,认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她提出了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的具体措施,对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单位的功能、性质等重新定位,做到设备、人员、技术共享。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又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又可集中优势资源,搞好重点业务建设,使县、乡、村三级卫生和计划生育网络功能发挥良好,她的这一作法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并在全国区域卫生规划实施学术刊物上进行了交流。

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争创高水平。

2003年,李局长听到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项目的消息后,便积极主动争取到了这项工作和创建农村牧区卫生工作先进县的任务,她说:“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又是对每个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锻炼。”在防“非典”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她带队到各乡镇搞调研,并对照先进县创建标准,督促落实相关任务。五十多项工作指标,她一一过问,一一检查。经过大量艰巨的工作,我县顺利通过了先进县的考核验收。同时积极主动开展新型合作

医疗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精心组织实施,此项工作居全省之首,参保率达94.81%。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计卫联手,育医结合”等措施,保证了工作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计划生育完成的指标达到了一类县考核的标准,并得到了省、州上级部门的认定。

四、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身作则,树立行业新形象。卫生和计划生育行业可以说是科技密集性行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高。李局长经常手不释卷,阅看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并善于思考各种疑难问题,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的这一学风影响了局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在她的提议下,局机关重新制定了学习、工作、考勤、值班等制度,并建立了办事公开制度、错案追究等专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还开展了“行政效能好、行业管理好、勤政廉洁好、工作作风好、完成任务好”的五好创建活动,她在各方面身体力行,把“五好”创建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年底,县委、县政府授予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目标责任考核优秀领导班子第一名”和“先进党委”的荣誉称号。

第五篇:激励撑起一片蓝天-德育

激励撑起一片蓝天

一、问题情境

(一)个案研究背景

曹俊豪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经常不完成作业,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是一拖再拖,无论是面对老师的表扬,还是面对老师的批评,一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样。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帮助他增强自信心,走出阴影呢?

(二)、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老师的表扬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曹俊豪的父母是再组家庭,平时忙于工作,把他安排在爷爷奶奶身边几乎很少过问。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爷爷奶奶只顾照顾孩子生活,缺少交流,缺少监管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孩子逐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二、解决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曹俊豪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曹俊豪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曹俊豪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曹俊豪同学……”渐渐的,曹俊豪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面对表扬,不再无动于衷,开始会心的微笑。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曹俊豪自信心缺失,办事拖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曹俊豪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无论工作多忙,也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多于孩子相处交流。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曹俊豪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三、解决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曹俊豪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四、总结反思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曹俊豪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曹俊豪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124874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