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录片策划-《乐活》(最终版)
纪录片拍摄实习策划书
学院:
专业:
班级:
组员: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2007100104 王嵩(200710010424)
刘思贝(200710010426)白阳(200710010431)
《乐活》
一、目的意义
《乐活》是对“乐活”的另类解读,“宅”也好,热爱户外也好,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告诉大家只要选择了令自己轻松愉快的生活,就是“乐活”,“乐活”是一种态度,方式任你选择。
二、内容要求
《乐活》属于社会现实类纪录片,从两个女生的生活轨迹入手,展现现代人的两种生活方式(宅与户外),旨在表达,虽然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可是都是在过着自己喜欢,令自己快乐的生活,生活态度都是乐观向上的,宣传“乐活”的概念,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就是乐活。内容轻松,节奏明快。
三、影片结构
《乐活》采取双线性叙事结构,两条线索交替剪辑,产生对比,分别记录两名女生从早到晚的生活状态,淡化旁白,旁白以字幕形式出现。主要采用同期声拍摄。影片时长共计30分钟左右。
四、组织实施
总导演/编辑:刘思贝
副导演:王嵩
摄像/剧务:白阳
12月19日正式开始拍摄,预计3天完成拍摄任务,12月23日开始编辑,预计在25日完成编辑工作,提交成片。
基本架构及表现形式
第二篇:纪录片策划
纪录片拍摄策划
一. 题目
《苦涩的记忆》
二. 选题说明
烟台玉林店镇小屯圈村姓李居民居多,全村160户人家,150户姓李。李姓居民至今保留一奇异的习俗:在世时姓李,去世后都改姓吴。在离村不远的山脚下,是李姓墓地,墓碑上无一例外地写着吴姓,而立碑的子孙则都是李姓。这一家俗已持续了几百年。据村内李姓老人讲,他们是吴三桂的后代。明朝末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后,联合清军反明有功,被封为平西王。三藩之乱平息后,因吴三桂反清复明,犯有满门抄斩之罪,子孙便隐姓埋名四处流亡,其中一支逃到牟平。据当地老人讲,逃到牟平的这一支,姥姥家姓李,遂改为李姓。不知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还是后人不愿提及当年避难的事,这些姓李的吴三桂后人们只是凭着上一辈人的苦涩记忆,将这段不见经传的历史代代相传,至于他们怎样躲过劫难,这一习俗背后有着怎么的故事,而在纪录片中将一一做答。
三. 拍摄目的1讲述一件奇闻轶事2表现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3了解当地种奇怪风俗形成背后的故事4寻找吴三桂的后人。
四. 拍摄时间与地点 未定烟台市牟平区玉林店镇小屯圈村
五. 拍摄方式
跟踪拍摄,采访,其他随机拍摄
六. 拍摄流程
1.前期准备
与当地村委会沟通交流,勘测拍摄场地,联系一个当地代表(老人),准备器材,安排工作人员。
具体分工:编导:
撰稿:
摄像:
灯光:
剪辑:
录音:
场务:
预设拍摄场景
场景一:村子周围环境,村子全貌
场景二:村西头村碑碑文
场景三:让一老人带领去李氏家族茔地,拍摄墓碑碑文
场景四:拍摄一些老人家里的一些牌位及采访老人讲述一些关于他所知道的传
下来的故事。
场景五:拍摄家族谱书。(附讲述姓氏对我们的重要性,加强别人对当地这一习
俗的好奇)
场景六:采访《牟平县志》主编王本世,寻找官方解答。
场景七:最大可能模仿或者抽象再现一些历史场景
场景八:拍摄现在村子里的一些生活场景,细节
场景九:(现在人不愿意提及当年避难的事,但是他们代代相传上一辈人的苦涩
记忆)通过细节展现,拍摄老人脸上的皱纹等。
具体情景具体拍摄。
预设人物情况
寻找一个有故事老人作为片中主要人物,带领我们寻找历史留下的蛛丝马
迹,经历过历史事件后人的讲述补充,官方纠正修改
七. 后期制作
视频采集
配音:深沉,悬疑的语调
剪辑编辑
1. 片头:震撼悬疑,有点《探索发现》的风格
2. 主片:开头介绍介绍这个风俗,设下一个悬念,背景音乐也比较悬疑,接下按部就
班解答讲述风俗形成的原因,与流传的故事,根据情节剪辑。包括相关字幕,背景音乐,同期声,调色。结尾,比较轻松,重重疑问都解开了,故事讲完了,表达对这个村子的美好祝福,结束。
2.片尾:出职员表及支持纪录片拍摄的个人单位。背景音乐
八. 输出
全部制作完成,输出多重格式,刻盘,保存推展。
九. 注意事项
1,尊重当地风俗,礼貌待人
2,爱护历史文物
3,察言观色,忧郁历史原因和个人家庭情况注意和采访者和谐交流。
3.保护好设备。
4.后期编辑采用素材注意版权
十.负责人及所有参与人员。
第三篇:纪录片策划
人文纪录片《时尚》总体策划
07广电本一班邓强70914024
一、目的意义
如今,时尚一词已经被大众所熟悉。每天接触的事物,无一不是在诠释着时尚。可时尚究竟是什么呢?80后、90后这些被冠以“新人类”的群体,在他们的心目中时尚又是什么呢?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模仿、从众只是“初级阶段”,而它的至臻境界应该是从一拨一拨的时尚潮流中抽丝剥茧,萃取出它的本质和真义,来丰富自己的审美与品位,来打造专属自己的美丽“模板”。
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时尚。战争年代的时尚是军人与武器,和平年代的时尚是体育与女性。80后、90后们,真实生活中又怎样获得属于自己的时尚?为此我们特地选取了两个人群,一个是以女生小陈为代表的某艺校男女同学,一个是以男生小张为代表的去往贵州支教的一个大学生。本片不参杂任何感情色彩,完全以一种真实的记录去表现80后、90后的时尚定义,感受他们在新时期下的成长与蜕变。因此本片的时尚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细节(生活理念、方式等)来表现一个精神层面的“时尚”。
二、内容策划
本片属于人文类纪录片,在风格上主要走“直接电影式”,强调拍摄者绝不参与主体的活动。也不设解说和采访。拍摄上采用“交友拍摄”,即先期我们深入到被拍摄者的生活中,与他们成为熟人乃至朋友,力求让他们在拍摄时自然、生动。
本片时间不能确定,根据最后素材而定。暂定是40分钟到1个小时。内容上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入手,力图展示他们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的细节。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或者一段活动,集中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时尚”。要求不能停留在流水账记录上,要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平实的记述中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
主要参考《幼儿园》等片子的手法。融思想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
三、节目形式
《时尚》是一部人文纪录片,风格真实、自然。片长设立40分钟到1个小时(随后期素材变化)。音乐选取上只在片头和片尾,中间主要内容只有音响语言。音乐风格轻松之中不失思想,格调舒缓、紧张交错自然。
四、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由四名同学组成拍摄小组,负责策划与拍摄。其中男生、女生各两名。
2、实施程序:
1)第一阶段:支教群体。时间,一个月。前期10天主要是与他们一起生活,帮助他们做一些事。同时观察需要拍摄的内容。后20天主要是跟踪拍摄。因为拍摄条件限制,故在此停留时间稍长。
2)第二阶段:艺校学生。时间,20天左右。前期10天也主要是与他们一起生活,了解情况。后10天主要是跟踪拍摄。时间可以延长。
3)第三阶段:后期剪辑与补拍。前期拍摄估计两个月左右,后期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些补拍镜头和成片制作。
五、经费预算
向学校机构申请一部分,向一些组织和企业申请一部分,剩余自己筹措。主要支出:交通费、食宿费,器械耗材费。
六、效果预测
片子制作完成后,主要供学校内部观看。有适当的机会可以送至一些比赛,以扩大影响力。
第四篇:乐活作文900字
乐活作文900字
乐活作文900字—莎士比亚曾说:“倘若这一天你不笑一笑,那么你这天也就白活了。”离我们好几个世纪的哲学家都悟出了人生要乐活,那我们何苦整天愁眉皱脸地不去享受生活呢?
“乐活”这个词最初是源于一部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整天神经兮兮、甚至有些杞人忧天的人。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女神,女神见他这样就说:“去享受生活吧!不要如此忧愁。”于是他就找啊找啊,最后他终于明白了——生活是充满乐趣的。是啊,小鱼从河底游过,那是对自由的向往,那是乐活;树苗不断吸收阳光,捕捉养分,努力向上抽枝发芽,那是对生命的向往,那是乐活;百灵鸟在枝头跳动,哼着悦耳动听的歌谣,那是对不羁的向往,那也是乐活。
乐活就是要我们像一株金灿灿的向日葵一般,脸始终如一地朝着太阳,追随着太阳一起转动。对自己而言,不用说,这是一种乐活,一种向往光明的乐活;与此同时,这也给旁人带人一丝暖意,让人心生好感,从此便也像向日葵一般乐活。做一株向日葵,不仅使自己乐活,还能将乐活传递下去。
快乐地生活,生活会随着时轴的拨动而前行;不快乐地生活,生活照样会随着时轴的转动而继续下去。似乎我们的生活态度丝毫影响不了生活向前的大迈步。那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地生活呢?不快乐的因素之可能给我们带来阴霾,但快乐的因素却能为我们拨云见日,让我们沐浴阳光。
林肯总统曾在一次辩论会上被对手批得连连败退,甚至一时半会儿竟想不出如何来反驳对手。但他在辩论会中始终保持着微笑,仔细聆听对手的演说,从中发现对手的弱点,最终林肯总统赢得了这次辩论。会后有人问他为什么始终保持着微笑,他回答道:“因为我若不笑,便会哭。”
是啊,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的事情,倘若不笑,便会哭。对待事物的态度往往由我们自己选择,是要乐观地面对还是要悲伤地逃避?你是快乐抑或是不快乐,太阳依旧是天天升起。自然界万物和我们周围的事物不会因为我们心情的好与坏而变化自己。只是当你舒坦开心时,它们在你的眼中是美好向上的;而当你低落不满时,它们是灰暗无神的。所以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要乐活还是要悲活亦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这就是乐活,像一株向日葵般的乐活。
第五篇:宜居城市乐活湖州
宜居城市 乐活湖州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自古山水清丽、生态良好、人文荟萃,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
近年来,湖州市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为战略目标,围绕“民生为本、民享为先”的建设理念,以中心城市有机更新实践为载体,坚持做到“旧城有机更新与新区加快建设并举、提升城市品位与加快民生改善并举、城市功能完善与城市特色营造并举、历史文化挖掘与现代文明展示并举、加快城市建设与精心经营城市并举、加速中心城市建设与加快新农村建设并举”,统筹推进城市CBD建设、道路综合整治、水体水景整治、老居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城市生态特色全面展现、文化魅力日益彰显、人居品质显著提升,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昔日“清丽之地”平添一份现代气息,千年古城迸发无限生机活力。
城市因建设而美丽,因宜居而乐活。放眼“十二五”,湖州将按照“生态城市、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和谐民生”的定位,围绕“中心极化、东西联动、南北呼应、滨湖崛起”的城市发展新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具有湖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全力打造“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
态型滨湖大城市,努力重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