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NEWSTART”目前在美国十分流行。NEWSTART“新起点”是健康八大基本要素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词,基本概念如下:
N:NUTRITION 营养
在美国,超过半数的慢性病患者和过早死亡者是由于饮食不当或饮食过量造成的,目前主张吃要以植物为基础的、各种未经加工精制的食物。特别强调的是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每人食盐生理需要量仅为1克左右。研究表明食入盐过量与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E:EXERCISE 体育运动
一个人每天散步1小时或慢跑半小时,每星期坚持5次,半年后,其心血管功能就增强50%。
W:WATER 水
身体需要有足够的水分来进行新陈代谢。每天要喝6至8杯清水。清晨起床要喝两杯,两餐饭之间再喝6杯清水。不主张饮用高糖、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S:SUNLIGHT 阳光
适量的阳光照射能增强人的体质和抵御传染病的能力,促进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维持正常钙磷代谢和骨骼的生长发育。特别对婴幼儿和孕妇来说:阳光照射更属必需。每天在接受充足阳光的照射时,注意对皮肤和眼睛的防护。
T:TEMPERANCE 节制
酗酒者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人少12年。还有大量酗酒者在长期饮酒后精神异常等。为此要自我节制,平衡生活,避免接触损害健康因子如烟、酒、毒品等。
A:AIR 空气
多吸入新鲜空气对健康非常重要。尽可能保持室内及工作环境的空气清洁,倡导无烟草的生活方式。吸烟者制造了一颗定时炸弹在自己体内,它的爆炸必会引起死亡与疾病的发生。主动或被动吸烟均与各种疾病密切有关。避免吸入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和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
R:REST 休息
疲劳会减低人对感冒和其他几百种疾病的抵抗力,并会增加焦虑和烦恼。在人感到疲劳之前就要休息。在忧虑、紧张和情绪不安时,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放松、放松、再放松。减少压力要有充分休息时间。充足睡眠是身体健康的保证。除此之外,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听音乐、看电影、电视、看小说等也是积极的休息。
T:TRUST 信念
信念是开启健康生活大门的钥匙。每个人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恰当地认同他人,与人为善。加强生活方式概念的灌输,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是健康促进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篇:健康生活方式
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体或团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有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洒、心理平衡。
在影响个人健康长寿的诸多因素中,自身后天因素占60%,而遗传因素只占15%,这充分说明自身努力的重要性。
――如何搭配一日三餐
三餐科学,定时定量,应遵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清淡并要早”的原则。细嚼慢咽,每顿只吃7分饱,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成年人一般一日三餐,两餐时间间隔为4~5小时。
――健康生活从细节做起
控油壶:每人每天25毫升。使用有刻度油壶,可提醒市民,要控制每顿饭、每道菜的用油量。
限盐勺:使用每平勺正好是2克的勺子,一日三勺不超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推荐,健康成人每天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
――如何实现“日行一万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日行一万步”,并提出“千步活动量”的概念,以最简单的方式和方法教给百姓,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达到“日行一万步”这一身体活动目标。如:步行、家居活动、文娱体育等
――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
不吸烟、不酗酒,尽量不熬夜,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天天有奶豆制品,多吃水果蔬菜,控油限盐;
食不过量,规律用餐;
少静多动,动则有益,不拘形式,贵在坚持,积极投身“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一二一”行动;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
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反对、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信息。
――如何控制合适体重
掌握健康生活方式,需要以体重作为参照标准。评价自己的体重常用的方法是标准体重法。
(1)女性的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2)男性的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
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者为消瘦。
第三篇:将廉洁作为生活方式
将廉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曾亚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路线永远在脚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从严要求,向实处着力,让“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思想的“指南针”,日常办事行为的“对照镜”,作风修养的“警示钟”。同时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装好防腐的“报警器”,筑牢拒腐的“防火墙”,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将廉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要懂得自珍
庄子说:“人生如白骏过隙,匆匆而已”。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政治生命也是很短暂的,几十年转眼即逝。因此,要珍惜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人活一世,就要奋斗拼搏。即便是流星,也要放射出光芒;即便是昙花,也要散发出芬芳。一要珍惜时间。生命是时间的集合体。人生百年,实际上就是由三万六千五百个日子组成,过了一天,生命就少一天。人们常讲“百年人生如戏”,没有训练和彩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不可以重来。二要珍惜机遇。人的一生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都要面临很多机遇,关键是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大凡有作为的人都是善于把握机遇的。因为“机遇如小偷,来的时候悄无声息,走的时候你却损失惨重。”三要珍惜幸福。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生命,最需求的是幸福,现在生活都讲“幸福指数”。既要珍惜个人与家庭的“小幸福”,更要珍惜国家与社会的“大幸福”。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它悄悄溜走。
二、要严格自律
作为掌握着各种大大小小权力的“人民公仆”,要经常警示和告诫自己,增强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袭的免疫力,要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从严要求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要注重自律修养,自觉接受监督,要明白高尚的道德人格是靠严格的道德自律实现的。一要常修为政之德。道德水平是自身修养的重要标准。一个人要崇尚社会公德、讲究职业道德、遵循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党员干部更是要一心为公,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修己正身是做好人、为好官最基本的要求。好人未必是好官,好官必定是好人,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做人与做官的关系,严以修身才能做官正、才能做好官。常修为政之德,就一定要运用好人民授予的权力,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定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干事的基本要求,一定要干一些惠民利民,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要常思贪欲之害。“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古代的君子崇尚“节欲”,就是因为人最难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人类对事物的要求。欲望并不都是错,关键是把握好度。物欲横流,产生了资源浪费、贪污腐败、良知泯灭等乱象;不节食欲产生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利欲炽燃即是火焰、贪爱沉溺便为苦海”,“日食三餐、夜宿五尺”,“空手来到世界,最后空手离开世界”,没有人会例外。明白了这些事理,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努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处处用党章以及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对照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常记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领导干部更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同时,领导干部还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以权谋私,决不搞特权,真正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守住为官做人底线、坚持道德信念防线、不踩法纪法规红线,做一个清正廉洁、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的共产党人。贪欲究竟有哪些害处?归纳起来有“七笔账”:一是政治账,自毁前程;二是经济账,倾家荡产;三是名誉账,身败名裂;四是家庭账,妻离子散;五是亲情账,众叛亲离;六是自由账,身陷牢笼;七是健康账,身心交瘁。三要常怀律己之心。要自律,关键是要有律己之心。律己需慎独。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慎不苟。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以工代赈办主任陈华亨利用职务便利,接受他人请托,在为一些地方安排以工代赈资金和项目等方面提供帮助,先后收受上述地区有关单位共51人所送贿赂现金人民币共计144.1万元。陈华亨在四川省以工代赈办主任这一重要领导岗位上,因受贿罪走到自由的终点站。古人说,“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陈华亨的悲剧再一次证明,职位升迁了,岗位重要了,思想境界、道德修养、法纪观念、自律意识必须同时“上台阶”,否则很容易“栽跟头”。东汉东莱太守杨震路经昌邑,当晚昌邑县令王密求见。王密为讨好上司送来“十金”并对杨震说:“三更半夜无人知晓。”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不做不洁之事。律己需慎微。
古人说:“不虑于微,始于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温水煮青蛙”是最危险的。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注意工作和生活中小节,从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谨防积小恶成大恶,谨防因小失大。京杭大运河的水上管理部门,看似,其实权力很大,伍友仁等人禁不住诱惑,在贪腐浊流中滑了下去——清水衙门蹚浑水,一位熟悉业务的技术型官员,为自己的贪欲所累,不但葬送了大好前程,还把自己送进了牢房。伍友仁因受贿罪,被法院判处五年有期徒刑。2012年4月26日,该案的又一名同案犯冯邦昌,因受贿罪被判处五年零六个月有期徒刑。
三、要时刻自省
自省是人生修养很重要的内容。古人提倡“一日三省吾身”,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新时期新背景下,更要“六省吾身”:一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在工作中作出了好的成绩,为民谋到了实利,是否真正实践好党的群众路线;二省是否坚持了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制度笼子的钥匙交给了人民群众;三省是否秉公用权,处理问题,是否不偏不倚、不徇私情,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四省是否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为官为政清廉。五省是否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六省是否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六省吾身,以“三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守“三实”要求,做到时常对照,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彰显公信力,才能为民分忧,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才能创造经得起党、人民、历史实践检验的实绩。
四、要谨记自修
所谓“物由心转,境由心生”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随着个人的心态变化而变化的;情景是由个人的心态产生而产生的。古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是情绪的开关,是行动的主宰。心忧则烦,心喜则乐,心静则安。我们讲修身养性,要修身,先修心。良好的心态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生活幸福的源泉,身体健康的保障。一要有平常的心态。平常心是种很坦然、很优雅、很朴实的心态。有平常心,就能做到居要职而不显摆,创佳绩而不炫耀,有本事而不张扬;有平常心,就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有平常心,就能真正体会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淡意境;有平常心,就能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有平常心,就能与人平等、看人平视、待人平和。二要有快乐的心态。快乐是人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一个人有了快乐的心态,便能够做到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苦中求乐。同时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可以感染的。我们要去努力营造一种快乐,乐观的工作氛围,从而推动工作和谐进展。三要有豁达的心态。豁达,就是想得通、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通、看得透,这是觉悟。拿得起、放得下,这是境界。毛主席说过:“放下包袱,才能开动机器。”这就是一种豁达。豁达的男人、女人走到一起,组建家庭,这个家庭就和美;豁达的一群人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团队,团队就和睦;豁达的领导干部组成一个班子,班子就和谐。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豁达的心态,这样才活得轻松,活得愉快、活得大度,活得幸福。四要健康生活。党员干部丰富一下业余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要太分散精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不能玩物丧志,要把握好度。不能太没有格调,防止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低级趣味。健康的业余生活,有利于身心愉悦、陶冶情操,使人生多彩。比如,多一点体育运动,就会强身健体,经络通畅,少发脾气;多一点文艺活动,就会兴趣高雅,心情舒畅,性格温和;多一点旅游活动,就会脚下有力,视野宽广,融于自然;多一点读书活动,就会志存高远,知行合一,谦虚谨慎。党员干部健康的业余爱好多了,生活就充实了,精气神就足了。河南省郑州市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因受贿罪、挪用公款罪于2009年5月被郑州市二七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增大,我的精神世界逐渐发生了变化。读书学习、艰苦朴素的作风逐渐淡化,民主开明、勤奋务实的风格悄然离去,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扭曲,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更令人不齿的是,我不慎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而且步步沉沦,最终落入黑洞。为了满足赌瘾,维持赌桌上的资金,我多次收受他人现金,同时,还利用手中的权力挪用公款。我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所在单位的利益,也给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
总之,领导干部要将廉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从个人修养做起,从小事开始,从小节着眼,防微杜渐,看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口,真正筑起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做到“心不动于微利所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第四篇: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为成功唾手可得——那么多优秀的教案只需轻轻敲击几下键盘便会呈现在眼前。这种侥幸的心理使得自己不能安心读书,潜心钻研。这样的课除了拾人牙慧,何谈自己的风格与个性?这样的课即便成功了,自己就真的站在了更高一层的教学水平的台阶上了吗?
我校也在大力营造书香校园,其中,也要求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让教师读文学书,读教育书,还让教师博览群书,跳出教育看教育,有更大的教育视野。让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地里,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根越深,枝越茂,花越鲜,果越硕。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教育的法则,更是成功的法则。” “欲速则不达。”放下浮躁,静能生慧。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能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想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想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就得多读书,朋友,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终身伴侣吧!有它为伴,生命飘香!
第五篇: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商学院 市场营销16级漆琪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需求层次呈金字塔形,并且是以高层级的需求为导向。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得到这样的信息,即旅行这种行为方式,实际上是人们为了满足自我实现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活动。而在旅行这种行为进行的过程中,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以及尊重需求也在不断的得到体现。马斯洛将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描述为个体向上发展和充分运用自身才能、品质、能力倾向的需要。人们在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会拥有更加深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们可以为旅行下这样一个定义,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作家毕淑敏曾经花费了近40万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两张船票,从日本横滨登上和平号邮轮,做了一次航海的全球旅行。由于船票价对于普通家庭过于昂贵,和平号为人们提供的意见是,可以通过贷款筹措资金,从而买票登船。可能在当时大部分的国人看来,这是个多多少少有些荒谬的建议。我们可以贷款买房,贷款买车,没有听说过谁会贷款去旅游,因为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有房有车,养儿育女,安分守己的过一生。但是在大部分当时的西方人看来,这确实是一条可行的建议,因为他们觉得旅行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他们把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去旅行想要追求的东西会是些什么呢,依笔者的拙见,人们通过旅行想获得的第一位的东西,是自由。我们大部分人日常生活无非就是在家庭,工作和学习之间打转。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束缚了我们对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真正所爱的东西的追求。之前网上盛传一则新闻说一名年轻的女老师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而选择去旅行环游世界,原因是一句简单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罢这则新闻,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女教师的勇气,离开稳定生活的勇气,跳出牢笼的勇气,追求自由的勇气。也许是受中国传统的家文化的影响,老一辈的人都不太喜欢旅行,即使离家也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我记得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展示过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正在手工制作打火机零件的,白发苍苍的女老人。这张照片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位老人从出生截止到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为止,从来没有踏出过那个她所熟悉的村子,即使她离繁华的城市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路程。也许这是老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生活理念,但我实在无法认同。以我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看来,不管是好是坏,我都希望生活能有更多不同的经历,我始终觉得只有拥有过足够多不同的经历,人生才能算得上不白活。说回对自由的追求,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所享受的自由是日常生活无法提供的,我们可以自己决定旅行是否有目的地,旅行的目的地在哪里,通过何种方式到达目的地,选择跟朋友一起去旅行或者自己上路等等。整个过程中我们都享有绝对的自主权。从踏上旅途的第一步开始,我们就暂时的逃离了繁琐的日常生活,跟从自己的本心去享受生活,享受自由。
旅行可以带给我们的除了自由还有见识的增长。我已经在前文中提到过我自己对于人生经历的一些看法,旅行可以让我们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不同的山水,不同的面孔,不同的美食,不同的语言。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可能还会了解到更多不同的思考方式。旅途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而我们在与不同的人的交流过程中会逐渐变得更加包容,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和他人的交谈看到事物背后的原因,可以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思考它的本质和意义。对事物的深刻思考是一种能力,这样的交谈越多,我们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判断事物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的武断和冲动,能够更加深刻的去挖掘它背后的深意,也会对不了解的事物更加心存敬畏。我觉得其实许许多多的分歧和矛盾之所以会产生其实就是因为不够了解,不了解带来的是不认同。从这个层面上说来,旅行能够使我们尽可能多的避免生活中的分歧,并且能够在遇到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悖的事物的时候选择去思考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武断的表达反对。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之外,旅行能够让我们学会享受孤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没有人能够长时间脱离群体去生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是学会享受孤独,学会独自面对很多东西也是我们必备的一项技能。美国作家梭罗,在经过了两年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之后写出了一部具有极高价值的美文《瓦尔登湖》。《瓦尔登湖》并不仅仅是梭罗的对大自然简单的记录,它的文字所具有沉静的力量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梭罗在独居生活中深入的思考了自我,重塑自我,并且与深入地接触,观察了大自然。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彰显出了个人学会享受孤独的重要性。在独自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很多感到孤独的时候,但是孤独是一种力量,它可以驱使我们去面对自己从前不敢面对的事,驱使我们去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完成很多事。而当你习惯了这种孤独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许多以前不曾拥有的技能,对自己和社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样的层面上来说,孤独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体会的一种感觉,而独自旅行,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现在的旅行好像都已经是被符号化了的,只要谈到旅行,可能大部分的人会想到各种各样夺人眼球的旅行攻略,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旅游胜地等等。说实话,笔者之前也觉得旅行就应该去那些景色宜人的名胜风景区,就应该有一份完整的攻略或者一份完整的计划。但是在我了解到老师的旅游方式之后,我确确实实的被这种自然,随性的生活方式打动了。旅游不一定非要去夏威夷,不一定非得去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我觉得现在的旅游业有一种刻意得让人生厌的感觉。千篇一律的古城其实是推倒了原来有几百年历史的房屋建成的,形形色色的纪念品其实都是来自于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甚至都不用走出家门,只要上网一搜,铺天盖地的都是你在各种各样古城里看到的纪念品。真正的古城其实都被淹没了,被淹没在商业化的大潮里觅不到踪迹。那些你在网上看不到宣传的古镇,才真真正正的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城的影子。我印象很深的是我之前去过的香格里拉,那里也有一个古城,但是真正打动我的不是那些让人头晕目眩的小东西,而是我看到的一场可以用盛大来形容的群舞。当时是在一个广场上,有很多穿着民族服装的人在跳舞。你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他们不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在跳舞,而是完完全全的,自发性的,自然而然的群舞,他们没有队形,没有统一的着装,没有一致的动作,甚至没有音乐,但是每一个人的脸上带着的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是我没有在任何一个广场舞大妈脸上见过的。群舞的人群里甚至有一个人在一边喝酒一边随意的转着圈,那种自然和潇洒真的让人心生艳羡。所以旅行不是要你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很远的地方拍拍照吃吃饭然后又回来,其实这样根本算不上我们所阐述的旅行。你需要做的是去感受,感受那个地方,感受生活的气息,感受风土人情。
在我看来,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朴素不做作,就是自然,就是自由。即使你只是周末去了一趟离你很近的乡村,去踩一踩湿润的泥土,去看看正在萌芽的花草,去跟田坎上的老爷爷聊几句他年轻时候的故事,那也可以算是一趟旅行。可能很多人真的非常的想去旅行,但总是因为钱,因为工作,因为孩子等等而屡屡耽误了旅行。有一句话说,阻挡你去旅行的理由可能有千千万万个,但是真正促使你踏出这一步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就是你想。
旅行,既然把我们它定义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应该跳出传统观念的桎梏,就应该用一种沉淀的方式去做这件事。我非常希望有一天大家都是为了生活,为了追求,为了自我去旅行,而不是为了旅行,才去旅行。
建议
1.期待老师上课能够用多媒体教室提供的话筒,这样声音能大点,坐在后面听不太清老师在说什么;
2.我觉得老师上课的时候要是能够加入一些视频的播放的话感觉会使课堂内容更丰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