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植物检疫技术概述
浅谈植物检疫技术概述
摘要:从植物病虫害标本的采集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检疫对象识别及检疫对象封锁控制措施等方面对植物检疫技术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植物检疫 方法 对象识别 封锁控制
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国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各地调运的种子种苗及农产品日益增多,大大增加了植物病、虫、杂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有害生物入侵发生危害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掌握植物检疫识别技术、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显得愈加重要。1植物病虫害标本的采集
植物病虫害标本是植物病虫害及其分布的实物性记载。标本的存在,即可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室内进行鉴定。
1.1采集标本的要求
1.1.1症状典型。具有不同阶段的症状。
1.1.2带有病征。病部带有病原物的子实体。
1.1.3病害单纯。l个标本只能具有l种病害。
1.1.4记载详细。有寄主名称、发病情况、环境条件、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人等。1.2采集病害标本的注意事项①对于不认识的寄主植物,注意采集枝条、叶片、花果等部分,以便鉴定植物名称;②适合压制的叶片标本,应随采随压于标本夹中,否则叶片失水卷缩无法展平;③腐烂的果实标本应先以标本纸分别包裹后再置于标本箱中,防止污染和挤坏标本;④黑粉菌类标本由于病菌抱子极多,容易散落,所以应用纸袋分装,以免混杂;⑤每种标本的采集应具有一定的复份,一般要求5份以上,以便鉴定、保存和交换。
2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
检疫检验主要对现场检疫取回的代表样品和病、虫、杂草籽粒样本,在实验室作进一步检验鉴定。检验方法因不同病、虫、杂草的种类和不同的植物、植物产品而异。2.1害虫常用的检验方法过筛检查、比重检查、染色检查、解剖检查、灯光透视检查等。2.2真菌病害常用的检验方法洗涤检验、漏斗分离检查、直接检查、切片检查、保湿萌芽检查、分离培养检查等。
2.3细菌病容常用的检验方法分离培养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学方法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2.4病毒病害常用的检验方法染色法、指示植物接种检验、血清学方法以及PCR、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2.5病原线虫常用的检验方法直接分离法、漏斗分离法、浅盘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漂浮分离法、直接解剖分离法等。
3检疫对象识别
植物检疫对象是专指那些经国家及有关检疫部门科学审定,并明文规定要采取检疫措施禁止传人的植物病、虫、杂草等。
3.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3.1.1田间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淡黄色狭条斑。病斑表面常分泌有大量橘黄色露珠状菌脓,干悴后成鱼籽状胶粒,粘在病叶上。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叶呈橘红色,并迅速枯死。条斑也可发生在叶鞘上。
3.1.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水稻生育中、后期进行,根据病斑颜色和形态认定。
室内检验:将病组织切断后,菌脓从切口溢出;也可进行镜检观察。②
3.2小麦矮腥黑稼病
3.2.1田间症状。病株显著矮化,株高仅为健株的l/3-1/2,分孽增多,病穗外观比健穗肥大,小穗、小花增多,芒短而弯,向外开张,病穗上各小穗均受害成为黑褐色菌痪,坚硬不易压破。
3.2.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小麦分萦及灌浆后期调查。重点调查田块的四周近田埂处。病菌能刺激小麦产生较多的分孽,感病植株分孽每株多达30一40个,而健株一般不超过20个;在小麦灌浆后期,感病植株病粒外壳均呈暗褐色,而健株麦粒外壳则呈浅绿色,稍带透明。②室内检验:现行检验方法主要用冬抱子形态特征与萌发特性区分矮腥黑穗病菌与网腥黑穗病菌。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抱子网脊高度通常为2一3um,胶鞘厚度通常为2一4um,网目径通常为3一6um,抱子直径幅度16.8一32um,多数为18一24um。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抱子在17℃无光照的条件下,1周后不能萌发,而只能在5℃、有光照条件下经20一90d才能萌发,网腥黑穗病菌冬抱子以上2种条件下1周后都可萌发;矮腥冬抱子萌芽后的先菌丝有分枝现象,且能产生数量多达50一60个小抱子,而网腥先菌丝较少有分枝现象,小抱子数量只有4一16个。
3.3玉米箱.病
3.3.1田间症状。玉米霜霉病为系统侵染,病叶色泽苍白,形成初黄白色,后颜色变深的条纹,潮湿时长出白色霜霉状物。有时病菌在坏死组织里产生卵抱子。病株生长缓慢、矮化、不结果穗或穗小粒瘪。
3.3.2检验方法。①检查来自疫区的高梁、玉米包袋材料,将其保湿1周,或埋在灭菌土壤中1周,使组织腐烂分解,然后制片镜检卵抱子;②用洗涤检验法,检验种子外部是否附着卵抱子;③将种子播于灭菌土壤中,观察幼苗系统症状,直到出苗后5周以后。
3.4马铃.瘩肿病
3.4.1田间症状。症状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地下部分(根系除外),其块茎、甸甸茎受害后形成较大的甚至包围整个茎基部的癌瘤,酷似花椰菜的花球。幼薯受害则整个成畸形。较大薯块则多在芽眼处形成畸形的癌瘤。高感品种在腋芽和茎间形成小癌瘤。癌肿初为白色,见光后渐为绿色,最后变褐至黑色,腐烂。
3.4.2室内检验。产地检疫时间可在马铃薯生育的中、后期或收获期。室内检验主要是检查块茎上有无癌瘤。尤其是芽眼周围有无小的癌瘤,对可疑为癌肿瘤的组织,应作徒手切片镜检,检查有无休眠抱子囊或夏抱子堆及夏抱子囊。
3.5大豆疫病
3.5.1田间症状。大豆生育期的各阶段均可发生,引起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田间播种后可引起种腐,幼苗出土后碎倒,主根变褐、变软,枯萎死亡。真叶期受害,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不失绿,感病重时叶片发黄,枯萎而死。成株期受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凹陷病斑,并向上下不同部位扩展,叶柄基部叶片下垂呈八字形,叶片不脱落,整个植株逐渐变黄枯死。较老植株豆英受害,往往茎部、侧枝及主根形成坚硬的边缘不清的病痕。3.5.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主要采取踏查法,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苗期,幼苗出土前后及真叶期各调查l次,观察有无特征性病症出现;二是在生育中期。②室内检验:检验种子表面带菌.可用常规的洗涤检验;种皮里带菌,可将豆粒放在10%KOH水溶液中处理后剥下种皮,制片,然后镜检;疫霉菌的分离培养,可采用PARP选择性培养基(即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加人匹马霉素10mg/kg、安比西林250mg/kg、利福霉素10mg/kg、五抓硝基苯100mg/kg、恶霉灵50mg/kg)。
3.6柑福演疡病
3.6.1田间症状。危害枝梢、叶片、果实和曹片,形成木栓化隆起的病斑。①叶片症状:病
斑初时在叶背面出现黄色、针头大的油演状斑点,后逐渐扩大、隆起,表皮破裂,呈海绵状,灰白色,以后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灰褐色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多近圆形,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圈,靠近晕圈处常有褐色釉光边缘,但老叶上病斑的黄晕圈有时不明显。②枝梢症状:在嫩梢上的病斑比叶片上的更隆起、木栓化,呈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圆形、椭圆形或多个一起呈不规则形,浅黄色或黄褐色,并有暗褐色狭细釉光边缘。③果实症状:与叶片相似,但木栓化程度更高,开裂更显著,无黄色晕圈,有些有釉光边缘。病部只限于果皮上,不深至果肉,果实生育前期发生的病斑多隆起,中、后期发生的较扁平,病果易脱落。
3.6.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苗木夏梢转绿后、秋梢转绿后、出苗前和果实采摘前l个月进行产地检验。果园、苗圃按品种在全面目测检查的基础上,随机取10个样点,果树查5%一10%;苗木l万株以下查全部,l万一10万株查30%,10万株以上查巧%。仔细检查叶片、枝梢、果实上有无溃疡病斑。②室内检验:可先用一般检查细菌滋脓的方法,确诊其为细菌病害后,再作分离培养。
3.7烟草环斑病毒病
3.7.1田间症状。发病叶片上出现环纹状褪绿斑和坏死斑,散生、2层或3层,并常沿叶脉发展。叶上环斑数量l一2个或数个不等。重病株矮化、叶片变小,量轻质劣。病茎和叶柄上产生褐色条斑。该病毒常使花期不育,减少种子产量。
3.7.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平均气温达20℃时,到田间调查。②室内检验:一般采用鉴别寄主、血清学、电镜、分子生物技术等方法。鉴别寄主是常用的方法,当接种鉴别寄主的症状陆续明显时观察叶片上的病斑:可豆出现褐色小枯斑;黄瓜子叶出现淡黄圆斑,新生真叶出现系统不规则淡黄色斑,老叶变成褐色枯斑,新叶扭曲;烟草叶先出现同心环纹,逐渐变成系统花叶;千日红叶出现褪绿小环斑;菜豆、觅色黎、昆诺黎叶出现枯斑。
3.8番茄溃疡病
3.8.1田间症状。该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幼苗期至结果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由叶缘开始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生溃疡状凹陷条斑,病株矮化或枯死。番茄插架时最易看到早期症状,起初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卷缩,似缺水状,病叶叶柄上有长条揭斑,最后全叶枯死;后期茎秆上出现狭长的条斑,扩展、下陷或开裂,病茎增粗,常生大量气生根。髓部褐色,茎中空,多雨或湿度大时病叶、病茎常滋出菌脓,干燥后成白色污状物。果实受害时幼果皱缩、畸形,果内种子很小、黑色、不成熟;青果上病斑为圆形,外圈白色,中心粗糙褐色,俗称“鸟眼斑”,这是溃疡病特有的症状。
3.8.2调查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番茄开花至采摘期,均可随机调查,但座果期症状明显,易诊断。②室内检验:植株检验是选取病株茎秆,清水洗净,晾干后用75%酒精涂布茎秆表面,过火焰。维管束的病健交界处切取小块组织,切碎悬浮于0.1%陈水中,充分振荡,静置30min,用接种环茹取细菌悬浮液至523晾脂平板上画线分离,28℃培养96h,挑取均匀一致的小菌落,再纯化3次,反复观察其特征,并留作致病性测定。如果出现番茄溃疡病形态特征即可确诊。3.9稻水象甲
3.9.1形态特征。①成虫:体长2.8一3.2mm,黑色,密被灰绿色鳞片,嚎短阔,端部环绕灰白色刚毛。前胸背板肩突明显,从背板中区至鞘翅末端1乃处的背部鳞片黑色,成明显的广口瓶状的黑色大斑。鞘翅有6条纵纹。3对足基节基部鳞片黄色。雌虫后足胫节具前锐突,背板后缘呈深的凹陷。②卵:珍珠白色,一侧略内弯,多产于水面下的叶鞘组织内。③幼虫:白色、无足,头部褐色,共4龄,腹节背面2一7节各有l对钩状呼吸管,气门位于管中,4龄虫体长约8mm。④蛹:居于灰褐色土茧中,近椭圆形,直径约5mm,猫附于根上。白色,复眼红褐色,形似成虫。
3.9.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可分为越冬场所成虫数量调查和秧田越冬代成虫数量调查。②室内检验:依据该虫生物学特性,分别查验成虫、幼虫及蛹,确定是否为稻水象甲的各虫态。
3.10小麦黑森彼蚊
3.10.1形态特征。①成虫:雌成虫体长2.5一4.0mm,初羽化时体浅褐色,以后色泽变暗。头部前端扁平,复眼大。触角位于额的中间,鞭节具环丝,16一18节,约为体长的1/3,小盾片上生有黑毛。足细长,被黑色鳞片,跄节5节。翅长卵形,翅面有黑短毛。腹部肥大,8节,淡褐色。雄成虫体长2一3mm,初羽化时粉红色,后色泽变暗。与雌虫的区别是体较细瘦,触角为体长的2乃,小盾片上有白毛,腹部纤细,几乎为黑色,第10节演变成上、下生殖板。②卵:长圆柱形,两端尖,长0.4一0.6rnm。初产时透明,有红色斑点,后为红褐色有光泽。常2一巧粒首尾相接地产于叶正面的脉沟内,密集成行,状如小麦条锈病病斑。③幼虫:初孵时红褐色,取食蜕皮后变为乳白色或浅绿色,13节。呈不对称纺锤形,幼虫在前胸腹面后缘有l个瘦蚊科大多数幼虫特有的Y形胸叉(剑骨片)。④蛹:为围蛹,栗褐色,略扁形似亚麻籽,长4.0一5.9mm,前端小而钝圆,后端大而具有凹缘。
3.10.2调查及检验方法。田间调查:根据小麦黑森痪蚊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状,田间调查时①
多用行长法取样。每点取长25cm、50cm或100cm均可,视虫量而定。②室内检验:将采集来的疑似感虫的麦类作物,着重将根部及近根各节叶鞘剥开,观察叶鞘内侧是否有幼虫及围蛹,检查麦粒内是否混有围蛹,将可疑的虫体在室内进行鉴定。
3.11苹果盘蛾
3.11.1形态特征。①成虫:体长8mm,翅展19一20mm,全体黑褐色、带紫色光泽。前翅翅面颜色可分为3区:臀角的椭圆形大斑深褐色,有3条青铜色条纹;翅基部褐色,外缘突出略成三角形,杂有斜形波状纹;翅中部淡褐色,杂有褐色斜纹。雌、雄蛾前翅腹面有很大区别,雄虫沿中室后缘有1条黑色的鳞片。雌虫翅绪4根,雄虫仅1根。②卵:略带椭圆形,长1.1一1.2mm,宽0.9一1mm,极扁平,中央部分略隆起。③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4一18mm。初孵幼虫体淡黄白色,稍大变淡红色,成长后呈红色。前胸盾呈淡黄色并有较规则的褐色斑点,有刚毛,臀板颜色较浅,有淡褐色斑点,腹足趾钩单序缺环(外缺)。④蛹:体长7一10mm,黄褐色,雌、雄蛹肛门两侧各有2根钩状刺,末端6根刺。
3.11.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可在生长季节成虫发生盛期进行,采取苹果蠢蛾性诱剂监测,或根据其为害状及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别;②室内检验:根据成虫、幼虫、蛹及卵的特征镜检。
3.12假高梁
3.12.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秆直立,具甸甸根状茎。叶阔线状披针形,基部被有白色绢状疏柔毛,中脉白色且厚,边缘粗糙,分枝轮生。小穗多数,成对着生,其中1枚有柄者多为雄性或退化不育,另1枚无柄小穗两性,能结实。在顶端的l节上3枚共生。结实小穗呈卵圆状披针形,颖硬革质,黄褐色至紫黑色。颖果椭圆形,暗红褐色,无光泽,顶端钝圆,具宿存花柱。脐圆形,深紫褐色。胚椭圆形,大而明显。
3.12.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进口粮加工厂区rokm内的村庄、田地及铁路专用线周围进行详细调查;②室内检验:可采取一般解剖法检验。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膨胀变软后,横向或纵向切开种子。置于双目解剖镜下观察其内部形态、结构颜色,胚乳有无及质地,胚的形状大小、位置、子叶数目等,和假高粱形态特征比较鉴别,或采取显微切片法鉴定。4检疫对象封锁控制措施
(l)从国外引进(含携带、邮寄)种子、苗木必须经检疫部门审批后方可人境,并在指定的地点进行1一2年的隔离试种。
(2)严禁从疫区调入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特殊情况必须引进的濡经审批。
(3)从病区引进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应严格进行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产地检疫
部门出具检疫合格证,调人地要进行复查必要时应进行复验,如发现有检疫对象和应检病、虫、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消毒、控制使用或销毁等措施进行处理。
(4)在无检疫对象分布地区建立无检疫病虫种苗寮育基地,在作物生长季中进行产地检疫。
(5)消灭零星病田。对发生少量检疫对象的田块,采取挖净、消毒土壤、深埋或烧掉的办法,彻底清除危险性有害生物。
(6)对有害生物发生较为普遍的田块,应采取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以延缓其扩散蔓延速度和减少危害的程度。
第二篇:我国植物检疫发展概述
我国植物检疫发展概述
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文摘要: 植物检疫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行政机构利用法规的形式,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扩散的一系列根本措施 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和对内检疫(又称国内检疫)。对外检疫是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以及国际交通要道对出入口或过境的物品进行检疫和处理;对内检疫是在国内防止和消灭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换、调运种子、苗木及其它农产品等传播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
关键字: 植物检疫, 对外检疫, 对内检疫, 检疫和处理.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以后,植物检疫工作愈发突显出它的重要性。首先是保护农业生产。当一些病虫、杂草传入到一个新的适宜其生长繁殖的地方,而没有原产地的天敌、气候条件和防治技术的控制,往往会大量繁殖,迅速扩展,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马铃薯晚疫病在19世纪30年代从美洲传入欧洲,1848年在爱尔兰大暴发,马铃薯大面积死亡,造成数十万人饥饿而死。甘薯黑斑病在1937年随侵华日军的喂马甘薯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流行,主要甘薯产区均发生,造成重大产量损失。人、畜吃了病薯,引起中毒。稻水象甲于1987年首次由日本传入我国,后传入浙江、福建、安徽、湖南等地,每年以30公里以上的速度迅速扩散。该虫危害性极大,受害稻田少则减产20%~30%,多则减产54%~85%,甚至绝收。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不重视和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话,将很快蔓延到其它产粮区,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仅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10种主要外来侵入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570多亿元,如果加上其它外来侵入物种造成的损失,则高达上千亿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部门要认真覆行职责做好这项工作,将危险性病虫、杂草拒之门外;或传入后采取有力措施扑灭,防止其扩散蔓延;对不能短时间扑灭的,要将其封锁在局部地区,防止扩大危产,切实为“三农”服务。
其次是促进对外贸易。我国加入WTO以害,保障农业安全生后,农产品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植物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使进出口农产品不携带危险性病虫、杂草,才能保证农产品国际贸易顺利进行,能够打破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壁垒,促进对外贸易。
2.中国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2、1国家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确定了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
由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在国家涉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订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以及《食品卫生法》等法律,分别规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目的和任务,责任范围,授权执法机关和管辖权限,检验检疫的执行程序,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等重要内容,从根本上确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地位。
2、2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四个法律的行政执法机构,确立了它在法律上的执法主体地位
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述四个关于检验检疫的法律,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国务院成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部门和出入境卫生检疫部门,作为授权执行有关法律和主管各该方面工作的主管机关,确立了它们在法律上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
1998年国家出入境 检验检疫体制改革,实行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体制合一后,合并成立的国家检验检疫机构,继承了原来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的执法授权,成为四个法律共同的授权执法部门。
鉴于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涉外性质,必须强调执法的集中统一与一致对外,国务院批准检验检疫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由于检验检疫的另一特点是技术性很强,必须通过检测技术手断来实施法律,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的同时,加强检测设备和技术 队伍的建设,以利通过强化技术检测力量有效实施法律规定。
2、3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依法施检的执法基础在上述四个检验检疫法律和国务院的实施条例公布后,各种配套法规、规范性程序文件、检验检测技术标准、检疫对象的消毒、灭菌、除虫等无害化处理规范等,经过具体化和修改补充已基本完整齐备;检验检疫机构经过调整精干,健全内部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也已基本适应了执法需要,对于保证检验检疫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体系,还要适应有关国际条约。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和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APPPC)等,并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检验检疫协定,使中国的检验检疫与国际法规标准相一致创造了条件。2、4中国检验检疫法律,具有完备的监管程序,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
中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的实施,在将近百年发展的历史中,借鉴历史传统和国际经验,已形成了一个配套体系完整,监管要素齐备的执法监督体系,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主要有:
第一,所有四个检验检疫法规都有一个具有强制性的闭环性的监管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货物的进出口和出入境都要通过海关最后一道监管措施,未经检验检疫并取得有效证书和放行单据就无法通关过境,人员的出入境则有边防机构的监管把关来保证检疫程序的有效实施。
第二,在海关、边防把住最后一道关口的前提下,检验检疫部门的强制性报检签证程序,强制性安全卫生检测技术标准,强制性的抽样检查程序也随之发挥监督机制,使有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实施。
第三,合同规定凭检验检疫部门检验证书交货结算和对外索赔的,没有证书无法装船结汇和对外索赔,起到了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3.新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3、1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存储和快速分析计算能力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提供了有力手段。原北京农业大学专家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农业气候分析的数据库系统——农业气候相似距库。植检科学工作者利用该系统先后对美国白蛾等危险I生有害生物在我国可能适生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获得很好的结果,为检疫的宏观预测提供了依据。
3、2 地理植物病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原动植物检疫实验所组织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数理统计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TCK)的地理植病模型进行了专题研究。专家设计了积年流行模型(TCK孢子田间存活模型,单年流行模型)以及TCK冬孢子萌发侵染模型、TCK在小麦植株体内生长模型等,将积年流行模型与数据库系统及GIS结合形成TCK地理植病模型,经过模型运转得出TCK适生年(非适生年)概率与连续适生(非适生)年发生概率的关系,从而得出中国冬麦区TCK发病面积可达19.3%(分别分布在18个省、市、自治区),证明TCK对中国小麦生产具有很大威胁和风险,从而有力地批驳了有的国家提出
TCK有病无害论,为我国进口小麦检疫准入提供了科学依据。
3、3 探索GIS和GPS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空间信息手段,提供了生物和环境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的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先进的定位技术,可以将诱捕器编号和其经度、纬度建立诱捕器空间数据库定位系统。GIS和GPS技术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疫情监测、检疫决策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对植物检疫的科学化和促进植物检疫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4 分子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我国在植物检疫性病虫的检测、鉴定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取得可喜成果。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不仅快速、准确、灵敏自动化程度高,易标准化,而且也解决了如种子上病菌及未显症病害的快速检测与鉴定等许多技术难题,符合植检特点和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检验检疫系统应用克隆与基因表达、DNA序列测定、基因探针、PCR、生物芯片等技术对检疫性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全面开展研究应用,如对梨火疫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番茄环斑病毒、李坏死环斑病毒、小麦印度腥黑穗病、黑麦草腥黑穗病、松材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白线虫、光肩星天牛、果实蝇、红火蚁等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植物检疫其职责更加明确,法律地位更加清晰,检测技术更加先进、更加完善,机构和人员更加精简、高效。这标志着植物检疫事业已全面进入新的时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各直属局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出入境植物检疫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植物检疫学 朱西儒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植物检疫的概念和重要性
http://nongyj.fuyang.gov.cn/news/WBKX_7895/20066634995.aspx
[3]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和作用.http:///1708/
[4] 美国植物检疫中国种植业信息网2006-09-13
[5] 我国植物检疫的现状与技术进展植物保护.2007,33.(5)-14-21 姚文国
第三篇:植物检疫学
植物检疫学--动植检
可能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 植物保护的防止对象则是当地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有害生物。
(2)处理的要求不同: 植物检疫处理的效果要求彻底杀灭有害生物或辐射处理后至少达到不育状态,不计成本,不留后患; 植物保护中所言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的防治效果往往只要求将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阈值或纺织指标以下,还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往往不要求彻底杀灭。
(3)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法不同: 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依靠有关部门(海关、外贸单位、邮电、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紧密合作来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或传出; 植物保护所研究的是常规发生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防治方法,再次基础上制定某一地区某一作物上特定的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计划。
2.简述我国目前植物检疫的体系结构:√
(1)植物检疫的主管部门
进出境检疫、国内农业检疫及林业检疫三部分组成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
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业植物的检疫工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作为具体的主管部门
农业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和国家林业局所属森林植物检疫的机构作为具体主管部门
(2)植物检疫的技术依托单位
包括植物检疫的科研单位、检疫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学校团体等
3.什么是PRA?√
PRA是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的简称,指以生物学或其他科学和经济学证据评价确定一个生物体是否为有害生物,该生物体是否应限定以及为此采取何种植物检疫措施的力度的过程
4.检疫处理的方法及针对的对象√
(1)退回或销毁处理
对象 a:输入《重活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进境处名录》中的植物、植物产品,并未事先办理特许审批手续的b:输入植物、植物产品及应捡物中经检验发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所规定的有害生物且先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c:经检验发现有害植物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感染限定的有害生物且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d:输入植物、植物产品经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危害严重并已失去使用价值的(2)禁止出口处理的对象 a:输出的植物、植物产品经检验发现入境国有检疫要求中所规定的不能带有的有害生物,并无有效除害处理的b:输出植物、植物产品经检验发现病虫害,危害严重并已失去使用价值的(3)除害处理
对象:a:输入输出植物、植物产品经检疫发现感染限定的病虫害,并具有有效方法除害处理的b:输出、输入植物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经检疫发现感染限定性的有害生物并有条件可以除害的。
5.梨火疫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第四篇:植物检疫学
植物种子、种苗及其它繁殖材料指什么?
SPS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或差别待遇有什么规定?SPS对透明度有何规定?SPS对等同对待有何要求? 为什么要制定《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简称SPS)?
植物种子、种苗及其它繁殖材料指什么?
什么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其重要性体现在哪几方面?
简述植物检疫原理?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我国2006年和2007年颁布了新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有何新的变动?其依据是什么?
第五篇:通信技术概述教案
通信技术概述教案
呼家庄小学
赵治
学习内容:古代的风火传递,驿站传递,战场孔明灯,现代的电话、网络、卫星,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学习目的:
1、了解通信的概念,了解原始的通信方式。
2、掌握原始的通信方式,能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利用。
3、原始的通信方式对现代通信的影响与发展。
学习内容:
1、什么是通信技术:通信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通信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人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很多人合作,这样就生了互相通信的需要。开始用手势,叫声来表达意思,久而久之,叫声的音节渐渐丰富起来,产生了词汇,后起又发明了听不懂角,烽火等通信工具。
2、传统通信方式
烽火台——夜间点火,白天放烟。
战场——“击鼓鸣金”:击鼓则进攻,鸣金则撤退。信鸽——传递信息 马——驿站——运输工具。
3、现代通信方式
电信号——电报——电码——电话——广播—— 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被各方面利用。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话方式。课后练习:
下列属于目视(可看见的范围)通信方式的是
A手势
B烽火
C闪光
D击鼓
E旗语
比较一下烽火通信、击鼓通信和邮驿通信,各有什么优势与不足?(1)烽火传递远,击鼓传递近。(2)烽火传递慢,击鼓传递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