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意见
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意见
[2012-07-16]
一、当前病虫发生概况
(一)水稻纹枯病
据市植保站7月10~13日在社渚等地调查20块杂交稻,平均病穴率5.5%(去年同期3%),幅度0~48;达标田块率25%;调查28块单晚,平均病穴率8.1%(去年同期0.4%),幅度0~90,达标田块率25%。目前田间病情明显重于去年同期,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当前杂交稻和早栽单季晚稻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二)白背飞虱
1.灯下诱虫情况
淦西灯下四(1)代白背飞虱于6月7日始见,比去年早4天,灯下在6月28日至7月9日出现明显迁入虫峰,蜂量为323头,比常年略早,属于早发年份。至7月12日止,灯下累计诱虫340头,列2005年以来的第五位,是2008年以来迁入量最多的年份。
2.田间虫卵量
(1)田间虫量:据市植保站7月10~12日在社渚等地调查20块杂交稻,平均百穴总飞虱794.8头,幅度205~1785,其中百穴白背飞虱794头,幅度205~1785,是去年同期的10倍,百穴灰飞虱0.8头,幅度0~5,稻飞虱达标田块率25%;调查28块单季晚稻,平均百穴总飞虱269.3头,幅度0~1210。其中,百穴白背飞虱256头,幅度0~1160,是去年同期的20多倍,百穴灰飞虱13头,幅度0~70,总飞虱达标田块率14.3%。
(2)田间卵量:7月10~13日调查8块杂优,平均百穴有卵条129.1条,幅度33.3~233.3,百穴未孵卵量933.4粒,幅度133.3~1866.7。调查19块单晚,平均百穴有卵条194.7条,幅度0~433.3,百穴未孵卵量1391.2粒,幅度0~3633.3。据7月13日调查,田间飞虱卵发育进度:初期卵占35.2%,中期卵占57.8%,后末期卵占7%。目前正值五(2)代白背飞虱卵孵期,预计五(2)代白背飞虱中等发生,局部地区中等偏重发生。
(三)四(2)代纵卷叶虫
1、田间赶蛾:据市植保站等地田间赶蛾,今年四(2)代成虫于6月23日始见,新昌及泓口等地田间赶蛾至今没有出现明显蛾高峰,但在田间普查过程中,发现部分稻田蛾量较高,如7月12日在上兴永和赶蛾,有的田块每亩蛾量达300头以上,7月13日在别桥胡塘赶蛾有的田块每亩蛾量达1370头,因此,田间蛾情复杂且不平衡性大。
2、田间虫卵量:据市植保站7月10~12日在全市各地调查,8块杂交稻,平均百穴虫卵量13头,幅度0~33.3;19块单晚稻,平均百穴虫卵量50.8粒头,幅度0~300,其中百穴卵量40.3粒,百穴虫量10.5头。随时间后移,田间虫卵量近阶段还会有所增加,7月12~13日调查田间发育进度为:初期卵占24%,中期卵占44%,后末期卵占16%,一龄占0%,二龄占8%,三龄占4%,四龄占4%,五龄占0%。因此,二代纵卷叶虫16日以后为低龄高峰期,预计二代纵卷叶虫属于中等偏轻发生年份,局部地区中等发生。
(四)大螟
1、灯下诱蛾情况
新昌淦西灯下至7月12日止,一、二代累计诱虫437头。属于偏多年份。其中二代大螟于7月8~10日出现一个小蛾峰,预计二代大螟卵在7月16~18日出现卵孵高峰。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水稻纹枯病和白背飞虱,兼治纵卷叶虫和灰飞虱等病虫害。
2、防治对象田:全市所有杂交水稻大田、早栽(播)单季晚稻(6月10日之前移栽)和各级水稻丰产方。
3、防治时间:7月17─19日;
4、防治药种和方法:
(1)亩用20%毒.氟铃60毫升+70%吡蚜酮8克(金点子)+12.5%文霉清200毫升;
(2)亩用30%甲维•毒死蜱乳油(倍闲)100毫升+15%井冈丙环30克+25%噻嗪酮(控蚧虱)40克。
(3)45%毒死蜱(锐爱)80毫升+5%氟铃脲是50毫升+25%噻嗪酮40克+12.5%井•腊芽200毫升;以上药种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喷雾,为了确保防效,用药时田间应保持3~5厘米左右的浅水层。
三、注意事项
1、毒.氟铃和毒死蜱等药剂对水生动物毒性较大,应注意安全用药;
2、如药后4小时内遇到中等以上降雨天气,那雨停后应立即补治,切忌拖延;
3、目前正处高温季节,注意用药安全,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第二篇: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应对措施
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应对措施
我镇今年麦茬稻栽插期相对较迟,生长偏弱,根据对我镇水稻田块调查以及气候条件分析,病虫害发生总体趋势及防治措施如下:
一、发生情况
二代二化螟偏轻发生,少部田块发生较重;四(2)代稻纵卷叶螟轻发,估计五(3)代会中等偏重发生;四(2)代稻飞虱中等发生,特别是徐小村、德胜村、永宁村、泗州庙村的沿河一代稻田中等偏重,少部重发,以白背飞虱为主。目前水稻主防的病害水稻纹枯病,因天气干旱栽插偏迟等原因为轻发,只在部分早春茬上零星发现。稻瘟病也就在少部分感病品种上零星发生。
二、防治意见:
1.防治时期及防治对象:①7月23-30号,麦茬稻和早栽麦茬稻,主治二代二化螟,五(3)代白背飞虱,预防纹枯病、稻瘟病,挑治稻纵卷叶螟,到目前,因宣传到位,我镇所有田块统防一遍,部分2遍;②8月上旬,主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补治二代二化螟,预防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③8月中下旬后,主防稻飞虱、纹枯病二化螟,六(4)代稻纵卷叶螟,穗颈瘟、稻曲病等穗部病害。
2.防治用药:①防治二代二化螟用药:92%杀虫单粉剂、20%辛·唑磷乳油、97%乙酰甲胺磷水分散粒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
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乳油;②防治稻纵卷叶螟用:24%氰氟虫腙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5%甲维盐乳油、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乳油;③防治稻飞虱用50%吡蚜酮粉剂、25%噻嗪酮粉剂、48%毒死蜱乳油、80%敌敌畏乳油;④防治稻纹枯病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12.5%氟环唑悬浮剂、12.5%井·蜡蚜水剂;⑤防治稻温病用:40%稻瘟灵乳油、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⑥防治稻曲病用15%三唑醇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
三.目前对水稻构成严重威胁的是干旱高温热害,我镇早春茬、早麦茬已经或正在抽穗养花,根据水稻生长特点日气温高于35℃时就会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造成药粉败育,结实率下降。针对当前天气,有条件的地方,建议采取日灌夜排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高温热害,也可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目前我镇60%以上水稻干旱缼水,旱灾严重,特别是界牌村、大蒋村、徐小村、朗峰村,干旱特别严重。直播稻、早麦茬玉米,近期再无降水将减产严重。建议在防治病虫害时在药剂中另入叶面肥,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达到保苗保产的目的。
界牌集镇农技站、2012-7-29
第三篇: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予粳6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技术编写 邵友远
予粳6号是水稻专家孙彦常于93年主持培育的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竖叶、直穗、高光效,优质、高产、稳产特点的于98年通过国审,现成为河南和国家北方黄淮稻区的当家品种,由于多年种植和气候的变化,病虫害较重,若栽培不当易发生纹枯病、稻瘟病、黄叶病等多种病害,根据专家指导,提出600-700公斤优化栽培技术要点。(仅供参考)
一、秧苗期(5月1日-6月15日)
1、适宜播期:5月3日左右。
2、秧田播量:每平方50克左右。
3、晒种2-3天。
4、浸种:用1%多菌灵或2%生石灰浸种2-3天。
5、施肥:每亩施多元复合肥60-75公斤或二铵20-2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4公斤浅混均匀施作底肥,2-3叶期亩施硫铵10-15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一周后再追尿素10-15公斤。
6、灌水:一叶一心前湿润出苗,五叶前浅水促苗,五叶期后干湿炼苗。
7、病虫防治:二叶一心至插秧前用三环唑、四季红或蚍虫虫林加杀虫双等药剂,防治稻瘟病、稻蓟马、二化螟和传播病毒病(黄叶病)的灰飞虱,叶蝉3-4次。
二、分蘖期(6月15日-7月20日)
1、施肥:施足腐熟的农家肥2-3方/亩,施多元复合肥50-70公斤或施二铵20-25公斤加硫酸钾10-15公斤加碳铵25公斤旋入或撒在垡头上耙匀(盐碱地施肥要酌减,要本着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
2、插秧:行距9-10寸,穴距
3.5-4寸,每穴壮苗2-3棵弱苗5-6棵,做到直、浅、匀、稳、齐。
3、追肥:插秧后3-5天,亩施尿素8-10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加18%杀虫双水剂350毫升(防钻心虫)加强力多菌灵25毫升(预防纹枯病、恶苗病)插后10-15天亩追尿素15-20公斤,或碳铵50-75公斤。(盐碱地酌情减量)
4、灌水:大水泡田、浅水整地、薄水插秧、深水返青、露泥分蘖、够苗晾田。
5、防病虫:7月20日左右用纹枯净或井岗霉素加粉锈宁加BT、甲安磷等防治纹枯病、稻螟虫。
三、拔节长穗期(7月20日-8月25日)
1、拔节期:控水供气,少浇水多晾田、孕穗期小水勤灌,切忌干旱减产。
2、施肥:要估地力、凭经验、观叶色巧施增粒保花肥,施多元复合肥3-8公斤,原则是早褪色早施、晚褪色晚施、浓绿不施。对往年多发病地块,要减氮、稳磷、增钾、补微,可酌情喷叶面肥,如钙、镁、硫、锌能增强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
3、病虫防治:7月20日前后及8月20日前后,分别综合防治一次纹枯病、卷叶螟、二化螟、稻苞虫、稻飞虱等。7月下旬至8月上旬如遇低温、高湿的阴雨天气,应及时喷三环唑、瘟特灵等药剂防治叶稻瘟。8月底9月初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用稻瘟灵、三环唑各喷一次防治穗颈瘟。易发生白叶枯及基腐病的地块应间歇灌水,控水供气,于拔节初至齐穗,用噻菌铜、龙克菌、及托布津、菌核净等交替使用防2-3遍。
前期管理目标:7月25日前促早生、快发、稳生、健长。方法:肥施好、水浇巧、灭病虫、除杂草、促分蘖、控苗高。中期管理目标: 7月25日-8月25日壮根、蹲节、催穗、护叶。后期管理目标: 8月25日-10月10日,晚封行、叶色绿中黄、不早衰、不贪青、青杆绿叶。综合管理效果好:穗多、穗大、籽粒饱。施肥原则:底肥足、蘖肥早,中期慎施肥,穗肥要施巧。灌水原则:水是稻的命也是稻的病。前期不能灌深水、中期不能常有水、后期不能早断水。病虫防治原则: 作物用药要对症、适时、适量、合理、交替、安全、高效。
第四篇: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方案
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
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1)明确当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2)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力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向稻田生态系引入生防物及其产物;(4)培育选用抗虫耐害的优质高产良种;(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适当提早栽培节令栽插,避开稻飞虱危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选育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可采用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水稻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同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株体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危害;通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2.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3.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科学用药为关键,压低基数与控制危害相结合的”综合治螟策略。及时做好螟虫冬前与冬后残留情况的调查:在发生期间,做到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1.农业防治措施:冬闲田应及早翻犁利用冬春雨水或灌水灭蛹防治螟虫,从而达到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的目的。
2.物理防治措施:使用杀虫灯诱蛾灭螟蛾,减少虫源基数。
3.化学防治措施:为及时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密切注意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测报灯下出现高峰日或是田间蛾量急剧上升时,应及时分析发布预报,提出防治适期,做好防治宣传指导,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掌握有利时机,组织农户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幼虫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药。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50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30头时要及时防治,抓住虫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在主害代2龄幼虫盛期(大量叶尖被卷)时可选用下列内吸性强、能杀虫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①杀虫双+敌敌畏,②巴沙+敌敌畏,③杀虫双+吡虫啉,④阿维菌素素+毒死蜱,⑤阿维毒死蜱。
(三)水稻螟虫。水稻螟虫的防治要坚持“狠治第一代螟虫,挑治第二、三代重治穗期保丰收”的治螟策略,做好冬前与早春基数调查,重视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加强预测预报以准确掌握螟虫发生消长动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
1.农业防治措施:在螟虫化蛹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中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和灌水,以消灭越冬虫源;同时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直播稻推迟到5月底后播种,移栽稻在5月下旬左右播种,6月上旬后移栽,以避开一代产卵盛期。2.物理防治措施:设置杀虫灯对成虫进行灯光诱杀。
3.化学防治措施:第一代螟虫的防治重点是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特别是中稻秧田,因秧苗较矮小,容易看到螟蛾和查到卵块,同时秧田有多种害虫,可以混合兼防。起到减少一代螟虫危害,压低二、三代虫源的明显作用。在开展预测预报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喷药防治田块对三代螟虫进行防治。在螟蛾发生盛期,对田块进行调查,确定易受害稻田范围,在螟蛾产卵盛期到田间查卵,卵块盛孵期喷药防治。防治时期掌握在水稻大苞至破口期。掌握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具体实施方法为一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对移栽苗、抛秧苗,以及早播直播稻苗,在6月初至6月下旬进行重点防治,一般用药1-2次。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这一阶段,对所有稻田的二代二化螟进行狠治。7月下旬左右视螟虫发生实况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作兼治,三代三化螟发生区和二代二化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治一次。选用药剂为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锐劲特等。
(四)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
1.防治白背飞虱: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2.防治褐飞虱: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乙虫腈。
3.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茚虫威、呋喃虫酰肼、甲维·毒死蜱、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两头歼)、甲维·杀。4.防治二化螟:甲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丁烯氟虫腈、虫酰肼、白僵菌(天擒)。
5.防治三化螟: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毒死蜱、毒死蜱。
二、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
(一)水稻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是真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防治方法: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生长茂密地段)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后10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1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水稻苗瘟、叶瘟:主要抓住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即应打药防治。常用药剂:20%或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穗瘟:叶枕瘟、穗瘟、节瘟和枝梗瘟对产量影响较大,防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孕穗(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常用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对水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
(二)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为关键。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防2-3次,间隔期7-10天。防治方法: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的要连续打2-3次药。防治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也可用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水剂喷雾。
(三)水稻稻曲病。稻曲病是真菌病害。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方法: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天)至始穗期。常用药剂: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强氯精浸种;大田喷药防治用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
(四)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病害,又称过火风、白叶瘟。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病区关键抓秧田防治和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大田在出现零星病株(发病中心)时进行。常用药剂: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125克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0克或12%施稻灵悬浮剂30毫升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70克等对水75千克喷雾,大田初病期每隔7天连续喷洒2-3次。
(五)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毒为主的病毒病害。防治的关键是控制灰飞虱的发生、传播及危害,达到“切断毒源,治虫控病”。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20克对水5千克浸种5千克、50%二嗪磷乳油、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治虫防病。
(六)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缩病毒经黑尾叶蝉、电光叶蝉、二点叶蝉传播。病毒潜存于带毒昆虫体内,并可经卵传递给后代。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关键是治虫防病,重点抓传毒昆虫两个迁飞高峰期防治,即抓早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及晚稻秧田和本田前期的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喷洒,治虫防病。
主讲:王鸿宝
一、水稻病虫:
(一)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叶瘟:病斑呈钫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成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稻瘟病的防治。
种子消毒:①1%的石灰水浸种;②强氯精消毒。
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两兑水50斤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半分钟取出堆闷,闷半小时,然后栽插。
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每亩用甲、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亩用50毫升兑水120斤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两兑水120斤喷雾防治一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应亩用100毫升富士一号兑水120斤进行喷雾。
(二)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纹枯病的防治:
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亩用1%(1万单位)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1斤或2%井岗霉素7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150斤喷雾。也可亩用草木灰30—40斤加水200斤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亩用50—70斤草木灰直接撒施。
(三)稻杆蝇
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型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每亩用18%杀虫双半斤加水120斤喷雾。
(四)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
防治用药: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
(五)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色飞虱。两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拨节期为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的为害主要在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六)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三种。三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五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防治钻心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提倡齐泥割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对于绿肥田和油菜田,尽可能早灌水耕犁,将钻心虫杀死。
喷药防治:每亩用25%杀虫双粉剂2—3斤拌细土撒施,或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5两兑水120斤喷雾。
水稻病虫害防治
• 一水稻的分类 • 二水稻田的分类 •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五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水稻的分类
单季稻 双季稻 三季稻 二水稻田的分类 直播田 移栽田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秧苗期:种子发芽到拔秧
• 插秧期: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 分蘖期: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也称返青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 拔节孕穗期:植株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大概一个月时。• 抽穗扬花期:植株从顶端茎鞘抽出开花齐穗这段时间, 5--7天。• 灌浆结实期:开花后到谷粒成熟。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主要虫害
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
次要虫害
稻蓟马、大螟、稻象甲、福寿螺 二化螟
• 生活习性:江西一般发生一年3-4代,安徽湖南一年1-3代,河南一年2代。2-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焦柏、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幼虫3-4月份化蛹,在温度20℃-30℃之间,温度在70℃以上,有利于幼虫发育。上海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末-6月下旬发生,7月8月阴雨天气多,气温偏低,易出现2代螟虫灾。防治时间一般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 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居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
•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2龄以后幼虫蛀入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 4月下旬-7月中下旬,有三四个集中发蛾高峰日,第一代发蛾盛期在8月中下旬。
• 卵历期:第一代9-11天,第二天6-7天,幼虫期30余天。
• 蛹期:越冬代12-16天,第一代7-8天,全年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3。展叶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 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三化螟
• 俗称钻心虫、白穗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只危害水稻,以幼虫危害。为害症状:幼虫钻柱稻茎,引起水稻枯心、枯孕穗、白穗,转株危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 “白穗”是危害后稻株的主要症状。
• 生活习性:四川、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三代,江苏南京、上海3—4代,福建南、江苏南部、湖南南部4—5代
• 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稻桩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6℃以上时开始化蛹化蛹前先在稻茎基部咬一个羽化孔并吐丝封盖,羽化时顶破封盖屋向外爬出。在分蘖期抽穗期最受危害。
• 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成为越冬代的蛾,蛾羽化后,第二天便开始产卵 • 卵的历期:第一代11-12天,第二、三代7-8天。化蛹期4月下旬 • 各代发蛾盛期:越冬代5月下旬,第一代7月上中旬,第二代8月中下旬,有的年份9月下旬—10月中旬还出现第三代发蛾高峰,即有第四代幼虫发生。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3。展叶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 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稻纵卷叶螟
鳞翅目螟蛾科
危害症状: 幼虫吐丝纵卷叶片,藏匿其中取食叶肉,反留表皮开成白色条斑,严重时田枯白,随虫体长大,不断将虫苞向前延长。虫苞一般是叶丝缀合两边的边缘,向正面纵卷成筒状。
生活习性: 成虫寿命6-17天,产卵期:4-5天
• 初孵幼虫多在稻苗新叶、嫩叶鞘内以及老虫苞 和稻蓟马危害的卷叶尖里,啃食叶肉,呈小白点状,称为“啃食白点期”,2龄称为“卷尖期”,3龄称为“卷筒期”4龄称为“暴食白叶期” 发生规律
一般发生1-5代,北方2-3袋。主要危害代是第二代7月中旬至8月危害中季稻。
• 1代历期1个月左右,第一代成虫5月底在早稻田产卵,• 6月中旬田间出现零星白点,虫量很少一般不防治,• 7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大量由南迁入 • 7月下旬-8月初第三代成虫大量羽化
• 8月下旬第四代成虫盛发,单季晚稻和后季稻易受危害
• 10月上旬第五代成虫羽化,少数迟栽生长嫩绿的后季稻仍受灾害,后一般成虫向外迁出,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 4。夯钻 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关键技术:初见小苞开始用药。稻飞虱
同翅目飞虱科
• 分为: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褐飞虱: 是晚稻穗期主要害虫
白背飞虱:危害水稻孕穗期,6月或7月初有1-2次迁入,8月中旬高峰灰飞虱:水稻受害,轻者减产20%—30%,主要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传播褐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还是传播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的媒介。灰飞虱发生规律:1年发生5-7代,3-4岭若虫在枯叶及土缝内越冬。5月-6月初二代若成及部分成虫迁飞。
5月25日前后播种的秧田里为害,主要为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穗期前后也可危害。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80克/亩 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3。展叮 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虫严重时80克/亩)关键技术: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
第五篇: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
• 一水稻的分类
• 二水稻田的分类
•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五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水稻的分类
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
二水稻田的分类
直播田移栽田
三水稻的生长周期
• 秧苗期:种子发芽到拔秧
• 插秧期: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 分蘖期: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也称返青期),这段期间
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 拔节孕穗期:植株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大概一个月时。
• 抽穗扬花期:植株从顶端茎鞘抽出开花齐穗这段时间, 5--7天。
• 灌浆结实期:开花后到谷粒成熟。
四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 主要虫害
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次要虫害
•稻蓟马、大螟、稻象甲、福寿螺
二化螟
• 生活习性:江西一般发生一年3-4代,安徽湖南一年1-3代,河南一年2代。2-6龄
幼虫在稻桩、稻草、焦柏、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幼虫3-4月份化蛹,在温度20℃-30℃之间,温度在70℃以上,有利于幼虫发育。上海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末-6月下旬发生,7月8月阴雨天气多,气温偏低,易出现2代螟虫灾。防治时间一般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
• 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居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
• 各生长周期危害情况:2龄以后幼虫蛀入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
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 4月下旬-7月中下旬,有三四个集中发蛾高峰日,第一代发蛾盛期在8月中下旬。• 卵历期:第一代9-11天,第二天6-7天,幼虫期30余天。
• 蛹期:越冬代12-16天,第一代7-8天,全年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8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
三化螟
• 俗称钻心虫、白穗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只危害水稻,以幼虫危害。为害症状:幼虫
钻柱稻茎,引起水稻枯心、枯孕穗、白穗,转株危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 “白穗”是危害后稻株的主要症状。
• 生活习性:四川、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三代,江苏南京、上海3—4代,福建
南、江苏南部、湖南南部4—5代
•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稻桩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6℃以上时开
始化蛹化蛹前先在稻茎基部咬一个羽化孔并吐丝封盖,羽化时顶破封盖屋向外爬出。在分蘖期抽穗期最受危害。
• 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成为越冬代的蛾,蛾羽化后,第二天便开始产卵
• 卵的历期:第一代11-12天,第二、三代7-8天。化蛹期4月下旬
• 各代发蛾盛期:越冬代5月下旬,第一代7月上中旬,第二代8月中下旬,有的年
份9月下旬—10月中旬还出现第三代发蛾高峰,即有第四代幼虫发生。
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8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技术关键:用药时田里有水1—2公分,保水3—4天。
稻纵卷叶螟
鳞翅目螟蛾科
•危害症状: 幼虫吐丝纵卷叶片,藏匿其中取食叶肉,反留表皮开成白色条斑,严重时田枯白,随虫体长大,不断将虫苞向前延长。虫苞一般是叶丝缀合两边的边缘,向正面纵卷成筒状。
•生活习性: 成虫寿命6-17天,产卵期:4-5天
• 初孵幼虫多在稻苗新叶、嫩叶鞘内以及老虫苞 和稻蓟马危害的卷叶尖里,啃食叶肉,呈小白点状,称为“啃食白点期”,2龄称为“卷尖期”,3龄称为“卷筒期”4龄称为“暴食白叶期”
发生规律
一般发生1-5代,北方2-3袋。主要危害代是第二代7月中旬至8月危害中季稻。• 1代历期1个月左右,第一代成虫5月底在早稻田产卵,• 6月中旬田间出现零星白点,虫量很少一般不防治,• 7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大量由南迁入
• 7月下旬-8月初第三代成虫大量羽化
• 8月下旬第四代成虫盛发,单季晚稻和后季稻易受危害
• 10月上旬第五代成虫羽化,少数迟栽生长嫩绿的后季稻仍受灾害,后一般成虫向外
迁出,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8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一代虫期)
•3。展叶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4。夯钻60克/亩 兑水15—30公斤
关键技术:初见小苞开始用药。
稻飞虱
同翅目飞虱科
• 分为: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褐飞虱: 是晚稻穗期主要害虫
白背飞虱:危害水稻孕穗期,6月或7月初有1-2次迁入,8月中旬高峰灰飞虱:
水稻受害,轻者减产20%—30%,主要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传播褐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还是传播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的媒介。
灰飞虱发生规律:1年发生5-7代,3-4岭若虫在枯叶及土缝内越冬。5月-6月初二代若成及部分成虫迁飞。
5月25日前后播种的秧田里为害,主要为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穗期前后也可危害。防治方法:1.出类拔萃(一干到底)80克/亩兑水15—30公斤(用于整个生长周期期)
2。定端100克/亩兑水15—30公斤
3。展叮40克/亩 兑水15—30公斤(虫严重时80克/亩)
关键技术: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