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轻易写辞职报告的真正原因
经常有人询问:“老板让我写辞职信,我就写了,有什么问题吗?”回答很明确———当然有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不要轻易写辞职报告的真正原因。因为写不写辞职信,决定着劳动关系存在或解除,并进而决定着劳动关系解除后用人单位要不要向员工支付补偿金。
辞职信是员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用人单位的同意,表明双方已就解除劳动合同一事经协商达成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有两条规定,即第24条和第28条。根据第24条的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这说明员工的辞职信和用人单位的同意表示可以发生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8条则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协商解除情况,即用人单位先行提出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员工经济补偿金;员工先行提出的,用人单位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谁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员工能否得到经济补偿金的关键。而辞职信则意味着劳动关系的解除是由员工先行提出来的,根据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许多情势下,即使员工不写辞职信,如果双方的劳动关系已经不能再维持下去,用人单位也是会找理由辞退员工的,如提出员工不胜任工作或者是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等。无论用人单位以哪种理由辞退员工,用人单位首先必须提供支持这些理由的证据;其次,还必须向员工支付补偿金,辞职报告《不要轻易写辞职报告的真正原因》。除非员工确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过错,用人单位才不必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些过错包括员工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因此,提醒大家:如果不是你自己真的想辞职,而是与单位有不同意见,或是单位想与你解除合同,你千万不能经率地递交辞职报告。
相关新闻:
职场人都该看的:09就业政策及影响
企业裁员减薪方案、补偿金计算误区和劳动争议防范
全球裁员 风暴企业如何做到万无一失
首席执行官人物志之温家宝
史玉柱的团队管理之道 人力资源外包趋势下 培训就是实施公司战略 人力资源外包决策及实施中应注意问题 理论新知:HR如何有效降低员工流失 金融危机人才全球化 HR必做六项修炼 可口可乐:培养人才是主业 生产饮料是副业
第二篇:不要轻易分开左右
不要轻易分开左右
有时,亘古不变并不代表着绝对的永恒;有时,随机应变也并不代表着永远的流逝。
执着,是一座沉稳的高山,任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任风雪肆意,严霜染鬓都毅然决然地屹立在那里毫不动摇。
变通,便是奔流不息的泉水,在流淌时也许有岩石阻挡了它们的去路,纵然有“滴水穿石”的奇迹,它们也会兵分两路绕道而行。不是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打破障碍,而是相比之下汇入大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的向前去,而不知改变方向,那何时才可汇入大海?因此,变通的思想,也是一种绝妙的捷径。
拥有一份执着,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执着的人总是那样的坚持不懈,任何种困难的考验,依然会风雨无阻,勇往直前。在历史和现代,我们所知道的因为执着而走向成功顶峰的例子并不少,由于对科学的探求对真理的探索使他们为历史谱写了一页绚丽的篇章。
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执着下去。一件事情,明明知道继续下去是不对的,却不听亲人朋友的好心劝告,一定要执着的走下去,那不是执着,是执迷不悟,最后的.结果不是为自己谱写了绚丽的篇章,而是为自己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导致了自己一生的平庸无为。
所以,过分的执着就是呆板的行为,那不是智者的做法。
那么也应该拥有一份变通,学会随机应变不但可以找到事情最佳的解决办法,而且可以提高效率,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捷径。
可是,如果一遇到困难和阻碍,不去坚持自己所做的事情,而是马上调转船头,去做其他的事情,长此以往,也会使自己碌碌无为,一事无成。那便不再是随机应变,而是飘忽不定毫无立场。
那该怎么办?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事物都有两面,为何不把这两面结合起来呢?执着与变通,就像我们的左右两臂,要结合起来才会把事情办到最好。如果我们失去了左臂或者右臂会怎样?有的人会颓废潦倒失去希望,有的人虽然事情做的和正常人一样好,但是时间却是不同的。
执着之中伴有变通,变通里也应有执着。左右相伴才是完美,不要轻易将左右分离。
第三篇:不要轻易放弃
不要轻易放弃
演讲时间:2016年5月21日
——体操王子李宁在《开讲啦》第188期的励志演讲稿
有点紧张啊,确实有点紧张,不知道讲什么,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面对这么多年轻人。虽然我经历了很多,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讲。我父母是老师,但是我从来没给人讲过课,所以真的很紧张地答应了这个邀请。
今天进来看到这么多年轻人,也让我感觉回到了年轻的时代。我从八岁开始,像这小朋友这么小就开始练体操,希望能有机会到世界赛场上为国争光,能够去争夺冠军,这是我的梦想。练了十年之后,十八岁我终于到了国家队。那时候我们出国比赛很少,1981年,我被选到国家队,作为主力去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我满怀信心地跟着队伍到了莫斯科,可是很不巧的是,在我赛前训练的时候,一个跳马动作落地踩到垫子边上把脚崴了。整个脚都是淤血,从脚腕黑到快接近膝盖了。那个时候距离比赛还有三天,教练员和代表团领导看到这样一个状况,就准备让候补上了,那李宁就“歇菜”了。当时我心都凉了,晚上睡不着觉。
第一天晚上真的很难受也很想不通,我到底是就这么放弃算了还是去争取?那个晚上,一直到快五点多、六点都没睡着。其实我是个很烂睡的人,但那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这样睡不着觉。后来早上我就自己爬起来,我想我不能放弃。因为我一放弃,我就感觉我的教练就站在我的面前,从小带着我,我就想起过去曾经为这个奋斗,所付出的努力可能就不知道去哪儿了。我就跟那个大夫说,“只要让我有感觉,我就能上场,你让我有感觉,我就一定能翻跟斗。”紧接着我就开始进行肌肉感觉训练,站立不起来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用脚顶那个床板,再试着往下站。一天以后我就可以站着,这样慢慢拖着走,两天以后我就可以两只脚站着这样跳。因为要提前二十四小时报名,那个时候中国队是第一次去争取团体前三名,所以压力也非常大,教练团要决定是否让我上场,我跟他们说只要给我二十四小时,我一定能够跟原来一样生猛。其实是有点吹牛吧,但是当时的状态,就是这样不想放弃,就是坚持要上,只要让我上,我一定不负众望。所以当时的代表团就开了一个会,决定要我上。
那个时候我就拿了一个大概是塑料做的一个护脚的型具,把整个脚都绑住。这个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因为如果靠我自己去用力,肌肉毕竟受伤了用不出力,但是这一绑住,就可以带着走。这脚既不能够伸直,也不能弯太多,就这样我完成了六个项目所有的比赛,而且基本没减难度。也就是说,因为我的参加,我们最终赢了东德0.15分,我们中国团体第一次升起了国旗,在这个世界比赛中。经过这件事,我认为很多事情是要贵在坚持的,重要的在于你自己是否认定了这个目标,认定自己要去追求,只要你坚持追求你的梦想,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我十八岁的一个如何战胜自身困难的经历。
也许大家有兴趣想听听2008年奥运会点火这件事。2008年奥运会对整个国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点火是一个象征性的仪式,要表现这个国家、这个群体的精神。我第一天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进到鸟巢一看,哇,这么高,大概四五十米,一根绳子把一个人这样吊起来,很恐怖。虽然我是练体操的,但其实我有恐高症,站高一点我的手马上就出汗、发凉。结果吊到了七八米的时候,我说下来下来我紧张。回去我就想这个问题,我到底要不要去接受这个挑战,如果做不好做不成功,那就辜负了这一个机会。
我考虑之后还是决定接受这个任务,我要去做的其实是在追求中国人的一个梦,一个崛起的梦。所以我自己下定决心,去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每天差不多十二点以后开始训练,我就从最基本的,从地面开始,怎么样控制身体,想站起来站直,想弯下去得斜弯下去,整个身体控制我要去训练。我记得我第一次上去走一圈的时候,什么也没抓着,我下来的时候,全身的衣服都湿了,给吓出了一身汗。之后加上了一个火炬,我第一次什么都做好了,结果一拿到火炬,我人倒过来了。火炬也就是一公斤多重,人就倒下去了。因为平衡点非常细,要两根细绳子。最后在四百多米这样一个漫步过程中,这手怎么样拿得动火炬?怎么样固定支撑它?为此我要去跟假肢厂联系,怎么样让我的手支撑住火炬。整个假肢做好后,只用了这一块,这一节用不到,这一节又怎么办?所以每一天,都在这一个过程中去完成。从地面到半空、到高空再到跑全,一直到最后确定能把火点着,整个小组包括特技的导演,在一起工作整整一个月。所以这个过程,还是非常非常有难度的,每一点都不能出差错。差不多一个月下来,我瘦了十斤,而且整个任务完成之后,我的腰伤因此复发了,腰椎间盘突出也被引发出来了,所以我2009年就动了个手术。
当然不管怎么样,这个过程我一直坚持下来了,在最后这个画面出来的时候,还是非常震撼的,证明张艺谋导演也是非常成功的。当时结束之后下来,火炬团队的很多人都哭了,终于完成了,这一个完美的表现,大家付出了很多。其实体育本身来讲,能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个冠军,成功或者失败,重要的是这样一种训练,你的勇气、胆魄、坚定、坚持的精神,这种动力、不放弃的想法,全部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十几年的体校训练,即便是我不再做体育专业的工作,在今天这个生意场上,这些素质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让我知道面对困难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要寻找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其实我最初在做“李宁”牌的时候,也是希望体育的基因能够注入到我未来的事业当中。我记得我第一次订货会的时候,跟他们讲我的理念,讲我的产品,结果很多人都对我很赞赏,好好加油小伙子,不错,好想法。结果大家吃完饭也就拜拜了,没有什么人订货,打击非常大。那这时候怎么办呢?我就决定我们自己来做,我们在北京开了第一家李宁的店,之后我们就开始有第二家店、第三家店,之后我们有了几千家店。
最初的一步是很难迈出的,最初做的那件事,很多人是不认可的,但只要你自己认可,你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你不知道后面有什么。有时候放弃,一辈子都没有了,如果没放弃继续往前,很多很多好事后面都跟着你来了。所以每个年轻人,只要你坚持追求你的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第四篇:不要轻易放弃
不要轻易放弃 最近,我读了一篇故事《每天种下一百颗橡树种子》,很让我震撼。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有不轻易放弃,才能取得成功;总是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深刻道理。每天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牧羊人贾斯汀牧羊时发现了一块空地,大概有6000亩,他想在这座荒山上撒下橡树籽,把荒山变成一大片橡树林,可他的妻子却说不可能。但是他没有放弃这个梦想,每天牧羊时都会撒下一百颗橡树种子,并浇水、施肥。他这样执著地坚持了30年,荒山果然变成了橡树林,贾斯汀也因此变成了亿万富翁。贾斯汀坚持了30年,这30年间从未间断。每天,贾斯汀都为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在荒山上种下一百颗橡树种子并浇水、施肥。每天贾斯汀会照目标去做,坚持了整整30年。在这漫长的30年里,他勤奋、努力、坚持、风雨无阻,30年后,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橡树林。如果贾斯汀放弃了,那这6000亩空地就不会变成橡树林。放弃就没有希望,争取才有希望成功。每一个梦想都是每天付出一点点辛勤的汗水来实现的。我们不应该放弃每一个渺小的希望,而是为这渺小的希望竭尽全力;我们不应该放弃每一个细小的计划,而是努力地做好,累积起来就是奇迹,累积起来就是奇迹,累积起来就会成功。我们可以没有财富,但一定要有思想,再竭尽所能地付出行动,这才是成功。如果你想成功,就要有不放弃的信念;如果你想学习进步,就要勤奋努力地学习;如果你想创造奇迹,就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这些都是成功的必需品。读过了《每天种下一百颗橡树种子》以后,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不能轻易放弃。如果你放弃了,也许你就放弃了一个奇迹的诞生!【写作指导:怎样写好畅想作文】
畅想型作文就是假设一种情景,作者凭想象来完成的作文。例如,《假如我是济公》、《站在月球上所想到的》、《愚公与智叟的第二次会面》、《20年后我的一天》等。这种作文题的特点是:自由灵活,无拘无束,思想不受限制,可以纵横驰骋,凌空翱翔。写这类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具体而细致的描述。具体而细致的描述,是作文形象生动的必要条件。抽象笼统,没有具体事例,就不可能吸引读者。如写《假如我是济公》,应集中写好两三件具体事例,可有些同学每段第一句都是假如我的济公,接下去就是我将如何如何。()每段三五句,一共写了十来段,都是干巴巴的条条,内容不实在,缺少形象性。
二、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畅想型作文有着极为广泛的选材天地,但这并不是说它可以想到什么写什么,它和其他类型的作文一样,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选的材料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假如我是济公》这篇作文,它的主题就应是像济公那样抑强扶弱、惩恶扬善,选择的材料就要能体现这一点。但有些同学写变成济公后,刻苦钻研科学,获得了国家科技奖,这就游离了主题。
三、入题要快。写这类作文,最好直接从场面和情节入手,摒弃一切套话。但有些同学的作文开场白太多,慢吞吞地说了一大堆多余的话,如在写《愚公与智叟的第二次会面》时,什么愚公移山是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有深刻的意义,等等,先绕了几个圈子,然后再入题,罗里罗嗦,很不简洁。
四、要有现实依据。畅想型作文表达的大都是作者的理想,理想是现实的折光,它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能够实现的。有位同学写《假如我是济公》,说济公去看望生病的A的老师,宝扇一扇,使低矮的小屋马上变成了大房子,而且宽敞明亮、阳光充足。这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因为给教师建造这样的房子是可以成为现实的。如果换成这样:A老师住在山洞里,阴暗潮湿,济公一扇,立即变成一幢金碧辉煌的宫殿,A老师正在宫殿里批改作业,这就不切合实际了。
畅想型作文的内容往往是理想的生活,其中充满着真善美,也往往是作者激情的抒发。这样,最好用热情洋溢、欢快活泼的文笔来写。
第五篇:不要轻易说不
不要轻易说“不”
———— 雷州市杨家中心小学黄国权
在这个时而大雨滂沱,时而酷暑难耐的夏天。“不要轻易说不”这个命题曾令莘莘学子们绞尽脑汁,也被众多记者、作家等拿来在报刊杂志上借题发挥,也为我们一些未曾经历过挤“独木桥”者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要轻易说不,就是不要随随便便、不假思索就对某事某物予以否定或拒绝,毕竟世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地震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过后,因为不轻易说不,所以不放弃、不抛弃,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高考落榜后,只有不轻易说不,才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活出别样精彩……这个辨证性的论点放到四海皆准之。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对学生的发言、见解不要轻易说不。语文是个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个开放性的综合学科。它不像类似数学的一些题目一是一、二是二,同一意思有多种表述,同一事物有多种看法,可谓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有节口语交际课我向学生讲了这样简短的故事: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爬,一次次地掉下来……然后,让大家评一评这只蜘蛛。同学们众说纷云,归类起来大多数属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这只蜘蛛愚蠢,不会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其二是认为这只蜘蛛坚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又让大家再评一评这两种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说持蜘蛛愚蠢观点的人也许只会投机取巧;有人说持蜘蛛坚强观点的人也许只识盲干……谁是谁非?对谁也不能说不,横看成岭侧成峰,各个导演只会拍出各个不同的《三国》。
俗话说:学校不是工厂,课堂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车间,用上不拿同一个模子去塑造所有学生,社会也不可能只需要一种人才。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独特的见解,不要轻易说不,就算它不顶全面或值得商榷,也应适当引导,加以鼓励,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为师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或干脆叫些口齿伶俐的优等生去包办。为了调动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当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和教师不同的看法,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评价不能绝对化,一刀切,要充分认识到差异性。应尽可能呵护学生发散思维,肯定一些别具一格的看法,不能因其异同于大多数而遭打压,否则使学生信心受挫,把学生有灵气的“棱角”磨平了,那是可悲的。只有关注到各类型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课堂上才真正达到全程参与、全体参与、有效参与。不轻易对孩子说不,留给孩子机会,只要告诉他们表达意见是他们的权利,只要说明很多问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许多领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只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真正地赏识学生,就能看到孩子敞开的心灵之窗,就能听到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要转变观念,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不能说不深入人心。但不可置否的是我们有的老师有时就是喜欢对学生说不,念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何缘故?为了考试不失分呗!这除了老师观念陈旧外,现在还存在着应试教育这一弊端不能推脱其责。
语文课上对学生不轻易说不,并不代表什么时候都不说不,对于错误的言论,绝不能放任自流,放纵其胡言乱语,应否定,指出错误,不过方法、方式要注意。最好是委婉些,避免语言暴力、挖苦、讽刺,毕竟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毋庸多言,不轻易对孩子说不,这应是活力、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