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标侵权个案分析
2014年1月22日,独山子区工商局执法人员发现辖区内某体育用品店销售的标有“JEEP”商标的各式上衣和裤子做工粗糙,业主无法提供正规进货票据。执法人员依法提取样品后送往相关单位鉴定。
经“JEEP”品牌服装的授权企业广东利威制衣有限公司鉴定,当事人所售均为侵犯“JEEP”品牌商标专用权的服装。
经查,当事人高某于2013年12月底,从乌鲁木齐小西门以50元至135元的价格购进各式“JEEP”裤子、上衣等系列服装77件,并以一倍以上的价格在自己店内进行销售。对高某的上述侵权行为,独山子区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对其作出罚款20000元及没收侵权服装的行政处罚。
商标侵权◇案例二:
2014年1月21日,独山子区工商局执法人员发现准南市场二楼某鞋店所销售的“NIKE(耐克)”和“CONVERSE(匡威)”鞋商标模糊、做工粗糙,业主赵某不能提供该商品的来源。
执法人员在现场抽样后将样品邮寄上述商标品牌所有权人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和康沃斯公司进行鉴定。经鉴定,赵某所售均系假冒商品。
独山子区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赵某销售假冒侵权商品作出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20000元的行政处罚。
商标侵权■案件评析:
这两起案件是典型的侵犯国际知名品牌商标注册专用权案。被侵权产品市场占有率大,知名度高,个别经营者为赚取利润,铤而走险,知法犯法,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环境。
这些品牌是经国家商标局核准的注册商标,具有排他性权利,任何人未经许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均为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理应受到处罚。
傍名牌黄金首饰,惩!
商标侵权◇案例一:
2013年4月22日,克拉玛依区工商局执法人员依法在克区幸福路某超市检查时发现,王某从事珠宝首饰销售的经营场所内摆放的柜台及店面装饰上使用“香港中国黄金”字样及图形,但其使用的商品标价牌和质量保证单(销售凭证)上商品名称均标记为“香港中国黄金”,但王某无法提供该品牌的注册商标证书及相关授权手续。
经鉴定,王某所销售的“香港中国黄金”黄金首饰侵犯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商标专用权,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克区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对王某做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30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商标侵权■案件评析:
王某所销售的“香港中国黄金”珠宝首饰标志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注册的“中国黄金”注册商标标志近似,并在同一类商品上使用,其行为误导了公众,易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品牌的黄金首饰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所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对此侵权行为有明确规定: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假冒混凝土添加剂,查!
商标侵权◇案例一:
2013年9月27日,克区工商局接到举报称“新疆某建材有限公司”生产并销售至和什托洛盖新疆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砼供应站的30吨左右混凝土添加剂使用市场上同类产品注册商标“BR”作为产品名称。
工商局执法人员对新疆某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对标有“BR-3型防水剂”的产品包装袋进行抽样取证。后经“BR”商标持有人山西建华化工有限公司鉴定,该公司生产销售的“BR-3”型防水剂均为假冒产品,至该局查获时,新疆某建材有限公司获得非法经营额为26265元。
克拉玛依区工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该公司作出立即停止侵权并罚款25000元的行政处罚。
商标侵权■案件评析:
该案是我市工商系统查处的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建筑材料侵权行为案。新疆某建材有限公司被利益所趋,不惜采取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手段来提升产品认知度、提高产品销量,理应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
销售假“惠普”,责!
商标侵权◇案例一:
2013年11月5日,克拉玛依区工商局执法人员在依法对克拉玛依市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对外销售的“惠普”牌5种型号共计230只打
印机硒鼓外包装标识不清。为排除质疑,执法人员在抽取各种型号的样品后,委托北京新诤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惠普公司授权该公司对“惠普”注册商标权进行保护)进行鉴定。
经鉴定,上述惠普硒鼓为假冒商品,因涉案金额较大,克区工商局将该案件移交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处理。因该公司的违法情节不足以追究刑事责任,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于2014年3月27日,将该案件移交克拉玛依区工商局查处。
经调查获知,该公司从一名推销员手中以每只40元至150元的低廉价格购进5种类型“惠普”硒鼓230只,并以数倍高价对外进行销售,获非法经营额高达131990元。
对该公司的违法行为,克区工商局作出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所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惠普”牌打印机硒鼓,罚款人民币158388元。
商标侵权■案件评析:
“惠普”牌打印机硒鼓是知名商品,其注册商标属惠普发展公司所有,“惠普”商标在国际、国内均有一定的知名度。本案中的违法行为人受利益驱使,从非正规渠道购进远低于正品价格的打印机硒鼓,在加价数倍后以正品价格销售,谋取暴利,其行为恶劣,违背了商业道德,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克拉玛依区工商局对该公司销售侵权假冒商品作出相应行政处罚。
侵犯名牌酒注册商标专用权
商标侵权◇案例一:
2014年2月19日,白碱滩区工商局执法人员依法对白碱滩区中兴路匡某所经营的商店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店内所售的80瓶“泸夜”珍藏泸州窖藏年份三十年酒、6瓶“泸绿”中国泸州窖藏年份三十年酒、16瓶“苏旭”江苏洋河蓝色至尊酒的外包装日期模糊。
执法人员在现场抽样后送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商标侵权鉴定。经鉴定上述白酒为侵犯“泸州”、“洋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
经查,匡某于2012年11月初从乌鲁木齐市一家商行购进14件(共84瓶)“泸夜”珍藏泸州窖藏年份三十年酒、1件(共6瓶)“泸绿”中国泸州窖藏年份三十年酒、5件(共30瓶)“苏旭”江苏洋河蓝色至尊酒(6瓶/件),并分别加价后以45元/瓶均价销售,至查获时匡某共获非法经营额5400元。
白碱滩区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对匡某作出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80瓶“泸夜”珍藏泸州窖藏年份三十年酒、6瓶“泸绿”中国泸
州窖藏年份三十年酒、16瓶“苏旭”江苏洋河蓝色至尊酒;罚款11000元的行政处罚。
商标侵权◇案例二:
2013年1月24日,市工商局商标广告科执法人员在克区天山路28号(博达市场)王某经营的某商行检查时发现,店内标价为每瓶55元的18瓶干红葡萄酒品名为“吐鲁番解百纳干红葡萄酒”,生产厂家为新疆汇葡酒业有限公司出品,不符合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保护“解百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通知》中所标明的生产厂家。
经调查获知,王某从乌鲁木齐购进10箱“吐鲁番解百纳干红葡萄酒”,并以每瓶55元的价格在其经营的商行对外销售,至被查获时,获得违法经营额3300元。
王某所购进的“吐鲁番解百纳干红葡萄酒”并非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授权使用“解百纳”商标的企业,其行为已构成侵犯“解百纳”注册商标专用权。市工商局对王某作出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吐鲁番解百纳干红葡萄酒”(12%、750ml)18瓶;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商标侵权■案件评析:
“泸州”、“洋河”、“解百纳”酒均为国内驰名商标,本案中的违法行为人,为谋取利益,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酒类市场,应严厉查处,以警示其从正规渠道进货,严格把关,合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
第二篇: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诉讼:商标侵权诉讼是指当商标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商标权利被他人侵犯时,在掌握一定证据后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的诉讼行为。与向工商部门提起的行政投诉相比,权利人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可以请求赔偿、有效弥补损失,并且其结果具有终局性,是有效打击商标侵权、维护权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1.问:对于他人的何种行为,您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
答:当您发现他人有下列行为的,您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
1、未经权利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2、销售侵犯权利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3、伪造、擅自制造权利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权利人的注册商标标识;
4、未经权利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投入市场;
5、给权利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失。
2.问:与行政投诉相比,商标侵权诉讼具有什么特点?
答:权利人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是有效打击商标侵权、维护权利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向工商部门提起的行政投诉相比,其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请求赔偿,有效弥补损失。工商部门进行行政处理只能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不能裁定赔偿,而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提交的诉讼请求、侵权证据等裁定侵权人赔偿权利人的损失。
2、判决或裁定结果具有终局性。当事人对工商部门进行的行政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经过法院一审、二审程序的判决或裁定具有终局性效力。
3.问:发现侵权诉讼,您可以选择向那些法院提起诉讼?
答:当您发现他人的行为侵犯您的商标权利,您可以选择向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商标侵权诉讼的诉讼时效:2年,自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法院的审理期限:一审一般6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期限。
不服一审的上诉期限: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书送达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判决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由一审人民法院与第一审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嘀嘀打车”的商标侵权
“出租车已来接您,请您耐心等待……”,不时,耳边就会传出这个熟悉的声音。如今,打车软件好像有种人走茶凉的意思,今年5月,嘀嘀打车宣布正式改名“滴滴打车”,一些品牌在经营思路和市场战略上有了一些调整,经常伴随着LOGO更换之风,类似苹果、苹果、IBM等行业巨头也先后有过不同版本的经典LOGO。嘀嘀打车好好的要换商标,商标跟LOGO不同,这可不是个小事儿。
嘀嘀的改名,事实际上是在5月19日,一家名为杭州妙影微电子的公司(也是做打车软件的)就以商标侵权为由,起诉了嘀嘀打车,并索赔8000万元,认为自己申请成功的“嘀嘀”和“小桔科技”申请中的“嘀嘀打车”,品牌核心都是“嘀嘀”,而且双方申请商标类别又都是第9类“计算机程序(可下载软件)”。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就构成商标侵权。
实际上嘀嘀打车跟妙影微电子打了将近两年的官司了。在2012年11月28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图形、文字组合商标“嘀嘀打车”;2014年1月13日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驳回。一般来讲,注册商标申请顺利的话,时间在12-18个月。先后要经过形式审查阶段和实质审查阶段。形势审查阶段主要排查商标是否相同和相近,而实质审查就是看是否涉及侵权行为,这个期间是3个月,也叫异议期间。嘀嘀打车这个案例,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驳回请求的时间来看,明显问题是处在实质审查阶段。
然而“嘀嘀”改为“滴滴”并没有结束,嘀嘀打车更名为“滴滴打车”后,又被起诉侵权了,7月广州睿驰公司起诉称公司拥有“滴滴”商标,小桔科技提供的滴滴打车服务与公司商标核定使用的服务相同或近似,侵犯了自己所享有的上述
商标权,故起诉要求小桔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在其网站及全国主流媒体上刊登声明消除影响。目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可以提取到的问题:商标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信誉的载体,注册的商标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宣传和加强市场推广和优势。然而,如果企业在注册商标之前没有进行一个很好的布局或者风险防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企业的发展。
针对企业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商标,如何规避商标侵权?
第三篇: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
关于B某侵犯“米蘭®”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案的调查终结报告
当事人B某在婚纱摄影经营活动中涉嫌侵犯“米蘭”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案已调查终结,现将案情报告如下: ®
一、案件由来
2010年5月12日,我局接到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投诉,反映西华县CG米蘭婚纱摄影精品店冒用其公司注册商标。接到投诉后,经济检查大队执法人员对该店进行了检查,发现当事人门店使用带有米蘭字样的手提袋,门店内以及摄影实景基地招牌上均有米蘭字样,其行为涉嫌商标侵权,遂于当日经局领导批准立案,大队指定由王××(执法证号∶30P-0639)主办;康××(执法证号:30P-0596)协办,对此案进行调查。
二、当事人基本情况
当事人:B某,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年×月×日,住址:河南省××县××镇××村××号,身份证号码:××××××。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字号名称:西华县CG米兰婚纱摄影店,组成形式:个人经营,经营场所:城关××路,经营范围及方式:婚纱摄影服务,执照有效期自2008年9月28日至2011年9月27日,营业执照注册号:411622××××。
三、违法事实及相关证据
1、违法事实
经查明,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于2006年06月12日经合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该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为面包、蛋糕月饼、糕点加工及销售;简餐、茶饮。2009年6月9日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核准续展注册,享有“米蘭”注册商标专用权,商标注册证号第1247872号,核
定服务项目为《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第42类的“摄影;录像带录制(截止)”注册有限期限自2009年02月14日起,至2019年02月13日。
CF米兰婚纱摄影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9日经长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为婚纱摄影、外景拍摄、婚纱出租。2010年1月11日CF米兰婚纱摄影有限公司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米蘭”注册商标转让申请,商标局已于2010年2月1日受理。2010年1月1日,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与CF米兰婚纱摄影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使用授权书》,双方约定“该商标在申请办理转让期间,CF米兰婚纱摄影有限公司有权使用该商标(独占许可)”。
B某于2008年9月28日经西华县工商局登记从事个体婚纱摄影经营,字号名称:西华县CG米兰婚纱摄影店,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及方式:婚纱摄影服务。当事人自开业以来,未取得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和CF米兰婚纱摄影有限公司的许可授权,在店面牌匾使用了和为消费者配备的塑料包装袋上使用了“米蘭婚纱摄影精品店”字样。同时当事人还在其营业场所墙面上和户外广告宣传牌上使用了 “米蘭婚纱”、“米蘭婚纱摄影”字样,其中多处突出“米蘭”字样。至查获之日,非法经营额为27190元。
非法经营数额的计算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非法经营数额计算方法:服务收入=非法经营数额,即27190元=27190元。
本案对照工商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标准,尚不够移送追诉当事人刑事责任的条件。
四、调查经过及相关证据
案件调查经过:
2010年5月17日,调查人员对当事人的姐姐BL进行了询问,获取调查询问笔录一份。2010年5月26日,调查人员对当事人B某进行了询问,获取调查询问笔录一份。调查人员收集调取的主要证据有:
1、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提交的“关于查处冒用其公司注册商标投诉书”。证明案件来源。
2、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证明其主体资格。
3、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委托书1份及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证明受委托人的身份。
4、CF米兰婚纱摄影有限公司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证明其主体资格。
5、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核准续展注册证明复印件1份和商标注册证复印件1份(第1247872号)。证明其享有米蘭商标专用权。
6、合肥YY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商标使用授权书复印件1份,转让申请受理通知书1份。证明CF米兰婚纱摄影有限公司获得了 “米兰”商标的(注册证号:1247872)独占许可。
7、B某《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证明当事人经营的主体资格。
8、工商机关对当事人的《询问调查笔录》1份,当事人的姐姐白丽的《询问调查笔录》1份。证明当事人经营的情况。
9、现场检查笔录1份,证明当事人经营的地点、当事人使用米蘭商标标识的情况。
10、当事人“新顾客礼品登记表”复印件1份4页,证明其非法经营额。
以上证据分别有提供人签名或者盖章认可。
五、案件性质
根据以上事实和证据,调查人员认为:当事人所经营的服务项目是婚纱摄影服务,与他人“米蘭”商标注册证上核定的服务项目(第42类): “摄影;录像带录制(截止)”属同一类服务。虽然按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0条“从事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名称牌匾可适当简化,但应当报登记主管机关备案。”的规定,当事人作为摄影店的业主,其店面牌匾可以不使用企业名称全称,可以简化使用企业名称,但这种简化必须是适当的简化,且限于在牌匾上。本案中,当事人不仅在牌匾上简化使用企业名称,即使用企业字号,还在店内橱窗、包装、广告宣传等上使用企业字号,况且当事人并未正确使用其企业字号的全称“米兰”,反而突出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米蘭”,该企业字号与他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同时,当事人在其摄影基地门口旁的广告牌匾中也着重向顾客宣称该店是“米蘭婚纱摄影连锁机构是领先同行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国际标准影楼,全国连锁经营等内容”。足以造成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混淆,使消费者对服务的主体和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或使消费者误认为当事人的服务与他人之间存在某种法律上、经济上、组织上的联系。
根据工商公字【2007】172号《关于开展打击“傍名牌”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一是对突出、放大使用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构成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一)项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认定处理”的精神及法释[2002]32号《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第一条:“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一)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的精神。当事人的行为构成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所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
六、自由裁量理由
®虽然当事人不知道“米蘭”是他人的注册商标,但主观故意不是衡量违法情节轻重的法
定要件。由于当事人无法定从轻或从重情节,本着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原则,调查人员认为应以一般罚款幅度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七、违法行为等次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取得的相关证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属于(□轻微、√一般、□严重、□特别严重)。
八、处罚依据及建议
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有本法第五十二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有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的规定。参照《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和执行标准(试行)》第一百三十九条第(二)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非法经营额超过一万元不超过五万元的,处以非法经营额零点五倍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的规定,建议对当事人作出如下处罚:
1、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罚款13600元。
××工商局经检大队
办案人:王××康××
××年××月××日
第四篇:关于一起商标侵权案件的分析
关于一起商标侵权案件的分析
我是某电大大学的一名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盗用、滥用和拟似别人的品牌来发展自己的产品,在别人品牌的掩护下给其厂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扭曲影响了其品牌的健康发展。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对其现象我们对一案列进行简单分析一下。
一、[案情]
1997年7月28日,北京蓝色快车公司经国家商标局核准,获得“蓝色快车”注册商标专用权。2000年7月28日,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受让了上述注册商标。长春蓝色快车公司为LENOVO??Think产品在国内目前唯一的授权维修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在西安授权从事技术服务的合作机构是中铁陕西公司。2002年4月,傅永强经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培训获得“蓝色快车硬件工程师”称号,2004年3月,傅永强从中铁陕西公司离职。2004年5月,西安市工商局经范文英申请,核准注册了个人经营的高新区蓝色快车维修服务部。蓝色快车维修部服务单记载的联系人为傅永强,傅永强称其是陕西中关公司的工程师,但其给客户维修电脑后,蓝色快车维修部出具了发票。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称其是基于同一事实将范文英、傅永强共同起诉,并认为范文英、傅永强侵犯了其注册商标权,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请求判定“蓝色快车”为驰名商标;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其赔偿损失。
二、关于本案,本文拟对以下问题展开分析:
(一)本案不涉及“蓝色快车”是否为驰名商标的认定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商标驰名与否取决于商标权人对于商标的经营与维护,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事实状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由此说明,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实行被动原则,不依职权直接确认驰名商标,即只有在当事人提出请求且根据案情需要人民法院才依照法律规定作出认定。如果被控侵权人在跨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1
人民法院方对争讼之商标是否驰名进行审查认定。本案范文英与长春蓝色快车公司从事的服务虽不完全相同,但二者在服务的对象、方式等方面相关,存在着特定联系,属于类似服务。因此长春蓝色快车公司请求认定“蓝色快车”为驰名商标,事实依据不足,本案对此不予涉及。
二、范文英侵犯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的商标专用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由此规定说明,此种形式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文字相同或近似;在相同或者在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突出使用;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本案中,范文英将与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蓝色快车”登记为企业字号,二者从事的服务相类似,《中国行业资讯大全—IT行业卷》及西安办公网发布的蓝色快车维修部信息中均突出的使用了蓝色快车注册商标,此事实可以证明这种突出使用的方式易使相关公众对范文英所提供服务的来源与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相互联系,足以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误认,同时范文英的企业字号在注册商标之后,因此范文英使用“蓝色快车”作为企业字号,符合上述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犯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本案中,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成立于1999年,经过多年的经营,获得了多项荣誉,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傅永强曾在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授权的机构工作,而该机构系联想西北地区经销商,同时蓝色快车维修部服务单记载的联系人为傅永强,其给客户维修电脑后,发票出具人是蓝色快车维修部,《中国行业资讯大全—IT行业卷》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发布的广告记载傅永强为总工程师,由此证明范文英使用的企业字号主观上具有明显搭便车的故意,客观上借用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的声誉,可能使消费者对市场主体及其服务来源产生混淆,从而获取了不正当利益,其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侵犯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的竞争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三、傅永强不应作为本案诉讼主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规定: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有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本案中,因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提供的证据证明傅永强是蓝色快车维修部工程师或联系人,该服务部的业主和实际经营者均为范文英,同时长春蓝色快车公司也未能提供傅永强为蓝色快车维修部的实际经营者和合作者的证据,因而蓝色快车维修部使用“蓝色快车”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字号,其民事责任应由范文英承担,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基于此事实将傅永强作为本案诉讼主体,法律依据不足。
综上判决:范文英停止使用含有“蓝色快车”字号的企业名称;范文英停止侵害“蓝色快车”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范文英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范文英赔偿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损失20000元;驳回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其余诉讼请求。
第五篇:商标侵权调查报告
关于中山市尊威电器有限公司与珠海格力集团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的调查报告
小组名单:商务一班某些同学
调查时间:2012-5-10
调查地点:中山
调查目的:进一步了解中山市内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所以有必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导言 以驰名商标、涉外商标为重点,集中打击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以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等“傍名牌”违法行为为重点,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我小组对中山市尊威电器有限公司与珠海格力集团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作了进一步的调查。
关键词
商标侵权 不正当竞争
正文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山市尊威电器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大岑工业区成业大道。
法定代表人:涂志强
诉讼代理人:罗礼东
诉讼代理人:陈继虎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珠海格力集团公司。住所地:广东省珠海市北岭工业区石花路211号。
法定代表人:朱江洪,董事长。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路6号。
法定代表人:朱江洪,董事长。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珠海市北岭工业区一号厂房五楼。
法定代表人:朱江洪,董事长。
三被上诉人共同委托代理人:刘浩,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职员。
三被上诉人共同委托代理人:陈勇,广东华信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中山市尊威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尊威公司)因与被上诉人珠海格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格力集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小家电)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中中法民三初字第25号民事判决书,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
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注册证号为第800542“格力”商标有效期限自1995年12月21日起至2005年12月20日止,经续展至2015年12月20日。注册证号为第1215686号的“图形+GREE+格力”商标有效期限自1998年10月14日起至2008年10月13日止,1999年1月5日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注册证号为第994210号“格力”商标有效期限自1997年4月28日起至2007年4月27日止,经续展至2017年4月27日。上述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均为原告格力集团,核定使用商品类别均为第11类,有煤气灶、吸排油烟机等。20 08年3月28日均转让给原告格力电器。
2002年10月25日,原告格力集团与原告格力小家电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约定:原告格力集团将注册证号分别为800542、800547、808503的注册商标许可原告格力小家电在电风扇、电暖器商品上使用,被许可使用商标的具体时限从2002年10月28日至2005年10月28日止。如需继续使用该商标,需在合同期限届满之三个月前提出续订合同的申请,续签合同后方可继续使用,原告格力小家电对侵犯该商标专有权的行为有调查、制止、举报和控诉的义务。2003年9月22日,原告格力集团签署《格力商标授权使用书》,授权原告格力小家电使用“格力”商标,有效期从即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1月,原告以被告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由,持前述请求向法院提起诉讼。其提供的侵权证据有:一是载明“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的燃气灶实物及图片、包装盒实物及图片以及使用说明书;二是送货单。2007年12月,案外人刘浩购买了燃气灶产品50件,印章是“中山市金羚燃具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行政专用章”。上述产品及包装盒上印制的“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字体比“小天禧”商标的字体大。被告否认上述证据的真实性。
又查,原告向本院提出证据保全申请,本院依法扣押了被告的抽油烟机一台、纸箱一个及2005/2006新产品推广目录一本。上面均载明:“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另,在被告处清点了载明“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字样的产品数量为:抽油烟机47台。玻璃面板10张。上述产品上载明的“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字体,包装盒上显示的有关信息与原告购买的燃气灶的相关内容是一致的。
再查,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于2001年11月7日在香港注册成立。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小天禧”商标,注册有效期限自2004年1月21日至2014年1月20日止,核定使用商品为第11类的燃气灶、厨房用抽油烟机等。2004年12月24日,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将该注册商标许可给被告的前身中山市金羚燃具电器制造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0日变更)使用,许可使用期限为2004年12月24日至2014年1月19日。国家商标局于2005年5月27日发出《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通知书》。庭审中,被告认可本院扣押的产品是由其生产而非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生产。
原审法院认为,原告在诉讼中明确表示本案的诉因是不正当竞争,故本案定性为不正当竞争纠纷。现双方当事人争议焦点归纳有四,一是原告是否是适格的诉讼主体?二是原告指控的燃气灶是否是被告生产并销售?三是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四是赔偿的具体数额是多少?
关于争议焦点一,注册证号为第800547号、第1215686号、第994210号“格力”商标的注册人是格力集团,2002年10月及2003年9月,格力集团将其上述部分商标许可给格力小家电使用,2008年3月28日格力集团将上述商标转让给格力电器公司。因此,本案三原告或是“格力’’商标的注册人,或是被许可使用人、或是受让人,其作为原告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规定,被告抗辩原告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的理由不成立,不予采信。另外,关于被告认为原告在庭后提供的上述有关注册商标证的证据已过举证期限而不予质证的问题。由于该证据原告在证据交换期间提交的证据已经初步涉及,原告在开庭时也已提出补充提交并得到本院的同意,故该证据的提交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经过与原件核对无异后,确认该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并据此认定上述事实。
关于争议焦点二,原告指控的燃气灶是否是被告生产并销售。结合本院证据保全的相关证据与原告提供的自购产品的相关证据的对比分析,原告自购产品标注的“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字体与本院扣押的被告确认其生产的抽油烟机上的相关字体及其涉及被告厂家的相关信息均一致,被告予以否认却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故本院确认原告指控被告侵权的燃气灶是被告生产并销售。
关于争议焦点三,“格力”是原告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及注册商标,注册号为第1215686号的格力文字、图形与字母的组合的注册商标于1999年被国家商标局评为驰名商标。“格力”品牌在相关公众中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格力”产品具有较高市场声誉和较大的市场潜力,能够为生产商带来较大的利润。原告的权利受我国民法通则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被告生产的燃气灶及抽油烟机上,标注了“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被告辩称其使用的包装上的“格力”二字,是企业名称的使用,是经过了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的许可使用。事实上,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授权被告使用的是其注册的“小天禧”商标非企业名称,且企业名称也不能许可使用。另,被告生产的燃气灶以及包装盒上使用的“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字体明显比“小天禧”商标的字体大,也比其他文字内容的字体大。可见,作为同样生产家电的同业者,被告明知“格力”品牌的知名度,为规避法律,采取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突出标注“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客观上会造成消费者对其中“格力”两个字的关注,易使相关消费者误以为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为原告的关联企业,该产品系原告制造或授权制造。被告搭名牌便车、“傍名牌”的故意明显。被告的行为显然违背了民法通则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的“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违反了市场交易中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原告诉请停止侵权的理由成立,予以支持。被告认为其不构成侵权的抗辩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但是,基于原告诉讼请求中明确要求的是“被告停止生产销售对原告侵权的燃气灶、清除已生产的燃气灶及外包装上所有的‘格力’字样”,在本院开庭时对保全证据进行质证时,原告知道被告生产了涉嫌侵权的抽油烟机,但其并没有变更相应的诉讼请求。基于此,尽管被告生产的抽油烟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基于“不诉不理”的原则,本院不能在判决主文中明确“被告停止生产、销售侵权的抽油烟机”,但基于公认的商业道德被告应自行停止相应的侵权行为。
关于争议焦点四,具体的赔偿数额,原告选择了酌定赔偿。现有证据显示,被告从2005年起就以“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之名对其产品进行推广宣传,即被告实施侵权行为时间有三年之久,生产的产品类别中至少有两种产品涉嫌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另考虑到“格力”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其1999年就获得了驰名商标称号,具备较高的知名度。综上,本院酌情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万元。原告主张赔偿金额中超过该数额部分本院不予支持。
结尾
综上所述,被告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原告请求被告赔礼道歉,由于被告在本案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是挤占了原告的市场份额,主要侵犯的是原告的财产性权利,而赔礼道歉主要适用于人身性质的权利损害,故对原告该诉求本院不予支持。基于原告诉讼请求未能得到全部支持,其应适当承担部分诉讼费用。
据此,原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一百一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之规定,判决:
一、在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尊威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对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格
力小家电侵权的燃气灶、清除已生产的燃气灶及外包装上所有的“格力”字样;
二、在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尊威公司赔偿给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经济损失人民币20万元。
三、驳回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的其他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9800元、证据保全费30元,共计9830元,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负担1966元,尊威公司负担7864元。
尊威公司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
一、原审认定被上诉人具有本案的诉讼主体资格是错误的。首先,被上诉人并未在法定的举证期限内举证证明其是本案的适格主体,原审法院采信超过举证期限的证据,不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其次,退一步而言,即使采信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也无法认定各个被上诉人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因为,从被上诉人提供的商标转让证明,可以反映“格力”商标已于2008年3月28日转让给格力电器,既然如此,被上诉人珠海格力集团又何来权利主体地位?综上,上诉人认为,原审法院认定各个被上诉人均有诉讼主体资格属证据不足,事实不清。
二、原审认定上诉人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上诉人的行为并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1)上诉人实施的行为并未被《反不当竞争法》所明文禁止。《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采用明确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应当禁止的四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上诉人的行为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因此,上诉人的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2)“小天禧”商标经合法注册及许可使用且与原告商标区别明显,上诉人在其产品上使用经合法授权的注册商标,根本不可能导致相关公众的混淆,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三、即使上诉人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原审法院判决赔偿的数额也是过高的。首先,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从2005年起就存在侵权行为,并达三年之久,这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其次,上诉人是一家小规模的生产企业,其原是金羚品牌的合作企业,涉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均很少,这可以从被上诉人证据保全的账册及产品中得到反映。
据此,请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凑:
1、撤销原审判决,并依法改判
2、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
被上诉人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答辩称:在主体方面,三个被上诉人都是格力商标的所有人、使用人,并且格力商标也都经过合法的注册,并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上诉人在其产品上标注格力字样,明显侵犯了格力商标的所有权,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项适当,应予维持。
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另查明,2008年1月18日,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向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
1、尊威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对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侵权的燃气灶、清除已生产的燃气灶及外包装上所有的“格力”字样;
2、尊威公司在国家级报刊上对其不正当竞争行为公开向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道歉;
3、尊威公司立即赔偿给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经济损失50万元人民币;
4、本案诉讼费由尊威公司支付。
再查明,编号为珠格商许[2006]03号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第二条载明,“乙方(格力电器)可使用甲方(格力集团)已经注册的所有商标(甲方注册的所有‘格力’中文、英文、图形及其组合商标),并按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于已注册‘格力’中文、英文、图形及其组
合商标的所有领域”。《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第三条载明,“乙方按原与甲方签订的商标许可合同使用商标,被许可使用商标的具体时限从2005年12月31日至甲乙双方所有‘格力’中文、英文、图形及其组合商标转让程序完成之后自动失效”。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第七条载明,“乙方应谨慎妥当保护‘格力’中文、英文、图形及其组合商标专有权,对侵犯该商标专有权的行为有调查、制止、举报和控诉的义务”。
本院认为:本案为不正当竞争纠纷。本案当事人争议的焦点为:
一、三个被上诉人是否为适格当事人;
二、上诉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三、原审法院确定的赔偿数额是否适当。
一、三个被上诉人是否为适格当事人的问题。上诉人尊威公司认为,被上诉人未在法定的举证期限举证证明三个被上诉人都是本案的适格主体,超过举证期限的证据不应采信;此外,“格力”商标于2008年3月28日转让给格力电器之后,格力集团就已经丧失权利主体地位,因此,原审法院认定各个被上诉人均具有合法主体资格是错误的。本院认为,本案诉争的侵权行为发生在2007年10月至2007年12月之间。在些期间,根据格力集团分别与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之间均存在普通使用许可合同关系。并且,格力集团在合同之中均明确授权格力电器、格力小家电有权对侵犯涉案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调查、制止、举报和控诉。因此,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二款“„„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的规定,作为普通许可使用合同的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在涉案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若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均有权提起诉讼。因此,本案三个被上诉人皆为本案的适格原告。上诉人该上诉主张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至于举证期限问题,因被上诉人在证据交换期间提交的证据已经涉及该证据,且被上诉人提出补充提交得到法院的同意,故该证据的提交未超过举证期限。
二、关于上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的问题。上诉人认为,其使用的“小天禧”商标系合法注册,在产品上使用该商标系合法授权,不可能导致相关公众的混淆,且其实施的行为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明确列举的侵权行为,故上诉人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本院认为,三个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并未针对上诉人使用“小天禧”商标的行为,因此,本院对此不予评判。至于其实施的在燃气灶及包装盒上标注“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字样的行为,因“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字体明显比“小天禧”商标的字体大,也比其他文字内容的字体大。鉴于格力商标的知名度,上诉人在产品上突出标注“格力卫厨(香港)有限公司”的行为,客观上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包括误认为与三个被上诉人具有许可使用、关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系。因此,上诉人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的“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违反了市场交易中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上诉人还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没有明确禁止其实施的行为,因此其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第五条至第十五条未明确禁止的行为,只要符合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就可以援引该法
第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理。上诉人的该项主张同样不成立,本院予以驳回。
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9800元,由上诉人中山市尊威电器有限公司负担。
小组结论
我国大众目前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还不够,主要是因为知识产权比较抽象,很多类人只能用语言来描述,因
此,会让公众产生畏惧感,而我们在平常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大多都集中在知识产权日这样特定的日子,这样日常化,因此,民众对知识产权了解不多,是存在客观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