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活动总结汇报
根据省、市、县委统一部署,我镇于2010年12月下旬至2011年2月中旬,在全镇农村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用党旗引领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美好新生活”为主题,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
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以及县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各阶段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现予以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2011年度“小学教”活动从2010年12月下旬开始,至2011年2月中旬结束,分四个环节进行。2010年12月20日至2011年元月中旬日为学习培训阶段,2010年12月23日召开镇党委会,学习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11年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的方案》,制定镇实施方案、成立镇领导组,组建宣讲团。2011年元月5日召开镇“小学教”活动动员会,动员和部署全镇“小学教”活动动,镇举办培训班。2011年元月6日至9日镇广泛宣传,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营造氛围,村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分层动员,镇负责人和村党(总)支书记上党课。2011年元月10日至12日组织镇、村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开设的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空中课堂在线培训,组织村党(总)支书记参加县培训班。2011年元月13日至15日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向流动党员广泛宣传五中全会精神。2011年元月16日至元月26日为调研讨论阶段。元月16日至18日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三进三访”下基层活动,并开展调研每人不少于15户。元月19日至20日是村(社区)召开座谈会,邀请流动党员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元月21日至23日在广泛开展讨论基础上,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制定2011年工作计划,并提交1份大讨论文章。
2011年元月4日至元月元月15日是承诺点评阶段。元月4日至10日组织开展承诺点评活动,对2010年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情况开展点评及时公布。元月11日至元月15日组织开展2011年镇、村党(总)支和党员公开承诺,并及时公布。2011年元月10日至2月20日为宣传推动阶段。认真组织开展村干部、镇分工干部和县聘村书记述职评议活动,同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广泛开展“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做为评优工作,召开全镇“小学教”活动总结暨2010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活动结束后,镇党委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对活动进行工作总结,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据统计,全镇参加“小学教”活动党员、干部共2170名,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参训党员、干部5000人次,镇村党员、干部走访农户2200人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175人,送去慰问金31000元,赠送新年贺卡2450张,镇党委承诺5件,镇机关党员、干部参加承诺30人,承诺件数35件,全镇14个村、社区党组织承诺92件,村(社区)参加承诺950人,承诺件数1500件。收集到群众意见和建议210条,为民办实事1200件。全镇14个村(社区)普遍开展村干部述职评议活动,参加述职评议干部76人,参加述职评议大会的人数910人,其中党员570人,村干部作出承诺230件,评议后村干部最高报酬780元/月,最低报酬602元/月,平均报酬691元/月,增加报酬14人,报酬增幅最大1000元,评议后村干部优秀14人,称职62人。结合“小学教”活动建立党员议事会14个,党员代表210人,已召开议事会议14次,研究确定14个主题,形成议案14个,已落实议案14个。
二、主要做法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镇主题教育领导组并下设办公室,由镇组织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全过程的指导,对“小学教”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学习时间保证、集中培训到位、方式方法多样、活动内容实在、活动效果明显,确保集中开展主题教育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围绕“小学教”活动主题,开展督查和指导,将突出活动主题和提高活动效果作为重点,全过程参与指导。指导组坚持与村“两委”干部同学习、同入户、同调研、同谋划,指导具体、结合实情,务求实效。
2、动员发动,全面开展。开展“
小学教”活动,镇党委高度重视,做到早动员、早培训、早部署。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召开了“小学教”活动动员大会,对“小学教”活动的开展进行了部署和安排。镇党委组织各村党员干部进行了学习培训,对全镇的主题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动员培训结束后,各村开展了集中学习活动。学习采取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集中辅导与座谈相结合的方式,组织
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地学习必读篇目,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为重点,通过学习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镇村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艰苦奋斗意识。
3、注重结合,务求实效。为了使这次“小学教”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镇党委注重在结合上下功夫。一是与村“两委”干部述职评议相结合。二是与党员冬春训相结合。利用春节前后,流动党员返乡的机会,对全体党员集中开展一次系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通过交流,摸清流动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的基本情况,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与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相结合。对村“双培双带”示范户进行重点调研,进一步落实好培养和帮扶措施,改变干部工作作风,为示范户做好服务,提高其带动和示范作用。四是与开展访贫问苦活动相结合。春节前,由镇领导带队,集中开展了一次访贫问苦活动,将困难户、隔阂户、困难党员等作为走访的重点,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五是与做好当前的重点工作相结合。紧紧抓住计划生育等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引导镇村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和加快发展意识,使党员干部在各项重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镇村干部的作风在实践中进一步转变。
4、突出重点、抓好督查。在“小学教”活动中,领导带头,深入联系点,抓好指导和督查。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到联系点进行动员,指导“小学教”活动的开展。督查采取明查和暗访、与检查各项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各村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对参学对象进行测试,督促镇村干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活动落在实处。
三、主要成效
1、思想进一步解放。通过“小学教”活动的开展,镇村干部进一步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村情调查,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不断拓宽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工业理念办农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为带领群众“奔小康”创新路子。把此次学教工作与盘点2010年、谋划2011年工作结合起来,做到虚实结合、虚事实做、以虚促实、力求实效,为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作风进一步落实。通过入农户、听意见、办实事活动的开展,镇村干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发展思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为民办实事为重点,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树立干部的新形象。如水楼村将贫困户、“双培双带”示范户、老党员、老村干、隔阂户作为访户的重点对象,并将收集的意见分类进行整理,落实措施整改。
3、思路进一步清晰。镇村干部通过“小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村情民意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更加明晰,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我镇为期二个月的“小学教”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与上级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村发展思路不明晰等,我们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回头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整改,对没有落实的整改措施加大督办力度。通过“小学教”活动的开展,使“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成为镇村干部工作的永恒主题。
第二篇:小学教活动总结
小学教活动总结
根据市委和村党委对2011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的安排部署,我村严格按照村党委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主题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讨论、实践服务等环节,使我村主题教育圆满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精心准备
在收看安徽省2011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后,村党总支召开了村“两委”会议,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成立了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组长,其他村“两委”干部组成的干部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并根据市委组织部、村党委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且特别强调,领导小组成员要分工负责,协同抓好此项工作,力争做到与为特困户送温暖,为群众办实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落实任务、集中培训、增强效果
根据村党委要求,村党总支于1月18日至12月21日召开了由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的主题教育动员暨培训会,传达了2011年 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会议和实施意见精神,全面布置了关子开展主题教育的各项工作。发挥党员中心户、电视上网工程等党建平台,进一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三、贯穿主题实践活动,推助“学教”工作开展
一是开展春节慰问特困老党员、老干部,送去关怀的同时,还带来面粉和慰问金。村两委纷纷深入到户开展节日慰问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贫困户,进一步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关注弱势群体,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暧和关怀。二是继续开展“外出返乡青年服务月”活动,通过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和提供再就业援助等方式,为返乡务工青年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环境。
四、开展党员承诺活动,制定各项工作计划
党员根据主题教育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民主评议党员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党支部指出的今后努力的方向,个人自愿提出承诺,党支部审核;党支部审核后,交支部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党支部制作承诺书,并登记台帐、归档、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召开党员大会,通过党小组推选,成立党员议事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2011年新农村建设和党建工作创建“五个好”党组织、党建工作“五大载体”等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项目。
五、结合“小学教”活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全力抗旱保苗
由于去年9月份以来,我省降水偏少,致使旱情十分严重。为认真落实省市抗旱会议精神,全面做好我村抗旱保苗工作,村党总支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解决群众生产困难。在抗旱保苗工作中,村总支书记深入到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开展抗旱浇灌,并利用广播、宣传栏、走访入户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适时适法地引导农民有效推进了抗旱保苗,激发了群众抗旱保苗的积极性。多次宣传动员,为积极抗旱的群众送去“学习流动红旗”,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抗旱保苗队伍中来,同时,认真协助村两委充分发动群众,利用一切机械,浇足浇透小麦的保命水,使抗旱保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六、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效
按照“小学教”活动的总体要求,通过全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我村的2011“小学教”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一是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重要意义的认识,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有新的提高,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成为一个乐意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忧的先进分子。同时,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了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抢抓机遇的信心。
二是强化了党员意识。通过“小学教”活动使很多党员认识到,是党员就应该履行党员义务、当先进,是领导干部就要当标杆、作表率;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按照先进性标准须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按照先进性标规范行为。作为党员就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诺千金。
三是增强了群众观念。村“两委”都深入各村组、贴近群众,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帮助协调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村干部深入群众,主动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及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而又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四是形成了发展合力。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开门搞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结合实际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好需要努力才能办成的实事,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承诺新农村建设思路和计划,体现了党组织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领导核心。承诺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目标要求、措施办法,体现了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决心、为民谋福祉的宗旨。以承诺这一载体,凝聚民心,坚定信心,形成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共识。
五是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这次“小学教”活动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全村上下都在开动脑筋想大事、谋发展,特别是围绕“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我村怎么干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工作思路更清晰了,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与发展现代农业、帮助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深化了“双培双带”、“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做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同时,把高度重视农民的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农民,提出了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了农村党员双技培训规划和计划,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美好新家园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总结汇报材料(远教)
远程教育实施总体情况
总结材料
朝阳镇八里小学 2009年9月
远程教育实施总体情况
总结汇报
我们朝阳镇八里小学,在2005-2006学第二学期,远程教育设备相继到货、安装并投入使用,在近几个学期的管理使用过程中,结合我校实际,广泛运用,光盘播放和卫星资源为各学科教学服务,加快了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现对我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培训、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设备管理:
为了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确保设备安全,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
首先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副组长郑连东负责教学教研工作,代春天负责技术指导,同时也成立了教研小组、技术支持小组、校本培训小组,各分工责任到人。全体成员密切配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将设备管理好、用好。
第二,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我校信息中心制定了关于项目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各项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制定了《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安全制度》、《远程教育检查制度》、《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教学应用制度》、《远程教育校本教研制度》、《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管理制度》、《远程教育教学光盘播放教室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认真加以贯彻实施,用喷汇张贴在教室里。第三、为确保设备万无一失,我校除安装防盗门窗外,每个教室都安装了防盗报警器,同时加强值班值宿,领导带班,查岗,配备灭火器,并在防潮、防雷、防尘等方面做了相应的安排。
二、培训情况: 1、2005年12月8日,由王志刚到县教育局参加了“中小学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会”,听取了局领导、专家组对项目设备接收工作的布署,并到实验小学现场参观。2、2006年4月份,王志刚到沈阳师范大学“信息中心”参加了农村远程教育技术培训。3、2006年6月、7月由张立丰分别对本校教师进行了技术培训。4、2006年10月9日,到老城六中参加远程教育实施现场观摩会。5、2006年10月26日到双庙子小学参加远教实施现场会,参观了二所小学设备利用情况。6、2007年10月17日到宝力许芝小学参观学习远程教育管理、使用以及档案管理。
三、抓住机遇,加大投入:
为使远教工程顺利实施,我校上至领导下到教师,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不分白天还是黑夜,不分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都在紧张的忙碌着,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倾心投入,学校陆续投入几仟余元,用于安装防盗、防尘、防潮、防强光等设施,购买符合要求的电视架、电脑桌、学生桌椅等设备,同时设置了两个专用教室,为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好了充分的物资准备。今年还买了两台EVD供各班级使用。
四、加强管理,强化应用,确保远程教育工程的有效实施:
(一)、设立专项档案,规范管理。
我们根据规章制度,设立了远程教育工作专项档案,分为五个档案:
1、远程教育设备管理。
2、远程教育组织机构管理。
3、远程教育应用管理。
4、远程教育校本培训管理。
5、远程教育政策文件管理。并形成远程教育教研活动记录,远程教育校本培训记录,远程教育资料和管理日志,远程教育日常维护及处理四个记录,同时规定每个教学班、每周利用两室分别上两节课,制定学校总课表,班级分课表,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二)、强化应用。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总体要求,我校本着宁可让机器用坏,也不让机器放坏的原则,提出利用有限设备,挖掘无限资源,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
1、科学制定教学应用计划,按计划使用。我们学校制同定了远程教育教学应用计划,并将课时计划体现在课堂总表和班级课表中,按课表上课上,每位学科教师每周至少应用两次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
2、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教师的主导作用,项目管理教师是远程教育工作的火种,为此我校充分发挥项目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源头上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研究力度。1是刻录有价值的课件、同步课堂示范课等优质资源,及时查阅并发布远程教育资源库,并归类整理,做好宏观调控。
3、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不公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迅速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捷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由之路,认真利用远程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使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张力,即使是听讲座,也是收看来自课改研究中心的专家们的深入浅出的、形象生动的讲解,接触的都是全国优秀的课堂教学、讲座、课例研究,使全体教师产生自我提高的动力。学生们也体验、感受到了课堂民主带来的轻松愉快,自主探究学习的快乐,我校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在远程教育室进行,研究每一节课都离不开应用优质资源的环节。
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就像一股新鲜的血液,使教师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部分教师运用住处技术的能力,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应用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缺乏高素质的人员或专家指导,教师能力素质提高缓慢,不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不断研究、探索、外出培训,不断提高,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发挥远程教育的巨大作用!
第四篇:紫蓬山工委“小学教”活动第一阶段汇报总结
紫蓬山工委“小学教”活动第一阶段汇报总结
为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化提升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12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的意见》,我们制订了《紫蓬山工委2012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2012年主题教育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建设美好安徽新农村”为主题,组织农村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市第十次及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县里召开会议后,紫蓬山工委立刻行动起来,召开动员会,布置相关任务,着重就培训计划做了安排,要求村(居)的培训率达到100%,将此次党员的培训面涉及到全体党员。围绕活动主题,对班子成员、村“两委”其他成员及机关干部、党员群众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保证集中培训的人员参训率。重点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张宝顺同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及在全省群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习市第十次及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各村(居)党组织要抓好党员的集体学习,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省、市、县委党代会精神和紫蓬山工委相关文件,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省、市、县委党代会精神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紫蓬山工委对相关要求做到责任到人,具体落实,不留死角。采取多种形式的方式要求所有参加学习的人员都深入了解“小学教”活
动,特别是支部会议要把活动经常化、重视化,要把集中培训与自学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学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要积极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进行学习。积极利用紫蓬山管委会网站、紫蓬山先锋在线、宣传栏、肥西报等形式积极宣传“小学教”活动。考虑到春节即将来临,大批流动党员即将回乡,管委会计划将统一对这一批流动党员进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活动,使他们对我区的党情、民情及发展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下一步,紫蓬山工委将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时间上按照要求不落后、在内容上做到具体不简略、在效果上做到有成效,争取把“小学教”做好,让紫蓬山的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2012年1月5日
第五篇:小学语文送教活动总结
小学语文送教活动总结
送教下乡手牵手,真情助教别样红——送教背景
三月,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时节,一个孕育希望的时节。县教科所肖素碧老师带着寒假到重庆与专家及其它区县教研员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召开了县小语会理事成员例会。会上,“我们能为武隆小语做点什么”成了主要议题,从“送教团”到“送教组”还是“送教小分队”,通过大家对未来团队名称的认真议,细细品,“武隆县小学语文送教队”出炉了。理事们热情高涨,当即敲定了队员人数、入选条件、选拔方式、活动方式和具体内容,并具体分工并落实了各理事的目标任务。
四月,一个花香四溢的时节,一个绿满大地的时节。县教委三楼会议室,县小语会理事长、县教科所副所长冉建容宣布了这个担负着引领武隆县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重任的团队——“武隆县小学语文送教队”的正式成立。组建这样的团队,目的有三:其一,成立学习共同体,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其二,发挥这支骨干教师队伍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推向深入;其三,整合县内优质资源,用二至三年时间,开展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大轮训,提高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一文库网
送教队成立大会上,县教育学会秘书长、县教科所所长王朝武到场作了重要讲话。他殷切希望队员们要树立六种意识:一要增强大局意识,走出小“我”,融入大“我”;二要有主动意识,学会自我加压;三要有舞台意识,送教队的成立,既是给全县小语教师送去学习的机会,又是给团队成员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四要有品牌意识,队员们要精心准备,送出去的一定要是精品,要让受益者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五要有自律意识,要求我们团队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我们送教队的良好形象;六要有团队意识,我们团队的每一分子都要树立团队意识,要有凝聚力、战斗力,要富有朝气。接着,队员代表陈本莉发言表达了队员的心声。然后,冉建容理事长通过题为《不断修炼,团结协作,不断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的讲话,要求全体队员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这个团队的目标,更让大家明确了今后的送教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队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互助互学,协作打造出一种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接着,肖素碧、邹胜发、陈红英、应红四位理事分别将本期计划送教的讲座、上课、调研等相关内容和思考一一向队员作了展示。最后结合队员爱好特长进行了统筹分组,并认真研讨落实了各组的送教任务和内容。队员们热切而紧张地期待着第一次送教活动的到来。
五月,一个大地姹紫嫣红的时节,一个天空色彩缤纷的时节。来自全县的46名队员再次相聚在实验小学进行了送教演练,这既是一次磨刀训练,又是一次实战演习。由理事何晓凌和邹胜发分别主讲的《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聚焦课堂质量,关注生命价值
——如何观课议课》两个主题讲座,博古通今,联系自己,结合课例,与现实相接,与专业相通,都在寻找与教师心灵的对接点,都在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由队员付红梅、张小琴执教的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分别从第一课时到第二课时给大家展示了一篇课文完整的教学。之后,首先根据内容分组再次进行研讨、修定和完善,然后根据送教地点分组进行出行安排,最后冉所长提出了送教的总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至此,本期的送教活动准备就绪。
提升自我,服务同伴——过程写真
送教乡镇类别:四类乡镇共六个乡镇中心校。
送教时间及送教对象: 5月15日,送教到铁矿、后坪、接龙、双河四个乡中心校;5月22日送教到赵家、浩口两个乡中心校。
送教内容:
1.专题讲座:《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聚焦课堂质量,关注生命价值——如何观课议课》
2.课堂教学: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二课时。
3.问卷调查及送教信息反馈
送教形式:来自全县不同类别学校及教科所的共46名送教队员,按送教内容分为三个大组:讲座组、上课组、问卷信息反馈及联络组;
细分为:讲座两个主题各一组,上课两个课时各一组,主持人一组,调研、总结一组。按送教地点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由何晓凌、徐晓慧、彭雪勤、应宏、邹胜发、陈洪英担任组长,各小组的送教程序及时间安排统一,送教内容统一,送教讲稿及教案统一,送教人员合理搭配,展示过程既遵循统一又不拘泥于统一。
送教效果:
1.专业思想的提升:桐梓何晓凌、长坝廖国胜、土坎张洪彬、实小陈本莉、白马陈艳、长坝李雪琳分别在六个乡镇作了题为《审视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热情》的专题讲座。他们引经据典,引导大家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及对社会的价值,并为以后怎样践行为人之道,探索为师之道,做一名真正的“人师”、“经师”做了很好的指引。教师们在重新审视师德的同时,得到了职业理想的提升。有的队员以年轻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伶牙俐齿,语惊四座;有的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精彩的现身说法让听众产生心灵的共鸣,偶尔伴随一阵爽朗的笑声,时不时来一个问题和大家互动,让教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做人的原则,处世的真理,更让教师们看到了自身职业的崇高,自己的崇高。
原文由 第一文库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