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评比活动计划书
2010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评比活动计划书
一、活动目的: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为切实做好社会实践的总结工作,开展好“二次教育”,巩固、深化社会实践成果,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新途径。我院举办2010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评比活动,以总结工作,交流经验为出发点,促使我院实践活动能继续更好的有效地开展下去,加强对广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
二、活动时间:
9月12日晚上7:30(初定)
三、活动地点:
教四-20
4四、活动对象: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级、09级、08级全体学生
五、嘉宾:
团委秘书长,团委副秘书长,团委常委,学生会主席等
六、主办单位:
环境学院团委
七、活动流程:
1、由主持人欢迎嘉宾的到来并邀请嘉宾上台致辞。
2、由主持人介绍本次10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评比活动的主题、形式和内容。
3、由暑期社会实践各实践队主讲人依次展示演说各队的实践成果(ppt形式),交流实践经验,深入探讨目前环境专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这过程中主持人会适当地提一些问题与主讲嘉宾一起讨论。){每队限时4分钟}
4、各实践队介绍展示完后是嘉宾评分时间,期间是观众提问环节。
5、13支队展示完后,由工作人员收集嘉宾评分表格,综合评选出优秀组织奖,优秀实践队,由主持人宣读最后结果。
6、获奖团队上台领奖并合照留念。
7、由主持人宣布03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评比活动的圆满结束与感谢嘉宾的到来。
八、经费预算:
团委实践部
2010年9月2日
第二篇: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实施方案
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精神,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要求,增强和扩大社会实践育人效应,完善社会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校团委决定于2009年9、10月份开展2009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网络风采展示、DV展播和摄影大赛等活动,以深化实践成果,扩大社会实践影响。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安排
2009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于开学后第三周开始,至10月中下旬结束。
二、活动组织方式
1.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具体负责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整体的筹备、组织、协调、评审和宣传工作,并且组织优秀实践团队面向全校联合举办3-4场报告会或经验交流会。
2.各学院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统一组织本单位指导的社会实践团队举办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实践团队可以联合或单独开展活动。
3.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组织可分别在校团委社团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本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4.鼓励实践主题相近的社会实践团队跨学院、多个社团联合举办成果展示、经验交流活动。
5.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的地点及场所由各指导单位协调解决,有困难的可向校团委提出申请,由校团委协助解决。
三、展示内容及形式
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应当全面展示社会实践团队的风采,展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突出团队成员在实践中的成长与收获,体现实践活动给实践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各学院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各学生社团及志愿服务组织应当结合实践团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开展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DV展播等活动,同时鼓励根据自身的活动特点开展其他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
1.社会实践团队报告会。以一个或若干主题相近或相关的实践团队为单位进行,重点在团队的自我展示。团队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展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全程概况,体现团队特色,反映实践主题,让更多同学切实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共同感受和体会实践活动的酸甜苦辣,从而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2.社会实践团队经验交流会。以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实践团队为单位进行,着重于团队之间的实践经历沟通和经验交流。团队通过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交换实践心得和感受,升华实践经验,彼此促进共同提高。鼓励邀请相关教师出席点评。
3.社会实践活动DV展播。由各指导单位、各社团自行组织条件许可的实践团队将实践过程中拍摄的DV素材经过编辑、加工后,面向学院或全校举行展播活动。DV反映的内容须符合社会实践的主题,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具有可观赏性。
4.社会实践活动摄影大赛。拟由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统一组织,各实践团队自愿参加。报名参赛的作品分为实践地采风、实践团队风采和个人聚焦等类别,着重从主题切合度、作品审美性及技术含量等方面进行考量。通过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展现团队的精神风貌、实践地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5.社会实践风采网络展示。校团委社会实践部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题网站上将开辟
专门的社会实践网络风采展示平台,为每个实践团队预留展示窗口,由各实践团队根据统一的格式要求上传活动照片、PPT、个人感想、实践论文等材料。
有条件的学院可组织教师对所指导的实践团队撰写的论文成果进行评审,并通过宣传板展览、橱窗展览或刊物等形式面向学院或全校举办优秀论文成果展。对于质量较高的论文,学院应当指导作者及时深化和完善作品,参加“挑战杯”竞赛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四、活动阶段
(一)活动申报(开学后第一周开始)
1.各学院或指导单位应根据实践团队材料进行整合加工,结合团队特色和实践特点,筹备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2.各学院或指导单位到社会实践网站下载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登记表,将活动的形式、时间、地点和参与人数于开学两周内上报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备案。
(二)活动开展(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1.在指导单位协调、指导下,实践团队面向学院、社团或全校自行举办社会实践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DV展播等活动。
2.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统一组织社会实践摄影大赛、社会实践风采网络展示等活动,并组织若干场大型团队报告会及经验交流会。
(三)活动总结、评比与推广(10月中下旬)
1.各学院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各学生社团及时总结展示、交流活动材料。包括展示交流活动总结一份,活动现场照片,以及展示交流活动所使用的图片、PPT、DV等素材。材料内容力求丰富详实,准确生动地反映活动亮点。
2.各学院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各学生社团及时总结团队实践的活动成果、活动经验,向校内外宣传推广。
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2009年9月
第三篇: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发言稿
成果展示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我们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已经圆满结束了。今天,我站在这个讲台上,就是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抗联精神”暑期社会实践赴尚志小分队的实践活动行程,也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这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们小分队的成员,他们是来自外国语学院2010级日语一班的朱李至祯、李红侠、丁春芳、吴锦月、赵扬、梁德田,还有我们的政治辅导员张刚老师也跟随我们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
追溯到7月22日。那天清晨,五更而起,背上行囊,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实践路程,开始了我们为期五天的赴尚志“追寻红色精神、传承抗联精神”的实践活动。颠簸的火车上,回荡着成员们的欢声笑语,大家相互倾诉着对踏出校门、展开实践的渴望,不断探讨完善实践计划和补充日程安排。伴着车窗外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森林树木和目之所及欣欣向荣的大豆高粱,在我们将思绪的欣喜与紧张洒满了一路黑土地的时候,火车缓缓进站,我们到达了此行目的地——尚志市
出得站台,已是日上三竿、骄阳似火,炎炎烈日似乎有意要考验我们对红色精神的实践能力和对革命前辈敬仰的虔诚。我们迈着飞扬的步伐,泼洒着火红的热情,将青春的活力注入了这座英雄的城市。首先,我们参观了尚志市两个著名的中学——尚志中学和一曼中学,并且对假期期间仍留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采访调查,与他们交流了尚志市抗联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扬。尚志中学和一曼中学分别是以东北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赵一曼同志的名字命名的,传承至今已有了半个世纪的历史,积淀了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一曼中学的校园内,我们还看到了赵一曼同志的衣冠冢,那位英勇不屈的女战士用自己的头颅和热血抒写了炎黄子孙的巾帼豪情。怀着对两位烈士的无限敬意,带着对革命精神的无比崇尚,我们又奔赴尚志市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学习。我们如此近距离地走进我们的先烈,去瞻仰他们成长的历程,沿着他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脚印,领悟他们风雨人生中的革命风采。参观结束,我们都深深叹服于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英雄的非凡是在革命者特有的魄力与坚定的信仰中创造出来的,先烈们在和我们一样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对革命思想的不懈追求,已经开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实在让人敬仰。这里的一碑一幕,一石一草,都是对“我以我血荐轩辕”壮言的最好诠释。高高耸立的纪念碑,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依然长存,其顶熠熠闪烁的光辉浸染着我们的每一个细胞,其上庄严神圣的红五星指引着我当代大学生的前进方向。
次日,我们踏着朝霞,迎着东风,乘车赶赴尚志公园,在公园进行了游览调研。与在公园晨练的市民进行了交流,并现场采访了当地一名货车司机。在柳絮纷飞、荷花飘香的公园里,我们分别找到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人,向他们分发调查问卷,倾听他们——位于城市最宁静的角落的最普通的群众,对“红色足迹”与“抗联精神”的理解。7月24日,淫雨霏霏而下,一行人盯着淅淅沥沥的雨丝乘坐火车来到了位于帽儿山镇的元宝山烈士陵园。漫山遍野的青松绿柏,是“革命人永远年轻”的象征,一排排矗立的石碑石墓,鉴证了“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不朽誓言。
而几天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走访看望尚志市老红军的活动。我们在7月25日,到尚志市几位老红军家中探望,聆听了他们讲述革命岁月的艰辛。作为抗联精神的传承衣钵,他们是最有故事的人,作为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他们也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他们顽强的革命精神,他们无畏的革命斗志,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信仰,他们艰辛的革命历程,都让我们深深的感动。共和国的老革命同志,带着时间刻出的年轮,用他们依然心系国家的夕阳美,激励着年轻一代奋永向前。踏访这位百岁革命前辈的同时,我们的思想也经历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跨越。我们也将学校中所学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以及当今社会的时事政治动态,传播到这古老的红色革命老区当中,我们谨记团队“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抗联精神”的宗旨,顺利完成了这一任务。我们小队还利用数码摄像工具,记录了我们采访的全过程,在此与大家分享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了。团队成员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克服了住宿简陋,行程紧迫等困难,奔波于红色之城——尚志市的各个革命足迹所在。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五天,却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民族的革命史与中国的发展史。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当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之中的我们当代青年去回想艰苦的岁月。在尚志,在帽儿山,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我也代表我们全体队员,向积极指导帮助我们完成此次社会实践的老师表示感谢,向尚志市配合、参与我们调研实践的父老乡亲致敬。
感谢你们,让我们得以踏足这祖国锦绣山河中记录历史的红色老区;
感谢你们,让我们看到了我们需要结果的红色旗帜,看到了我们需要努力传承的抗联精神。
我们会永远保持实践中所学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立世精神,更加茁壮的成长,成长为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一代。
第四篇: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方案
双塔乡初级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之社区服务活动
成
果
展
示
方
案
双塔乡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之社区服务活动
成果展示方案
有一种方式可以将幸福在一瞬间定格,我们选择了它---拍照:按下手中的快门,或许这就是老人终生唯一珍藏的照片,孩子的第一张童年照,家庭的第一张全家福。有一种方式可以将知识洒进孩子内心,我们选择了它---社会实践:它或许会给孩子带来一点乐趣,也可能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
今年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要把关爱延续,举办此次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活动,让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相信“爱本无声却能留下永久的痕迹”,更多的人会了解、参与进来,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一、活动时间
2015年4月(活动时间各小组长商定)
二、活动地点
教室
三、活动简介
本次活动由社区服务各活动小组联合举办,活动现场会邀请优秀志愿者进行讲解,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学们可以展示自己认为用价值的摘抄记录及自己的创作等。
四、活动背景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过去,但过程依然在志愿者的心中铭记,同时,这也是其他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他们想更多的了解此次活动,也想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五、活动目的
1、向其他学生介绍此次活动,让他们对我们的活动有更深的了解,提高本次活动的关注度,同时增加本协会的影响。
2、弘扬“爱心、奉献、互助、进步”的精神,让师生全面了解我们的成长与进步。
3、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个宣传,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通过了解,积极报名参加明年的社会实践活动。
4、让更多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为老人和社区献出一份爱。
六、活动对象
双塔初级中学七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及辅导教师
七、具体流程
1、辅导教师负责多媒体及音响设备,并在当天午间准备好。
2、各小组组长一起商定小组展示顺序。
3、辅导老师负责本次活动拍照并维持本次活动的秩序。
4、小组长整理本组本次活动总结。
5、全体小组长一起开会总结本次活动。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主要成果
暑期社会实践主要成果
我在酷暑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走进了一家民营企业,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
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文件,开发票等,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
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拿到第一笔工资时,我并没有感到特别开心,只觉得全身心的累。不过我总算领悟到了打工的“真谛”:一要吃苦,二要脸皮厚。如果有人问我以后还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我会毫不犹豫地说:“Of course”
在公司里,我也感受到了和平日里在学校不同的氛围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公司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职的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
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公司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公司的利益损失。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