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和加拿大广播电视数字化产业中的经济联系
美国和加拿大广播电视数字化产业中的经济联系
广播电视数字化被认为是广播电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全面实现不仅是广播电视在传播手段和节目质量方面的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这一突破波及和影响的范围将扩充到传媒产业链上下游形态的改变。某种程度上这种改变意味着这一链条中的每个环节的业者重新定位,重新洗牌,重新争夺产业制高点的又一轮竞赛。这不仅体现在一国之内的产业链中,同时也存在于世界范围的产业竞争之中。
本文就将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探讨二者广播电视数字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的产业竞争与合作,从而预见数字化这一技术革新后将会引起的一系列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由此无论政府还是业者都可以从中得到更加合理和正确的发展战略。
数字广播电视的产业链革命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受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的流动。这一简单的技术革新带来的却是深刻的产业变化。数字化带来的变化主要有:
首先是播出内容的广播向窄播的转变。过去我们的播出内容是向越广泛﹑越大众的群体播出。到了数字化之后,我们将从过去的只播综合频道发展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一些个体﹑群体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和节目。比如我们在电视上有多样化的电视节目,广播节目,还有大量的付费节目,我们还可以提供节目指南,指导大家在这么多的节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所以,播出内容走向了既有广播又有窄播的立体方向发展。
第二是节目形态的转变。数字化后,我们不光提供频道,还提供方向的转变。比如我们看到在有线电视网里面,我们除了按电视频道提供节目之外,还提供各种交互点播的节目,这样观众从被动收看变成了主动收看,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点播看节目。
第三是服务方式的转变。数字化使广播电视变成了一个多媒体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出了广播电视节目之外,还可以为社会各界﹑整个现代服务业搭建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化让我们不仅可以提供节目﹑提供信息﹑提供各种游戏﹑娱乐﹑各种商业服务。
第四是接受方式的变化。过去传统的广播电视就是固定的接受,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数字化之后,观众可以拿着便携器一边走一边看。这其实拓展了广播电视的地理范围。第五是盈利模式的转变。过去大众传媒主要以广告为收入来源,近些年整体的广播电视收入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数字化后,我们不仅可以依靠广告,还可以依靠对用户收取收视费,对各种商务服务收取服务费等,使盈利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广播电视的出现是对原有的产业模式的一种颠覆。它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机会。这主要体现在数字电视赖以生存的四大平台之上:
内容平台:即内容提供商。数字化的技术后果是释放了更多的频道资源,也就对更多的内容资源提出了要求。内容为王一直是传媒业的铁律。数字化使原来模拟时代因喜鹊而形成的垄断资源的频道不再稀缺,大量的频道需要海量制作的精美的内容。而受众接触电视的时间相对有限,数字电视使传媒市场从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尤其是付费电视这种形式更是要求媒体提供的是免费频道所看不到的精品节目,提供具有独占性的﹑公共频道稀缺的信息,这样作为产业链末端的受众才会真正实现市场价值。这是对内容提供商的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服务平台:即服务的提供商。包括各种软件,硬件,和集成。这一点是数字化产业运行的物质基础。首先就是数字化设备的供应商。
第二篇:移民美国和加拿大比较
尽管美国和加拿大地域毗邻,生活习俗和文化相似,但是移民政策却有很大的差异。
这当中,资金风险和财产来源证明是影响投资移民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美、加两国在这些方面各有优势,移民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
有兴趣办理移民的朋友可以联系我:QQ:47301591
资金风险:
加拿大★★★★★
美国★★★
现在市场上美国的投资移民项目主要是EB-5,其中一项“区域中心移民方案”规定,移民申请的投资额从100万美元降到了50万美元,“须直接创造10个就业机会”放宽到“可直接或间接创造10个就业机会”。这样不熟悉美国商业环境的国外投资人也可以通过区域中心进行被动性投资。美国EB-5投资移民的成功率大增,但美国政府提醒移民申请人,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投资移民也不例外。
相对而言,加拿大投资移民的资金安全是受政府担保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投资80万加元于加拿大政府认可的移民基金,5年后政府担保返还,很安全;另一种是投资者向加拿大政府指定的银行借贷资金投资,一次性支付22万加元,作为贷款80万加元的利息费用,这种投资方式也不存在资金安全问题。
财产证明:
加拿大★★
美国★★★★
虽说加拿大投资移民的资金安全比美国更有保障,但是对财产来源的证明要求却较美国苛刻。国内不少移民申请人难以证明自己的财产合法性,这主要是因为不少企业家的票据和税单并不齐备,不少企业还涉及改制等复杂的资产问题。去年魁北克省虽然认可了赠与财产,不过操作起来仍然有些困难,还需要申请人证明赠与人财产来源的合法性。
相比而言,美国不强调证明资金来源,只要有齐备的文件证明公司的营业额即可。在这一点上,美国对于中国移民申请人有更大吸引力。
税收问题:
美国★★
美国国税局公布的《海外账户纳税法案》部分实施细则。根据税法规定,截至202_年12月31日,居住在美国境内、在海外拥有5万美元以上资产,或者居住在美国境外、在海外拥有2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美国公民和持有美国绿卡的外国人都需要在202_年4月15日前向政府申报;藏匿海外资产拒不申报将被视为有意逃税,一经查出会被处以高达5万美元的罚款,严重的还会被判刑。
税法还规定,即便放弃美国国籍,美国政府也可要求补交放弃国籍前5年的税收和罚金。而具体到在美国的华人投资移民,按照规定,如果某位投资移民者在中国大陆拥有自己的企业(持股50%以上),那就必须申报这些资产,同时对当年的薪水和奖金及投资分红按美国的相关税率进行报税。
加拿大★★★★
个人税务上,根据加拿大税法规定,加拿大常住居民和公民都可分为税务居民和非税务居民,当加拿大居民或公民长时间不在加拿大居住或生活时可向加拿大政府申请为非税务居民,这样在非税务居民期间的收入可不向加拿大政府报税。同时加拿大比美国拥有更大量的减少收入上线,抵税金计划。现在加拿大公司税金是G7当中最低的,到202_年,加拿大公司所
交的公司税将从18%降到15%,这比美国的公司说要低一半。
申请时间:
加拿大★★
美国★★★★
美国10个月可以获得有条件绿卡,21个月可以获得移民身份;加拿大魁省移民大约需要一年半,联邦移民需要2年或2年半。相比而言,美国移民花费的时间更短。
生活环境:
加拿大★★★★★
美国★★★★
除了移民政策的差异,不少移民申请人对移民国还会有一些个人偏好,下面是美、加两国生活福利方面的一些微小差异:
治安:加拿大是7大工业国中,治安环境最好的国家。而美国的治安问题一直困扰各级政府,一些严重的州,监狱人满为患。
养老:美国和加拿大福利差不多,新移民如果移民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即使没有在美国缴纳过养老保险金,仍然可以领取SSI(社会保障补贴),相当于香港的“社会综合援助金”。基本养老姜饼屋太大差别,但加拿大对于移民和公民有两项特殊的福利,第一,每年可以向RRSP账户供款,供款额不超过上一财政年的收入的18%,最高不超过CAD$22,000(202_年),这一账户的收入(包含供款和任何使用该账户产生的投资收益)不计入持有人的收入,不需上税,最高可供款至71岁,但当持有人从账户中提款时则算作当年的收入,正常上税(因为加拿大采用梯度上税法,所有具有实际减税效果;第二:每年五千元的免税户口TFSA,其免税的作用RESP/RRSP,利息收入或投资回报不算入个人收入;与RRSP不同的是存入的本金并不抵减收入,因此取出也不存在交税的问题。如果202_年和202_年的五千元额度都没有使用,那么您在 202_年1月就有$1.5万元的额度。
例如:Jack今年45岁,准备用免税户口建立自己的退休计划,他希望用这个户口做保守的投资,如果以每年6%的利息收入来计算,连续投入20年,在65岁时会有本利$18.39万元,作为很重要的养老收入来源,假设至少使用20年,则每年可以支取$1.6万元。如果同龄的太太另外也做了同样的计划,在退休后,夫妇可以实现每年从免税户口获得收入$3.2 万元,或每月$2,666.与RRSP不同的是,这些收入无需报税,所以将来不会影响夫妇在65岁以后领取的老人金OAS
子女读书:在基础教育上,从高中到本科,美国和加拿大没有明显的差距,美加等国将大学本科视为基础教育。在大学研究生以上的教育上,尤其是在高科技方面,美国具有绝对领先优势。
气候:美国比加拿大纬度低,比较温暖;加拿大则比较寒冷。
移民习惯:广东人比较习惯于移民加拿大,而福建人则偏爱移民美国。福建马尾的一些村子,如果没有亲戚在美国,就像家里没有电视机一样令人惊讶。
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往来很方便,过境免签证,凭汽车驾照就可以通行。加拿大公民可以长期在美国逗留、工作。
先谈投资移民美国的缺点:
第一,投资移民美国所需投资额巨大,非一般民众能负担得起。美国移民法上的投资移民可
细分成三小类。(1)在美国任何地方投资,投资额需要一百万美元。(2)在美国贫穷地区(高失业率地区投资,必须投资五十万美元和(3)在移民局特别批准的“区域项目”投资,也必须投足五十万美元。由此看来,想靠投资办美国移民,最低门槛是五十万美金,而且这五十万美金还不能是投资人的全部家底。有读者说,只需二三十万便可办理移民美国,是不符号事实的。中国公司到美国投资二三十万开个分公司,然后通过分公司办理移民美国,是可行的,但这条途径不是移民法上讲的投资移民,我以后会专文介绍。
第二,投资移民美国的附加条件重,那就是美国投资移民必须在美国创造至少十个工作机会,即至少雇用十位美国雇员,而且投资人本人不算在内。这对在美国刚刚安家不久的外籍投资人来说,是一个负担和挑战。好消息是,美国移民局近来对这
一要求有所放松。十个工作机会的要求还在,但不必要“直接”创造或雇用十位美国雇员。“间接”创造十个工作机会也符号条件。这样,解释发挥的空间就大多了。
第三,投资移民美国的投资人大多希望通过投资来取得美国永久居留身份,但是他们也想通过投资来赚钱。於是,有投资人会问,这样的投资有没有“担保”的收成?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投资?如果投资项目亏损了,怎么办?等等。美国移民条例明确规定,投资就是带风险的投资,如果“投资”之后得到绿卡还有收回投资的保障,那就是不叫投资移民了,而是花钱买绿卡了。由此,办理投资移民本身有风险,投资人应在投资前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第四,投资移民拿到的绿卡是两年的“临时绿卡”,在拿到绿卡两年届满的前三个月,投资人可向移民局提出解除有条件移民签证的申请。只要此时投资人的投资真实存在,美国移民局则批准其成为永久绿卡。
再来看投资移民美国有哪些优点:
第一,美国投资移民对申请人的条件相当宽松。投资人不受任何商业背景、年龄、教育程度及语言能力的限制。只要能证明其用来投资的资金来源合法(有文件证明),投资移民一般会被通过。尤其是在移民局特批的“区域项目”投资的申请,只要证明自己有这个资金,而且来源清白,投资移民申请很容易得到批准。投资资金来源也不局限于那些靠开公司得到的利润,还包括房地产转让的收入,买卖股票赚的钱,甚至父母亲戚赠送的钱财也可以。一些还在美国读书的外籍学生就是这样拿到绿卡的。
第二,美国投资移民每年的签证名额用不完。目前美国政府每年分配给投资移民签证的名额有10,000个,其中有5000个名额保留给选择投资于“区域项目”的投资人。实际使用情况显示,很多名额没有用掉。於是投资移民一般不用排队等名额。
移民加拿大的好处:
加拿大有着丰厚的“社会福利政策”,最主要的有:终身医疗免费保险,全免费的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优厚的老年养老金,孩子牛奶金等。新移民租好房子后就要去加拿大政府健康部申请办理免费医疗卡,拿到医疗卡后,看病不用自己掏腰包,只要住进医院,吃喝拉撒等一切费用都由政府承担。接下来要去政府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社会保险卡”,有了社会保障号,你才有资格去找工作养家糊口,这个号码很重要,一直跟随你终身,将来申请退税、房屋贷款、养老金都靠它。
持中国驾照可以在加拿大开车三个月。领取加拿大驾驶执照要参加中文的笔试与路考,英语不好的新移民就不必担心语言问题了。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段时间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上大学的费用:一般可以参加政府补助的教育基金,每月存200加币,政府补贴40%,这笔钱必须在孩子名下,政府与父母都不能动用,留给孩子上大学时用。二是申请贷款,每年贷15000加币,其中5000加币作为政府补贴,其余的费用等孩子工作以后再还。居住中魁北克的孩子还可以接受六国语言教育。
加拿大的大学都是公办的,相较美国大学来说学费低廉,大学名额国际留学生只有8%,而移民的孩子雅思只需6.5分就可轻松进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留学生要想进一流大学,即使雅思成绩达6.5分也不一定进得去。当然,如果是当地高中毕业,就不需要参考雅思成绩。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社会的一些误导:
税率第二误导的一项。美国从不把工作签证H1B丢工作的人算在失业率里,而加拿大没有工作签证一说,移民统统算在失业率里。而且两国失业率计算方法相差非常大,美国要是按加拿大的算法失业率不会比加拿大低。感兴趣的话可去两国政府网站去看失业率的DETAIL定义。
经济经济高涨时美国工作机会绝对多,但RECESSION时就硅谷而言是只裁不招。硅谷现在5-10年美国经验的电脑工程师找工作平均需六个月,而多伦多几年北美经验被裁的朋友最多一两个月都能找到至少一分工作。在下在加拿大历史上最严重的92-93年RECESSION(这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由加拿大把美国拖入RECESSION,其他都是加拿大受美国的害)时骑马找马,一年共有27次IN PERSON INTERVIEW,拿了5个OFFER。现在在硅谷骑马找马,半年只有一家公司给IN PERSON INTERVIEW,没有OFFER。硅谷目前还幸运有工作的人很少有周末不“主动”加班。忘了说一句,美国加班从来没有加班工资。
房价美国大多数人保的HMO比加拿大的医疗水平差太多,高一等的PPO大约与加拿大差不多,但自己得花不少钱。自己掏大钱的可享受极好的医疗,只是不是百万富翁掏不起。加州PPO看中医可报一部分(报多少DEPENDS ON 保险公司),比安省好。美国还有一点好是如果你肯付几个MILLION,换个腰什么就不用和普通人一起排队,加拿大在公立医院你再有钱也得排队,当然去私立医院则不需要。而加拿大的公立医院你的所有治疗费用除药费全部是政府医疗部门买单,药费则按照收入水平,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有兴趣办理移民的朋友可以联系我:QQ:47301591
第三篇:感恩节由来(美国和加拿大)
感恩節
美國感恩節的由來
西元1620年,五月花號(The Mayflower)載著大約有大人和小孩共102人的英國清教徒(Pilgrims)在現在麻薩諸塞州的普利斯敦登陸,而當年的寒冬讓他們受盡苦難,到春天來臨,只剩下50多人存活。
春季來臨後,得到印地安人給予協助,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爲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而有了較好的豐收。為感謝上帝及印地安人朋友,清教徒門每年舉行感恩歡慶,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教堂,點起舞火舉行盛宴。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感恩節才成爲全國性的節日。
到了1789年華盛頓總統就職聲明中宣佈,11月26日星期四為感恩節,以鼓勵美國人發揚祖先感恩精神,成為美國正式節日。後來在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感恩節假期;之後感恩節的日期也經過幾次變動,至1941年經過國會通過,開始改回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在美國和加拿大都會過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但不是同一天。今年(202_)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加拿大是十月九日。美國是十一月二十四日。
美國是在1863年,由總統林肯正式宣佈感恩節爲國定假日。通常美國感恩節的典故總是離不開清教徒和著名領袖佈雷德福、102名同伴、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號、科德角灣、普利茅斯港、印度安人和酋長馬薩索德。這些是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加拿大的感恩節
加拿大議會將感恩節列爲法定假日稍晚於美國。但加拿大的第一個感恩節要比美國早40年,加拿大感恩節的慶祝活動是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與美國人緬懷清教徒先輩定居新大陸的傳統不同,加拿大人主要感謝上天給予的成功的收穫。加拿大的感恩節早於美國的感恩節,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加拿大的收穫季節相對於美國早一些,因爲加拿大更靠近北部。加拿大的感恩節通常被認爲受三個傳統習慣的影響。
其一是來自歐洲傳統的影響。從大約202_年以前最早的一次收穫開始,人們就已經慶祝豐收,感謝富饒的大自然給予他們的恩施和好運。當歐洲人來到加拿大後,也將這一傳統帶入加拿大,並對後來加拿大感恩節的傳統産生影響。
其二是英國探險家慶祝生存的影響。在清教徒登陸美國麻塞諸塞的40年之前,加拿大就舉行了第一個正式的感恩節。在1578年,一位英國探險家命名馬釘法貝瑟(Martin Frobisher)試圖發現一個連接東方的通道,不過他沒有成功。但是他在現今的加拿大紐芬蘭省建立了定居點,並舉行了一個慶祝生存和收穫的宴餐。其他後來的移居者繼續這些“感恩”儀式。這一
次被認爲是加拿大的第一個感恩節。
其三的影響來自於後來的美國。1621年的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新大陸的英國移民,爲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在美國革命其間,美國一批忠於英皇室的保皇黨遷移到加拿大,也將美國感恩節的習慣和方式帶到了加拿大。1750年慶祝豐收的活動被來自美國南部的移居者帶到了新四科舍(Nova Scotia),同時,法國移居者到達,並且舉行“感恩”宴餐。這些均對加拿大的感恩節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1879年加拿大議會宣稱11月6日是感恩節和全國性的假日。在隨後的年代,感恩節的日期改變了多次,直到在1957年1月31日,加拿大議會宣佈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爲感恩節,在這一天感謝萬能的上帝保佑加拿大並給予豐富的收穫。
兩國的感恩節之間有許多相似性,譬如裝滿花果穀物象徵豐饒的山羊角(cornucopia)和南瓜餅(pumpkin pie)。加拿大感恩大餐的餐桌上的食物通常也與地域和時間的變化而不同,有些是鹿肉和水鳥,有些是野鴨野鵝,但目前主要是火雞和火腿。
每個家庭都會為了感恩節,之前就開始忙碌採購了,除了要準備豐盛的大餐之外,也要準備一些感恩節的裝飾,像是小型的南瓜和彩色玉米,就是很應景的裝飾物。很多家庭在感恩節當天早上會先上教堂,接著回到家裡從中午或下午就開始享用豐盛的火雞大餐,除了家人團聚話家常之外,還有個重要活動就是-大家一起觀賞美式足球比賽。到了晚餐時分如果肚子餓,就把剩下來的火雞肉做成三明治,或是用火雞肉做成火雞肉派,或是把 Stuffing 和火雞肉做成烤菜,這也是把一隻大火雞吃光的其他方法。
感恩節的大餐
傳統的感恩節大餐包括了烤火雞,有些家庭是以烤鵝來替代火雞;還有塞在火雞內部的填充佐料 Stuffing,是用撕成碎片的玉米麵包(Corn Bread)、白麵包和芹菜等等做成的;除此之外還有用火雞肉臟煮成的濃稠淋汁(Gravy)。另外還有一樣特別的醬汁-小紅莓調味醬汁(Cranberry Sauce),用的就是每年九月和十月時盛產的小紅莓。其他的配菜還包括烤洋芋泥、烤紅薯泥、青豆和比司吉等等。最後的甜點當然有應景的南瓜派,也可以準備核桃派或蘋果派。
感恩節的火雞特赦儀式
1947年,美國火雞協會以一隻活火雞和兩隻裝飾用的假火雞,贈送給美國總統,以慶祝感恩節,因而此項火雞特赦儀式就成了每年白宮慶祝感恩節的一項傳統,美國總統會親自釋放這隻幸運的火雞到火雞的退休農場,安享天年。
美國總統Benjamin Franklin 曾建議以火雞代表美國國鳥,但國會卻選擇了禿鷹,他氣憤地說:我希望我們國家不要以這種不道德的禿鷹來代表我們,火雞善良的個性才能代表美國。
公的火雞英文叫 Toms,母的火雞英文叫 Hens,而小的火雞英文叫 Poults。大部份的火雞是不會飛,只有少部份的野生火雞可以飛一段小距離。
202_ 年,感恩節美國人大約吃了四千五百萬隻火雞,聖誕節吃了二千二百萬隻火雞,復活節吃了一千九百萬隻火雞,一年共吃了七千六百萬隻火雞,大約是六億七千五百萬磅的火雞肉。
第四篇:浅析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和教学方法
浅析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和教学方法
[ 作者:谢雯霓 ]来源:本站原创阅读数:259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XieWenni
【摘要】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模式受到全世界广泛的认可,本文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情况、教学方法和如何提高教学方法和技巧,希望通过借鉴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优势,推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An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 and pedagog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XIE Wen-ni, YANG Mian-hua,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China 515041
【Abstract】The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US and Canada leads in quality and is a widely accepted model around the world.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pedagogical approaches in the US and Canada, aiming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with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US and Canada.【Key words】 Medical education;Pedagogy;Teaching skills
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世界各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虽不尽相同,但都基本认可美国和加拿大的模式。由于美、加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及其多年来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成功,因此尽管这两个国家医学的教育成本很高,但仍然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
1.美国、加拿大的医学教育概况
在美国和加拿大,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必须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学习和培训:首先,进入医学院之前需要完成综合性大学的本科学习(以理工科为主);其次,是医学院的教育与
培训;之后进入到医院进行住院医生的培训;最后是专科医生的培训[1]。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奠定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之前,医学生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考试。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医学教育标准和评价标准,使医学生毕业后便能达到社会对医生的基本要求。美国医学院校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AAMC)的第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准备好为社会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生”(1998年),社会对医生的期望使医生必须具有利他性、有渊博的医学知识、有熟练的技能和责任感。针对这些医生职业的特性,该报告还为医学院校提供了医学教育培养指南
[2]。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iaison Committee on Medical Education,LCME)的医学教育认证标准(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s Leading to the M.D.Degree)提出各个医学院校必须制定各自的教育目标,并应以该目标作为设置课程和教育效果有效性的评价的指南(202_年)【3】。
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教育与培养阶段无疑是医学生成长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一般在医学院完成四年的学习,通过考试,便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医学院主要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临床医学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等等。除此以外,医学生还要学习家庭医学、营养学、医学伦理学、医疗沟通、卫生政策、临床思维方法等医学实践课程。而大多数的学校已经将各种课程整合起来,尤其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整合。例如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医学课程中,“人类健康与疾病”模块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开设,课程按照器官为基础,把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药理学的知识整合起来(www.feisuxs/cgi/content/abstract/152/6/1156
[9] J.Johansson, K Skeff and G Stratos,Clinical teaching improvement:
The transportability of the Stanford 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Medical Teacher,202_;31: e377–e382
第五篇:②美国和加拿大的幼儿教育基本情况
②美国和加拿大的幼儿教育基本情况。
纲要统一、教材自主。在美国和加拿大,所看到的就是符合不同年龄、不同能力发展与不同环境下的适宜性教育。全美、全加只有一个教育大纲,而没有一套统一的教材,各教材与教育模式完全由各园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和加拿大教育中心给大家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各家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由此,选择性与适宜性教育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认证资格严格。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在看似自由的幼儿教育状态下,却有着严格的评估体系与标准。他们对园长任职、教师从业认证尤为严格,这使得进入这个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自选课程的有效实施有了基本保障,并且由于幼儿教师待遇相对较高(不管公办还是民办,每年政府要给每个孩子一定数量的教育补贴。国家规定,孩子不是个人的,而是国家的,父母只有养育权,教育权交给国家),所以社会上以从事幼儿教育为荣,幼儿教师的队伍也非常稳定。
自然状态的幼小衔接。在美国,对我触动很大的是,二年级之前的学生,上课的模式基本等同于我们现在的幼儿园模式,教室中的布局、教师授课的方式基本采用了幼儿园时期的特征。这种教育模式的延续,看似是教育形式的延续,实际则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充分尊重了儿童在八周岁前自主发展、自主探索、自由发挥的结果。相比来看,我们的幼小衔接人为割裂的痕迹过于明显,很多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一年级很不适应。说的到家一点,就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尊重程度还不是很够。
4、美国幼儿园的条件,折射出美国家长的价值取向。
这次考察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中国较好条件的幼儿园比美国的任何一所幼儿园都“豪华”。可见,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50平米见方的教室,一个班级15个孩子左右的班额,班级的配置可以说有点“简单”。那是不是我们的条件好,就是错的呢?我不这样认为。发达国家的家长厌倦了“豪华”,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这是他们经历发展后的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回归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家长们,根本还没有看到或不了解好条件幼儿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教育到底该有怎样的追求,毕竟社会的两极分化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家长对子女教育需求的不同、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目前的中国幼儿教育,恰恰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经过判断和实践之后所呈现出的一种满足不同家长需求的状态。
但是我想说的是,家长对好与不好的评价,一定不能停留在硬件条件的层面上,要真正去了解其中的教育内涵。我们常常要辨析这样一个问题,幼儿教育是“量的教育”
还是“质的教育”,答案很清晰当然是后者。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他就会有美好的人生;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态度,他就会体验真正的人生快乐;让孩子拥有一个适应复杂社会的积极心态,他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坷。
在美国,一般来讲,孩子5岁才正式进入幼儿园(包括公办民办,这期间是义务教育了),0到5岁之间,主要由儿童家庭教育中心、早教机构、私立幼儿园承担了教育的任务。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儿童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选择上,完全取决于与自己孩子适应性的环境。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完全体现了尊崇个性化的发展。
在美国与加拿大,学生也要考试,3年级就开始考。也要看分,但是不同的是他们考试的目的不是把孩子标签排名,而是为了真正的了解孩子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做到对每一个孩子教育的更加有效。家长们也十分认同这样平等、差异、全纳性的教育,不随流,不攀比。“我的孩子有发展,就是好的了”。
5、美国和加拿大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更重实操性能力。
在马里兰大学学前教育系以及莫哈克学院的幼儿教育专业学习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在马里兰大学实验幼儿园中,有几间教室带有教师观察室(有一面玻璃相隔,从里面看不到外面,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是专为学前教育系的学生来观察记录孩子而设置的,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老师要求必须在实践中找到答案,这种应用性的教学为学生走向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这些学生的就业也变得非常从容。
我想,未来的中国幼儿教育,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甚至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尽管我们有些地方政府下大力气要在五年之内,公办园达到80%。我想说的是,在公办园急剧增加的同时,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整体观念与素质是否能真正的和国际接轨才是最主要的。如果还回到八、九十年代有些公办幼儿园那种惰性的状态,那将是最大的悲哀。幼儿教育满足社会需求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把目前拥有62.4%的民办园的整体素质抓紧提高。用民间的钱,办国家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在每年需要大量师资的情况下,有时在选择中也很无奈。学校和学校之间培养出的毕业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很好,但也有的真不行。学生理论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差,眼高手低的毕业生不是少数。这让我们深深地思考,加大“校—园”合作与定向培养的力度十分必要。学校方面多设置一些与实践相匹配的理论,将学生的实习高度重视起来,学生的实习不应是被流放的理由,而应该盯紧、盯实,加大指导力度。这样从根上,会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美国的“个人主义”与“法制管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说实话,在我从教30多年的时间内,我是比较关注美国的幼儿教育的,尤其是在管理和实践上借鉴了许多美国教育家的思想。但真正走进美国幼儿教育深层次的机会很少,这次我深深的得到了满足。尤其对北美个人主义的主张与西欧国家的自由主义主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个性张扬、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的现象应该是屡见不鲜的,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在看到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无不是彬彬有礼,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和你迎面而走,肯定会微笑相待。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发,个人主义主张下的教育理念与思想,其宗旨在尊崇个性、完善自我的同时更加修炼于内化自我的行为标准,这种教育更加强调的是自我完善与自我约束。个体的自律性强了,依次叠加,也会使得整个国家的人口综合素质提高。这是积极的一面。
然而,过度的约束也显得死板与冷漠。在美国发生了这样的一个小插曲:我们一行人来到纽约之后,非常兴奋,打算体验一下异国的酒吧文化。我们晚九点左右去了我们入住宾馆附近的一个酒吧,进入之后我们有位同伴感冒有人回去给她拿药。可是,等他返回之后却不能再进入了。服务员告诉我们,酒吧晚十点准时关门,九点半之后就只允许出不允许进了。我们给服务员说明原因,请他给我们个方便,可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说这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我们才发现了门口还有一群日本人也在和他们交涉,最后我们还是扫兴而归。说实话,各个幼教集团的老总们在国内很难聚到一起,也不想放过交流学习的机会,就这样一点小小的要求也没有满足我们。但是,从这样一件小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是一个高度法制的国家,在法制化的前提下,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简单,是说一不
二、易于管理的。可是,这也让我们深深感觉到,这种只靠依法说话的社会秩序管理方式也失去了很多“人情味”。可也说,所谓的自由主义,是建立在法律允许之中的自由,而不是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