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建设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建设要先行,要发挥先进文化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习惯靠养成,道德靠教化。在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将“八荣八耻”要求体现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被广大群众普遍接受,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种自觉,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我市这些年来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蓬勃开展,“欢乐长沙?和谐家园”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城乡,已形成了一个品牌,而且成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还要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屋场文化、邻里文化、军营文化等等,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且具地方特色的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体现在基层文化建设中。
第二,将“八荣八耻”要求体现在文化艺术创作中。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文艺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就像一座精神宝库,能感染、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人生信念、道德情操;能激励、鼓舞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追求。我们要充分运用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引导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年来,我市文艺创作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象《布衣毛润之》、《秋天的花鼓》、《书记有本难念的经》等精品力作。但也存在为通俗而媚俗等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些庸俗、低俗、媚俗的作品对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切实加大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什么、提倡什么、赞美什么、反对什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坚持“三贴近”原则,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创作,以高水准的作品倡导社会新风。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升华境界,在情感共鸣中受到鼓舞。我们的娱乐节目、都市报刊、时尚杂志等文化消费品的创作和编审人员,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反映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主流,坚决反对和抵制平庸低俗之作及消极颓废的东西。要坚持唱响主旋律,守好主战场,打好主动战。
第三,将“八荣八耻”的要求体现在文化环境净化中。这些年我们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市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几年来,长沙文化市场比较繁荣,特别是歌厅文化享誉全国,已成为长沙文化的又一品牌。但是,“地摊文化”、“草台班子”现象依然存在。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行为与不良文化的诱导不无关系。因此,我们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监督体系,进一步落实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抵制腐朽文化的长效机制。要继续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要继续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监管力度,认真查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不相适应甚至是相背离的不良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第四,将“八荣八耻”要求体现在媒体文化传播中。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传媒在宣传、贯彻落实“八荣八耻”中的文化导向作用,褒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鞭挞各类不良行为。要切实净化报刊版面、荧屏声频和互联网上的内容,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将刊播的专栏、专题节目做精、做细、做好。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只有积极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文化环境,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和谐、文明、安宁的社会,才能促进社会新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为实现全市的“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二篇:如何英译“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英译“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至理名言,如何把它翻译成同原文意似、神似并且形似的英文?依多年翻译国家领导人讲话的经验来看,首先要注意的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思考。这个高度就是政治上的高度,也就是说作为译者必须加强政治学习,深入领会领导人讲话的精神实质,没有这样一个思想上的高度是做不好时事政治方面的翻译工作的。除此之外,英译文从内涵到外延都必须做到既忠实于中文原文又符合英语习惯,这是做好翻译工作技术上的要求,没有这一点也是不行的。我是这样翻译的:
【原文】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译文】The socialist outlook on honor and shame(the “eight honor and eight shame” outlook):The cadres and masses, especially our young people, should be educated in the socialist outlook on honor and shame, which advocates
honor to those who love the motherland, and
shame on those who do harm to her;
honor to those who serve the people, and
shame on those who are porced from them;
honor to those who quest for science, and
shame on those who prefer to be ignorant;
honor to those who are hard-working, and
shame on those who detest having to work;
honor to those who unite and help people, and
shame on those who gain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honor to those who are honest and trustworthy, and
shame on those who 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honor to those who are disciplined and law-abiding, and
shame on those who violate laws and disciplines;and
honor to those who uphold hard struggle, and
shame on those who indulge in a dissipated life.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站在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之外,根据我的“立体思维”方式,我还把握住了另外几个“度”,即:理解原文的深度,英语表达的力度,语言风格的雅度,和表现形式的美度。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加以说明:理解原文的深度:勿庸质疑,我们对领导人指示的原文理解必须深入准确。比如怎样理解“背离”人民?是否指背叛?恐怕背离比背叛的含义更广一些。所以我的翻译是be porced from 而不是betray。再比如“愚昧无知”,如果把它翻译为remain ignorant,那打击面就太广了。现在我国的边远地区还有不少人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长期处于文盲甚至无知的状态。我们的矛头应该指向那少数有条件学习而拒不学习的人。所以我把它翻译为those who prefer to be ignorant而不是those who remain ignorant。
英语表达的力度: 对于“荣”和“耻”中的“耻”字,是翻译为dishonor / disgrace还是shame 呢?根据“八耻”所指的内容来看,这里的“耻”字显然是指耻辱和羞耻,所以我选择了后者而不是前者。另外,“骄奢淫逸”如何翻译?是indulge in luxury / extravagances 还是lead a dissipated / debauched life? 现代汉语词典对“骄奢淫逸”的解释是“骄横奢侈、荒淫无度”。由此,选择后者更为合适。
语言风格的雅度: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其语言文字的风格应该是既便于书面表述又适合口头表达,略显庄重但又不致古板,因而我在选词造句时采用了normal style 而不是very formal style 或very informal style。
表现形式的美度:“八荣八耻”的原文,每行的字数相同,句子排列非常整齐,形成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这样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便于上口传诵和记忆。这一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精心设计的效果,也是独具匠心的创造。因此,我把它翻译成英语时也尽量做到大体整齐、基本对称。而且我的翻译还考虑到了全局(包括“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这一部分)和局部(“八荣八耻”部分)的关系,便于随意拆合。
所以,翻译广为流传的高端指示、至理格言和其他名言名句,一定要注意掌握好“高度”、“深度”、“力度”、“雅度”和“美度”,把政治因素、语言因素和文学因素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希望以上所讲能给广大翻译爱好者一点启示。
第三篇: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演讲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并且具体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标准。胡锦涛同志的谈话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诚实守信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贯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并身体力行,把此提到为人处世的一个规范和准则。一代哲人陶行知先生,曾称赞“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当今,在这个充满金钱物质诱惑的世界面前,有部分原本坦诚纯净的目光开始变异,或迷惘、或贪婪、或狡诈虚伪。在这些人眼里,“诚实”只是窝囊的别名,“正派”只是无能的表现,而“奉献”则是傻瓜的事情。于是,追名逐利取代了廉洁奉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取代了艰苦奋斗,弄虚作假取代了坦诚老实;真诚待人,实在做事,敬业勤奋,被看作不知时务,缺心眼的痴子、傻帽、窝囊废,在有些人心目中是非含混,黑白颠倒,使坦诚实在的人遭到不应有的伤害,致使哄骗、蒙骗、诱骗、诈骗、拐骗等欺骗行为以及说假话、编瞎话、欺上瞒下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商场假货泛滥,官场形式主义、浮夸风屡禁不止,民间坑蒙拐骗无孔不入。这些都与诚实人不能被现实接纳、推崇有关。总书记的倡导告诉我们,要下大力气宣传公民道德规范,还要在社会文明问题上出题目、做文章,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抓好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使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能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接轨。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当今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欺诈耍滑与事无补而有害,只有实干才能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夺取胜利。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三老作风,努力营造支持、保护诚实人的良好氛围,让其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爱护,使诚实人能够实实在在地干成事业,踏踏实实地干好事业,真正让其流汗而不流泪,吃香而不遭殃,使诚实之人无怨无悔。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做起,率先讲正气、讲诚实、遵纪守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规矩本分,与人为善、以诚待人者要予以尊重、保护、使其得到实惠。对不诚实的失德失信、搞歪门邪道之人课以重罚,使其得不偿失,付出沉重代价。只有这样,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良好风气,才能越来越浓,社会风气的好转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在社会的变革年代,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惟有坚持诚实,才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坚持诚实,就是守住本分,坚持诚实,就是守住灵魂,坚持诚实,就能把握自己,诚实,是人的最大保护伞,最有力的护身符。这些源于诚实之人于人为善,遵纪守法,不说谎,不作假,不搬弄是非,仰天不愧于天,俯地不负于地,心底坦然天地宽。
第四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txt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笑笑别说出来。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
二、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分析说明我们党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考点背景透析】
在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胡锦涛又借助于同民主党派交流谈话的机会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有针对性地,不但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在其中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八荣八耻”可以说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从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入手,荡浊扬清,树立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稳定的、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关资料精粹】
相关材料1: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社会存在;③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相适应。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③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力量,而新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同唯心史观把某种精神因素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和动力,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
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的功能。
(1)不同步性。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意识形态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阻碍社会发展;有时又会预见到社会存
在未来发展趋势,推动社会发展。但这只是相对的,过时的意识形态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新的意识形态也只是在历史条件具备时才可能产生。
(2)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意识形态,在内容上会吸收、保留以往的某些意识形态材料,“古为今用”;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推陈出新”。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这种继承性造成了意识形态发展的独特的历史,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
(3)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对经济及政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
3.意识形态的功能
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由于每一社会形态中往往存在着反映新、旧和现实社会的三种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展开斗争。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武装、感染、教育和引导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关材料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202_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胡锦涛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四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在当今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热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和最大幸福;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以崇尚科学为荣”里所讲的科学,是指包括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团结互助作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突出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其中也蕴涵有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直接传承,并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条主要是针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道德失范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3.现阶段提出荣辱观的必然性
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4.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人类传统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共同
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共同愿望。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胡锦涛同志概括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新概括。“八荣八耻”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基本涵盖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整体内容,全方位体现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
5.“八荣八耻”构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体系
“八荣八耻”中的每一条都是有所值,也是各有侧重的,其内容和价值取向可简单分析如下:
第一条是国家观,强调必须热爱祖国不能危害祖国;
第二条是人民观,强调必须服务人民不能背离人民;
第三条是科学观,强调必须崇尚科学不能愚昧无知;
第四条是劳动观,强调必须辛勤劳动不能好逸恶劳。
国家观、人民观、科学观、劳动观是事关国家、民族、社会和人生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
后面的四条,则具体涉及人我观、义利观、法纪观、生活观。这八个观就构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体系。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了时代所产生的问题的症结,并指明了解决的途径。它不仅是一个普通的道德标准,而且也是一个包括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的公民生活规范。
6。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第五,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第六,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
【命题视角点拨】
由上述考点背景资料的分析可知这个知识点是特别重要的,是今年的热门考点,希望考生严加关注。命题的思路是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相联系出题,同时也会联系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是一道综合性的材料题。
第五篇: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演讲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并且具体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标准。胡锦涛同志的谈话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诚实守信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贯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并身体力行,把此提到为人处世的一个规范和准则。一代哲人陶行知先生,曾称赞“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当今,在这个充满金钱物质诱惑的世界面前,有部分原本坦诚纯净的目光开始变异,或迷惘、或贪婪、或狡诈虚伪。在这些人眼里,“诚实”只是窝囊的别名,“正派”只是无能的表现,而“奉献”则是傻瓜的事情。于是,追名逐利取代了廉洁奉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取代了艰苦奋斗,弄虚作假取代了坦诚老实;真诚待人,实在做事,敬业勤奋,被看作不知时务,缺心眼的痴子、傻帽、窝囊废,在有些人心目中是非含混,黑白颠倒,使坦诚实在的人遭到不应有的伤害,致使哄骗、蒙骗、诱骗、诈骗、拐骗等欺骗行为以及说假话、编瞎话、欺上瞒下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商场假货泛滥,官场形式主义、浮夸风屡禁不止,民间坑蒙拐骗无孔不入。这些都与诚实人不能被现实接纳、推崇有关。总书记的倡导告诉我们,要下大力气宣传公民道德规范,还要在社会文明问题上出题目、做文章,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抓好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使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能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接轨。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当今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欺诈耍滑与事无补而有害,只有实干才能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夺取胜利。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三老作风,努力营造支持、保护诚实人的良好氛围,让其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爱护,使诚实人能够实实在在地干成事业,踏踏实实地干好事业,真正让其流汗而不流泪,吃香而不遭殃,使诚实之人无怨无悔。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做起,率先讲正气、讲诚实、遵纪守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规矩本分,与人为善、以诚待人者要予以尊重、保护、使其得到实惠。对不诚实的失德失信、搞歪门邪道之人课以重罚,使其得不偿失,付出沉重代价。只有这样,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良好风气,才能越来越浓,社会风气的好转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在社会的变革年代,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惟有坚持诚实,才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坚持诚实,就是守住本分,坚持诚实,就是守住灵魂,坚持诚实,就能把握自己,诚实,是人的最大保护伞,最有力的护身符。这些源于诚实之人于人为善,遵纪守法,不说谎,不作假,不搬弄是非,仰天不愧于天,俯地不负于地,心底坦然天地宽。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扬荣抑耻 规矩分明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我们划出了评判是非、荣辱、美丑的标准和界限。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一方面要强调“内疚神明”,依照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的价值取向加强道德修养;一方面要强调“外惮法纪”,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和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扬荣抑耻,规矩分明,才能做道德之事,拒耻辱之行,扬社会正气,创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道德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现代社会也给予人们道德选择更多的宽容;但宽容并不意味着主次不分,赏罚不明。必须看到,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的道德行为,甚至出现少数以荣为耻、以耻为荣违背道德准则的现象。这股道德逆流,侵蚀我们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一些人思想观念的混乱,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大“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力度,而且要在制度规范的建立方面下大功夫,使得人们更加知荣明耻、扬荣抑耻,使得社会更加守则有度、规矩分明。
建立一个好的社会机制,可以做到是非分明,让为恶者得到应有的谴责,让行善者得到应有的赞赏。“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机制和规范,便会导致为恶者得不到社会的谴责,反而得益,甚至常得益;为善者得不到社会的赞赏,反而受损,甚至常受损。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公德便难以发扬,甚至会出现扭曲和倒退。古人云:“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建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约束机制,对于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除了在道德、舆论上给予批判和谴责外,还应当用社会规范、制度甚至法律来约束之。邓小平同志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我们要通过一系列规范、制度的建立,用社会制度的约束力,让无德者不敢做坏事,让有德者更好地做好事。规范、制度以及一系列法律机制的建立健全,是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落到实处、社会风气得以扭转的有力保障。
社会机制的建立健全,为社会公德的发扬和人们道德水平的普遍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德者,内也。得者,外也。”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它不仅需要得到个人的自我确认,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荣”是社会赋予的,“辱”也是社会给予的。高尚的人做出道德的行为,是出于内心高尚的道德观念,这种行为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褒奖,应有所“得”;同样,对于那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人,社会也应该加以批判、制裁,让他们有所“失”。也只有如此,才能激发更多的人去做更高尚的事,也只有如此,“荣”才能得以发扬,“耻”才能得以抑止。
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加大“为荣”层面的宣传教育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为耻”方面的制度约束力度。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健全机制,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作用,发挥具体政策的导向作用。既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又要加强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做到是非明确、赏罚分明,让广大社会成员不仅从内心的道德感,而且从社会大众的评价中,感受到有德者高尚,得到赞赏和推崇;无德者可耻,受到贬斥和制裁。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展开,这既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认同,也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社会风气的迫切期望。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需要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并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的长效机制,做到内外兼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并最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